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太久了什么都能见到,大腿肌肉拉伤多久能好跑车野马“双人床”用

深度评测解析平行进口17款福特野马2.3T【汽车时代网】
全国共36个车市
当前位置:
深度评测解析平行进口17款福特野马2.3T
什么才是真正的肌肉车?野马2.3T算吗?
在美国的汽车文化里有一种很特殊的车型,它们具有下面这些特征:
1. 外形比较时尚和运动,有较长的发动机舱配上稍短的乘员舱,车头一般有大面积的进气格栅;
2. 车子起价比较低廉;
3. 车子主要采用量产普通类型的零件(比如说不会采用超跑上那些纯手工装配,没法去大批量生产的发动机);
4. 非常多的个性化升级选项(车顶加个赛车条纹之类等);
5. 产品采用面向年轻人的市场推广策略。
  上面几个特征说的就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运动车:福特野马,雪佛兰科迈罗,还有道奇的挑战者。但是在这里我们先不要说“肌肉车”这个词,因为事情没这么简单。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面描述的特征里面没有说“大马力发动机”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不直接说它们是“肌肉车”的原因。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按照传统来讲,前面说到的那三款车型并不一定跟“大马力”划等号(尽管它们可以选配大马力的发动机)。比如说前几年的2010款福特野马V6版,发动机才只有210马力,跟“大马力”毫无关系;对比之下同一年份的美国市场丰田凯美瑞V6版,发动机输出就已经有268马力。假如你开辆2010款野马V6,然后说自己开的是肌肉车,别人会当你说笑话的。
  具体来讲福特野马、雪佛兰科迈罗、还有道奇的挑战者这三款车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为是“Pony Car”,Pony这个词意思是“小马驹”,也就是外形比较俊俏,动作比较灵活,有一定动力的车型。V6版本(包括这次要测评的四缸涡轮增压版)的野马、科迈罗和挑战者就属于这一类;另外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Muscle Car”,肌肉车。V8版本(包括机械增压V8)的这几款车型就属于这一类。
  当然,“大马力”这个概念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可能会说2015款福特野马V6,还有2.3T版的马力都超三百了,还不算“大马力”?真的不骗你,这个对于美国市场来讲真的不算大马力。美国市场里什么才算大马力呢?BMW M5有560马力,这个算;道奇挑战者SRT Hellcat发动机输出707马力,这个也算大马力。
  看到这里必定有人会说:你说了这么多,老是提“大马力”,难道你的脑子里就只有“马力”这个概念吗?你还别说,对美国市场来讲这几款车子的市场策略还真的就是:以最便宜的价格提供尽可能大的马力。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在美国买辆车,并且你要求至少要300马力,你找来找去最后会发现:能以最低价钱买到300马力级别的车子,就真的只有福特野马、雪佛兰科迈罗、道奇的挑战者这些Pony Car。其余新车无论是什么品牌,只要发动机马力超过三百,售价必定比这三兄弟要贵。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只要马力,不重操控
  对于前几代福特野马来讲,设计宗旨就是“一切为了马力”。比如说第三代野马(款),302 V8版的前、后重量分配是让人大跌眼镜的60:40,完全就是个前驱车的配重。你想想,后驱车搞个头重脚轻的前驱车配重,这操控能好么?到了上一代野马(第五代)也是,首推那个被无数人诟病过多次的后轮非独立硬轴悬架。福特在某次新闻发布会上也很直接说了,当初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节省500美元的成本......
