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健康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心理是我们自己调节自己开心与不快乐的行为,我们要怎么帮助身边有疾病的人呢,我们要怎么预防怎么寻求帮助...
心理是我们自己调节自己开心与不快乐的行为,我们要怎么帮助身边有疾病的人呢,我们要怎么预防怎么寻求帮助...
心理是我们自己调节自己开心与不快乐的行为,我们要怎么帮助身边有疾病的人呢,我们要怎么预防怎么寻求帮助...
答: 我妈生我的时候整整十个月,我也好谈定哦,哈哈
大家还关注博客推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 热门标签: & & & &&&>>&&>>&&谈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张艳婷&&来源: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上传时间:&&& [导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本文论述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升的基础性原则及培养的途径和具体手段,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部2012年lO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强调幼儿的健康应包括身心的健康,把幼儿的“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作为身心状况的重要目标提出来,建议幼儿园教师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创造条件让幼儿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已成为当代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幼关系的能力,还应具备对幼儿异常心理行为进行教育矫治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多数研究重视幼儿的心理保健而忽视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而且教师自身也缺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的迫切牲&&& (一)幼儿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孩子普遍地存在着自私、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冷漠、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孩子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笔者主持的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曾对30所子课题实验园的幼儿进行了心理健康测查,结果表明:实验前,3~4岁、4~5岁、5~6岁幼儿心理健康合格率分别为63%、58%和65.5%;实验后(各幼儿园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3~4岁、4~5岁、5~6岁幼儿心理健康合格率分别为65.90%、68.50%和77.470%,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若得不到有效提升,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势必影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民族的素质。&&& (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和教育能力不容乐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不可分。但目前高校、幼儿师范学校、职业中学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只有相关的《幼儿心理学》课程,而没有“心理健康与调适”方面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这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薄弱的根源。此外,幼儿教师职后园本教研、继续教育方面更多地注重规范管理、政策法规、幼教发展动态、课程教学、科研方法、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幼儿园和培训机构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而较少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调适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笔者曾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后发现,86.70%的主班教师感到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85.90%的教师没有自我调节心理的意识和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88.20%的教师没有专门接受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方法训练。幼儿教师的观察诊断能力、教育机智、教育矫治能力亟待提高。&&&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敦育能力的构成&&&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发挥幼儿的心理潜能、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是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前提。&&& (一)对幼儿心理特征的知觉与判断是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认知基础&&& 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对幼儿心理特征的了解为基础的。教师获取幼儿信息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对幼儿心理特征的知觉与判断为基础。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基本状况,对幼儿的心理状况有准确而及时的观察、了解、分析和判断,才有可能针对不同幼儿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策略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是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知识基础&&&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另外一种就是教师自己的意识当中所拥有的心理健康标准,这是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幼儿教师所把握的心理健康标准决定了其对幼儿心理行为的观察和判断是否准确,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和有效。因此,帮助幼儿教师弄清心理健康的总体标准,厘清在工作中所形成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有效提升其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发展的必要举措。&&& (三)解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所采取的手段是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工作基础&&& 目前,许多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误区,如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幼儿讲道德故事等,导致教师对幼儿的许多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力不从心,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懂得幼儿异常心理行为教育和矫治的基本方法,没有掌握有效处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缺乏实践性的具体教育措施,如针对幼儿入园焦虑、幼儿多动障碍、幼儿学习障碍、幼儿退缩行为、幼儿睡眠障碍、幼儿嫉妒行为等的教育策略。针对这种情况,探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问题是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三、幼儿敦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原则&&& 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不仅需要教师把工作经验和理论与实际结合,更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一个整体。在培养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各种因素互补互助,促进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发展。如,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等。二是要注意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意识,既要注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所有能力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心理发展的观点,在重视自身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对教师角色认同;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三)实践性原则&&& 培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结合实践,扬长补短,有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去主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多建立个案和效果追踪分析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这种实践性,在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应包含以下工作内容: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 (四)反思性原则&&& 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中,要引导教师结合现实多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如,某教师在为全区准备观摩课时经常有紧张、不安的感觉,总担心上课时会有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乱说话,课件或教具会出故障等,甚至有几个晚上做恶梦或突然醒了睡不着觉。