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boost阿迪达斯多少钱ultra boost是什么款,真的假的,为什么没有网面

開箱試穿!adidas Ultra Boost最新黑色版本鞋款 一窺最強跑鞋迷人魅力 | GQ瀟灑男人網
You are viewing the Taiwan GQ website. If you prefer the US or another country's GQ site, select from this list
開箱試穿!adidas Ultra Boost最新黑色版本鞋款 一窺最強跑鞋迷人魅力BY ,
開箱試穿!adidas Ultra Boost最新黑色版本鞋款 一窺最強跑鞋迷人魅力
去年熱門鞋款adidas Ultra Boost黑色鞋款又再度補貨了!就在昨天,adidas originals公佈adidas Ultra Boost純白和黑白配色即將在4月16日(六)販售,之前錯過的朋友請記得多加留意!
還記得那雙由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率先於Powerhouse演唱會上曝光、旋即造成搶購熱潮的全白adidas Ultra Boost嗎?現在最新推出的黑色版本,台灣今天(8月12日)就買得到了!
此刻GQ為大家搶先帶來第一手開箱,來看看這雙萬眾矚目的黑色鞋款,究竟有什麼樣的迷人魅力。
首先,先從有著最強運動跑鞋之稱的adidas Ultra Boost外觀介紹起。
編輯相關推薦
早前曾推出銀色版本的adidas Ultra Boost,這次再推黑色版本鞋款。
江湖傳言,凡穿過這雙最強跑鞋的人,都紛紛表示捨不得脫下來!真有這麼神奇?據我們實際穿著的感受,確實相當舒適和透氣,Primeknit獨創編織技術給予雙足如襪套般的包覆感,穿脫方便,鞋內充滿彈性空間,不會過度緊繃,使腫脹腳掌不因磨擦而引起水泡。老實說,還真有點捨不得脫下來呢。
編輯相關推薦
Primeknit獨創編織技術給予雙足如襪套般的包覆感↓↓↓
和鞋面合為一體的鞋舌,宛如鞋套般舒服,讓腳背更服貼,少了過去鞋舌會位移的困擾。
鞋舌和鞋面合為一體
adidas originals招牌三條線融入設計,塑料片的側向支撐,為鞋體帶來良好穩定性。
左右兩片塑料片刻意分開不融入鞋面,讓調整全靠鞋帶,這樣的設計有助於釋放腳背的壓力,又能達到穩定支撐和包覆感。
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13&Jan, 2016
頻道人氣新聞
您好,請先登入會員,或註冊會員帳號~
你可以選擇用下列帳號直接登入
或是使用GQ帳號登入
訂閱GQ12期送 GQ電子雜誌12期
註冊即可訂閱GQ潮流快訊電子報,掌握最新時尚品味
選用下列帳號註冊GQ會員
或是直接註冊一組新GQ會員帳號
訂閱GQ12期送 GQ電子雜誌12期
請輸入您註冊時所使用的 Email
請輸入您序號以及電話adidas Boost系列鞋款晒单 篇二:adidas 阿迪达斯 Ultra Boost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adidas Boost系列鞋款晒单 篇二:adidas 阿迪达斯 Ultra Boost
大家好~好久不见今天我又在这给大家丢人现眼了,其实上一篇说好的ASICS Kayano21晒单已经拖了差不多有2个月了,一直没抽出时间写,刚好这段时间又入了阿迪达斯的adidas Ultra Boost,因为看色魔张大妈里貌似都没有这款“史上最强跑鞋”adidas Ultra Boost的晒单,所以特地抽出一天时间给大家来个晒单~(小编金币可得多给点啊)下面进入正题,由于前几篇晒单不少朋友都说字数太多话痨太严重,因此这次我就把那些多余的废话都撇开开门见山的直接步入正题吧。首先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阿迪达斯的终极次世代缓震材料——adidas Boost,从外观上看,Boost缓震材料与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泡沫材质颇为相似,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其经过高强度压缩的颗粒结构。但显然泡沫是不足以支撑我们对于速度的追求,基于合作伙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开创性的发展进程,将固体颗粒材质(TPU)膨胀后转化成上千个小能量胶囊以制成跑步鞋款的中底。