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言语伤残一级的人所签订的健身协议有效吗

双方签订的协议有效期限是多少年
全部答案(共7个回答)
“带有双方手印”并非合同或者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
协议或者合同带有“双方手印”--合同并不一定有效;
协议或者合同没有“双方手印...
没有约定期限的合同是无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可以无限期的长期执行,也可以双方另行约定终止时间或终止条件,还可以单方提出终止,但单方终止的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你好,如果合同双方已经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那么该合同到期后即终止了,对以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互相帮助,望给个好评!可向我追问,详细为您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
答: 女方怀孕能离婚吗?如果离婚后,出生的孩子要罚款吗?请大神们说说。
答: 1、“对方又不是律师”:学长是怎么知道对方不是律师的?既然如此,你是不是也有办法知道对方到底是干什么的了?如果是知名的法学专家、教师、法官、检察官、法律栏目主持...
答: 法律是什么?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到法律一词,但是它的用法如此之多,使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法律的定义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它的目的和功能。
在社会中法律的一个...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吉安县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批转吉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信息分类: 发展规划
文件编号: 吉县府字〔2012〕15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D-
责任部门: 县政府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县残疾人联合会拟定的《吉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批转给你们,请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四月五日&&&
吉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县残疾人联合会  &&&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吉安县委&吉安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发〔2011〕5号),加快推进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据《江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吉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吉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全县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残疾人受益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吉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各项主要任务指标全面完成,我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得到提升,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残联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逐步扩大,全县残疾人事业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更好。2011年4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发〔2011〕5号),对加快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县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形成了共同参与、共推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支持残疾人工作,创造了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残疾人事业投入力度更大。2008年以来,县政府投入民生工程等残疾人项目资金不断增加,为加强残疾人康复、特殊教育和就业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拔地而起,极大地提升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更实。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组织网络,乡、村两级残疾人专职委员人数达到340余人,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平台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   残疾人得到实惠更多。实施了一批重点康复项目,全县共有3000多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切实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县1600多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2%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00多名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补贴,残疾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改善了40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实施彩票公益金等扶残助学项目,资助50余名贫困残疾学生就学;实施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等项目,为98名城乡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县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及无障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完善等。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全县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县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十二五”时期,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江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坚持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把健全“两个体系”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保障残疾人基本需求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确保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一)总目标。   全面实现残疾人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全覆盖,基本建成残疾人服务体系框架,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全县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1、基本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低收入残疾人生活救助水平逐步提高;城乡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扩大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基本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服务。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0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康复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初步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和普遍适配辅助器具;支持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   3、基本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安全住房。将住房困难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纳入城市住房保障和城乡住房救助制度;加大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切实保障残疾人住房安全。   4、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少年普遍享有义务教育。通过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5、基本实现有就业需求和能力的残疾人稳定就业。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实现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就业服务和培训,就业比例达到70%以上。完成10个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6、基本实现县城出行无障碍,残疾人的各项权益得到基本保障。   (二)指导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将改善残疾人民生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既立足基层,优先解决残疾人反映突出、要求迫切的现实问题,又加大残疾人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力度,破解瓶颈制约,实现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3、坚持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将建立健全符合县情、促进发展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作为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将解决当前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将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与提高残疾人自身发展能力相结合。加大投入,务求实效,努力缩小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4、坚持强化体制机制。巩固发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的作用,支持残联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参与残疾人事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5、坚持统筹兼顾和分类指导。要加大投入和落实力度,做好重点残疾人工作,积极帮助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融入社会。   6、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挖掘社会资源,发挥部门优势,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大力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三、“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社会保障。   主要任务:   ——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城乡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加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   政策措施:   1、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活状况。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落实并完善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生活补助、护理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生活救助等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   2、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和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对低保残疾人家庭要实施分类救助,无收入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家庭、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家庭要作为常补对象,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救助标准。贯彻落实中国残联等部门《关于优先解决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困难的通知》(残联发〔2010〕14号),将住房困难的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基本住房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   3、建立对流浪乞讨的特困残疾人救助机制,有效防止特困残疾人流浪乞讨。   