  到了最新的这一代野马(第六代,2017款开始)情况就明显好多了。我个人认为,这个改善是从Alan Mulally在2006年9月份上任福特CEO之后逐渐开始的。比如说福特在2010年推出的用在Mustang GT上的Coyote 5.0升V8发动机,以11:1的压缩比和195公斤整机重量,输出412马力和529 牛·米的扭矩,把当时很出名也是90度夹角十字曲轴V8的BMW S65B40发动机给比下去了。这个Coyote V8发动机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我以后找机会再聊。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让经典更现代
  我们说回到这次要测评的2017款野马上来。2015款野马是重新设计的全新一代(第六代,福特内部编号S550)。尽管福特说这是全新一代的野马,全新的设计,但这并不意味它所有方面都是百分之百的新设计。比如说它的轴距就没有变,跟上一代完全一样都是2720mm。
  尽管汽车是一个机械,但是对于野马这类“Pony Car”来讲外形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它面向的消费者群体很在乎这一点。这个并不是我随便瞎说,事实上这款野马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最纠结的环节就是外观设计,所以我们先来说一说这款野马的外观吧。
  比起上一代野马,2017款野马外观上不像第五代野马那样复古了,视觉上来讲它“减肥”了一些:车身比上一代稍微长了一点,并且同时矮了一些。另外它的前灯采用了更细长的流线型设计,车头轮廓更具有现代运动车那种进攻性,前脸(和前栅栏)也是现在福特新款轿车(比如福克斯、蒙迪欧)那种家族式的风格。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对于车尾,福特保留了野马这个车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左右两边的三幅柱状尾灯。但跟上一代相比,新款野马的尾部线条更加笔直。比如说镶嵌尾灯的那个从左到右横贯车子的横条区域,是一个近似于矩形的形状。柱状尾灯中间夹着一整块黑色的塑料,中间则是野马的Logo。如果是V8 GT车型的话,野马Logo会换成“GT”字样。
  野马这个三幅柱状尾灯还有一个很炫的功能:当你打左转灯或者右转灯的时候,对应那边的尾灯的三个发光条会从内向外依次亮起再熄灭这样来循环工作。视觉效果嘛,对于第一次看到这车的人来讲的确是很吸引眼球的。
  野马这类车的车身和发动机盖上免不了肌肉线。新一代野马车身上的肌肉线比上一代更加凌厉、张扬,并且新野马的侧面造型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从乘客舱后半段到车尾这个部分采用了斜背的设计,让外形更加性感。
  测试的这台野马没有配运动包,所以轮胎是标配的235/50 R18;假如选配了运动包,轮胎升级为255/40 R19,也就是19寸的轮子,还有更宽的轮胎。 这个轮胎的胎壁比标配的轮胎矮了13%。尽管野马车身的抗扭刚度还不错,但更薄的胎壁意味着更颠簸的乘坐感受,这个也是改装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野马这种车子外观设计极尽炫酷之能事,比如说在两边外后视镜的下面各安装了一个小射灯。当你遥控解锁或者停车下车的时候,两个射灯会把野马的标志投影到地上。
  假如你觉得2017款野马外观各方面都很棒,你真心要感谢它的设计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2015款野马的外形设计在09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据我所知这个外形设计前前后后至少经历了四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每次都是报上给福特管理层之后被刷下来重新做,最后到了2012年底才最终定版。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内饰很炫、用料一般
  说完外观我们看内饰。野马在美国市场走的是物美价廉的路线,3.7L V6版起价23800美元,比高配的丰田卡罗拉还便宜。因此这种定位的车型,内饰视觉效果给力就可以了,不要奢望它用很高级的材料。我们这次测试的是2.3升EcoBoost Premium版,简单说就是2.3T的自动高配版,这和国内预售的那款42万的车型应该是差不多的。
  虽说是高配版,内饰上主要升级的地方其实只有真皮座椅;其它很多内饰板用的还是硬塑料。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用了触感好一些的软触感材料,比如说中控台上方,还有音响、空调面板左右两边的部分。软触感材料的部分你粗看上去还以为是缝线蒙皮的高档货,仔细看缝线效果其实是塑料塑形的时候一起造出来的。考虑到这车的售价和定位,这样做说得过去。
  福特说这款野马的内饰设计风格是模仿飞机的驾驶舱。我觉得这个主要是体现在那个从左到右横贯座舱中控台的银色模块,还有中控台下方的几个航空风格拨杆。银色的面板看似是金属拉丝,其实是块塑料,造得比较有质感而已。但你也不要嫌福特抠门,它也有用料大方的地方,下面会逐个说到。
