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三角函数定义域=分数 算定义域时 要考虑分子吗

小学到初三的所有概念,送给你!
数姐提醒一句:很多同学不注重概念的学习,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概念不需要你背,但绝对需要你的熟练理解,否则,连概念都不清楚,谈何做题!!小学到初三的所有概念,送给大家!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法。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17、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3.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34、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35、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合并同类项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解方程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因式分解与乘法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因式分解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 【注】 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比和比例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解比例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求比值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正比例与反比例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正比例与反比例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比例中项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 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
根式与无理式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 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 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求定义域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 恒等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b、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b、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正比例函数的鉴别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要。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 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 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 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眼。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选。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础。 【注】基础抛物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角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共线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直平之间是钝角,平周之间叫优角。 互余两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补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平角反向且共线,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钝角界于直平间,平周之间叫优角。 和为直角叫互余,互为补角和平角。
证等积或比例线段
等积或比例线段,多种途径可以证。 证等积要改等比,对照图形看特征。 共点共线线相交,平行截比把题证。 三点定型十分像,想法来把相似证。 图形明显不相似,等线段比替换证。 换后结论能成立,原来命题即得证。 实在不行用面积,射影角分线也成。 只要学习肯登攀,手脑并用无不胜。
解无理方程一无一有各一边,两无也要放两边。 乘方根号无踪迹,方程可解无负担。 两无一有相对难,两次乘方也好办。 特殊情况去换元,得解验根是必然。
解分式方程先约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转化出。 特殊情况可换元,去掉分母是出路。 求得解后要验根,原留增舍别含糊。
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审设列解双检答。 审题弄清已未知,设元直间两办法。 列表画图造方程,解方程时守章法。 检验准且合题意,问求同一才作答。
添加辅助线学习几何体会深,成败也许一线牵。 分散条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辅助线。 畏惧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观念变。 熟能生巧有规律,真知灼见靠实践。 图中已知有中线,倍长中线把线连。 旋转构造全等形,等线段角可代换。 多条中线连中点,便可得到中位线。 倘若知角平分线,既可两边作垂线。 也可沿线去翻折,全等图形立呈现。 角分线若加垂线,等腰三角形可见。 角分线加平行线,等线段角位置变。 已知线段中垂线,连接两端等线段。 辅助线必画虚线,便与原图联系看。
两点间距离公式同轴两点求距离,大减小数就为之。 与轴等距两个点,间距求法亦如此。 平面任意两个点,横纵标差先求值。 差方相加开平方,距离公式要牢记。
矩形的判定任意一个四边形,三个直角成矩形; 对角线等互平分,四边形它是矩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叫矩形; 两对角线若相等,理所当然为矩形。
菱形的判定任意一个四边形,四边相等成菱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互分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叫菱形; 两对角线若垂直,顺理成章为菱形。
更多内容关注初中数学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足不出户,设备免费用,一块钱上一小时
5000海淀名师任选 只有线下机构一半价格
今日搜狐热点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分享给朋友:
扫描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通过代码可以让这个视频在其它地方上播放!
