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引起肌肉收缩的原理过程

您现在的位置: &
坐骨神经实验报告
来源: 时间:
篇一:生物-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生物实验 姓名: 同组者:
班级: 日期:
实验序号: 实验题目: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两栖类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器材:常规手术器械(粗剪刀、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一些规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特性等。
眼科镊)蛙板、蛙钉、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滴管、手术线等。 实验方法及步骤: 1、破坏脑脊髓 部位枕骨大孔。如果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按上述方法再进行捣毁。 2、剪去躯干上部及内脏 在骶髂关节前1 cm处用金冠剪(粗剪)剪断脊柱(可在下肢前端)。沿脊柱切口向下剪开两侧腹部皮肤至耻骨处,将头、前肢、内脏及腹部软组织全部剪掉,放于污物盘,只保留下端脊柱和下肢。在腹侧脊柱两旁可看到腰骶神经丛。注意切勿触及或损伤坐骨神经。 3、剥后肢皮肤 左手持镊子夹住脊髓断端,右手捏住断端边缘,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内,将手和手术器械洗净。 4、分离两腿 用金冠剪剪去尾骨杆(骶骨),沿脊椎中线将脊柱剪开,再沿耻骨联合正中央剪开两侧大腿,使两腿完全分离(切勿伤及神经),将两腿浸于任氏液中。 5、游离坐骨神经 取一后肢,腹面向上(背位),固定于蛙板上,沿脊柱侧用玻璃分针轻轻勾起坐骨神经,逐一剪去神经分支至股端。用金冠剪剪断脊柱,只保留一小段椎骨片与坐骨神经相连。 将标本改为背面向上(腹位)固定,用镊子提起梨状肌,剪断,用玻璃分针将坐骨神经小心勾至背部。再沿坐骨神经沟(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间缝)分离坐骨神经。用镊子夹住与神经相连的脊椎骨,提起神经,用眼科剪将神经分支及结缔组织膜顺序剪断,将神经一直游离到N窝处。 6、游离腓肠肌 用镊子夹住脊椎骨,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剪刀将膝关节周围的大腿肌肉完全剪除,用金冠剪将膝关节上方的股骨刮干净,暴露骨股并在距膝关节上1 cm处剪断,分离腓肠肌的跟腱,用线结扎,然后自跟腱的附着点剪断,提起跟腱,将腓肠肌分离至膝关节处,将小腿其余部分剪掉。这样就制备了一个附着在股骨上的腓肠肌并带有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的完整标本。7、标本检验 左手用镊子轻轻提起结扎神经的线,右手用经任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短暂轻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的收缩反应,则表明机能完好。将标本置于任氏液中,稳定其兴奋性15-20 min,即可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在制备标本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不可用手或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避免动物皮肤分泌物(蟾酥、血液等)污染神经和肌肉,也不要用水冲洗,以免影响组织机能。 制备标本时,要随时用任氏液润湿神经和肌肉,防止干燥。 分离神经时,一定要把周围结缔组织剥离干净。 实验要迅速,以免时间过长影响标本活性(兴奋性)。 实验结果:用经任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短暂轻触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迅速的收缩反应;用经任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短暂轻触腓肠肌,也发生迅速的收缩反应。
思考题: ?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答:不能。任氏液是等渗溶液,而且ph和一些基本离子也模拟了体内的环境。用清水浸泡或冲洗的话细胞吸水过度会涨破。 ? 2.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金属器械碰压神经与腓肠肌,会引起肌肉收缩,如果碰的较重,损伤部位及近端的神经就死亡了,以后刺激只能从损伤处向肌肉处之间的部分.另外容易使标本疲劳,失去活性。 ? 3.如何保持标本的机能正常? 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保持湿润,常加任氏液,最好先泡一会。 ? 4 .锌铜弓刺激检测标本活性的原理是什么? Zn的金属电势比铜低,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就相当于有电压),锌铜弓是把一根锌棒和一根铜棒一端焊在一起,另一段分开,则接触样本(例如神经干)时,会引起样本局部去极化,引发动作电位。
创新与探索: 你认为该标本的制作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请说出你的想法。 答:我认为本实验所需要的任氏液应在实验前配置好。当蟾蜍的下肢被分离出来后,应该尽快制作成标本。由于任氏液的配置溶剂的称量较复杂,如果在分离下肢后再配置会使标本活性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篇二:【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反射时测定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实验1:反射弧分析,反射时测定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实验人: 同组人: 【实验目的】 1.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并探讨各部分对反射活动的作用。 2. 掌握测量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
3. 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4. 熟悉并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其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结构或功能受到破坏),则反射不能发生。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是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或称潜伏期)。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 两栖类的立体组织或器官生理条件易于控制,两栖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由 于具有神经较粗易于观察,离体后活性好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的最佳材料。 【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动物: 黑眶蟾蜍 实验器材: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铁支架,肌夹,玻棒,小滤纸片,纱布,培养皿,小烧杯,棉花,秒表,滴管,铜锌弓,纱布,医用缝合线,玻璃分针,眼科剪,解剖针 实验试剂: 盐酸(0.2%, 0.5%, 1% 各200 mL),2 % 普鲁卡因,清水,任氏液.任氏液的配方为:NaCl6.5 g KCl0.14 g