  既然是模仿飞机驾驶舱的风格,福特在一些地方还是给予了特殊处理。比如说速度表上面特意标了个“GROUNDSPEED”(地速),也就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运动速度,这个是在飞机上才会专门区分的(飞机上有分空速和地速两个参数)。对于车子来讲,它又不会飞,速度当然指的是相对地面的移动速度,这点大家都是默认的。因此野马的仪表盘这样标,跟我把“我去喝水”故意说成“我去喝一氧化二氢”一样,只为提高逼格。
  说到内饰我就顺便说一下这车的电子设施和各种小玩意儿。总的来讲福特给野马的配置是很不错的(至少是对于美国市场来讲)。比如说野马全系标配氙灯、无钥匙进入及启动。另外它还有TrackApp功能,可以帮你测量车辆的各项加速(0-30英里/小时、0-60英里/小时、 0-100英里/小时,1/4英里时间)和制动性能等。仪表盘中间的小显示屏还可以显示增压压力、空燃比、缸盖温度、进气温度等各项参数。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另外野马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功能:驾驶员可以分别选择仪表盘和驾驶舱内氛围灯的颜色。比如说我把仪表盘的照明色设成了橙色,而驾驶舱内的氛围灯还可以单独选色。另外用户甚至还可以自己定义颜色。(通过设定R/G/B三个值来搭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
  方向盘上的控制按钮安排比较合理,试驾过程中也很实用。在调整好座椅位置后,野马的中控台距离驾驶员还是有点远。如果开车的时候你要去按中控台上的按钮和触摸屏,你需要往前探身,这会很分神,也不够安全。
  说到方向盘,这款车提供三种不同的助力模式(普通/运动/舒适)。我三种都试过,发现差别并不大。即使是运动模式,方向盘也不是很沉。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觉得野马方向盘力度适中,和一般的代步车没什么区别。
  我试驾的这个2.3T高配版的座椅效果还算不错。虽说这个车在美国同时推出3.7L V6、2.3T L4和5.0L V8三款发动机,但很明显福特还是主推2.3T和5.0L V8这两款发动机。3.7L V6一看就知道是打酱油的,比如说3.7L V6车型只有织物座椅,还不能选装真皮座椅;还有就是双区自动空调,3.7L V6版也没有的。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野马这类车型要的就是酷炫,如果不配个皮椅还真有点掉价的感觉。其实这皮椅还是挺值的,座椅加热和通风的功能都有,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都能让你坐得舒服。椅子可以电动调节前后和腰部支撑。椅背的调节只能靠手动,主要原因是后座出入要放倒前座靠背才可以,用电动的话成本高、速度也慢。有一点需要提醒:系上安全带之后,调节椅背角度的那个塑料把手会被安全带覆盖住,操作有些不便。
  野马的前排空间没问题,但后排基本就形同虚设了。上面这个照片就是我把驾驶座调节到合适位置后,后排剩下的空间。不单是腿部空间,后座的头部空间也很有限,我需要弓着腰才能坐进去,并且头还会顶着后窗玻璃,所以后排基本是不能坐成人的,放个婴儿座椅还凑活。
动力不逊V6,操控进步
  外观和内饰说得差不多了,我们现在来说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车子的性能和操控。先来说一下这个2.3L排量的涡轮增压4缸发动机的表现。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2017款野马上装的这个2.3T发动机,厂方标称是314马力和434牛·米的扭矩,并且最大扭矩在2500转就可以达到。我试开过上一代的305马力V6版的野马,那个V6的扭矩比现在这个2.3排量的四缸机器小了不少,只有380牛·米。
  T野马的重量跟上一代的3.7L V6野马相近,虽然2.3T标称的马力和扭矩都比3.7L V6要大,但两者提速的感觉还是很相似的。福特之所以要提供这个2.3T发动机,主要原因还是最新一代车型要在欧洲和中国市场销售,而这些地区的政策普遍都是排量小的发动机税收低。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总的来说福特这台2.3T发动机的硬件水准还算不错,类似于全铝缸体、缸内直喷、双涡管单涡轮增压这些当前最主流的技术也全都用上了。当然这台2.3T发动机并不是一款高转速发动机,这一点从它的缸径和活塞行程也能出来。它的活塞直径是87.5mm,但行程却达到94mm(比同厂那个5.0L V8的行程还要长),这是典型的优化低转扭矩的设计。
  说到发动机我们顺便看看发动机舱。可以看出这么一个小小的四缸发动机装在野马里面,发动机舱显得很空旷。这个原因之一是因为野马的车头不是专为四缸发动机设计的,它还要有足够空间摆下V6和V8发动机(还有机械增压版的V8);不过你还能发现,野马就算装了V8发动机,车头里面还是有不少空间,这是因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福特在设计野马的时候要考虑留给用户自己改装车子的余地。虽然大部分别的车型的用户不会有兴趣或时间去鼓捣自己的车子;但是野马确实比较特殊,它有一定的历史和美国汽车文化的积累在里面,因此野马车改装在美国是一个行业,拥有份额不小的市场,尤其是专为野马发动机设计的各类增压套件、进排气升级零件等等,很多改装品牌都有做。
