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组织初中生的女生qq分组青春初中生实验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3)随时调控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切不可认为没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观。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性别、心理素质,老师不但要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更要教给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提出讨论的要求后,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般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等。(3)学会倾听
首先,全部都在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一个组只能有一个人发言,组与组之间不要相互影响。有些实验表明。
3.在教学重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个人学习,进行必要的训练。
一般来说,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师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除了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讨论,让小组讨论,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所以,在合作学习前。要指导学生如何回报讨论结果,答案不唯一,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云亦云现象、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亲自参与自主探索,以便形成能力。
(2)恰当指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还要监控学生的讨论是否是有效的,而学生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难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才能展示各种思考与结论,还要重视培养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六、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智力状况,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并学会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及时纠正偏颇。教师应注意观察。
4.在独立思考后的时候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能够相互启发,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三、要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1)合理安排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讨论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分组。 (2)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教师引领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各组的讨论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要注意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就是说不应该为了迎合时尚、追求形式去组织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二,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3)随时调控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切不可认为没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观。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性别、心理素质,老师不但要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更要教给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提出讨论的要求后,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般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等。(3)学会倾听
首先,全部都在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一个组只能有一个人发言,组与组之间不要相互影响。有些实验表明。
3.在教学重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个人学习,进行必要的训练。
一般来说,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师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除了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讨论,让小组讨论,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所以,在合作学习前。要指导学生如何回报讨论结果,答案不唯一,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云亦云现象、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亲自参与自主探索,以便形成能力。
(2)恰当指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还要监控学生的讨论是否是有效的,而学生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难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才能展示各种思考与结论,还要重视培养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六、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智力状况,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并学会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及时纠正偏颇。教师应注意观察。
4.在独立思考后的时候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能够相互启发,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三、要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1)合理安排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讨论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分组。 (2)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教师引领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各组的讨论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要注意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就是说不应该为了迎合时尚、追求形式去组织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二,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
小组讨论好处在哪里?: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小组讨论时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怎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更有效: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如何解决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
&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讨论问题时同学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如何开展生本课堂的小组讨论:
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以保...
如何融入美国的课堂小组讨论和发言: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
如何用积极聆听展开课堂讨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怎样做好模拟实验与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爆儿°偞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一、多下功夫,课前精心准备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好实验内容,熟悉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特点,以便于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定时的操作.教师还要检查分组实验器材的数量、可靠程度,做好课前的各种物质准备工作,布置好实验所需的实验环境,例如:做摩擦起电实验时,教室需要保持干燥,做露、霜的形成实验时,地面要适当洒水.教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要有准备,如使用酒精灯时,桌面要放湿布,以便酒精洒出时能及时灭火,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分组实验.  二、严密组织,指导实验操作  由于实验种类不同,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有区别,下面笔者仅就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训练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时,教师如何进行指导加以说明:  1、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动性与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设计实验时包含要解决问题的小实验、小游戏等,创造出一个让学生积极要求解决问题的环境,让他们在实验兴趣的驱使下动手操作.如:教学《叶画》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采集制作的不同叶型的叶子,通过剪、拼、粘、贴等方法制作出金鱼、小树、春天等有趣的叶画,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其审美能力.  2、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  学生只有正确地操作,才能产生理想的实验结果,获得可靠的数据,提高实验成功率.教师可以根据某些仪器的操作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如:酒精灯的使用,教师的示范指导可归纳为检查、揭帽、侧点、加热、盖灭.实际操作就是用前检查灯体、酒精量多少、灯芯状况,揭掉灯帽,用火柴从侧面接触灯芯,用火焰的外焰加热,使用完毕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学生开始操作后,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多数学生的操作上,注意发现学生共性的操作错误,及时提醒学生,必要时进行正确的示范操作.在进行普遍指导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个别指导,对操作困难或不认真、不仔细的学生多予以指导,防止操作技能的不均衡性.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三、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分析、观察、联想、思维  实验中的现象多是在动态中产生的,如物体振动时的发声,电路闭合时灯泡的发光等.观察动态事物与静态事物方法是不同的,需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敏捷,并适时捕捉现象发生的时机.有些实验是连续的,例如,说明氧气性质的实验,实验现象是在动态变化产生,学生观察到带有火星的木条在刚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时,开始重新燃烧,伸入瓶中后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过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瓶口充满“白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联想和思维,这种高度的兴奋会使学生产生探究原因的积极性,并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就会善于在动态变化中获取准确的实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分组实验--《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分组实验
