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天生长期水稻幼杂交水稻穗分化进程在多少天

高寒区农作物防治
&&&& 来源:
2005年黑龙江甘南县及周边地区由于阶段性低温和倒春寒影响,致使出苗缓慢,部分低洼地块早种不早出,并出现了粉籽、烂籽、草苗齐出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夏之交出现的低温、多雨、寡照型气候所致。针对气温持续偏低的现象,现将农作物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
一、冷害的概念
冷害是指0℃以上的低温对喜温作物的危害。其危害为:一方面破坏细胞膜结构,另一方面由于膜的破坏使代谢失凋。
低温冷害的类型
1、延迟型冷害
指作物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在较长的时间内遇到的低温危害,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不能在初霜期来到之前正常成熟,而导致产量降低,延迟型冷害如发生在幼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期,低温的危害是延迟抽穗。如发生在籽粒形成期,低温使光合作用降低,使部分灌浆不成熟而减产。
2、障碍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是在农作物生殖生长期发生的低温冷害,水稻幼穗分化期(抽穗前25~30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0~12天)和抽穗开花期,对温度反应十分敏感。
一般认为水稻灌浆成熟期冷害区有“延迟型冷害”,因为此期温度适宜时(21~22℃)水稻籽粒饱满,成熟的快,若灌浆期下降到17~18℃或以下时,灌浆速度减慢。如秋霜宋的早,降温强度大,则会造成青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
3、混合型冷害
就是延迟型冷害与障碍型冷害在同一生长季节相继出现或同时发生,给作物生育和产量的形成带来危害。
二、低温冷害对不同作物的影响
1、玉米的低温冷害
低温主要是使玉米生育过程中因热量不足,造成生育期延迟,后期易遇低温,霜冻造成减产。
(1)夏季低温冷害,持续时间较长,抽穗期延迟,在持续低温的影响下,玉米灌浆期缩短,在早霜到来时,籽粒不能正常成熟,如果早霜提前到来则遭受低温减产更为严重。
秋季降温早,籽粒灌浆期缩短,玉米生育前期温度不低,但秋季降温过早,降温强度大,速度快,初霜到来早,灌浆期气温低,灌浆速度慢,且灌浆期明显缩短,籽粒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
(2)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低温冷害
幼苗期:2~3℃低温,影响植物正常生长,-1℃的短时低温幼苗受伤。受冻死亡指标零下2~4℃。日平均气温≤10℃持续3~4天幼苗叶尖枯萎。日平均气温降至8℃以下。持续3~4天,可发生烂种或死苗,持续5~6天,死苗率可达30~40%,持续7天以上,死苗率可达60%。
拔节期:低温影响发育速度,21℃时为轻度冷害,生育速度下降40%;17℃为中度冷害,生育速度下降60%,13℃为严重冷害,生育速度下降80%。
幼穗分化期:日平均气温17℃,不利于穗分化。
开花期:日平均气温18℃,授粉不良。
灌浆成熟期:3℃完全停止生长,零下2~4℃时植株死亡。
玉米生育中后期:日平均气温15~18℃为中等冷害,温度为13~14℃时,形成严重冷害。
2、大豆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大豆既喜温暖又耐冷凉。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8℃,最适温度为30~31℃,最高温度为39~40℃,但因品种而异。在10~30℃范围内,出苗天数与温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出苗至开花日数也受温度所左右,在19~24℃范围内,开花日数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呈直线回归关系。控制温度试验在昼温30℃、25℃、20℃条件下大豆开花日数差异较小,而夜温15℃开花延迟,夜温10℃会严重延迟大豆开花。温度低于12℃大豆出苗显著延迟;低于15℃对于叶片生长和分枝形成有较大影响;低于17℃开花大为推迟。大豆对霜的抗御能力较玉米、菜豆等为强。遇到-1~-2℃的低温,苗期无害,鼓粒期和近成熟期出现叶卷缩。遇到-2~-3℃的低温,幼苗期叶面呈萎缩,鼓粒期和近成熟期则植株受害死亡,大豆各生育期遇到-3~-4℃的低温,全部死亡。
3、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
(1)水稻延迟型冷害
这种类型冷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穗延迟,出穗开花期处于低温,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另一种是出穗不延迟,而在成熟期遇到冷害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是否发生延迟型冷害,取决于6月份和日月份的日平均气温,若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8℃,8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19℃,是发生延迟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2)水稻障碍型冷害