  所以福特是专门把发动机舱的空间做得那么大,好让想改装发动机的用户方便操作。为了这一点野马在设计上还是作出了一些让步的。比较明显一点就是:你或许早就看出野马这车车头很长,并且前轮轴中心离驾驶舱防火墙距离比较大。假如是别的厂家要设计一款高性能跑车,有这样比例和尺寸的车头,必定会把发动机的安装位置设计成完全在前轮轴的后面,做成类似前中置发动机那种布局。但是看下面的照片:这款野马的2.3T四缸发动机,位置往前推了一下,正好压在前轮上方;你甚至还能看到后面连着的变速箱的主体部分。这些金属疙瘩都是很沉的,所以很多重量都聚到前轮那里去了。这个设计的代价就是车子前后重量分配不太理想。对于2.3T版本的自动挡野马来讲,它的前后重量分配是53.5%:46.5%,不是太理想的布局。
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美国市场出售的野马可以选择6速手动挡或者6速自动挡。根据销售统计,最后买手动和自动挡的买家比例基本上是50:50。我这次测的是自动挡,换挡质量没什么可挑剔的。福特这个自动挡厂方型号是6R80,这个并不是福特自己的设计,而是直接从变速器大厂ZF那里买来的授权。6R80结构上跟ZF的6HP26基本相同,大概是十年前的技术,不过实际表现还不错。
  红绿灯起步的前一两秒,车子给你的加速感觉其实跟同等排量的自然吸气四缸发动机差不多(车子仪表盘中央的LCD显示屏可以显示实时增压值,你通过它就能看出涡轮从不增压直到输出足够压力的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但是一旦涡轮进入了状态,加速力度就马上变得生猛,这时候你的确能感受到300马力级别发动机的力量感。
  2017款野马提供了四种驾驶模式:普通、运动+、赛道和雪地。这四个模式可以通过中控台下方那个拨杆式开关来选择。前三种模式我都试了一下,我的建议是:除非你跟别人赌气斗车,或者上赛道,不然没必要去用运动+和赛道模式。普通模式可以很好的兼顾动力和舒适性,但运动+和赛道模式下,变速箱就会自动把最高挡位(第6挡)禁用掉,同时保持发动机处于较高的转速区间。提升动力表现的同时也增加了噪音和振动。
  因为车子自带了加速性能测试功能,我采用普通模式、正常起步的方式(不搞弹射起步)试了好几次0-60英里/小时(0-96公里/小时)加速,成绩分别是6.7/6.6/6.2秒。这基本上代表了你日常开车时车子加速的能力。因为绝大多数车主日常开车都不会把状态设成赛道模式,并且每次都搞弹射起步。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假如你真的很想得到最快的加速成绩,可以用弹射起步。福特考虑的很周到,专门在这车上设计了弹射起步程序,帮你把发动机转速先轰上去,保证起步时发动机处于最佳扭矩输出。我同时也测了运动模式下弹射起步的成绩,最好一次是0-60英里/小时5.8秒。
  新一代野马在悬架系统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后轮终于用上了独立悬架。在这之前的野马,后轮全都是用类似卡车那样的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这就是为什么开前几代的野马,你会发现油门稍微给大了,后轮就容易打滑。因为地表肯定不可能是绝对平坦的,因此硬轴悬架的抓地能力肯定是不如独立悬架,这是它们的物理结构所决定的。2017款野马所采用的后轮独立悬架还并不是一般设计,它是一种独特的铝合金H臂形式,别的品牌目前只在一些高档车上才会采用。比如说现在的宝马5系、7系,还有法拉利的跑车,采用的就是这种H臂后轮独立悬架。你可能会觉得福特真大方,某种程度上说的确是的。但还记得我在这篇文章开头说过的Pony Car的几个特征之一“车子采用大批量产普通类型的零件”吗?这一点福特在野马上可没放过。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野马这个后轮独立悬架,并不是福特专门给它设计的,而是从同厂的蒙迪欧(美国市场叫做福特Fusion)那里搬过来。照搬的后果就是优点和缺点也一块儿弄进来了。我们留意一下它的刹车系统,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一代的野马,前轮刹车卡钳是位于前轮轴以后,而后轮刹车则是在后轮轴前头,所谓的对立式刹车卡钳;假如你再观察其它的跑车,包括众多超跑你也会发现它们的刹车系统也是这种布局,这绝对不是巧合。看回2015款野马,它的后轮刹车却移到了后轮轴的后方,这是因为蒙迪欧(Fusion)的后轮刹车也是这个样子,现在被照搬了过来。原则上对于跑车来讲,后轮刹车在后轮轴前方是更好的,具体为啥这里面大有文章,另文再说。
  野马的悬架行程短,弹簧较硬,因此过弯侧倾很小,操控具有很好的精准度。但这么硬的悬架带来的问题就是在不太平整路面上行驶的舒适度欠佳。还好这回测试的野马配的轮胎尺寸是235/50 R18。较厚的胎壁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对车子来讲,并不是说想用多硬的悬架就可以用,因为这个还需要看车身结构强度能不能够承受得了通过悬架传递进来的冲击力。行程越短或越硬的悬架,就越不能缓冲掉路面的冲击力,因此会传递更大的力作用在车身结构上,所以说越是硬的悬架,就要求更坚固的车身来配合。
