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城市绛具骑山地车骑行走国道怎么走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65岁祁县驴友单车骑行运城游记【图】
&<font COLOR="#14年5月19日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按《帝王世纪》里的说法:“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平阳即今日之临汾,蒲坂属今日之永济,安邑在今日之夏县。可见,华夏早期五帝中的后三帝“帝王所都”都在河东一地。作为山西人,河东自然不可不游。
运城地区,虽然以前多次经过,却也只是经过,没有机会行游。骑行河东,去那里访古寻幽,追觅尧、舜、禹“帝王所都”的风采,是我的夙愿之一。如今仲春时节,天气晴和,决定放下踟蹰之心,骑车出游。
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喝了一碗粥,推车出发时,5点一刻。出门看天,竟然阴着。骑出厂门时,迎面起了不小的风,接着,还落下几点雨滴来。“清风为我净道,细雨为我挹尘”默默对自己说。
一路阴沉,一路迎风。8点钟,骑到平遥城北。离开了108国道,骑往古城的北门。北门外一家早餐店门前,我找了一张餐桌坐下,要了半斤烙饼,一碗稀饭,一边进餐,一边闲看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来来往往的人群。
&…………………………………………
晨5时半,从临汾北郊的东高河村出发。穿着桔黄色背心的清洁工挥着大扫把正在扫路,东方发白,路灯依然亮着,车行影移,那是路灯尚未淡尽的光辉。
&&继续南行,上临汾南外环后转向西行4公里,过汾河桥,转南,即所谓临夏线。沿临夏线南行,可达今天的目的地——新绛县。
…………………………
& 大约11时,到达新绛县城。在县城东部文庙附近住下。老板叫仪静如,一个女性十足的名字,人却豪爽,而且钟情旅游,特别喜欢欣赏古建筑。仪老板向我热情地介绍新绛的几处名胜,龙兴寺、绛州府衙遗址和守居园。
午3点,我冒着烈日出游。龙兴寺的碧落碑,是唐人的篆书精品,镶在绛州府衙大堂后墙上的石碑,刻着明英宗为文官制定的七条训诫,都是好东西。隋代守居园的清凉静谧,1938年建造的天主堂,教堂里教民们的虔诚闲静,给我一路赶来的风风火火,注入了一剂惬意的清凉。
& 6点钟离店,20多公里骑行到稷山。稷山县城我曾留宿过一夜,那座大佛寺也曾拜访,于是绕城而不入,骑上了往万荣的路。
这条路虽是省道,却比国道要好,路宽,绿化也好。过汾河桥时,看见一位女骑士在前边,悠悠地蹬着车子,往汾河南岸的塬坡上爬。我寻得一处平地,停车暂驻,回望了一会儿晨光里塬坡下汾河滩的景致。
我爬上塬坡时,那位先行的女骑者已经在路边歇息。交谈得知,她是稷山人,姓姚,生意人,骑车是为锻炼身体。姚女士是位热心人,看我打听县城里有没有自行车专卖,说想买支链条油,她即刻从她车包里拿出她的链条油,让我使用,还从手机调出万荣的旅游信息,给我作参考。
再前行到了翟店镇,忽然记起昨天新绛街头,几家饼子铺都打着“翟店烧饼”招牌,可见翟店烧饼的出色。眼前果然出现几家烧饼铺,沿路而设。有意思的是,这里烧饼铺都兼商店,除现烙现卖烧饼外,也售卖饮品快餐面之类。我在一家烧饼盘摞着百十只待售烧饼,灶头师傅却依旧平平啪啪干得正欢的店铺前停好车,坐在门前石桌边的凳子上,买了一只刚出炉的烧饼,张口品尝。烧饼外脆内软,酥香面香,果然好烧饼。店主人还备有开水,墙角立一排暖壶,顾客可自取自斟。我走入灶间,参观师傅操作。原来两位师傅所烙烧饼并不相同,年轻师傅烙圆形油酥烧饼,我刚吃的正是,年纪稍长师傅烙的是半圆形切饼,用刀划开切口,饼里可以夹肉夹菜。几辆过路车停在店前,成摞地买烧饼,而后离去。
& 9点从烧饼店起身,骑到万荣县城时,近11点。在县城十字路口,找到东岳庙。眼前的东岳庙庙门紧闭,站里门外,可隔墙望见一座高高的楼阁被脚手架包围,显然里面建筑正在维修。万荣东岳庙,最著名的是飞云楼,有介绍说飞云楼为木构楼阁,构造精巧,巍峨壮观。我本为欣赏飞云楼而来,计划在万荣县城流连一天,现在飞云楼不得见,只能隔墙眺望被脚手架围困的模样。问讯广场上的当地人,说县城除东岳庙外再没有可供游览的古迹,于是决定离开这里,去往下一个目的地——阎景村,那里有所谓“李家大院”。