主要指从幼穗形成期到抽穗开花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遇到短时间的异常低温,使花期的分化受到破坏,花粉败育,造成空壳,在抽穗开花期遇到低温颖花不开,花药不开裂,花粉不发芽,造成不结实,产量大大下降,一般在此期间日平均气温低于17℃,是发生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 | | |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两黄两黑”变化及施肥技术
核心提示:水稻近几年在遵化市栽培的较少了,就是面积的减少使一些常用的技术也掌握的不是很好,特别是再追肥方面掌握的更不是很好,很多的人盲目是肥,造成肥力的浪费,更有甚者加大了病虫害的发生;所以今天将水稻的追肥技术重新整理出来,供水稻生产农户参考还是有必要的。
& & & &水稻近几年在遵化市栽培的较少了,就是面积的减少使一些常用的技术也掌握的不是很好,特别是再追肥方面掌握的更不是很好,很多的人盲目是肥,造成肥力的浪费,更有甚者加大了病虫害的发生;所以今天将水稻的追肥技术重新整理出来,供水稻生产农户参考还是有必要的。首先介绍水稻生长中的两黑两黄变化:
(一)水稻生长中的&两黄两黑&变化
第一次黄黑变化发生在分蘖期,即通过追施分蘖肥也叫&发棵肥&,&出现第一次&黑&;&随着分蘖末期施用的肥料落尽,同时结合落干晒田,出现第一次&黄&。&一黑一黄的作用是促进适当分蘖、扎根、壮苗,黑得不够则分蘖迟缓,成穗不足,过黑不黄则叶片过大、组织柔嫩、分蘖不够健壮。所以,一黑一黄交替有利于建立高产的群体骨架。
第二次黄黑变化发生在节间开始形成到幼穗分化前,即在圆秆前施&大暑长粗肥&叶色再度转绿出现第二次&黑&。&到穗分化初期结合进行烤田,肥料落尽,出现第二次&黄&。二黑二黄是为了使大蘖长粗(茎鞘由扁变圆),促进壮株大穗,防止后期倒伏。其中二黑旨在促进光合作用,不出现二黑则植株茎秆细瘦,叶功能下降、穗短粒少。相反,如二黑&过头不出现二黄,则茎叶生长过于繁茂,碳水化合物贮存少,不利于茎节发育,同时,由于窜高、披叶、光照条件不好易引发病虫害和后期倒伏。
(二)&施肥技术
通过追施分蘖肥&,即插秧后10天左右,结合化学除草每亩施尿素25-30公斤,水稻复合肥10-15公斤,或在插秧后&7-10天,施碳铵40-50公斤左右,促进早分蘖、多分蘖,便出现第一次&黑&现象。
水稻幼穗发育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幼穗发育期内,氮碳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吸收稻株一生中50%的养分。根据调查分析,亩产&700千克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2.4千克,磷酸6.3千克,氧化钾22.5千克。如能合理追施穗肥,则生长势强,优势颖花多,穗大、粒多而饱满,产量高;若肥料供应不足,则生长势弱,劣势颖花多,穗小、粒少且粒轻,产量低。因此,水稻孕穗期施肥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追肥技术要适时、适量和适法。
1、追肥要适时。穗肥追施过早,会造成营养生长过快,无效分蘖增多;若追施过迟,又会造成贪青晚熟,嫩叶徒长,诱发病虫、倒伏而减产。一般水稻节间开始伸长,幼穗开始分化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期,约在抽穗前15天左右,此时花粉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是幼穗生长最快和生理机能最活跃的时期,这时施肥肥不仅对穗枝梗和颖花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增加颖花数,增加粒数和粒重都有良好效果。
2、追肥要适量。水稻孕穗期追肥,一定要看田看苗。地力肥、基肥足、稻苗长势旺、叶色墨绿的,宜适当少施;反之,则适当多施。通常每亩追施优质复合肥8&10千克;若叶色黄绿,则每亩加施尿素5-7千克,既可促苗转壮,又可作为壮粒肥。
3、追肥要适法。水稻孕穗期一般气温较高,叶面蒸腾量大,植株生长旺盛,是其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农谚说&谷打包,水齐腰&。追肥时,必须与深灌水相结合,而且追肥以喷施为宜,避免高温蒸发,并在肥液中加口少量洗衣粉或豆浆,以增加粘附力,提高效果。同时要做好病、虫、草害防治,确保水稻安全孕穗、抽穗、开花、结实,力争优质高产。
编辑:foodqa
食品工艺、前沿科技、生产加工、配方解读...敬请关注公众号“食品研发与生产”
工艺配方、技术应用...干货云集
&请关注众公号“食品研发与生产”杂交水稻幼穗分化时期的判断
杂交水稻幼穗分化时期的判断唐启勤1黄德社1黄牡林1张小军1王圣爱2(1湖南省溆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溆浦,419300)(2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局,怀化,418000)【摘要】提出了3种杂交水稻幼穗分化时期判断的新方法。杂交水稻幼穗分化前后出现的双零叶、葫芦叶和伸长叶枕距可作为判断幼穗分化8个时期的植株形态特征标志。【关键词】杂交稻;幼穗分化;叶片;判断【中图分类号】S511.101进行杂交水稻幼穗分化时期的鉴别,既可以根据幼穗分化进程采取一些促杂交水稻栽培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又能预测抽穗期、成熟期和制种田父母本花期,在杂交育种及杂交水稻制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在杂交水稻栽培和制种实践中,幼穗分化的鉴别通常采用叶龄余数法、叶龄指数法、幼穗剥检法、距离始穗期天数推算法等。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在生产上应用均各有一定难度。