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它们表现了作者怎样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忆江南的作者是白居易,描绘了江南的优美风光,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地喜爱之情及眷恋之情,请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河南考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时间: 10:42:11
&&&&&&&&2014中考复习古诗词曲赏析&&&&复习方法:看题目→背全文→默名句→背下面内容(看清要求)&&&&不会再赏析&&&&河南考题&&&&&&&&(1)2013唐诗&&&&&&&&杜甫《春望》《巩固提高》8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2)、2012&&&&河南考题&&&&&&&&宋诗&&&&&&&&文天祥《过零丁洋》说明下5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修辞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2011唐诗李白《行路难》说明下141河南考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最后两句“破、挂”的妙处(4)、2010&&&&河南考题&&&&&&&&晋诗&&&&&&&&陶渊明《饮酒》《巩固提高》91&&&&&&&&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真意”指---------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的妙处&&&&&&&&(5)、2009&&&&河南考题&&&&&&&&宋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的狩猎场面下阕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2008&&&&&&&&宋诗&&&&&&&&陆游《游山西村》《巩固提高》89&&&&&&&&河南考题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见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们常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7)2007唐诗①王湾《次北固山下》《巩固提高》91&&&&&&&&说明下58《学业》P104&&&&&&&&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2分)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颈联:尾联:2、①请写出“海日---------------,--------------旧年”两句的大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②(描绘)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来到江上。③这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3、①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帆悬”的景象。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顺风行船正好把帆儿高悬。②“阔”“悬”字好在哪里?‘阔’表现潮平,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高高直挂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4、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帆悬”(“正”字)5、你能说说“平、阔、正、悬”四字好在哪里吗?“潮平”,两岸才显的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的状态;同时,“潮平”又为下文“江春”一句做铺垫。描绘了一幅6、颈联中那两个字形象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生、入这两个字好在哪里?采用。。将。。赋予。。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中形象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7、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淡淡的思乡之情。请你再写出这样的两句&&&&&&&&河南考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抒发了这种感情?&&&&自选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内容、感情、哲理、修辞)1、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A题目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再写“行舟”流露出漂泊之情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淡淡的乡思愁绪。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群山渐渐远去、消失,一望无际的平野展现在眼前,江水冲出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人以空间感与流动感。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将它比作船,增强了可感性。答案:D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2分)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答案:&&&&1&&&&&&&&(8)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巩固与提高》P90导向1&&&&&&&&1、本诗以-为着眼点(以----线索),抒发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请的词语是--(最爱)。诗中最具色彩美的句子是2、颔联中“几处、谁家”换作“处处、家家”就不好。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描绘、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皂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情景,表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3、诗中最能体现初春特点的两个词是-----、-----。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早莺、新燕、渐欲、浅草、才能(任选两个)最爱4、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往返,完全陶醉在初春美景之中了。5、从炼字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答案:15.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16.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9)2006①唐诗杜甫《望岳》导向3红模3《巩固提高》P91、109说明上88&&&&1全诗紧扣“---------”字,由-----到-------,写出了泰山高达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诗中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阳光就像被一把巨大无比的剑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形象。(是怎样展开的?《说明》P141)2谈谈你对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赏析)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下)1、首联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雄伟的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见尽头的景象。