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有部队保护吗多高

||||||||||
解密三峡大坝为何要高185米
09:50:44 来源:  
三峡大坝为何要“长”到185米
今天,三峡大坝将全线“长”到185米高程。不过,专家告诉我们,185米其实并非三峡大坝的的实际高度,而是以长江吴淞口高度为参照物的相对高度。
长江委设计院枢纽处副总工陈磊说,三峡大坝的最大坝高为181米,是从水下地基至坝顶的实际高度。
大坝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投资额、防洪效益、发电能力、通航能力、库区淹没面积及移民搬迁量等。
为何三峡大坝决定要建到185米高程,而不是195米、175米或其他高程呢?
陈磊说,建坝之前设计有低坝、中坝、高坝三种方案供选择,低坝方案坝高160米,正常蓄水水位150米,淹没库区面积较小,移民量也较少,但防洪效益稍弱,且回水到不了重庆港,对通航条件提高不大,故舍弃;
高坝方案设计蓄水水位200米,坝高超过200米,防洪、发电、通航三个效益均最大,但坝上游淹没面积和移民量、工程投资量也大增。
经综合权衡比较各种方案,最后确定了185米高程的建坝方案,既保证了较好的防洪效益,又兼顾了发电、通航效益,也使工程建设投资和移民搬迁量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据了解,175米是三峡大坝长期蓄水的正常设计水位,当长江遭遇万年一遇的洪水时,坝区短期内可超设计标准蓄水至180.4米的校核洪水水位。
185米的高度
记者邹汉青王成琛刘钧
(1)黄牛岩,三峡坝区的制高点,以“土星化神牛,开山助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而得名。昨日,它见证了三峡大坝长达14年的登攀——全线到达185米设计高程。
登岩顶西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玉带从崇山峻岭间蜿蜒而出,奔腾的江水此时恬静得如羞涩的少女。
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儿女,但母亲有时也会被惊涛骇浪挟持,其喜怒无常让儿女们饱尝苦涩。
1931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洪水,最后演化为近百年来的罕见惨剧:中下游干支流堤防普遍溃口;武汉闹市区里行船代步;全流域受灾人口2800余万人、死亡14.5万人。
1998年之夏,长江再度咆哮,“堤在人在,堤毁人亡”成为响彻华夏的悲壮誓言,当年洪魔给湖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亿元。
三峡工程,防洪为首,185米高程的三峡大坝,今年就能见证防洪的巨大效益。“110亿的防洪库容,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正常汛情年份里,基本不用担心防汛。”长江委三峡工程代表局设代处高级工程师陈磊如是说。
黄牛岩顶,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阁内这样题道:遥想千古,长江逞勇,惊涛裂岸,山崩水雍,民不聊生,遍地哀鸿……
昨日,在西陵峡江右岸山坡上,一群采茶的农妇们隐现于翠岭之间,谈笑之声,遐迩相闻。脚旁,被驯服的激流正循着人类指定的泄洪孔喷薄而出,安然东逝。
(2)回首俯瞰,平静的西陵峡江面百舸争流。
三峡开发总公司枢纽管理部水库处副主任胡兴娥介绍,大坝最终蓄水至175米后,万吨船队可直上重庆,客、货船从武汉至重庆时间可缩短一半,相当于鄂渝之间增加4条铁路;以蜿蜒曲折又多浅滩闻名于世的330公里荆江河段,也将不再受长江枯水期碍航之困。
荆江正在由碍航河段向黄金水道转变,峡江之水同样也在变为滚滚黄金。
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设部书记潘大中算了一笔账,每发电1千瓦时可拉动GDP增长10元,两年后,三峡26台发电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年均可发电84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拉动8470亿元的GDP。
一道混凝土筑就的大坝,将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江变成了财富摇篮。
(3)从“0”到“185”,举世无双三峡工程,令世界瞩目惊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坝。
由中国人设计、建造、安装的三峡工程使用了1000多项专利技术,创下100多项世界之最,除部分发电机组采用进口设备外,其他工程构件全为中国造。
距离大坝40公里的葛洲坝枢纽,见证了每一项“之最”的诞生。“三峡大坝全线到顶,证明中国人具备在世界任何大江大河上兴修任何水利工程的能力。”参与了葛洲坝和三峡两项工程建筑的葛洲坝集团总经理杨继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三峡筑坝的实战演习, 日,葛洲坝水利工程悄悄“动锹”。杨继学回忆,当时10万人下基坑手提肩挑,20多年后再建三峡大坝时,工地上最多时只有2万人,施工现场高度机械化,管理人员更可以“足不出户”远程监控。
科技是生产力,创新是生产力,其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来自三峡总公司的消息说,截至4月底,三峡工程完成投资1260亿元。换言之,平均每天近3000万元资金砸进三峡大坝。
“没有综合国力的壮大,就没有三峡工程,如果早10年开工,全国都得勒紧裤带过日子。”潘大中说:“没有改革开放,很难有实力建造这样浩大的世纪工程。三峡大坝是国力提升的写照和见证。”
(4)开放的中国,更懂得广借世界智慧。
据设计三峡工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介绍,该委就三峡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反复向不同国家杰出的专家咨询,仅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就与加拿大进行了两年半的合作,深水截流、永久船闸结构、三期围堰等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均借鉴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从而优化了设计。
据有关统计,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专家,曾为三峡工程的设计出智献策。
奉献,不只是站在坝顶上的人。
“三间大瓦房、猪圈、耕地,还有几十棵大柑桔树,每年摘下的桔子可卖不少钱咧。”54岁的柳顺义至今仍清楚记得故居的样子。