幼穗剥检法,在幼穗分化前期(如幼穗分化1,2期),形态上肉眼不能识别,镜检时又不方便,加之切片技术不高,难以正确...&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镉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毒害影响的比较研究王凯荣(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长沙410125)提要利用水培分期添加镉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环境镉毒害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水稻幼穗分化之前,镉主要降低光合生产力,影响植株生长;幼穗分化至抽穗期,主要抑制生殖器官分化,造成颖花败育;抽穗期之后,镉主要干扰体内营养物质的迁移和再分配。就对产量影响而言,幼穗分化至抽穗期是水稻对镉反应最敏感时期,杂交稻比常规稻对镉污染毒害敏感。关键词水稻,镉,毒害效应ComparativeStudyonCdPhytotoxicitytoDifferentGenesofRice.¥WangKairong(ChangshaInstitute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CHANGSHA410125):RuralEco-Environment,1996.1...&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小麦幼穗分化的早晚,决定着幼穗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条件,从而决定着小穗数、小花数和结实率等,最后直接影响到小麦产量的高低。因此,了解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而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对促进小麦穗部各器官的协调发展和良好发育、争取穗大粒多、获得小麦的高产稳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郑旱一号是一个适合旱地和旱肥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为了掌握它的幼穗分化进程和特点.发挥新品种的增产优势,为确定播种适期和看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年度对其幼穗分化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洛阳农专分校试验田进行,上壤肥力中等偏上。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2号和温麦4号为参照品种。小区长sin,宽3.sin,15行区。随机排列,重复三次,于日播种,基本苗为180万株儿m‘。试验采取定期取代表性植株于室内在双目解剖镜下观察,研究幼穗分化进程及其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幼穗分化时期的划分及记...&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大穗小麦幼穗分化规律研究庞红喜宋哲民(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业大学)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大穗小麦品系幼穗分化进行了2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穗小麦幼穗分化速度快,比对照品种提高19.46%和22.82%;单棱分化时期短,比对照品种少42.5d,降低40.96%;进入二棱期早且二棱期长,比对照品种早50~86d,增加25.7d;护颖分化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比对照品种增长5.5d和5.7d,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药隔分化期差异不大。其中,幼穗分化速度快是决定大穗小麦具有较多小穗数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小麦大穗幼穗分化分化速度单棱期二棱期中图分类号:S512.1小麦每穗小穗数通过穗粒重对产量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增加小穗数来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单穗粒重以提高产量,已成为大多数小麦育种家的共识〔1,2〕。生长锥伸长至顶小穗分化形成是决定小麦小穗数的关键时期〔3〕。大穗小麦一般具有较多的小穗数和高产潜力。本文报道2...&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小麦幼穗分化的温光反应研究──春化对小麦幼穗分化的效应米国华,李文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哈尔滨150030)摘要在生长箱控制条件下,利用6个春麦品和3个冬小麦品种进行春化实验,着重研究了春化处理对小麦穗分化各个阶段的效应.结果表明,①伸长期:春化处理使伸长期所需积温值降低,叶龄值减少,但延长出苗-伸长期持续天数;②伸长-二棱初期:该期的实际天数、所需积温值及二棱期的叶龄值均随春化处理而降低,其实际天数与出苗至抽穗期的相关系数达到0.9708;③二棱初期-护颖期:该期实际天数、所需积温值及护颖期叶龄值也随春化处理而降低,其实际天数与出苗至抽穗期天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7986.