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里的中医大神们 我需要碰撞你们的把脉 我看了好多中医 感觉说的都不一样 我到底是个什么体质?阴

珍贵36条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_反中医吧_贴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珍贵36条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_反中医吧_贴吧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你可能喜欢教你中医是怎么把脉的
我的图书馆
教你中医是怎么把脉的
教你中医是怎么把脉的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 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 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辨证要点,其实就是:&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上为总论 以下分论之————&分者 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 右手侯阳气 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 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此为男女之常脉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 当作何论?&服药前 当辨证为用阳过度 不能收敛 寸尺多浮&服药后 当辨证为阳气得助 加快运化中 寸尺多沉同时可见 两手关脉最强&右关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左关为肝脉 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药 同样的证 辨证意义完全不同阳之要 在于能降 寸脉位于上【表】 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阳之要 在于能敛 尺脉位于下【里】 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阳之要 在于能运 关脉位于中【中】 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简言之 两头小 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 谓之:橄榄形辨证运用——————&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归位 阳明降与否 升降调与否】&能量足否 脉管之大小 有力无力而已 不必详论&相火者 根于肾 先发动于肝 故 相火不位者 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脉虽弦 但有柔和节律之象 【犹将军之不怒自威】&但越用力下按 反弹之力越盛 【犹太极高手 表面柔和 内里刚劲 敌强我愈强】&用阳者 寸脉必浮 相火不位者 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短时用阳者【说话 运动 用神等等】 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 类于用阳】 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相火根于肾 则相火不位者 尺脉多偏浮 【 肾水为母 肝木为子 子败家挥霍不够用 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若静坐后 寸脉仍浮 即为阳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断:失眠多梦 情绪焦躁 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寸脉浮 同时尺脉亦浮 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 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左手尺脉【肾阴】无者 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右手尺脉【肾阳】无者 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 至简者 不论脏腑 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正常的脉象是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相信书里也不泛记载。知道了常脉,下一步就是要知道最基础的4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浮脉轻轻搭手既得,沉脉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为迟脉,大于4次的为数脉。&浮脉在人体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也有例外的,如浮脉,如果阴分虚极,阳亢于外,也现浮脉,且多浮而有力,多属重病。&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 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 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再说就是生男生女的问题,书上说左手脉疾为男,反之为女,老师也这么讲的,我的经验是在40天左右时很准几乎不差,过了4,5个月准确率就不那么高了,也就6,7成准吧,也许还要提高水平,&把脉口诀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一、读脉书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脉经,李濒湖的脉学。所谓脉书不厌百回读,而且不仅要熟读,还要烂读,烂,像吃的肉一样,必须烂,才不要嚼。这样,然后才可以谈切脉的道理。二、关于呼吸定脉初学脉时,要仔仔细细的以呼吸定脉,后来纯熟了,就不必数呼吸,而且要闭住呼吸,再细心听脉。切不要虚应故事,以为诊脉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三、锻炼看脉知病的方法看脉知病,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苦打苦炼。有极大部分的人,一面看脉,一面问病人:头痛吗?胸痛吗?这样,便不会看见脉,所以学习脉诊,要先看脉,切莫忙着问病,慢慢的自然便能够体会脉象所反映的病症了。四、脉学的基本精神脉是两种相对的:有数,就有迟,有滑,就有涩,有大,也有小,有短,也有长。从相对的当中,找出它所反映的病症和疾病的机理,作为诊断和处方的依据。五、平人脉和病时脉常脉和病脉不同,以缓为平,以独为病。这在张景岳已经有较详的论述。独是什么?独就是不同。脉有三部,两手六部;如五部同等,一部不同,那便是病。所谓不同,是独大、独小、独虚、独实。六、脉象可以反映生死和寿夭性情不但平人有平人的脉,病人有病人的脉,而且据脉断病,可知生死。七怪脉如出现,那多数是死脉,不能得生。久病的脉,有胃气则生。所谓胃气的脉,就是所谓“‘阿阿缓若春杨柳’”,善状胃状者也。六部俱如是象,则俱有胃气”。此外,尺为生命之根,尺部无力细微,病状虽轻,而脉象所指示的真实病情,是岌岌可危的。若是两尺无力,而又浮散,那么生命不能超过三天。据脉还可以知道情绪的起伏,定其喜怒:心脉浮大,主心有喜,六脉沉伏,主忧思失志,无精打采,胃纳欠佳。同时,还能从脉上征验一个人的性格:脉数疾的,则性情急躁,脉柔顺和缓的,则人亦和蔼。脉象不但可以察知平人的性情,而且能够看出寿命的长短。例如人长脉短,为大损,寿命只能有30岁。人短脉长,也是一种大损,寿命只能有40岁,平人脉长,为长寿之征。看脉既可以知寿夭,那么脉象表征病情的顺逆,不是不可能测验的。症实脉实为顺,庙虚脉虚为顺;症实脉虚为逆,症虚脉实为逆。这固然是大家所熟知的,不必赘述。七、脉象所表示的病症有好多种脉象,表现病症很明显。例如中央空两旁有的芤脉,出血太多的病,常常见此。肺脉出现病脉而见此,则为肺出血。如芤见于胃关,则为胃溃疡。芤在中下焦部分,那就指示着中下焦有出血,男子则为大肠出血(肠风),女子则为子宫出血;如这次未见出血,那次定不免要出血的。洪大数的脉象,见于寸部,其脉波的来势,有如铁锤的打击,血压太高会有此脉。有的高血压其尺部却无力。我地钟XX的父亲就是如此。高血压的脉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可以察脉而知其病情。风湿性关节炎,脉有多少弦硬。所谓弦硬,即是弦中带些坚象,因为有风则脉状似乎拉紧了。不紧的也有,那便是出现弦濡;弦为风,濡为湿。弦是疟脉,它的寒热往来有一定的时间。无弦则非正疟,其寒热的形状因而也有不同。弦濡只见于关部,而且寸尺无异状,关独濡而无力,必为胃病,而胃口不好。又如脉搏重手按无力,而兼弦象,为肝木克土,主腹泻或五更泻。还有脉浮沉如平,中见乍大乍小,主腹痛症。尺部见紧脉,为腰痛症,由于感受寒邪。