2、从末两句,可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前两句描绘了··的景象?泰山是如此雄伟,清翠的山色望不到边,描绘了泰山雄伟的景象。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割”字。(赏析这一句,答完)割,割开;泰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亮的白昼和昏暗的晚上。突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形象。(“钟”,钟情;运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写的有情,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答案:C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2分)我选:赏析: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1分)1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答案:16.钟、割17、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动静结合,有声有色,采用景物烘托的手法,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想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悲伤的情绪。(孤独凄凉、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7.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人名)。(1分)】&&&&&&&&8.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9.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答案:7.马致远8.C9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向往的美景,穿插在诗中有何作用?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游子孤独凄凉、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3、“枯藤、老树、昏鸦、夕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描绘了孤寂凄凉的傍晚秋景。描绘画面:秋天的黄昏,一个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老树缠着枯藤,乌鸦在上面不时啼叫。4、小令的主旨句是什么?------------------------------------------。5“昏鸦”除了与“夕阳”照应外,还有怎样的意味?让我们联想到黄昏时乌鸦归巢的画面,有几分温馨,更多几分凄凉,乌鸦都回家了,游子还在外漂泊,增添了凄凉(悲凉)的意味。6、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断肠人在天涯)(同1)7、“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同2)8、小令运用了(景物烘托)表现手法把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描写完美地结合起来?9、与刘禹锡《秋词》比较阅读“自古逢秋悲寂寥····”⑴分析不恰当的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⑵同是写秋,两者的心境有什么不同?《秋词》表达了乐观豪迈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11)2005宋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09考过)参考上期印的&&&&&&&&(10)②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巩固提高》P89说明上49&&&&&&&&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这是元曲中的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秋思”是,诗中的、、点明“秋”,与“夕阳”照应,与“天涯”一致,引起“思乡”,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2&&&&&&&&1、本词上阕写景,描绘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巩固与提高》.P91说明下114红模72004唐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在考试范围内)&&&&&&&&&&&&2014年很有可能考的内容(19首)(1)曹操《观沧海》说明上96红模5&&&&曹操,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共称“三曹”。与《三国演义》中的“奸雄”形象不同。1、诗人登临碣石的目的是-------------------------,实写所见之景的句子有---如-----------------------------,虚写所想之景的句子是------如----------------。全诗紧扣“-------”字(统领全篇),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下3)---------。2、前三句描写大海景像,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想象)赏析“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海一望无垠、波澜壮阔、能吞吐日月、包含星辰的景象,意境壮阔。请你描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景象。(同《巩固》P126)“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苍茫动荡···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那几句?日月之行···若出其里。3、请你说说诗中的“若”字好在哪里?“若”是好像的意思,表明大海吞吐日夜星辰的景象是想象,有助于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这一句的思想感情)4、自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两句。诗人通过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大海·····的景象,以大海自比,借景抒情,表现了···的胸怀,抒发了···的伟大抱负。5、诗中描绘的大海是个怎样的形象?你从中感受到的诗人是个怎样的形象?大海:一望无垠、波澜壮阔、能吞吐日月、包含星辰。诗人:胸怀广阔、踌躇满志、有远大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6、你觉得本诗的感情基调怎样?雄奇豪迈、慷慨激昂。&&&&&&&&4、寓情于景是诗歌常见的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悲苦哀怨、离别伤感)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当的两项是()A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艰难,也包含了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6、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因为思念之情往往夜间最浓,由月的阴晴圆缺最容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7、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为什么?因朋友(王昌龄)被贬(左迁)而愁。因李白不在朋友身边,从“闻、遥”二字可以看出。‘明月’普天同照能把心带给朋友,表明友谊纯洁,王、、品格高洁。13长沙8.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9.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3)李商隐《夜雨寄北》(课外)导向2《巩固与提高》P92&&&&&&&&说明上49下59&&&&&&&&(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课外)《巩固与提高》.P89&&&&&&&&说明下58&&&&&&&&“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有什么作用?