CaCl2 0.12 g
0.2 g NaH2PO4
0.01 gGlc(可不加)
2.0 g加 H2O至1000 mL 【实验步骤】 1) 脊蟾蜍制备:(已由助教操作完成)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蟾蜍,用自来水稍加冲洗,去除表面的污物,用温毛巾轻沾,不可搓揉,否则会有大量蟾蜍酥液和蛙皮素放出,影响实验效果。左手持蟾蜍有食指分开上下颌,右手用剪刀沿眼后方剪去上颌,保留下颌脊髓。 2) 反射时的测定: 用肌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铁支架上。用0.2 % HCl (培养皿中)刺激后肢的中趾趾端,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刻停止计时,记下反射时,重复三次,求平均值,休息5 min。用0.5 % HCl,1% HCl 分别刺激同一后肢脚趾各三次,每次用HCl刺激后都要用清水冲洗并拭干脚趾。 3) 分离坐骨神经: 将脊蟾蜍俯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左侧大腿背部皮肤,分离肌肉(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和结缔组织,暴露坐骨神经,在神经下穿一条丝线备用。 4) 反射弧组成分析: (1) 用培养皿盛0.5 % HCl分别刺激二后肢的中趾趾端,用清水洗净脚趾,并用纱布轻 轻拭干水。 (2) 在右膝关节处将皮肤作一环形切口,剥去切口以下的全部皮肤。再用0.5% HCl刺激 右脚趾,观察,洗净脚趾。 (3) 将浸过1% HCl的滤纸片贴在左后肢的皮肤上,观察左后腿,甚至右后肢,分析原 因。 (4) 将浸过1% HCl的滤纸片贴在右后肢的皮肤上,观察左后腿,甚至右后肢,分析原 因。 (5) 在坐骨神经上放一浸过2%普鲁卡因的小棉球,每隔0.5 min用0.5% HCl测试左后 肢脚趾。当左后肢反应刚刚不再出现时,立即将浸过1% HCl的滤纸片贴在右侧背部。将1%HCl的滤纸片贴在蟾蜍身上其它各处如上肢、下颌等处测试麻醉后脊蟾蜍的反应。 (6) 用镊子夹住后肢。用探针捣碎脊髓。将1%HCl的滤纸片贴在蟾蜍全身各处测试蟾蜍 的反应。 5)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1) 在骶髂关节前1 cm处用金冠剪(粗剪)剪断脊柱(可在下肢前端)。 (2) 沿脊柱切口向下剪开两侧腹部皮肤至耻骨处,将头、前肢、内脏及腹部软组织全部 剪掉,放于污物盘,只保留下端脊柱和下肢。在腹侧脊柱两旁可看到腰骶神经丛。注意切勿触及或损伤坐骨神经。(3) 剥后肢皮肤:左手持镊子夹住脊髓断端,右手捏住断端边缘,剥掉全部后肢皮肤。 将标本放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内,将手和手术器械洗净。 (4) 分离两腿:用金冠剪剪去尾骨杆(骶骨),沿脊椎中线将脊柱剪开(不要剪偏了,否 则伤及神经),再沿耻骨联合正中央剪开两侧大腿,使两腿完全分离(切勿伤及神经),将两腿浸于任氏液中。 (5) 游离坐骨神经:取一后肢,腹面向上(背位),固定于蛙板上,沿脊柱侧用玻璃分针 轻轻勾起坐骨神经,逐一剪去神经分支至股端。用金冠剪剪断脊柱,只保留一小段椎骨片与坐骨神经相连。 (6) 将标本改为背面向上(腹位)固定,用镊子提起梨状肌,剪断,用玻璃分针将坐骨 神经小心勾至背部。再沿坐骨神经沟(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间缝)分离坐骨神经。用镊子夹住与神经相连的脊椎骨,提起神经,用眼科剪将神经分支及结缔组织膜顺序剪断,将神经一直游离到N窝处。 (7) 游离腓肠肌:用镊子夹住脊椎骨,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剪刀将膝关节周围的大 腿肌肉完全剪除,用金冠剪将膝关节上方的股骨刮干净,暴露股骨并在距膝关节上1 cm处剪断,分离腓肠肌的跟腱,用线结扎,然后自跟腱的附着点剪断,提起跟腱,将腓肠肌分离至膝关节处,将小腿其余部分剪掉。这样就制备了一个附着在股骨上的腓肠肌并带有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的完整标本。 (8) 检验标本:用经仁氏液沾湿的锌铜弓两极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的收缩 反应则表明机能完好。 注意事项 ? 毁脑时不可伤及脊髓,以免破坏脊髓反射中枢;;分离坐骨神经应尽量向上,并尽量 剪断与其相连的分支;;每次酸刺激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净脚趾,并用纱布揩干(目的是:避免残留盐酸继续起作用);剥脱脚趾皮肤要完全,若剩留少量皮肤会影响实验结果;; ? 在制备标本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不可用手或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避免动物皮 肤分泌物(蟾酥、血液等)污染神经和肌肉,也不要用水冲洗,(来自: 在 点 网)以免影响组织机能;;制备标本时,要随时用任氏液润湿神经和肌肉,防止干燥;;分离神经时,一定要把周围结缔组织剥离干净;;实验要迅速,以免时间过长影响标本活性(兴奋性)。 【实验结果及相关讨论】 1、 反射时的测量 结果分析: 以上数据表明:盐酸刺激的浓度越高,反射时越短,验证了实验原理。由于蟾蜍的个体差异,其反射时与其他组相比应该有所不同;我们组的蟾蜍生命力比较旺盛,神经反射比较敏感,去除上颌后依然在铁支架上挣扎了很久,因而相应的反射时比其它组的要短。同时出现屈肌反射也证明了脊蟾蜍屈肌反射弧的完整性。2、 反射弧组成分析结果分析: (1)普卢卡因作用: 〔基〕 普鲁卡因〔典〕 Procaine 其盐酸盐为无色、无臭小针状或小叶状结晶,味微苦,舌尝之有钝麻感。易溶于水, 略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本品能使细胞膜稳定,降低其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神经冲动达到时,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膜产生去极化和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局麻作用。本品对粘膜的穿透力差,不适于表面麻醉,但毒性小,效果确实,订用于浸润麻醉。亦可用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等。本实验中利用普鲁卡因麻醉坐骨神经来探讨反射弧的组成。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反射时也变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坐骨神经在反射弧中起重要作用。 (2)反射弧的组成: 1、 感受器的分析:完全剥掉皮肤和没有剥掉皮肤的脚趾对刺激的反应的不同;反射的感受 器存在于皮肤。取掉皮肤后没有了产生神经冲动的感受器,因而不会出现反射。 2、 传入神经的分析:用普鲁卡因麻醉左后肢的坐骨神经后,左后肢受刺激无反应,说明坐 骨神经中有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3、 传出神经的分析:而后的刺激结果表明:传出神经被切断,神经冲动不能传出,但小腿 以下部分不能出现反射。而分布到大腿部分的传出神经末端未被切断,所以大腿部分仍能出现运动。 4、 效应器为肌肉。 5、 脊髓的分析:脊髓被破坏后,左,右肢都不出现反应,反射不能完成。 6、 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结果或或功能受到 破坏,例如:剥掉皮肤或),则反射不能发生。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弧是由感受器(本实验中是皮肤或肌梭),传入神经,传出神经(都为坐骨神经),神经中枢(脊髓),效应器(肌肉)构成的。实验还说明:坐骨神经为混合神经。 3、 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最后制作的标本类似于右图所示: 左手用镊子轻轻提起结扎神经的线,右手用经仁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短暂轻两极触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迅速的收缩反应,则表明机能完好。
