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污的瑜伽动作图到底有多污

相关生活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
东方女性网()版权所有&&&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处理。
备案:闽ICP备 粤公网安备 13号【人体8大器官到底有多脏?如何清洁?】-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人体8大器官到底有多脏?如何清洁?
7、人体8大器官有多脏——肺
在所有器官中,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可以说是最受委屈的一个器官。是肺部最大的污染源,正常人的肺是红色的,烟民的肺则完全被熏黑了!尼古丁、二氧化硫等所有吸入的有害物质,都可以看成附着在肺上的脏东西,肺肯定是所有器官中最脏的一个!
其次是空气污染。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可能将漂浮的颗粒、有害气体带进体内。虽然肺叶上排列的细小纤毛能将一些污染物、细菌清扫出去。但如果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即使再坚强的肺,也会受不了。此外,人们的衣食住行、四季交替都对肺有影响。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严重的还会导致癌变。
清洁方法:多吃苹果。研究表明,经常吃苹果的人咳嗽、生痰的几率比不经常吃的人低33%,这是因为苹果皮中的果胶和抗氧化物能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
阴霾天气少出门。如果要出门最好戴口罩,尽量避开早上这段时间。
多喝水,不吸烟。如果经常处于吸烟环境,一定要多喝水,可以加速排出体内有害物质。有数据显示,八成肺癌的成因是烟草,因此建议不要吸烟。
4948阅读4740阅读4213阅读3147阅读3366阅读3189阅读4429阅读
4482阅读4606阅读4560阅读4309阅读4799阅读3075阅读3039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灌水]大手印文化:心性学说与大手印瑜伽
6986 次点击
8:08:27 发布在
心性学说与大手印瑜伽
13:52:10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 浏览:335488次内容提要:大手印是超越名相的,它告诉我,无论是宗教的教派名相,还是诸多的二元对立,都是应该从心里扫除的东西。所以,我眼中的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以是故,我很喜欢“心灵瑜伽”一词,因为它涵盖了那些对人类心灵有益的智慧和法门。 瑜伽一词,源于印度,含义很多,但在本书中,我只选用其中一种,代指一种修行方法,意为给牛上轭,旧译为“相应”。佛教和其他宗教流派用以表示总摄修心修慧的法门。佛门广大,教派繁多,各宗各派,皆有各自的修持之法,或诵经,或持咒,或参禅,或念佛,或严持戒律,或调息炼气,或凝神观想,或持摄静虑,其名目虽多,概言之,皆属于“瑜伽”范畴。其目的,不过修心修慧也。需要说明的是,时下流行的,多是身体瑜伽,而真正体现“瑜伽”本义的,其实是心灵瑜伽。我跟瑜伽的缘分很深。我天性喜欢独居,总是离群索居。除了不多的几次例外,我几乎在与世隔绝地进行瑜伽意义上的闭关。十多年来,我躲身于我命之为红云窟的关房里,或禅修,或读书,或写作,人不解我心,我也不改其乐。我是古印度大手印瑜伽的实践者。按《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的解释,大手印的字义为“大印鉴”或“大符号”。此种禅修传统强调直观自心,而不是经由善巧法门认知自心。大手印是超越名相的,它告诉我,无论是宗教的教派名相,还是诸多的二元对立,都是应该从心里扫除的东西。所以,我眼中的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以是故,我很喜欢“心灵瑜伽”一词,因为它涵盖了那些对人类心灵有益的智慧和法门。大手印瑜伽是心灵瑜伽的一种,它超越了宗教名相。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它是救心之方,是安心之法,是铸心之术。我用我曾经生造的一个词来诠释它:大手印瑜伽者,“大善铸心”也。时下,因为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濒临被湮没的边缘,像凉州贤孝,像大手印文化,像香巴噶举,像那些已如风中残烛般的民间善文化。十分滑稽的是,一方面,许多当代人陷于热恼和焦虑,不能自拔,他们非常需要心灵的滋养;另一方面,那些有益的文化滋养却早已尘封,无人问津了。在心灵滋养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我曾在《我的灵魂依怙》中写道:&2004年,我跟《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先生等人一起去罗马尼亚,参加“国际文学节”,文学节的主题是“地球村里的孤独”。2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作家都在抒发自己的孤独感慨,但几乎全部的内容,都在怨时下媒体对文学的挤压,都在叹作家的边缘化。我接受国际广播电台的采访时就说:“作家们把孤独谈小了。他们所说的孤独,仅仅是一种情绪,是个人欲望和贪婪不能满足时的失落,是个体处于边缘时对世界的埋怨,是一种堕落的标志。那不是真正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智慧的觉醒,是感悟生命的易逝、世间的无常和作家想建立的永恒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是独上高峰望八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怅然,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睡我独醒的冷寂。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孤独的,菩提树下觉悟的佛陀是孤独的。”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人类历史上,有一种存在,令我们敬畏;有一种精神,叫我们仰视;有一类群体,会令我们忽然发觉自己的屑小。他们曾和我们共居一个星球。他们短暂的肉体烟雾般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成为我们灵魂的滋养,能令我们自省并向往。这世界,因为那高贵孤独的存在而大放异彩。你可以想象一个旅人,在风沙搅天中步入沙漠,欲将绿洲种入大荒;你可以想象一位智者,深入不毛,对嗷嗷乱叫的野人宣扬他感悟的真理;你可以想象一个夜行者,举着摇曳的烛光,进入亘古的黑夜……无疑,他们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绝非空虚的无聊,而是清醒的微笑。佛教文化史上,充满了这种孤独而高贵的微笑。当这种微笑将宁静、安详、豁达、超然、博爱等诸多光明播入人们的心中时,就成为一种抹不去的人文景观。我们会根据其外现的差异赋予其不同的教派名目,如小乘,如大乘,如密乘……它们是涌动了千年的智慧暗流腾起的浪花,是向往一种精神的群体的灵魂叙写。从佛教文化史中,你可以看到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的一段灵魂历程、一块令我们惊叹不已的文化瑰宝、一种能使这个时代豁然有悟的智慧、一种值得我们敬畏并向往的精神。我们明明知道,这个时代太需要这种精神了。你可以撩开大眼,望那遍布世界的硝烟和杀戮;你可以打开电视,望那被恐怖和暴力弄残的幼儿躯体;你可以放眼四顾,去追问失去灵魂殿堂的人们;你可以凝神静气,去搜寻热恼自己灵魂的贪婪。无异,你,我,他,都需要一股清凉的风,需要一晕智者的笑,需要一抹安详的超然,需要一份含蓄的包容。能给予你这一切的,非金钱,非权势,非物质。那养分,来自我们延续了千年的文明。当贪婪烧去我们的清醒,当欲望毁坏我们的宁静,当生命需要另一类营养,当世界需要别一种光明,我们都应该将放飞的眸子收回内心,叩问一下自己。许多时候,叩问自己,就是叩问历史,叩问命运。……灵魂的滋养需要灵魂的养分,物质的供给只适用于肉体,那更高意义的幸福取决于心灵的明白与否。当身无分文吃草度日的密勒日巴在山洞里饱食空乐无别的大餐时,王侯将相们却懊恼得欲拔剑自尽。物质与幸福的关系很有限。当生存的问题解决之后,真正的幸福取决于心灵的光明是否显现。金钱虽能带给人欲望的暂时满足,但绝对带不来灵魂的安详。