(赏析)(只要问这一句都这样答)点明季节是暮春,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感情基调,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被贬到偏远之地的同情、关切和悲伤之情。为何选择‘杨花、子规’?杨花寓意愁思,子规叫声凄凉,能更好地表达、、、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1具体解说末两句:把“我”的“愁心”当做物一样托付给月亮,将月亮人格化,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2作者借“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朋友被贬远行的(忧虑)和关切之情。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表达技巧(月亮的作用)5D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了,把无情的月亮当做······表达了······&&&&3&&&&&&&&1、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环境描写(雨)有什么作用?(赏析)“秋”字点明了季节,交代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烘托、渲染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未有归期的悲伤心情及对亲友的思念。2、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两句的?(同3)3、“剪烛西窗”这个成语出自哪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表达效果?(赏析)出自“”‘却话’照应--------表达了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思想感情。由当前离别想到未来团聚,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欣来衬托眼前未有归期的痛苦心情,同时给远方的妻子以安慰。角度新颖。4、两个“巴山夜雨”含义有何不同?第一个表现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后一个表现将来对此时此景的回忆。诗歌一般避免重复。本诗却重复使用了“期、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重复使用,使诗歌回环往复,具有音乐美、节奏美、意境美,把现在和将来、自己和亲人、巴山和北方联结起来,形式和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表达了孤独寂寞、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5、诗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句子是&&&&&&&&(4)杜牧《泊秦淮》(课外)&&&&1、第一句描绘了哪些景物?画面有什么特点?烟雾、寒水、月色、沙滩,特点是迷茫、朦胧、冷寂、悲凉。2、“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两个动词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冷寂、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的沙滩。3、“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有什么作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夜泊”承上,点明时间、地点;“近酒家”启下,引出下文的叙事抒情。&&&&&&&&&&&&4、赏析“犹”唱···“犹”,“还”的意思,国家已经衰败不堪了,还在唱着亡国之音。把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结合起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抨击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忧国忧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抨击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了···⑴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的画面。(1)凄冷、迷蒙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巩固提高》P90《中考》P65、93段考卷2《文言文》90《古诗文》82&&&&&&&&(5)杜牧《赤壁》&&&&&&&&单与无奈。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入了胡天(点明时间是春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飘零之感,透露出抑郁激愤之情。C颈联“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的单调与荒凉。“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艰苦、奋勇向前·····D尾联意思是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遥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代“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像回味的余地。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是、的塞外风光图。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这首诗属于(咏史、咏物、山水田园、边塞诗)中的---。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借史抒怀。答案: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10.B。(借古讽今)2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自己诗中的“周郎”指《三国演义》中的-----------------,“东风”指历史上的(火烧赤壁)之事内心情感的句子是: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句子是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丽奇特的景象不平之情。3、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是:借物起兴,慨叹的句子从反面落笔,议论的句子(描绘景象)1、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4、结合语句说明为什么说是边塞诗?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从而为下文对历史的咏叹做铺垫。5、从炼字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含义。(这两句议论抒发了?)‘直’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认为,只要有机遇,自己也会有所作为。抒发了他生生动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抑郁不平之情。6、这一句具有-----美,具体表现在-----(选1即可)告诉我们:建功立业需要条件,机遇对我们很重要,要抓住机遇。①构图美。画面空间大,层次分明,从上到下有落日、烽烟、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大漠。3、如果把“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②线条美。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形态: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落日。③色彩美。色不好。