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美国体育生比中国学霸在美国更受欢迎

为何美国校园体育生比学霸更受欢迎?美式教育看重体育,所以在美高学校中,体育生往往比学霸更出风头。美国家长大多认为,体育活动实际上锻炼的是孩子的人格和品质,以及在团队活动中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同时也通过体育活动为孩子创造吃苦和领会失败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孩子大多会选择团队体育项目练**,而不是个人运动。在中国,学霸是最受学校老师喜爱的,同学和同学家长也以仰慕的眼光看着学霸,学霸就是男神、女神,受万千宠爱于一身, 无往而不利。而在美国,是哪类学生是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的呢? 不是学霸,而是橄榄球队队长。如果有学生考SAT拿到2400满分,被哈佛录取,不要说上学校网站头条,连新闻都没有。但是如果学生将在大学里参加体育队,那可是学校的特大光荣。学校网站的首页可以看到学生和未来就读的大学教练握手的照片和有关新闻,高中校长会亲自接见,有可能这所大学是排名50开外的大学,但学校对这个体育特长生的关注远远比那SAT满分的学生要多。体育好的学生在申请美国高中的道路上是非常有优势的。为什么体育对美国学校那么重要呢?美国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有可能比校长的收入还要高,球队经常赢球,有钱校友就会支持校队,买票看球并每年不断捐钱给学校,学校的精神和人气也会上扬。 学校的奥数再好也很难鼓舞学校精神。很多中国家长已经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常常问到孩子应该练哪项体育会帮助到孩子。在美国人眼里,乒乓球和羽毛球不算体育。如果学生每周练某项体育一周才一小时,我可以确定那项体育不是学生的特长,最多是兴趣而已。如果学生到了13、14岁才想开始发展某项体育,已经太晚了。 要想让孩子体育好,需要从小学开始。美国一般老百姓觉得体育是一个锻炼人格的活动,不只是强身健体。美国各个小镇上都有政府支持的各项团体体育俱乐部,从幼儿园开始,教练都是爸爸们,无论他们多忙,但是永远都可以抽出时间做足球教练或橄榄球教练,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运动员。这些非职业教练教导队员不只是赢球,更多是:? 团队精神(teamwork)? 体育精神(sports manship)? 忍耐力和毅力(endurance and perseverance)? 态度(attitude)? 如何在球场上惨败后吸取教训(how to deal with failures)我认识一个白人爸爸,因为投资银行工作原因,每周纽约和墨西哥市来回,再怎么累,周六早上六点一定出现在纽约冰球馆帮儿子的冰球队当教练。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吃苦,但是家长并没有提供孩子吃苦的机会,在美国人眼里,把高中四年里只去了贵州一周做支教的经历做为吃过苦的证明是个笑话。我觉得现在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上吃苦是有这个必要的。我认识在美国的一些孩子小学时候在一项体育每周花5个小时,很多孩子同时玩两项体育,到初中后,每周体育运动少的每周10小时,多的每周20小时,完全没有夸大。练冰球的周末早上5点起床,游泳队的早上上课前游泳训练,下课后再回到泳池训练,这样的训练下学生才能算有特长,在顶尖高中体育队才能拿到一席之位。不少美高学生参加体育队训练后,体力都撑不住,很难和美国孩子一较长短。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去挑选他们喜欢的活动,根据美国儿童医生的建议,11-14岁的孩子每天需要至少1小时的运动(vigorous physical exercise)。家长不要太介意一开始体育成绩好与不好,是不是有名次,随着身体的变化,成绩会有改变, 重要的是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坚持。其实最难的是家长的坚持,送孩子上补**班远比练体育要轻松。在冷气房里背单词要比在烈日下晒的像非洲难民要舒服很多。但正因为这样,招办觉得体育棒的学生有更有趣的人生故事。中国妈妈在9月1日前忙着破腹产,希望孩子能够早读书。而美国家长普遍让男孩子晚读书,这其实是和体育有关的。很多美国幼儿园设定的男孩和女孩生日的截止日期是不同的,很多男生会晚一年读书,因为男孩女孩成熟度有很大差别。如果学生是全年级里体育活动能力强,进校队比赛得名次机会多,学校受欢迎程度高,和队友之间的友情较深,自然就会慢慢有领导力。学生会**全校只有一个位置,但每个体育队都需要队长。每年很多中国家长纠结于要不要复读这个问题,复读不只是因为英文能力问题,也不是智商的问题,美国学校更看重学生的交际能力 。所以中国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如果不复读,不单单是比中国复读的学生年龄小,比美国孩子年龄也小,中国孩子长的年轻 (美国当地高中生已经长的像二十几岁了),课堂发言气场不够,更不要讲进体育队或竞选学生会**了。体育特长对申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这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喜爱运动,不是单单为了申学,而是能有健壮的体格。我接触到的不少学生都是吃货,但运动不够。不少学校体育教练和我讲过 Chinese students quit easily.中国学生遇到挑战,很快就想到放弃。 体育不仅锻炼人的意志力,也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要把时间都花在补**课上,每天花一个小时好好运动吧。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留学生亲述:美国最顶尖的学霸是怎样的存在?_网易教育
