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奖学金获趣味科学奖:蚊子会被雨滴砸死吗

安丰网《2014诺贝尔奖》专题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专业的2014诺贝尔奖信息。
大家都对2014诺贝尔奖特别关注,安丰网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2014诺贝尔奖的内容,其中,所以没有资格给你什么建议.”“您对哲学有什么看法?”“没有看法!”“您觉得为什么内地可以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很少?”“我不知道.”“物理研究的还原论?”丁肇中一脸困惑地说,“什么是还原论?我不知道.”记者发现,丁肇……
4月11日晚,被誉为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正式揭晓,本次“菠萝科学奖”共评选出了九大奖项,研究内容依旧让人瞠目结舌: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为什么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名字偏好与幸福感的关系……长久以来,说到科学研究,我们总习惯性想到宇宙飞船、小白鼠、枯燥的数学公式以及戴着厚厚眼镜的科学家.但事实上,获得为好奇心而设的“菠萝科学奖”奖项,却是一些细碎的、生活化、趣味性的科研项目,它的贡献恰在奖项之外.“菠萝科学奖”恪守的原则是既有趣又严肃,同时向好奇心致敬.从研究项目来看,所有奖项来自正规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组织者从中挑选出充满乐趣的部分.而评委则分成科学家评委和明星评委两部分,由此既确保了获奖研究的科学性又保证了趣味性.可以说,“菠萝科学奖”是激发全社会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一次象征性的代言活动.“生命力的旺盛离不开好奇心.”科普界“诺奖”――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随着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很多时候好奇心和兴趣在各种现实利益面前成了牺牲品.许多科研项目,既远离我们的生活,又板起一副严肃的“科学面孔”而高高在上;一些科研工作者为职务升迁、发表论文而背上功利的“包袱”;我们的孩子在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和高考的“夹板”下过早失去了追求自然科学奇妙现象的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如何找回科学充满童趣的一面,如何让我们对科学产生最浓厚的兴趣,是这个奖项最大的意义之一.原标题:“让科学显得很有趣是件特棒的事!”――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眼中的“菠萝科学奖” &&&&&&&&&图为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本报记者&华凌摄 为科技日报题词(译文)科技日报的读者朋友:你们好!我们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和充满兴奋的时代,所以了解并遵循科技的进展是一件既必要又有很多收获的事情.现在我们看到在计算机领域有很大的进展,帮助我们在科技的其他基础领域有更多发展,而科技进步又能进一步加速计算机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我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激动人心、更为有趣和发展得更迅速.祝一切顺利!第22届全球金融年会新闻发布会10日在杭州召开,会上预告了第22届全球金融年会暨第7届中国(杭州)开放经济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将于4月24日-25日召开.届时将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印度等30个国家和地区近100所大学和金融机构的300多名金融专家参加年会,带来一场金融的头脑风暴,并为浙商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老龄化与金融市场,资产定价,金融危机,银行与金融服务,金融工程,“一带一路”战略,公司治理,财富管理,全球价值链、全球化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等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收到了国内外近100所知名大学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和学者的学术论文近300篇.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年会的主办方之一的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程惠芳透露,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华?普雷斯克特还将“加盟”年会,带来一场难得的金融演讲. 在程惠芳看来,全球金融年会在杭州举办,是一种“缘”.她透露,此次全球金融年会是第三次在中国城市举办,2002年时首次是在北京举办,2008年来到杭州,今年将再次把举办地设在杭州.“在同一个地方举办两次年会,对于全球金融年会而言十分罕见,因为年会举办地往往选择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如今的选择足以说明杭州的美丽令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动容.”程惠芳认为,年会的举行无疑给浙商也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浙商可以了解多国专家研究的金融前沿动态. 谁说科学就必须是严肃的?其实科学也可以很搞笑,而且它搞笑起来根本就不是……好吧,还是科学. 4月11日晚,被誉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的2015年菠萝科学奖在杭州揭晓.包括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在内的科研成果或事件摘得9个奖项.菠萝科学奖由浙江科技馆与果壳网打造. 一根棒棒糖 可以舔1000次 获奖者:纽约大学柯O数学系 黄金紫团队 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才能被完全吃掉?80年代美国的一则著名棒棒糖广告中,一位小男孩向森林中的动物们请教这个问题.猫头鹰开始实验,但是到第三口就忍不住把棒棒糖咬碎了――于是得出了3口这个最终结论.广告的最后说:“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世界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 纽约大学柯O数学系黄金紫团队把棒棒糖放在一根被水流冲刷的管道中,通过延时摄影拍下棒棒糖的溶解过程.最终研究者得出两个结论:不管棒棒糖原来是什么形状,也不管水流速度多少,棒棒糖在即将完全溶解时的形状几乎都是月牙形;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固体溶解的规律,并预测出对于直径1厘米左右的棒棒糖,大约要1000次才能舔完. 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 获奖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胡立德教授研究组 漫漫细雨对我们来说时常是浪漫而惬意的象征,可你有没有想过,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譬如蚊子来说,雨中漫步简直就是一部灾难大片.