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教 成语”的成语

关于难的成语及解释_成语
关于难的成语及解释
学习啦【成语】 编辑:李元
  对于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躲避,而是迎难而上,勇于克服。下面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难的及解释相关内容。
  关于难的成语有:
  积重难返、心痒难揉、知易行难、临难不屈、遇难呈祥、百喙难辞、尾大难掉、自身难保、禀性难移、碍难从命、难以为继、难乎其难、盛情难却、插翅难逃、枉物难消、难能可贵、白雪难和、千载难逢、难以为情、心去难留、多灾多难、行易知难、寸步难行、先难后获、患难夫妻、临难铸兵、恨海难填、心痒难抓、强人所难、千难万险
  关于难的成语及解释精选
  1) 材大难用: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2) 才大难用: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同&材大难用&。
  3) 禀性难移:本性难以改变。
  4) 冰山难靠: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5) 本性难移: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6) 百年难遇:百年也碰不到。形容罕见或很不容易碰到。
  7) 百口难分: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犹百口莫辩。
  8) 百喙难辞: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9) 百喙难辩: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10) 白雪难和: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11) 暗箭难防: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12)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13) 左右两难:两面为难,不容易。
  14) 质疑问难: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15) 执经问难: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16)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17) 折冲厌难:指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18)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19) 行易知难:行:实施;知:知晓。实行容易,但通晓其道理却很困难。
  20) 险阻艰难: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21) 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22)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23) 世上无难事:天下没有难事。
  24) 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25) 三灾六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26) 三灾八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27) 去住两难: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28) 强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29) 千灾百难:指多灾多难。
  30)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31) 排忧解难: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32) 排除万难: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33) 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34) 勉为其难: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35) 来日大难: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看了关于难的成语及解释的人还看:
本文已影响 人
[关于难的成语及解释]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7152人看了觉得好
934人看了觉得好
993人看了觉得好
【成语】图文推荐与就相关的成语 | 包含就的成语 - 成语接龙大全网
和就有关的成语38个。关于就的成语主要有:按部就班、半推半就、避害就利、避祸就福、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不堪造就、不知就里、草创未就、陈力就列、从容就义、从俗就简、俯首就缚、高不成,低不就、功成名就、驾轻就熟、将错就错、将机就机、将计就计、就地取材、就地正法、就事论事、就汤下面、就正有道、屈高就下、日就月将、删繁就简、束手就擒、束装就道、行将就木、悬驼就石、一蹴而就、一挥而就、移船就岸、移东就西、移樽就教、因陋就简、瞻云就日、
和就相关的成语
第一个字包含就的成语:
第二个字包含就的成语:
第三个字包含就的成语:
第四个字包含就的成语:
与就有关的成语
出处: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意思: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意思: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出处:《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意思: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五十五卷:“或示形象,倚托物类,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凶善恶,了然知之,避祸就福,所向谐也。”
意思: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出处:《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意思: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宋·刘挚《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意思: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意思:指没有培养前途。
意思: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意思: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出处:《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意思: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意思: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意思: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意思: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chéng,dī
出处: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意思: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意思: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jià qīng
出处:唐·韩愈《关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意思: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意思: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意思:利用顺便的机会。
出处:元·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三折:“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意思: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意思: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意思: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
意思: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意思:比喻趁机行事。
出处:《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意思: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意思: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意思: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出处:清·郑燮《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意思: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意思: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意思:整好行装走上旅途。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意思: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法苑珠林》卷六六记载: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剥皮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上楼磨刀,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
意思: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意思: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意思: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
意思: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出处: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意思: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意思: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意思: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意思: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按首字拼音首字母查成语
其他成语接龙
版权所有:关于虚心的成语
您当前位置: &
关于虚心的成语
时间:日&|&发布:&|&分类:
  关于虚心的成语  1、口出不逊: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2、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3、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4、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5、披怀虚己:披怀:敞开胸怀;虚:虚心。比喻虚心礼让,诚恳相待。  6、活到老,学到老:指人一生虚心好学。  7、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8、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9、谦尊而光:尊者谦虚而显示其美德。  10、闻义而徙:闻:听到;义:正义;徙:迁移。听到符合道义的事就心动神往,虚心相就。  11、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12、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3、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14、虚而不淈:淈:穷竭。原比喻天地为风箱,愈空虚愈不穷竭,愈推拉愈多排风。多比喻愈虚心求知,知识就越丰富。  15、贵人贱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16、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17、温恭自虚:温恭:温和谦恭;虚:虚心。温顺谦恭而不自满。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  18、降心俯首: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19、谦恭虚己: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20、逊志时敏: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21、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2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23、虚己受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24、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25、祛衣请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26、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27、自以为然: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28、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29、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30、矜功伐善: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31、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32、虚船触舟:没有载人的空船碰撞了别人的船,虽是气量小的人也不会生气。比喻虚心可以远祸。  33、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34、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35、纳善如流:纳:采纳,接受;善:好的建议和意见。形容虚心接受别人的好建议好意见,像水顺流而下一样自然顺畅。  36、一谦四益: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37、虚中乐善: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  38、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39、自用则小: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40、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41、委诚求当:指推诚相待,虚心求教。  42、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43、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44、言气卑弱: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45、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6、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47、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48、损之又损:形容极为谦虚。  49、矜才使气:矜:自夸;使气:意气用事。倚仗自己的才能,使意气,不谦虚。  50、虚一而静:指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51、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请教的成语
查询形容人多的成语 输入人多 页面提示:已经搜索到人多的成语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语的详细内容
第一个字发音为da 第三个字发音为yi的成语 在第一个框和第三个框分别输入da yi 可用于
按首字母查询
形容请教的成语
关于请教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请教的成语11条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之,事何由济?”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出处:《汉书?陈遵传》:“竦居贫,无宾客,时有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教别人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