上部之风,则寸脉浮大。关浮,主风在中。尺沉小,一部主腰足酸痛。八、动脉和散脉的脉形及病候有些脉的形状要谈一谈,这里要提出动脉: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所谓阴阳相搏的阴阳,则代替气血。虚者摇兮胜者安的胜,指身体好,虽有动脉无碍,只是因思虑太过而已。动与滑有所区别,滑脉如珠走盘,动则如按住珠子,而珠子仍欲走动,似有按它不住的情势。散脉的形状也值得一提:这种脉按起来,有时这边有,有时那边没有,有时中间有,散脉的体象是无拘束的,“散漫然”的。孕妇现散脉,则为坐产。若未足月而有散脉,则为流产之故。有一女人,因肠热症,热迫堕胎,奄奄一息,来邀请出诊,说是病情万分严重。问我这病会不会死?我说有一线希望。他的丈夫是做药材生意的,也拜过老师。可能刚才他的老师已经诊察过。他的丈夫认为我的诊断不对,说是久病散脉必死;因为她寒肠热已一个月了。但是他不知道他妻子今早是流过产的。我诊病的时候也是在上午。流产脉散,所以仍是有希望。结果我替她治好了。九、据脉象而定治疗的方法左寸关弦浮为肝风。尺小,为精气差。两手尺部浮候好,中部差,沉候亦差,应该补阴益精,不要用太燥的药。长久的出血症,脉必芤,女人有这种脉,往往是血症延久,有的甚至拖到10个月以上。曾有一个乡村妇女,正月生了孩子,出血历时七个月。因为能吃能做,有时又好一些,所以一直迁延未治。这是子宫因流血而下陷,血止则能上升。但因日久出血,气虚不能升举之故,故血流不止。其脉芤而无力。结果用升补之法治愈。十、据脉断症不误某些病症,出现某类的脉象,根据它以推断疾病,可以无误。即使是情景万殊,而如果脉象不变,其病候也仍是不可改易的。记得在香港做医生的时候,有一个人本来是阑尾炎腹痛,看过脉后,说是有腹痛症。病人反问我说:你说什么?我说:你是右边腹痛。因为你右手脉象数疾。他说:你看错了,我是阑尾炎你都不知?其实既然诊脉知道他的右侧腹痛,也更可以据脉而运用攻泻的疗法。脉仍然是并未瞒我。还有一件医案也是在香港时的事:香港有一位孕妇,名字叫赵XX,在月经停止两个月的时候,经西医张XX诊断,说是有孕,我的诊断亦同。后来到了五个月时,腹部并不大,又往张医生处检查,按腹摸不着,听诊也听不见什么。叫她回广州作详细检诊。她因为生产过一男一女,所以对于有孕无孕,也不在乎,只是想看看有没有妇科病。于是来我处复诊。我说:潮州人说的“饿不死胎不肥”,因此不会腹大。她问我用什么疗法?我说:“吃补药”。给予补中益气汤,重用归芪。第三天复诊。我看了她的脉,对她说:“你已经有了感觉了,是吗?”她说:“服了第一剂药,便有感觉了——胎儿能动”。这一个例子不仅仅在于说明凭脉知孕,而且说明连服药后的感应都能在脉上感知。根据脉情运用补药,把胎气托上来,脉气因而也随着胎气而增旺了;故而敢说你自己也能知道。这实在也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这位孕妇很兴奋的对我说:“我以前以为你们中医看脉,似乎不过是虚应故事,不如西医用听诊或按腹检查的可靠。而且我总以为三个指头在手上摸摸,这种诊断方法未免太简单太古老了,很有些看不起中医。现在看起来,真是令人佩服中医的脉学,不能不说中医也一样高明!”十一、看脉知有胎无胎和月份深浅凭脉知孕,上面已经说过。有的人可能提出:这不过是结合月经期停止和恶阻等症候而互相参合,推演出来的诊断而已。这种提法我认为他只是看到一半。因为有孕无孕,遇到最复杂的情况时,若根据脉征,也仍旧是可以取决论定而不致贻误的。我现在举述三例如下:1、月经净后和胎脉之别——有一个妇人已生过二个女孩,未生过男孩,因已四五年未受孕,心很着急,想再生育孩子,刚好这次月经过期未至,于是要求我给予诊脉处断。我察过脉,说:“还看不出。再过二星期来复诊”。将近二星期,恰好她家人有人患病请出诊,她也就便搭诊。大家都默不作声。我诊过脉便说道:“根本不是怀孕,没有胎脉”。她的家婆笑着说:“你上次看过脉后,第二天月经就来了。如果你这次说是有孕,那真要叫人笑出鼻涕来了。”2、月经未到期,28天现孕脉——有新婚夫妇同来,女人求诊,左脉滑实。我说有孩子。她爱人说:“不对,月经还未到期”。其实一般经期当临而未至,只要逾期多过一两天,不必过期太多,仅仅31天左右,脉上也往往可以看出有孕。这位女人在命门脉中有一点涩的样子,虽有胎,但不很好,即是胎气不牢固。后来这女人因落雨上晒台收衣服,下楼梯时还有四级,不慎跌下,因而子宫出血。初找西医打针止血,开始有效,但历时七天仍未止。后来又大量出血,有血块,于是要我诊治。这时胎脉仍在,渐渐的因体力日差,胎脉的脉气也降低了。大约过了半个多月后,渐有好转,可以步行来门诊。脉象方面,还是有孩子。他爱人说:“这是不是还是以前的胎呢?”我说:“以前胎脉是左边手,现在仍是左是手,所以是以前的原封未动。”后过了八个月,生了一个男孩子。这一点,说明:第一,28天脉即表示怀孕;第二,跌后大量流血,安胎仍能有效;第三,脉象未变,虽有日久流血,胎仍保留,即使脉气低落,而胎脉未改,故仍能确诊其胎孕如前;第四,脉始终在左,故知其为男胎。3、凭脉判断非葡萄胎——有位叫纪XX的,据说因为怀了孩子,子宫出血,经过妇科治疗,没有好,要施行刮宫,她不同意,请中医看过。青蛙试验第一次十性,第二次一性,西医的诊断是①流产先兆,②葡萄胎。经我诊视,我看她的脉象,是受孕。于是替她治疗,血干净了,还有多少白带;仍需要继续治疗。服药期中,胎气还未恢复正常,那女人去大便,用大力努责,竟连胎都下来了。护士来报告说:胎儿约有五寸长,头如鸡蛋大;证明不是葡萄胎。4、葡萄胎的脉——就是所谓鬼胎脉,乍大乍小,尺不滑。一位潮阳人,有过两次葡萄胎,医生要她切除子宫,她不肯。但自己已认为受孕无希望。第三胎子宫又出血,医生还是说要把子宫切除,她仍不同意;于是找我看。据脉象确是受孕,便给予止血安胎的药。满足了10个月,往医生那里去生产,医生很惊讶。于是我她接生,产下了一个女胎。这女人认为这是破除迷信的胜利。我所以能知道她是怀胎,是从脉象上辨认出来的。十二、诊脉知道妊娠和月份的深浅妊娠一至三月,左寸浮大,即经所称手少阴动甚者,妊子也。心脉浮大,亦主有孕。有孕三到四月,尺部必滑实。按之滑疾而数的,为三月。但疾而不散的,怀孕必五月以上。此外诊断有孕的方法,是孕妇多见精神衰退,因食欲不振,或患呕吐而脉象不病,或脉比平常更有力;这是人病而脉不病,也可以认出她是有孕的。十三、有关月经之脉女人皮肤不热,无外感症象,而脉状有点数疾,不是滑,此极可能是月经刚刚来潮的征状。这种脉诊准确性颇大,常常有些妇女病号笑起来:“你连我的月经来了都知道”!如果月经来时,脉有时快有时慢,即是带点促状,或者沉细。这种脉形,表现她有经期腹痛。这因为月经的来潮,好像泉水下流,流得畅快,就不致有腹痛。如果经水像泉水被阻,有时流得畅快,有时又不畅快,这时必然会有腹痛。如果六脉细小,或微带涩状,这一方面是,月经后期,或者就是阻闭不行了。脉波稍疾一点,那常常是月经先期。也有脉不快而先期的这属于体虚。色欲不节,也常是先期而至,来时必定血量过多,其脉必虚细尺部无力;由于虚,故无法控制血行之故。十四、毒瘤之脉腹那有瘤之脉,其状不一定。有一个女人,脉左尺在搏动时,数至之中,有一至像勾端刺指那样。我说:“左尺脉如勾,腹内左侧有瘤一块,是吗?”病人说:“对”!十五、直上直下之脉至于张露清先生提出的直上直下的脉波,所谓思春脉,仓公传上说:“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涩而不属,涩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我所体会的,和仓公传上说的是一样。十六、学脉诊要靠自己去体会脉书上所指示的脉诊,方法诀窍很多,但都只是一个大概,是一些规矩。良匠授人以规矩准绳,不能使人巧。所以学习脉学和锻炼脉诊,主要是全靠自己去体会,才能够领悟它,和不断的发现它。论坛里有中里巴人老师书,不过这一章节没有,这两天正在学习,所以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当你为自己把脉的时候,不见得一定是要为自己治病,你也可以想象是在和自己的身体进行交流。听着若有若无的“嘭嘭”声,你会感觉自己正在透过五官观察心灵,体会到一种别样的自在和快活。号脉其实并不神秘中医里头有一个比较玄虚的就是号脉。说起号脉,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么一副场景:一个老中医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按着病人的手腕。最后,他能把那个人身体有什么病痛说得一清二楚,甚至妇女怀孕了,他都能号出她是生男还是生女。事实是不是这样?号脉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为此,我跟很多非常有名的老中医交流过,其中有很多是年过古稀的老中医。我就问他们说:“咱们这个望闻问切中的号脉,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平?能不能号出一个孕妇的孩子是男是女呢?”老中医告诉我说,一般的中医大夫按道理来讲都应该能号出来,但是得先让他们在妇产科待上一年半载,对妇科的东西有所了解才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号脉这东西,你得有所凭借,不能无中生有。大家都知道中医里有“望闻问切”,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评价它们的吗?“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前两句比较简单,可“工”是什么意思?就是指水平还算不错的大夫。他只要多问问你怎么得的病,病多长时间了等问题,问完了后也就大致能知道你得了什么病,病已到什么程度了。最后呢?“切而知之谓之巧”。在中国的文化里,“巧”算一个贬义词。古人把切放在中医四法的最后面,就是认为“切”不过是中医里面一个很小的技巧。所以说,号脉并不神秘。在古人眼里,它就是一种雕虫小技。那么,怎样才能“巧”?熟能生巧。号的脉多了,自然就巧了。