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人员高温补贴发放标准2016从那争取?

服务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
“高温补贴”为何难领?违法成本低致执行难
11:19:07 来源:京华时报 [大 中 小]
  立秋已过8日,“秋老虎”威力不减,上周以来持续的闷热天气让高温津贴话题再次引发关注。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仍有不少高温作业人员并未领取到属于自己的高温津贴。为何高温津贴总是遭遇执行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程延园表示,一方面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很多人并不知道可以领取这项补贴,用人单位对于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及天气条件等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也有相当多的企业单位选择规避这些政策。此外,劳动者在企业面前较为弱势,不敢、不会主张权利,都是高温政策难落地的重要原因。
  >>探访
  多数户外工种未发高温津贴
  8月10日,当日预报最高气温为33℃,潮湿闷热的天气让很多市民直呼“热得受不了”。下午3点,记者来到丰台区方庄南路某建筑工地,几名工人正在蓝色围挡内施工。“我们干活干这么久了,还没有领到过高温津贴。”据工人师傅介绍,他们此前并未领取过高温津贴,尽管也知道自己可以享有此项权利,但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向谁申请这项补贴。
  “我们每天工作10小时,早上是从7点开始到中午12点,下午从2点工作到晚上7点。工地上会给准备绿豆汤、藿香正气水这些东西,但补贴是真没有。”这名工人无奈地笑了笑。
  据记者探访了解,除这些建筑工人外,很多露天停车场的管理员同样也没有享受高温津贴。在朝阳区一处露天停车场,两名身穿黄色工服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听说过高温津贴,工资里也没有这一项。
  除了像建筑工人这样的传统户外作业人员外,对于像快递员、送餐员这样的新型户外作业人员来说,领取到高温津贴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我早上得六点半起床,七点半提货,八点半开始送货。”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他通常在晚上七点半下班,这意味着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是至少十个小时,即使是中午,他们也得送货,一般下午1点半送完货物,然后在两点的时候回网点吃饭,三点半继续工作。这位快递员表示,自己已经在公司工作了近三年,从未领取过高温津贴,也没有听说过有其他的防暑降温福利。
  此外,某外卖平台的送餐员表示,他们同样也没有领取到高温津贴。“就是上个月给我们每人发了两瓶藿香正气水。”“出门在外打工的,哪里会讲究那么多。”
  当然,在有些企业,情况也有所不同。一名京东送货员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夏天会给员工发放高温津贴,此外冬天也会发放防寒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300元,一年一共会发放6个月。
  另一家外卖送餐平台的送餐员则表示,自己今年虽然领取到了高温津贴,“但没有去年多了,今年公司说是按照每人每月180元的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放的。”该送餐员介绍,去年夏天,公司是按照每单8毛的额度给发放高温津贴,“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月就能领到差不多500元的补贴,相比之下,今年的补贴就少多了,但好歹还是给发了。”据该送餐员介绍,今年入夏以来,公司迟迟没有发放高温津贴,后来经过大家集体反馈后,公司才告知称今年将会按照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放。
  >>分析
  违法成本低致使补贴发放难
  类似的情况不止发生在北京,事实上,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有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足额发放高温津贴的现象发生。根据此前媒体报道,2015年就曾有一位建筑工人在网上发帖表示,自己看了媒体报道才知道高温津贴这回事,而且,自己和200多位工友已经5年都没领过高温津贴。
  为何高温津贴发放这么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程延园表示,一方面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很多人并不知道可以领取这项补贴,而用人单位对于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及天气条件等也不清楚,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程延园说,很多劳动者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知道自己可以享有这项福利,此外,有些用人单位对于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要求也不是很明确,“比如具体气温达到多少度算是高温天气,有些企业都还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程延园认为,各地现行的高温津贴标准并不算高,客观来讲,涉及的金额并不是很高,因此也无法引起用人单位足够重视。此外,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大多较为弱势,不会合理主张自己的权利,也是导致高温津贴执行难的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张车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主要依靠劳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监督,监督管理工作比较乏力,惩处方面的欠缺使得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较低,也是导致高温津贴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认为,高温维权要有法所依,就要把相关的权利义务法律化,今后可以考虑将高温津贴等高温劳动保护措施列入《劳动法》,提高其执行效力。同时,要明晰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保证政策的刚性和权威性。
  防暑降温措施不止高温津贴
  事实上,除了高温津贴外,用人单位还应当在高温条件下为作业人员提供其他必要的安全生产环境及保障措施。北京市2015年发布了《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这一地方标准对于高温作业工种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人单位需采取的措施做了详细规定。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相关规定中对用工单位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防暑饮料和药品没有具体要求,因此常常出现上百工人只供一桶绿豆汤、几盒清凉油的现象。而现在,用工单位有了明确的执行标准,执法时不能达标,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警告或处罚。
  据北京市安监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北京市《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室外露天作业累计不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即12时-15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该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此外,每年6月~9月期间,用人单位应为所有高温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清凉饮料发放量应不少于人均2.5L/天;防暑药品可配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供应量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宜。应明确饮料及药品盛装器具的放置地点、清洗方法,消毒应规范,并设专人负责。
  >>建议
  快递员送餐员也应享有高温津贴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不少人认为只有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这样的传统高温行业作业人员应当享有高温津贴,对于快递员、送餐员这样的从业人员是否应当享有高温津贴则不很确定。像这些新兴行业内的高温作业者是否应当享有高温津贴?
