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 og电子版逻辑的正确率不高,但是OG已经做了,接下来怎么办?

&&&&&&&&&&&
您的位置:
&& 北美留学
2016年与2015年GMAT OG逻辑题号对应表
作者:张桐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时间:
  2016版《GMAT官方指南》近日新鲜出炉,北京新东方美研项目GMAT名师张桐瑶老师在此为大家整理了GMAT OG2016与GMAT OG2015在逻辑方面的题号对比,值得注意的是,逻辑题目更换了32道新题,而非网上此前流传的38道。
  OG16一共替代了OG15的34道题目,但是34题中有两道题是模考的原题,所以真正的新题一共32道,题号分别是:1. 2. 3. 8. 21. 30. 37. 39. 41. 43. 48. 49. 53. 55. 57. 58. 60. 63. 65. 67. 70. 76. 77. 79. 81. 84. 94. 97. 106. 109. 121. 124.。新题的解析我们在紧张编写中。昨天张鹏老师已经就一个新题进行了解析,今天就另外一个题型假设题做一下解析。
  OG2016版第49题
  49. Economist: The most economically efficient way to reduce emissions of air pollutants is to tax them in proportion to the damage they are likely to cause. But in Country Y, many serious pollutants are untaxed and unregulated, and policy makers strongly oppose new taxes. Therefore, the best way to achieve a reduction in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in Country Y would be to institute fixed upper limits on them.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ssumption of the economist's argument?
  A. Policy makers in Country Y oppose all new taxes equally strongly, regardless of benefits they may provide.
  B. Country Y's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would not fall significantly if they were taxed in proportion to the damage they are likely to cause.
  C. Policy makers in Country Y strongly favor reductions in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D. Country Y's policy makers believe that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should be reduced with maximum economic efficiency.
  E. Policy makers in Country Y do not oppose setting fixed upper limits on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as strongly as they oppose new taxes.
  从问题可以辨别出,这是一道假设题。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假设题一直是个难点。区别于加强题,假设选项对于文章的支持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却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所以做这类题目时,证明选项的必要性是最重要的。
  根据必要条件的特点“缺其不可”,我们可以用一点做题方法来验证选项的必要性,即“取非选项,削弱结论”的即为假设。
  这道题的文章逻辑是
  Premise: 最有效的治理污染的办法是对排放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收税,但是在Y国,很多污染没有管理也不用交税,并且当地policy maker反对新增税收。
  Conclusion:达到减少污染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设置污染排放上限。
  按照这样的设想,逐一排除选项。而这时我们发现如果对所有选项取非会增加阅读难度。我们根据统计发现,假设题中,否定句选项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高达80%,所以在筛选选项时,优先筛选否定句。这样把否定句取非就很好理解了。
  五个选项中B和E是否定选项
  B取非变成“如果针对他们污染所造成伤害的部分收税的话,能够很大幅度降低污染”。但是收税这个计划文章已经否定了,所以B无关。
  E取非变成“policy maker对设置污染上线的反对程度和对收税的反对程度一样强烈”,说明设置上限这个计划也不可行,从而削弱结论,取非削弱,为正确答案。
  但是否定选项在看完之后,也要把所有的肯定选项都看一下,以免忽略重要细节而造成错误。
  从这道题我们了解到,假设题比其他题目多了一个做题的步骤,所以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偷懒,直接找加强选项,这样很有可能把正确答案当成无关项排除。
  最后叮嘱同学们,在前期练习的时候要养成正确的做题习惯,这样虽然一开始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练习到一定程度,就习惯成自然,水到渠成;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嫌麻烦不做的话,那么后期练习会越来越混乱,高正确率也就从此无缘了。GMAT备考是一个严肃且专业的过程,同学们要用专业的态度对待,我们也会给大家提供最专业的指导!
