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们,帮我看看胫骨外侧肌肉疼痛平台后外侧骨折怎么处理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
日09:54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新闻检索:
作者:天津港口医院骨科 张国强
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其功能。骨折类型不同,其合并损伤、潜在的并发症、骨折的预后都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笔者就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解剖学研究进展
胫骨平台内侧髁较大,关节面凹陷,简称为大、低、凹,比外侧平台坚固。胫骨平台外侧髁相对较小,关节面稍凸,简称为小、高、凸;膝关节解剖轴线有7°外翻角,故外侧平台容易骨折。胫骨结节在关节面下约75px处;胫骨近端外侧为Gerdy结节,有髂胫束附着。胫骨关节面有10°~15°的后倾角,但是内外侧略有不同,胫骨外侧髁平台后倾角(10.2±42.5)°(1°~18°),胫骨内侧髁平台后倾角(11.6±3.3)°(3°~20°),故外后髁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后内髁骨折。
屈膝时,外髁向后移位比内髁多(内髁移位5~6mm,外髁移位10~12mm),同时股骨外旋,左右移位前后2点的连线形成20°角;故屈膝时,外后髁劈裂骨块小,后内髁劈裂骨块大,外后髁以压缩为主,内后髁以劈裂为主,很少发生内髁压缩。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向前稳定性呈正相关,增大的后倾角是术后内固定物失败的高危因素,内侧和外侧的阈值分别为5.6°和3.8°。
骨折分型进展
目前,临床上关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方法比较多,其中Schatzker分型和AO/OTA分型应用最为广泛。前者综合考虑骨折的形态及部位,从内侧髁、外侧髁这2个解剖部位结合劈裂、塌陷2种骨折病理形态相结合进行分型,易于记忆;后者以关节内和干骺端2个部位结合简单与复杂2个因素进行分型,骨折的形态描述更为详细。这2种分型方法均是建立在膝关节X线片的基础上,因而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无具体描述。
随着CT影像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认识水平也明显提高。罗从风等提出了基于二维CT成像水平截面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将胫骨平台在腓骨头顶点水平截面上分为内侧柱、外侧柱和后侧柱,能帮助骨科医师更好地理解骨折类型,指导术者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是胫骨平台骨折较有价值的分型方法,但其对于涉及后柱的后侧骨折分型无具体详细描述。
而陈红卫等提出基于CT三维重建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分型:将骨折分为5个类型:Ⅰ、Ⅱ型为劈裂骨折,其中Ⅰ型为内后髁劈裂,Ⅱ型为外后髁劈裂,Ⅲ型为后外侧髁塌陷骨折,Ⅳ型为后外髁劈裂骨折合并塌陷骨折,Ⅴ型为后内髁劈裂骨折合并后外髁塌陷骨折。该分型有助于骨科医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提高修复质量和术后康复效果。
治疗理念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以良好复位、坚强可靠内固定和能够安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为治疗原则。对于骨折塌陷&3mm或移位&5mm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如石膏托等外固定;对于骨折移位较大的骨折,即塌陷&3mm和或移位&5mm者,则应该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及类型结合骨折的受伤机制采用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已成为公认的原则,强调压力侧的有力支撑对骨折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目前,膝关节前内、前外侧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能解决绝大多数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可应用于SchatzkerⅠ~Ⅴ型骨折,操作简单,显露充分。但对于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前内或前外侧入路由于解剖学原因显露较差且剥离范围广,内侧可能损伤内侧副韧带,外侧因腓骨头或腓总神经的存在使显露更加困难;且对冠状位骨折难以固定,同时内固定物置入前内侧或前外侧也不符合AO固定原则,螺钉很难垂直通过冠状位骨折线产生足够的加压固定作用。Schatzker认为治疗胫骨后缘的骨折应在直视下复位从后向前固定,但是有实验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经后侧入路行由后向前固定组和经前外侧入路由前向后固定组在生理负荷下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入路进展
对于没有冠状位骨折线的胫骨平台内外髁骨折类型,标准的前内、前外侧入路能很好地显露骨折并进行复位固定,争议不多。对于后侧骨折,目前手术入路的选择文献中有不同倾向。Trickey介绍了腘窝部中线S形切口,此切口显露充分,但需要大范围解剖腘窝的神经血管束,易造成腘血管及坐骨神经及分支的损伤。Carlson设计了后侧入路,用后内、后外2个切口分别显露胫骨平台后内、后外侧骨折块。
Tao等采用改良倒L形切口,经腓肠肌内外侧头、腘肌和比目鱼之间显露胫骨平台后内及后外侧,由于需要显露和牵拉胭血管神经束而存在一定风险。Carlson后外侧入路易损伤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及胫动脉向胫前动脉的分叉处,造成严重后果。尽管外侧平台干骺端有大约45°的倾斜,而骨折劈裂通常&4cm(胫骨平台关节水平以下约5cm为胫动脉向胫前动脉的分叉),似乎并不影响骨块的显露与固定,但还是应尽量避免过度向远端牵拉血管造成损伤。俞光荣等为避免胫前动脉分叉处损伤而采取部分切开骨间膜的措施,同时予以常规显露。对于后内侧骨折手术入路的争议不多,但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因其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分歧较大。
禹宝庆等采用切除腓骨小头(全部或部分)入路,增加了显露范围;但是腓骨小头有众多韧带附着如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肌腱与弓状韧带等,对腓骨有支撑作用,如果切除会使腓骨部分失稳。