由于结构的独特性,每个小胶囊都能在每一步有效积聚并释放能量。因为TPU的物理特性,Boost缓震材料的耐用度是普通EVA材料的三倍,所以说Boost除了有特别弹性十足的脚感之外,还可以大大延长跑鞋的寿命,另外,BOOST科技的优点不仅仅只是提供卓越的能量反馈,它还能在任何实际情况及状态下保证稳定的缓震效果。adidas将Boost与标准EVA进行温度测试比较,测试温度范围在零下20℃至40℃时Boost缓震材料的稳定以及耐用度都是标准EVA的三倍之多。以上有关adidas Boost缓震材料的介绍来源网络,内容有删改,看起来很高深难懂,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一种高性能的塑料小球通过高压热处理以后制作而成的缓震材料,肉眼观察起来跟泡沫很像,摸起来手感却跟泡沫有较大的差异,物理特性要比泡沫坚韧很多。其实一开始adidas刚推出Boost缓震材料的时候除了阿迪达斯的铁粉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上一句,这啥XX玩意,不就是个泡沫嘛还吹的那么牛逼。当时我也不例外,以为这只不过是某种加强版的泡沫材质,但后来随着穿的人越来越多网上的评价也越来越好,但当Dennis Kimetto穿着配置Boost中底的Adios Boost2将人类马拉松的纪录带进2小时03分关口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尝试一下了,百度了一下发现配备了Boost缓震材料的鞋子不约而同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丑啊!直到我买了4双花里胡哨骚的不行的跑鞋以后,我觉得够了,该适可而止了,于是便沉下心来从新认真的考虑了一下adidas Boost系列鞋款,本来是打算买Energy Boost 2的后跟处那么厚的Boost看起来就爽的不行,刚准备下单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了一个文章没错就是聚超值推送的一个资讯,当时好奇的点进去看了,才发现原来adidas Ultra Boost才是Boost系列的顶级鞋款,因为addids对支撑系还是缓震系并没有做详细的区分,而且Boost缓震材料貌似对体重没有任何要求,并且注意到了“Ultra&BOOST同时在鞋底嵌入了全新2倍密度的TORSION(R) SYSTEM 防扭转支撑系统。让脚跟与前脚之间有更多自由运动空间,从而提供绝佳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这双鞋稳定性也不差啦,至少轻度的扁平足外翻还是能接受的,于是便打算入手这双鞋。本着一贯以来国外买鞋子比较便宜的逻辑思维一开始就在美亚日亚Eastbay甚至日本乐天寻找了一番,发现价格都不便宜,最便宜的日亚也要17,193JPY&&就算用上9折码算上运费到手也要差不多1000+了,想了想还是太贵,而且一般初代的鞋款多少都会有一点小问题,这样往后更新换代的鞋款才能有所升级,于是还是忍住没有剁手。直到前几天突然手贱去马云家搜了一下,到手居然才不到800块,而且还全是国内专柜发货,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又是哪家的莆田货了,结果点进去评论看才发现原来是真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了一家当时貌似是全网最低价的问了一下,说是今天拍下第二天就能发货,还是专柜直发,想了半天还是问了一下卖的贵的别家,发现都是辽宁沈阳那边的专柜发货,估计不是一个专柜也是一个经销商供的货吧,于是还是赌了一把找最便宜的买了一双,买的时候还特意注意了一下运费险,才发现卖家已经赠送了运费险,这难道是做好了被发现是莆田货的准备了?算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鞋子到手了再说。当天拍下的第二天就发货了,鞋子本身755+12元运费一共是767元,本来想加钱用顺丰的,不过这几天深圳这边刚好阴雨连绵就算鞋子到手了估计也没法跑,于是还是乖乖的等吧,申通从沈阳到深圳用了3天时间,这速度马马虎虎算正常吧,到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箱鉴别了一下真伪,虽然Boost材质看起来像是泡沫但两者得物理特性还是相差很大的,一上脚马上就确定了是正品无疑,脚感实在是太XX的爽了啊!简直就跟踩在橡皮筋上似得,一弹一弹的舒服的不得了。