1997年,他举家从秭归县屈原镇龙江村搬迁至20多公里外的秭归新县城边缘,开了家小餐馆维持生计。餐馆生意不好做,两个孩子没有工作,但柳顺义没有怨言。
“国家建三峡工程需要,大家做点牺牲是应该的。”憨厚而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默默奉献。
三峡总公司称,到2009年,库区移民将超过120万人。百万移民的奉献,只为实现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世纪之梦。
百年期盼,今天化为截断云雨的顶天丰碑。站在黄牛岩上,185米的三峡大坝巍巍壮观。(《楚天都市报》供稿 记者邹汉青刘钧王成琛)
网易相关专题
看看相关新闻
(评论288条)
热门评论Top5
(评5345条)
(评1529条)
(评1426条)
(评1146条)
(评1046条)
大家有何高见
头条新闻热点追踪
网易趣闻娱乐新闻
网罗天下资讯!
网易新闻,更多精彩在首页,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长江三峡大坝水位高180m,(1)求在水下30m深处,水对水坝的压强大..
长江三峡大坝水位高180m,(1)求在水下30m深处,水对水坝的压强大小;(2)如果船底在离水面10m深处,船底每1cm2面积上受到水的压力多大?(g=10N/Kg)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由题知,h=30m,p=ρgh=1×103kg/m3×10N/kg×30m=3×105Pa;(2)∵p=FS,∴船底1cm2受到的压力:F′=p′s=ρgh′s=1×103kg/m3×10N/kg×10m×1×10-4m2=10N.答:(1)在水下30m深处,水对水坝的压强为3×105Pa;(2)如果船底在离水面10m深处,船底每1cm2面积上受到水的压力10N.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长江三峡大坝水位高180m,(1)求在水下30m深处,水对水坝的压强大..”主要考查你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液体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1.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2.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而对固体、气体或流动的液体均不适用。 3.在液体压强公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如图所示,甲图中A点的深度为30cm,乙图中B点的深度为 40cm.丙图中C点的深度为50cm。4.运用公式时应统一单位:ρ的单位用kg/m3,h 的单位用m,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Pa。  5.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是压强的定义式,  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都是普遍适用的;而是结合液体的具体情况通过推导出来的,所以适用于液体。
6.用公式求出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
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时,由于液体压强的大小不易测量或是不能直接观测到它的大小,我们用“转换法”,通过液体压强计中两玻璃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将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且形象的东两,使问题简化了。&&&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两方面因素有关,所以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不变。计算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对压强公式的理解:1.此公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即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都可用此公式。2.此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分别是p→Pa、F→N、s→m2。在计算物体的压强时,只有当F的单位为N,S 的单位为m2时,压强的单位才能是Pa,因此在计算中必须统一单位。3.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 104N。 4.公式中的,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也不应把公式直接写成,而应先注明F=G得:。 5.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受力物体发生形变的那部分面积,也就是两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而不一定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如图所示,一个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采用A、B两种方式放置,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但图A中受力面积是S2,图B中受力面积为S1,而它们都与水平地面的面积大小无关。6.& 由公式推导出F=pS和可用于计算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巧用求柱体压强:& 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所圆柱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等)产生的压强,只与固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而与固体的重力、体积和底面积因素无关,应用公式就给解这类题带来很大方便。例1如图所示,两圆柱形铁柱的底面半径之比是 3:1,高度相同,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3:1B.1:3C.1:1D.9:l解析:本题是分析圆柱体的压强,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分析。因为两圆柱体的密度相同、高度相同,所以压强相同,选项C正确。答案:C