留学生亲述:美国最顶尖的学霸是怎样的存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时候很叛逆,所以小时候很喜欢韩寒。韩寒说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全才,不需要设计火箭的人放下扳手就能够得茅盾文学奖。
15岁高中毕业,gap3年,18岁就读斯坦福本科,,物理和数学双学位。看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我估计大家都想听听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中国学霸是如何被从全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各种学霸予以碾压,先经历自我怀疑,然后反思人生,再然后奋而努力崛起,发现世界各地学霸也没什么可怕的,并最终完虐美国高校的世界学霸的励志故事。可惜这种事情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虽然会让大部分人失望,但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各位一个新的角度。我自幼特立独行,对于学霸有天然的反感(至今犹然如此,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学习就不怎么样的缘故)。我觉得大多数周围的人都没什么想法,没有想法的人考试分数再高也毫无意义。比起学霸,我更欣赏的是独特的人:有思想、有创造性、天马行空、不拘一格。高中时学生会主席在学生会竞选演讲的时候高呼:“我们要让斜对角(离我们高中很近的竞争学校,隐去名称)在我们脚下颤抖!”,像这样的人虽然随后被叫到学生处喝咖啡,虽然所谓学习成绩中下游,我依然是非常欣赏的。可惜这种人是少数,所以当我来到斯坦福的时候,我心里只有装X成功的激动,并没有其他感情——我觉得世界名校无非就是学霸云集的地方而已。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我没有做好哪怕半点心理准备。1.他们成绩真的很渣(比起中国学生而言)大多数考试对中国学生来说,真心是探囊取物一般。不管是大一的基础物理还是大四的量子甚至研究生级别的量子场论,基本是秒全班的存在。本专业三个小时的考试,四十五分钟做完,再花四十五分钟从头做一遍,然后交卷是常常发生的事。这不是吹嘘,而且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吹嘘的。当时最享受的就是考试时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交卷时候故意让椅子发出一些声音,然后一阵风一样从教室最后走到最前,交卷走人。装完X就跑真刺激。连我这种在国内的学渣都能在分数上装X,显然世界名校的优势并不在成绩上。所以,请不要再用学神称呼世界名校的学生,他们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人不是。2.他们脑洞真的很大在国内,我一直是周围人里脑洞最大的,并以此为荣。到了Stanford,我发现我引以为荣的脑洞开始被人超越。先是在基础物理课上,有同学在课上跟教授叫板,说世界根本不存在,世界是由1001101的二进制数列构成的。教授没怎么搭理他,此君回家直接做了一个网站出来,管自己的理论叫Schweiz's Theory,并把“完整”的证明贴在了上面(我并没有看懂这个证明,因为是用汇编语言写的),群发给了全班所有学生。后来某一天这个网站神秘的消失了,因为据说班上的另一个同学发现了他证明的漏洞。Stanford本科物理系一直有一个很地下的比赛,我必须借这个机会安利一下。这比赛叫做Mock Researcher‘s Contest(虚假研究竞赛,下简称MRC),据说是某个物理教授创立的。比赛每两年不定期举办一次,委员会只会给他们看上的人发放邀请函,所以大多数人甚至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比赛。被邀请参赛的人员需要在三个月内根据已知的数学、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原理发展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完全来自脑补,但除了没有实验证实之外,它必须不违反已被证明的任何理论并在逻辑上自洽。比赛结束后拥有最少逻辑漏洞和最基础的理论获胜。我曾经读一篇文章,名字叫“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意思是天马行空事实上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想象力是在规则限制之下的。