因此,春化效应不仅表现在促进小穗原基分化的开始,而且加快小穗分化的完成.春化处理对护颖期以后的穗分化过程影响很小.本文认为.应将护颖分化期视作春化效应结束期而非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关键词小麦,幼穗分化,春化,春化阶段中图分类号S501,S5120前言从本世纪初...&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小麦形成大穗的生态学基础吕敬先,盛承师(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摘要】研究了不同光、温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幼穗分化、幼穗生长和穗部性状,探讨了促进穗大粒多、提高小麦单产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因播种期的不同而导致的小麦生长期间光、温条件的不同,使之各生育期出现的时间及其持续的天数有了较大的差异.小麦幼穗分化的历期天数多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的积温是幼穗生长量和每穗总小穗数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条件适宜的麦区,可望通过引种适宜品种并适当提早播种期,以促进德大粒多、实现单产的明显提高.关键词小麦,大穗形成,气温,日照长度Ecologicalbasisoflargerwheatearformation¥.LuJingxianandShengChengshi(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J.Appl.Ecol.,199...&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也谈水稻幼穗分化开始的余叶数Discusiononthenumberofremainingleavesattheinitiationofyoungpaniclediferentiation曹孟飞袁林亲周宗岳(湖南省资兴市种子公司423400)(资兴市科技局)(零陵农校)《杂交水稻》1995年第4期和第6期分别发表刘振宇和黄德社的文章,对水稻幼穗分化开始时的余叶数提出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因材料而异,穗大粒多的杂交稻为4.0;后者认为不管什么材料一律是3.0。水稻幼穗分化开始时的余叶究竟是多少?仅就我们在杂交稻亲本上的观察谈一些粗浅看法。1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茎尖形态的变化营养生长期每片心叶内有3片幼叶,第4幼叶正在分化——生长锥基部出现突起——叶原基。生长锥呈半球形,长度和底径约0.05~0.06mm。进入倒4叶期,不再分化幼叶,在叶原基发生的位置产生苞原基。跟叶原基比较,苞原基对生长锥的夹角较大。倒4叶初期跟营养生长期的茎尖很难...&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小麦、水稻试题-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小麦、水稻试题
导读:24、水稻出苗后芽鞘节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的时间为:(3)①在芽鞘现出时,5、外观品质29、水稻的种子根有:(1),7、水稻分布和形态上的特征,9、水稻产量的基本因素是单位地面积的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11、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先后顺序,可将水稻分为重叠生育型、分离生育型和衔接生育型等,12、凌启鸿在水稻叶龄模式中将水稻穗分化过程简化苞分化期、枝粳分化期、颖花分化期,123、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 2
1、一样;2、比早稻强;3、比早稻弱;4、相差不大。 24、水稻出苗后芽鞘节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的时间为:( 3 )
①在芽鞘现出时;②在不完全叶抽出时;③至第1完全叶抽出时。 25、我国的野生稻有几种?(2、3、5 )。
1、粳型野生稻;2、药用野生稻;3、疣粒野生稻;4、籼型野生稻;5 、普通野生稻。 26、在我国,丁颖是最早系统观察研究稻穗分化的,他把整个幼穗发育划分为几个时期。(4)
1、6个时期;2、7个时期;3、9个时期;4、8个时期 27、稻穗为 (4)。 1、肉穗状花序
2、复穗状花序
3、总状花穗
4、圆锥状花序。 28、稻米品质是个综合概念,通常包括(1、3、4、5)
1、碾米品质; 2、商业品质;3、蒸煮及食用品质;4、营养及卫生品质; 5、外观品质 29、水稻的种子根有: (1 )。
(1)1条 ; (2) 2条;(3) 3条 ;(4)
4条 30、当主茎第12叶抽出时,最多有(4)个1次分蘖。
4. 9 31、在我国,凌启鸿教授把整个幼穗发育划分为几个时期。(2)
1、6个时期;2、7个时期;3、9个时期;4、8个时期 32、单季晚稻出现“一黄”的最佳时期是(
1、分蘖盛期 ;2、分蘖末期;3、拔节期; 4、幼穗分化期 33、一般认为,稻体吸收N、P2O5和K2O的比例大体为(4)。
1. 1:2:3;2. 1:3:2;3. 2:3:1;4.. 2:1:3;
34、早稻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
时可以栽插。
1. 9℃;2. 12 ℃;3. 15 ℃;4. 18℃
35、般认为,日均温___(2) __℃是安全开花授精的温度低限。