复制FLASH代码
复制HTML代码
复制页面地址
使用公开课APP下载视频
扫描二维码 手机继续看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还可分享给您的好友。
没有公开课客户端?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7x=14这一类线性方程的解法。两侧同时除以x项系数即可。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3x+5=17这类线性方程的解法。两侧同时减去5,然后得到上一节中的方程求解。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2x+3=5x-2这类线性方程的解法。需要同时加2,然后得到上一节中的方程求解。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3/x=5这类,形如分式的方程的求法。这类方程本质上仍然是线性方程。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如3x+2&1这类不等式的求法,这类不等式同线性方程求法一样,只是需要注意两侧同时乘以或除以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6 直线绘图
直线方程的一般表示为y=mx+b。一元线性方程,在坐标系中的几何表示为直线同x轴交点,即y=0。这一节讲解直线的绘图方法,图解对代数问题非常重要。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7 斜率及y轴截距程序演示
这一节用可汗网站上的一个自主开发程序演示了斜率m变化,和y轴截距b变化时,直线所产生的变化。让学生对直线方程y=mx+b有更深刻的认识。
8 斜率求法
已知两点(x1,y1)和(x2,y2),连接两点的直线,斜率m为(y2-y1)/(x2-x1),或者说Δy/Δx。这一节就是以多个例题通俗讲解这一内容。
9 y轴截距求法
求出斜率后,通过将其中任意一点代入已知斜率的直线方程,就能求出y轴截距。这一节就是以多个例题通俗讲解这一内容。
10 直线方程
斜率m和y轴截距b求出后,直线方程y=mx+b就能求出。这一节就是以多个例题通俗讲解这一内容。
11 直线方程(续)
这一节是上一节的延续,继续通过多个例题通俗讲解并教熟练掌握直线方程求法。
12 直线方程程序演示
这一节使用可汗网站上的自主开发程序演示直线方程的变化,并同之前讲的直线方程求法综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的认识。
已知4次考试后,平均分为84分,第5次要考多少分,才能让平均分达到88分?通过这样的问题讲解平均值,关键是代数在其中的运用。
14 整数求和
5个连续整数之和为200,那么其中最小的整数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这一节讲解了整数求和的问题,关键还是代数的运用。
40的15%是多少?多少的15%是40?这两个题千万别搞混。这一节讲百分比问题,关键还是代数的运用。如何设未知数,如何解方程。
16 百分比增长
股市中价格会增长或减少,你在股市中的钱也会增值或缩水,具体怎么通过百分比来计算呢?这就是这一节的内容。
17 打折问题
水果店今天水果优惠30%,买6个12.60美元。明天不打折,我还要按原价买2个,那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百分数问题,也是一个代数问题,如何列方程求解就是这一节的内容。
18 更多百分数问题
股市今天上涨15%,明天下跌15%,你股市中的钱是涨是跌还是没变?这一节中将揭开答案。这一节还有其它一些百分数问题,帮助更深刻认识百分数。
y=ax+b,y=cx+d是两条直线方程,将其联立就是一个线性方程组。解线性方程组的本质就是求直线交点。这一节通过多个例子讲解这一问题。
农场的马和狗之比,班上的男女生之比,这就是比率。这一节讲了比率的表示,以及基本运算方法。举了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
班上有55名学生,男女的比率是4:7,然后班上要新来多少女生,才能让男女比变成1:2?这是一个比率问题,同时是一个代数问题,这类问题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苹果和橘子之比为5:8,拿走15个苹果,比率变成1:4,拿走苹果后总共有多少水果?这是一个比率问题,同时是一个代数问题,这类问题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苹果和橘子之比为5:8,拿走15个苹果,比率变成1:4,拿走苹果后总共有多少水果?还是这个题,为了让大家跟深刻理解,这一节用了与上一节截然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显然更加有效。
这一节依然是比率的代数问题,使用列方程组的方法比一般代数方法更直观明了,观看这一节之后,对比率的求法会更清晰。
比率问题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可以非常多样,这一节又深入浅出地讲了一些比率问题,加深对比率的认识。
4年后,阿里的年龄将是今天的3倍,问阿里今年多少岁?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关键还是在于列方程解题这种代数应用。