  在车身设计领域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做“抗扭刚度”,它指的是把车头两个悬架支柱塔固定住,然后在后轮悬架的左右两边安装点上用力,像扭麻花那样去拧车身,看需要多大的力矩,才能够把车尾扭转1度。这个参数的单位是牛·米/deg,数值越大越好(说明车身很坚固)。车身抗扭刚度不好的车子,当四个悬架受力不均时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形变,一方面会使内饰板之间、还有车门密封橡胶条与车门框之间互相挤压摩擦发出异响;另一方面也会干扰悬架系统的正常动作,降低操控能力。
  车身抗扭刚度是每个车厂秘密武器”,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公布新车型的抗扭刚度,但这并不表示绝对不可能打听到这方面的信息。比如说对于2015款野马,我在上个月洛杉矶车展上采访过福特特种车辆部门(Ford SVT)的总工程师Jamal Hameedi,他透露2017款野马车身的抗扭刚度在20000lb-ft/deg左右,换算一下就是27116 牛·米/deg。这个数值是什么概念呢?上一代奔驰S级(W221)车身的抗扭刚度是27500牛·米/deg。所以新款野马车身的抗扭刚度还是不错的。
  前面提到过这款2017野马的前后重量分配不太出色,只有53.5:46.5,车头偏重。走直线、或者日常路上开感觉不出来;但你在比较激烈驾驶时候就能感受到车头过重带来的影响。在快速过弯的时候,车子会有一些转向不足的表现,使得你很难精确掌握车子过弯的轨迹,而当你用力掌握好车头的方向之后,车尾同时会产生一些失控的摆动,因此你又要重新调整方向把车尾控制住。总的来讲野马还是一款需要一定驾驶能力才能开快的车型,不像很多性能车那样优雅和轻松。当然,假如选配一些升级部件之后,我相信野马的操控肯定会比我测的这辆有明显提升。天津港平行进口车销售电话;(同微信)苗经理
  说到后轮驱动的运动车,免不了要提到后轮差速器的限滑功能。并非所有后轮驱动的车子都一定要有限滑差速器,但是假如要讲究运动性,没有限滑功能的话就显得底气不足了。现款野马官方宣传是全系标配后轮限滑差速器的。具体来讲,野马原厂车一共提供两种不同的差速器:第一种就是标配的;第二种是选配、需要另外加钱的托森限滑差速器。后一种是厉害货色,纯机械式的限滑。之前奥迪的看家卖点quattro四驱系统,用的就是托森限滑差速器。
  至于野马标配的后桥限滑差速器,福特的官方资料写得很模糊,只告诉你它有限滑功能,但就是没有明说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通过我的观察和一些其它资料,显示野马标配的限滑差速器,其实就是最常见的开放式差速器,只是增加了一定的电子限滑功能。
  我测试的这台2017款野马的厂方建议零售价是3万美元出头(三万零五百多),对于这个售价我觉得这辆车做得算是很不错的。这个价位你也的确找不到各方面比它更好的同类产品。但这并非说它没有缺点,下面我说几个我碰到的问题:
1. 音响效果实在不敢恭维。福特给美国地区的野马提供两个档次的音响,一个是标配的,另一个是升级的。我这辆车是标配音响,音质在这个价位的车子里算是比较差的;
2. 车内一些部件的装配质量有待提高:我测试的这台野马有两个地方问题比较明显。一是左边A柱,路面稍有不平,就有吱吱呀呀的摩擦噪音从饰板后传出来。用手按住摩擦声会变小,但手一松杂音就会回来。二是在大油门加速的时候,会有很大声的金属与金属敲击噪音从地板下传出来,类似排气管隔热罩松掉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跟排气管不断撞击发出的那种声音。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这辆野马给我的印象。
(1) 外形漂亮,引人注目;(2) 标配给力: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氙气大灯、自动双区空调等等;(3) 车身结构坚固,抗扭刚度较好,车身整体感强烈;(4) 转速提升后,发动机扭矩充足;(5) 具有后驱车操控上的优点。
(1) 车身前后重量分配不够完美;(2) 激烈驾驶时操控有一定难度;(3)一些部件的装配质量有待提升。
免责申明:
上述文章内容由经销商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经销商负责,汽车时代网不提供任
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店面地址:天津港保税区太平洋国际汽车城H16
联系电话:苗经理 (同微信)
4.38-7.93万3.68-6.08万3.98-6.09万4.29-6.98万4.99-7.79万4.18-6.43万2.98-4.6万4.48-6.98万4.39-5.29万
7.38-11.98万18.5-52.2万3.68-6.08万19.98-31.18万7.59-15.89万6.98-12.39万5.99-7.99万4.99-10.69万6.98-10.88万500马力俱乐部_车致_新浪网
似乎有些大切的影子
关键是去掉blue的定价。btw大众卖的好,雪佛兰不一定卖的好,这牌子在国内还需要沉淀。
在中国应该会好卖。中国人就喜欢大,要不然技术很普通的“汗兰达”不会这么好卖。
鉴于品牌的原因,大众至少在中国投入50万以上的车,甚至百万的车就有些不明智了,况且现在已经有了途锐了。愚以为,大众这种行为意在拉高品牌,同时添补市场。
极光不是车了,已经变成卖衣服的啦,各种限量款!野马、科迈罗、挑战者,还不会保养的看过来!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关于野马、科迈罗、挑战者之类的美式肌肉,在中国用车、保养要注意什么?