1. 18~21;2. 20~23; 3. 22~25; 4. 24~27
36、一般高产稻田的分蘖成穗率为( 3 )
(1)30-40%;(2)50%;(3)60-85%;(4)90%以上。 填空题 1、丁颖根据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它们分为5级,其中第一级为
两个亚种。
2、丁颖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
两个亚种。 3、促进颖花数增加的措施必须在
枝梗分化期和颖花分化期
发挥作用,减少颖花退化的措施必须在
减数分裂期
发挥作用。
4、从全穗看,颖花分化的顺序是 由上往下 ,在每一个一次枝梗或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化的顺序是顶部第1粒先分化,然后由枝梗基部向上。 5、稻田耗水量由 叶面蒸腾、科间蒸发
、 渗漏 和_地表流失_等四个部分组成。
6、稻米的品质包括 研磨(加工)品质 、 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和储藏品质、营养及卫生品质。 7、水稻分布和形态上的特征,人们认为 普通野生稻 是我国栽培稻种的祖先。 8、根据稻米淀粉的性质,可将我国栽培稻品种分为
两个类型。 9、水稻产量的基本因素是 单位地面积的穗数、 每穗粒数(颖花数)
。 10、粒肥的施用期一般在___破口期________。
11、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先后顺序,可将水稻分为
衔接 生育型等3种类型。
12、凌启鸿在水稻叶龄模式中将水稻穗分化过程简化
枝粳分化期
、 颖花分化期 、
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充实完成期 五期。 13、获得水稻目标产量的需(施)肥量主要取决于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当季供给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14、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是 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 。
15、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一般由秧田期和(大田)分蘖期组成,分蘖期可分为秧田分蘖期_和_大田分蘖期_两期。
16、水稻品种发育特性包括
基本营养生长性
。 17、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喜温植物。温度可影响其生育过程,较_低__的温度可延缓其发育转变,这就是水稻的感温性。
18、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性植物。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会变___短____,这就是水稻感光性的表现。 19、水稻的粒重是由 谷壳的体积 和胚乳的发育
两个因素决定。 20、水稻品种按其穗型特征可分为
两大类。 21、水稻吸肥最多的时期是 拔节~抽穗 期。 22、水稻种子催芽的过程可分为__高温破胸_、__适温适湿长根芽_和低温炼芽三个阶段。
23、现在世界上栽培的稻种有两个,它们分别为_普通栽培稻、非州栽培稻 。 24、现在世界上栽培的稻种有两个,我国的所有类型均属_普通栽培稻_。 25、提高稻田氮肥的利用率,重点应减少__脱氮___和___挥发__损失。 26、一般而言,同一品种的生育期,在同一区域,随纬度增高, 生育期 延长 ,纬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
延长 ,在同一地点,随播期推迟,生育期 缩短
。 27、水稻叶鞘在不同生育阶段可分为两种即
棱形叶鞘 和 圆形叶鞘。 28、早稻“三性”的特点是基本营养性较小,感光性弱,而感温性较强,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 温度 高低所制约。 29、移栽水稻一生的生育时期可划分为:秧苗期、
移栽返青期
、 大田分蘖期
拔节长穗期
和 抽穗结实期 。 30、主茎总叶数为18,伸长节间数为6的品种,开始拔节的叶龄为_15__,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__12__。 31、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植物。目前全球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栽培稻只有2个种,即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 32、同日开花的籼、粳稻,一般籼稻开花__早__,粳稻开花_晚__。
33、粘稻和糯稻的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粘稻胚乳含有15~30%的直链淀粉,其余为支链淀粉;糯稻胚乳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 34、北方的品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 35、高海拔品种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的变化与北种南引相似;低海拔品种引至高海拔,与南种北引相似_。
36、依据叶龄余数与穗分化的关系,倒4叶出生的后半期为苞分化期,倒3叶抽出期为 枝梗分化期 ,倒2叶抽出期为 颖花分化期 ,剑叶抽出期为_减数分裂期