只不过,后来的人把它无限神话了,搞得它在人们心目中非常神秘。很多人到了医院,碰到一个白胡子大夫,就希望人家给自己号脉,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用说,一号就什么病都能号出来了。其实,号脉号的是体质,是用来判断一下你是虚寒,还是实热的体质,以及你的脏腑功能是强是弱,如此而已。至于你有没有胃溃疡,是否得了什么结石,号脉是号不出来的,更何况,中医里也没有这些概念。比如说,一个人胃溃疡了,中医生号完脉之后就会告诉他说:“你这是肝脾不合。”有的人觉得挺奇怪的,说:“不对啊!我是胃溃疡,怎么就成肝脾不合了呢?”其实,这就是不懂中医号脉的缘故。号脉号的是什么?是病源。他的胃溃疡怎么引起的?可能就是肝脾不合。至于胃溃疡,只是一个症状,并不是病的本源。学号脉就要避开花里胡哨的东西号脉这东西,可能有的人在中医学院学了五年也不见得能学会,就跟有的人只学了一天似的没多大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很多人学了那么多年,却没怎么实践过,也不知道真正的号脉是怎么一回事。相反,您如果一天内就领会了号脉的意思,并勤加练习,又何须学上五年呢?其实,号脉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在这里,我把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去掉,直接告诉你最有用的信息。我小时候学过一点武术。当时,师傅就告诉我说,为什么中国的武功无法弘扬和传承?因为99%的东西都是花架子,只有一招是真正管用的。但是,师傅不教你,因为一教你,你就成师傅了。所以,他会先教你99招花架子,临终前才告诉你还有一个秘诀。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号称秘诀的招式你好几十年前就练过,可非得到现在经他这么来点拨,你才知道怎么使。秘诀与非秘诀的区别就在于你会不会使,至于具体的做法,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教你的人未必肯告诉你关键。这就像有人给了你一把枪,告诉你这把枪能杀人,但就是不告诉你怎么上拴。很多时候,师傅和徒弟之间就是这么一层纸的关系。捅破了这层纸,他就当不成你师傅了,不捅破的话,他就一辈子都是你师傅。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人家可能琢磨了一辈子才好不容易琢磨出的这点东西,怎会轻易告诉别人呢。有时候,哪怕这个徒弟的资质再好,师傅也不告诉他关键,让他傻傻地练上十年、二十年,直到快离开人世了才告诉他关键。那么,我们学习号脉,能不能避开这种陋习,说得直接一点呢?我觉得完全可以。我把我所知道的号脉的要点告诉你,您只要认真一点学,马上就掌握了。实际上,号脉的关键就是三个字:寸、关、尺。寸、关、尺在哪呢?寸脉在离手腕比较近的地方,跟它并排,隔一厘米挨着的是关脉,再隔着三个手指头的就是尺脉。号的时候,你得用手肚子去号,否则就会闹笑话。所以,号之前您记得要先把手指甲给剪平了。号寸、关、尺这三个部位的脉有什么用处呢?其实,人左手和右手的脉是不一样的。在左手这一边,寸脉号的是心,关脉号的是肝,而尺脉号的是肾。比如说,你摸自己的寸脉,感觉它特别有劲,这就说明你的心脏还不错,那些心力衰竭的人可能怎么摸都摸不着。再比如说,一个人摸自己左手的尺脉,发现它没什么动静,这就意味着他的肾有点儿虚,得赶紧补一补了。不过,脉象有时候也会“骗人”。比如说,我们轻轻一摸左手尺脉的时候,感觉它特有劲,可稍微一用力,它就没了。这种脉也是有问题的,有劲只是一种假象,事实是这个人体力透支,肾阴虚了。这种人夜里特别容易燥热,睡不着觉,还老盗汗。我们的右手也有寸、关、尺,不过,对应关系略有不同,右手的寸脉是号肺的,关脉是号脾的,尺脉则还是号肾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同样是肾,左肾和右肾还是有区别的。左肾主排毒,比如说湿浊太多,尿也少的时候,你摸左肾的脉,它就特别弱。这样的人经常左边腰酸。右边的肾呢,主生殖。一个人要是生殖系统有问题,或者右边的腰老酸痛,或者是阳气不足、老怕冷,那他右肾的脉一定很弱。明白二者的区别以后,我们就会对症对补了。有的人本来右肾不好,阳气不足,虚寒怕冷,这时候再吃点儿六味地黄丸就更怕冷了。因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去心火的,有些人夜里燥热,口容易干,还老出汗,吃六味地黄丸就比较合适。要是您右肾不好的,最好还是吃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这样才能补到右肾上去。所以,到底是应该补左肾还是补右肾,我们摸一摸两边的脉就能大致判断出来了,就这么简单。号脉的关键是心里要有意象说到号脉,我们还要了解一下脉象。李时珍写过一本脉学书,叫《濒湖脉学》,里面列举了28种脉,有浮脉、沉脉、数脉、迟脉……但是,大家用手摸着脉的时候,可能只是感觉它在一下一下地跳,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有些人的脉比较弱,甚至都摸不到它在跳。那么,我们要怎么判断脉的性质呢?其实,中医这些东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通的。古人有一句话,叫“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您一旦到了这种环境当中,学会了其中一种脉,那你对其他脉象就会触类旁通,没什么新鲜的。有人说:“我学号脉,是不是要先把李时珍说的这28种脉象背一下?”不用。您会品茶吗?品茶就是号脉,只要会品茶,您就会号脉。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号脉就是把喝茶时的那种感觉变成手指上的感觉。.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号脉时是心在号,而不是手指头在号。心里有那个意象,脉象就在你的心里呈现出来了。如果没有那个意象,那你就是把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全背下来了也没用。所以,号脉的关键在意象。你看一下,中医是怎么形容脉象的。比如说滑脉,它就说滑脉是“如盘走珠”。这时候,你就可以拿一个大盘子,在里面搁上几颗珍珠,一晃悠,然后细细体会一下那种感觉。你号脉的时候要是体会到类似的感觉,那它就是滑脉。如果这时候再告诉你,孕妇的脉都是滑脉,那你不就会号孕妇的脉了吗?不过,话虽这么说,你还是要去实践、去对比,得找一个孕妇,一个不是孕妇的女性来对比。只有这样,你才能号出差异来,否则你感觉是滑脉,结果一问,人家都做绝育手术了,那就乱套了。比如说,一些痰多的人体内有湿重,也是表现为滑脉。要是没有实践经验的话,你就极可能把它们搞混了。老中医告诉我说,一般的中医大夫得先在妇科待上一年半载才能知道孕妇的脉是什么样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浮脉。浮脉是什么?有的人肾虚,轻轻一号,感觉特别有劲,可是往下一使劲,它就不见了,这就是浮脉。同样,我们按浮脉的时候心中也可以有个意象,感觉就像春江水暖时,江面上漂着一根木头的场景。当你用手轻轻一按那根木头,感觉它很有弹性,可是稍微使点儿劲,它就沉下去了。与浮脉相对应的是沉脉。沉脉有如水中之沙,都在底下着呢!这个你就得循经捏骨才能摸得到。如果沉脉特别有劲,这就说明这个人能量储备充足,只是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是浮脉不一样,浮脉是有什么挖什么,都提前透支了。所以说,我们养生就像要生炉子一样,火不能烧得太旺,要不然煤一会儿就没了。你得慢慢闷着,一点一点地烧。再举一个迟脉的例子。迟就是缓慢的意思,滑脉是比较流利的那种,但是迟脉就跳得特别慢。有迟脉的人都是身体寒凉,一摸那个脉,就五六十下。跟迟脉完全相反的是数脉,跳得特别快的,甚至一分钟都超过八十下了,这就是体内有热的表现。这些都是常理,很好理解。还有一种脉叫涩脉。什么是涩?大家回想一下吃柿子的感觉就明白了。号脉时感觉比较黏滞就是涩脉,这就说明体内有瘀血。古人又是怎么形容这个的呢?他们说涩脉“如轻刀刮竹”,就像拿小刀在竹子上一刮的感觉,这就是涩脉。古人号脉就是这么好玩,他们从不把号脉当成一种很神秘、很复杂的事情,而是把它具体化、形象化了。你要是对号脉特别感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像古人这样仔细研究。其实,我们的智力并不比古人高,也不比古人低。我们和他们心灵应该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你只要学会像古人那样把握意象,就会轻松地掌握号脉了吗?只要会品茶,你就会号脉说到意象,可能有些人觉得太复杂,以为这是在故弄玄虚。其实,我之所以把号脉和品茶相提并论,就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东西,都是用感官去品另一种事物的感官。两个感官合在一起,你好像也融入其中了,这就是号脉的真意。至于从书本上学,你再怎么看也是学不会号脉的。因为它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文字,也不是一种语言。感觉这东西没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感觉来描述。所以,我在谈号脉时哪怕是打比喻,也是用跟感觉有关的东西来说。比如说我们喝茶的时候,舌头会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茶的感觉。茶刚入口的时候,我们会先用舌尖舔一舔,因为舌尖的感觉最敏锐,能够分辨茶的香味。