自由的想象和不自由的想象的例子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和“高速参照系中时间会变慢”的区别:它们虽然最后结果相似,意义却全然不同:一个只能服务于文学作品,另一个却能在GPS卫星定位和宇宙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MRC大赛,事实上就是“不自由想象力大赛”。这个比赛是我目前见过的对综合能力,尤其是智商,要求最高的比赛。在我看来,各种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被它秒到渣都不剩。除了MRC,我没参加过任何竞赛,也不屑参加任何竞赛。但是MRC真的吸引了我。决赛答辩震得我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有人设计出了完整的强相互作用力场基生命模型(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以碳元素为核心的有机物而是强相互作用力力场),甚至用程序模拟了该类型生命的历史、社会形态的发展,最后以强力场基生命的世界大战的demo作为完结;有人以经过强悍脑补后的量子场论反推了宇宙大爆炸起初的奇点内部模型,并且证明了奇点内部存在能够预测宇宙爆炸后任意一点、任意时间粒子位置信息;我的理论是时间的诞生是由于Timion(暂且翻译成时间子)的累积,并且证明了Timion是一种玻色子,并设计了几个可能的探知Timion方法的实验(显然我必须把实验条件设计的异常苛刻,否则教授评委就会说那好吧我们用SLAC做一下你说的这个实验,然后我就要输了)。最后场基生命获得第一(这个获奖者甚至动用了远在UIUC的超级计算机帮助进行模型计算,输的心服口服)、奇点模型获得第二(大二学生已经自学完了全部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展现了出众的学习能力),我的时间子拿了第三。不管有没有拿到名次,在这种水平的竞赛中,和其他最强脑洞者进行激烈的智力交锋,这件事本身就比名次和荣誉带来更多快感。为什么斯坦福的学生能拥有这么巨大的脑洞?原因是第三点。3.他们懂你,他们也什么都懂小时候很叛逆,所以小时候很喜欢韩寒。韩寒说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全才,不需要设计火箭的人放下扳手就能够得茅盾文学奖。我曾经深以为然。但是到了斯坦福,我发现他实在错的离谱,这不怪他。我很赞同魏宁格的话:“天才就是那种禀赋更复杂、更丰富、更多样的人。一个人的个性能容纳的人越多,他就越近于天才...在一段时期里,他喜欢在作品里表达哲学和科学的见解;而在另一段时期内,艺术却对他产生了最强烈的影响。在一段时期里,他的兴趣会完全指向历史和文明的发展;而后来,他却可能转而去研究自然。”不幸的是,斯坦福大学里大都是这样的天才。他们未必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足以改变世界的优异成绩,但是他们确实能够在每一方面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斯坦福物理系的本科学生在历史方面的造诣或许不如本校历史系的本科生,但(不客气的说)秒大多数美国二流院校的本科生和中国一流院校的研究生不在话下。你见过提笔能推导夸克-胶子等离子态表达式,拿起麦克风能当乐队主唱,在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上发论文,同时在学校办画展的人吗?Stanford比比皆是。聪明当然是必要的因素,但在我看来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所有人都对组成世界的各个元素拥有敏锐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好奇心把他们带入非本专业的领域,而感知力使他们意识到这些领域的相互关联。他们的兴趣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跳跃,周而复始,不知疲倦。我个人观点,不满足于对一个领域的探索,让斯坦福学生比大多数其他地方的学生拥有了更优秀的战略眼光,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其他人都关注于某一个特定领域的细节时,他们能够跳出领域的束缚,更多的关注跨领域间的相互合作(谁让他们什么都懂)。我猜这也是为什么斯坦福比其他学校有更多的创业家的原因了。4.热情这才是我认为优秀者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美国人认为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更是中国人常常忽视的因素。在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里,成功似乎来源于各种背景的累积——你聪明,所以你学习好;你学习好,所以你能找到好工作;你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你成功。说白了,所有事情都归结于一点——你聪明。所以很多我国学生也给自己的懒惰找了借口——为什么人家上了斯坦福,人家出生就聪明呗,我比不了,我只能膜拜他们。我不喜欢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我认为如果这些人非要问问题,那么与其问:“为什么人家出生就比我聪明”,不如问:“为什么人家对世界那么热情,我就没有?”