一滴雨珠的重量可以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雨滴砸在蚊子身上,就像汽车砸在人身上.但为何蚊子依然能够嗡嗡作响而毫发无损?据新浪科技报道,昨晚,被誉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的2015年菠萝科学奖在杭州揭晓.包括&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一坨肉的365天&在内的科研成果或事件摘得9个奖项.&呵呵&夺走语言学奖这是菠萝科学奖的第四次亮相.过去三年,一批妙趣横生但略显无厘头的科研成果通过这种形式被挖掘出来.&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有血缘关系的猴子长得更像&、&章鱼胺决定饥饿后是否觅食&、&名字偏好与幸福感&、&可以发电的纹身贴&分别夺得菠萝科学奖组委会颁出的数学奖、物理学奖、医学生物奖、化学奖、心理学奖、发明奖.《美丽化学》和&一坨肉的365天&分获菠萝me奖和菠萝u奖.值得注意的是,本届的幻想奖空缺,而&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摘得增设的语言学奖.对此组委会解释说,这两个奖项变化完全符合菠萝科学奖的原则,首先是宁缺毋滥,其次,只要符合菠萝科学奖的精神,就值得组委会特别设立一个奖项.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你知道吗?“搞笑诺贝尔” 科学亦幽默本报记者 蔡炳先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为什么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鞋子、香蕉皮和地板间的摩擦是怎样?类似的问题可能在我们懵懂的孩童时期出现过,也曾问过大人这样那样很“无厘头”的问题.那你相信这也是科学的一部分吗?相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与科技媒体果壳网合力打造的科学奖项――菠萝科学奖颁出了2015年的各个奖项,看似“无厘头”的娱乐精神背后,是对科学本质严肃的追求.物理奖: 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菠萝科学奖被誉为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已连续走过四个年头.纵观2015菠萝科学奖的获奖者,“好奇-乐趣-分享”,是他们共有的关键词.2015菠萝科学奖的“菠萝me”奖,颁给了“一坨肉的365天”与他的记录者张弘|.从日到日,张弘|坚持一个人观察了一坨肉在常温下的腐败过程,并在社交网络上持续图文直播.“物理奖”则颁给了“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蚊子被雨滴砸到依然能够嗡嗡作响而毫发无损,是什么赋予了它们如此神通?为了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便仔细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他们发现,蚊子不像我们可能推测的那样能够躲避雨滴,但被雨滴击中的蚊子也不会受到冲击带来的伤害.蚊子的秘诀,就在于它们体重极轻.截至北京时间10月10日,除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尚未颁奖外,其它奖项均已名花有主.其中,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John&O’Keefe),以及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Moser)、爱德华?莫泽(Edvard&I.&Moser)夫妇,以表彰三人对于人脑中“定位系统”的突破性研究.物理学奖则被颁发给了在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三名科学家,分别是日本科学家赤崎勇(Isamu&Akasaki)、天野浩(Hiroshi&Amano&)以及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Shuji&Nakamura&).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埃里克?本茨格(Eric&Betzig)、威廉?默尔纳(William&E.&Moerner)和罗马尼亚裔德国科学家史蒂芬?赫尔(Stefan&W.&Hell)共同分享了今年的化学奖.文学奖颁奖前颇受关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落选,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分别是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萨蒂亚尔希及在巴基斯坦呼吁女性受教育权利而被塔利班组织枪击的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综合报道,随着1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完毕,2014年诺贝尔各大奖项纷纷花落名家.纵观今年大奖榜单,医学奖、化学奖都是3杰分享,物理学奖被日本学者包揽,法国学者则把文学奖和经济学奖摘入囊中,更引人瞩目的还有年轻的和平奖获得者之一DD年仅17岁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诺贝尔医学奖3人共享10月6日,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揭晓,得奖者为美裔英籍科学家欧基夫(John O"Keefe)和挪威夫妇梅伊-布里特.穆瑟(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穆瑟(Edvard Moser).评审委员会表示,3人因发现建构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斩获医学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诺贝尔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这些发现解开了几个世纪以来,长存于哲学家和科学家心中的疑问,也就是大脑如何就周遭环境建立空间地图,我们又如何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路.”诺贝尔物理学奖日本包揽10月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由研发蓝色发光二极体(LED)的三位日本学者共享.这使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增至22人,其中10人获物理学奖,显示日本在物理学领域的实力.瑞典王家科学院宣布,日本名城大学终身教授赤崎勇(85岁)、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60岁)及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54岁)共同获得物理学奖.这是继2012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52岁)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再次有日本学者获此殊荣.原标题:2014诺贝尔奖陆续揭晓 梅- 布里特莫泽 约翰奥基夫 赤崎勇 爱德华莫泽 中村修二 天野浩生理学或医学奖垂青“大脑GPS”大中小|我有话说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仪式上,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和奖章.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今年11位获奖者全部参加了颁奖仪式.