然后,我们把茶含在口中,用舌头仔细体会一下。最后,我们把茶咽下去回昧一下。号脉的时候也一样,可以分成浮、中、沉三个步骤。刚开始的时候是浮,就是轻轻地搭一下,然后稍微使点儿劲,到了中这一阶段,最后是沉,按一按,捏骨寻筋。这就很像品茶的三个步骤,所以我说,会品茶就会号脉,只不过一个用舌头,一个用手指。在具体运用浮中沉这三个步骤的时候,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具体的茶叶。比如说,第一个是浮,就像一片片绿茶漂在水面上,它的香气也是浮在上面的;然后是中,可能就是铁观音这种半发酵的茶,香味越来越浓了;最后是沉,但不是很深。这像什么呢?大红袍,全发酵的茶,浓香醇厚。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个比拟,真正把起脉来,会有万千感觉,一切尽在不言中。当你为自己把脉的时候,不见得一定是要为自己治病,你也可以想象是在和自己的身体进行交流。听着若有若无的“嘭嘭”声,你会感觉自己正在透过五官观察心灵,体会到一种别样的自在和快活。最后,心里会萌生出一种感动。喝茶也是如此,喝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喝出一种心态,喝出一种感动。当你喝到心里有感动的时候,你也就真正懂得品茶了。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号脉方法:::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就不能诊脉,汪机认为:“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在特殊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病人,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2、体位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3、指法正确手法错误手法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称为单按。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4、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滑伯仁《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之义。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体会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5、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如脉之迟数,均以息计。另外,还提示医生诊脉时,要虚心冷静,思想集中,全神贯注的体会脉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持脉有道,虚静为保。”6、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是:一方面借以了解脉搏跳动五十次中有没有出现结、代、促脉。必要时可以延至第二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以达到辨清脉象为目的,所以每次候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医生诊脉时不得三举两按草率从事,张仲景说:“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平脉:::1、特点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平脉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正常变化。平脉有胃,神,根三个特点。(1)胃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是人体营卫气血之源,人之死生,决定于胃气的有无,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因此,脉亦以胃气为本,有胃气的脉象,古人说法很多,如《灵枢·终始》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或中取以候胃气。总的说来,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是为有胃气。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便是有胃气。诊察胃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疾病的进退凶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神 脉贵有神,心主血而藏神,脉为血之府,血气充盈,心神便健旺,脉象自然有神,脉神的形态是柔和有力,即使微弱的脉,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的为有神;弦实的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的为有神。总之,脉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有胃有神的脉象形态是一致的。(3)根 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气足,反映于脉象必有根,沉以候肾,尺以候肾,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若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还有生机,正如《脉诀》所说的:“寸口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2、平脉的生理性变化。(1)四季气候 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因为春季虽然阳气已升,但寒未尽除,气机有约束之象,故脉稍弦。夏天阳气隆盛,脉气来势盛而去势衰,故脉稍洪。秋天阳气欲敛,脉象来势洪盛已减,轻而如毛,故脉稍浮。冬天阳气潜藏,脉气来势沉而搏指。(2)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南方地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故脉多表现沉实。(3)性别 妇女脉象一般较男子稍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4)年龄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五、六岁的幼儿,每分钟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5)体格 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阳脉。(6)情志 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也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7)劳逸 剧烈运动和远行之后,脉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8)饮食 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饥饿时脉象稍缓而无力。此外,有一些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名叫斜飞脉;若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名叫反关脉,还有出现于腕部其他位置的,都是生理特异的脉位,即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浮脉脉图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沉脉脉图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迟脉脉图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数脉脉图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细脉脉图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弦脉脉图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促结代脉,即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有间歇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而有力者为阳热亢盛之证,促而无力者多为气虚将脱之象;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有阴盛、气结、寒痰、瘀血等多种主病;代脉为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或气滞血瘀之证。