发现相似题
与“长江三峡大坝水位高180m,(1)求在水下30m深处,水对水坝的压强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9131423660181347149727140453389845【实拍】高峡出平湖----长江三峡大坝
&&& 记得第一次到宜昌参观葛洲坝那还是80年代中期,后来再游了一次三峡。那时的长江还是滚滚波涛,气势非凡。现在三峡工程落成了,前几日才有幸到宜昌,到三峡大坝参观。清晨我在长江边散步,一江平静的江水,一江蓝色的江水,一江青山倒影的江水,长江已被征服了,没有了滚滚的洪流(当然这个季节还不是汛期),连逆水而上的货船也失去了过去的咆哮。长江出三峡后已是波澜不惊。没有了漂浮的杂物,也没有突突声响的机帆船,没有混黄的江水,这里看不去这世界大江的气势,倒是很像在一座蓝色的水库。不过住在三峡大坝附近的村民们确实将三峡称为水库,这水库一直延伸到了几百公里上的重庆。
宜昌市区的长江在经过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过滤,江水宁静,仿佛是到了江南。
在参观三峡截流纪念园的时候天空飘下了细雨,三峡大坝也就在淡淡的雨雾之中。
春季的三峡大坝还在蓄水,泄洪闸没有泄洪,三峡的气势还不能显露出来。
在村民的带引下我们来到三峡大坝一侧的高地,欣赏了正在蓄水的三峡大坝风光。
我的更多文章:
( 07:53:52)( 09:55:20)( 08:04:19)( 08:32:59)( 07:58:11)( 08:15:14)( 12:28:51)( 13:33:25)( 18:35:26)( 08:15:2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长江三峡水位最大落差 三峡水库历史最高水位
长江三峡工程初期蓄水
汉江,又称汉水,中国长江最大的支流,湖北省襄阳市以下简称襄河。汉江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秦岭南麓,东南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汉江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河源至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属盆地峡谷相间河段。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为丘陵和河谷盆地;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km,流经江汉平原,河道逐步缩小。汉江年径流的变差系数,还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随着集水面积的增加,水量增大而减小的规律。汉江,又称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汉江多滩险峡谷、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好。
原定12天就能从武汉宜昌回到重庆的航程,最终却花费了2个月时间。 日19点30分,在长江航道上跑了30年船的船长陈水生(化名)正与其他船员一起,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所在的位置,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落差最高的船闸――三峡大坝五级双向船闸航道。 三峡大坝五级双向船闸全长6.4公里,由1.6公里的船闸主体和长达4.8公里的引航道组成,船闸前后落差高达113米,对于陈水生们而言,翻越三峡大坝,也就意味着从地面一跃至40层楼房的楼顶。 以湖北宜昌为起点,继续向西,一路便进入长江上游段。在宜昌到重庆全长约660公里的长江上游航道上,船出了宜昌,就要连着翻越2座大坝――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继而进入三峡库区的深水航道,过万州回到重庆。 相比于过去的激流险滩,三峡大坝修成之后,让川江浪子们领略到的,不仅是长江上游从此高峡出平湖与轮船运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从宜昌到重庆的距离,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们的时间之旅。 老船长的三峡航程 1957年出生的重庆人陈水生,早在30年前,他便作为一名水手在长江航道上漂流,也是在老三峡的激流险滩中,他从一名水手成长为重庆某国营航运公司的船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上他时,他正驾驶长江上最豪华的五星级邮轮准备着从宜昌到重庆的航程。 相比于之前,此次从宜昌到重庆之旅,充满着焦急与担忧。 早在一个多月前,抵达宜昌的陈水生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说,正常的话,12天~13天便能回到重庆;20多天后,陈水生却仍在宜昌,又过了十几天,陈水生表示,他已经翻过葛洲坝,抵达三峡大坝下游静候洪水消退。 也是在7月初,因长江上游降雨增多,三峡水库水位不断上涨,于是启动了泄洪工作,持续2周的泄洪,也让7日和12日的“长江1号”和“长江2号”洪峰顺利通过,三峡水位也从158.9米下降至145米。 昨日新华社亦报道称,根据上游来水减缓并考虑船舶滞航等情况,13日晚至14日早上,三峡枢纽泄洪深孔陆续关闭,而因洪峰,一度导致600余艘船只在三峡水域滞留待闸,目前,疏散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完全疏散仍需一段时间。 出于安全的考虑,陈水生所在的旅游船,也改变了原来游客乘船游三峡的行程,经营方采用靠岸卸客,让游客通过高速公路来游览三峡景点,于是,等待便成了他和他的水手们在过去40多天的主题。 通过三峡水闸,也是陈水生此次航程最后一关。 陈水生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正常状况下,轮船通过三峡船闸每个闸口的时间约在20分钟~25分钟之间,最终穿过三峡大坝船闸历时150分钟,如果三峡水库蓄水达到最高点,则五级船闸的上游水位为海拔175米,大坝下游水位为65米。 “多数时候,过闸时间为3小时~4小时,但是,运气不好的话,会耽误6小时~7小时。”陈水生说,原因在于过闸前轮船编队比较耗时。 为了提高船闸利用效率,三峡船闸要求过闸的船只在抵达大坝后,通过电子或人工方式提交过闸申请,航运管理部门再对过闸船只编队,编队完成后,再根据先后顺序次第过闸。 而一旦翻过三峡大坝,长江航道条件立即改善。“库区的航道条件非常好,跟
24小时滚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峡大坝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