4、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险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将残疾人纳入就业扶持和就业援助政策范围,对企业吸纳、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落实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代缴全部最低标准保险费政策。在将重性精神病患者和麻风病患者经常服用的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药品费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基金支付范围的基础上,对仍有困难的给予救助。   5、逐步提高伤病残军人保障待遇。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做好伤病残军人移交安置工作并逐步提高保障待遇。保障伤病残军人优先享受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二)康复。   主要任务:   ——不断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社会网络和政策支持等工作,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机构,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帮助50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各类辅助器具1500件,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政策措施:   1、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贫困残疾人因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使用基本药物,其报销比例在原定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上浮10%的基础上再提高5%(最高不超过95%),补偿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不得高于90%,高于90%的按90%给予补偿;将精神病管理及防治康复费用按规定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白内障复明手术费用按有关政策核报;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以及偏瘫、截瘫、脑瘫肢体综合训练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逐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康复医疗服务项目;继续把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视力听力补偿服务等项目纳入政府民生工程范围。   2、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特教学校、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的作用,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提供功能技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重点解决偏远山区和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可及性问题。   3、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健全残疾人康复机构。加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区域性康复技术资源中心;扶持一批社区康复站,使之成为基层康复工作示范点。加强民政福利机构康复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   4、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建立社会化的社区康复工作体系,突出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社区服务三个重点,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康复工作机制;采取机构指导与社区、家庭康复相结合的方式,以加强残疾人功能恢复、促进残疾人适应社会、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针对残疾人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加强社区康复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完善社区康复站建设,规范社区康复管理,依托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教育机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制定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标准,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普遍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5、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实施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建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残疾人康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肢体残疾人矫治手术及康复训练、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精神病防治康复,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   6、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与供应服务工作。推进辅助器具服务进社区、到家庭。开展肢体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假肢和矫形器装配、低视力残疾人助视器验配、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验配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   7、加强康复人才培养,使康复专业人才总量增加、结构合理、水平提高。&&&&
  (三)教育。   主要任务:   ——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质量。   ——0—6岁残疾儿童基本能接受早期康复教育和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   ——减少残疾人青壮年文盲。   政策措施:   1、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不断建立和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将特殊教育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   2、将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跨区域招生、建立专门学校等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3、加强0—6岁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和学前教育。建立多部门联动的0—6岁残疾儿童筛查、报告、转衔、早期康复教育、家长培训和师资培养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幼儿园、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康复和福利机构等实施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4.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招收残疾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试行劳动预备制。帮助农村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残疾人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托养机构、残疾人扶贫基地等要承担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和职责,探索残疾人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机制和模式。   5、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快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提升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研究,根据国家规定落实并逐步提高特教津贴,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全面提高残疾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6、各级教育部门和残联要准确掌握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受教育情况、残疾程度、辍学人数及原因等基本数据。会同有关部门,以基层残疾人协会和社区、村委会为单位,进行残疾人业余文化、适用技术教育。   (四)就业。   主要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加强和完善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监督和管理。   ——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措施,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扩大就业,提高质量,鼓励创业。   ——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使有就业能力、就业需求和培训愿望的各类残疾人普遍获得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政策措施:   1、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办法》,贯彻落实省残联、省地税局、省财政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江西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赣残联字〔2005〕13号)精神,加强执法执政检查,加大财政划转和地税代征力度,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残联、税务、民政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加强和完善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监督和管理,打击虚假安置残疾人骗取退税的行为。落实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施收费减免、税收扶持政策。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各级政府就业联动和督导工作。   2、实施残疾人就业工程。切实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促进更多残疾人在各类用人单位分散按比例就业,逐步建立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预留制度;优先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培训、购买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全县农家书屋应聘用残疾人担任管理员。落实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大力发展福利企业、各类工疗机构、盲人按摩医疗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通过资金扶持、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经营场所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以社区便民服务、社区公益性岗位、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和居家就业。落实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农村残疾人和女性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3、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能力建设。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残疾人参加培训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着力加强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民生工程及其他涉及残疾人的就业培训经费按规定拨付使用,接受监督,增强残联在培训机构、专业选择、培训过程和效果监督的主动性。&&&
