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学说,滑行学说,神经性肌肉萎缩症肌肉接点的先后顺序

肌肉的收缩原理
肌肉的收缩过程
(一)肌丝滑动学说
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肌小节中的带区。同时还观察到,当肌肉缩短或被牵张时肌小节的长度发生变化。Andrew F. Huxley和R. Niedergerke用特制的干涉显微镜精确地测量肌小节的长度,在1954年确认了十九世纪的报告,即在肌肉缩短时A带的宽度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窄。在肌肉被牵张时,A带的宽度仍然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宽。同年,Hugh E. Huxley 和Jean Hanson 报告,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在肌小节缩短或被牵张时,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的长度不变,而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重叠的程度发生变化。主要基于这两方面的证据,H. E. Huxley 和A. F. Huxley 在1954年分别独立的提出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 theory of muscle contraction)。这个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也就是肌肉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地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地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地长度不变,因之A带地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地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地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地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地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地重叠减少。
肌丝滑行学说根本不同于早期地肌肉收缩学说。早期有些研究者曾经提出,肌肉收缩是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地缩短。蛋白质分子地缩短或是由于折叠型分子增加折叠地结果;或是由于螺旋形分子改变螺旋距或直径地结果。与此相反,肌丝滑行学说主张长度不变地肌丝主动相对滑行是由于肌球蛋白横桥地活动在肌球蛋白丝与肌动蛋白丝之间产生力的结果。
在完整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至肌膜,首先引起肌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①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③收缩肌肉的舒张。
① 兴奋—收缩耦联
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的过程又称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因为肌细胞的兴奋过程是以肌细胞膜的电变
化为特征的,而收缩过程则以肌丝滑行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就是将上述两个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在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上,运动轴突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这又引起肌肉终板上产生突出后电位,即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又相继引起肌纤维膜上全或无的肌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从终板两端传播开,使整个肌纤维膜兴奋。在动作电位达到顶点之后几毫秒肌纤维产生全或无的收缩(见图4-
13)。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出发肌纤维收缩的一系列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
目前认为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步骤: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纤维深处;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聚积。即当肌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沿横管系统进入三联管,横管膜去极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纵管系统,使相邻的终池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钙从贮存的终池内大量释放出来,并扩散到肌浆中,使肌浆钙的浓度迅速升高(图1-9)(由安静时10-7ml/l,在很短时间内升高到10-5ml/l,约增大100倍),随后触发肌肉收缩。钙离子被认为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媒介物。
② 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安静时肌肉已具备收缩的条件,肌肉之所以不产生收缩,是因为存在于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原肌球蛋白分子将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掩盖了起来,形成所谓肌肉收缩的抑制因素,而触发该抑制因素的解除,是肌浆中的钙离子及其引起的肌钙蛋白构型的改变。由此,一般认为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是:当肌浆钙离子的浓度升高时,细肌丝上对钙离子有亲和
力的肌钙蛋白结合足够钙离子,引起自身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传递给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后者构型亦发生变化,其结果,原肌球蛋白分子的双螺旋体从肌动蛋白双螺旋结构的沟沿滑到沟底,抑制因素被解除,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暴露出来。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后者激活横桥上ATP酶的活性,在镁离子参与下,结合在横桥上的ATP分解释放能量,横桥获能发生向粗肌丝中心方向倾斜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当横桥角度发生变化时,横桥上与ATP结合的位点被暴露,新的ATP与横桥结合,横桥与肌动蛋白解脱,并恢复到原来垂直的位置。紧接着横桥又开始与下一个肌动蛋白的位点结合,重复上述过程,进一步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只要肌浆中钙离子浓度不下降,横桥的运动就不断进行下去,将细肌丝逐步拖向粗肌丝中央,肌节缩短,肌肉出现缩短(图1-10)。
横桥活动地详细情况还未确定,现将目前已了解地总结如下:
A肌球蛋白地横桥头部一系列位点地第一个首先附着于肌动蛋白丝相应地位点上,接着第二、第三、第四……个位点附着于肌动蛋白丝其他相应地位点上,每一个位点都比前一个位点有更强地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结合力。