说起来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且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今天leoleo来跟大家聊聊保养的问题,友情提醒一下,本文比较长,可以先点右上角菜单“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说在最前面
老实说,如果你的车打算用两年就卖掉,似乎就不用往下看了;但是如果你真正关心这台“小肌肉”,那么请注意,保养中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如果你都注意到了,那么爱车的良好状态一定能够保持下去。
其实说到“汽车保养”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真正做起来并不难,话说国外的不少家庭主妇都会自己保养。
二、先说去哪里保养的问题
这一节主要写给在4S提车的朋友看,
如果你的车是美规的,可以跳到文章的第三部分。
(一)关于4S的正规保养
如果你的车是在4S买的,不管是哪个品牌的车型,野马也好、科迈罗也好,首先有个小细节,如果你当地有多几家4S(尤其这些4S店隶属于不同的集团公司),有可能保养收取的工时费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的差异还挺大,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本来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但是收费却不一样。如果你在意保养的价格,注意先打电话问清楚再选择一家合适的4S前往。
正常来说,车子出了问题是要去卖车给你的那家4S索赔的,但是如果你在另外一家4S做过保养,这样你的资料就会传到这家4S的系统上,以后要是有问题,理论上同样也可以到保养的这家4S索赔了,但至于这家4S配不配合,或者找理由来推托,那就因地而异了。
但如果你车子有问题要索赔,如果你以前一直都在卖车给你的4S保养的,这时候到别的4S就暂时无法索赔了(因为他们在系统上查不到你的资料)。
关于省钱的办法:有的东西是可以自己带去4S的,这样也可以省一些费用,一般常规保养无非就是换机油和三滤,机油滤芯、进气滤芯、空调滤芯,以科迈罗的为例,看图:
注意空调滤芯是有塑料密封包装的,不然存放的时候容易受潮发霉坏掉:
相对来说,从网上买的要比4S便宜很多,比如这个机油滤芯,网上卖35元,4S要卖到105元,而且工时费另算。但注意,不要买到假货!质保期内,机油滤芯相对算关键部位,4S不一定同意你自己带过去,但至少进气滤芯和空调滤芯可以自己带去。
至于多少公里要换进气滤芯和空调滤芯,每台车的保养手册上都写着呢,自己看吧,如果平时用车环境差,建议是勤换一下,反正没多贵,干净的进气滤芯也有利于保护发动机。
(二)关于不在4S保养
正常来说,买车都会送一次保养,这次保养的机油、耗材费用都是厂家包的,所以不用白不用;但至于后续保养要不要去4S,不少朋友都说“不去4S保养就不给质保了”,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真正了解质保索赔的流程,就知道这根本就不是理由。
正常情况下,只要你第一次免费保养在4S做,系统上有了你的资料,那么后续不管你的保养是否在4S做的,如果车子的零配件有问题,一样可以找4S索赔,如果你担心4S以不在他们那里保养为由拒绝索赔,那么这个说法有两个问题:1、索赔是厂家赔,又不是4S自己赔,4S不过是帮你走个证明出故障、然后申报厂家的流程而已;2、如果真有4S推托,除非他能证明你的故障是因为你在外头保养不当造成的,但实际上要举证是比较困难的。
有人说4S保养放心一点,正规一些;但这里我可以说,实际经验是,不少4S的修车师傅也是拿着一成不变的工资,每天枯燥的在相对恶劣的环境里上下班,而且等着保养的车辆排了长队,你指望他能有多细心?甚至于有的4S店都拒绝顾客进入修车区域,看都不让你看,里面发生了什么你真的放心吗?