心灵的安详需要智慧的滋养,心灵的明白需要智慧的顿悟。当人类日渐陷入狭小、热恼、贪婪、嗔恨时,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无疑能为我们带来清凉。许多时候,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发掘和弘扬确实是人类的福音。我们很难想象,若无基督教的“博爱”,西方会是怎样的场景?若无孔子“仁”的滋养,古老的中国已走向何处?人类在很多时候,确实需要从一种古老DD同时也永远年轻DD的智慧中汲取养分。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最美的定格,如耶稣之殉难,如佛陀之觉悟,它们是暗夜里的电光,每每划破长夜,警示世人。那耀人眼眸的智慧和爱,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风景。我们敬畏它,向往它,而我们的每一次向往,都会剥去心灵的污垢,焕发一份本有的光明。茫茫宇宙无边无际,不知何来,不知所终,地球微尘般弱小,人类应该在爱中延续,没有愚痴,没有暴力,没有贪婪,没有战争,应该将纷繁的热恼,转化为清凉的风。是的。当这个世界日渐陷入狭小、痛苦、仇恨和热恼时,我们的文化,应该给热恼中的人们带来清凉,带来宽容,带来安详和博爱。我想,我的作品,也许可以充当一座桥梁呢!――选自《大手印实修心髓》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作家天佑]
[维扬卧龙]
[小王子爱玫瑰]
[小题不大做]
[人与自然]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58:34 &&
空是宇宙万物的本质 14:20:48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 浏览:335575次
佛教中常说“空”。这个“空”字,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有专家认为,惠能《六祖坛经》中间的那个偈子被后人篡改了,就是说,那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被篡改了的偈子。后来,敦煌出土的最原始的《六祖坛经》中是这样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那“本来无一物”应该是“佛性常清净”。因此,我们讲的这个“体空非无物”,就是说人的心体虽是归于空性的,但不是说什么都没有,而是“体空性不空”。那“体”,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并无永恒自性,所以“体空”。而那“性空”却非“没有”之空。《涅经》云:“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华严经》云:“性以不变为义,上极诸佛,下至蠕飞蠢动,虽品类万差,莫不本乎一性。迷之则成生死,悟之而为涅。迷悟虽殊,其性本一,是为一性也。”《大智度论》中,将性分为两种:一是总性,谓一切诸法,性本空寂,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入无出,故名总性。二是别性 谓人喜作恶,则以恶为性,好集善事,则以善为性,如火以热为性,水以湿为性,故名别性。虽然,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是无我的,是无常的,但因缘聚合之后,就会示现出各种现象。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便是因缘聚合的,当然也归于空性,是无常的。漂亮女孩不会永远漂亮,她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变化,细胞忽生忽灭;看起来很美丽的不一定美丽,因为她体内有污血,皮肤上是有细菌。这说明,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种假象而已。虽然诸相归于空性,但那诸相还是存在的。不承认诸相易流于顽空,执著于诸相易流于执实。有人一谈空性,就陷入一种顽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意义,什么都没意义,这就是典型的虚无主义。诸相虽归于空性,但“妙有”还是有的。一切虽归于空性,虚幻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但它还有一种因缘聚合的妙有和缘起。“空”的意思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我们举个例子,这个杯子,它曾经是陶土,被能工巧匠制成杯子,书画名家在上面刻了字,然后经过炉火烧制而成。这各种因缘聚合,使它成为一个杯子。那么,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不是。如果我不小心打碎了它,它就不再是杯子了,变成了垃圾;铺到路上,就变成了铺路的碎陶片。等到再一次因缘聚合时,它可能还会变成别的。世上万象,就这样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没有什么能够永恒不变,也没有一个能够永恒不变的本体,我们故名之为“空”,但并不是说没有这个杯子。到目前为止,杯子还是存在的,但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它缘起有而自性空,故称为“缘起性空”。它的本性是空的,是虚幻无常的。再举个例子,我们以我们住的这个楼房为例。它当然是存在的,但它仍是因缘聚合之物,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若干年之前,这儿一片空旷,是一片坟地。我的爷爷曾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盖了个小房子拾粪,拾铁路上的粪。他把粪拣到住的房子里,堆在当地,怕人偷粪,就在房中吃、睡。在他的眼里,这粪比什么都重要,不能丢了。但他就是不明白,这个粪也是因缘聚合之物,这个房子也是因缘聚合之物。几年后,房子就被拆了,坟地也被平了,种上了庄稼;再过十多年,庄稼地成了一个村庄,人们为了争盖房子的地,还打得头破血流。这些人不知道,这个村子也是因缘聚合之物。他们不知道,多年之后,这块土地会被一个大老板买了去,把村子推平,修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后来,我买了其中的一套楼,住了进来。于是,空荡荡的楼房里又盛满了我的东西。但这并不是终点,它还会一直变化,会无休止地变化下去。因为,无论村子、楼或是土地,都没有永恒不变的本体。由于因缘聚合,它们有了诸多显现,我们称之为“缘起”;但它们的本质却是无自性的,它们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所以又叫性空。 一位哲学家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当你第二次踏入某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不是刚才的那条河流了,河中的水早已发生了变化。同理,人也不能两次接触同一个人。每时每刻,人身上的细胞都在发生着变化,包括想法、心念、心情、思维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有些人老是埋怨自己的女朋友说话不算数,因为她老是食言,昨天答应的事,今天就变了;却忘了,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表面看来她是同一个人,但今天己发生了许多变化。不管是细胞还是心情,或是思维,都变了,而且还老了一天。为什么人们总说爱情不可信,原因就是心时时在变化。最容易变化的就是人心,世界上没有比心变化更快的东西。感情冲动、头脑发热的时候,可以山盟海誓、永不变心。等过一会儿,心一变,你就变成了对她来说无关痛痒的东西。这就是爱情不可能永恒的原因。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能永恒。