接下来按照惯例就应该是先发点官方美图来毒一毒大家啦~好吧说实在这种鞋第一眼看上去就只有一个字——丑!不过看在Boost的面子上就不计较这些了,而且貌似有点感觉越看越喜欢的感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潮?无论怎样都好还是让我们抛开外观来看看这鞋子到底用了些什么材质跟科技吧!下面是adidas Ultra Boost官方的宣传介绍视频:不得不说这宣传视频制作的还是不错的,相比万年不做宣传推广的ASICS要强多了...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开箱及上脚了~第一个出场的依然是箱子打开包装发现鞋盒颜色不太对?原来只不过是2015年adidas鞋盒换新款了而已商品信息跟鞋码,在这里提一下,这款鞋个人感觉码数正常,不过由于是一体化鞋舌而且采用了新的鞋面编织技术导致包裹感极强,或许脚肥的朋友可以考虑买大半码,本人脚长255,脚宽95,脚围240左右表示买US7.5 UK7 FR40.5 JP255 CHN250不大不小刚刚好,顺带一提其实JP码才是鞋子的实际内长,比如JP255意思就是鞋子内长255mm,JP260就是内长260mm,因为看有不少朋友甚至阿迪天猫旗舰店都把CHN码当成内长了,本人实测JP码才是鞋子的实际内长,CHN码其实是JP码减掉半码也就是实际内长减掉5mm得出来的码数,有意购买的朋友可不要弄错了啊。这里居然还有一张合格证以及售后条例打开鞋盒见到真容包裹着鞋子的雪梨纸上面也有突出这是一双Boost系列鞋款鞋子本体鞋底一览,这么奇葩的大底待会肯定会有特写的啦无论内外都有厚厚的一层Boost缓震材料鞋头特写,这个Primeknit编织技术很奇葩而且是镂空的,待会大家就明白了鞋带特写,只有为数不多的4个鞋孔,实际感受待会有介绍adidas 三道杠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adidas三道杠的Logo其实是独立的而不是缝在鞋面上的,跟ASICS的招牌虎爪Logo一样也能起到增加包裹性的作用特写一下鞋舌鞋舌上也有一个adidas的Logo鞋码,鞋码的问题在前面已经跟大家介绍过了鞋后跟的另一种内里材质,弹性跟透气性都很不错很有弹性的鞋口鞋垫上的Ultra Boost标志,下面那行endless energy小字的意思就是无穷的能量鞋后跟处满满的Boost缓震材料,或许大家对这Boost缓震材料厚度没有概念,于是我放了一个硬币上去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Boost缓震材料比硬币还要厚点内侧也是同样厚厚的一层Boost缓震材料,灰色的就是2倍密度的TORSION(R) SYSTEM防扭转支撑系统还是放了一个硬币上去,这回硬币有点往下掉所以看起来Boost缓震材料要更厚一点,但其实内外侧都是近乎一样的厚度的内外侧的Boost缓震材料厚度对比Ultra Boost 标志特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鞋后跟处的大底橡胶是有一些延伸出来的,起到保护鞋后跟处Boost缓震材料的作用这张图更明显一点鞋后跟结构蓝色的塑料片就是鞋后跟的硬质保护结构&Heel Counter鞋头处的橡胶还印着有adidas的Logo鞋底的TORSION(R) SYSTEM防扭转支撑系统前掌的Strech Web四向弹力网眼橡胶大底后掌的Strech Web四向弹力网眼橡胶大底,上面有很多小的像铆钉一样的凸起这些凸起就是大底与地面的接触面这张图能很明显的看出大底与地面的接触情况看起来厚度很薄的样子实际上厚度还是不错的,就是不知道耐不耐磨从前掌到后跟都有凸起的橡胶作为过渡大家肯定会奇怪我为什么要拍这么多张大底的照片,一是因为这个大底实在是太奇葩了!几乎没有哪个跑路鞋会用这样的大底,二是为什么要设计出这么多的凸起?这样的设计到底有何用意?答案待会就会跟大家揭晓了下面最后再摆几个POSS~为什么我要单独拍这么多张不同姿势的呢?因为我上脚的话一定很丑,于是还是多摆几个POSS多拍几张给大家自己“潮”一下吧,看看阿迪的设计师设计的合不合你审美观?最后就又到了喜闻乐见的上脚图了~这回我就脱了裤(chang)子(ku)让你们见(chao)识(xiao)一下我粗犷的腿毛吧!为什么我又穿白袜子了呢?因为这个鞋子是黑色的!而且这个鞋面是镂空的可以看见里面的袜子,所以我穿白袜子是为了突出这个鞋面镂空的这个设计,而不是土土土...最后还是原谅我穿上裤(chang)子(ku)再拍两张吧...好像都是黑色的搭配看起来也没那么土鳖了呃?...