(尽管国内大部分4S的维修车间还是很整洁的,但在夏天时环境仍然很酷热)
所以正常情况下,如果你很在意保养质量,只要首次免费保养在4S做完就行了,后续可以找个靠谱的,能自己盯住施工的地方保养会更放心一些。
三、换机油的相关问题
(一)首先对于新提车的朋友,要留意看车子的出厂日期,如果发现车子“库存”超过一年,那么提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换机油,因为机油注入到发动机后已经相当于暴露在空气中了,保质期基本上就一年,超过之后机油的粘度、附着力都会明显下降。
一般可以在车门边上的铭牌那里看到车子的出厂日期,这是15款野马的,右下角就是出厂日期:
(二)然后是清洗剂的问题:一般来说,4S有个项目叫“发动机深度清洁”,其实很蛋疼,大多都是用清洗剂洗一下而已,一般这个项目4S要收200以上,其实这个完全可以自己做,而且做得更细致:
1、买一瓶发动机清洗剂,这类产品也非常多,价格在100左右,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安索、一个是力魔:
2、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清洗剂呢?一般是跑了几万公里的车子,发动机内部会产生一些“油泥”,用清洗剂可以把油泥洗掉,减轻发动机的负担,让发动机运转更顺畅;
此外,对于新车,虽然现在的新车已经不用刻意去磨合,但实际上在前1万公里换机油的时候,如果你仔细观察,仍然可以在油尺上发现有磨合出来的铁粉,虽然机油滤芯可以在发动机工作时把铁粉滤掉,但既然做保养,当然最好能把这些铁粉也都清理出去,这时候用清洗剂效果会好一些;(如果更换带磁性的油底壳螺丝,可以把铁粉都吸在底部,这样更好)所以前1万公里也建议保养勤快一点,不必纠结非得5千公里才去保养。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前后两次保养更换了不同品牌、成分的机油,用清洗剂可以把旧的机油更换得更彻底。至于不同品牌的机油能否混用,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主要跟机油成分有关,这里不展开讨论,总之保险起见把旧的机油换干净总是好事。
3、清洗剂的使用方法:在保养换机油之前,先加清洗剂进去,没错,就是从机油注入口加进去,然后怠速放车子15-20分钟,就可以达到清洗作用。其实这个原理很简单,这个清洗剂加进机油口之后,通过怠速运转发动机,让清洗剂混合进旧的机油里,并在怠速时把混合了清洗剂的机油泵到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当中,从而达到清洗掉油垢的目的。
(上图为科迈罗的机油注入口)
但有个细节要注意,一般的4S、或者外面的汽修店,一般小工都比较图省事,或者有人在排队,要赶工,所以一般都不会给你怠速运转15-20分钟,往往是走个形式,不到10分钟就帮你放油出来了,这样效果就打了折扣。所以最好保养的时候自己在旁边盯着!
(三)换机油的问题
1、先说选机油的问题
(1)主要想说一下野马2.3T的车型,由于使用了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在机油的选择上还是要有所注意的,特别是不要去选择那种高性能机油,比如Torco、Mutol、Redline的酯类机油,都含有钼(Mo),包括二硫化钼或有机钼,这有什么影响呢,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二硫化钼为屈指可数的天然优质固体润滑剂,摩擦系数仅为0.05,数值小于大部分其它润滑剂,所以广泛用于各种高性能机油当中。但是二硫化钼悬浮液最大的问题是颗粒属于非亲油性物质,长期不用颗粒会沉淀。颗粒悬浮液的沉淀难题,是当今世界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克服二硫化钼的悬浮难题,出现了第二代钼的润滑添加剂——有机钼。 有机钼是一种可溶于机油的液体,在发动机运转的高温极压下,会分解出二硫化钼并在缸壁形成二硫化钼膜,达到抗磨减摩的润滑效果,解决二硫化钼的悬浮难题。
但关键在于钼是容易产生沉积的;涡轮增压器的润滑是需要机油流入增压器中的全浮式轴承里,在轴承表面形成油膜,使轴处于悬浮状态;
所以当机油通过涡轮增压器进油口到轴承这一段,用含有钼的高性能机油,时间长了就容易被堵塞。所以如果喜欢使用这类高性能机油的车主,最好定期清理发动机,这样对发动机的寿命是有好处的。
(2)机油标号的含义在网上也都能查到,这里只简单说一下,比如科迈罗和野马都适用的5W-30,W前面的数字代表机油的低温流动性,0w为零下35度可流动,5w为零下30度可流动,虽然选择数字小一点的比较好,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5W也够用了,没必要选择更贵的0W标号,而且也只是多了-5°而已。
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的粘性,粘性并不是越高越好,更高的粘性会增加发动机阻力,提高油耗,所以按厂家推荐的标号5W-30来选择机油就可以了。
而就我个人的使用经验来说,在实际体验过各个牌子的机油之后,我把选择停留在了安索上面,为什么选安索呢——其实新机油刚换上去的时候,不少品牌的机油(只要是正品)都是很顺滑的,都没太大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是否长效,就是能够相对保持更长时间的正常工作状态,而不会较早就出现性能衰减;也就是说,按照我相对暴力的驾驶习惯来说,这款机油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同时也不至于老得跑去换。
(常见的5W-30已经足够日常使用)
2、关于机油的寿命,这个问题在网上讨论起来的时候往往容易引起争议,我主要想提醒大家留意个细节,虽然厂家标称的是建议每5千公里更换机油,但是厂家的建议是按照正常驾驶的工况来估计的,并不适用于喜欢暴力驾驶的车主;尤其日常驾驶如果有喜欢拉高转速听声浪的习惯,只会让机油衰减得更快,甚至远不到5千公里的里程就明显衰减了;或者你的车带有涡轮增压器(比如2.3T的野马、2.0T的科迈罗),平时用车时的涡轮温度也经常比较高,这样也会导致机油出现较早的性能衰减;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有试过用常规的金美孚、嘉实多去跑赛道,这样激烈的一天下来,第二天如果不换新机油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法跑。
所以有时候经常看到有人抱怨“我的车怎么都跑不过他的,没理由啊”,我想试问,你在抱怨的同时,你是否有留意你的机油已经衰减得差不多了呢?——如果真想跑得快,勤换机油比你改个进排气还更实在!