《红楼梦》的“好了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就讲了缘起性空,甄士隐如是诠释:“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瞧,对无常的描绘,多么形象:“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那现在看起来非常简陋、空空荡荡的房子里、非常贫寒的院落里,当年的时候,大臣上朝时用的笏板却堆满了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到处是荒草和枯死的杨树的所在,一片破败,荒凉不堪,但这儿曾是歌舞场,热闹非凡;“蛛丝儿结满雕梁”,那曾经辉煌象征大富大贵的雕梁,现在又结满了蛛丝,说明早已开始衰败衰落了;“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而这个非常破烂的篷窗上,又开始糊上绿纱了,说明这个人家要开始发达了;“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别看你脸上的胭脂抹得有多浓,擦的粉有多香,可你瞧,你的头发已开始发白了;“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昨天在黄土陇头,刚刚埋了死去的丈夫,今天家中的红灯帐底又卧上了鸳鸯。瞧,丈夫新死,他的老婆又和别的男人睡觉了;“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正在哀叹别人为什么活不长时,转眼间自己的命也尽了;“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你想好好训练儿子,希望他将来能有个大出息,却未想到,儿子最后竟沦落为强盗了。你想找个富贵人家的子弟做女婿,却想不到你女儿最终流落到烟花巷当了妓女。《红楼梦》中讲的,就是无常之理。我举个切身的例子,我弟弟得病去世时,他有个同学见了我时说,你弟弟那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早就死了呢?他觉得很是可惜。但不久之后,他也得白血病去世了。他死的时候,他的同学也为他叹息,说这么好的人不应该这么早就去世。但过了没几天,这个人也死了。他死前刚刚当上教导主任,为了这个位置,他奋斗了很久。真是“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选自《大手印实修心髓》&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3:35 &&
究竟解脱的大手印 14:30:12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文化网 浏览:336429次 •‘•&在《冈布大师全集》中就明确指出“所谓大手印,就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心,就是那明空无二智慧,到哪儿去找呢?要到自己心中去找。”所以他也认为单纯证空性,不能得心的全分。“止”只能收放心,由定力生观察智,“观”只是证悟空性,但以凡情的观察智不能亲证实相。故欲见自心明空本面,就只有放任自在。众生由于有了实执,执著太紧,心不能解脱,要除去缠缚才能放松,心本来是活泼泼的,不能用止去约束它,也不能用观慧去求证。大师教人要证悟明空本性,指出平常心是道。他说“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当前显而空,空而显,空显(明空)不二之心,不要去修改,不要去增加,毫无功用地凭内证智自己觉知。”所谓平常心就是在妄心中的真心,不需用安住修,也不用观察修,只觉照即行。大师说:“所谓心体者,就是俱生智慧,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明),但又是空空寂寂,无可认持(空)能现前如量感受到。”&&& 吾人本性光明,能现各种境相,能起各种分别,这能现能起皆是心性,本来即有,所谓俱生。大师说,“心的体性是本元俱生,心的本相是境界俱生,心的妙用是分别俱生。”起现均从心性而起,既是俱生,则不求断,亦断不了,体相用三者结合为一体的。大师说,“各种分别起动与心体无二无别,各种境界显现与心体无二无别,此三者无别,则是你的自心本性。”既了知一切境界之显现,一切念想分别之起动均是法身一体之相用,则不加分别取舍,任运自然方合于道。大师说,“把妄想分别之体了解为法身,心之本相所现了解为法身光明,一切自现境界了解为法身本元之游戏,为此则能将所有迷现均转为清净之智慧。”妄念之起伏,万有之显现,皆与不生不灭之法身同体,双融而成为一味。&证悟此本元俱生心的方法有三要:不散乱,自然放下;不整治,任运松弛;不改变,自然清澄。此三为远离戏论分别和一切法皆法性中自然化解的三解脱之门。顿门直指人心,立地解脱,见性成佛,不讲繁琐的教理,全在上师直指。实修次第先求上师开示心体,自己体认,有所省悟,求师印证。此外尚有觅心法,先观照所缘之心,明明了了(明),然后寻觅此心,在内在外,形状像貌,以及来、住、去三者皆了不可得(空),定知此心体是空,此则明空本元之心。若干此心体上让风息入,住、融于中脉,生起大乐,是则名为乐空双运无别密乘之见。故密乘大手印又分离戏大手印和乐空大手印。玛巴,米拉时是密乘的离戏大手印或名实相大手印,即明空双运之道。大手印本为双融双运之义,心的明空二分从来都是双融的,双融之义即二合为一,此规律遍于一切法,即无有一法不盖上它的手印,故名为实相大手印。明空双运,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自心实相,名为佛性,佛与众生同具,所谓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空”分是万有之本体,“明”分或者说是气分,为万有化现之源,三有情器之显现,分别妄想之起动,乃至大用流行均是明分之作用变化,明是世界缘起的根源。体为空,明为有,体空不动,用明随缘变化,故体无生灭,为真;用有生灭,为俗。此空有,体用,真俗都是俱生,二合为一结为一体,法尔如是,非关造作。此即名为如来藏。故如来藏既有空分又有有分,因此成为非空非有之体,但他们不说是非空非有,而说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是离空、有、断、常四边的戏论,故名为离戏大手印。既然离戏则消除差别,成为平等圆融境界,那里还有什么空有断常之分。明空即是本性,随时都在,由于众生在迷而不悟,本性要悟只有顿悟。顿悟即指见此明空真性。本性不是由修得来,故不用渐修。所以学大手印既重在上师的指点,更重的是全靠学人的自悟。噶举派认为若人只悟到明空心体,成就空分,而明分,还未完全发挥作用。空分属心,法身,明分属色、报化。报化未证得,色空对立的矛盾未曾解决,因此提出密乘乐空大手印。为解决这个对立的矛盾。密乘乐空大印即修《那若六法》解决空有的矛盾,也即是解决身心矛盾的问题。在讲因位实相时就把身、心各分为粗、细、最细三等,身心是互相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心,就应有什么样的身,实相大手印只悟本元心,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是佛心,那就应与最细的本元身结合。在凡夫悟了本元心,证法身,但身还是四大五蕴粗重之身,如何成得了佛的报化,故身心二者必须相结合,修密乘大印就是使本元心与本元身结合使对立达到统一。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本元身是最细的风,故实际也是解决风(气)心对立统一的问题。所以修密乘大印先修生起次第的天身瑜伽,清净蕴界和合的粗身,然后再修圆满次第净化风脉明点的细身,并用《拙火》燃滴,生四喜智,打开脉结,把所有业风纳入中脉成为智风,在本元心体上即之悟空性之心体,上引风息入、住、溶于中脉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体性,生起乐空无别俱生智,成大乐身,最细之风心结合为一。风心完全得到自在则可开显本性光明,圆证三身。悟大手印还有深浅层次,故又提出修大印的《四瑜伽》,即四个阶段,上根利器之机,顿悟顿修,一般中下之根悟境是逐步开展的。四瑜伽:一、专一瑜伽。常常观照明空自心,专一清明而住,毫不动摇,即自觉智从内自现,亲自领受明空觉受,这是初证明空境界。二、离戏瑜伽。悟诸法无实,断二我执,入毕竟空境界,离去是非有无种种戏论,这是心体犹如虚空,极为明朗,这是从有到空的境界。三、一味瑜伽,由现明空双运,亲证一切法平等性,融生死与涅,佛与众生成为一味,融万有成一味,亲证法性实相,得大自在,这是从空到有的境界。四、无修瑜伽。到此地步则达到无法可修、无果可得、空有双融、现空双融、事事无碍的圆满境界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6:32 &&
大手印:绝对真理的胜义观 14:36:58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文化网 浏览:337477次 我修大手印观时,心住本然离造作。无散乱中松松住,空性境中明朗住。喜乐境中明体住,无妄念中惺惺住。众缘境中平等住。此心如是安住已,无灭决信种种生。自明任运事业成,任何果报无所求,心离原求甚乐哉。希惧二执尽除故,如是觉受甚乐哉。一切迷惑与妄念,尽成智慧甚乐哉。解轮回的真实本质,就是证得涅。”佛性,如是而为,佛就如同在你手中。要让自己保持自在,超越分别心,别去管为与无为。对未来,别去算计;对过去,不再执著;认知当下的觉醒,让自己的佛性展现,让一切顺其自然,就能享受一切。”弟子大悟。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4:32 &&