好了上面就是全部的上脚图了,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系的这鞋穿起来感觉怎么样,跑感如何了。首先呢,我给大家看一下这双鞋整个的拆解图,在文章一开头的视频里也有介绍这双鞋子组成部分很简单,相比其他的旗舰跑鞋动辄几十种技术十几种材质来说这双鞋子实在是太简单了,具体有多简单呢?这双鞋简单到了只要用一小部分的篇幅就可以把每一种材质每一种技术都一一叙述一遍,那就让我们从鞋底开始一点一点往上介绍~adidas这回在旗舰跑鞋上第一次使用了Strech Web四向弹力网眼橡胶大底,这种结构的大底柔软灵敏,跑感劲能十足,能跟随脚步运动做出自然的延展和适应,同时孔眼弹性设计将有效利用Boost释放的能量。简单点讲就是这种结构的大底相比传统的大底更为灵巧敏锐,跑起来要更为灵活,同时这种结构的大底是专门为了最大化的有效利用Boost材质高弹力高能量反馈效率加之不俗的缓震效果所特别设计的,能最大化的利用Boost缓震材料的特性。实际上脚效果也确实很不错,跑起来感觉很灵活,没有传统的块状大底那么僵硬死板,同时这种大底的抓地力也不错,在地面干燥的情况下能够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会有任何打滑的情况,但是我也特别说明了是在地面干燥的情况下,一旦要是地面潮湿有水的情况下抓地力就要大打折扣了。虽然别家的大底在潮湿的情况下抓地力也不怎么样,但胜在传统的块状大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在材料特性差不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虽然也有打滑的情况发生但相对还在可控的范围内,但这个大底就没那么好运了,潮湿的情况下在粗糙的柏油路跟水泥路上还好,可一旦到了光滑的混凝土路面跟水磨平板路面的时候结果就惨不忍睹了,瓷砖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走上去简直跟溜冰似得,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在这光滑的地板上摩擦,摩擦...其实有人会说了你说的都是些什么路面啊,其实我说的就是普通的那种的石质人行道跟稍微光滑一点的广场的路面的...再就是这次adidas居然没有找最佳搭档Contmental马牌橡胶作为Ultra Boost的大底材料,而且也没有明确说明是用的哪家的橡胶,这就让我有点害怕了,因为穿惯了ASICS的AHAR+橡胶所以跑步的时候根本不在意什么磨不磨鞋子的问题,那么厚的橡胶估计我把鞋面都穿烂了Gel缓震胶都踩塌了都磨不完,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Ultra Boost的橡胶大底的时候我深深的倒吸了一口冷气,阿迪的售后可不包1个月磨完鞋底的啊!于是在跑步的时候格外的小心谨慎,确保没有过分的磨损到大底,但就是这样在仅仅只跑了不到50KM的情况下就能够观察到非常明显的磨损了,而且磨损的程度还不小,要是按这样下去估计这双鞋撑死了也就跑个500KM,每天10KM还不到两个月的基本就报废了啊...800大洋才换来500KM的里程?平均每公里要价1.5?...简直不敢想在我跑步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既然这个鞋底那么不耐磨为啥阿迪的工程师们就没注意到呢?在我想了差不多40KM后,我仿佛猜出了答案,一是这样的设计能最大化的利用Boost缓震材料的特性,带来更好的跑感;二是这样的设计同时也能减轻很多重量,同时也增强了灵活性;三是只要橡胶足够耐磨在减轻了重量的情况下还能降低制造成本,简直一石三鸟,用一些较厚的凸起橡胶就能替代整片同样厚度的橡胶,真是不错的想法,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这个橡胶耐磨的情况上,但很遗憾的是貌似这最重要的一点却没做到,一句话,这个橡胶大底性能很不错!但就是实在不耐磨!PS:补充!这个大底耐磨性简直渣!500KM都还高估它了,目前100KM下来几乎都快平了!才穿了10天就这种情况简直不敢相信,阿迪你确定这真是慢跑鞋不是马鞋?再往上就是阿迪的看家本领了,一大块Boost缓震材料这块Boost缓震材料脚感实在是太爽了!