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崔开潮:这首诗主要通过写哪些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训练反馈 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一、基础知识(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戚 戚(qī) 还 寒(huán) . . 憔 悴(qiáo) . B.睦 邻(mù) . 栖 息(qǐ) . C.发酵 (xiào) . 绥靖 (jìn) . D.手绢 (juàn) . 重 阳(chón) . 河畔 (bàn) . 文牍 (dú) . 混淆 (xiáo) . 楔 子(xiē) . 轴 承(zhóu) .土坯 (pī) 正 月(zh?n)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 A.瑞脑 憔悴 精兵减政 不胫而走 B.金兽 帘卷 出奇不意 一筹莫展 C.寻觅 销魂 满地黄花 犄角之势 D.堆积 凄惨 薄雾浓云 少安毋躁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 ②有暗香盈 袖(充满) . ③莫道不销魂 (极度的欢乐) .. ④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 ⑤憔悴损 (损害) .)⑥独自怎生 得黑(怎么、怎样)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4.下列词句中,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3 分)( ) A.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5.默写(6 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3)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声声慢》 ,完成 6~8 题。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难熬。 C.上片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 又蕴含着对时代的悲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1 7.这首词主要通过写哪些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感受?(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词的前 3 句用了 14 个叠字,用心诵读体味,并简要分析叠字运用的妙处。(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题。(10 分) 点绛唇 李清照 ① 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i金钗溜 。和 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 ①露浓花瘦:指枝叶上露水很多,花已凋零。②袜i:即来不及穿鞋,以袜着地 而走。i:犹言光着。金钗溜:金钗从头上滑落。溜:滑行。 9.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末句“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因其对人物形象的成功描写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分析其妙处。(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12 题。(10 分)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①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③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④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咏鹧┝卮贸H缃胥俱玻 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1.上片四个画线句均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 释。(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困。试结合上文,简 析下片所展现的心理活动。(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0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5 分)3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①词人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卷 帘 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词 人 又 纠 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5 分)(1)漫画题为“遮丑”,请你根据漫画内容重拟一个带讽刺意味的标题。(不超过 6 个 字)(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绍漫画并概括漫画寓意,要求语言简练,介绍与概括均不超过 35 个字。(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反馈 1.A [B 项“畔”应读 pàn,“栖”应读 qī。C 项“酵”应读 jiào。D 项“正”应读4 zhēn。] 2.D [A 项“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B 项“出奇不意”应读“出其不意”。C 项“犄角之势”应为“掎角之势”。] 3.D [③应为“极度的悲伤”,⑤应为“煞”之意。] 4. B [A 项应为“西风卷帘”, C 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D 项应为“望中犹记, 扬州路烽火”。] 5. (1)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2)雁过也 正伤心 (3)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 得 6.A [“早春的气候特征”不当。] 7.(1)南飞的大雁、满地的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2)给人一种凄凉、悲伤、惆怅 之感。 解析 品诗的第一步是理解感悟意象, 这道题就是让同学们寻找出意象, 再品味意象的 意蕴。南飞雁、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自然包含凄凉、悲伤、惆怅情绪。 8.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极有层次 地刻画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解析 这是中国词坛上最经典的叠词妙用句, 叠词具有增强情感和韵律之美的效果, 14 个叠字连用,便产生了浓浓的回环往复的韵味和孤寂、凄苦的情感。 9.词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活泼,妩媚多情,好奇机警而又略有几分矜持的可爱的少女形 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词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词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概括。 10.此句以极精湛的笔墨, 通过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少女“见客入来” 怕见又想见、 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地去见的微妙细致心理。 “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 ,则少女窥 人之态可掬了,还利用“青梅嗅”这一细节掩饰自己,其神态毕现。 解析 中国古代诗词素来以含蓄著称, 诗词中极少直接刻画心理, 而往往借助景物描写 或以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心理。此处是一绝佳例子。可结合前面几句,特别是“和 羞走”细加揣摩,同时注意体会“却把青梅嗅”一句体现的人物心理。 11.①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②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吹春梅凋 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③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幻莫测,顾虑重重, 心情凄伤。④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消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主人公情感态度的能力。 可抓住作品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结合 作品的主旨去分析。 12.对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 。矛盾 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关键语句的含义, 分析时可按题干提示,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怕” “不如”等。 13.①海棠花怎么样了? ②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变样子。 ③你再仔细看看,那红花见少,绿叶见多了吧!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词的意境,就限制了 表达的内容要符合语境需要, “却道‘海棠依旧’ ”表明词人问的对象是海棠;卷帘人的答语 要根据“海棠依旧”这一意思合理想像扩展组合;词人纠正的话应扣住“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这一意思来组织。 14.(1)“妙招” (2)图中司机及乘客四人均饮酒过量,其中一位买来口香糖,意欲掩盖酒味。漫画抨击 一些酒后驾车者的无知妄为,提醒人们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5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醉花阴》【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学年高中语文 ... 5页 免费