大手印法喻和恒河大手印 14:31:55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文化网 浏览:338171次 顶礼金刚空行。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具忍具慧那诺巴,具种修行如是行。譬如虚空无所依,大手印亦无依境,住于任运境界中,定从系缚证解脱。&譬如以眼观察虚空无所依,如是以自心观本净妙明心,一切邪妄分别消除证觉地。譬如空离一切色,黑白等色不能染,妙明心亦离诸色,善恶黑白不能染。譬如晴明日光照,千劫黑暗顿开朗,本净妙明放光明,多劫轮回业障消。虚空言说强安立,虚空究竟离言诠。觉心虽亦强言释,究竟成就实离言。要知心惟本同空,无余摄尽一切法。身离诸作要闲住,语离尘声空谷音,意离思量对比法,如竹中空持此身。心合超绝言思绝,安住任运无取舍,无著心契大手印,恒修决证正菩提。密咒典及波罗蜜,种种经律与法藏,各个论义宗派等,皆非光明大手印。由生分别障明印,反失所守三昧耶,永离分别不着意,自生自灭如水波。若顺无住无缘谛,即守破暗三昧耶,若离分别无所住,一切法藏无余见。若依此义脱轮回,并能烧除诸罪障,此是教内大明灯,不修此义愚夫辈。彼常漂流生死海,未出秽苦之愚夫,应哀悯彼令依师,得师加持而解脱。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若无作求是行王,若无所住即证果。越所缘境心体现,无所住道即佛道,无所修境即菩提。&嗟乎!于世间法善了知,无常法如梦如幻,梦幻实义本无有,知则当厌离于彼,舍诸贪嗔轮回法,依于山则洞穴居,恒住无作任运境,得大手印亦无得。譬彼大树枝分可万千,齐根倒断万千枝分萎,断心意根生死枝分亦全枯。譬彼千劫所集暗,得大明炬暗立遣,如是自心刹那光,多劫无明障顿除。&噫嘻!有心之法不得离心义,有为之法不得无为趣,欲达真实离心无为胜义趣,任运持心安住明本体,分别垢水自当返澄清,障修诸显亦各自寂显,无取舍心光发而解脱。了本无生无始习垢净,亡诸执计安住无生境,凡所显现皆是自心法。越脱边执得殊胜见王,超深广量得殊胜修王,离断边品得殊胜行王,能无所住得最殊胜果。行者初得觉受如瀑流,中如恒河畅流而闲缓,后如平水子母光明会。&劣慧异生未堪善安住,可于明点气脉诸要门,以多枝分方便摄持心,调令任运安住于明体。若依业印增现空乐明,须知加持双运之福智,导自顶轮缓降不可泄,渐提令遍全身一切轮。&绝离贪故空乐明方显,长命黑发相抱如满月,光彩焕发力大如狮子,愿共速得安住胜成故,此大手印极心要口诀,且堪能种众生恒受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8:15 &&
雪漠:如何区别骗子与信仰者? 20:36:29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 浏览:339304次& 我的长篇小说《西夏咒》(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许多读者对其中的关于反思宗教的内容很感兴趣。书中有两种打着宗教烙印的人:一类是真信仰者,如久爷爷、琼、雪羽儿、吴和尚等;另一类则是骗子,如怙主派来的堪布、如那些屠杀阿甲的教徒们等等。&&在我的生活中,老出现口不离信仰者,有些是真信仰,有些是假信仰。许多时候,政治家们也会谈信仰,其中同样有真有假。如印度圣雄甘地,肯定是真信仰,他被刺客打中之后,首先喷出口的,是神的名字。临终前,他还是宽恕了那些极端的杀人者。他从来没有仇恨和算计,只有爱和宽恕。&&但有些谈信仰的政客,却是骗子,比如希特勒,他就是利用人们信仰产生的偏激情绪屠杀犹太人的。更有一些口必称信仰的政客骗子,一生里,他们都貌似有信仰,而没有真信仰,许多人却被他们迷惑了。比如,某些杀人如麻的暴君,谈起信仰来,口若悬河,飞流直下三千尺,似乎他们信仰着某种真理,而实际做事时,他们连一些基本底线也没有。暴君口中的信仰,仅仅是用来迷惑世人的。&&那么,那么,如何区别骗子和信仰者?&&办法只有一个:看他的行为。&&无论其信仰宗教、信仰文化艺术,还是信仰其他主义,真信仰者都离不开三点:自省、自律和自强。这三点,是信仰的本质,能将骗子和信仰者区分开来。&&下面分而述之:&&一要看他能不能自省?DD即反省自己的不足,进行忏悔DD这便是毛泽东曾提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任何宗教中,忏悔是第一个必修的内容,基督教更是将忏悔贯穿生命的始终,每个教徒临终的最后一课,便是忏悔。没有忏悔,便没有救度。佛教中也有大量的忏悔礼仪,如大悲忏、金刚萨示徽戏ā⒋罄癜荨⒆志徽戏ǖ鹊取;揭嘟慊谑游饕巍C挥锈慊冢忝挥凶允 K裕蛔允〔烩慊谡撸隙挥行叛觥&&二要看他能不能自律?真信仰者为了真正战胜自己的贪欲,他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便有了行为规范,宗教中称戒律。儒家有三纲五常,基督教有十诫,佛教有诸多戒律,等等。在宗教修行中,在没有战胜贪欲、证得“无漏”时,信仰者必须靠戒律来约束自己。没有戒律约束者,必然是假信仰者。是故佛说:以戒为师。还说,只要世上有六个守戒比丘,正法就不会灭亡。戒不亡,法不灭。&&时下,许多喜欢所谓“自由”的人,总是不喜欢戒律。但却不知,真正的自由,只有靠戒律来实现。佛教追求的终极自由,它是“戒定慧”的产物,是自性光明焕发后本体智慧的显现。没有戒律的约束,便没有终极的自由。牛魔王虽和孙悟空本事相若,由于没有向往,不守戒律,就失去了许多机会,更上不了去“西天取经”这趟车,就只能永远是个妖精。孙悟空却宁愿戴着紧箍DD这是戒律的形象化DD艰苦西行,历经艰险,降魔伏妖DD那妖魔象征用戒律智慧调伏的妄心DD才会最终成佛。无论多厉害的『西游记』人物,要是不进入那“戒定慧”的大文化体系,就永远是游兵散勇,小妖一个。&&也有人错解了大手印究竟见地中的“打碎”和“超越”之说,来否定戒律的意义。却不知,大手印谈到的终极超越,指的是证得真理之后对最后法执和无明的扫除,即证得真理却又不为真理的名相所束缚,证得光明而不执著光明。没有证得真理DD实相光明DD者,他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实相,根本就谈不到最后的超越。所谓超越,是一瓶水装满之后溢出的部分DD因为那瓶子已盛不下它了DD要是一个空瓶子或是半瓶醋发出要“超越”的声音,显然是很滑稽的事。所以,一个行者真正证得真理时,才会处于朗然光明之中。只有到了这时,他才超越或“打碎”了戒律DD因为他已经不会犯戒了。因此,所有没有究竟成就、却不守戒律者,根本就不是真信仰。狂慧是佛教中最可怕的灾难,属于“世智邪辩才”,被认为是人生“八难”之一。骗子大多是狂慧,谈密说空头头是道,观其行履却连门也没入。&&那些假信仰者,因为其信仰的目的,仅仅是想得到,而不是奉献,他便会痛恨所有阻挡其贪欲的人和事物。他眼中的敌人,除了阻挡其恶行的大善知识之外DD这也便是无数的真善知识总是遭到邪众诽谤的原因DD戒律更是其大敌。于是,他们会利用各种理由毁坏佛陀制定的戒律。因为戒律的被损坏,社会上便出现了诸多的恶性比丘。佛陀在世时,就有六群没有调伏的恶比丘,佛陀叫弟子们对付其的办法是:“默摈之”,也即不要跟他说话,远离他。这便成为后来“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远离恶友”的最早来由。&&恶友如邪风,总能吹熄智慧的火种。我曾有位学生,本来心很纯净,仅仅是因为交了恶友,便坏了信根。凉州人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这个道理:“跟好人学好人,跟上龙王当河神”。古人更用八个字简明其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在禅宗等教派中,一旦开悟之后,是要求远离人群去闭关的,怕的便是定力不够,那刚刚点亮的智慧之烛再被邪风吹熄。历史上,有许多由悟返迷、终而遭到恶报者。&&三是要看他能不能自强。自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灵上的向往,二是行为上的积极。向往是信仰的根本。向往一种伟大的存在,行为上使自己实现升华,接近或达到向往的目标。如基督教的向往天国,佛教的向往净土和即身成佛,道教的羽化成仙等等。没有向往,也没有信仰。真正的向往,必须同时体现在积极的行为上。向往的目的是实现自强,得到超越。综上所述,自省、自律、自强是所有信仰的根本。自省是发现过去的不足,自律是把握自己的现在,自强是创造美好的未来。&&没有这三者,便没有信仰。 &&信仰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世界,而是为了战胜自己的欲望。&&“打碎”需要资格。雪漠也常谈到“打碎”,但雪漠打碎的,多是自己的执著和贪欲。“打碎”是“得到”后的不执著和最后扫除,是拥有“财富”后的不为“财富”所困。一个乞丐无论如何叫嚣要“打碎”金钱,一见几个铜板,仍是会两眼放光的。许多空谈智慧、唾如飞瀑者,只消过来一个漂亮的异性,便目露色光,方寸大乱,丑态百出。