  4、加大就业援助、服务和监察,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适应评估、就业和失业登记等服务。将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通过即时岗位援助、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结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专门服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履行社会责任,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督促各类用人单位认真遵守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禁止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和违法雇佣残疾人,维护残疾人公平就业权利。   5、大力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依托农村扶贫开发和统筹城乡就业政策,扶持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家庭服务业、来料加工和其它增收项目,有序组织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落实各种扶贫资金,扶持农村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加大对残疾人从事种养业开发的扶持力度,带动农村残疾人就业。   6、大力推进盲人、听力言语残疾人就业,促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全面实施《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37号)。组织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考试,做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帮助有执业资格的盲人开办医疗按摩所。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并扶持就业。为听力言语残疾人提供培训,帮助听力言语残疾人在工艺美术、家装等有优势的项目方面实施就业。大力推进职业康复劳动项目,促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五)扶贫。   主要任务:   ——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2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为有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加大城市残疾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实施力度。   政策措施:   1、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优先帮扶。完善贫困残疾人口的识别机制,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优先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和惠农政策,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多渠道安排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   2、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培训。为5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2门实用增收技术和项目。政府举办或补助的面向“三农”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免费培训残疾人。   3、在移民扶贫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建设和改造予以优先安排。将城市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制度的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   4、加强基层残疾人扶贫服务工作,依托农村金融机构、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种行业协会组织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服务。   5、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动员城乡基层组织、干部、群众、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   (六)托养。   主要任务:   ——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完成县级托养服务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600人次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补贴。   政策措施:   1、以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托养服务需求调查,摸清底数,制定托养服务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以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3、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通过社会募集等多种渠道筹措托养服务资金,逐步提高托养服务的补助标准,扩大受益面。   5、按照专职与志愿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托养服务队伍建设和培训管理。   (七)文化。   主要任务: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满足残疾人基本文化需求。   ——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培育残疾人特色文化品牌。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发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提升残疾人事业文化软实力。   政策措施:   1、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提供设施及信息无障碍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中要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在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以及各类文化评奖、艺术比赛中,鼓励和吸纳残疾人或残疾人文化艺术团体参与。   2、以“残疾人文化周”为载体,开展基层群众性残疾人文化活动。扶持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定期举办残疾人文化节和各种展览会等。   3、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设立盲人阅览室,配置盲文图书及有关阅读设备,做好盲人阅读服务。盲人读物比“十一五”翻两番,加强对盲人无障碍阅读的培训及扶持,加强盲人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   4、扶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的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扶持残疾人参加工艺美术、书画、文学、摄影等艺术活动和创作,培育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制定和完善残疾人特殊才能奖励制度,奖励优秀特殊艺术人才。   (八)体育。   主要任务:   ——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促进残疾人康复健身,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壮大残疾人体育队伍。   ——推动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
  政策措施:   1、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向残疾人开放,政府重点文化体育工程要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积极组织、帮助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社区和社会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托养服务机构等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基层单位要结合康复训练、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等,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重视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引导农村残疾人因地制宜参加健身活动。   2、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推广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体育项目,举办全县性、区域性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展示活动,为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适宜的器材器械,建设一批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积极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培养指导残疾人参与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员。&&&
  3、参加国内重要残疾人体育赛事,争取优异成绩,为县争光。   (九)无障碍环境。   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开展无障碍县创建工作,基本实现县城出行无障碍,推进乡镇、社区无障碍建设。   ——加强信息与交流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信息方便残疾人使用。   ——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助。   政策措施:   1、依法加快无障碍建设。落实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新建、改建、扩建设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推进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公共机构、残疾人家庭等区域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既有道路、建筑物、居住小区、园林绿地特别是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已建设施无障碍改造。提高无障碍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无障碍设施日常维护与管理。开展无障碍县创建工作。普及无障碍知识,加强宣传与推广。   2、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将无障碍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内容,与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继续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基本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3、将信息与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相关规划,更加关注残疾人享受信息化成果、参与信息化建设进程。&&&&
  (十)法制建设和维权。   主要任务: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法制环境。   ——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加强残疾人信访长效机制建设,畅通联系残疾人的渠道,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普遍性、群体性的合理诉求。   政策措施:   1、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等保障残疾人权益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加强残疾人事业执法检查(督查、视察)力度,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鼓励和支持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及残疾人亲属参政议政。   2、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将保障残疾人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县“六五”普法规划,各级残联每年在“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进行规模较大、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残疾人对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提升残疾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对残联系统工作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培训残疾人维权工作人员。   3、深入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切实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在政策制定、重大案件解决上发挥有效作用。拓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开展“送法律下乡(进社区)”、“送法进农村”等活动,把残疾人法律服务向社区、乡村延伸,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依法解决残疾人切身利益问题。继续推动将残疾人权益保护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覆盖面。普遍开展残疾人维权和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切实发挥服务残疾人的功能和作用,为残疾人涉法涉诉案件的解决提供法律支持。&&