向西骑出县城,转南路经一个村子,在路边小食摊买了一碗凉伴荞面河捞,从蔬菜摊买得两只西红柿,凉凉爽爽填饱了我的肚子。坐在旁边一起吃河捞的小伙子,说他就是阎景村人,看我顶着大太阳骑车辛苦,邀我坐他的车回阎景,被我谢绝了。
大约12点半,骑到阎景村。过村半里即是李家大院。骄阳曝晒下的李家大院门前冷落,游人寥寥。在附近的李家庄园我觅得住处,客房是一排窑洞,房间是外厅内卧,凉爽宜人。入住后,洗过澡,把身上的衣裤洗净,晾到室外。见自行车随我数日奔波,也风尘仆仆,顺便推入卫生间,用淋浴的花洒把车子冲洗了个干干净净。
稍事休息后,2点钟出游李家大院。李家大院是当地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四合院。大院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与晋中几个大院相比,这里徽式建筑风格突出,高大的马头墙,简洁明快的直线条,给人留下深刻影像。散布在大院里的十几块照壁,选位得当,构图细腻,手法精致,让人留连。
参观李家大院出来,在广场一对夫妻的食摊吃了一盘炒饼,一盘炒豆腐,喝了一瓶啤酒。回到窑洞,已近6点,洞里清凉沁人,有些潮。看电视,9时就寝。门外万籁俱寂,如同荒村野庙一般。
半夜,朦胧中似闻蛙声,若有若无。平明闲步园中,见池水浮萍,有青蛙鼓噪。绿树成荫,鸟鸣其间,此起彼伏。
李家庄园其实是李家大院的配套餐饮设施。闲庭小径,假山池水,厅堂式餐厅,窑洞式客房,是个清幽安静地方。在庄园经历过一个晨昏,我发现,偌大庄园只有我一个客人,可见其经营惨淡。我到过许多旅游景点,除去长假旅游时生意兴隆,人满为患外,平日里其实大都门可罗雀。
&6时离开清幽荒芜的李家庄园,西行去寻万荣后土祠。
后土祠在万荣庙前村,那是个紧贴黄河的村子。阎景村至庙前村新近通了旅游公路。晨风吹拂中,我沿着新修的乡间公路一路向西。这一带为黄土塬地貌,黄土深厚,适宜果树生长,20多公里的路程果园夹道。忽然一阵响亮的南路梆子传来,激越嘹亮的唱腔和眼前的场景奇妙地结合成一种地域特征,在我寂寞的思绪里忽地激起一阵兴奋。我把车骑进路边果园,声音是从一辆农用车上传出来的,车上放了一台收音机。不远处,一对中年夫妻正站在高凳上,为树头每一个樱桃般大小的苹果套上塑料袋。我问询他们苹果种植方面的知识,他们告诉我,苹果套袋子是为了防虫,也是为了给果树喷洒农药时果子不被污染。
我辞别了果园夫妻,辞别了激越嘹亮的梆子声。但此后一路沿途的果园里,似乎与那美丽的唱腔就有了牵连。
& 8时许,过荣河村,向西下行7公里的大坡,到达后土祠。
皇天后土,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高地位的神祇,后土祠供奉着的,就是后土圣母。传说轩辕氏即在脽上扫地为坛,祭拜后土。脽上即汾阴脽,是一条背汾带河的长形高地。汉武帝刘彻在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此后的汉、唐、宋历代皇帝多次来此祭祀,有记载的达24次之多。明清时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到北京的天坛。
后土祠,原址本在汾阴上。明代时,祠被河水侵蚀,东移。清时,黄河水决,祠被淹,先后几经兴废。现存的后土祠,为同治九年(1870年)再次移建,位置在庙前村北高崖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之后,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秋风楼高秀挺拔,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楼分三层,四周回廊。当地人告诉我,楼阁全部木构,榫卯连接,不着一颗铁钉。秋风楼禁止登楼,因此无缘目睹汉武帝的《秋风辞》碑。有文字介绍,说秋风楼最近一次修葺在上世纪50年代。站立楼阁之下仰视,一层层密檐下,斗拱古朴,木构玲珑,精雕细镂。但因年代长远,久不修葺,风剥雨蚀,已黯然失色,瓦顶上荒草丛生,檐角处时见毁损,好生可怜。