  程延园表示,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并未规定应当发放高温津贴的具体行业,而只是规定了作业场所的温度,即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就应当享有高温津贴。”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入夏以来,北京市平均气温达到35度以上的天气共有8天,其中,6月份5天,7月份3天。对于未领到高温津贴的工人怎么办?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温津贴的发放是强制性的,企业必须按照要求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工人可找工会反映,工会协调无果时,可向本市人社部门热线12333举报,或者向各区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提起劳动仲裁。如果单位拒不发放,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延伸
  28省份已明确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多个地区的高温津贴标准已经数年未涨,有的地区甚至还在用10年前的标准。相关专家也表示,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
  但近年来,不少地区已经对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进行了动态调整。北京市自2012年7月开始,两次上调劳动者高温津贴标准。目前实施的标准是,室外露天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山东省也在2015年,将企业职工防暑降温费标准调整为: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4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共4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四川、湖北等省也都在近两年对高温津贴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据统计,目前已有28个省份公开了高温津贴标准。其中,在按月计发津贴的省份中,山西省标准最高,为240元/月;按天发放则是天津27.3元/天位居榜首;而发放时间最长的则为7个月的海南,发放时间为每年4-10月。
  记者卫张宁
责任编辑:王冬梅多地工地难见高温补贴_新浪新闻
多地工地难见高温补贴
  据新华社电进入7月,全国多地高温来袭,气象部门连续发布橙色预警。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劳动者应享受的补贴却难觅踪影。
  在南昌市一在建大型酒店的建筑工地上,几个工人说,还未领到高温补贴。一位工程承建方管理人员说:“我们高温补贴按天发,每天20元-30元,偶尔会发。但是现在工人成本本来就高,不可能每天发补贴增加成本,不现实嘛。”
  记者在这个酒店建筑工地隔壁的地铁工程工地采访了解到,无论承建方还是外包公司雇用的工人,到目前为止,均没有领到高温补贴。他们大多数只知道有高温补贴一说,可并没有向公司争取这一应该享有的福利待遇。“他们都不敢问,生怕丢了来之不易的工作。”地铁工程承建方一位退休人员说。
  江西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处长罗水泉说,目前江西省出台的关于高温补贴的政策,属于地方规范性文件,并不具有强制性。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得还可以,但是对于一些非公单位,老板不愿意发高温补贴,也并没有什么惩罚措施。高温补贴调查:临时工快递员等行业领取比例不高--财经--人民网
高温补贴调查:临时工快递员等行业领取比例不高
尹政军&王华平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调查称高温补贴有人领到笑有人无分文
  ■中山东区一建筑工地,一名工人正在烈日下扎钢筋。
  ■佛山季华路一工地上,工人冒着烈日进行电焊作业。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尹政军 王华平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王 颖 曾春花 黄雪琴 李红云 戴晓晓 郑雁虹 张国锋 陈 婕 王永强 尹政军 实习生林佳绚许旭亮蔡秀虹通讯员张汉明罗志强
  新快报记者深入珠三角多个城市调查后发现
  连日来,珠三角各地持续高温,新快报深入珠三角各地调查发现,一些国家机关和大企业的职工,如环卫工人、较大规模企业建筑工人、保安等高温作业人员大 多能按照标准足额领取高温补贴,但一些小单位、私人企业的工作者,如小型建筑企业中的临时工、民营公司快递员、家具搬运工、送餐员等则少有工人能领取高温补贴或足额领取。
  环卫工的基本发放到位
  记者采访了解到,东莞、佛山等地,环卫工人的高温补贴都能发放到位。
  8月5日下午3时多,骄阳似火。中山市石岐区岐江边的西堤路上,清洁工人张先生正顶着烈日清扫路面,戴一顶草帽,汗液浸湿了衣裳。他表示搞环卫三年了,每年都能拿到高温补贴,虽然不多,每月只有50元,但总比没有好。
  在石岐区城中另一路段,环卫工何女士则告诉记者:“从6月份开始发高温补贴,可以发5个月,每个月150元。”
  据了解,在中山市不同区域、不同镇区的环卫工作属于不同公司运作,高温费用因公司不同而异。在深圳,洁圳公司的谢伯告诉记者:“从6月份发到10月份,每个月不高于150元,每个扫马路每个公司都会有。”
  珠海公交集团69路公交车司机黄先生表示,上个月就已经拿到高温津贴了,一个月200元,比别的单位要多一点。
  在珠海中燃石油有限公司上班的陈先生,主要负责该公司的国际船舶工作,他说从6月到10月,都能收到公司发的每月300元津贴,其中150元是高温津贴,另外的150元是清凉饮品补贴费。
  流动大建筑工人发放难
  在中山富华道某建筑工地,对高温补贴,工人吴先生说不知道,要问包工头。“不知道该怎么拿,也没想过要拿”,吴先生说,因为建筑行业员工流动性很大, 很多施工班组都是在不同的工地流动做工。“我们都是到处跑,做完一个工地的活就换一个工地,甚至连工资都按天算,从未领过高温补贴。”