  推荐课程:
  (责任编辑:王洪微)
  新东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经营许可证编号:060601京ICP备京公安备:您的浏览器太古老,该升级了~
我们检测到您的浏览器正在使用IE9.0版本以下的内核,它太古老了,既不安全,也不能完美支持尚友网上的各项功能。请升级到最新的Chrome、Firfox或最新版IE浏览器,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请长按下方链接,复制粘贴到微信进行分享:  GMAT谣言粉碎机(多条躺中啊,后悔自己看到得晚了。)  1、 考GMAT靠的就是感觉  “考GMAT靠感觉”是笔者开始准备GMAT考试就一直听到的话,令笔者非常困惑:GMAT究竟是什么样的妖怪考试,要什么样的妖魔感觉?怎么培养?后来,笔者有幸聆听到GMAT中国开山祖师GWD的课,终于顿悟过来——GMAT归根究底,其实是一门“以英语形式出现的思维类考试”。两个关键词:英语+思维。这里的“英语”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到最后的融会贯通;而这里的“思维”则是指GMAT独有的思维逻辑体系。与“感觉”真是八竿子打不着,或者,换句话说,这边的感觉理解为熟能生巧可能更确切。  先说英语。英语考的不是感觉,英语考的是硬功夫,看得懂就是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毫无“感觉”可言。(请试着想象你是否能在毫无积累,而依靠你仅有的语感中的战斗机——“中文语感”——的情况下读通甲骨文呢,或者完全读懂《古文观止》呢。答案一定是不行吧。)故,英语水平还是靠积累,阅读水平还是靠背单词。为了早日成为“高帅富”、“白富美”,咱先做个“贝多芬”(背了就多分)吧,亲!  而思维呢,GMAT训练的是我们的理性思维,考的也是这个。商业世界之不同于文艺世界的地方,就在于其理性而自利的特征。琼瑶那套感物伤怀的感性思维在GMAT里一用必死,而我们的武器是像淘宝店主般的精明的思维方式。所以说嘛,亲,这不叫感脚,这叫理性之光!  笔者认为,准备GMAT考试,要“英语能力和理性思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硬了,GMAT的分数就握在自己手中了,而不是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脚”手中了。  2、 GMAT题目阅读靠的是上下文理解,不是个别的单词。——所以说,单词没什么大用  笔者有一位半仙朋友。想当年,半仙小姐在六级只有550的情况下,自助看了40天的OG,做了几套GWD,一战690。考完后现身说法,告诉笔者:“GMAT阅读靠的是上下文理解,不是个别的单词。——所以说,单词没什么大用。”(好不好使,看我的成绩就知道嘛)。  笔者一开始信以为真,对着OG眯起眼来雾里看花,也颇具半仙意味。正确率也是随着题量的增加水涨船高。但是好景不长,到了一定的65+%的正确率后就瓶颈了。怎么办,问半仙小姐,她也是一筹莫展。  后来听了GWD老师的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做对题不一定要单词都认识,但做错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单词理解错了,另一种就是逻辑不清”。(所以说半仙小姐才690嘛)至理名言呀!对于单词的问题,笔者立马买了本英吉老师的小词汇书,有空就翻,逛街也带着(此书收录的都是高频,事半功倍)。而对于做题逻辑的问题,听了GWD老师的讲解后,我内牛满面,感动于自己终于成为了一个可以看懂OG的钻石级考G党了。下文详述。  3、 GMAT考试的题越来越新,所以OG已经老套得没用了  首先,笔者想说,GMAT是一门经过精心设计的科学的考试,科学的意思是所有场次的考题是具有可比性的,这样才可以保证所有场次的分数是具有可比性的。所以才会有个百分比会显示在你分数的后面,将你的成就和之前参加过这个考试的考生的总体样本相比。这也是GMAC非常自信的一点。但是,一种考试越是宣称具有科学性,就越是有章法可循,就越是容易被我们掌握。易经中所谓“简易,变化和不易”,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变,但变化遵循的规律章法是简易而不变的。这用在GMAT考试这个既变又不变,模拟现实动荡的商战环境如此逼真的考试中实在是异常精准。  那么,GMAT每套题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旨究竟在哪里呢?悄悄告诉你,在OG里!笔者一直抱这样的观点,读OG要把它当作Bible来读。为什么这么说呢?GMAC就像是上帝,是我们能感知而难以理解的东西,但是万幸,GMAC出了OG,就像上帝假人之手写了Bible,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得以聆听GMAC的教诲。考GMAT不读OG就像信基督而不读圣经,就像要学儒教而不读论语,太假了不是。  我们鼓励读OG,不是读里面的每道题,而是读里面GMAT考试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旨,这才是我们的重点。  