锌铜弓的作用机理: 锌铜弓在溶液中沾湿后,锌的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面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当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活组织-铜的方向流动而产生刺激效应。所以锌相当于正极,而铜相当于负极发挥刺激作用。当断开时,则发生相反的效应,是用锌铜弓就可以在剥离的蟾蜍坐骨神经干上进行这个实篇三:人体机能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的引导 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 作者:宋利婷
组员:曾惜 张芮 杨袁虹 一、实验对象:蟾蜍 二、实验目的: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掌握坐骨神经制备方法与引导动作电位的方法,理解与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概念测定潜伏期时程和波幅,学会通过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通过测定神经干不应期理解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三、实验内容 图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测定由上图可知,以0.100v为起始刺激强度,在0.100到0.300v的刺激时,不产生动作电位,逐渐增大强度,一直到当刺激强度为0.4V时,刚好引产生动作电位,即阈刺激为0.4V,当刺激强度达到1.4V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也不再改变,即最大(适)刺激强度为1.4V. 图二:潜伏期波幅时程及速度的测定 由在最适刺激强度时动作电位原图上进行区间测量可知,潜伏期为0.60ms,时程t1为 2.84ms ,波幅为 2.72mV,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距离s=1.3cm,以传导速度和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1=s/t1,求得的速度v1=45m/s
图三:潜峰法测量速度如图是通过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为( t1-t2),测量并输入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为(s2-s1),s2=4.7cm,s1=3.8cm,t1-t2=0.28ms,由传导速度和用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2=(s2-s1)/(t1-t2),v2=321m/s
图四: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当刺激间隔为4.3mS时,第二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刚好开始降低,的第二个刺激已经落入第一次兴奋的相对不应期,当刺激间隔为1.6mS时,第二个动作电位完全消失,几次是第二个刺激落入第一个刺激的绝对不应期期。相对不应期=总不应期-绝对不应期=4.3ms-1.6ms=2.7ms 四、实验讨论 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用电刺激神经,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并没有出现“全或无”的现象?答:一根神经纤维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不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但是坐骨神经干是有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由于引起不同数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但是每个神经对刺激的兴奋性,随着刺激强度增大,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数目也越多,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就越大,当全部神经纤维都产生动作电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就不会增大了.故在一定范围内,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为何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2、为什么兴奋上神经上出现单向传导? 答:因为在一个神经纤维细胞上,当某点受到刺激时,形成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双向传导,当电流传导到两个神经纤维细胞相接触的部位,即神经突触时,但是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穿到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上神经上是单向传导的。德国科学家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作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秒.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1×10-3秒.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1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B.刺激2引起腓肠肌收缩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C.没有刺激时图中灵敏电流计可测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D.坐骨神经冲动的传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德国科学家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作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秒,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1×10-3秒.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1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B、刺激2引起腓肠肌收缩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C、没有刺激时图中灵敏电流计可测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D、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20米/秒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与效应器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所以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部分.