  4、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信访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融入政府信访工作大局,强化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残疾人信访工作体系。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加大重大侵害残疾人权益的信访案件协调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一)残疾预防。   主要任务:   ——建立综合性、社会化预防和控制网络,形成信息准确、方法科学、管理完善、资源共享、监控有效的残疾预防机制。   ——实施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政策措施:   1、制定和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健全政府统筹规划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2、针对危害面广、可预防的致残因素,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逐步建立健全全县产前筛查诊断网络,做好孕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建立残疾儿童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制度,有效控制孤独症、脑瘫、重度智力残疾等先天残疾的发生,有效控制先天性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所引起的儿童智力残疾的发生。强化计划免疫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减少传染病致残。积极开展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致残。加强初级眼保健工作,提高白内障手术能力,普及青少年视力检查和眼保健,减少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低视力、儿童盲、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可避免盲。规范临床药物使用管理,完善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和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减少药物致残。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伤预防、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能力,控制、减少环境因素和事故致残。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3、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组织好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耳日、爱眼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碘缺乏病日和麻风病防治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做好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有害环境地区居民、交通和矿山行业职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婚前卫生指导、孕前优生咨询和医学检查。   (十二)残疾人组织和工作队伍建设。   主要任务:   ——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社区残疾人工作,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加强专职、专业和助残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恪守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和具有服务奉献精神的志愿助残队伍。   ——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残疾人社会组织作用。   政策措施:   1、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加强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切实掌握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基本情况和基础数据,积极向政府反映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协助政府做好有关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和行业管理工作。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残疾人数据库作用,提高证件规范化使用和管理水平。   2、按照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赣残联发〔2010〕3号),在规划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县、乡、村三级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实现城乡基层残疾人组织全覆盖。加大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经费投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人员管理机制,巩固乡镇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落实并逐步提高其工资待遇,使残疾人专职委员任职常态化、工作规范化、管理日常化、培训专业化。   3、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和内容。社区建设协调领导机构要吸收同级残联为成员,要充分发挥残疾人协会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开展残疾人康复、社保经办、就业服务、日间照料、文化体育、法律服务、无障碍建设等工作。   4、加强县级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建立县残疾人专门协会活动场所,推动各专门协会工作重心向基层延伸。加强专门协会规范化建设,设立协会专项工作经费,进一步活跃专门协会工作,切实发挥“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和民间服务机构的联系、指导和支持,不断壮大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基础。   5、加强残疾人干部队伍建设,将残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深入开展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残联干部培训力度。   6、选好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严格落实干部“双管”要求,认真做好2013年县、乡残联换届工作。做好残疾人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级残联残疾人干部比例。建立完善优秀残疾人人才库。   7、将志愿助残工作纳入全县志愿服务总体规划,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建立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对接、评价激励、权益维护等机制,促进志愿助残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扶残助残,进一步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
  8、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精神,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作用。广泛开展自强活动,培育、发现自强典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三)信息化建设。   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各级残联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实现全县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全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信息系统。收集全县持证残疾人的基础信息、服务信息,与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接,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加强统计和监测,掌握残疾人基本状况和基础数据,及时跟踪残疾人事业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切实为残疾人提供贴心的信息服务。   ——实现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维权等各项业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保障数据和业务系统运行和访问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政策措施:   1、以县残联网站为中心,建设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托养服务网等。建设县级残联网站体系,并连接省残联和中国残联网络系统。   2、建立全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信息系统,加强残联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的网络联系,通过网络报送数据、传输政务信息。   3、做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稳定工作队伍,落实保障条件,提高数据质量。做好第三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相关工作,推进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制度化、规范化。   4、完善残联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干部职工信息知识培训,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能力。   5、建设便捷高效的残疾人基础数据采集、交换和管理系统,提高数据共享能力,为残疾人参加社会公共保障体系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的覆盖面,确保数据质量。   6、利用网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开展网上咨询、就业登记、康复咨询等业务。   7、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推动政府公共网站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建立信息无障碍交流平台,帮助残疾人无障碍地获取有用信息。   (十四)社会环境和残疾人慈善事业。   主要任务:   ——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广泛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发挥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作用,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有效机制。   政策措施:   1、宣传、文广等部门和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支持残疾人事业。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等新媒体宣传,广泛宣传党和政府扶残助残优惠政策措施、社会各界的助残善举、残疾人的自强精神和创业典型,营造关心、尊重、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人道主义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   2、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兴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资金、场地、人才等扶持措施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发展残疾人服务业。&&&
  3、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增强慈善意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纲要的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残疾人事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和难点。未来五年,是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好《吉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地要依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部门要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要将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指标、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工作措施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部门专项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要综合运用纳入预算、整合投入、社会募集、联动支持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投入格局,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确保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要制定规划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问效,加强对重大服务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的评估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中的问题。各部门每年要向同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报告规划执行情况。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在“十二五”中期和末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旦大学言语听力康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