37、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包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质互异的生长发育时期,即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一般以稻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期开始的标志。
38、水稻的根系属于须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
39、稻叶分为芽鞘、不完全叶及完全叶的3种形态 40、稻的完全叶由叶鞘和叶片两大部分组成,其交界处还有叶枕、叶耳和叶舌 41、稻穗为复总状花序,由穗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小穗梗和小穗组成。 42、温度对水稻开花受精的影响最大,温度低于23℃或高于35℃,花药开裂就要受到影响。 43、秧苗的主要类型有:①小苗
②中苗 ③ 大苗
④ 多蘖壮秧
44、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 45、我国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从加工、外观、蒸煮与食味、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进行评鉴。 46、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 47、决定播种期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品种特性。
48、在催芽过程中要求严格掌握温度,防止高温“烂包”。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高温破胸②适温齐根芽
③摊晾炼芽
49、根据苗茎穗粒关系,目前水稻高产的密植途径有三种:一是“增穗”途径 二是“增粒”途径 三是“穗、粒兼顾”途径
50、地膜保温育秧盖膜后秧苗管理可分为3个时期:①密封期 、 ②炼苗期、③揭膜期 51、苗床管理的四个时期
①播种至出苗期;②出苗至1叶1心期③1叶1心至2叶1心期④2叶1心至3叶1心期⑤3叶1心以后 52、旱育秧烂秧死苗的防止途径:①苗床的选择与培肥;②适期播种,防止低温死苗;③科学施肥; ④及时揭膜炼苗,防止高温烧苗;⑤高度重视立枯、青枯病以及虫害鼠害。 53、目前生产上栽插秧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手工拔秧插秧
;②人工铲秧栽插
;③机插秧
54、露地湿润育秧又称半旱秧田育秧,其技术环节有:(1)整地作厢(2)施足底肥 (3)落谷稀 (4)秧田管理 55、水稻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粳)~12℃(籼),最适温度为28~36℃,最高温度为40℃ 56、水稻生产上常把主茎拔节前 15 天作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57、在水稻栽培上,将常年日平均稳定通过 12 ℃和 10 ℃的始日分别作为籼、粳稻露地播种的始期 58、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的不同,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的差异。 64、1988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将全国划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 65、丁颖根据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它们分为5级,各为为籼稻、粳稻
;早、中、晚稻;水稻、陆稻;粘稻、糯稻;一般栽培品种。 问答题 1、按施肥(主要是氮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作用,以及施肥量在水稻一生中的分配,简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三种施肥法。
答:(1)”前促”施肥法,其特点是将肥料全部施于水稻生长前期,多采用重施基肥,早施攻蘖肥的方式。一般基肥占70~80%,.以增穗作为栽培的主攻目标时多采用此种施肥法。(2)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这种施肥法对品种生育期长和施肥水平高的地方,特别是分蘖穗占比重大的杂交稻,多采用此种方法。基、蘖肥占80~90%。(3)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其特点是减少前期的施肥量,在此基础上,中期重施穗肥,后期适当施用粒肥。 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群体的成穗率和塑造高光效的质量群体。一般基、蘖肥占总肥量的]50~60%,穗、粒肥占40~50%。 2、壮秧的一般标准和意义。
答:1.壮秧的标准 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形态特征包括叶宽苗健、粗壮扁基白根、生长整齐、秧龄适当、无病虫害等,生理特性包括光合能力强、碳氮比适中、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等方面。
2.壮秧的意义 在南方稻区,特别是双季稻,水稻秧田期常占全生育期的1/4~1/3,营养生长期则有1/2~2/3在秧田期渡过,所以秧苗好坏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秧好一半禾”。从生产实践看,壮秧移栽后返青快,活棵早,生长整齐,易形成大穗,在同样栽培条件下,壮秧容易高产。杂交水稻为发挥杂种优势和节约种子,更把培育多蘖壮秧,以蘖代苗,作为高产的重要关键。 3、试述水稻品种南北引种后的预期反应。