脉象还有许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几种脉象。中医临床治病,除了望、闻、问诊外,切脉也非常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辨证时,脉象常常起决定作用。:::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当然,疾病的病因与病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临床上所见的病脉往往也很复杂,常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象并见,如脉浮数、沉迟、滑数、弦涩等。还有脉证相符与不相符的问题,不相符时,就须决定是舍症从脉,还是舍脉从症等。另外,理论上谈脉诊不难,但实际操作中要确定是何脉、解释分析脉与病的关系等不是一日之功。古人就说:“脉理精微,非言可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不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细心体会,不用心去悟、去比较,是不可能真正把握脉诊的。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 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 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 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 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 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 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 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 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 少阳经。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 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 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 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 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 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 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 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 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凡是看过中医的患者,往往会看到医生先给病人“号脉”教科书上叫“切脉”,切脉的同时医生会先“看”,看病人的“动”、“静”,也就是病人的“神”然后观察病人气色、通过气色的明快和晦暗以及脉象的迟数和尺肤的寒温,分清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再看病人的舌,舌体分上、中、下,舌质,舌底,上以求上“心、肺、头、上焦”,中以求中“脾胃、中焦”,下以求下“肝肾、下焦”。通过舌苔的厚薄,以及脉象的浮沉,探求疾病的“表里”,通过脉象的有力、无力,分清患者的“虚实”。“八纲”既明,通过病人对疾病的主诉,进一步辨明疾病所属的脏腑、经络。以此辩证,论治。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本文转载自王光宇《王光宇脉诊研究[部份文章]》掌握脉诊真的很难吗?————致年青的中医朋友们中医脉诊现时掌握的人越来越少了,年青的中医朋友们都想学,但心态大多有,急.难.燥.烦.弃情绪,急, 为学多年中医而不会脉诊着急.为没有师付教带着急.为中医存亡发展着急,这是一部份想成为真正中医接班人的青年中医理所当然的情绪,从这里我看到了中医的希望。难, 畏难情绪,凭三根指头我能摸出病来吗?很多高年资的老师都不知脉诊为何物我能学得会吗?脉诊真那幺神!连中医教授都称切脉发现囊肿'不可能.除非是神仙,'这个情绪正常又不正常,正常的是从学到掌握直到熟练确有一定难度,不正常的是;前人能掌握为什幺我们不能掌握,老师不会我们就必然不会?我在准则中有一句话;'尊重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就是对此而言,专家们学多识广有经验.有成就我们当然要尊重他们,但专家不是神,他们的学术成就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甚而他们研究不见得没有遗漏和错误,不迷信这个部份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超越,让社会获得更多发展,因而这种情绪一定要抛弃它。树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意志。燥, 学了一段时间.濒湖脉学会背下来.但就是没感觉,同时学的人都会一些我怎幺不行呢?那个燥法我可见过,我有一个徒弟开始第一星期.尽管手把手地教他就是没感觉,用汗流夹背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他躁的不行,但他顽强的强制自己去实践,两个月后终于开心地对我说;'终于有了看病的感觉,'真应了一句俗话;胜利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之中。 没有师付直接带,没有实践对象,生活工作诸事缠身,学脉诊从难的感觉开始到 烦 ,直到弃也就是完全可能的了,如果这样我也就爱莫能助了。学脉诊者应努力创造条件,也归纳几个字吧!即.定.敢.悟.持.成,定, 学者要坚定信心.要有一定定力,实践时医患双方均要定息不能浮躁,敢; 敢于挑战难关,敢于伸出手指去实践,敢于在患者面前承以自已之不足,取得患者的配合,悟,有悟性更好.没有也不怕,学.看.记配合,联系实践有空时多反复探究,悟其中道理,持, 不管困难多大.只要能坚持必有所获,我可不是学中医出身的,也没有师付,你们中医专科,本科......总比我的基础强多了吧!我相信我不离中医本色.又简化.深入了一部份的脉诊方法并不难学,咱们共同努力在脉诊方面获取一定进展和成就是不难办到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我对脉诊的认识中医脉诊习之者寡,非不愿也,实授者之过,授者亦非愿,欲授而不知,奈何!代之以西医诊断之法,看家本领渐失,反曰;不靠脉诊照样视病!哀哉!生存之看家本领已无,而又无忧者决非大医也!忧而无门而入者情由可谅,殊知遗产不继哪来升华,没有升华岂能跟上时代步伐!三指切脉而指下了了,言不清脉象.说不出症候.装模作样又岂怪废医者说;装神弄鬼?我之所怨中医自身边缘化,我之所叹失传了老祖宗之精华!李时珍曰;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渭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我认为他言明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若欲达上士水平.望.闻.问.切之技巧不可偏废,仅以脉为主而忽视另三诊是不对的,反之放弃脉沴更不可取,更有一个'巧'字,寓意深遂!使我联系到,一窍难得,熟能生巧,前者可概括脉诊技巧实难掌握,看过濒湖脉学后我深有感触,其言;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参伍不调。如轻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此条言明前人对涩脉脉形的感受极不相同,尽管语言形象生动具体,然我辈能阅能背,仍有无从所适之感,要掌握难啦!根据临床不断体会,现代仪器确珍,复又切脉,往来反复无数次,终于有了对短且散,一止复来,雨沾沙的认同感,但对细而迟,往来难,持反对态度,对其后'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则佩服之至。涩脉的掌握来于熟能生巧,涩脉的掌握使我之诊病技术上升一个档次以上,此后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之诊断如探囊取物,对癌症的提前发现......均具非常显着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脉诊的掌握并非高不可攀,而掌握脉诊之重要更显现得明明白白,决不是可有可无。我之诊病程序为;切.闻.望.讲.问.查,即;不论何人何病不先问诊,理由是; 1,问诊易导致脉诊前有了先入为主的基础,易造成刻意探索认为有病之脉象, 2,不问先切.过细体察,如实纪录,摒弃主覌,易得真脉, 闻.望之进行随后,气味,舌苔,舌系带,下肢......,包括西医的看咽喉,听诊.叩诊.