B 这种结合产生肌球蛋白头部地转动,牵伸肌球蛋白头部与粗肌丝之间地横桥连接。横桥接连地弹性使头部步进式转动不致产生大的突然地张力。
C 横桥连接中地张力传递给肌球蛋白丝,产生滑行运动,由牵伸横桥连接引起地张力消失。
D 头部转动完成后,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白丝分离,转回到舒张时的位置。Mg2+-ATP附着于头部酶位点水解。ATP水解引起肌球蛋白头部构象变化,使头部处于贮能状态。当肌球蛋白头部再次附着于肌动蛋白丝时,贮存的能量用于头部顶着肌动蛋白转动,产生主动滑行。接着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丝分离,沿着肌动蛋白丝再前进一步重复这个周期性的活动。这样,肌小节中无数的横桥的附着、转动和分离活动一小步一小步的产生着滑行运动。
上述过程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ATP并不是直接用于产生横桥力,而是先附着于肌球蛋白头部使之与肌动蛋白丝分离,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贮存再分离的肌球蛋白头部,然后肌球蛋白头部才能重新附着于肌动蛋白,利用这些能量重复这种周期性活动。其次,横桥附着活动要求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在10-7摩以上才能进行。
肌肉收缩是横桥活动的结果,但是横桥活动引起肌肉缩短只能发生在外负荷允许肌肉缩短时(等张收缩)。如果外负荷阻碍肌肉缩短(等长收缩),横桥活动仍然产生张力。
③. 收缩肌肉的舒张 当刺激中止后,终池膜对钙离子通透性降低,纵管膜上的钙泵作用加强,不断将肌浆中的钙离子回收进入终池,肌浆钙离子浓度下降,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英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
英最适初长度: 在最适初长度下,肌肉收缩可 以产生最大的主动张力;大于或小...温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页 免费 肌肉的收缩原理 18页 1下载券 乳酸对骨骼肌收缩.........
英肌肉的收缩原理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生物力学肌肉的收缩原理一 肌肉的收缩过......
英骨骼肌收缩原理_生物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骨骼肌收缩原理_生物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人体解剖学 .........
英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一、肌肉的细微结构 二、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 三、肌肉的收缩形式......
英骨骼肌收缩机理_学科竞赛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知识结构: 骨骼肌的显微结构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滑行学说 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
英生理解剖实验课件ppt-肌肉的收缩特征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动物 实验器材和药品 实验步骤 观察项目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主要内容 .........
英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原理 (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收缩是由肌...肌肉收缩的机制:骨骼肌细胞接收到神经刺激,产生兴奋性电冲动, ①通过肌管系统.........
英肌肉的收缩原理主讲教师:白雪冰 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 都是在中枢神经系......
英4-11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原理 1 肌丝滑行学说的提出证据 (1) 肌肉收缩与舒张时明暗带的变化 图4-8 (2) 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与肌小节收缩产生的张力有关.........
英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 二.实验原理 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
英生理学实验-肌肉的收缩特性_物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今日推荐 78份文档 不小......
英4多关节肌和单关节肌的协作关系 3肌肉工作的力学原理 ? 1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 2肌肉收缩过程中力的变化 1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 人体运动中的骨.........
英生理学理论指导: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
英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原理一、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 ......
英肌肉的收缩特征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动物 实验器材和药品 实验步骤 观察项目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主要内容 实验目的 ........
英(二)收缩性 第二节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超微结构示意......
英肌肉收缩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生理学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 骼肌的...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18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一)骨骼肌细胞的.........
英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第二节:肌肉的收缩原理 第三节:肌肉收缩的......
英其 证据是:肌肉收缩时,肌细胞的暗带长度不变,明带长度变短,而肌球蛋白(粗肌丝)在暗带,肌动蛋白(细肌丝)在明带。 【神经细胞作用原理】 当一个神经冲动.........
■ 24小时热门信息
人工肌肉介绍_物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towards artificial m......
材料的诞生,为人造肌肉的研究 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一些材料可以根据电流变化呈现出各种复杂的状态,例如,弯曲、延伸、扭动和收缩等,它们 的行为非常接近真正的肌肉.........
压缩空气时 ,能像人类的肌肉那样产生很强 的收缩力 , 所以称作气动人工肌肉 ...1 气动人工肌肉的工作原理 气动人工肌肉动通入压缩空气后 ,橡胶内管在气 液压.........
因此,人造肌肉具有广阔的前景。利用人造肌肉收缩和伸展的特性,一旦提供的能量足够,......
■ 相关热门内容
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一、肌肉的细微结构 二、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 三、肌肉的收缩形式......