从施工者通行的后门出去,我看到了秋风楼的全貌。秋风楼台基建于一条东西向的土沟中,台基下部以一条券洞穿通,券洞门头嵌有石板匾额,东曰“瞻鲁”,西曰“望秦”。走入楼阁后面的麦田,转身以金色的麦田作背景远望,秋风楼陡然变得纤丽俏俊,美不胜收。
后土祠内保存有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
辞别后土祠,在祠前广场看车人处取回自行车和行包,顺嘴向看车人打听往永济的路径。看车人手指黄河边,说有条沿河路可以南行。
& 沿河的小道平缓舒展,天阴阴未雨,凉爽宜人。沿路骑出近20公里,在临猗县南赵村,沿河路被前面的山岗所阻,折而向东。道路攀岗而上,流了几身汗,攀上几个坡,天空还落下几点雨。12点,饥肠辘辘的我,到达孙吉镇。
走进孙吉镇头的第一家餐馆,才发现这是镇医院的食堂。所幸这里除去供应职工餐,也兼招待散客。叫老板娘从大锅菜里拨得一盘清炒西葫芦,要了一瓶冰镇啤酒,我坐下来慢食慢饮,歇息刚刚爬坡后疲惫的身体。一阵电铃声响过,镇医院的医护们下班了,陆续走进食堂,小餐厅一下子变得熙熙攘攘。职工餐是清炒西葫芦外加一大桶西红柿汤,主食是硕大的馒头,清淡得很。
把一盘炒面吃完的时候,外面下起雨来。医护们餐毕已经离去,空寂的餐厅里,我看了一会电视,待雨势稍缓,告别店主,转到镇子的另一条街上,寻得一家小宾馆,住了下来。洗罢澡,躺到干净舒适的床上,伴着窗外淅沥的雨声,电视里京剧《春草闯堂》在困乏中变得一阵模糊一阵遥远,睡意频频袭来。
6点钟,冒雨出门,寻找晚餐。在十字路口的雨棚底下,买得一碗羊肉泡,一小瓶二锅头酒,打算给雨中的孤独增添些醉意。谁知羊肉泡里一堆羊杂,羊肉却不见一片,味道也寡淡,只一味地辣。幸亏隔壁雨棚中有一卖烧饼的老妇人,烧饼打得好,更是个快乐风趣的人。她一边打烧饼,一边大声说着打趣的话,间或拿手中的面棍在案板上空击一声,清脆得象梆子戏里的梆子声。老妇人的表演时不时赢得雨棚下人们的哄笑,她的当地口音我不能完全听懂,但那神情,那语调,那合着话语节拍面棍的敲击声,以及人们不时的笑声,足以驱赶雨天里旅人的寂寞。
& 夜里雨声淅沥。
清晨上路,天还阴着。离开松吉镇,沿小风线(万荣小梁乡-风陵渡)向南。雨意未褪,前路迷蒙,担心遭雨,不敢懈怠。8时,过栲栳镇,8时半,到达永济北郊。
在路口早餐,喝两碗绿豆稀饭,吃两个素菜大包。餐毕,接受老板建议,骑车沿舜都大道进城,穿过市区,然后转西去往普救寺。骑行到永济电机厂附近时,望见东南方的中条山,似乎近在咫尺,举足可登,青黛色的山体陡然立起,峰峦簇聚,上接云天,迤逦远去。山顶有云雾缭绕,非常漂亮。
& 将近11时,到西厢村,普救寺就在村上。
在西厢村寻得一家家庭宾馆,入住后洗个澡,然后出游普救寺。普救寺依岗而建,土岗前一片平坦的广场,山门、钟楼、砖塔依了岗势逐次升高,岗头的方形砖塔就是所谓的“莺莺塔”。
普救寺因了《西厢记》的故事而闻名。《西厢记》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时,董解元改编《西厢记诸宫调》,把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大团圆结局。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改造,写成杂剧《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深情悲切的《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曲子,和着整个张君瑞崔莺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吸引并感动了元、明以来无数的士农工商。
普救寺建筑大多为新构。那座唐塔在明嘉靖三十四地震中被毁,现今看到的,是公元1563年重修的。寺内其它建筑都是以《西厢记》剧情为蓝本,于近年修建。张生读书的西轩,莺莺和老夫人、侍女红娘居住的梨花院,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都一应俱全。依照《西厢记》中《惊艳》、《借厢》、《闹斋》、《请寓》、《赖婚》、《听琴》、《逾垣》、《拷红》等戏剧场面塑造的蜡像,加上导游们煞有介事的讲解,把游人导入仿佛刚刚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当中。