2015年高中语文 第7课《... 暂无...【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7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二首 浣溪沙①②③④ 淡荡 春光寒食...2015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预)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预】人教必修 4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2015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练】人教必修 4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 课...2015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讲)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讲】人教必修 4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 《醉花阴》...学年高中语文 2.7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7 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2015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结】人教必修 4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2015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预)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预】人教必修 4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 一、认识...2015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讲)新人教版必修4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讲】人教必修 4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醉花阴》...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声声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一、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声声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2.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根据教学内;(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
《声声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小结与知识巩固,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理解本词中意象的含义。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可以帮助老师顺利的进行教学情境中。 多媒体的展示 ,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因此我采用了三种教学方式: ①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③情景教学法
借助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种情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解决问题。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的情绪。通过诗词中的酒、秋风、过雁、黄花、雨、梧桐等意象分析冷清寂寞的意境从而深层次的体会作者哀怨凄凉的愁”的感情基调。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词的意境当中。学生答出是由词《一剪梅》而来后,由此回忆九百多年前北宋的一个秋季傍晚,作者的相思之愁,带出后期《声声慢》另一种无限闲愁的情感基调。 2.比较《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愁” (1)学生试读这两首词。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 (2)听录音范读或老师范读上阕,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3)提问学生朗读其中一首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1)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通过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3. 简介李清照大事记: 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亡国之恨
孤独之苦)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4、诗词鉴赏: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1)、听读,播放朗读录音,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2)、初读,学生自由朗读,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入境,有审美感知。 (3)、齐读,请两名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词描绘出来,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词的情感和意境。 (4)、再读,参照思考题思考讨论,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把握诗歌的结构。 例如: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哪些意象来描绘深秋之凄凉哀婉(注意诗人的炼字炼意)? (5)、品读,通过联想,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来激发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艺术的感染能力。 5.创设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①例如《声声慢》这首词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愁)那么此词中表现的“愁”与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是否一样呢?((板书:一般愁字别样情) 回答:《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 声声慢》则胜于“愁”。 “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②例如:那么作者是如何入愁的呢?回到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的境况怎样?(当时李清照的境况时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颠沛流离。她可能在寻觅往昔欢乐的岁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还有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等等,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从这个动作中看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诗人寻找到曾经的快乐、幸福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寻回失去的东西,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诗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凄苦无告) 开头这14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6.分析意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词人带着满眼忧愁来看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自读课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例如: 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什么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黄花的诗句。“黄花”一般喻指什么呢?(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你们怎么理解?(花开得盛:花凋谢在地。理解为花开之盛则是以乐景哀情反衬;理解为花凋谢在地则是以花喻人正衬,写出词人的凄苦忧愁。) 7.拓展延伸 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梧桐的诗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②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雨的诗句。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由此我们可知雨是哀伤p愁丝的象征。由此我们可知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 。雨是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特定的感情内涵。 四.课堂小结与知识巩固 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清晰看到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让学生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孤独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白词人早晚期词作风格的差异,理解了“愁”的丰富内涵。 然后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我设计了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78声声慢等内容。 
 《声声慢》优秀教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声声慢》教案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1. 了解个人生活...  2/4 00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原文译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南宋 李清照 《全宋词》 《秋词?声声慢》 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学生自由朗读《声声慢》 。二、 对比感知 把握情感 (8 分钟)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声声慢》和我们初中学的《如梦令》在情感基调上有些 不同啊,究竟是什么样的...  声声慢 电子书
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由巴斯树,声声慢 小说,声声漫,蝶恋花,一剪梅,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寻寻觅觅
1583人在读
作者: 院萍
版权方: 中版集团...  浅析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的表达效果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浅析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_其它课程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声声慢》教学设计吴忠高级中学 吴凤英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  《声声慢》优质课大赛教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声声慢》 教学目标: 1、疏通“词”义,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怀,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  【课外资料 2:易安词在国外】: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物描写深秋的夜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