非常出色的缓震效果,而且还有非常明显的能量回馈,也就是俗称的弹弹的脚感,跟ASICS的EVA+GEL带来的脚感完全不一样,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我不是说ASICS的EVA+GEL不好,K系列跟N系列的保护性以及稳定性跟Ultra Boost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但就中底技术来说,这回adidas真的一下拉回了差距甚至还有点次世代的感觉,君不见现在各家都在大力的发展一体化的中底技术吗?K22也采用了一体化的压胶技术,或许未来各家的跑鞋都不再是千层糕的样式而是三明治的设计了,一层鞋面一层中底一层大底。这就是那块令人欲罢不能的Boost缓震中底!无论是缓震还是能量回馈简直都无可挑剔,第一次穿上Ultra Boost的时候我感觉只要我轻轻一跳就能触摸到天空,好吧这是实在是有点夸张了,不过足以表达我第一次穿Ultra Boost的感觉,总而言之一句话!卓越的缓震跟能量回馈!选它准没错了!当然说完了优点还是要来说说缺点的啦,相信大家第一个关心的事就是寿命的问题了,一般来说性能跟寿命往往成反比,但由于这双鞋才跑了50KM左右,距离太短没办法对材料寿命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但就目前来说跑了一段距离的现在的脚感跟刚上脚时的脚感并无两样,或许在寿命这方面我们可以相信一下阿迪的工程师了。在将来等距离够长了的时候还会再回来补充说明一下寿命的问题的~但如此出色的缓震效果跟能量回馈也会带来不好的一面,那就是稳定性跟会相对来说欠缺一些,要是落脚的姿势不正确或者足部有较大的问题或者疾病的话大量的能量回馈可能会适得其反,使足部承受来自不正确方向的能量反馈以至于对足部产生更多的压力,所以说或许提高Boost的稳定性跟整体的保护性能适用于更多的热爱跑步的朋友们,同时也能增加Boost材料的适用范围。最后就是既然是组成材料是TPU小颗粒,那能否生产制造一些其他颜色的Boost缓震材料呢?比如红色或者黑色的,这样或许还能摆脱人们把Boost材料跟泡沫所产生的联想,再者黑色也比白色耐脏的多,对于那些环境不是特别好的朋友们来说也不必经常清洁了,最后就是其他颜色的Boost缓震材料还能更好的搭配出“潮鞋”这种配色,说不定还能再多捞几桶金呢,当然我不是阿迪的材料工程师对Boost材料也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这里说的只是一点点个人的希冀而已,大家也不必当真。再往上就是TORSION(R) SYSTEM防扭转支撑系统啦其实对这个TORSION(R) SYSTEM防扭转支撑系统我也不是很了解,在实际的穿着体验中也没有很明显的感受到这个系统的作用,但根据介绍应该是一种足弓稳定装置,私以为这个TORSION(R) SYSTEM防扭转支撑系统或许跟ASICS的DUOMAX多密度中底有种类似的性状跟作用,也是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用来控制一下“精力旺盛”的Boost缓震材料。PS:实测这个TORSION(R) SYSTEM防扭转支撑系统就支撑性而言还是不错的,跑步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足弓有支撑的感觉。在往上就是鞋垫了,感觉就是普通的鞋垫,科技含量不是很大,或许换成Orthelife鞋垫脚感会更好?再往上就到了阿迪重点介绍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了其实这个技术也是很早就有的了,在Ultra Boost上也并不是首发,以前adidas就是靠着这个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对抗Nike的Flyknit针织技术的,但结果很明显,在市场占有率跟产品认知度上Nike完胜,虽然Nike的Flyknit针织技术在市场销售层面上近乎完胜adidas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但这并不代表着addidas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就不好,不过鄙人并没有穿过带有Flyknit针织技术的鞋子,因此在这无法为大家具体的比较两者的优劣,但就这次Ultra Boost上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还是给我带来了不错的印象首先是出色的包裹感,以前的Boost跑鞋用的都是Techfit的鞋面包裹技术,这个技术据说是adidas用在紧身衣上的,如今用在了Energy