更有甚者,听到不合己意的逆耳忠言,便视如仇寇,必须诛而后快。试问,这样的口头“智慧”,有什么用?&&信仰者需要“打碎”的,不是戒律,不是别人,不是自己眼中的对手。信仰者首先打碎的,是自己的愚痴、贪欲、执著和仇恨。真信仰者的对手永远是自己,他先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在心灵上忏悔,在行为上改过,渐渐升华生命,这才能进入信仰之门。&&假信仰者仅仅是拿信仰的棒子去打别人。因为其假信仰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或“索取”,而不是“奉献”。所以,他会将所有阻碍其贪欲者当成敌人。有时,他的敌人甚至包括了信仰对象,于是,一些所谓的基督徒在实现不了贪欲时,也会咒骂上帝,就像那些没有信仰的农民,在冰雹打了庄稼之后,会咒骂老天爷瞎眼一样。&&所有宗教中,最怕的不是明显的恶魔,而是貌似信仰者的那类骗子。许多邪教教主,便是这类人。许多佛油子,也是这类人。他们言必称佛,而观其行色,却毫不自省、自律和自强。更有许多佛教徒,其进入佛教的所有目的,仅仅是混熟一个个圈子,利用人们对信仰的某种情感,来达到骗钱、骗色、骗取各种资源的目的。以前,在某个旧教派中,我就亲自遇到这类骗子,一些人被骗得家破人亡。我的某位企业家朋友,被骗子的“信仰”巧语冲昏头脑,被骗去五十万;有一位陕西的宗教骗子,骗了其师兄数十万,竟大言不惭地说:你就当交了学费吧。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发现有无数以信仰名义骗取利养、不务正业、好吃懒做者。他们正是利用了人们对信仰的那种敬畏和向往,才实现了自己的骗。&&那种灵魂的刺疼,时不时就会扎疼我,便成为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理由。&&其实,许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区别其真假的方法很简单,无论他信仰宗教还是艺术,你只要看他是不是为他的信仰做到了自省、自律和自强。若无这三者,那所谓信仰,仅仅是骗子的遮羞布而已。至于爱情,就更容易分辨了,因为爱也是信仰,同样需要自省、自律和自强DD要是建立了关系或是成立了家庭,还要加上奉献、担当和责任。所有的索取,都不是爱。&&《我的灵魂依怙》中,也写过我进入宗教之初的遭遇。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我总是成为那些假信仰者的眼中之钉。因为,他们只能骗那些迷信的大众,却骗不了洞悉其本质者。有时,他们也会借力,借我的影响,来满足其私欲。某骗子就拿着《我的灵魂依怙》,以“雪漠师兄”的名义,骗得了大量信众,自号为“法王”。不过,当他们发现雪漠的影响不再是他们行骗的助缘,相反还可能让部分迷者觉醒时,他们矛头就会对准我,便可能发动迷信的群众烧埋我的书,便利用各种机会诋毁大手印“正见”。有趣的是,只要智慧之火有足够的势头,邪风吹来,反倒能成为那大火的助缘了。对那些风助火势的假信仰者,我称之为“逆行菩萨”。&&虽然我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类假信仰者,但我总能穿透假象,洞悉其本质。除了一些智慧意义上的观察外,辨别其真假的妙法便是:莫看其言语,而要观其行为。&&要看看他的行为是不是能够自省?是不是能够自律?是不是能够自强?同时,要看他是在奉献?还是在索取?&&需要补充的是,在生活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想真正拥有信仰,但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人。他们也想成为战胜贪欲的人,只是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他们虽然也不自省、不自律、不向往,但他们仅仅是不懂,而不是不愿。我们要将这类人跟那些骗子们分开。他们还需要得到正确的教育,这也是佛教存在的意义。&&我想,只要他们明白了信仰的本质是自省、自律、向往之后,他们也会“信受奉行”,成长为真正的信仰者。世上没有天生的信仰者。只要让自己拥有真正的信仰,任何人都可能因为信仰而离苦得乐。当然,其中的那些死不改悔者,他会堕落成我们所说的“骗子”。任何信仰的意义,便在于能够改变一些愿意改变自己的人。对于那些骗子,我们还是要明辨他,远离他。老祖宗于是说:“佛不度无缘之人。”&&那所谓的缘,主要便是看他的行为中,有没有自省、自律和自强。&&要是我们遇到那类口称信仰、却又死不改悔、自甘堕落者,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佛陀的教言:默摈之!&&其内容,翻译为白话文便是:“别理睬,远离他!”&&我当然更希望一些原本是“骗子”的人,看了本文之后,天良发现,智慧洞开,如智慧光明驱散那千年黑暗一样,开始自省、自律、自强,进而成为真正的信仰者。那么,我的这一文章,便因之有了无量的功德。我将此功德回向给所有能够自省的朋友。&&因为骗子一旦产生自省之心,便不再是骗子,而开始进入信仰者行列。所有信仰者,都是我的朋友。&&朋友,祝福你的自省!期待你的自律!渴盼你的自强!你的生活和生命,会因为有了信仰的阳光,而显得更加美好。&&信仰的终极意义在于得智慧,在于破无明,在于离恶趋善、离苦得乐。当所有“骗子”通过自省、自律、自强,成为真正的信仰者时,信仰的光明才算照亮了世界。&&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值得尊重,一种是永远不犯错的人,一种是犯了错误知道悔改的人。――真心希望所有的骗子也能成为值得尊重的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35:52 &&
雪漠:不老的“真心” 08:04:27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 浏览:340071次 在我们的所有行为里,心性都在起作用。我们举个例子,一个人从一岁长到七八十岁,虽然老了,但肯定有个东西是从小到老都没有改变的。它是什么呢?就是你能观察到自己老了的那个东西,它并没有老。因为它超越了老与少,好与坏。它便是我们所说的本元真心。不能说额头上起了点皱纹,本元真心也就起皱纹了。本元真心是不大不小,不老不少,不增不减的。就是它在观察自己,它发现自己今年又老了。但它观察到的是形体的老,而不是本元心的老。真心并没有老。这便是心性的妙用。当你仔细地观察时,你才发现,这个东西一直存在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一直在起着作用。这就是觉性DD明空的觉性,它一直在生起妙用。有人也许会问,你不是说它一直在起作用吗?当你睡着不做梦的时候,那个东西起不起作用?就是呀,你熟睡在床上不做梦的时候,你的明空觉性跑哪儿去了?你观察得到吗?当然,那个时候,虽然真心并没有消亡,但它没有生起妙用,所以你观察不到呢。真心只有在生起妙用的时候,你通过妙用才能观察到它的本体。而不是说你直接就能看到那本体,所以说:“心若不用时,隐然难见体。”睡觉无梦的时候,找不到真心,因为它没有生起妙用。只要生起妙用,你便能见到心的本体。所以说一定要叫真心生起大用,生起妙用。那种无记和顽空是修行的大敌。为什么冷水泡石头似的顽空没有用,因为本元心根本没有生起妙用。这时候,你如果像石头一样发呆,本元心就生不起妙用。讲到这里,我们说一个禅宗公案:先前,有一位老奶奶在自家的后院里修了间茅屋,供养一位和尚。她每日派人送饭,供养了二十年。有一天,这个老奶奶就对送饭的姑娘说,你去看看他修得怎么样,并告诉她试探的方法:让这个妙龄女子从后面把他抱住,然后问他什么感觉?送饭时,姑娘就从后面抱住和尚,问和尚什么感觉?和尚说,枯木依寒崖,三冬无暖气;意思是说一根枯木头靠在寒冷的山崖上,像处在三九天那样,没有一丝暖和气。姑娘回去后,将那情形告诉老奶奶。老奶奶说,没想到,我20年供养了一个俗汉。打出去!打出去!然后,就把和尚赶走了,把那茅屋也烧了。《会元》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虚堂和尚语录》有以“婆子烧庵”为题的诗,曰:“铁壁迸开云片片,黑山辊出月团团。就中明暗相凌处,天外出头谁解看。”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情景?因为,老婆婆是个行家,她发现那和尚的真心并没有生起妙用。那是枯禅。心没有生起大用,他只是像冷水泡石头一样干坐了20年。……别说他干坐20年,就是他坐上十大劫,枯禅也不会鲜活起来,就像一粒种子,要是没有正常的温度和湿度,它放上亿年,也长不出果实的。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色戒》,里面就讲了这种状况:有一位僧人在山洞里闭关,修行多年,形如枯木,形色枯萎。他的胡子很长,指甲也很长。虽然他苦行多年,但心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照样烦恼,照样不能觉悟。因为他压抑着自己的心,只是一味地苦修,并没有改变心的本质。