答:北方的品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往往生长量减少,不利产量形成。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只要种植制度允许,能安全齐穗,即能发挥其增产潜力。高海拔品种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的变化与北种南引相似;低海拔品种引至高海拔,与南种北引相似。 4、简述大穗型、穗粒兼顾型、穗数型三种类型水稻的增产途径。
答:大穗型增产途径: 要求中期群体适当减少,而个体发育健壮,以增加单株的干物质生产,提高群体的总结实率,亩有效穗数15~22万,每穗实粒数70~130粒。杂交水稻栽培和“小群体,壮个体”就属于这一类型。穗粒兼顾型: 群体与个体适当发展,使穗多和粒多能较好地协调统一,每亩有效穗约30万左右,穗实数60粒左右。大多数常规短短矮杆品种多采用这种增产途径。多穗型增产途径:以增加基本苗争取多穗,群体大而个体小, 每亩穗数多在4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为45-50粒,这种增产途径适宜的季节较紧,大田营养生长期短,利用分蘖穗很少可能的情况下。 5、抛秧秧苗的培育。 (1)选用适宜的品种,抛栽秧秧龄短,加上抛栽后根系分布浅,所以宜选用生育期中等的矮杆品种。(2)做好秧板田,秧板田应选择在灌排方便,按湿润育秧的要求做好秧板田。(3)摆盘装土,各地因地制宜选择床土,每畦秧板田放秧盘两排,以泥浆作床土的,先用泥浆填满盘孔,待泥浆沉实后播种,播后扫净盘面,塌谷入泥。用肥沃过筛细土作床土,先装土至盘孔的2/3,播后再盖土,然后扫尽盘面的细土和种子,洒足水。(4) 适量播种,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和秧龄的长短及成秧率。一般双季早晚稻以每盘育成2000株左右的秧苗来计算播量,每盘播70―80g干种子;单季晚稻每盘播50―60g。(5)精心管理,合理调节苗床的水分、温度、湿度、养分,注意防治病虫害。 6.请谈谈在大田生上,影响水稻米质的外部环境条件。
答:稻米的品质,既受 遗传控制,又受环境条件下的影响,影响米质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温度的的影响: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的敏感期是抽穗灌浆期。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中期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灌浆期高温,籽粒灌浆速度较快,淀粉粒积累疏松,使稻米的整精米率下降,透明度变差,垩白增加,同时稻米的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变硬食味变劣。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时期栽培一般晚季比早季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明显的提高。 施肥的影响:不同的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配比对稻米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讲来,稻米的加工品质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但N、P、K的配方施肥可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抽穗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可提高整精米率,后期追施氮肥可增加蛋白质的含量但直链淀粉随施肥期的推迟呈轻微的下降。总而言之,实施分次少施可综合提高稻米的品质。 栽培密度的影响:合理稀植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米粒的透明度,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其他理化性质变化不太大。秧龄,秧龄过长、过短都不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以30-35天的秧龄为宜,这样即可以实现增产又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 收获时期的影响:在最适时期收割,不仅可获高产,而且可提高品质。当稻谷的含水量在20~23%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另外收获时期对稻米和食味品质也有影响。 大米品质是一项综合的指标,由于稻米的用途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发展本地水稻生产,提高其品质。 7、抛秧的栽培技术要点。
答:(1)软盘培育适龄壮秧(2)提高抛栽质量:抛秧田做到田平、面糊、水薄,使秧苗易于立苗。抛栽密度双季早晚稻每亩抛10~15万,单季晚稻每亩抛6~8万,保证大田抛栽均匀,生长平衡。合理施肥灌水,合理的肥水管理应做到:浅水抛栽,使根系入土深易于活棵;要在每亩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开始搁田。由于抛秧稻入土浅容易造成群体过大,所以前期注意控水控肥,另外抛秧稻特别要注意田间的杂草防除和后期的纹枯病。 . 8、晒田的作用及技术。