午后,天热起来。稍事休息后,出门西行,往大河方向,参观蒲州古城遗址、蒲津渡遗址和新建的鹳雀楼。
永济旧称蒲州,也称蒲坂,传说中舜都的所在地。明清时的蒲州故城在西厢村西向3公里处。唐时蒲州曾称中都,是蒲州鼎盛的时候。今天的蒲州故城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的遗骸和一些残垣断壁。据《蒲州府志》记载,蒲州古城高八丈,方圆二十里,比现存方圆十二里的平遥古城面积大一倍还多。1959年,因三门峡水库建设,最后的蒲州城被列入淹没区,城内居民全部迁出,古城从此废弃。
唐玄宗李隆基《早度浦津关》对盛唐时的蒲州和蒲州城外的蒲津关有具体的描述,诗中说“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
蒲州城外蒲津渡曾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唐开元十二年,对浮桥进行加固改造,增铸铁牛、铁人等镇物,作为固定浮桥的地锚。上世纪90年代,蒲人掘出一组浮桥镇物,包括四只铁牛、四个铁人以及铁山、铁柱等。出土的开元铁牛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据测算,单只铁牛重约30吨左右,铁牛脚下铸有底盘和铁柱,一组底盘铁柱重约40吨。每只铁牛旁侧,伴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牛状。
鹳雀楼为古代名楼,唐人王之涣一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使鹳雀楼名传千古。如今的鹳雀楼建成于2002年,是一处现代工艺的混凝土建筑。新建鹳雀楼高73米,外观四层重檐,内作六层阁楼。乘电梯登上新楼最高层,周游环廊,放眼栏杆之外,顿觉天风浩荡,目骋千里,见白日西沉,小麦黄熟,隐隐中条,悠悠河水,一时尽收眼底。“欲穷千里目”,此时已不须更上一层楼了。
许是昨天早晨一口气赶了50多公里,体力有些透支,晚间躺床上感觉疲劳。身体之事,不可逞强,毕竟六旬过五,审慎为宜。
蒲州盛产大杏,“麦黄杏熟”,目下正当杏熟时节。昨天在永济城外买过2斤黄杏,掰开看果肉橙黄,咀嚼时清甜可口。骑上小风线,继续向风陵渡前进。沿路的几个村口,晨雾中有大型货车停泊,车边有人在收购黄杏,买家卖家在验货,在议价,装满黄杏的塑料箱筐叠得山高。问询一位农用车上载了四、五筐黄杏的村人,说贩子收购每斤杏只能卖到6、7毛钱。
骑行1个小时后,山河相凑,把车轮下的路挤到了山坡上。在小风线111公里处,路缘山而上,左侧是突然陡起的中条山,右侧土坡下是南同蒲铁道线,铁道以下是果园、麦田,再往下,起伏田园之后的远处,有黄河水出没闪烁。
推车爬上大坡,路侧突兀矗起一处土岗,土岗高可十数米,青砖包砌,墙头女墙俨然,宛若一处山寨。路随坡而转,到了门前,原来此地叫独头村,号称“杨贵妃故里。”,刚才所见是以杨贵妃名义新建休闲山庄的后墙。
时下,名人成为各地招徕旅游的招牌,一位历史名人有两处甚至更多处故里的事并不罕见。仅我所知,杨贵妃在广西容县杨外村也有一处故里,孰真孰假难能分辨。在我的家乡,某个山村曾有过一座孟母庙。近年县上的贤达几经考证,据说是因为白居易的一句诗,就认定此处即孟母故里,并建议政府进行旅游开发。拉大旗作虎皮,制造假文物,编造假历史,这样的旅游点,即使建立起来,也不能吸引旅游者,只能是劳民伤财,贻笑大方。
独头村外一座混凝土桥梁不久前被暴雨冲毁,正在重建施工。推车从黄泥遍地的工地穿过,再经过漫天白烟遍地煤屑的永济电厂,不久就到了风陵渡。
& 风陵渡,现在称风陵渡经济开发区,与古潼关隔河相望。
许多年前,读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其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使我对山河之险的潼关心向往之。潼关居于黄河与秦岭之间的紧凑之地,为关中通向中原的锁钥。安史之乱时,名将哥舒翰守潼关失败,唐玄宗只能西逃入蜀,把锦绣长安留给了反贼安禄山,可见潼关对于长安的重要。寻访古潼关,也是我这次南行目的之一。