血压......,并如实纪录,综合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臆断即西医病名,然后据所得向病人详述其应有症状,并对需核实的部份开始问诊避免误差,随即将臆断告之,此为讲问,并征求病人意见,我错否!掉否?每个病人的回答都视之为老师的阅卷结果,以前病人的修正使我不断提高,因之说;'是病人培养了我,'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人会说;'对,太神了,'极少有重大不同意见,取得基本一致后,对一些疾病如;乙肝,高血脂,子宫肌瘤,癌症......嘱病人到相应医院作必需捡查,得结果后再行确定治疗方法,这不是标榜自已,而是说明医者必须慎重对待每个病人,同时在实践中考验自己,提高自己不断进取,从中医患双方均受益,我体会到要达到一定修为,视病人如亲人很重要,而掌握四诊中之切脉尤为重要,总结起来为五诊合参,查则体现了'洋为中用'当我们提前诊断出病情.后为仪器.实验证实后病人的依从性大为提高,为后期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我有了'不论什幺方法.只要能诊断出难断之病就是好方法。'行医准则,因为谁也没说中医用传统方法诊病的同时,不能使用现代仪器,实验求证,原则是要针对性强,尽量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开支,墨守成规,只相信老一套,就会不思进取,落后于时代,我从不否认我们中医先人的聪慧.伟大,中医开创无损伤诊断先河的光煇,那是我们能傲视他国先人历史的闪光点,但囿于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中医理论,诊治疾病的方法,毫无疑问都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甚至带进了或多或少的糟粕,所以,对废医者我认为他们的貌似科学实际是以偏慨全或是对中医的无知,是将他们对科学的部份不成熟的观念强加于中医,实质是他们滑入了伪科学的泥潭,故要为中医不遗余力的呐喊!反击那些洋奴化的科学棍子。但是对于什幺;'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不可能融合'在废医叫嚣中,持沉默的极不敢苟同的反对观念,认为这会导致中医的更难融于现代科学体系,防碍.有害中医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医西医很多认识在一些疾病上有共同点,相互补充,疗效更佳,而对传统中医的培养持欣赏赞同的态度,并非是从两种体糸不能融合的覌点出发,那是什幺呢?是抡救,是先继承,留住中医的根,止住中医被边缘化的颓势所必须,没有根还能发展吗?而对大多数所谓中医正在进行的'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我是相当反感,是自取灭亡,可悲而可怜!中不中.西不西混饭吃而己!有人会说;你不是也在搞仪器.实验检查吗?是的,但不等于在搞纯西医诊断,是利用现代科技力求发展,提高中医的传统诊断手段,不是盲人摸象。基于上述认识,大胆探索.小心求证,提高脉诊等技术成了我之追求目标,应该说我们现时所处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所赋于我们的条件已远远优于我们中医先人所处时代,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较前先进得多的仪器,实验及实验条件都在不断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人体,对世界有了比前人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还有什幺理由不把祖国医学向前推进呢!抛弃静止的.无所作为的覌点是中医.不.是整个中国医疗界应该的立场,当然发展,提高不是喊口号就办得到的,也不是搞点中医技术加西医技术的凑合,那种中医科学化是形式.是地道的欺人的表面文章。现时的中医院校办的中西结合班就在干这件蠢事,中医,西医老师各讲一套.相互攻奸,学生不知听谁的,让学生去结合?有的居然一次招十多个班,误人子弟。这样不对.那样也不行,就你行?看了我的上述内容有人可能会斥责我。实际上我在分析利弊,试图在谈中西结合正题前.先力图解放思想.妄图取得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医对脉象,脉形认识多矣!但对各种疾病在脉上力度的变化研究还很不够·就是对前两者的描述让人也很难在实践中认知.掌握,现代有些同仁正在研究脉诊,有的已取得令人钦佩的进展,本人对脉诊及相关诊断亦探讨.研究四十余年,体会颇深,不敢窃喜以存私,囤积以居奇,此后将逐条道来,试图与大家共享.共研,共进.中西结合诊治疾病探讨第一部份中医脉诊,五诊合參体会引子(代序)中医脉诊始于内经前,详于难经,推广于脉经,成熟于频湖脉学,从遍诊法到三部九候止于独取寸口至今己两千余年,作为四诊之一,为中医诊病之重要手段,里面浸透了先人们探索.求证.补遗.成熟的无限艰辛,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中医先人们智慧的光芒,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无损伤诊断方法,从孩提时代对其神奇感,到学子时代无限向往,青年时代的孜孜不倦的探求,中年以后的不断实践体味,至老年后的初入堂奥,教徒授业,造福家人黎民,这血浓于水的情素是什么妖魔鬼怪也抹不去剪不断的了,从黑暗中摸索.到得到脉经,濒湖脉学后的求证,那壑然开朗的顿悟那是一个质的飞跃,谁说脉诊什么也摸不到?谁说脉诊不科学,是装神弄鬼?如果不是无知,那就确实是数典忘祖,从西医进入我國后.由于其实效性.方便.可知.可证实性开始迅猛发展,为保障我國人民的身体健康.预防.治疗疾病.提高國民身体素质发揮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起过不可磨灭功勋的中医,則由于多种原因每况愈下.到目前为止中.西医比例倒置为20﹔200已成不争之事实,而20多万中医中能用传统方法看病者仅为100﹔1,中医丢掉了自已的看家本领.中不中.西不西.不思进取無疑是中医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博士.硕士研究生必将是今后中医的帶头人,而中医本科生.大专生無疑是今后中医的基本队伍,然能在中医岗位上就业者还剩多少人?能用传统方法看病者有多少人?能脉诊后四诊合参而言病者又有几人?能坚持传统沴法並与現代科学相结合的领軍人物又有多少?光靠國家保护能维持多久?因而激愤之余我这个中医的另类小人物疾呼'中医当自强',话好涗.但我深知脱离了师承教育的現行中医教学制度,或称西化了的中医教学难得教出一批成器的合格的中医來!后继乏人早已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人'是指真中医,在中医院校--中医事业的掘墓人一文中我试图指出这方面的问題,有一个我喜欢的中医网友有点不占同,但他承认不会切脉,切脉是中医四诊中最重要的技术,你不会那培养你的学校,教师肯定有问题,要想成为真中医靠自己去摸索积累只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能成功的!近时网上报道山東中医学院,从90多报名学生中挑选了20名成立了一个传统中医班,由10名教授任教,一个教授帶2个学生,结果学生还未毕业已全被有关单位预定一空,这说明社会需要真中医,中医大有可为但必须自强!我占成金氏脉学作者金伟先生的一个覌点,他在赞扬先人聪慧而伟大之时,又言中医脉诊的理论基础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认识习惯,你切脉后说别人诸如肾阳虚当代人几个能理解?但对他的'在传统中医那里,脉沴讲究寸.关.尺'只是借以了解疾病属性的方法'的言论决不敢苟同,因寸·关·尺古人对所属器官己基本人有了明确的定位,定性,乃致预后,但他作为一个盲人由西及中的脉学理念我又极为佩服,与我似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对唐山研究脉沴的某先生说;'健康人无尺脉的说法'表示反对,我怀疑他的取脉部位有问题!有一个中医老教授提出'望.闻.问.切.查'五诊視病法,颇与我之方法相似,上面我试图说明,中医四诊之法仍有人继承,並且在不断提高它,学识有高低深研各不同,发展才是硬道理!脉诊之所以为很多中医人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所代替,当然与掌握脉诊不易有关,时至今日我切脉之时容不得一点干拢,否则感觉全無,那是一个千变万化的纷繁世界,咱们的覌察必须全神贯注,不,必须耗精伤神.呕心呖血去体会.去覌察.去总结,那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智慧上的煎熬,这就是祖宗教我们的医,患双方切脉之前必须'定息',那微妙的.差异有时极小的脉象.脉形.脉度的变化往预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变化,容不得浮躁!患者的生.愈.存.亡操之我手,我们能麻卑大意吗!这就是我推崇'大医精诚'之缘由.定立为人准则之根本原因,奉劝欲学我此技之人,若习技以骗人赚大钱者切莫妄自跟进,那相当吃亏的,进入文章的实用部份时我将对不亮明真实身份,不加入'为中医呐喊圈'的人,谢绝进入,亦不准随便引用,发现一个就馬上删除一个,知识产权我不能随便奉献给外国人,但若能抛砖引玉对我同行有助益时,我当聊以自慰!脉诊说难也不难掌握!