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如何快速还原时怎么快速拉下旋球

1、放松 & &放松,手要把前臂跟上臂的夹角打开。不用一定要很直,但是夹角一定要够,至少150度。我个人下拉重下旋时手臂几乎是打直的,这样小臂收缩的空间才会足够。2、引拍位置 & &我看很多球友在起重下旋引拍还是太高了,应该是把拍子放低到膝盖以下的高度。引拍位置太高,不利于往上发力。同样也不能把拍子甩到屁股后面来引拍,引拍位置太后,击球时往前发力就会过大,就容易撞击过多,或者吃到旋转而下网。3、击球部位 & &下旋越强的来球,击球部位应该要越低。有人说,波尔拉下旋的拍面后仰,原因就是要摩擦球的中下部,但也不是每一颗来球都需要后仰来拉,要靠自己的预判能力跟经验。击球部位要低,拉球时机最好等下降期或者是下降前期。也就是发力方向要配合来球的运行轨迹的圆弧“切线”。4、小臂收缩技巧 & &手感不好的人,建议在触球之前,小臂最好不要提早发力。先控制拍子由下往上、前迎找球,触球瞬间小臂才发力收缩。要有那种把球“粘”住再甩出去的感觉。小臂收缩要快,但是太早发力会不利于“咬球”的手感,球容易提早脱板。另外,初做练习时,先把摩擦的重心放在小臂收缩,手腕先相对固定即可,避免用腕不当反而绕了远路。5、发力 & &拉球时要运用腿、腰、手的合力,只靠手臂拉球是不够的。不要只是强调蹬腿转腰,要想办法把这力量配合小臂收缩、同时、同向来发力。腿->腰->手,三种力量要一层层的叠上来。许多球友甚至有一个误解,以为腿腰发力之后就只剩下手臂动作,这样也是不对的。成年人力量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力量在击球瞬间有没有传递并且集中到拍子。 6、迎前 & &如果身体没有重心转移的迎前动作,就代表没用上腿的力量。腿不使力,腰就很难发上力,这样一来,就只有手的力量下拉球,球少了往前走的力量,往往会摩擦过薄、球不往前走,也会有下网的危险。拉过去的球太软,速度不够也容易被高手轻易扣回。迎前不够也容易发生拉漏或者拉球之后身体后仰的毛病。7、步法 & &以上的重点都做到了,定点练习没问题了,接下来就要考虑步法的练习。简单来说,转腰引拍动作做好,准备拉球之前,右脚一定要到位,重心也已经稳稳的落在右脚。这没什么技巧问题,就是一个练字。
相关阅读:
|&|&|&|&|&
快乐乒乓网微信二维码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01   摘 要 正"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技术的错误原因及纠正
2013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01 中国论文网 /6/view-4642092.htm  摘 要 正手拉下旋球技术是在乒乓球比赛中有利的进攻武器和得分的有力手段,但是拉下旋球技术并不容易被学习者掌握和熟练应用。本文对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进行了总结,旨在能帮助初学者更好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正手拉下旋球技术。   关键词 下旋球 易犯错误 纠正   一、研究目的   正手拉下旋球技术是比赛中容易打败对方直接得分或反败为胜取得最后胜利的有力武器和手段。但它是集力量、速度、协调等诸多因素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们由于错误的模仿,身体的不协调,击球点错误等原因,很难掌握此项技术。因此,本文对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动作并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大一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的学生及大一、大二的普通学生练习的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此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结果和分析   (一)在拉下旋球时,“打”大于“摩擦”   对技术概念理解不清楚,不能正确的掌握动作技术。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主要是通过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抵消来球的下旋力量,从而回击来球的。在击球时,如果在击球瞬间向前的作用力大于向上的摩擦力,会导致对球的撞击力大于摩擦力,使球向前的前进力大于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摩擦不能抵消来球的下旋而落网。这和不能正确的把握球拍的挥拍方向有关。   纠正方法:认真阅读理解正手拉球的技术概念并模仿老师的拉球动作。在多球的练习中,注意自己击球的方向,慢慢体会球拍与球摩擦的感觉,养成良好的手感。   (二)引拍不够,致使击球落网   拉下旋球主要使用球与球拍的摩擦力来抵消来球的下旋,因而使球的旋转发生改变。而击球的摩擦力与引拍的大小有关,观察来球方向,向身体的下后方引拍,重心降低,可以更好地延长球的加速距离,使击球更加旋转,更好的抵消来球的下旋。   纠正方法:多做徒手练习,在引拍时,注意重心的调整,尽量降低重心。体会球拍摩擦球的感觉。   (三)引拍时,手臂过于僵硬,导致击球无力而下网   手臂过于僵硬,容易导致击球动作变形,不能完全发挥手臂的力量而且前臂的收缩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球与球拍的摩擦力不够,不能很好的传递下肢力量和抵消来球的下旋速度。   