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引导教师及时对情境性心理不适应进行反思和调整,以免转化为特质性心理问题。有特质性心理问题的教师要主动寻求帮助和辅导,但不要轻易把自己归人心理异常的群体。同样,教师也要经常反思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四、幼儿敦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具休手段&&& (一)丰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赖于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幼儿发展过程的关键期、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幼儿异常行为表现和原因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调节方法等,还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心理教育理论,如精神分析法、行为转变法、认识重建法、皮格马利翁效应法、游戏法、感觉综合训练法等。丰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应重视现代科技手段,要结合教师工学矛盾,构建远程培训与面授结合、专题讲座与实践研讨结合的互动的立体培训网络。如,可通过远程平台系统理论培训、区域性的教研和专题讲座、园本培训和岗位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漂流、在课题研究中研讨和拓展学习、专业教师帮扶非专业教师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理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也可有意识地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观察和了解幼儿经常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赖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幼儿教师要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过人的组织力、高超的创造力和及时的监控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预料可能出现的后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还包括自身情绪的调节问题,要在工作当中保证自身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压迫感,热爱生活,面对偶发事件不失态并能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机智,为幼儿提供心理健康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拓宽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渠道&&& 在日常工作中,幼儿教师要了解一些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常识性知识,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和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在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之后,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教师参与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如,出外参观学习、园内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观摩评析和研讨、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实践分析和研讨、反思和互动交流、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咨询活动等。只有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做到教学相长,在实践中探索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四)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相关调查表明,幼儿不良情绪的80%来自身边的长者,当然也包括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要在工作当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安全感、尊重感、平等感、愉悦感等)、人际沟通能力、广泛的兴趣等,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能。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包括观察诊断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教育指导、矫治和评价能力等,都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和自身提高而获得。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样,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能力训练。如,对幼儿心理状况的随意观察和有意观察训练、整体观察和个别观察训练、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训练,及时洞察和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细微的心理变化、异常行为的萌芽、内在的心理需求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教育治疗。二是在实践研讨中进行分析能力训练。如,幼儿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的因素分析训练、比较分析训练、调查问卷和测量分析训练、心理健康标准和各种异常心理行为标准诊断训练等,基于对幼儿的准确分析判断,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三是结合反思进行指导评价能力训练。如,团体指导评价、个案指导评价、正面指导评价、随机指导评价、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对家长教育进行指导评价等。四是组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竞赛。如,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比赛、游戏训练比赛、活动展示比赛、教育论文比赛等,在不断的竞赛中历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五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拓展训练。如,自信拓展训练、意志毅力拓展训练、团体合作拓展训练、勇敢拓展训练、良好沟通交往拓展训练、抗焦虑拓展训练等,让幼儿教师在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训练、游戏和讨论、分析等互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更好地提高学习、生活、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增进自我了解,加强自我肯定,从而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原载《教育导刊》(广州),2014.6下.58~6l编辑:cicy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752阅读人气:790阅读人气:861阅读人气:1230阅读人气:786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7050[]阅读人气:2509[]阅读人气:876[]阅读人气:1231[]阅读人气:619
12345678910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中国幼儿教师网十周年庆...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摘要:教师的素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保证。素质教育能否推进
,新课程能否有效实施 ,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养 ,特别是心理素养。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 ,本文分析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影响教师心理的因素 ,并着重指出了避免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 ,本文分析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影响教师心理的因素 ,并着重指出了避免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
1.加强角色学习,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特征与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师职业角色作出必要的调整。在看到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教师本人需要弄清这些转变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预防角色焦虑。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3.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4.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加强脑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职能的实现、教育价值的体现,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不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健康心理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