肌肉的收缩原理一 肌肉的收缩过程(一)肌丝滑动学说 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用光学...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 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一、肌细胞的...(四)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后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舒张) 骨骼肌收缩过程神经肌肉接头 处兴奋传递 兴奋收缩耦联 肌丝滑行 5、.........
(二)收缩性 第二节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超微结构示意......
收缩性是肌肉的机械特性,肌肉兴奋 后通过其内部机制,产生长度或和张力变 化,实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第二节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原理一、 肌肉的微细结构粗肌丝 .........
运动生理学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第一章 骨骼肌 第一节 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原理 第二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第三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一节 骨骼.........
的兴奋与收缩 一、肌纤维的细微结构 二、肌肉的神经支配三、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与过......
■ 热门推荐动物生理-大纲-生命科学系
您现在的位置:>>>>>>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
61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
生命科学技术系
编 写 人:
审 定 人:
编写时间:
2006年10 月
一、课程说明
&&& 1、课程简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主要讲解以人体为主的生命活动内在规律和机制,配合生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功能活动和生理机制。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 &2、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协调统一性,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整合&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整合&思想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生理学基础。该门课程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对培养合格的生物学师资和科研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门课程的研究方法、知识内容对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系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基本组织、器官组织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3)理解循环、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等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4)通过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讲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为达到以上目的和要求,在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 鉴于本课程是生物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既要考虑到为今后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考研及从事相关的生物学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后续课程和平行课之间的分工和衔接,又要考虑到学生今后从事深入的研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结果分析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通过课堂多媒体、图示和实验课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课程内容。
&&& 本课程应着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人体自身相结合,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机制。
&&&&&& 本课程的难点: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和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本课程第二章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有很多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知识,由于学生刚接触本门课程,有些知识点学生的理解记忆会有一定难度;神经系统一章名次机理太多,学习起来会有很大难度。
4、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动物学、生物化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后续课: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说明: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很多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如:循环系统的肺循环和体循环,心脏的4腔,室中隔缺损都需要有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知识才能理解和掌握。后续课程 和本门课密不可分,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是在掌握了生物化学原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与掌握的,由于学时有限,一些在生物化学已经祥讲的内容,人体组织解剖学可略讲。还有一些在细胞生物学祥讲得内容,如细胞连接、信号转导等可略讲。再如细胞的超微结构一般不作讲授,学习后续课细胞生物学时加以掌握,但骨骼肌、神经细胞等的超微结构要作介绍。
&&& 5、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学科特点范畴,需要大量的图示辅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理解并掌握人体的生理机能特点,故主要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主要采用比较教学法、启发式以及预设问题等教学方法。
6、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满分100分,其中理论课成绩占80%,平时成绩20%。
&7、指定教材
王玢 左明雪主编《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教学参考书
 [1]&王志均,陈孟勤主编. 中国生理学史.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 [2] 姚泰主编. 生理学. 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Davies A, Blakeley AGH, Kidd C. Human Physiology. 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1.
 [4] 丁报春,秦达念主编. 生理学名词比较.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 范少光、汤浩、潘伟丰主编.人体生理学(二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6] 李心天主编. 医学心理学.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7] 周吕, 柯美云主编.胃肠动力学. 基础与临床.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8]王子栋,徐有恒. 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学DD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韩济生主编. 神经科学原理. 第二版.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10]许绍芬主编.神经生物学. 第二版.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11]徐科主编. 2000. 神经生物学纲要. 北京:科学出版社.
&[12]刘昌,翁旭初. 1999. 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理科学进展. 30(1):84-90.