他们的出色不在于他们有多么聪明,更不在于他们有多么勤奋——和大多数人所设想的不同,这两点绝不是斯坦福学生引以为傲之所在。在我看来他们最出色的地方是,对未知的事物,他们拥有巨大的热情,他们自由地、放纵地、无休止地探索生命、宇宙、社会、历史、文化、音乐,以及他们所好奇的一切;对已知的世界,他们有着巨大的不满足,被这种不满足所驱使,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改变世界、让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冲动。在这种热情和冲动下,他们不断地开拓着未知、创造着奇迹。我以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而倍感荣耀。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愿自由之风永远吹拂。(来自公众号留学微报)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论坛
责任编辑:刘静_NQ436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留学生亲述:美国最顶尖的学霸是怎样的存在?|美国|学霸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留学生亲述:美国最顶尖的学霸是怎样的存在?
  留学微报讯,15岁高中毕业,gap3年,18岁就读斯坦福本科,,物理和数学双学位。
  看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我估计大家都想听听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中国学霸是如何被从全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各种学霸予以碾压,先经历自我怀疑,然后反思人生,再然后奋而努力崛起,发现世界各地学霸也没什么可怕的,并最终完虐美国高校的世界学霸的励志故事。
  可惜这种事情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虽然会让大部分人失望,但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各位一个新的角度。
  我自幼特立独行,对于学霸有天然的反感(至今犹然如此,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学习就不怎么样的缘故)。我觉得大多数周围的人都没什么想法,没有想法的人考试分数再高也毫无意义。比起学霸,我更欣赏的是独特的人:有思想、有创造性、天马行空、不拘一格。高中时学生会主席在学生会竞选演讲的时候高呼:“我们要让斜对角(离我们高中很近的竞争学校,隐去名称)在我们脚下颤抖!”,像这样的人虽然随后被叫到学生处喝咖啡,虽然所谓学习成绩中下游,我依然是非常欣赏的。
  可惜这种人是少数,所以当我来到斯坦福的时候,我心里只有装X成功的激动,并没有其他感情——我觉得世界名校无非就是学霸云集的地方而已。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我没有做好哪怕半点心理准备。
   1.他们成绩真的很渣(比起中国学生而言)
  大多数考试对中国学生来说,真心是探囊取物一般。
  不管是大一的基础物理还是大四的量子甚至研究生级别的量子场论,基本是秒全班的存在。本专业三个小时的考试,四十五分钟做完,再花四十五分钟从头做一遍,然后交卷是常常发生的事。
  这不是吹嘘,而且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吹嘘的。当时最享受的就是考试时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交卷时候故意让椅子发出一些声音,然后一阵风一样从教室最后走到最前,交卷走人。装完X就跑真刺激。连我这种在国内的学渣都能在分数上装X,显然世界名校的优势并不在成绩上。所以,请不要再用学神称呼世界名校的学生,他们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人不是。
  2.他们脑洞真的很大
  在国内,我一直是周围人里脑洞最大的,并以此为荣。到了Stanford,我发现我引以为荣的脑洞开始被人超越。
  先是在基础物理课上,有同学在课上跟教授叫板,说世界根本不存在,世界是由1001101的二进制数列构成的。教授没怎么搭理他,此君回家直接做了一个网站出来,管自己的理论叫Schweiz's Theory,并把“完整”的证明贴在了上面(我并没有看懂这个证明,因为是用汇编语言写的),群发给了全班所有学生。后来某一天这个网站神秘的消失了,因为据说班上的另一个同学发现了他证明的漏洞。
  Stanford本科物理系一直有一个很地下的比赛,我必须借这个机会安利一下。