Lobenhoffer等介绍了经腓骨颈截骨入路,切断胫腓联合韧带,将腓骨头连同半月板、胫骨韧带一起翻向上方,切开关节囊于关节内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固定后再将腓骨小头原位回植固定。临床效果满意;但采用该入路不仅需解剖移位腓总神经,且需腓骨颈处截骨,创伤较大。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完好无损的腓骨小头并不影响Carlson后外侧入路对骨折部位的显露及对骨折的复位,不必行腓骨小头截骨。罗从风等采用后内侧倒L形入路来治疗后外侧骨折,取得了满意的复位和固定,并认为该方法是治疗胫骨后侧骨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腓肠肌内侧头的阻挡,对有些患者仍需部分切断腓肠肌内侧头才能显露后外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俞光荣等在Carlson后外侧入路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①将切口设计为纵形切口且内移至腓骨头内侧1~2cm,在大部分情况下避开了腓总神经主干,且平行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走形方向,大大减少了这2束神经损伤的风险。②偏内侧的手术切口受腓骨头遮挡影响小,方便显露位置偏后内侧的骨折块,同时可以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对于合并后交叉韧带止点损伤可以同时显露并修复。③切口内移后仅需8~10cm长的切口即可充分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减小了手术创伤。
在深层显露方式上,选择将比目鱼肌沿其腓骨近端起点进行部分切断,这样可以获得更加方便、充分的显露。对于偏外侧的骨折,只需纵行截除腓骨头的内侧突起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显露,同时截下的骨块还可以作为自体植骨的材料;而单纯的腓骨头内侧突截骨不累及外侧副韧带和弓状韧带的止点,不影响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因此,该入路和Carlson后外侧入路相比有着安全、损伤小、显露充分的优点,更加适用于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的治疗。但是,此入路远端显露范围有限,取出内固定等再次手术风险较初次手术更大,更容易伤及血管神经。
陈红卫等报道了改良前外侧入路,该入路于外侧切开关节囊和板胫韧带即可显露整个外侧平台;术中不涉及重要的血管神经,软组织干扰少,无需切断腓骨头,可直视下手术,操作空间充足;平卧位便于同时取用内侧切口完成内侧髁的固定。但是此入路对于后外侧粉碎性骨折及显露和复位后内侧骨块时操作困难。
内固定物的选择原则
胫骨平台后方不规则的解剖轮廓、干骺端移行区较大弯曲弧度使钢板难以精确贴附骨折,之前亦无专门设计的符合该解剖特点的钢板。因此,T形钢板、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重建钢板等均有应用,通过适度预弯后进行支撑固定,均取得满意的固定效果。
俞光荣等认为单纯的拉力螺钉无法承受由于在膝关节屈曲时产生的巨大的集中应力,主张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以达到更强的力学强度。但张金利等研究认为采用螺钉固定,无论从后向前、还是从前向后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的固定效果,术后未发生骨折再移位,并认为双侧皮质固定是螺钉固定有效的关键。虽然后方钢板或从后向前的螺钉固定可靠,但二期拆除创伤大,采用从前向后的螺钉固定虽然不及后方钢板固定牢固,但操作简单、拆除方便。
对于双髁骨折及多髁骨折采用单钢板还是多钢板固定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新型钢板的研制,现有更加接近解剖形态的钢板,特别是锁定钢板的出现,钢板有越放越多的趋势,在增加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多钢板固定皮肤坏死率、切口感染率大大上升。Weaver等认为,就绝大多数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来说,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已经足够。
但内侧髁合并冠状位骨折(冠状位上的骨折指内侧髁主要骨折线与股骨后髁轴线之间夹角在30°~45°者)的患者以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后骨折复位丢失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内后侧骨折块较小而无法得到有效固定者。这类患者加用后内侧、后外侧固定或内侧钢板以支撑后内侧和后外侧骨折块成为必要,前提是软组织条件要好,否则易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后果更为严重。
合并损伤的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先恢复骨性结构。基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均为高能量损伤,同期修补对软组织条件要求更高、且韧带修复过程中的操作及张力的判断受到一定的影响,多数学者主张一期修复骨折的正常解剖形态,待骨折愈合后二期修复韧带、半月板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
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后髁的骨折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但对于合并胫骨结节骨折等前侧结构的损伤往往认识不足。有研究表明双髁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会明显影响膝关节伸膝功能,术前计划和术中处理需特别注意保护和修复已损伤的膝关节软组织及伸膝装置;约20%的双髁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单独使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胫骨结节骨折恢复伸膝装置有利于早期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10月第29卷第10期关注今日:12 | 主题:1438557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大神们,帮我看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怎么处理。
页码直达: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谢谢老竹版主,请问腓骨前路是不是扩大后外侧入路?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感谢老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谢谢宋版主,后外侧治疗是个难题啊,我们基层医院对后方解剖不熟,有点怕怕。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综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年08期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综述
【摘要】: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由于膝关节后外侧骨折块位置深且隐蔽,后外侧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加之邻近有腓骨阻挡,选用何种手术入路显露最佳、何种固定方法最确切,至今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就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的后正中入路、截腓骨的后外侧入路、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等手术入路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687.3【正文快照】:
胫骨平台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其中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文献报道其占胫骨平台骨折的9%[1-2],它是指单纯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通常表现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的劈裂或合并后外侧髁关节面的塌陷,临床争议的热点多数是合并其他象限的复杂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培坤,李长元,万经海,冯春国,李汉杰;[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年02期
;[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5期
卢佐京;梁荣更;;[J];中外医疗;2010年14期
方钦正;史晨辉;;[J];农垦医学;2011年05期
张立兴;吴海龙;张斌;张帅;宋亮亮;郭尔斐;武建忠;;[J];实用骨科杂志;2012年05期
何胜利;;[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11期
杨卫忠,梁日生,石松生,张国良,刘才兴,倪天瑞,陈建屏,林毅兴;[J];福建医药杂志;1996年01期
傅勤,傅永慧,张宇航,张云岐,王海义;[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年05期
沈建康,丘永明,赵卫国,胡秉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匡远深;[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明广;徐启武;;[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沈杰;邓红霞;;[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赵耀瑞;潘登;吴长利;牛远杰;徐勇;孙光;韩瑞发;;[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沈宏;陈祖鹏;;[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鲁凯伍;金大地;陈建庭;王吉兴;江建明;瞿东滨;;[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周健;季卫平;李浩;;[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毕大卫;马海涛;陈亿民;王辉;祖罡;胡钢锋;韩雷;;[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窦长武;徐成伟;;[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叶晓健;袁文;贾连顺;陈德玉;倪斌;肖剑如;陈雄生;何海龙;谢宁;许国华;;[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方国华;张居适;李志龙;;[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杭州市中医药协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匡远深;[N];健康报;2006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肠癌研究所所长
王锡山;[N];健康报;2014年
杨志松;[N];健康报;2004年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14年
李淳德 刘宪义;[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征;[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田广永;[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林海蜂;[D];吉林大学;2011年
刘军;[D];山东大学;2006年
李泽福;[D];复旦大学;2004年
尹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甄可培;[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段岗岗;[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杨勇;[D];复旦大学;2014年
李小绪;[D];蚌埠医学院;2015年
刘宇;[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曹生龙;[D];浙江大学;2014年
武江;[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陈泽文;[D];桂林医学院;2011年
罗正祥;[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吴华国;[D];山东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易成腊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治疗
后外侧平台的治疗因暴露困难,腓骨遮挡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对后外侧平台不能直视复位和固定,近2年来本人采用外侧腓骨头截骨入路治疗治疗此类型二十余例,今天收到通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易松敏主任的邀请又完成一例,复位完美,甚是欣慰。回想起来,此入路我2005年在德国Hannover学习期间,德国医生经常做此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当时有些不解,回国后6年后才知道此入路的适应症和重要性,现在觉得还是有些意思,可见专业知识追求也有其中的乐趣。
典型病例供大家参考和共勉。&&患者,女 56岁,胫骨内外侧平台&& 图1 正侧位片可见内外侧平台,侧位片见外侧平台塌陷,其中一块塌陷并移位到腓骨头以下&图2 三维重建见外侧和后外侧平台塌陷 图3 术后X光片,采用内侧入路和外侧腓骨头截骨入路,术后位置好&&&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1:40
易成腊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易成腊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易成腊大夫提问
目前暂不接受新问题
易成腊的咨询范围:
骨盆髋臼骨折、复杂关节周围骨折,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创伤后遗症(骨髓炎、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包括
骨盆骨折、髋臼骨折、骶骨骨折、骶丛神经损伤、四肢骨干和关节内骨折,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肘关节外伤性不稳定、肩胛骨骨折、肘关节可怕三联症、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骨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性骨不连、足踝外伤、跟骨骨折、小腿粉碎性骨折。
易成腊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创伤骨科好评科室
创伤骨科分类问答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胫骨外侧肌肉疼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