↓↓↓如果您觉得内容有用请收藏本页面↓↓↓
对内容有意见请举报内容:
2014诺贝尔奖相关推荐
2014诺贝尔奖最新消息
2014诺贝尔奖热门排行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_网易新闻
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根棒棒糖究竟能舔几口?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呵呵”的网络功能是什么?昨晚,2015年菠萝科学奖颁奖礼在杭州举行,9个国内外“有意思的”的科研成果或事件获奖,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汪奎的硕士毕业论文《“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摘得新增设的语言学奖。
此外,颁奖礼上还发布了2015“城市好奇心指数”,上海好奇心位列全国第二。
“呵呵”表达负面情绪
被誉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的菠萝科学奖,今年是第四次亮相了。过去三年,一批看似无厘头、实则是严肃认真的科研成果被挖掘出来,正是表达了菠萝奖主创人员“向好奇心致敬”的初衷。
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唯一入选的上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汪奎的硕士毕业论文《“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摘得了今年新增设的语言学奖。早在“屌丝”和“女神”成为网络流行语时,就有网友调侃,当“女神”不愿和“屌丝”聊天时,往往会用“呵呵”来敷衍。汪奎长达60多页的论文从“呵呵”的词性变异和分布入手,对比了书面语“呵呵”与日常口语中的“呵呵”的不同,引用了大量具体案例,如热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公共聊天记录等,最后得出结论:“呵呵”在网络会话中确实产生了变异,表达了强烈的负面情绪。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是今年菠萝科学奖的嘉宾之一,把物理学奖颁给了“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他认为,科学奖应当以不同的方式去鼓励科研人员,既需要诺贝尔奖这样严肃、正式的奖项,也需要搞笑诺贝尔奖这样有趣、另类的奖项。
未来将设“菠萝皮奖”
本届菠萝科学奖的幻想奖首度空缺。对此,组委会解释说,虽然也征集到了不少作品,但通过评审并未发现特别突出的。“这个变化完全符合菠萝科学奖的原则:宁缺毋滥。”
著名的科幻评论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说,幻想奖缺位并不意外。“科学和科幻虽不能等同,但它们都是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但是,在中国,人们都太注重实际,科幻作家太少,即使是搞科研、搞发明的功利目的较强,为的是能发论文、拿专利。”
浙江科技馆馆长李瑞宏表示,虽然国家鼓励创新,但现有的机制对科研的失败容忍度很低,因此,科学研究会更偏重实用主义,纯粹为热爱科学的好奇心研究的不多,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获奖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国外的团队。据李瑞宏透露,未来菠萝科学奖计划设置一个“菠萝皮奖”,专门鼓励尝试多次仍然失败的科学研究。
上海好奇心全国第二
菠萝科学奖的口号是“向好奇心致敬”,因此,每年都会公布我国城市好奇心指数。今年的好奇心指数调查是依托淘宝“大数据”,在调查了10个不同城市人群对于20个关键词的搜索频率并运用科学算法后得出了系列结果。
城市好奇心指数显示,北京城市好奇心指数位列首位,之后依次为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深圳、西安、武汉、沈阳和杭州。
特派记者 马丹 (本报杭州今日电)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趣味科学:为什么雨滴砸不死蚊子?你要这么回答!
点击上方“公众号” 订阅有惊喜!
你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雨滴砸不死蚊子???
如果没有,那现在好好想想。
水的密度很大,它的质量是蚊子的50倍,再加上下落时的加速度……
一滴雨水掉到蚊子身上,就相当于一辆中型大巴全速撞到你身上的感觉。
最惨的是,如果是一场大雨,意味着一只在户外的蚊子每25秒就要被撞一次。
每25秒就被大巴撞飞一次,可想而知啊,一场雨就是部灾难片。
但实际上,这些勇敢的小精灵们,到了雨天不仅不躲,还特别乐意在雨中欢快地玩(被)耍(撞),而且根本不care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为什么?现在来讲重点!