我骑行在黄河大桥上,逆风扑面,抬眼望去,南岸风尘弥漫。在当地人指引下,过河后西行2公里,港口镇约略就是潼关古城的所在。临路的山脚下,一片局促的农舍,房屋低矮无序,毫无古意。路边站立一位约略六旬的潼关人,过去和他攀谈,他告诉我,紧邻黄河的潼关东门,日本人占领期间已为战火所毁。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时,拆迁了潼关的居民,毁弃了古城设施,此后古潼关在这里就只剩下了地名。那位潼关人说潼关的北门和山上部分城墙他儿时尚有遗存,当时城中民舍参差,有百户人家。他遥指山头的方向,告诉我潼关古城几座城门的大略位置。
与潼关人告别,他建议我到对面黄河游览区一游。我穿过一条民居小巷,眼前出现一片的开阔地,即所谓的黄河游览区。这里的黄河岸低水阔,黄流滚滚。上游方向是北来河水由此转西的所谓河曲,又逢了渭河恰在河曲处入黄,于是河水在这里就变得浩淼壮阔,望去烟水茫茫,无涯无际。
&河岸的空地里,几家挂着“鲶鱼汤”牌子的餐馆,因为顾客稀少,冷冷清清,老板或是厨子闲坐在空无食客的餐桌边,望着风沙弥漫中的河面发呆。
& 我把车子停好,到黄水拍岸处,伫立远望。
忽然记起《山坡羊·潼关怀古》里后面的句子:“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年关中大旱,张养浩是受元朝中央的派遣,到陕西赈灾时路过此地。张养浩踞于潼关,西望长安,有感于江山依旧,朝代兴亡,生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浩叹。而如今在我的眼前,山河之险的潼关古城也已“做了土”,更何况秦汉经行处的西都。时序匆匆,何其速也。
潼关沿河东去,河南境内有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修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初。其时,领导人意气风发,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视天地万物为可以改造的刍狗。当毛泽东坐在邙山之上,向他的部下发出“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之后,人们记起了“圣人出,黄河清”的古话,当今圣人当世,自应是河清海晏之时,于是匆匆开始了三门峡水库建设。1960年9月,大坝建成蓄水,由于没有经过充分科学论证,水库库区以及上游的渭河泥沙大量淤积。黄河没有变清,反而淤塞了黄河与渭河的河道,曾经一度威胁到了关中甚至西安的安全。建库时被迁出的40余万库区移民,有一部分被迁往甘肃,那里没有适宜的生存条件,不少人多次逃亡流离,至今还有移民没有得到合法固定的生活场所。治理水患,关乎国计,更关乎民生,决策者不可不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百年来王朝更迭生民涂炭的故事,不该继续重演。
& 夜宿风陵渡。
气温 16-32度
5点起床,天刚麻麻亮。街面有大卡车接连驶过,传来车轮与地面摩擦时发出沉重的沙沙声,“晨起动征铎,客心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脑子里没来由地闪出几句温庭筠的诗(温庭筠,唐代山西祁县人),《商山早行》中这几句诗,写出了逆旅之人辛劳的状况和悲苦的心情,古今时异,心境却大致是相同的。
昨天从西厢到风陵渡,只骑行30多公里,疲劳感有所缓解。今晨洗漱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眼睑浮肿,右眼尤甚,用手摸,水鼓鼓的,辛劳症状显而易见。“岁数不饶人”,天命难违啊。
昨天有人指点,说走新修的沿黄公路去芮城,路好车少。今晨辞店出门,按照昨下午看好的路径,一路东去。这是一条县乡路,不见大型车辆,路面平整,起伏有致。天气非阴非晴
,晨风似有似无。路之南是渐次高起阜岗连绵的中条山,路之北,逐层降低的麦田与果园相间,目力可及的平凹处,在河南地界连绵山体的映衬下,黄河呈一条带状的雾气,明灭闪烁。