因为“铜雀春深锁二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态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是)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④意境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以小见大(的写法),借二乔被锁写出了东吴灭亡的命运。构思巧妙,角度新颖。形象贴切,耐人寻味。出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而“国破家亡在此朝”太直白,平淡,缺乏诗的含蓄美。7、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孤雁落胡天”(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1的B黑字)(如果赏析,就把2和3划线句结合起来)4、有人说,如果不是···历史将改写。因此认为,杜牧写此诗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吗?简述理由。(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向4不同意。杜牧的目的是表达对历史的慨叹:···(2)1、这首诗的作者是----------------,“乐天”指-------------,从“见赠”可看出这是一首----------5、有人批评杜牧不关心国家命运,只担心“二乔”被捉,不识好恶。你认为批评成立吗?为什么?诗,请你再写出两个带“见”的词:-----不成立,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接7画线。用/划分节奏(每句只划一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5、有人用“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吗?简述理由。3、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同意,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接7)⑴A首联“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B颔联写诗人7本诗以小见大的手法是怎样体现的?回到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以“小物、小事”来表现国家兴亡的大主题。开头由“折戟”引出三国人物,后两句用“二乔”未被捉D尾联点明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这件小事来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构思巧妙,角度新颖。⑵()A诗中曲折地表达了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被贬异地的不平心境,但也表现出对人生的达观态《巩固提高》P121说明下135《古诗文》82《文言文》89《中考》65《学业》P99度和进取精神B颔联用典贴切,《思旧赋》(向秀)和“烂柯人”(王质)的故事本身就有悲凉的色彩,化用在诗中,表达对世事沧桑、人事已非的感慨C颈联比喻形象含义深刻,寄寓了诗人的乐观精神,(6)王维《使至塞上》导向8红模6《巩固提高》P91说明上49《学业》P42极富感染力D尾联表达诗人要在友人的热情关怀下,放弃功名利禄转而追求田园生活的宁静,表达了1、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诗人出使,已经过了属国居延,“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乐观豪迈的情怀&&&&4&&&&&&&&&&&&这首诗前四句低沉愤懑,表达、6、后四句高昂乐观,表现、、感情基调鲜明对比。‘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答案:A4、颈联蕴含了什么哲理?或者:请从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说你对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或者:赏析(同5)(原意)(新意)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了什么写法?分析其蕴含的哲理。(这两句为何历来受到人们赞赏?)运用比喻,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一定比现在好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表现了作者豁达豪迈的胸怀)6诗中有两处运用典故,任选一处,赏析其作用。(哪两个典故?作用?)借“闻笛赋”(向秀闻笛)表达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死的老友的怀念。借“烂柯人”(王质烂柯)比喻自己长期被贬在外,回到京城,仿佛有隔世之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被贬后的悲愤之情。(赏析)表现手法:这两句用典贴切,感情深沉。。。。。(接上)7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比较阅读⑴“左迁”意思是(被贬官)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首联可概括为(朝奏夕贬)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贴切,《思旧赋》(向秀)和“烂柯人”(王质)⑵简要分析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相同点:两诗都表现了被贬后的悲愤之情。不同点:甲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表现了对世事变迁、官场沉浮的豁达乐观。《巩固提高》P113说明下129《中考》P62、93《古诗文》78《文言文》82《学业》P94&&&&&&&&D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和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4、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原句)-的历史主题。5、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昏君的怨愤。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言外之意暗示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巩固与提高》P92说明上81下87《中考》P74《文言文》102《学业》P42&&&&&&&&(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巩固与提高》&&&&&&&&P122&&&&&&&&(8)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导向9红模1&&&&1、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作者伤心什么?表面是实际是为人民的苦难而痛心。2(从炼字角度赏析这一句)一个“聚”化静为动,从视觉写出了山形气势(峰峦的雄伟气势)一个“怒”运用拟人,从听觉写出了黄河的水势和气势,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地势险要,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3、描写诗人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归结全篇的主旨句是:赏析有误的是()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兵家必争。B“望···”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几代都城,如今一片凄凉。C“宫阙··”表面上回顾历史没写战争,但战争的惨烈已跃然纸上。&&&&5&&&&&&&&1、表现秋风威力的句子慨叹世风的句子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暗淡凄凉气氛,衬托作者忧愁凄惨心情的句子2、杜甫只有49岁,却说‘老无力’,是否准确?为什么?准确。①相对于群童来说年龄老②当时作者颠沛流离、生活不定、身心疲惫,3、杜甫在叹息什么?①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日子怎么过?②村民之苦,穷生盗。③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4、“呜呼!