答:晒田又称烤田或搁田,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稻田的小气侯形成,提高水稻产量。1、晒田的作用:(1)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晒田可以减少有毒的还原物质; 另外晒田期,铵态氮及有效磷下降,复水后又上升,这种养分的变化有利于稻株的吸收。(2)晒田又可以抑制分蘖的发生,控制高峰苗。(3)晒田后,叶片受光姿态良好,田间小气 得到明显改善,通风透气。 2 、 晒田的技术:(1)时间以分蘖末至幼穗分化初期较为适宜。(2)标准:“够苗晒田”即当全田和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时开始搁田,现在高产田强调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就开始搁田。3、 晒田的程度,总的原则是烂田、旺苗重搁,漏田、瘦田轻搁。重搁的标准是:田边开大裂,田中开小裂,人立不陷脚,多次轻搁的标准为田边开”鸡爪裂”田中稍紧皮,人立有脚印。 9试述露地湿润育秧的管理技术。
答:(1)扎根竖芽期的管理:扎根竖芽期指的是播种至立苗(1叶1心期),这是秧苗生育的第一个转变期。要求播后及时扎根,防止烂芽,提高成苗率。措施是在做好秧板的基础上,坚持湿润灌溉,保证氧气供应。2叶期前露田为主,2叶后浅灌为主。 (2)离乳前后的管理:离乳期指的是幼苗3叶前后,胚乳养分已经耗尽,是幼苗由异养到自养的转变期。要求使秧苗过好断奶关,顺利地进入独立生活,增强抗性,防止死苗。措施是早施断奶肥。(3)移栽前后的管理:由秧田移入大田是秧苗生育过程的第3个转变期。这个时期的管理目标是调节好秧苗体内的C/N,提高秧苗的发根力和抗植伤的能力,过好移栽关。 措施是施好接力肥和起身肥。4~5叶时,应施一次接力肥。以后视苗情酌量补施1~2次肥。起身肥(送嫁肥) 一般在移栽前3~5d,叶色褪淡的基础施肥。它的作用在于秧苗吸氮后,造成体内高氮高糖,以增强秧苗的发根力。
10、试述穗肥的施用要点。
答:穗肥依其施用时期和作用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1.促花肥:高产田一般不施用促花肥。只有在群体生长量小,拔节长穗初期又明显\落黄\的田块,以及库限制型品种中期生长又不过旺的田块,适量追施促花肥,不会增加副作用,并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促花肥的施用量每亩硫铵8―15kg。2.保花肥:是高产栽培和大面积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次追肥。在雌雄蕊分化期(叶龄余数l.5―1.0)施用,减数分裂期发挥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颖花退化,能有效地提高出穗期叶片含氮量和茎鞘内淀粉积累量,对灌浆结实有利。保花肥对不同熟期和库源关系类型品种都有良好增产效果,保花肥施用量一般每亩硫铵10―15kg,用量大时可分2次施用。 11、试述粒肥的施用要点。 答:在齐穗期施粒肥,能提高米粒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提高粒重。另一方面粒肥使稻株氮素提高,会相应增加对磷、镁、硅的吸收,茎叶内钾的外渗量也相应减少,有利于维持稻株后期生理功能。但粒肥施用要得当,不宜过多,一般亩施尿素3 -4kg左右或根外追施3%-4%的尿素和0.3%-0.4%的磷酸二氢钾。 有缺肥迹象的田块可在始穗期追肥,肥田或生长过旺的田以及土壤还原性强的田少施或不施。 12、试述水稻移栽至成熟的水分管理技术。
答: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或浅水层田间湿润相结合;有效分蘖终止期排水搁田;二次枝梗分化期至抽穗后20天,田间保持浅水层或浅水层与田间湿润相结合;抽穗20天后至收获前7天,田间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13、简述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
答:(1)返青期: 水稻返青期间稻田保持一定水层,给秧苗创造一个温湿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早栽的秧苗,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夜间灌深水,寒潮来时适当深灌防寒护苗。返青期遇阴雨应浅水或湿润灌溉。(2)分蘖期: 适宜水稻分蘖的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到有浅水之间,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随着水层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过程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期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4)出穗开花期: 出穗开花期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一般要求水层灌溉。在中稻出穗开花期常遇高温危害的地区,稻田保持水层,可明显减轻高温的影响。(5)灌浆结实期 后期断水过早,会影响稻株的吸收和运输,秕粒增加。此期最适的水分是间隙灌水,使稻田处于渍水与落水相交替的状态。
包含总结汇报、自然科学、行业论文、高中教育、旅游景点、教学研究、农林牧渔、表格模板以及小麦、水稻试题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幼穗分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