  中山某快递公司何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高温补贴的概念,好像从没听说有这个补贴。他说,在中山干快递这行都是跟小老板打工,同一快递公司不同区域不同老板,工资都给不高,就别说高温补贴了。他曾经为了高温补贴多次跟公司理论都无果,到最后他也放弃了。
  企业不执行规定最高可罚万元,但相关部门表示监管难度大
  气温随时都会变调查取证难度大
  按照相关规定,不发放高温补贴企业员工可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经查证属实的,最高可罚款1万元。
  在采访中,各地的人社部门纷纷诉苦,因为调查取证有难度,规定模糊导致监管难上加难。
  据统计,2012年深圳市人社局在全市展开高温劳动保护专项监查行动,全年巡查企业11000多家,涉及职工130多万人,其中限期整改890宗,补 发涉及职工人数约8.4万人。“大多数违规企业对高温补贴政策都了解,只不过存在侥幸心理,被查到后很快补上这部分补贴。”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专项 监查行动从7月1日展开,预计将持续4个月,建筑施工、餐饮和制造三大行业被列入今年的重点监查对象,“打12333投诉高温补贴没发放的市民并不多,而 且大多数市民都是打电话来咨询的,投诉很少。”
  据深圳市人社局介绍,企业室内工作场所如何界定成为执法人员具体执法工作中的最大难题,“企业室内往往没有温度计,除非有具体的热源,否则室内温度很 难取证,即使我们的执法人员带了温度计去,也不能证明工作场所之前的温度,取证上难度很大。”相关负责人坦言,广东省相关政策中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在工作场 所安装温度测量设备,具体执法中常会遇到“灰色地带”,“企业说不热员工却说热,双方陷入‘扯皮’僵局”。
  佛山市人社局表示,去年佛山市3624家用人单位的高温津贴发放情况检查中发现其中73家没有发放,但是经整改后已经全部补发。
  ■政策解读
  作业场所温度33℃以上月发150元,还要提供清凉饮料
  《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佛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的,则按每人每天6.9元计算。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 还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特别提醒市民,单位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抵高温津贴。”
  此外,《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还规定,当日最高气温在39℃以上,当日户外露天工作应当停工;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39℃以下,全天户外 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 业时间,并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此外,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工 作。
(责编:李栋、曹华)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的位置: >
宁德多家建筑工地发现高温津贴并未发放到位三伏天户外作业 高温津贴竟成“空头支票” 
来源:闽东日报 
近日,宁德市持续高温天气,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本周最高气温在35℃以上,局部还可能超过38℃。在如此高温下工作,无疑给劳动者增加了重重考验,企业职工中暑等工伤事故进入频发期,那么,宁德市的高温津贴发放情况怎样,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7月30日15时许,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建筑工地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对可领取高温津贴一事并不知情。“平时我们都是只领工资,津贴是不是包括在工资里我不是很了解。我们知道有高温津贴这回事,但具体我们有没有、该领多少都不了解。”闽东路中段建设工地务工人员小陈说。记者走访中,绝大多数工地的工人都表示,他们并没有领到工资以外的津贴,有部分农民工对高温津贴有所了解,但对于他们是否享有该权益,以及如何维权并不清楚。“连工地的老板都经常换,能按时领到工资就行了,其他的也就算了。”某工地务工人员表示。
随后,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早在2013年,省人社厅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宁德市的高温津贴标准按此执行。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每年5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务工人员都对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如何维权一事不甚了解。就此,记者走访了市人社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者如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省人社厅等7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等行为的,可拨打电话2822412进行投诉维权。(记者 郑霄)
责任编辑:谢惠丽
标签:建筑工地 高温津贴
【字号 大 中 小】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高温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