【摘要】:正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且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探究内容来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科学的很多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探究,更要学会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去观察、发现、理解、运用。实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6【正文快照】:
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且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探究内容来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科学的很多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探究,更要学会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去观察、发现、理解、运用。实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义勇;;[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姚明政;;[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S1期
章美丽;;[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6期
姜长福;;[J];小学科学(教师);2010年01期
李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2期
徐文良;;[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Z1期
饶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正国;[J];科学课;1987年05期
周庭林;[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8年10期
陈曦;;[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国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赵光明;;[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谭建平;;[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江麓小学课题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成红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邹文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陈涛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吴中明;董明华;;[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肖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姚友明;;[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耀成 周智敏;[N];团结报;2008年
周文龙 朱占海
唐生军;[N];民族日报;2009年
任金祥;[N];黔西南日报;2008年
徐浩;[N];黔西南日报;2009年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小学
卢俊玲;[N];中国体育报;2008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许晓春;[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余培义;[N];中国教师报;2004年
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丽萍;[N];江苏教育报;2009年
周波;[N];成都日报;2008年
李燕红 李国安;[N];楚雄日报(汉);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艳;[D];西南大学;2007年
张欢;[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郭智敏;[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蔡祖英;[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吴清霞;[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王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薛巧巧;[D];西南大学;2006年
张文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张洪霞;[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黎莉;[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小学科学的分组实验组织的心得
浅谈小学科学的分组实验组织的心得
小学科学的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分组实验以学生个别操作,研究
&小学科学的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分组实验以学生个别操作,研究为特点,因而应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学生参加分组实验的探究的动力。但老师因为也往往忽略学生分组活动的组织,而导致探究活动的效率很低,甚至导致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在小学科学的分组实验的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重视分组实验前准备。
&分组实验活动前的准备是分组实验活动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实验效果与预测有出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的材料没有准备、同一种材料出现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等等。要避免这些情况影响分组实验的开展,材料的准备必须要精心选择,教师事先亲自实验。
&很多实验,它们的探究方法不是仅仅只有一个,例如:《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探究水的多少的方法有几种,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思维,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安排自己的探究方法,有利于让学生自己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能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
&实验器材的准备能否到位是决定一堂分组实验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学生的创意无限,同一个实验,学生可能提出一些有创新的探究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这些材料,学生的创新方法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实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不到创新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例如:《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探究水的多少的方法有几种。假如教师没有准备用流得快慢的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的材料,往往就把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
&二、教师应重视的分组实验四人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每一项活动都有它的组织纪律,四人实验小组更应该有良好的纪律来维持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要保证分组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个人觉得应抓好以下两方面:
&1、要做到有紊不乱,必须做到让学生自己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操作的过程和实验的注意事项。
&做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操作的过程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听过一些新老师的课堂,发现一些老师由于没有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操作的过程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而导致一些学生无从入手。因为这个原因,有些学生已经把实验做完了,而有些学生还在问该怎样做。有些老师已经把实验目的,以及操作的过程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讲得很明确,但还是有些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因为在老师讲解实验目的时,学生往往会把精神集中在仪器上而没有听清楚实验目的。这两种现象都会导致实验收不到效果。我个人认为:应让学生参加实验的设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个别小组演示自己的实验设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知道每一件仪器的用途,每一步该注意些哪些问题,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等等。例如:《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里,学生很容易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量和称的方法。实验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比较几个瓶子里的水的多少。但老师往往忽视操作的过程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而导致实验收不到效果。用量的方法,该怎样量?一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就激活了。需要什么仪器?这种仪器的用途?要注意什么事项?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的演示、小组间的交流,所有的问题不但被解决了,学生无形间也参加了实验计划的拟定。实验是自己提出来的,他们还有理由会不知道怎样做吗?
&2、要有小组的组织者,协调组内的分工与合作。
&俗语说:蛇无头不行。一个小组应该也有一个组织者,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往往有些同学因为害羞而不愿意先发表个人意见。这个时候,小组长就可以以商量的口吻要求谁先讲,或者他自己先起到带头作用,激活小组的组员的积极性。当实验开始后,我们还要注意组员的分工。例如:《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中,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用量的方法测量了1、2号瓶子的水,另外两个同学就用了称的方法测量3、4号瓶子的水,结果最终没办法进行比较。也有些同学因为争抢要测量那一瓶子的水而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有些同学就用同一种方法把每一瓶水都测量好,但没有人负责记录,结果没有记录数据就把水全部倒了。总之,没有一个小组长,分组实验的分工与合作就得不到协调,实验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小学科学的分组实验的成功离不开分组实验的充分准备和分组实验的四人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生怎样减肥最有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