何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宁愿冻死也要天下寒士都安乐。表现了诗人心怀天下、关心人民疾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5‘俄顷、、昏黑’一句有什么作用?渲染凄苦的气氛,衬托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6、赏析“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7、“高者,下者。”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描绘了秋风破屋的情景。为下文写自己的悲惨遭遇、抒发感情做铺垫。8、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的?作者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的呼喊,宁愿冻死也要天下寒士都安乐。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9、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这首诗为什么只写自己个人的遭遇?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10、“安得,”的深层含义作者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宁愿冻死也要天下寒士都安乐。表现了诗人心怀天下、关心人民疾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考》P6012卷P14《古诗文》75《文言文》76《学业》P41&&&&&&&&(1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齐名,并称“高岑”。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木兰诗》也有类似的句子:---------------------------------------------具体表现边塞雪天奇寒的句子是-----------------------------------3、运用夸张描绘边塞沙漠壮丽雪景、交代送别环境、烘托离愁别绪又有过渡作用的句子是(反过来读)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名句,请说出它的妙处(参考8)(被称为名句、流传千古的原因)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新奇、贴切,既写出了边塞奇特&&&&&&&&&&&&的雪景,一个“忽”字又表现了诗人欣喜之情。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法)(运用留白手法,写的含蓄,给读者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间,言已尽而意无穷。)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分手时的惆怅之情。诗人在想什么呢?对朋友的留恋、难舍,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心理)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茫茫雪原上只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6这首诗在写景和抒情方面很有特色,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这首诗咏雪兼送别,以“雪”贯穿全诗(紧扣)。从雪写起,写送别前、送别时所在地的雪;以“雪”作结,写送别后目送友人望到的雪。以“雪”为叙事线索,写送别友人的过程;又借雪抒发离别之情。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卷、即”两字极具表现力,结合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这句诗突出了边塞北风呼啸、草木折断、八月飞雪的气候特征。“卷”字突出了北风之大,渲染了边塞北风呼啸、飞沙走石的情景。“即”字表明边塞与内地相比,冬天来的极早,使人感到惊异。8、任选一句赏析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大风造出的冰雪世界,好像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运用比喻,以梨花喻雪花,以千树万树的梨花喻茫茫雪原,配上“忽”字,写出了雪下的大而急,写出了边塞的奇特雪景,新奇贴切。既写出了边塞奇特的雪景,又表现了诗人欣喜之情。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白雪的辉映下,“冻不翻”的红旗多么瑰丽。以动衬静,以白衬红,既写出了天气极寒,又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参考5)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一个“空”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分手时的惆怅之情。言已尽而意无穷。9、有人说“忽如····”奇寒。你同意吗?理由。10、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11、从结构或写法上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妙处(表达)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惨淡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巩固与提高》P90说明下58《中考》P6012卷4《学业》P42《文言文》78&&&&&&&&只要我们真心相待的朋友,能在精神和感情上沟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表达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5、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一改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语言凝炼,富有哲理,充满温情。6、这首诗的意境为什么高于一般的送别诗?(参5)7、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他们分别时的场面长安城下,古道岔口,远处是风烟中隐隐约约的群山。王勃拱手作揖,用豪壮的语气说:“就此告别,祝你前程远大,友谊超越时空。”说明下57《学业》P63&&&&&&&&(1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课外)&&&&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哪些景物?小雨、草色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3、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的景象描绘出来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最是,绝胜”6、自选角度,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处“天街···”运用比喻,写出了春雨的润滑、可贵;“草色···”写出了草色的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两句形象地表现了早春的特点。7、“最是一年春好处”让人联想到格言—“最、绝”二字的作用:远远超过的意思,将淡淡草色与满城烟柳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8、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早春的草色是特有的,柔嫩饱含水分,象征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烟柳满皇都已是暮春,不稀罕了。9、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他对春的认识,这让我们想到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巩固》P91说明下100《文言文》80&&&&&&&&(1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外)&&&&&&&&1、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杜少府“之任”的处所是-----(13)李商隐《无题》(课外)2、赏析不正确的是()⑴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全诗以别字统领,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恋人(妻子、朋友)至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死不渝的爱和深切思念。