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刺激1传出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不属于反射,A错误;B、坐骨神经-腓肠肌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兴奋,所以刺激2引起腓肠肌收缩过程中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错误;C、静息电位是指膜外正电、膜内负电的电位,C错误;D、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7-5)cm/(2×10-3s-1×10-3s)=20m/s,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突触结构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
科目:高中生物
豌豆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后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F1,自交得到F2,然后将F2中全部的绿圆豌豆自交,后代中纯种的绿圆豌豆占(  )
A、B、C、D、
科目:高中生物
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对抗原的处理、传递、识别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传递C、对抗原的传递、处理、识别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传递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B、②中使用胶原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形成C、③细胞不一定具有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D、体外培养时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杂交瘤细胞
科目:高中生物
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
A、糖原B、淀粉C、脂肪D、蛋白质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人类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B、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C、精子中都含有一条Y染色体D、女儿的性染色体有一条来自于父亲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发挥作用后不会失活B、酶具有高效性,只能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C、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下丘脑存在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以及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对应图乙中的种群数量为cB、图甲中,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C、图乙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之后D、图甲中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个体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与t0时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原发性的比如坐骨神经炎也能够导致坐骨神经痛,甚至能够对坐骨神经造成损害,坐骨神经痛发病的原因非常之多,这些情况就会对坐骨神经进行压迫或者是刺激,或者是坐骨神经周围的局部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坐骨神经痛多数情况下为继发性的,如果一个人的坐骨神经周围的局部组织出现了某些病变,这样就能够舍得坐骨神经疼痛,有时候坐骨神经痛可以是根性坐骨神经痛,
步骤/方法:
1这主要是长时间久坐不动造成的,从而牵扯到了坐骨神经,导致这些肌肉受损,由于肌肉收缩或者是痉挛,最后出现了疼痛,久坐会使我们的盆骨向后倾,久坐不动: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患上了坐骨神经痛,最后压迫到其它的肌肉,从而拉伸腰部的肌肉,
2隐性脊柱裂是一种导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先天性畸形疾病,某些情况下根性坐骨神经痛可以因为隐性脊柱裂引起,当然如果小关节出现紊乱或者是脊柱横突出现异常也是有可能诱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
3比如因为不小心腰骶部出现骨折,根性坐骨神经痛发病原因还有很多,这样很可能出现坐骨神经痛,再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有关节炎症而对坐骨神经产生压迫,或者是因为某些感染而导致了肌纤维炎症等等都是其发病的原因,
注意事项:
如果身体出现了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则容易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如果有骨质酥松症或者设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则容易发生坐骨神经痛,
订阅到邮箱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坐骨神经痛热门相关
坐骨神经痛精彩推荐
坐骨神经痛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本品用...
参考价格:¥16.5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瘀止痛,活血驱风。本品用...
参考价格:¥25
咨询实录推荐K1401神经肌肉标本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K1401神经肌肉标本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