萨尔曼108岁,乔纳森24岁,多少年后萨尔曼是乔纳森年龄的4倍?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关键还是在于列方程解题这种代数应用。
现在塔鲁什年龄是阿尔曼的5倍,85年前塔鲁什年龄是阿尔曼的10倍,问现在阿尔曼多大年纪?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关键还是在于列方程解题这种代数应用。
(x+2)(x+3)怎么求,想想A(x+3)就清楚了,可以将x+2看作A。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这一节还讲了其它几个例子。
x²+6x+8=0怎么求,因式分解为(x+A)(x+B)=0,然后x=-A或x=-B,具体求法这一节给出了一种需要练习的方法,具体原因还需要后面视频来了解。
i不是实数,它是比π、e这些更难懂,更奇妙的数。定义为根号-1。这一节求出i的0次方、1次方、2次方、3次方、4次方…并找出这些次幂的规律所在。
i的任意次方,在1、i、-1、-i之间循环。根据这个规律i的7321次方等于多少呢?这一节讲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很多人说i不能定义为-1的算术平方根,因为-1=i·i=根号-1乘以根号-1等于根号(-1·(-1))=根号1=1。-1=1显然矛盾。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复数也就是实数和虚数复合在一起的数,形如a+bi,其中a和b都是实数。a称作复数的实部、bi称作复数的虚部。两个复数相加、相减、相乘如何求解是这一节的主题。
这一节仍然讲复数,是上一节的延续。这一节主要关注复数除法,复数除法比实数除法复杂得多。并需要引入共轭复数的概念。这一节会给出例子。
之前学习过使用因式分解解二次方程Ax²+Bx+C=0。这一节引入公式法解二次方程,这才是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然后举出了一些公式法解方程的例子。
这一解还是讲解二次公式【-B±根号(B²-4AC)】/(2A),这是二次方程中最重要的公式。这一节继续举了一些例子,便于大家更好掌握二次公式。
(x+a)²=x²+2ax+a²,这个式子是配方的基础。配方也就是将任意一个二次方程,配成(x+a)²=b的形式,然后两侧同时开方求解。这是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也是原理。这一节举了几个通俗的例子。
二次公式【-B±根号(B²-4AC)】/(2A),这是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这一节通过上一节讲的配方,证明了二次公式是怎么来的。
Ax²+Bx+C<0或Ax²+Bx+C>0这样的不等式,解法基于对应二次方程Ax²+Bx+C=0,先求出方程两根,然后根据不等式关系求解。这一节举了几个深入浅出的例子。
这一节是上一节的延续,继续讲二次不等式。不同的是,这一节引入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为什么二次不等式的解是那样。这一节举了几个深入浅出的例子。
这一节讲函数的概念,说明其实函数就是黑箱,往其中输入一个内容,它会经过黑箱操作,输出一个内容。还讲到了函数的几种特殊用途。
f(x)=x²+1,g(x)=2x+f(x-3),h(x)=5x,求h(g(3))。这一类问题就是这一解的函数问题,主要落脚于数例,帮助更好理解函数的概念。
这一节继续讲函数例题,通过图像定义了一个函数,然后和其它代数式定义的函数结合,讲解一些例题。
函数概念难懂且类型丰富,所以函数例题越多越有助于理解。这一节继续讲函数例题:f(g(x))=(2倍根号(x^2+1)-1)/(根号(x^2+1)+1),而f(x)=(2x-1)/(x+1),求g(x)。
[第46课]函数定义域
函数的定义域,也就是让函数有定义的所有x的集合。比如f(x)=1/x时,定义域为{x∈R|x≠0};比如根式下为非负数,这些。这一节详细讲解了一些例题。
这一节开始证明对数的第一个性质,即logA+logB=logAB。对数的本质也就是求幂中的指数,同底两式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这一指数性质,表示在对数中就是logA+logB=logAB。这一节给出了详细的证明。
这一节证明对数的另外两个性质,AlogB=log(B^A)和logA-logB=log(A/B)。对数的本质也就是求幂中的指数,同底两式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鉴于此,这一节给出了对数性质的详细证明。
这一节证明对数的另外一个性质,log_A(B)=(log_x(B))/(log_x(A))。对数的本质也就是求幂中的指数,同底两式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鉴于此,这一节给出了对数性质的详细证明。
8x³-7x²+10x-5除以2x+1怎么算?这一节通过一个例子讲解多项式除法的运算,指出它同整数除法的相似之处。讲清楚了这种除法的具体意义。
圆锥曲线也就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统称。为什么这么叫,这些曲线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这一节通过图像直观讲解了这些问题。
圆的方程是x²+y²=r²,其中r为半径。平移之后圆的方程为(x-a)²+(x-b)²=r²,圆心的坐标是(a,b)。这一节从图像平移的观点解释了这个内容。
