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学体育课可以不上吗更加吸引学生

我国大学生体质仍在下滑的现状,在近日于天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报告会上,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随着国家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部分高校增加体育课等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多数人仍是在被动地完成学校要求的体育锻炼任务。很显然,要想真正有效地扭转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趋势,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9岁至22岁的大学生群体,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继续呈下滑趋势。这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并可能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国力。

沈阳理工大学向本届大运会科学报告会提交的《辽宁地区“90后”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比较研究》一文指出,经抽样调查发现,辽宁地区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中,仍有较大部分学生每天无法完成体育活动1小时的目标。其中每天锻炼30~60分钟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6.22%,高中同一指标仅为20.80%。高考升学压力造成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被挤占,而不少大学生已经养成不重视体育锻炼的习惯。

根据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和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提交的《我国中部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经过对中部3个省份12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仅有29.8%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个人意志品质;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个性的只有18.9%;认为体育比赛可以展示本校文化特色的只有10.7%。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对体育的观念仍停留在强身健体这一相对肤浅的理解上,参加体育运动对人的智力、个性、意志等方面的深层次影响,很多大学生的理解仍然欠缺和模糊。实际上,体育运动对参与人群最大的吸引力正体现在文化层面。

天津师范大学完成的《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自尊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强烈的情况下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动性,远比简单地为完成身体锻炼任务而去参加体育运动的综合效果好得多。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中的主要方面如自敬、社交自信、外貌自信、学习自信对其幸福感影响较大。如果想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开展体育活动,应突出参加体育活动对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帮助。

长期以来受“奥运争光”为核心的国家体育战略的影响,高校开展体育运动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即群众性体育活动就是锻炼身体,而竞技性体育活动就是夺取成绩。对体育理解的偏差,直接表现在我国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和行为上与国外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新疆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共同完成了《中、英大学生运动动机和体育行为特征比较研究》,该文提供了一组对比数据,每周3次以上参加体育运动的中、英两国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7.3%和73.3%。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主要是以自由活动的形式参加体育运动,而英国大学生中超过七成是在俱乐部参加体育活动。中国高校基本没有形成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体育运动在校园的号召力、影响力甚微,但这种力量却是英国高校展现体育运动活力的主导。

扭转中国大学生体质继续下滑的趋势,依靠政府指令强迫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非长久之计,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国内学界已经从早几年研究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和对策,转到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持续地参加体育运动上。

苏联解体后的20多年里,因经济滑坡和局势动荡,俄罗斯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也出现了连续数年的下滑。2000年以后,俄罗斯经济逐渐复苏,遏制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也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教育部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等单位,对俄罗斯在2009年出台的“2020年之前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俄罗斯在实施青少年体育战略中,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改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条件、举办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之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推动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利用媒体等传播方式提高全社会对体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敏感度,首先对学生灌输“我要运动”的观念,这种做法或许更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牢固确立“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发展方向,通过“育体——育德——育智”的三者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为了更好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我校就建设项目、建设进度、达成目标以及资金使用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我们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营造校园体育特色环境

   我校篮球、田径项目盛名远扬,曾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和知名高等体育院校输送若干名运动员,学校将充分利用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1.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2.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

3.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活动平台,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学校运动队,开展假期学生实践活动等。

(三)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1.基于国家、地方和校本的三级课程已具雏形

3.建设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

(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基地、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草根论坛、体育沙龙、基地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

(五)重点建设一园二馆五室

学校初步建成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等功能室,学校计划从2017年继续加大以上体育多功能室经济投入,并逐步建成科技体育多功能室、多媒体功放室、自制体育器材展示室、体育资料室、体育实验室。

    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成立省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稳步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⑵组建课程专家小组。争取外聘专家,完善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省内外体育课程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指导我校课程基地建设。

    ⑴明确创建目标。经过专家调研和指导,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体系,构建特色体育课外活动模型,完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太极、跆拳道、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等校本课程。

    ⑵调整课程活动场所。对多功能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多功能体育馆将拥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健身馆、力量馆、形体教室、运动器材室、奥运百科知识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科技体育多功能室等。  

    ⑶构建课外活动三层面的发展模式。构建学生发展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构建体育特色办学体系,形成以体育为龙头,全方面促进我校发展的办学特色。

    ⑷丰富课程活动项目。建立课程基地办公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网络教研活动室。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教研组教师实行本组、网络教研;展示学生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的平台;定期播放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体育社团等实践活动记录,探索有效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方法。

⑸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现代舞、瑜伽、校园定向、无线电测向等;开发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将原生态体育有效融入体育教学中。如竹竿舞、打陀螺、毽球等。

⑹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原有的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基础上进行改革,如延长课间操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增加民族民间体育类活动项目等等。完善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竞赛、乡镇体育活动竞赛、业余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竞赛等,开发校外体育资源。

    ⑺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体育场地、器材是完成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各项运动器材,并对原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创新,如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以橡皮筋替代栏杆、跳高横竿;并对身边废弃物品进行开发,如废弃球巧利用等,我们还可以对塑料瓶、布条、套袖、旧轮胎、旧报纸等进行开发,发动学生及家长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

⑴完善体育场所的活动项目。搭建体育学科基地网站,及时更新体育特色网页,能够实行网络教研。进一步完善各相关场所功能,保证各个场所活动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

⑵加强课外活动内容模型的建构。改造物理、生物等实验室,开设和体育课外活动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新建体育信息室,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⑶兴建课程实践的多功能室。建立篮球博物馆、多媒体功放室、体育保健实验室、校园户外拓展训练营、科技体育多功能室。购置相应的实训器材,并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述功能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⑷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利用。课程基地把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呈现,创设新型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年度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

恳请省市区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学校将根据课程基地建设制订了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体育馆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运动俱乐部管理制度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管理体制。我校还把体育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每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学校年终考核。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待遇一样,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激励我们全身心投入课程基地建设,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学校牵头成立以教育局领导,邀请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专家为高级顾问的课程团队,保障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

市、区财政部门对课程基地给予最大资金支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省里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最大程度上最好物质保障。

学校将积极与各届知名校友建立联系,筹建校友基金会;另外邀请校友为我校发展和课程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学校建校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借此影响,吸引更多更大的社会力量协助我校办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

各位领导,我校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的创建,进一步推进我校体育文化的再认识、再发展、再提高,使得我校的体育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更浓烈,体育果实在育才中学这片土地上更加硕果累累。

 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体育课可以不上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