丝,谐音---泪,双关,实指—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天涯··”一扫离情别绪,代之以····给人以···D“东风无力百花残”表面写春天将逝,实写美好年华将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不应有儿女之态。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是“晓镜”⑵()A“城阙”就是京城,指长安B“君”指杜少府,“宦游”指离家在外做官C“天涯”是说杜少府1、首联以抒情开篇,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极力渲染了悲任职的地方远D“歧路”即岔路,分手的地方凉的气氛。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诗人借春蚕的执着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3、“城阙···风烟···”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而今人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新意)点明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赴任的地方,描画了“三秦、五津”的地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多在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时候引用之意尽在其中,饱含对友人远行的留恋和牵挂。(“望”字的妙用:这是诗人的想象,从长安能望到四3、“相见时难别亦难”第一个“难”是困难的意思,指相见不易。川,可见路途并不遥远,以此劝友人不要悲伤)第二个“难”是痛苦的意思,指难分难舍。4、简述你对“海内···天涯···”两句蕴含哲理的理解。4、为本诗命个题目:相思(思念)&&&&6&&&&&&&&&&&&(14)李煜&&&&&&&&《相见欢》(课外)&&&&&&&&《巩固》P91&&&&&&&&(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孤独寂寞(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9.“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2分)A.锁头B.金锁C.锁住D.开锁)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10.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秋,画面冷寂。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答案:9.C10.C1、词的上阕写景,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写了残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景物。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2‘“月如钩”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形状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缺憾,蕴含冷落凄清的感情;从看时不是间看,不是月圆之时,为下文“离愁”营造气氛。3、从炼字角度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锁”的是词人,而不是“清秋”移情于物,表达了无尽的悲苦“寂寞”的是词人,而不是“梧桐”移情于物,表达了寂寞悲苦。4、描绘这一句的画面。深深的院子里,清冷的月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多么清冷、凄凉的环境啊!5、、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修辞、感情、什么情况下引用)表达效果、(新意):(用“丝”比喻离愁,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纷繁难解。现在多在形容内心烦乱或事情难以解决时引用。)6、“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是什么滋味?对故国的思念,对富贵生活的留恋,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宋王朝的怨恨,对自己误国行为的悔恨。说不清,道不明。&&&&&&&&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答案:23.(2分)C24.(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这首诗构思巧妙、想象奇特,把一场战斗浓缩在一个昼夜,写了三幅画面①孤城将破,将士们拼死守城②黄昏时分,刻苦练兵③半夜之时,出其不意反击。2、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壮美的句子诗中产生的一个成语是意思是3、“半卷红旗临易水”给人以悲壮的感觉,请你说说这个典故(荆轲刺秦王)这一句侧面写战况,风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同时高度戒备,写出了紧张的气氛。4、从炼字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压”形象地写出了敌人人数众多、来势汹汹的紧张气氛和战事危机的形势。“开”依次排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将士们情绪饱满的摆出阵势迎击敌人,与“摧”字相对,更能反衬将士们对的英勇无畏精神。5、首句运用比喻、夸张渲染了敌军压境的紧张气氛和战事危机的形势。末两句表达了6、两个典故的作用?①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将士们不拍牺牲、勇往直前的经神②黄金台的典故,表现将士们忠君爱国、不拍牺牲的精神。《巩固》P117说明上73下95中考6412卷58《学业》P58(18)《关雎》中考52(19)《蒹葭》《巩固与提高》P89&&&&&&&&(15)王安石&&&&&&&&《登飞来峰》(课外)&&&&&&&&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出了登上飞来峰后的欢愉心情。2、这首诗能让你联想到杜甫《望岳》中的那两句?为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为它们都表达了····1、“浮云”这一意象指什么?困难、挫折、障碍、反对变法的人等。2、从诗中可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害怕困难。3、赏析“不畏···最高层”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现了诗人为了实现理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积极进取精神。说明下107《学业》P42&&&&&&&&(四)14年最可能考的内容(5首)(1)晏殊《浣溪沙》(课外)红模4&&&&前两句点明季节时间地点:春天黄昏小院,多次运用对比:新与旧、去与来,(作用:。。指。。表达了)1、“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赏析)“独”字表明独自一人,突出了孤独寂寞之感,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徘徊”表明内心不平静。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是怎样理解的?(含义)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美好事物的消逝虽不可避免,但其他美好事物也会同时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虚无。被称为“天然奇偶”。《巩固与提高》P90说明上50下60《学业》P74(赏析)《中考》P7112卷P38&&&&&&&&(16)白居易&&&&&&&&《观刈麦》(课外)&&&&&&&&说明下59&&&&&&&&1、题目是《观刈麦》,诗中却写了贫妇拾麦,是否跑题?为什么?不跑题。今天的拾麦者正是昨天的刈麦者,今天的刈麦者可能是明天的拾麦者,这样写更揭示了赋税的繁重,深化了主题。