4、 因为OG是王道,所以多读OG就能提分  对这句“金玉良言”,笔者个人承认前半句——OG确实是GMAT的Bible,但是对后半句的结论有一定的异议,后半句话成立的assumption是OG能够被看懂并正确理解,但是问题是很多人单靠自己,是无法理解OG的微言大义的,尤其是语法部分。如果不能理解,单是多读还是无用的。  笔者在准备GMAT考试时,问了不少高分选手,也看了很多帖子,都一致地表示OG是王道。但是,在笔者一度不停地徘徊在65+%的正确率,遭遇瓶颈时,笔者也曾拿出OG反复研读。但只觉得OG太春秋笔法,只看得人一头雾水。后来在博智上GMAT课时我问了几个上课前自己做过OG的同学,也有同样的困惑。其实还真是蛮正常的现象。说到这里,对薰衣草前辈膜拜下,牛啊,一己之力就搞定了OG。后来听了GWD老师的课,茅塞顿开,什么不知所谓的notional agreement, principle of proximity都终于可以明白了。  OG的归纳真心好,称王道名副其实。我考前最后一天晚上还在那边研读。当你做了一大堆题后再读这些话和一开始没有积累的时候读真的感觉不同,那个时候,你看着一个概念,看着一个小tip,就能联想到很多自己曾经做错的题、曾经走过的弯路,那个时候真心是能polish自己的skill的。但一开始怎么读呢,我的建议是OG是把很多不同类型的题混在一起的,我们做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看清它们的区别,然后把相同类型的放在一起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题目的分类法不建议像网上有些分类法那样区分,也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非从形式出发对题目分类。实际的标准还是根据OG的解释。当你能够将这些题准确地分类,然后将OG的解释都看明白过来,知道考点有多少个,可以说,750+在握。  5、 GMAT的逻辑要画推理链做才靠谱,才能做出  首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画推理链呢,如果在不画推理链就能又好又快地完成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按照显而易见的事实得出结论,又为何一定要倚仗理论工具呢?理论工具是否比直接得出的结论更可靠呢?   笔者觉得不必画推理链的原因在于,笔者自己做题不画推理链,但是做得还不赖。从GMAT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旨来看怎么说呢?笔者咀嚼GWD老师的话后理解如下:GMAT逻辑题的套路在于其逻辑漏洞是有固定类型的(与作文中的七宗罪差不多),而不在于推理链是有固定类型的。相反地,推理链变化多端,对解题只有浪费时间外加把简单问题搞复杂的负面作用。信不信,摆脱推理链多做几题试试就知道!做完后感谢下上帝吧,之前一直用着推理链的时候都没有机会发现上帝给自己安了那么好的脑袋瓜。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GMAT老师,博智教育的GWD老师和英吉老师,没有你们,我估计还被困于各种谣言的泥藻,事倍功半。也祝所有杀G党早日摆脱谣言困扰,成为理性的高分考主和商业英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杀花?不是广告帖吧?  LZ是否写个NOTE,筒子们也好按图索骥:  英吉老师的小词汇书——书名?  对薰衣草前辈膜拜下,牛啊,一己之力就搞定了OG——链接?  MS还有大段心得没写完,普利斯沟昂
  @BladeOK
19:08:31  杀花?不是广告帖吧?  LZ是否写个NOTE,筒子们也好按图索骥:  英吉老师的小词汇书——书名?  对薰衣草前辈膜拜下,牛啊,一己之力就搞定了OG——链接?  MS还有大段心得没写完,普利斯沟昂  -----------------------------  不是广告贴哦~~~  特此贴出来分享下经验~~  英吉的词汇数只有在机构才能买到,不对外售滴
  杀G成功 GMAT:720  将近半年的杀G之旅终于在上周六告一段落。在这半年的时间里虽然有过痛苦迷茫,想过放弃,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在二战中取得了720的。虽然不是很高的分数,但是我也比较满足了。  先介绍一下我的英语情况。我六级630,大一上考了一个上海中级口译证书。平时没事喜欢到学校图书馆看看英文杂志,所以英语水平应该还算可以的。我的杀G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网上得知了GMAT要改革的消息,想在改革前尝试一下。于是报了一个博智的培训班。报了班之后,就开始在论坛上找各种牛人心得,复习资料。看到最后我自己都搞不清了,于是我还是觉得先从OG开始复习。我OG的复习顺序是SC,CR,RC。复习SC的时候我把前面的做题指导看了3遍,并且自己总结了一下几条要求。然后就是20题一组的开始练习。大家练习的时候注意不要直接在书上作答,会干扰以后的复习。