&&&&& 9、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课程学时分配表
&&&&&&&&&&&&&&&&&&&&& &&&&&&&&&&&&&&61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简史,明确研究本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意义;明确常用术语及动物生理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掌握生理活动的基本特征。指出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本章重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二、生理学门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及生理机能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反馈调节
4.自身调节
第二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8学时)
本章涉及的生理学概念较多,要使学生区分刺激、阈强度与时值的关系,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等概念。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学机制要讲述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生理学基础应重点强调。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什么是兴奋、兴奋性、可兴奋组织;理解什么是刺激、刺激的参数;理解什么是反应,产生兴奋的条件。
&&&&&&&&2.了解生物电现象的发现。
&&&&&&&&3.掌握损伤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的离子基础。
&&&&&&&&4.了解细胞膜结构及跨膜物质转运-被动方式、主动方式。
&&&&&&&&5.理解跨膜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
&&&&&&&&6.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及传导特点(局部电流学说)。
&&&&&&&&7.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兴奋传递机制的特点。
&&&&&&&&8.理解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及滑行学说。
&&&&&&&&9.掌握量子释放、Ach、终板电位。
&&&&&&&&10.掌握兴奋分泌耦联,兴奋收缩耦联。
本章重点: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肌肉收缩原理。
本章难点:
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一、刺激与反应
二、兴奋与兴奋性
三、引起兴奋的条件
四、强度时间曲线
五、兴奋性的指标
六、兴奋性的变化
第二节 &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
一、生物电现象的研究
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第三节&生物电现象的离子学说
一、细胞膜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三、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
第四节 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
(一)外向电流和电紧张单位
(二)局部电流
(三)阈电位和动作电位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传导的一般特征
(二)局部电流学说
第五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性传递的过程
三、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
四、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征
第六节肌肉的收缩
一、肌丝的分子组成及其作用
二、兴奋-收缩的耦连
三、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
四、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10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运动机能和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能力;以及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和高级神经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
&&&&&&&&2.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突触的结构、中枢递质。
&&&&&&&&3.掌握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弧各组分的生理功能,理解反射弧的基本生理特征。
&&&&&&&&4. 掌握大脑运动区的特点,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统对运动的调节,掌握中脑、基底神经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掌握网状结构及其功能。
&&&&&&&&5. 掌握脊髓反射及牵张反射、腱器官反射、运动单位、脊髓休克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 掌握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末梢递质及对内脏运动的影响。
&&&&&&&&7.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理解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入途径。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8. 掌握丘脑、大脑的感觉分析机能。
&&&&&&&&9. 理解脑电图的基本波形及形成机制,掌握诱发电位的概念。理解脑电与睡眠的关系。理解睡眠的时相转换。
&&&&&&&&10. 掌握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机制及其抑制。了解学习与记忆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调节
本章难点:
牵张反射、椎体系和椎体外系、
第一节总论
1.神经系统的意义
2.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位与各级中枢的整合作用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3.神经胶质细胞
三、反射活动
3.反射分类
4.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
5.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特征
6.反射活动的协调
第二节&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姿势反射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植物性神经系统概述
2.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
3.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一、躯体感觉传导路及其作用
二、丘脑的感觉机能及其投射系统
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一、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形成的机理、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征
二、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三、觉醒与睡眠
第四章&感觉器官(6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眼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眼的折光、视网膜的感光机能、视觉传导路及听觉形成机制。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眼的结构,折光系统,视觉异常。
&&&&&&&&2.掌握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掌握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3.理解各级感觉中枢的机能。
&&&&&&&&4.了解耳的结构,声音的传递。
&&&&&&&&5.掌握耳蜗感音部位-螺旋器的结构及功能。
&&&&&&&&6.理解听觉的传入途径及传出控制。
&&&&&&&&7.掌握囊斑及壶腹嵴的结构及功能。
&&&&&&&&8.了解眼震颤及其反射。
本章重点:
眼的折光、视网膜的感光机能、听觉产生的机制。
本章难点:
视觉传导路、听觉产生机制。
&&& 1.体循环肺循环
2.血管壁的一般构造:动脉管壁的结构比较
3.大中小动脉的组织结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与分布。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及蒲肯野纤维等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听觉器官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二、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三、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四、听中枢
第二节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二、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作用
三、眼震颤极其有关的反射
第三节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机能
二、视网膜的机能
三、视觉传导路
四、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
第四节嗅觉和味觉
第五章 血液 (4学时)
明确内环境与自稳态的概念,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正常值,掌握ABO血型及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理解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意义。
2.了解血液的组成及血液的生理功能。
3.掌握红细胞,各类细胞及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4.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掌握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5.理解人类的ABO血型及Rh血型系统。
6.了解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及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本章重点:
&&& 内环境的概念,红细胞,各类细胞及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本章难点: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体液、内环境与自稳态
二、血液的一般特征及组成
三、血液的主要机能
第二节血浆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极其机能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
第三节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1.凝血因子
2.凝血过程
二、血液的抗凝血作用
1.纤维蛋白溶解
2.抗凝血物质
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
二、血型与输血
1.ABO血型系统
2.输血的意义及原则
第六章循环系统(6学时)