金伟先生;现破格升为脉象研究员,全国自强模范,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称号,兼任欧共体国际荣誉联合评选委员会评审委员,世界华人医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他的学历是什么?盲人中专,我们这些睜眼人在他面前还能说困难二字嗎?我学药毕业.曾进修过两次西医,我有二个师付,一,老祖宗的医学书籍, 二,建立过师徒关糸但从未见过面的原北京針炙骨伤学院教授麻仲学博士,他曾写信鼓励过我'摸脉说病之人.少之又少,希望能坚持下去......,'至今难以忘怀,仅此而矣,然我自信通过我讲述体会,加上实践,初步掌握脉诊技术,並小有所成是完全能办到的,近两年带了13个徒弟,大专生12个.本科1个,资质並非拨尖,讲课加实践,長者一年,短的三个多月均基本掌握我之脉诊技术,出去实习均己初露头角,用一句俗话;'科学有险阻,只要敢登攀'为了中医的振兴,为了我可爱祖国的人民,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目的一定会达到!!!真脏脉,死脉初探真脏脉,又称怪脉.死脉.败脉.绝脉,但是从无直接感受,其原因多为垂死之人多按西医办法抢救,对垂死之人也无有心思去感受他的脉象变化,但中医先人们是详细覌察过了的,如濒湖脉学对真脏脉就有详细描述,原文;病脉既明,吉凶当别,结脉之外,又有真脉,肝绝之脉,循刀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疾,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肺绝如毛,无根萧索,麻子动摇,浮波之合,肾脉将绝,至如省客,來如弹石,去如解索,命脉将绝,虾游魚詡,至如涌泉.绝在膀胱,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对死脉的描述古籍亦多,如濒湖脉学言;"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脉经&称左右两尺脉为"神门", &难经&.&景岳全书&则称左尺为肾,右尺为"命门",当然亦有其它论述,那上面祖先人的述叙对否?是不是两尺脉都没有了,就必会'病死不愈'了呢?在尺脉消失前.后寸.关脉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方舟子曽根据生理,解剖学原理,在其"我为什么不相信切脉诊病"一文中言,寸口脉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沒什么不同,都随心脏的博动而动,不可能在寸许长&指寸口脉之寸.关.尺&的橈动脉处有什么区别,从而否认中医脉诊的物质基础,他这话对否?本人曾言;肾脉健人健康,肾脉差有病恙,肾脉无人必亡,前两点多有证实,后一句能经受实踐的檢驗嗎?我的胡老师死前,即其神志尚清晰前,曽当面要求我"你要看着我走."我答应了,为了这最后对老师的承诺,我守候了他十余天,在他最后弥留之际,我正好左手一直末离的按在他的右寸口脉上,我一秒一秒的感受着他渐渐远去的脚步,开始右脉虽久臥病榻,其脉虽芤但较有力,寸.关.尺虽频率时快时慢但都能切到,当监护议波纹逐步趋平,他的呼吸急促起來,且出气多于进气,此时虽寸.关尚可,而尺脉突变细弱沉,同时出現了一种我从未摸到过的脉象,其从寸.关.尺越过时.似我等书写逗号,又似雀鳥轻啄.但脉率次数並不很多&即疾数,&,当监护仪波纹成一条直綫时,其呼吸状态是只有出气而无进气,稍迟不足10秒钟尺脉重按亦无,而寸.关虽明显趋弱但仍存在,不足15秒关先失.寸后无,但他仍有出气,稍待约1分钟不到才停止,口腔停在张口呼气状态,此时一旁的值班医生听诊心脏跳动已无,同定死亡,撤去监护仪,安排后事,这是首次死前脉诊,而且只摸了一只右手,感受;1,人无二脉&左.右尺脉&,病死不愈,此论正确, 2,中医先人所书真脏脉不虚,非妄言, 3,监护仪波纹全平还不能称当时病人生理意义上的完全死亡, 4,脉跳停于前呼气停于后, 5,尺脉消失于前,关.寸脉消失于后,此虽亲身感受,但仅此一例,还需共同覌察,因机遇难得写出供同仁们共享,不作定论,脉诊初探(一)中医脉诊在脉象方面分为=十八种,其分类相当精细.有的差别极小很难区分,如浮脉与芤脉.弱脉与细脉.沉脉与伏脉,初学者实难掌握,脉形书中记载清清白白.我辈实难感受,但有相当一部份过细体会实觉极形象,尤临床常见的病脉倒易掌握,如;浮.沉.数.迟.洪.细.弦.涩.滑.结.代诸脉,因而初学者不必害怕,咱们先易后难即先入门再深研有何不可!前面几篇脉诊文章就是想跟初学者鼓气,同时也告诫不要想一蹴而成,仓公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心不精脉,以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告诫我等切脉之重要非同一般,我也是个半调子.以研究弦脉,涩脉为主,方法相对简单易学且实际意义极易用于实战,下面请让我一一道来,脉的分类1,正常脉,绝大部份病人皆可按中医言明之桡动脉处按寸.关.尺取脉,此类脉我们可称其为正常脉。2,斜飞脉,有较多人的脉从尺部斜向虎口手腕侧面,名之斜飞脉.此属先天形成,并非病脉,只要我们依势持脉决不妨碍对该员疾病之探究,3,反关脉(异位脉),有极少数病友脉不在寸口,而现于寸口背侧故称之反关脉,往可发现其有规律的博动,有一手有反关者.亦有双手均是者,此为先天所致一般并非病脉,但不易按寸.关.尺索病。4,异行脉,此脉与反关脉相似,但有两点不同,其一,大多在正常取脉处亦可感受到有极微弱的脉动但极难感受, 其二,通过有效治疗后,寸口背侧脉动消失,而正常取脉处又恢复正常脉动,此脉因病而异行于似头背静脉处,又因病愈而恢复正常,用解剖学无法解释,且先人们无此记载,故我妄自取名为异行脉。例;患者汶德湘男 64岁荆州市郢城镇退休干部,日就诊,发现其左脉异行,本脉极弱似伏脉,经中药治疗当年9月8日复诊,吐血基本停止,而原左异行脉消失,5,其它,如隐脉......略,寸,关,尺所候脏器﹝中医诊断学讲义)采各家之长,言寸口脉法是;'左寸侯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左关侯肝胆膈,右关候脾胃,左右尺均候肾与小腹,上.中.下三焦分属寸.关.尺,我以为前人经验颇佳,对我之影响极大,是入门的关健,但发展到今天,作为中医教学的中医诊断学讲义仍未有发展让人感到可悲与失望。不是我狂妄,是为中医精髓渐失,在位者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不图发展而扼腕,痛惜,导致废医者猖厥而激愤。拳拳之心,日月可鉴。我从实践中探知(包括病人的证实,现代化仪器,实验的验证)寸.关.尺所候脏器可进一步细分,如此细分的结果,多可达到中医诊断的明确化,现概述如下;左寸, 候心,脑,右寸, 候肺,支气管,脑,左关, 无论男.女候肝.胆.胰,右关, 候胃.十=指肠.脾,左尺, 候左肾.输尿管.膀胱.肠道.子宫.左卵巢.左输卵管.左输精管.左睪丸.肛门。而右尺与之对应, 候右肾.输尿管.膀胱.肠道.阑尾.子宫.右卵巢.右输卵管.右输精管.右睪丸.肛门。我非神奇,金氏脉诊连出血点在脑室或在脑挢都能从脉诊上明确,且能为ct证实那咱可望尘莫及,看了其书钦佩之余.实感难学,我相信还有能人,但我愿献丑,抛砖引玉,作年青中医,西医脉诊入门的踏脚石,望大家看后不要窃笑老汉不知趣。脉象与脉形濒湖脉学巳很详尽,我在后面的文章中某些方面也会提及一些感受,但不是重点,我想单刀直入,重点讲脉度(即有关脉象的力度),各种不同层次的脉度所示病情.病名(西医的称呼),包括五诊合参和一查,切脉的手法。中医脉诊,五诊合参第二部分本人五诊的具体作法有朋友不占成我的切.望.闻.讲.问--查之诊断程序,简言;问与切需调換位置,按常规這观点是对的,然对我之程序有误解!我网上的中医朋友,有些我自认大大超过我的水平,如·老郎中.上永健康......,有些中医本科已毕业,有的已是在读或己毕业之研究生,在理沦上絲毫不逊色于我,他们不是初学者,在我讲述脉沴体会前曾诚惶诚恐多日,怕在教师爷面前卖拳,写时亦声明;我为半调子,欲抛砖引玉,但我坚信误导不了他们o初学中医有患者将手置桌上,一声不吭,我亦心慌,切脉不行.问之不讲.无可奈何!但凡讲对一句.再问诊就很配合了,随着对脉诊的不断探索,经驗积累,通过切.望已能基本说对病人症状,病名,才达到目前先切......讲,后问的技巧,这好处前巳讲过,1,消除切脉前的主观性, 2,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3,增加了掌握脉诊的主动性,4,並未否除问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5,关健疾病用现代仪器,实驗核查,让中医诊断逐步具有现代性,6,减少了全面仪器檢查......的盲目性,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使我们更贴近人民而具群众性,仅问诊,病人不一定能全面了解,讲述,如;去年沙棉一病人40岁,我地X院己开入院通知,作乳腺癌切除,她不愿切,到我处求治,我按上述程序诊断后並未开方,嘱行阴道B超檢查,确证患有子宫肌瘤,患者几年求医,虽经多次问诊,谁发现她患多发性子宫肌瘤?这问诊怎么没有直切主題?非不愿B超也,实乃问诊没有怀疑也!这样的例子遇到很多,不胜枚举,故才产生上述程序,强调脉诊与行诊的客观性!重要性!我不强求个别朋友非赞同我的观点,不通.可各自保留,但有一点,即;中.西不可能融合的观点我是别人怎么说也不会同意的,这一点让历史去考驗罢!多论无益o一,脉诊部位与指法这是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題,﹔但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題,部位拿捏不对结果往往错误,濒湖脉学言;初持脉时,令仰其掌o掌后高骨,是渭关上o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o即,橈骨茎头内侧脉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食.