Boost上,大部分人对这个Techfit鞋面包裹技术的评价都是包裹感很好但弹性似乎有点过了导致鞋面偏紧偏小,于是adidas便顺势推出了后缀为ESM的版本用来改善过紧的鞋面,而这次adidas在Ultra Boost上使用了以往高端跑鞋上才会使用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上脚的第一感觉就是包裹感很不错,但却又不勒脚,跟以包裹感著称的ASICS完全是两种既然不同的感受,相对来说ASICS的更多的是一种束缚着的包裹感,而adidas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更像是一种弹性极强的袜子,像袜子一样紧紧贴合着你的双脚,而且还会随着你脚趾的动作而产生形变,时时刻刻都在紧贴着你的双脚,跟压缩衣压缩裤的那种感觉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编织技术会镂空大部分的鞋面,尽可能的降低双脚的温度以避免产生闷热感,总之一句话就是,包裹感极强但不勒脚,感觉就像是根据你的脚型量身定制的,还会随着你双脚的改变而改变但这个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也是有缺点的,强度不够或许就是最大的缺陷了吧,因为是一种弹性材料所以如果一旦运动幅度大了一点的话很容易就会产生大幅度的形变,鞋面一旦产生大幅度的形变鞋子自然也就不跟脚了,说白了就是稳定性不够,要是普通的慢跑还好,运动幅度稍微剧烈一点或者横向移动幅度一大就会感觉不稳,像是打篮球什么的需要急停或者剧烈横向移动之类的运动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明显就不适用了,强度太低稳定性太差起不到保护跟固定的作用,或许这也就是adidas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败给Nike的Flyknit针织技术最大的原因了吧。PS:顺带一提其实Boost缓震材料的发明公司德国巴斯夫BASF化学公司一开始最早是找到Nike希望能进行合作的,结果却不知道为什么阴差阳错的成为了adidas的看家本领,这世事就是这么变化无常吧,adidas的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败给了Nike的Flyknit针织技术,但adidas的Boost缓震材料却完胜于Nike的Lunarlon缓震技术。再往上就是adidas跑鞋传统的后跟硬质保护结构&Heel Counteradidas没有对这个后跟稳定片做太多的介绍,因为这貌似是老技术了,但说实话这个不起眼的后跟稳定片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跑步的时候感觉我的脚后跟紧紧地被固定在了鞋子里,没有任何哪怕连一点点的移动都没有,而且这还是在我没有系紧鞋带的情况下都能有如此的包裹性,这还不是最神奇的地方,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就算脚后跟有如此好的固定性跟稳定性我都能毫不费力的轻松穿脱鞋子,感觉就跟脱Crocs的洞洞鞋一样轻松容易,不得不佩服阿迪的工程师的用心良苦。再往上就是鞋带跟鞋侧TPU材质的adidas的标志性三道杠logo了,能起到一定的侧向支撑和锁定功能但是很遗憾的是这部分的实际感受却不太好,不知道是三道杠形状的物理包裹性就不太好还是因为只有可怜的4个鞋孔,总之就是这个鞋带简直太鸡肋了,要是绑紧了的话由于没有鞋舌的缓冲只有一层薄薄的Primeknit鞋面所以会勒脚,脚背会被勒的很难受,但是要是不系的话又会担心鞋子会松脱,最后只好稍微的系一下鞋带,只是起到一个保险的作用,主要的还是靠Primeknit鞋面编织技术跟鞋后跟处的Heel Counter来固定我的双脚,值得庆幸的是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就完全能将我的双脚牢牢地固定在鞋子里了,鞋带就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保险措施了。这点确实很失败,或许在Ultra Boost 2里能见到改进?到这基本上这双鞋的所有组成部分跟使用的科技技术就都介绍完了。或许这是各大家的顶级跑鞋里最简单的一款鞋了吧,要是换成ASICS或者是Saucony的话估计半天时间都讲不完一双K21或者是飓风ISO所使用的材料跟技术。