  这比赛叫做Mock Researcher‘s Contest(虚假研究竞赛,下简称MRC),据说是某个物理教授创立的。比赛每两年不定期举办一次,委员会只会给他们看上的人发放邀请函,所以大多数人甚至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比赛。被邀请参赛的人员需要在三个月内根据已知的数学、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原理发展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完全来自脑补,但除了没有实验证实之外,它必须不违反已被证明的任何理论并在逻辑上自洽。比赛结束后拥有最少逻辑漏洞和最基础的理论获胜。
  我曾经读一篇文章,名字叫“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意思是天马行空事实上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想象力是在规则限制之下的。自由的想象和不自由的想象的例子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和“高速参照系中时间会变慢”的区别:它们虽然最后结果相似,意义却全然不同:一个只能服务于文学作品,另一个却能在GPS卫星定位和宇宙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MRC大赛,事实上就是“不自由想象力大赛”。
  这个比赛是我目前见过的对综合能力,尤其是智商,要求最高的比赛。在我看来,各种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被它秒到渣都不剩。除了MRC,我没参加过任何竞赛,也不屑参加任何竞赛。但是MRC真的吸引了我。决赛答辩震得我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有人设计出了完整的强相互作用力场基生命模型(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以碳元素为核心的有机物而是强相互作用力力场),甚至用程序模拟了该类型生命的历史、社会形态的发展,最后以强力场基生命的世界大战的demo作为完结;
  有人以经过强悍脑补后的量子场论反推了宇宙大爆炸起初的奇点内部模型,并且证明了奇点内部存在能够预测宇宙爆炸后任意一点、任意时间粒子位置信息;
  我的理论是时间的诞生是由于Timion(暂且翻译成时间子)的累积,并且证明了Timion是一种玻色子,并设计了几个可能的探知Timion方法的实验(显然我必须把实验条件设计的异常苛刻,否则教授评委就会说那好吧我们用SLAC做一下你说的这个实验,然后我就要输了)。
  最后场基生命获得第一(这个获奖者甚至动用了远在UIUC的超级计算机帮助进行模型计算,输的心服口服)、奇点模型获得第二(大二学生已经自学完了全部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展现了出众的学习能力),我的时间子拿了第三。不管有没有拿到名次,在这种水平的竞赛中,和其他最强脑洞者进行激烈的智力交锋,这件事本身就比名次和荣誉带来更多快感。
  为什么斯坦福的学生能拥有这么巨大的脑洞?原因是第三点。
   3.他们懂你,他们也什么都懂
  小时候很叛逆,所以小时候很喜欢韩寒。韩寒说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全才,不需要设计火箭的人放下扳手就能够得茅盾文学奖。
  我曾经深以为然。
  但是到了斯坦福,我发现他实在错的离谱,这不怪他。
  我很赞同魏宁格的话:“天才就是那种禀赋更复杂、更丰富、更多样的人。一个人的个性能容纳的人越多,他就越近于天才...在一段时期里,他喜欢在作品里表达哲学和科学的见解;而在另一段时期内,艺术却对他产生了最强烈的影响。在一段时期里,他的兴趣会完全指向历史和文明的发展;而后来,他却可能转而去研究自然。”
  不幸的是,斯坦福大学里大都是这样的天才。
  他们未必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足以改变世界的优异成绩,但是他们确实能够在每一方面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斯坦福物理系的本科学生在历史方面的造诣或许不如本校历史系的本科生,但(不客气的说)秒大多数美国二流院校的本科生和中国一流院校的研究生不在话下。
  你见过提笔能推导夸克-胶子等离子态表达式,拿起麦克风能当乐队主唱,在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上发论文,同时在学校办画展的人吗?Stanford比比皆是。聪明当然是必要的因素,但在我看来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所有人都对组成世界的各个元素拥有敏锐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好奇心把他们带入非本专业的领域,而感知力使他们意识到这些领域的相互关联。他们的兴趣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跳跃,周而复始,不知疲倦。