椭圆方程为x²/a²+y²/b²=1,其中a为x半轴长、b为y半轴长。圆是椭圆的特例。这一节讲解了椭圆的方程,以及平移等问题,以及其它基础性内容。
双曲线方程为x²/a²-y²/b²=1或-x²/a²+y²/b²=1,可能是上下开口,也可能是左右开口。这一节讲解了渐近线的求法,以及判别开口方向的直观方法。
双曲线方程为x²/a²-y²/b²=1或-x²/a²+y²/b²=1,可能是上下开口,也可能是左右开口。这一节主要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双曲线例子,讲解了上一节所使用的方法。
这一节讲双曲线平移后的绘图方法,首先求平移后的中心位置,然后作渐近线,然后确定开口方向,然后绘图。这一节仍然是通过实例讲解。
9x²+4y²+54x-8y+49=0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这一节讲了快速辨别圆锥曲线种类的办法,同时讲了如何化成标准形式以及如何绘图。
4y²-50x=25x²+16y+109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这一节以此为例讲了双曲线的辨别方法,同时讲了如何化成标准形式以及如何绘图。
x²+y²-2x+4y=4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2x²+y+12x+16=0又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这一节以此为例讲了圆和抛物线的辨别方法,同时讲了如何化成标准形式以及如何绘图。
椭圆的定义是,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值的所有点的轨迹;两定点称为焦点,关于椭圆中心对称。x²/a²+y²/b²=1,a&b时,半焦距c=根号(a²-b²)。涉及到焦点之后,圆锥曲线才逐渐体现出了特殊之处和奇妙之处。
双曲线的定义是,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值的所有点的轨迹;这两定点称为焦点,关于双曲线中心对称。x²/a²-y²/b²=1时,半焦距c=根号(a²+b²)。涉及到焦点之后,圆锥曲线才逐渐体现出了特殊之处和奇妙之处。
通过双曲线定义: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值的所有点的轨迹;经过复杂的代数运算,这一节证明出了半焦距c=根号(a2+b2)这一公式。
部分分式展开,又叫部分分式分解。如(x+3)/(x2-3x-40)分成2/13/(x+5)和11/13/(x-8)的形式,这在未来微积分中求积分和求解微分方程等地方非常有用。
这一节讲另一种类型的部分分式展开,例:(10x2+12x+20)/(x3-8)=7/(x-2)+(3x+4)/(x2+2x+4),待定系数时分母为n次,分子需要是n-1次。这在未来微积分中求积分和求解微分方程等地方非常有用。
这一节讲另一种类型的部分分式展开,例:(6x2-19x+15)/[(x-1)(x-2)2]。分母中有重复因式。其待定形式为A/(x-1)+B/(x-2)+C/(x-2)2。这在未来微积分中求积分和求解微分方程等地方非常有用。
抛物线是到焦点和准线等距的所有点的轨迹;任意取直线y=k,焦点(a,b),这一节证明了任意满足到焦点和准线等距的点(x,y),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这一节讲,已知抛物线的情况下,如何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对于抛物线y-y1=A(x-x1)2,顶点为(x1,y1),焦点横坐标同顶点一样,纵坐标比顶点纵坐标高出1/(4A),准线位置比顶点纵坐标低1/(4A)。
安和贝蒂骑自行车同时出发,安从A出发,贝蒂从B出发,相向而行,两人都是恒定速度,30分钟后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向前骑行。安花20分钟到达B,问多少分钟后,贝蒂到达A。
一位女人沿铁路骑车去上班,时速6公里,每天在道口正好被同向火车追上。某日,女人晚出50分钟,被火车追上时,离道口还有6公里。问之后火车需要多少分钟到达道口。
两火车A和B轨道平行,以恒定速度形式。A长200米,B长400米。同向行驶时,A追上B(A头追上B尾部)到A完全超过B(A尾部超过B头部)需要15秒;相向行驶时,A与B头部相遇到两者尾部完全驶离需要5秒。问两车的速度。
爱丽丝、比尔、切尔西站在同一路线上,爱丽丝前面100米是比尔,比尔前面300米是切尔西,三人朝着同一方向前进。6分钟后,爱丽丝追上比尔,又过了6分钟,她追上切尔西。问比尔需要多久追上切尔西。
贝夫4点上火车,6点火车到站。她丈夫开车来接她,正好6点到火车站,开车速度不变。接到后立刻反方向回家。一天,她早一个小时上火车,5点就到火车站,但丈夫还是照常出来接她,她到站见丈夫没来就先往回走。中途碰到丈夫,然后一起回家,这一天回家比平时早了20分钟。问贝夫走了多久。
军官骑马从队列最后到最前,然后又从队列最前回到最后,骑马速度是步行的3倍,队列是100米长。问军官回到队列末尾时,队伍行进了多远。
这一节讲分式不等式,形如(x-1)/(x+2)&0,它有两种解法,这一节详细讲解两种解法,以及考虑方法。解出来结果是x&1或x&-2。
这一节讲分式不等式,形如(x-3)/(x+4)≥2。比起上一节,大于变成了大于等于,而且不等式右侧不为0。这一节对这种题目进行了详细讲解。