2、从正面描写天气炎热,表现农民劳作辛苦的句子从侧面描写天气炎热,表现农民内心矛盾的句子是这种反常的心理更能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与《卖炭翁》中一句写法相似。3、作者“悲”从何来?“家田,。”&&&&&&&&(2)范仲淹&&&&7&&&&&&&&《渔家傲·秋思》导向5&&&&&&&&(17)李贺&&&&&&&&《雁门太守行》(课外)导向7红模2&&&&&&&&1、理解不恰当的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景物与江南不同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边关虽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描写词人身临目见之景,下片直接抒发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词人和征人得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还未达到建功立业、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白发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我更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这一句表现了范仲淹为国为民、先忧后乐的远大抱负和奉献精神,常被后人引用,知名度高。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比较伤感。3、这首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关时所作。词的上阕描写边塞秋景下阕抒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侧重抒情。全词表达了作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之情。(壮志难酬、有家难回,爱国情怀、思乡的苦闷。)点明塞外秋景大变的一个词是异。本词的主旨句是一个“异”字写出了边塞怎样的特点?天冷、声杂、城孤。塞下秋景“异”在哪里?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衡阳雁去、边声四起、孤城落日,具有苍凉、肃杀、萧瑟的特点。4、赏析“异”字:总领下文的写景,突出了边塞秋天独特的景象,渲染了苍凉、肃杀、萧瑟的气氛,从侧面表现了将士们边塞生活的艰苦。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描述写出了塞外荒凉、冷清、豪迈的景致。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孤城,在暮霭苍茫、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有什么作用?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孤城,在暮霭苍茫、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的情景。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点明了敌强我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使我们想起了王维的哪两句诗?描绘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形象地写出了塞外秋景的奇异景象,点明了敌强我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片抒情做铺垫。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将士们思念家乡却又因功业未立而又不能回家的矛盾心理,表现了词人以国事为重、以天下为先的高尚情操。6、自选角度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同上)7、“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①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明到了夜里②借景抒情,写出了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8、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上阕的画面秋天的边塞,寒气袭人,大雁向衡阳飞去。风吼、马嘶同四面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孤城,在暮霭苍茫、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9这首词(末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复杂)表达了将士们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壮志难酬、有家难回,爱国情怀、思乡的苦闷。)10、试分析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思乡之情,也流露出对朝廷边关政策的不满。11、本词暗含对比,举例说明。“衡阳雁去无留意”与将士们“燕然未勒归无计”形成对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有何尝不想呢?&&&&8&&&&&&&&更好地表现了将士们思念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为下文写戍边的艰辛做铺垫。12、“衡阳雁去无留意”的作用:①为下文,。埋下伏笔②表明秋天来到③与、、、接119.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9.边塞秋景异&&&&&&&&10.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各1分,满分3巩固90说明下80《中考》71、、56&&&&&&&&(3)苏轼&&&&&&&&《水调歌头》&&&&&&&&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答案:(一)(4分)11.无眠人生(2分)12.D(2分)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情景、缘由,总领全文。上阕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阕写“无眠”是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独白。表达方式主要是抒情。富有哲理的句子: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上阕心情变化的3个词语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下阕的议论抒情。“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睡的情景。(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朗读划分不正确的是()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判断有误的是()A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B上阕刻画出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C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D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好在哪里?“弄”的意思是“做出、戏弄”,表明舞姿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同时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4、“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什么?指“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蕴含什么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有离别,正像月亮有圆有缺。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短信,你会选那个句子?简述理由。我选。因为这个句子能表达我对他的之情。