路时有起伏,过沟渠头村后,路行进在一座水泥桥上。长桥越沟壑而过,桥下黄土沟壑的景色着实美丽。沟壑从中条山的高处一路下行,宛若一道裂谷,往黄河的方向伸展去。巨大的沟壑中,红土、黄麦、绿草、碧树,一块一快地拼接镶嵌在一起,在金色朝阳的斜映下,阴阳分明,层次毕现,显示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 将近上午9时,骑到芮城县城以北的龙泉村,如今的永乐宫就坐落在这里。
永乐宫,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原址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整体搬迁到芮城县城北。
我把车一直骑到永乐宫门前,阳光下宫门洞开,门前空无一人。在附近凉粉摊买一碗凉粉,边吃边和老板攀谈。吃罢凉粉,把自行车和行包托凉粉老板看管,自己带一瓶水,去参观永乐宫。
走进永乐宫门,一条笔直的甬道,自南向北,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依次排列。五座建筑物放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此种布局为永乐宫所独有。
永乐宫主殿是三清殿,三清殿外面搭了脚手架,正在修葺,但可入内参观。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30平方米,所绘人物身高2米以上,场面极为壮丽。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在这繁杂场面里,可以看到286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此图称为“朝元图”。
三清殿的主神是“三清”,三清是道教的一个基本概念,最高的尊神。三清是元始天尊,太上道尊和太上老尊,三清之说是从唐代开始流行的,统称为老子的化身。三清殿内壁画绘制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河南洛阳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等人所绘。
参观永乐宫,主要观看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多平方米,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元代作品。永乐壁画继承了唐宋绘画的风格,堪称中国壁画典范。
永乐宫是为纪念唐代道教人物,后被誉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吕洞宾的家乡在黄河岸边的芮城永乐镇。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的建筑,显得更为简洁、明朗。
将近11时,走出永乐宫,从凉粉老板处取回自行车,骑往芮城市区。在县城里游览一圈之后,入住古魏路一家小宾馆。
午睡醒来,按照宾馆老板指点,沿古魏路北行出城,去参观寿圣寺。寿圣寺是一处新寺院,内中却有一座古塔。寺里有一通2010年新立的石碑,碑文介绍说,此地北魏时即有舍利塔,现存的砖塔建于宋,近年对塔进行过修葺。
砖塔六面,十三层,中空可登。塔形秀美,高耸入云。砖塔上下,每只檐角都挂有铃铎。时近黄昏,斜阳西照,蓝天白云,塔影俏丽,塔上的铃铎为微风所动,发出“呤呤”声响,给寂静的寺院添了阵阵梵音。
&最高气温31度
早晨5时25分,离开古魏地芮城,沿洞宾路东行。不久,太阳从公路的正前方升起,跃出地平线的朝阳竟是一轮白日。读“白日依山尽”时,感觉日以白为怪,今天看到朝阳也是白色,知道黄河边的日头,确与别处不同。
骑行20公里,到了陌南镇。陌南镇是中条山与黄河间狭长带上的一个重镇,它西连芮城,东通平陆,向北翻越中条可达解州。陌南镇十字路口有家早餐店,我在早餐店吃了3只大菜包,外加一碗豆腐脑。早餐赠量,是为翻越中条山作物资储备,今天要从陌南镇翻越中条山,到运城的解州镇,到那里参观关帝庙。
陌南镇到解州镇,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翻越的山路却长达30多公里,山的高度虽然不详,翻越却无疑是一场硬仗。