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女人,心猿意马,马上就还俗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智慧本体一直被压抑着,就像把一个皮球用手压在水下面,手一松,皮球立马就会反弹出来。那个人的烦恼与欲望的种子虽然被压住了,真心没有生起妙用,所以得不到究竟的彻悟。我们接着讲刚才的故事:后来,据说那位枯禅和尚遇到了明师,得到点拨,他开悟了,又回到这个老奶奶家,要求闭关。老奶奶说好,就再修茅屋再供养。一年之后,又让姑娘去给和尚送饭,也叫她从身后把和尚抱住,问他啥感觉?这次,和尚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姑娘回来,把和尚的话告诉老奶奶。老奶奶说,这回就对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时候,和尚的觉性生起了,真心生起了妙用。在那刹那之间,“当下”的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说不清,但又确实是存在的,所以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开悟的和尚的明空之心,已生起觉性,当然能够觉察到这种觉受。虽说不出来,但这种觉受还是体会到了。这就对了。觉性生起的时候,才会避免顽空。修大圆满的人,在修天空瑜伽时,眼睛看着虚空,然后心性和虚空融为一体。这时,上师说,听!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只狗在叫。听到了没有?注意,一聆听狗叫的时候,那空灵中便生起了觉性。如果没有这觉性,很容易会流于顽空。觉性就是“明”。所以说,真心一定要生起大用,没有大用就不会有大机。禅宗二祖弘法多年之后,把法位传给三祖,就出去云游了。他整日进出于屠门妓院。这时候,就有人骂:你一个老出家人,咋老是待在这样的地方?二祖说,我自调心,关你何事?这时候,我们要问,二祖既然觉悟了,为什么还要出去调心?因为他要保任觉性并生起大用。禅宗公案中有许多地方谈到了大用和大机。《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中就说“大用大机,全生全杀”:“请长芦觉禅师上堂。多子塔前分半座,截断众流。少林端拱历九年,壁立万仞。奋作家炉鞴,施向上钳锤,显大用大机,全生全杀。与一切人抽钉拔楔解黏去缚,令大地人个个如狮子儿奋迅吒沙踞地返踯。所以道,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夫如是则向万仞悬崖垂手,敲唱俱行,百尺竿头进步,主宾互换。正当恁么时如何?龙吟长雾起,虎啸乃风生。复云:撞著道伴交肩过,一生参学事已毕。今朝幸遇大导师,宝华王座为拈出。”《虚堂和尚语录》也有“大机得大用”一说:“师就座乃云:青莲瞬视,微笑知归,递代相承,难图滋蔓。直得天回地转,虎啸龙吟,合浦珠还,云山改观。所以道,大人具大智,大机得大用。剪蜂房为狮子之窟,变荆棘作旃檀之林。香风四驰,狐兔屏迹。以此建法幢立宗旨,以此报君亲助圣化。然虽如是,且君臣庆会,一句作么生?击拂子,九万里鹏才展翼,一千年鹤使翱翔。” ――选自《大手印实修心髓》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8:15 &&
雪漠:光明是灯光吗? 10:41:52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 浏览:340706次 &“明空”这个词,在许许多多的著作中出现过,比如宁玛派的大圆满中,也总是谈到明空。他们认为行者证得明空之心后,然后保任这明空之心,就是最好的修行。噶举派则认为,明白心性之后,体证到明空之境后,还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实修,以稳固这明空之心。我个人认为,两家说得都对。真正的修行人,当你明白什么叫明空之后,就走上正路了。明心见性的“明心”,就是认知到明空之心。明空是真心之相。知明空是后面所有实修的理论基础。只有能认知这个明空之心,才谈得上真正的修行。不明白明空之心,你所有的修都仅仅停留在“理”的阶段,与“事”是关系不大的。当你仅仅明白了“理”,而不懂“事”上修的时候,我所讲的这些知识,变不成你的东西,不是一种智慧。当你明白了这种明空之心后呢,能认知什么是明空之心,并且你能忆持到明空之心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认知到了空性,这时才谈得上真正的修行。知明空,非常重要。我前边讲过,某大德说,弟子和上师“无二无别”的意思是:弟子证得的明空和上师证得的明空是一个明空。大成就者和诸佛菩萨证得的明空也是一个明空,见到的空性也是一个空性。所以,知明空,是要中之要。心性的自然智慧,就是本元心,就是本来俱足的那个智慧。它本身就俱足一种光明,它就是一种空性光明,而不是物理学意义的光明。有人曾问我,雪漠老师,证得光明之后,是不是晚上看书就不用电灯了?我这里所说的光明,不是这个物理光明。如果修行是为了证得物理光明的话,那么,修行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一度电才几角钱。我们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证得物理光明,因为我们一按开关,光明就来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光明”,是一种智慧光明。“心光照万象,空寂而妙明。”心性的光明,可以朗照万物,可以妙察万物,可以看到世上的万象,可以明明朗朗地分辨它们,但是光照万象时,那个明空之心,仍然是空寂而妙明。它不是妄念纷飞的,而是空空荡荡,明明朗朗,俱足无量的智性光明。& ――选自《大手印实修心髓》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6:03 &&
雪漠:如何杀去烦恼之贼? 14:31:13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 浏览:341150次 &还有一种对治分别心的办法,可称之为杀贼法。意思是将所有分别心杂念当成贼,你不用去观察,也不用去分析,当它一出现在你的心中,你马上就一棒打杀了它。我说的打杀,是指提起正念。用那正念之棒去杀那烦恼之贼。只要发现它一出现,你就提起正念,将那专注力维系在你的所缘境上,或是念佛,或是持咒。那么,那杂念就自然而然地没了。我们不去管它是怎样的分别心,也别去管它该不该生起,我只要主动地系念于所缘境,分别心自息。  你一定要放松。要是你紧张的话,那是你的观照力太强了,就是说你观的力量过甚,影响了止的效果。这就叫喧宾夺主。你的观本是为了更好地止,但此刻你的观反倒破坏和影响了止。要记住,止观之中,止是主导,观为辅助。要是你没有分别心和杂念,那观就变成了一丝警觉。当你的心过于紧张时,观的力量过强了,你就丢弃了你最核心的观修内容。因此,你一定要放松。你一定见过弹琴,那琴弦不可太紧,太紧则易断,你的紧张就是那琴弦太紧了。你一定要放松,但你的放松也要有度。你千万不要放松到懈怠和懒散的地步,因为那琴弦太松时,琴师是弹不出调的。观得太紧,会损伤到止;观得太松,那分别心和昏沉就会乘虚而入。你一定要做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要是过于松懈,你的正念正知正思维就没有力量,就无法观照心和监督心,你就很容易流于散乱,流于昏沉,流于懈怠,流于懒散了。那情形,就像你握了一个麻雀,你握得过紧,会捏死麻雀;握得过松,麻雀就会脱手飞走。你就在那种松紧适度的状态下安住于正念深入禅定。  还有一种说法是,正因为我们的心被各种各样的分别心捆缚着,所以才得不到解脱。因为解脱的字面意思就是从那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这种说法提倡一定要放松,说是只要做到真正的放松,再放松,你就会得到禅定。在这种状态下,你再观察那分别心的本质,你就会发现那分别心跟世上任何一种事物一样,是没有自性的,它其实不是实有的。当你明白了这一点时,那分别心就会消于无际。你就这样一次次观察,一次次地消解生起的分别心。你甚至不用着意去对治,它只要生起,你就观察其自性,你就会在发现它了不可得后进入禅定。这便是般若波罗蜜的修法。那情形,很像渔家船上的鱼鹰。我们把你的真心比喻为船,再将那鱼鹰比喻为分别心。船一入海之后,那鱼鹰虽然也会时时飞起,但他们飞呀飞呀,无论飞多高,无论飞多远,但终究它们还是会落到船上的。就这样,我们只管将专注系念于正念,任它那鱼鹰一样的分别心识去飞,只要我们明白那分别心的本质,不去执著,那么所有的分别心便会消融于真心之中。因为无论怎样的分别心,究其实质,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觅其实质,是了不可得的。  你只要这样修持,久而久之,你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它朗然空寂,一片光明。你不再有任何障碍,你的智慧也就会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你不再执著于自我,更不会为世上万物所迷惑,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无云晴空般的光明和空寂。但你不要执著于此,因为虽然你也能安住于这种境界,但你一定要记住,这仅仅是第一步,距离究竟之境界还很遥远。你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欢迎加入“大善铸心”QQ群:每个月第一个周六晚8点至9点,雪漠将在“大善铸心”QQ群与网友进行网上对话。《大手印实修心髓》邮购地址:雪漠新浪博客:雪漠文化网: 雪漠网:凤凰读书专栏:大渡博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4:31 &&