因为当雨滴砸中它们时,很少会正中红心,一般都砸到了它们的六条腿上。
这时候它们最多会在空中被撞翻,但以它们高超的飞行技术,百分之一秒内就能恢复平衡。
但天有不测风云,蚊有旦夕祸福,也有某些倒霉蛋会好死不死被雨滴直接命中身体中央。
就像这样。
但好在,蚊子实在是太轻太轻了,雨滴对它根本无法形成冲撞力。
而是直接把它包裹住,带着往下坠了。
这个时候的蚊子,就像我们坐过山车时一样,它的内心是崩溃的。
虽然没被撞死,但如果跟着雨滴落到地面上,跟绑着石头跳楼也没两样了。
好在它们身上长着防水的细毛,只要来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伸胳膊伸腿,它们就能很优雅地从雨滴里脱身而出。
当雨滴落到地面时,它们早就飞到别的地方蹦跶了。
因为太轻,而能在车祸现场般的大雨里欢乐玩耍——蚊子们早在九千万年前就学会了以柔克刚。
这其实是一个严肃的科学研究,科学家胡立德还因为这个拿到了当年的菠萝科学奖。
内容部分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长学编辑整理,微信公众号:iczxu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让孩子更聪明
↓↓↓ 感谢您转发与点赞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关注孩子成长就上成长学,为孩子未来加分
为孩子未来加分,关注成长学微信
今日搜狐热点【菠萝科学奖】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菠萝科学奖】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蚊子也会“四两拨千斤”
本文作者:胡立德
2015年菠萝物理奖颁给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胡立德教授的研究组,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的诀窍 。为什么这样的研究都可以发表?它又是凭什么能获得菠萝科学奖呢?这篇解读将会揭晓答案。
雨滴砸在蚊子身上,就像汽车砸在人身上,为什么蚊子不会被砸死?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漫漫细雨对我们来说时常是浪漫而惬意的象征,可你有没有想过,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譬如蚊子来说,雨中漫步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大片。一滴雨珠的重量可以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在蚊子眼中,我们口中的“毛毛雨”,不下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可惜的是,在如此漫天高速飞落的“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依然能够嗡嗡作响而毫发无损。是什么赋予了它们如此神通?
为了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便仔细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从几米高的距离外让雨滴开始加速并准确“击中”蚊子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守株待兔”等蚊子被“人工降雨”自然击中的概率也微乎其微。研究员们于是采用了“水枪打蚊群”的策略,将数以百计的蚊子装入一个细高的透明容器中,从容器顶端用高速喷头向蚊群发射与自然界中雨滴速度相仿(大约每秒9米 )的“模拟雨滴”,以增加蚊子被“雨滴”击中的概率。
同时,由于蚊子与雨滴在瞬息之间便擦身而过,如何让实验设备自动而准确地捕捉这一时刻成了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员们想出的办法是,在蚊子飞行高度的上方设置一道“激光封锁线”,雨滴穿过激光线时,便触发高速相机开始以每秒4000帧的速度拍摄,详细记录蚊子与雨滴相互作用中的每一个动作。
通过拍摄下的高速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并归纳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了蚊子在遭遇雨滴的瞬间所受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不像我们可能推测的那样能够躲避雨滴,但被雨滴击中的蚊子也不会受到冲击带来的伤害。蚊子的秘诀,就在于它们体重极轻。
研究小组拍摄的高速视频显示,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抵挡雨滴,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雨滴的趋势落下。当雨滴击中蚊子翅膀或腿部时,蚊子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高达50度的高难度“侧身翻滚动作”让雨滴从身侧滑落。而当雨滴直接击中蚊子身体时,蚊子先顺应雨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图A展示了实验用的模拟雨滴与蚊子的相对大小;图B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图C和图D是视频中的一系列截图,显示了蚊子被雨滴击中后迅速作出高难度的“侧身翻滚动作”让雨滴从身侧滑落。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研究小组发现,若是雨滴击中蚊子时,蚊子栖息于无法移动的地面上,雨滴的速度将瞬间减小为0,并施加等同于蚊子体重10000倍的力在蚊子身上,足以致命。而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蚊子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自重的50-300倍,只相当于在蚊子身上压了一根羽毛——这是蚊子所能够承受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如同“一拳打在钢板上”和“一拳打在棉花上”。
虽说蚊子看似柔弱如风中浮萍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蚊子的重量微不可记,在与雨水碰撞的过程中,雨滴几乎没有减速,动能并未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 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想不到小小的蚊子还个个是太极高手呢!