5、请根据下阕内容补出下联: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下联: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6、词的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归根结底是在问人生7、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由。不同意。词中写有离愁,但并非全篇都浸透着离愁。从“人有···难全”和“但愿···婵娟”可以看出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单赏析。这两句最能表达人间真情和对千古离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心中挂念的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弟弟的祝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9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缠绵悱恻下阕乐观旷达10、这首词好在哪里?几乎句句写月,意境优美,既有浪漫的想象,又有现实生活,洋溢着乐观旷达的情怀。能给所有中秋离别的人以安慰。11.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巩固》P89说明上65下60《中考》69、9312卷46《学业》P69&&&&&&&&(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向6&&&&1、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两句运用对偶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杀敌报国的壮志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2、“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琴瑟(乐器)弹奏着悲壮粗犷的战歌八百里指沙场指天下事指1、词中描写军营生活的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2、上片写出了哪些雄壮场面?看剑、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的传统写法。前7句第一部分,后3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能表达这首词最强音的句子是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旧眷恋自己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可以读出。“天下事”指什么?“身后名”指什么名?2、“可怜白发生”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简要回答。从回忆过去回到现实,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极大的反差,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写的是“壮词”?试结合作品分析之。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生活情景,沙场点兵、骑马射箭勇猛雄健;从感情上看表达的是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壮词。(“壮词”的含义: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词句,最能体现的句子是)3、为什么说这首词是“壮词”?从选材、语言两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分析。选材上:选取了沙场点兵、骑马射箭等军营生活情景,勇猛雄健。或语言上: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分、翻”两个动词,有力地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和豪迈的气概。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高昂豪迈的军营生活氛围。描绘画面:将士们欢欣鼓舞,饱食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奏响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检阅。(“分、翻”两个动词,有力地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和豪迈的气概。)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秋高马壮”之时“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7、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壮观场面将士们骑着像的卢那样的快马,狂风一样卷过敌阵,万箭齐发,弓弦的响声如雷鸣般令人心惊。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8、分析“可怜白发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可怜”的理解)表明前面的内容只是一种追忆,如今年过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可怜“二字显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由梦境回到现实,变雄壮为悲壮,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9、这首词融梦境和现实为一体,富于浪漫色彩,抒发了···10、“梦回吹角连营”一句,有人说是写梦境,梦中回到了过去战场上杀敌的情景;有人说是写拂晓醒来,听见各个军营响起了雄壮的号角声。到底是写梦,还是写实?谈谈你的看法。&&&&9&&&&&&&&我认为是写梦。根据如下:“梦回”意思是梦中回到;“可怜白发生”写的是现实,说明前面的内容是过去,是想象的梦境。(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了却:完成。可怜:可叹。(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答案: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巩固》P89、126说明上50下60《中考》67&&&&&&&&(5)龚自珍&&&&&&&&《己亥杂诗》红模8&&&&&&&&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厌倦之情。2、第一句写离别的忧伤,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3、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是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陶渊明《归田园居》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4、这首诗写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5、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怎样的心志?表明了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要为国为民尽最后一份力。6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7、赏析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落花写的有情,即使化作春泥也要护花,用来比喻诗人虽然但的奉献精神。“落红”比喻自己,“花”比喻青年才俊。比喻新颖。什么情况适宜引用?为什么?老年人退休以后仍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因为“落红”比喻辞官的人。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正好与作者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家形势逐渐衰退的现实。8、诗中有两种感情:诗人想“舍”的是朝廷的黑暗、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说明下122中考74、9312卷P8《12巩固与提高》P87&&&&&&&&让我们一起努力,祝你考出最好成绩!老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