雪漠:什么是真正的开悟?&08:48:20&来源:雪漠文化网&作者:雪漠&浏览:350616次悟者,不迷也。《佛学次第统编》称:“凡夫处处著者,为迷于彼而不明故,圣者悟明而无所迷,故无所著也。”《汾阳无德禅师语录》中说:“一悟大乘空,万境自然通。圆融三界外,包含六趣中。失旨终无物,得用有神功。真个无心道,不是小人宗。”开悟后你就会看见光明的本相,就会看到本元心,就会认知到朗然空寂的空性之境。而我们所说的“迷”,就是你的心被各种欲望,被六根六识六尘等污染了,你变得越来越愚痴,是为迷。当你迷的时候,你是看不透事物的本质的。比如,有个人骂了你一句,你就生气了一辈子。别人骂你的时候,仅仅是因为那时候的一点情绪作怪。过一阵之后,人家的心里早就不骂你了,但你仍然是生气,仍然执著于别人骂了你什么,便感到无比烦恼。再比如,你的女朋友给你写了封情书,也仅仅是一会儿的心情决定信的内容。等那种感觉过了之后,人家也就忘了信的内容,早已不再是当初给你写情书时的心情了。但你还是捧着情书,如痴如醉,疯癫了一辈子。你应该明白:这世上,一切都在瞬息万变着,你不要被那些假象所迷惑。当你把心中的污垢清理干净后,心性的光明才会显发出来。清理之法,不过三种,曰戒,曰定,曰慧。所谓戒,就是诸恶莫做。戒好像给你打了一堵墙,不要让外面的邪风把你心中智慧之烛吹熄了。因戒得定,再由定发慧,让那智慧的光明充满你的整个心灵,驱散你心中的黑暗。这黑暗,就是愚痴、愚昧,贪婪和仇恨等等。光明出现的时候,黑暗就消散了。所以说,心体去垢污,染尽光明生。空,就是我讲的万物没有自性,明就是显现。但是,“明空”之心的这个“明”,是指觉悟、觉醒的意思。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空中必须要包括一种明明朗朗的觉性智慧。所谓“明不灭而生”。如果没有这个“明”,只有单纯的“空”,就容易流于顽空。单纯有“明”而没有“空”,就容易流于变成妄念。所以,真正的“明空”,是空中有明,明中有空,觉性不离空性。守住本元心,还要有种明明朗朗的觉醒,空而明,明而空,明空不二。下面,我们重点解释“明”。在唯识学中,“明”是智慧的别名。《佛地论》中说:“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大乘义章》中说:“知法显了故名为明。”《瑜伽》中对明有多种解释:“明者,悟入尽所有事。”“明者,谓习所得慧。”“明者,谓无明相违解。”“明者,谓由加行习所成慧。”《杂集论》十一卷说:“明者:谓能取所取无所得智。由此智,见道所摄现观转故。云何菩萨依瑜伽地,方便修学,证无所得?谓诸菩萨,已善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已过第一无数大劫;已闻随顺通达真如契经等法。如理作意,发三摩地。依止定心,思维定中所知影像。观此影像,不异定心,依此影像,舍外境想,唯定观察自想影像。尔时菩萨,了知诸法唯自心故;内住其心,知一切种所取境界,皆无所有。所取无故;一切能取亦非真实。故次了知能取非有。次复于内,舍离所得二种自性;证无所得。依此道理,佛薄伽梵,妙善宣说:菩萨依静定,观心所现影。舍离外尘想,唯定观自想。如是内安心,知所取非有。次观能取空,后触无所得。”《大毗婆沙论》二十五卷云:“问:何故名明?明是何义?答:能达,能解,能了,是明义。问:若尔;有漏慧,亦能达,能解,能了,何故不名明?答:若达、解、了、能于四谛,真实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真实通达;故不名明。如暖等四顺抉择分,虽能猛利推求四谛;而未真实通达四谛;不名为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究竟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究竟通达;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决定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决定通达;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见已,非复不见,知已,非复不知,现观已,非复为无知犹豫邪智所伏;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如是;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断所断法,令其究竟无力增长;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无此力;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破坏诸有;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增长有;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断续有续老死法,能令生死,究竟断灭;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无如是力;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趣苦灭行,及趣诸有世间生死老死灭行;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趣苦集行;及趣诸有世间生死老死集行;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非身见事,非随眠事,非颠倒事,非贪嗔痴慢安足处,无垢秽浊,不堕诸有苦集谛摄;故说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与上相违;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无无明者;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有无明故;不名为明。复次能疗病咒,说名为明。谓世间人鬼魅所著,明咒能疗。如是圣道,能疗众生诸烦恼病;故说为明。诸有漏慧,不能究竟疗烦恼病;故不名明。复次诸有漏慧,随顺二品;以于二品,俱作三缘;故不名明,亦非无明。如人于他怨家亲友,俱随顺者,彼人于他,非亲非怨。此亦如是。复次有漏慧品,能谤明故,不名为明。有漏善慧,虽顺于明;而能引生谤道邪见,如叛臣故;不名为明。复次诸无漏慧,于四圣谛,照了明净;如昼分眼,见诸色相;故说为明。诸有漏慧,于四圣谛,见不明净;如夜分眼,见诸色相;故不名明。”《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卷云:“问:何故名明?答:通达解了,故名为明。问:若尔;诸善有漏慧,亦通达解了,应亦名明?答:若能通达解了,亦于四圣谛决择现观者,乃名为明。诸善有漏慧,虽能通达解了;而于四圣谛,不能决择现观;故不名明。如顺抉择分所摄慧,虽极猛利;而于四圣谛,未能决择现观。未能毕竟真实决择现观谛故。复次若能通达解了,不为无知犹豫邪见之所杂乱;断见疑已,不复令起;不增诸有生老病死;非身见事,非堕苦集,不增无明,永离烦恼魑魅魍魉者;乃名为明。诸善有漏慧,虽能通达解了;而无余德,故不名明。复次诸善有漏慧,俱涉二品;故不名明。谓与明无明,俱作三缘故。如人与己怨亲交涉,非定名亲。复次诸善有漏慧,与谤明者,俱是苦集,世间品摄;故不名明。问:若善有漏慧,不名明者;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说:有三明。一、宿住随念智证明,二、死生智证明,三、漏尽智证明。后一,可尔;前二,云何?答:前二亦有少分明相,故假名明。谓违烦恼故,不杂烦恼故,顺胜义明故,引无漏明故。是故尊者妙音说曰:于三明中,惟漏尽智,是胜义明。余二,能引胜义明故,假立明名。复次宿住随念智,证明通达解了前际法故,死生智,证明通达解了后际法故,漏尽智,证明通达解了涅性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知前际流转法故,第二明,知后际流转法故,第三明,知还灭法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除前际无知故,第二明,除后际无知故,第三明,除涅无知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除蕴愚故,第二明,除有情愚故,第三明,除法愚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知诸有情前际,由如是业,死彼生此,因果相续。第二明,知诸有情后际,由如是业,死此生彼,因果相续。第三明,知诸有情,由如是道,能尽诸漏,隔断因果。唯此一种,是胜义明。前之二种,是世俗明。复次如是三明,皆能随顺厌舍生死,皆能引发殊胜功德,皆能趣向毕竟涅,故名为明;而实明者,唯无漏慧。”从上面引文可以看出,真正的“明”,是一种无漏的智慧。真正的开悟,既要有空分,又要有明分。                     &――选自《大手印实修心髓》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27:47 &&