中条山是山西南部的主要山脉。中条山东连太行,南临黄河,位于秦岭与太行之间,山势狭长,故称“中条”。中条山全长约160公里。最高峰为垣曲县历山的舜王坪。永济附近的五老峰,为中条第二高峰,《水经注》称赞五老峰:“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可见其景色之美。我这次拦腰翻越中条山,所经处虽不是中条的精华,也算我和中条山的一次亲密接触吧。
离开陌南镇,一路向北,路渐高,山也渐高,情景和两年前出宝鸡攀秦岭的情景相仿佛。慢档骑行半小时后,背上、头上已然汗湿,停在一村口稍作休息,那村名叫“三里斜”。路在坡上,村也在坡上,路倾斜,村也倾斜,离镇三里,步步斜坡,故名三里斜。
路三弯九转,越攀越高,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山地的景色也越来越壮美。起先路旁有层层梯田,麦黄苗青;渐高处不再有农田,只见山岗土阜,起伏连绵;攀到再高处,唯见山石嶙峋,回首转望,深沟远豁,来路迷蒙,忽隐忽现。
大约爬了15公里的坡,道路忽然转平,已到山脊。有洋槐夹道。路沿水沟积了许多落过的洋槐花,清净的空气中似有洋槐花的清香。一片洋槐林里几十只蜂箱摆列,蜜蜂嗡嗡嘤嘤,飞进飞出,一派繁忙。
再行即是下山,车轮飞转,稳坐雕鞍,好不畅快。路越行越陡,坡越下越大,心不免提起些,手闸不由得捏紧些。景色却是出奇的好,而且越来越好。山体高峻,沟壑深长,灌木碎草绒绒地铺满所有的岗肩阜脊,在阳光的朗照下,向阳处翠娇绿嫩,背阴处苍碧深青,山峦起伏,层次分明,好一幅春满中条山!
20多公里的山路飞流直下,上午10时,到达解州镇,把车直接骑到关庙门前停车场,找一处树荫下歇息。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庙宇坐北朝南,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三国蜀将关羽的故里常平村,在解州以东,距解州关帝庙仅10公里路程。解州关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大火,经十余年始修复,庙内古柏苍翠。
 解州关帝庙庙宇建筑,沿南北向中轴线展开,主要有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庄严肃穆。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两座牌坊气魄宏大,特别是那座石坊,雕刻精美,观赏性很强。
关帝庙南端为“结义园”,是关帝庙的蛇足,为近年新建。“结义园”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建筑,没有庙堂的肃穆,倒像是几近荒废的游乐园。我在庙门广场休息时,与卖饮料的女摊主闲聊。摊主是当地人,说她家就住关庙附近,两年前被拆迁,她家和街坊的大片房屋被拆后,建了“结义园”。
关公在华人世界里家喻户晓。关羽当年在解州镇上杀了人,逃亡他乡,成了流浪汉,亡命徒。后来与刘备、张飞结义为异性兄弟,混迹江湖,颠沛流离,终于跟随自称皇叔的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东吴,借荆州,取西川,争得了蜀汉一片江山。关羽本人恃勇自傲,目中无人,胸无大局,辜负了刘备对他的信任,亲手破坏了孙刘联盟,失了荆州这个蜀汉的门户,自己也被东吴吕蒙所擒杀。此后,张飞、刘备因为急于为关羽报仇,在蜀中和白帝城先后殒命。自此,蜀汉由盛转衰,关羽在其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禅继位,关羽被追谥为:“壮谬侯”,虽壮却谬,不是太好的评价。宋朝以后,关羽忽然窜红,此后不断加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直到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明清时,关公血食天下,仅一座北京城,清代就有一百多座关帝庙,全国的省县乡村,关庙无所不在,俨然是皇家与民间共同景仰的大神。