除了避免冲击带来的伤害,蚊子雨中求生的另一秘诀则是它们疏水性的细毛。覆满防水细毛的身体使得蚊子在随着雨滴下落的过程中与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逃出生天。
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对于自然界的应对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我们更丰富的经验,并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适合它们生存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和模拟这些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以为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很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够像蚊子一样,在雨中轻盈地翱翔。(编辑:)
Andrew K. Dickerson, Peter G. Shankles, Nihar M. Madhavan, and David L. Hu. (2012). Mosquitoes survive raindrop collisions by virtue of their low ma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oi:10.1073/pnas.
更多关于菠萝科学奖的趣味解读,请戳专区:
你可能感兴趣
有一天,天上下起了炽热的松脂来自
菠萝科学奖官方帐号
吓尿了 胡立德博士是翻跟头翻上来的
我试过用喷壶攻击蚊子趁其低飞时用脚将其踩死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66)
有一天,天上下起了炽热的松脂来自
菠萝科学奖官方帐号
吓尿了 胡立德博士是翻跟头翻上来的
我试过用喷壶攻击蚊子趁其低飞时用脚将其踩死
软件工程师,应用数学专业
视频最后那个脑洞漏了好多节操……
那苍蝇呢来自
引用 的话:吓尿了 胡立德博士是翻跟头翻上来的?侧手接后手~太棒了!谁说科学家就只是脑门子聪明,看这空翻多棒~来自 宇宙第一超级旗舰天机iBananas 6S
我记得小时候浇花的水喷苍蝇来自
这翻译是胡建人吧
引用 的话:有一天,天上下起了炽热的松脂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去哪找琥珀了。
见过警察用水枪喷射示威者的镜头在小瀑布下作过死,就一个感觉:无法呼吸
我觉得不沾水的雨衣是个商业契机
会不会把它淹死呢?
这一类研究怎么申请到经费的呢?
很有意思来自
『动能并未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瞬间加速的不就是受到巨大冲击力么……这段理解不能
引用 的话:『动能并未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瞬间加速的不就是受到巨大冲击力么……这段理解不能物理渣的理解:因为蚊子极轻,惯性小,且在空中,一点点动能就加速到不再受力的姿态(只有雨滴最前面的部分给了它冲击)动能并未使蚊子发生形变。用车撞人来比喻,就是你被轻轻一撞就飞了,撞击过程的动能大于让你加速到和车相同速度需要的能量, 小于让你发生形变的能量。
闪电侠从雨里跑过,是不是就跟中了霰弹枪一样 。。。
引用 的话:吓尿了 胡立德博士是翻跟头翻上来的竟然不是动态gif,差评
我一直在疑惑,把蚂蚁举过头顶然后松手。蚂蚁为什么不会摔死?
引用 的话:我一直在疑惑,把蚂蚁举过头顶然后松手。蚂蚁为什么不会摔死?你把蚂蚁举过头顶?。。。不用举过头顶,拿在手上站起来就可以了
可以推论到世界末日时陨石雨和飞机之间的情况???
引用 的话:物理渣的理解:因为蚊子极轻,惯性小,且在空中,一点点动能就加速到不再受力的姿态(只有雨滴最前面的部分给了它冲击)动能并未使蚊子发生形变。用车撞人来比喻,就是你被轻轻一撞就飞了,撞击过程的动能大于让你加...一点点动能就加速到不再受力的状态?雨滴9m/s的速度,假设蚊子在接触到的0.01秒(雨滴运动了9cm)内加速到与雨滴同等速度(不再受力,也就不再加速),那么它的加速度就是900m/s^2,在那一瞬间等同于受到了90多倍重力,倒是在文中提到的50~300倍自重的范围内。但若换作人类,10倍重力基本都死翘翘了(身体素质好的飞行员大概承受7~9个G已经相当不错),所以肯定还有身体结构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蚊子可以承受远超过人类的加速度,文章却没有提到这一点……
引用 的话:『动能并未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瞬间加速的不就是受到巨大冲击力么……这段理解不能用动量守恒来理解比较容易
就是说,人站着在地面上被甲壳虫汽车砸到就会变成一坨,而如果人在空中慢飞而被自由落体的甲壳虫汽车砸到而放弃抵抗,跟随着下坠再找机会逃出,则容易没事 ……
所以如果雨滴都有甲壳虫汽车那么重的话,那若干年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自然选择或者说练出太极躲雨神技了
这个研究说不定能催生出一个新的安全产业出来。
引用 的话:有一天,天上下起了炽热的松脂 琥珀里有一个长颈鹿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推荐科学家的好奇心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大郭沫若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