假设f(x)=ax3+bx2+cx+d,已知有零点(-1,0)和(2,0),y轴截点为(0,-2),求a+b+c+d。这个题其实有无穷多种情况,课堂最后绘图证明了这一点。
住房抵押贷款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物,一般是查表来看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多少。那么这下面的数学运算是怎样的呢?其实并不复杂,这一节课将教你如何计算。
函数是一种映射,将输入值映射为输出值。那反向的逆操作,将原来的输入值映射回输入值,这就是逆函数。视频中介绍了函数及其逆函数关于y=x的对称关系。
例题:求f(x)=-x+4和g(x)=-2x-1的逆函数。求逆函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原函数表示为y等于x的表达式,进行代数运算,用y表示出x 得到逆函数,然后把自变量由y改成x。
例题:f(x)=(x+2)2+1,其中x≥-2。求其逆函数。求逆函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原函数表示为y等于x的表达式,进行代数运算,用y表示出x 得到逆函数,然后把自变量由y改成x。
例题:函数f(x)=(x-1)2-2,其中x≤1。求其逆函数。求逆函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原函数表示为y等于x的表达式,进行代数运算,用y表示出x 得到逆函数,然后把自变量由y改成x。
若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符合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乘以一个常数,则称两者是成正比,即y=kx。若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符合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倒数乘以一个常数,则称两者是成反比,即y=k/x。
这一节是正比关系和反比关系的应用部分。课上举出了各种关系式,然后判别关系式是正比关系、反比关系、或既非正比也非反比。
奇函数为f(-x)=-f(x)的函数,它关于原点对称,比如y=x3就是奇函数;偶函数是为f(-x)=f(x)的函数,它关于y轴对称,比如y=x2就是偶函数。这一节告诉大家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这一节探究了函数奇偶性称呼的来源,这同奇数或偶数的称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关键在于幂函数y=xⁿ上,这一节将清楚讲解这一知识点。
除了加减乘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义自己的运算,这也是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考点。比如定义x☆y=5x-y,a◇b=a/(a+b),问-1◇(0☆5)。
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证明基本情况;然后假设n=k时成立,再证明n=k+1的情况也成立。这一节通过计算1+2+…+n之和,来演示数学归纳法。
设S(n)=1+2+…+n,即所有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之和。上一节用归纳法证明了S(n)=n(n+1)/2。这一节继续讲这个问题,给出了不用归纳法的简单代数证明。
9支记号笔价格11.50美元,问7支笔的价格是多少钱。7个苹果价格是5美元,8美元能买多少苹果。5个人吃的蛋糕需要2个蛋,15个人吃的需要多少鸡蛋。这些关于比例的问题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所有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形式,那7.7777…化成分数是多少呢?1.2222…化成分数又是多少呢?这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所有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形式,这一节接着上一节,讲解了循环位数不止一位的循环小数,比如0.36(36循环),0.714(14循环),3.257(257循环)。
学校:可汗学院
讲师:Salman Khan
授课语言:英文
类型:数学 可汗学院
课程简介:这是为没有代数基础的学生准备的代数课程,包含方程及求解、不等式求解、作图、百分比、比值问题、因式分解、虚数和复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函数、对数及运算、圆锥曲线的坐标运算(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式、应用问题等内容。视频由可汗学院免费提供,详见:(All Khan Academy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or free at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数函数定义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