中.无名指分取三部,初学者看后似明,深究有别,病人有長短,茎突非一点,指距有远近,医者指头有粗细,若不区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就可能对病情的诊断出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认为;定位;1,明确以茎骨头中央点定关位,2,掌后横纹与关位之间中心奌定寸位,3,依寸与关之间相等间距.定关与尺的间距从而确定尺位,达長者稀佈指,矮者密佈指,医者指粗,患者矮,不能三指同佈4,小兒单指逐个脉位行脉诊,医者指粗.患者个矮,三指同佈超出范围时,亦只能单指逐个脉位分层次行脉诊o指法;一般寸口脉法称寸.关.尺为三部.对各部轻按为浮取(浮候),稍加用力按中取﹝中候),用力按为沉取(沉候),3X3=9,故称三部九侯o然寸口处(除胖人外)皮肉较薄,浮取易为,中.沉取较难区分,力过则中取部位超过.力轻则达不到,沉取力过致骨往不见沉候.太轻又接近中取,如此初学者心中無标准,导致产生脉难摸,更难摸准而易弃之,当無师帶传之时更覚切脉之难.难于上青天o通过多年研究.我将脉诊内容简化,在某些方面又给予细化有较大收获,利于掌握,帶徒13个短则3个多月.長不过一年均能掌握,具体方法如下;1,定中取标准;無认寸.关.尺.最强感受的为中取标准,亦可总按寸.关.尺强度最盛时为中取标准,各脉強弱依此比照确定,不同的人就有了相对可参照的标准了,但脉象仍不脫离常規,2,定沉取标准;此仍中取时弱于中取最強标准时,即超过中取部位仍向下慢慢搜寻至最有力时定沉取脉强度,3,浮取不必轻按,触肤即开始,4,上三点相当三候,但行指如上还不能细分,那么倒底分几层搜寻呢?回答;多层次.依人.依当时病情定,归纳讲;从浮取指缓慢下压至中取停,确定浮取强度,中取与中取标准比,确定中取強度,中取后指头缓慢向下压至沉取最强时,为沉取強度,再向下至指肚下無感觉,此时指两侧很多人近心端(左侧)仍跳动,依与中取強度标准定弦強度,也有人远心端(指头另一则)也在跳动,定強度与左相同,亦有两侧皆跳者,实践证明,左,右,强.弱对确定病症,病轻重,转归意义极大,在后面还要逐个详述o二,寸口脉诊法的要求脉诊是一个要求十分精细的诊断手法之一,它容不得半点浮躁.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它,有很多人切脉之时边行问诊,事后问及,知心朋友皆说;切脉我不过是摸个浮.沉.迟.数,主以问诊.望诊为主,啊!原来如此。那幺脉沴具体应有什幺要求呢?综合一下主要为下述几条;1,医患平息,患者远道而来需休息片刻.医亦需静下心来,诊室安静.避免干扰,清晨体内外环境尤佳,但遇有病随时皆可,不拘平旦,2,患者体位,正坐或仰卧皆可,前臂自然平伸,尽量与心脏平齐,手指自然微曲,在腕关节下置一脉枕,使气血运行通畅,以求反映真实脉象,3,正确布指,前述,另,医者手指微曲,三指平齐,指目(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触肤,此态感覚最敏感,予平按或手指垂直下按均不适宜,4,总按与单按相结合,总按, a.三指平布同时均匀用力行浮,中,沉或上下逐层次取脉,往用于比较两手总体脉象强.弱或浮中沉取时脉象形态,如,孕脉,涩脉等,b.三指分别按浮.中.沉取的最强处,以不同指力同时取脉,此尤适涩.芤.结代脉,单按, 一指取脉,它指微提,根据各部与相应脏腑关系,推测疾病发生部位.性质.轻重.症状和转归意义重大,5,内外推寻,上下求索,欲有进展此点尤为重要!仅浮.中.层取是达不到一定脉诊高度的,充其量比不会脉诊者悄强而矣!濒湖脉学言;脉有七诊.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实际遇特殊.特弱之脉各候五动(脉动50次)都难以体察明白,因而脉诊确需一定诊候时间,张仲景说;动数发息.不满五十,......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强调沴候时间的重要性,倒底多少适当呢?需依人.依医者感受清楚时为定,少则脉动100次.多者1000次不为多,当三部脉有独异(特殊变化)时,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以寻找真实情况,<诊家枢要>言:持脉之要有三;日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日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这段我理解为;轻手为浮取,重手为沉取,不轻不重为中取,中取脉强则阴阳相适,余浮为阳,沉为阴,因而举.按.寻确为探脉之阴阳.冲和之关健,然此论虽精然非细,如中取强一般情况为正常脉,但若沉取后指肚下己无脉感,而指两侧或单侧弦动者仍有疾,故举.按.寻必行但需深化!运指尚有推.循.俯.仰.操.纵之法,书上己有不一一赘述,然记载虽简明,实际要掌握亦有难有易,需不断实践,由生疏到熟练应有一个过程,不必害怕,前言'敢于伸手实践就是对此而言。三, 脉度---提高脉诊质量的关键在传承中医脉诊的基础上,一直有些发现用脉象.脉形解释不好!它虽在脉诊的范围内又与祖宗的脉诊方法不同,但又非常重要,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客观存在,掌握了它就能直接与西医诊断紧密挂钩,从四诊合参的求症医学转化为五诊一查的中西结合方法上来,明确的得出西医的诊断命名,并为现代仪器和实验方法所证实,这种无创伤.低廉的,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诊断方法,使群众听得清.心里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深受患者好评!彻底打击了废除中医者说中医不科学,说法玄妙,不知所云,无法证实的谬论,为中医的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科学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它未脱离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常规四诊之法,但又不能等同,它的发现使我反叛中医的一切遵古不思进取的所谓正统的中医观念,又极力为中医呐喊.坚决反击方舟子.何作庥......这些伪科学棍子废医的无知叫嚣,这也是我自称为中医另类的理由之一,另外,我这个半调子发现的方法正好弥补了现代中医教学的部份缺陷,尤受我称之为'半调子中医'和西医中愿学中医者的欢迎,我的13个徒弟中有4个为中西结合大专班学生.有8个中医大专班学生,他们外出实习,招工反比中医本科生受欢迎,1个中医本科毕业现付高职称的中医付教授也认办有了看病的感觉.充满了自信心,去年办了一个130多人的中西结合研究学会,参加者有中医.西医.中西结合班大专生,一个多月后也各有进展,那幺这到底是什幺呢?反复思索.力求归纳.欲求理性化,其结论就是'脉度'的发现。脉度--- 脉诊时运用不同指力进行总按.单按所得到的不同层次的脉动强度,脉度的作用; 1,总按可首先取得主要疾病的大致方向,患病的轻重与转归,例一,总按左手脉濡.涩.弱,而右手脉强.无涩.濡,此病人多可能患有心血管方面疾病,其中涩脉程度较重,血压又不太高,脉博次数偏少或正常时,通常易出现心脏或脑部梗塞,反之出现脑溢血可能性大,例二,总按脉轻触即得强度大.受凉时间就在近2日左右,轻按即得受凉当在5--6日,再按才得时逾10日,到中取前才有感受脉动者受凉当在20---30日或更长时间,例三,总按.轻按之时脉浮大(此非浮脉).洪.粗.有力,再按指肚下无感觉,但指两侧仍有脉动者,芤脉者也,如涩.数脉同时存在,此人病重,病危也!若加之舌苔黑者.可救者十之二.三,此类病人即到了西医告病危的地步。2,单按以求具体部位.病种.病情轻重.乃至确定肌瘤.囊肿大小范围,转归。例一,患者;汪×X,男,40岁, 其脉芤.尺脉极弱沉,涩......,舌苔黑,脉博(P)次数.每分钟100---130次,(数脉)己确沴为肠癌,例=,患者;杨×X, 男,63岁,5天前因胃痛到我市X医院就诊,胃镜捡查,初步诊断为胃癌,复到我处诊断,总按;左脉.点浮.点濡.点涩,P6.约每分钟脉动70次左右,右脉点浮.点点濡,单按,左寸左点稍弦.右点弦.点涩,左关弱沉点稍弦,左尺弱沉, 右寸点稍弦.右关较弱沉左稍许弦右奌稍弦,右尺可,苔根黄......,162/96mmhg,记录.书写病名为;1,高血压,有梗塞倾向,2,胃溃疡,3,胆囊炎,4,轻度前列腺炎,5,痔,然后逐一讲述症状,排除了胃癌, 病人应正确后开中药煎剂5付......,今日其女电话告知;该父医院再沴已确诊为胃溃疡。例三,患者;田xx,女,31岁, 其左尺较弱沉,点稍涩......,4个徒弟先视先切脉,感觉相同,我讲;小田你左侧附件有囊肿......, 她大声反对涗;'决不可能.我上个月在X医院查过阴道B超,朋友亲自做的,什幺也没有,'我说;你再找朋友查一次,让她重点看左侧卵巢,沉默少许她问;王伯伯.长的大不大?我回答;大概2cm左右,当晚回电话说;'王伯伯.你真神!查出来了,左附件囊肿,大小为2.1X1.9cm,'几种脉象和脉度的确定;虽然濒湖脉学综合了前人对脉象.脉形体会,亲身感受又各不相同,有些按图索骥感受不出,不知大家有否同感,就本人而言有几种需重点与大家交换一下体会,1,弦脉,原文为,'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那幺 他们这些感觉是在什幺指力下得到的呢?没有解说,端直以长是什幺感觉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需要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