在中国,两股力量历来并存,千百年来或搏击对抗,或协同合流,其一曰官场,其一曰江湖,所谓“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关公自宋以后的一千年来,能够在官场和江湖上大行其道,是因为“关公精神”既符合官场的需求,也满足了江湖的愿望。“关公精神”在官场曰“忠”,在江湖曰“义”,但“忠”和“义”历来只是一种号召,一种愿景,真正信奉实行的人少之又少,翻翻千年以来的史书即可证明。
随着封建王朝的倒台,随着革命的兴起,官场和江湖也起了极大的变化,忠与义成了历史的尘埃,关公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如今的关庙,大都已遭毁弃,关公本人,也只能改行去做财神,从赵公元帅碗里抢口饭吃。
从关庙出来,烈日杲杲,我回到停车场树荫下,买一只绿豆冰糕,解暑乘凉。替我看自行车的饮料摊主向我推荐,不出停车场的北面,就有一家小旅馆,既可住宿,也能供饭,主人也和气,她的售货小车每晚就寄存那里。我去看了,果然一个小四合院,宽敞安静,就选一间房住了下来。入住后,主人去买菜做饭,我冲个澡回房休息。
下午4点多,红日西斜的时候,我再次走进关庙。庙里游人更见稀少,有鸦儿在柏树间盘绕,偶尔鸹噪两声,大殿里的工作人员慵懒地坐在椅子里,昏昏欲睡。
28日 晴 31度
& 早晨6时,离开关庙边的小店,骑往运城。天气燠热,车辆驶过,灰尘沿路荡起,令人窒息。到运城火车站才7点钟,进售票处闻讯,开往家乡的火车9点半才发车。
在车站前,有人在卖早餐,“菜夹馍”,地方特色。一辆三轮,车箱里装十来只盒子,每只盒子里盛一种预先炒好或是拌好的菜肴。老板递给你一个掰作两半却似有连接的馒头,馒头外面还罩一只薄膜塑料袋,然后任由你自己选择喜爱的菜肴,填夹在馒头中间,能填多少填多少。菜夹馍生意很好,购者如云。我站立旁边,看明白了程序,也如法操作,买得一只夹馍,填了一勺卤肉,加一些芥菜、芹菜,豆腐之类,入口品尝,味道果然不错,馍含麦香,菜也咸淡适口。
9点半,按照车站工作人员要求,把山地车前轮卸下,绑定在车架与前叉处,然后搬车进站,上了火车。4个小时后,回到了我居住的厂区。所乘车厢列车员是个祁县人,说她们这个车次7月1日就被取消了,新的动车线路开通,许多车次将会被停运,为的是逼迫人们去乘坐更快捷也更能使铁路有效益的动车。
运城归来,留下许多遗憾。东部的几个县没有去,闻喜,翼城,曲沃,绛县,是春秋时晋国国都先后所在,也是晋国三分前的主要活动地区,当有不少故址和遗迹。夏县垣曲一带是中条山与太行山连接处,山峦连绵,谷壑幽深,水源丰沛,植被丰富,为山西风景绝佳地。平陆县是古代虞国和虢国所在地,《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记载的那个“唇亡齿寒”的故事就发生在平陆的土地上。平陆的中条山中,有条古道叫做“虞阪”,最艰险难行地段称“青石槽”,是一条运盐古道。《战国策·楚策四》中有一段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骥服盐车而上”的“太行”就指这里。“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唐代韩愈读到这个故事,曾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本是吐自己胸中块垒,不意也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怀才不遇者的心曲,所以他的话传诵千古。平陆还是1941年“中条山战役”的主要战场,在那场战役中,国军死亡总数达十万之众。数以百千的国军战士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奋身跳进滚滚黄河,一时黄河河水为之断流,所谓“八百冷娃扑黄河”,其情壮烈,想来也令人动容。
& 运城,河东,有锦山秀水,志士仁人,更是一部千百年间连绵不断的史书。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6bf9ae0102ux1d.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山地车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