一开始错误率很高,做题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排除,但是一看完OG的解释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在答案解释的部分把每个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都表示了出来,做到后面会发现其实也就这几种错误类型。然后就是头大的逻辑,逻辑一开始自己做OG的题目感觉备受打击。题目各种看不懂,看解释也不是很理解。这时候临近期末考试了,我只能把GMAT 的复习放一边。  第一个阶段我觉得大家主要是对GMAT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把OG的做题指导看一边,有空的同学可以把OG上的数学也做一遍。  第二阶段是上了博智的面授课程之后到一战的复习。上管卫东课之前我听说过他的大名,因此很想听他本人上课。上管卫东课的时候虽然他有时候对我们比较失望,但是我觉得听他的解题思路还是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他做阅读的方法,我觉得是我报博智班最大的收获。上完寒假班之后我就开始刷OG,去小班专区做题。一开始可能正确率很差,时间根本来不及,但是我觉得做完每套题分析很重要,看看做错的题你用上课讲的的思维模式去思考看看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就这样,我准备了一个多月报了3月的考试是,可能是前期准备还是不充分,我做V的时候感觉非常吃力。尤其是逻辑,根本读不进去,这也印证了管卫东上面授课和网络课所一直强调的一点,平时做题一定要模拟考场上晕晕乎乎的状态,不能指望正常的逻辑推理来解题。一战的结果不用说,不是很理想,只有690。由于四月份学校各种期中考试加中期作业,我3月中旬考完到四月中旬基本没有碰GMAT。  第三阶段是四月中旬到二战的复习。在这期间我在网上下了PREP语法笔记,我觉得看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里面把PREP的没到题目都分析的彻头彻尾,个人感觉OG里面的SC只是基础,要想提高还是要精读PREP语法笔记的。逻辑是我一直很头大的题型,尤其是一战被虐之后一直有心理阴影,平时做题目模拟实战情形错的更多了,于是我在小班专区预约了陶老师,然后我们聊了将近半小时的逻辑,我似乎找到了做题目的感觉。之后的逻辑正确率也从60%提高到了75%以上。我觉得逻辑最主要的是知道题目大概在讲什么东西,然后用相关无关去排除选项,千万不能用逻辑思维去推导一个个选项,考试的时候根本没时间这么做,而且在考场上根本不可能定下心来推导的。练逻辑最重要的就是判断相关性,然后在看是支持还是驳斥还是条件什么的。阅读的话我觉得关键在于平时要多读一些英文期刊,提高阅读速度。具体做题的时候要运用老管的思维,比如主旨题要尽量选虚的选项。怎么依靠题干中的关键字去定位,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怎么选择。考前再看一点阅读机经,阅读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再讲一下二战的感受吧。  作文数学看一下当月的机经。AI每道题要列三个分论点,AA每道题找三个错误,考试基本上只要你打字够快,写的够多,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基本上都能上5的。数学一定要把机经每道题都做一遍,不会的题目一定要搞懂原理,不能只背一个答案,因为会有变体出现。  语文部分我觉得还是和模考有些不同的。首先句子难度,长度都有所提升。我遇到的SC里面很多陌生的动词,名字,形容词什么的,做这些题只要抓住句子意思,然后主谓宾分析一下,基本上都能选出答案。切忌看到不会的单词,长的句子就想瞎蒙答案。SC分数其实还是蛮好拿的,并且对能否进去高分库有决定性作用。其次,逻辑题也都很绕,题目都很长,但是你大概知道题干在讲什么,然后溜选项,有关的留,无关的杀,还是可以选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答案的。然后阅读我觉得关键还是考定位能力,我一般喜欢先看选项,在选项里面找关键词然后去文章里面找,这样速度可以更快一点。  考试的时候心态也很重要,遇到难题不能放弃,要鼓励一下自己,我应该进了高分库了吧,做到简单题不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低分库了,要暗示自己把每道题都作对才是拿高分的王道。  说点题外话,我挺感谢博智的。老管对我们90后的批评让在蜜罐里长大的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那位饿着肚子给我做门诊的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博智的敬业,还有博智的工作人员经常主动与我联系,帮我解答各种问题,第一时间回复我的邮件,让我觉得选择博智是明智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mat og 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