但就是这么一双鞋子这么几种科技就给带来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就目前来说Boost缓震材料跟Ultra Boost鞋款都还有很多的缺点跟不足,虽然在中底技术上有所突破跟超越但相比别家的旗舰鞋款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毕竟一款好的鞋子不仅只是要“够软够弹”而是要尽可能多的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才能称得上是一双好鞋!在这点上Boost系列鞋款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呢,就目前来说,这双鞋可能更适合那些足弓正常足部没有什么疾病的朋友们,那些对保护性要求比较高的朋友们最好还是再仔细考虑一下吧,毕竟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身体跟足部都非常健康的朋友们来说,只有你不介意这双鞋颇为另类的外观,那么这双鞋一定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有时候大胆尝试一下新事物也未尝不可!总而言之,这双鞋的跑感就一个字——爽!第一次跑的时候犯了很多第一次穿Boost鞋款的朋友都会犯的错误,那就是一开始由于Boost材料的能力回馈导致速度很快,但相应的耐力就变的很差了,在我用20分钟跑完5KM后彻底没力了,后来慢慢掌握了Boost的技巧后跑起来感觉非常爽,每次抬脚的时候都能感觉到Boost的能量回馈,由于鞋子本身重量不是特别重,所以跑起来感觉非常轻盈,在长时间的跑步后仍能感受到鞋底非常大的弹性,鄙人身体素质不是很好,10KM配速平时也就是55分钟的样子,在穿着这双鞋之后第一次把时间带进了50分钟以内,并且感觉还能再坚持一段距离,总而言之这双鞋能在你身体素质没有突飞猛进的情况下较大的提升你的速度跟耐力,个人感觉相比ASICS的K21跟N16要更适合体重较轻的朋友一点,当然还是那句话,这鞋保护性不是很好,跑的时候能清楚的感受到路况的改变,所以在这里并不是很推荐给足部有问题或者身体有疾病的朋友。在文章的最后,还是扯一点无关紧要的话吧,因为我买这双鞋单纯就是为了跑步,也不想成天清理鞋子,所以就毫无顾忌的选了黑色,其实这个鞋款还有其他的几种配色于是算上黑色一共就有4种颜色了,其中除了紫色没有男款外其他的都有男款,这或许也能给那些不喜欢黑色的朋友们多几个不同的选择,最后就是因为是黑色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脏,要是选了其他配色的朋友们可就要注意一下清洁的问题了噢~!这篇文章到这里基本就全部结束了,至于有些需要些时间来回答的问题比如Boost缓震材料寿命的问题,鞋底磨损情况的问题等等等等在将来我对这双鞋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后还会再回来给大家更新的~补充!1、鞋底非常不耐磨!每天12KM跑了不到5天就磨得快平了,估计总寿命不会超过200KM,建议每周运动量在20KM以上的还是入手马牌橡胶款的吧。(已经马云家入手了补鞋橡胶,准备再在鞋底贴一层橡胶以延长寿命。)2、Boost材料就目前来说没有变色,跑感也没有下降,耐久度应该还是不错的3、鞋面非常容易清理,有污渍的话拿纸巾沾点水一擦就没了。4、鞋底的防滑性太差,一碰水就打滑,雨天不建议穿着。5、鞋子的透气性很好,哪怕是深圳的回南天跑完步双脚也能保持干爽。鄙人其实还有几篇ASICS系列鞋款的晒单,有意的朋友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两种类型的鞋子相同与不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3)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10评论34
咕咕机G2萌宠打印机
北通 蝙蝠3 游戏手柄
Withings Steel HR 智能手表
MENG Model 俄罗斯T-90A主战坦克1/35塑料拼装模型
Moto 摩路由M1路由器
恒洁卫浴 Q8智能一体机
赞89评论91
赞40评论48
赞32评论42
赞672评论409
赞797评论301
赞756评论1109
赞436评论420
赞607评论51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迪达斯boost篮球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