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明确循环系统的机能,了解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全身主要动脉、静脉的分布规律;了解淋巴的形成、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微循环的血流特点。掌握心肌生物电与骨骼肌的区别、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理解心肌的电活动及生理特征,理解心动周期,心音、心电图。
&&& 2.理解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
&& &3.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
&&& 4.掌握血压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5.掌握微循环的组成及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理解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6.掌握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
&&&&7.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调节。
&&&&8.掌握减压反射及升压反射。
本章重点:
1、血压的概念
2、微循环的组成及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
3、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
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调节。
5、减压反射及升压反射。
本章难点:
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
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
第一节&心脏的生理
一、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二、心动周期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功能的特点
二、阻力与血流
三、动脉血压和血流
四、静脉血压和血流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2.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中枢
3.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活动
二、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血管紧张素
第四节 器官循环
一、冠状循环
二、脑循环
第七章 呼吸 (5学时)
学习本章后要求明确呼吸的意义,掌握呼吸的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泡膜的结构特点;掌握肺通气、肺换气机理和血液气体运输的形式。了解呼吸节律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过程。
&&&&&&&&2.理解呼吸运动、胸内负压及其生理意义。
&&&&&&&&3.了解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余气量、机能余气量、解剖无效腔、肺泡通气量。
&&&&&&&&4.掌握 O2 和CO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掌握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掌握肺牵张反射,掌握中枢及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本章重点:
肺泡膜的结构特点、肺通气和肺换气的机理。
本章难点:
胸内负压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呼吸道与肺泡
一、呼吸道的功能
二、肺泡的功能
第二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一、呼吸运动
二、肺内压与胸内压变化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四、肺通气阻力
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和溶解度
二、气体在肺和组织的交换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量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各级呼吸中枢的关系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影响
第八章 消化系统 (4学时)
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明确消化的概念,掌握食物在消化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了解神经和体液因素对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征,了解消化道的运动方式及消化腺的分泌过程。
&&&&&&&&2.理解唾液腺的组成、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3.理解胃运动的方式,掌握胃液的生理机能及分泌调节。
&&&&&&&&4.掌握胰液的组成、功能及分泌调节。
&&&&&&&&5.掌握胆盐的生理功能,胆汁分泌调节。
&&&&&&&&6.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及机制。
本章重点:
胃液分泌的机制
本章难点: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管
三、消化腺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一、消化的方式
二、消化的过程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吸收的机理
1.被动吸收的机理
2.主动转运的机理
三、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
1.糖的吸收
2.蛋白质的吸收
3.脂肪的吸收
4.水、无机盐的吸收
5.维生素的吸收
第四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2学时)
学习本章后要求明确能量代谢和基础代谢的概念,掌握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
本章重点:
维持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
本章难点:
下丘脑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转化和利用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2.精神活动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四、基础代谢
1.基础代谢的概念
2.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正常范围
第二节体温调节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动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产热过程、散热过程
三、体温的调节
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
四、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第十章 排 泄(6学时)&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排泄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肾的结构和血流特点,掌握尿生成过程和机制,了解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本章重点:
肾的血流特点、尿生成的机制。
本章难点:
尿生成的机制。
第一节概述
一、泌尿小管
二、肾小球旁器
三、肾的血循环特点
第二节泌尿生理
二、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球与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三、尿的浓缩与稀释
浓缩尿、稀释尿、等渗尿
第三节、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调节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醛固酮的作用
甲状旁腺激素及心房肽的作用
第四节、排尿及其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
二、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及排尿中枢
三、排尿反射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5学时)
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了解激素的概念及作用原理,掌握几种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本章重点: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活动的调节,脑垂体的主要生理作用。
本章难点:
第一节概述
一、内分泌的概念
二、激素的概念、分类及一般特征
三、激素作用的原理
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甲状腺、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腺激素
(一)甲状腺素的合成和作用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二)甲状腺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活动的调节
2.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三)甲状腺机能异常
二、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三、甲状腺C细胞与降钙素
第三节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结构特点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
第四节胰岛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2学时)
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和技能,掌握性腺的结构机能和调节。
本章重点:
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基础。
本章难点:
第一节概述
一、生殖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男性生殖系统
二、附属腺体
三、外生殖器
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
一、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二、月经周期
第四节生殖过程
第十三章 生长发育(1学时)
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及青春期卫生。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第一节概述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二、人体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
三、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四、影响生长发育的一般因素
第二节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卫生
一、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的特点
二、青春期的卫生与保健
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北路156号 邮编 063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性肌肉萎缩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