纠正方法:多做一些徒手练习,在练习中,放松各关节,加快前臂的收缩。   (四)发力不协调,单靠手臂的力量   拉下旋球是一种很好的能量传递过程。基本原理为:由大肌群向小肌群传递。具体来说就是:力量由下肢向上肢传递——腿传递给腰部再传递到手臂的过程,也就是力量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膀,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瞬间,这样球才会更加的旋转,更加有力。   纠正方法:多做徒手和多球练习,做好每一个引拍动作,降低重心,注意下肢和腰部的发力和力量的传递。   (五)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落点不对,击球动作变形   在击球过程中,重心没有落在前脚掌而是落在脚跟,致使在击球时形成前脚掌翘起,臀部向后坐,上体向后仰的不稳定击球动作。另一方面,重心落在脚跟上,臀部向后坐则会影响力量由下肢向上肢的传递,使下肢很难发力,而上体向后仰则会造成挥拍方向的变化——向上的挥臂多,向前的挥臂少,球的前进力就会受到影响,回球质量不高。   纠正方法:在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提踵训练法。就是在做徒手练习时,提起脚后跟,是身体重心固定地落在前脚掌上。   (六)拍面过于前倾   初学者很多都认为拍面越前倾,所产生的摩擦力会越大,因此会使球拍过于前倾。但是拉下旋球依靠的是“打”和“摩擦”的结合。不但要有一定的前进力同时也要具备可以抵消下旋的摩擦力才能更好的体现下旋球的质量。拍面过于前倾,易形成摩擦较多而球的前进力不足。   纠正方法:在多球练习中,可以利用深握法来有意识的固定球拍的前倾程度,注意对来球的判断和培养良好的手感。   (七)步伐移动不到位   步伐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有了灵活的步伐,才能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完成击球动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击球的质量,才而在比赛中抢占先机或反败为胜。步伐移动不到位是因为对步法的练习不够或不清楚每种步法的应用环境,以至于形成乱用步法的现象。   纠正方法:可加强对身体素质的练习,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种步伐的反复训练,在多球练习中,可以进行不定点练习,加强对来球落点的判断和步伐的移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一)拉下旋球在乒乓球比赛中是应用最多的重要的得分手段。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此项技术。   (二)拉下旋球难点在于引拍动作,身体的协调发力,对来球的预判以确定击球时间,身体重心的控制,拍型的控制及步伐的移动。   (三)乒乓球拉下旋球技术必须进行反复的大量的训练,以体会并掌握其动作要领。   (四)乒乓球比赛中移动较多,移动速度也较快。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更好地发挥最高水平的乒乓球技术的基础。因此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乒乓球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 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3] 何大明.浅谈乒乓球正手拉球[J].呼伦贝尔学院.2012(17).   [4] 乒乓球运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红双喜邀您共赏
  有问题,对话留言“找教练+问题”就可以了,像这样:
  Q:找教练:拉下旋球,无法轻松拉起,经常下网。只能冲下旋。
  哥们儿,你太厉害了,能冲下旋,却不会拉高吊,看来也是“大力出奇迹”型的选手,国球汇君终于找到同道中人了!……
  姚晓春教练解答
  拉下旋老是下网,常见的有两种原因:
  第一,就是没合上力,对方球来节奏和你的动作没有合上拍,所以挥拍出去击球并不能合上力,那么击球的时候手上其实是“虚”的,给不上力就给不上摩擦,自然拉不过去。
  第二,接触球的部位还是应该偏中部一点,有一种往上拔的感觉,是一种巧劲儿。如果你接触球的部位太靠上了,摩擦太薄了,也容易下网。
  你能够冲下旋,但是不会拉高吊,主要还是节奏不好,要想拉高吊,稳一点起下旋,你就要出手稍微慢一点,然后摩擦更加充分一点,挥拍的方向稍微加一些从上往下,不能太往前,向前就容易撞击多不稳定。
  姚晓春,前国家青年队选手,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双打冠军获得者,曾执教现国家队队员马龙、方博等,注重实战与理论相结合,并且在美国、日本等地有执教经历,擅长儿童启蒙及对业余选手的指导。
给你好看|点击下方图片直接阅读
  ??戳一下,想看啥就有啥!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手机玩乒乓,就来国球汇乒乓球教学
拉打下旋球球技术 唐建军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速提高乒乓球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