  我个人观点,不满足于对一个领域的探索,让斯坦福学生比大多数其他地方的学生拥有了更优秀的战略眼光,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其他人都关注于某一个特定领域的细节时,他们能够跳出领域的束缚,更多的关注跨领域间的相互合作(谁让他们什么都懂)。我猜这也是为什么斯坦福比其他学校有更多的创业家的原因了。
  4.热情
  这才是我认为优秀者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美国人认为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更是中国人常常忽视的因素。
  在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里,成功似乎来源于各种背景的累积——你聪明,所以你学习好;你学习好,所以你能找到好工作;你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你成功。说白了,所有事情都归结于一点——你聪明。所以很多我国学生也给自己的懒惰找了借口——为什么人家上了斯坦福,人家出生就聪明呗,我比不了,我只能膜拜他们。
  我不喜欢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我认为如果这些人非要问问题,那么与其问:“为什么人家出生就比我聪明”,不如问:“为什么人家对世界那么热情,我就没有?”
  他们的出色不在于他们有多么聪明,更不在于他们有多么勤奋——和大多数人所设想的不同,这两点绝不是斯坦福学生引以为傲之所在。在我看来他们最出色的地方是,对未知的事物,他们拥有巨大的热情,他们自由地、放纵地、无休止地探索生命、宇宙、社会、历史、文化、音乐,以及他们所好奇的一切;对已知的世界,他们有着巨大的不满足,被这种不满足所驱使,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改变世界、让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冲动。在这种热情和冲动下,他们不断地开拓着未知、创造着奇迹。
  我以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而倍感荣耀。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愿自由之风永远吹拂。(来自公众号留学微报)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806人已测试
725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美国大学申请中体育的重要性
来源:搜狐网
  体育在美国教育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对体育付出很多重视和时间。不像国内,在美国大学的录取中,体育占着很大的比重。究竟是为什么,美国大学如此重视体育?
  美式教育看重体育,在美高学校中,体育生往往比学霸更出风头。
  1.美国文化崇尚体育与健身
  美国家长大多认为,体育活动实际上锻炼的是孩子的人格和品质,以及在团队活动中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同时也通过体育活动为孩子创造吃苦和领会失败的机会。所以美国孩子大多会选择团队体育项目练习,而不是个人运动。美国教育在各种体育运动中在乎的不只是输赢,更多培养的是:团队精神(teamwork)、体育精神(sports
manship)、忍耐力和毅力(endurance and perseverance)、态度(attitude)和如何在球场上惨败后吸取教训(how to
deal with failures)等等。
  在美国各个小镇上都有政府支持的各项团体体育俱乐部,从幼儿园开始,教练都是爸爸们,无论他们多忙,永远都可以抽出时间做足球教练或橄榄球教练,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运动员。美国的一些孩子小学时候在一项体育每周花5个小时,很多孩子同时玩两项体育,到初中后,每周体育运动少的每周10小时,多的每周20小时,完全没有夸大。通常练冰球的话,需要周末早上5点起床;游泳队的,早上上课前游泳训练,下课后再回到泳池训练。这样的训练下学生才能算有特长,在顶尖高中体育队才能拿到一席之位。
  如果学生每周练某项体育一周才一小时,可以确定那项体育不是学生的特长,最多是兴趣而已。如果学生到了13、14岁才想开始发展某项体育,已经太晚了。要想让孩子体育好,需要从小学开始。
  不少国内转去读美国高中的学生参加体育队训练后,体力都撑不住,很难和美国孩子一较长短。
新东方网托福官方微信:新东方托福 (微信号:xdftoefl)
最新考试资讯、托福预测、托福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新东方留学考试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大学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