大手印的三种境界 15:12:54 来源: 《大手印实修心髓》 作者:雪漠\姚贵生 浏览:346249次&大手印的三种境界&◎姚贵生:我是在昆明的一家佛教用品店里见到你写的那本《我的灵魂依怙》的。当时他们要了130元钱,超出原书价近三倍,但我还是买了,我读了几遍,很兴奋。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对大手印的描写,跟我看过的其他说法有些不太一样。现在,关于大手印的书籍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次,看了似懂非懂,有的甚至是越看越糊涂。现在许多人都想了解何为大手印?大手印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非常通俗明白的语言给我谈谈大手印好吗?&●雪漠:大手印有三种:实相大手印、和合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三种大手印,主要是入道方法上有差异,各有特点,但都能达到“明心见性”。关于它们的入道方式,因为一言难尽,我这儿不深谈了。我只从我写的一首小诗入手,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大手印。&我曾写过一首诗:“大风吹白月,清光满虚空。扫除物与悟,便是大手印。”&◎姚贵生:这首诗很有禅意,能在我心中引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觉得它跟一些禅宗大德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解释一下你的这首诗好吗?&●雪漠:好的。“大风吹白月”,就是象征智慧之风吹去所有烦恼的乌云,露出了一个非常圆润的月亮。这个月亮象征空性。无论参禅、修定、持咒、观想,其真正的目的,都是为了见到这个空性月亮。见到空性的时候就契入了大手印,也即进入了见道。此前的所有修炼,无论它是哪种方式,无论它神奇还是平实,都是资粮道和加行道,都是为进入见道做准备的。当你用智慧的大风吹去所有的乌云DD也就是障碍、烦恼、痛苦和执著,见到空性的时候,就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禅宗中将它称为“破初关”。也就是进入了见道,也就是称之为“明心见性”了;至此,才算真正契入了大手印,才算开始了真正的修行。   第二步是“清光满虚空”。“清光”就是那空性月亮的光明。我们用清光来象征明空的觉性;“满虚空”,就是整个虚空法界都充满了你那空性的光明。当你见到空性、契入空性之后,就要让那个空性的光明充满你生命的每一个时刻。&◎姚贵生:这是不是禅宗说的保任?&●雪漠:正是。禅宗所说的保任,就是五级证道中所说的“修道”,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忆持和训练你见到的那个空性光明,将诸相都融入空性。久而久之,你的生命里,无时无刻都会有那空性光明,那明月的光明就布满了你生命的时空,禅宗中称之为“打成一片”。最后,你所有的生命都融入空性,诸相和空性不二。我称之为“破重关”,有人称之为子母光明会,就是你修的子光明跟法界和你本有的母光明合二为一了,你便证得了实相光明。这是第二步。&◎姚贵生:这时,还不算究竟成就?&●雪漠:是的。光有第二步还不够,因为虽然你证得了空性,但你还执著你证得的那个东西。就是说,虽然你空性的觉悟已经斩断了生命中的许多障碍,但你的那种对证悟的执著又成了捆绑你的另一道绳索,我们也称之为法执。你必须接着破除它。紧接着你进入的,就是第三步了。这时候,你已经扫除了你对情器世界的“物”的执著。情世界代指有情生命世界,包括六道众生和佛菩萨阿罗汉等等。在第二步修炼中,你已经用空性光明观照有情世界并破除对它们的执著,同时也破除了对器世界,也即山川、河流、宇宙等物质的执著。这情器世界,便是我诗中所说的“物”。你的大手印智慧,已经破除了对它们的执著。进一步,你还要扫除你证到的那个东西,也便是不执著于你的“悟”,你还要把你证得的大手印也要扫除,不要执著它。“扫除物与悟”,就是要把世界外现和心中所悟都要从心中扫除,做到真正的“了无牵挂”,最后才算真正证得了大手印成就。至此,才算进入真正的无修瑜伽,修而无修,无修而修,终得究竟之果,也即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大手印是追求绝对自由的,也即任何外物外现都不能束缚的那种生命智慧本体的绝对自由。&◎姚贵生:我明白了。简而言之,“大风吹白月,清光满虚空。扫除物与悟,便是大手印。”它代表了整个大手印瑜伽的三个重要阶段,也即第一步见到空性;第二步,就是保任空性,把你的一切生命行动都融入空性,做到现空不二、明空不二、乐空不二,一切行为都融入空性,将那明空觉性打成一片。最后,把这个“打成一片”的概念和执著也要扫掉,不执著它,也就是要把这个“大手印”的名相和法执也要破掉,才能证得究竟。 &●雪漠:对。我们来用一个比喻,大手印之法如同扫帚,扫除心中的障碍时,需要那扫帚,但等你的心真正清净之后,就不要再执著那个扫帚。这时,对扫帚的执著,也成了一种执著,也要将它从心中扫出去。证无所证之后,连大手印都再不执时著,才算真正的究竟成就,这时候才是无修瑜伽中最究竟的成就,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姚贵生:那么,如何契入空性呢?&●雪漠:契入空性的方法很多,据说有八万四千种之多,如参话头、持咒观想、参禅打坐,还有《大手印实修心髓》中谈到的香巴噶举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等等。但密宗的说法是,上师加持可以很快契入大手印。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如果没有慈悲心,你是很难契入大手印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三关”,有多种说法。我上面讲的,跟禅宗“三关”有些出入,它跟一些书上所讲的不太一样。那不一样的地方,正是我独有的一点见地,你可以当成是一种说法,无论对与不对,它至少提供了一种思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09:47 &&
大手印远离执著 15:00:54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雪漠、姚贵生 浏览:345577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4:56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28:25 &&
慈天元兄,收藏网址更多宝藏。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8:46:30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3:11 &&
雪漠:开悟的途径 20:09:47 来源:《大手印实修心髓》 作者:雪漠 浏览:346503次 &――柴 &&
共 6986 次点击,23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27971 / 帖子总数:2412567
今日论坛共发帖:6516 / 昨日发帖:2293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灌水]大手印文化:心性学说与大手印瑜伽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起源竟然这么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