关于涡轮车烧机油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近比较凸显,尤其很多2.3T的野马,经常看到排气管冒出滚滚白烟的。烧机油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跟发动机的活塞环密封、涡轮等多个环节都有关系,假设先排除发动机本身的故障,比较常见的是涡轮出的毛病:
关于解释这个问题,大家首先得了解涡轮的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叶轮和排气叶轮是通过一根中心轴链接在一起的,这样当废气推动排气叶轮旋转的时候,才会带动进气叶轮旋转,达到给进气加压的目的。
那么问题也就往往出现在这个中心轴的轴承润滑上面,绝大多数原厂车配备的涡轮,出于成本原因,采用的都是机油润滑的轴承结构,也就是说只有发动机运转的时候,油泵才会把机油源源不断地泵到涡轮内部,达到润滑、降温的目的,这样一来容易出现几个毛病:
(1)涡轮温度较高,工作环境恶劣,一旦油封出现问题,自然就会导致机油溢出,这样就出现了烧机油的问题,滚滚白烟自然就来了;
(2)跟车主的驾驶习惯也有关,如果车主平时在激烈驾驶后,涡轮温度很高,这个时候停车立即熄火,发动机停止工作后,油泵也不再把机油泵到涡轮内部,这时候涡轮的温度还很高,里面的机油得不到循环流动,这就容易导致机油碳化(久而久之,堵塞润滑油路),也容易让油封受损。
如果你晚上留心观察,会发现野马2.3T的涡轮很容易被烧红,虽然没有上图那么夸张,但是在黑暗中仍然能看到微微发红的涡轮。
3、再说下机油用量,第五代科迈罗V6的标准机油用量是5.7L;2015款野马2.3T的用量也接近5.7L、第五代野马也是5.7L,也真巧。
其实这里也有个细节:
一般进口的金美孚、安索的所谓1L装,其实是一夸脱1瓶,“夸脱”是国外常用的单位,而国内则习惯用“升”;1夸脱实际是946mL(不到1L),参考下图,注意看瓶子右下角:
(看到了吗?上图右下角写着946mL,而不是大家都以为的1L)
如果用六瓶,而且旧的机油又排放得足够干净,那么这六小瓶就要都倒干净了,6*946mL=5.676L,只能说是接近标准的5.7L,但其实也正好够用了。保养时因为机油很粘的,小工们一般都会赶工,不会帮你把机油倒得那么干净。如果倒完一瓶之后,你试着盖上瓶盖,把瓶子倒置,过几分钟会发现又得了至少一个瓶盖的机油出来。
但如果是下面这种国内封装的1L瓶装,并没有标明是946mL的,量会更足一些;虽然1夸脱的一瓶看起来好像只少那么几十毫升,但是很多瓶累计下来就不一样了:
(瓶子右下角写着1L,而不是一夸脱)
4、下面说说换机油的注意事项:
第一个细节,就是热车情况下,往往放旧的机油是放不干净的,机油会粘附在发动机里面,所以扭开机油底壳的螺丝后,可以要求小工让车子放油放久一点(一般情况下都会赶工,导致放油放不完),如果有条件,可以把车子放个40-60分钟,让发动机慢慢冷却,这样车子里的旧油才会逐渐流到底部,这样才可能放得干净。
当然注意每次换机油都要换新的机油滤芯(国内也叫机油格):
(上图是野马的机油滤芯位置)
(上图是科迈罗的机油滤芯位置)
(换出来的旧机油滤芯都挺脏的)
常规方式放完旧机油后别以为就完了,最好还要让小工用气枪从机油注入口那里多吹一下,实际上这样还可以把挺多积累在油底壳里的旧机油给吹出来。这些旧油里面经常会包含磨合的铁粉、油垢和一些杂质,所以都很黑,一定要放干净了。总之确保旧油放干净后,再放新油进去,这样新油被污染的程度更小,保养之后的效果会更好。
如果是在热车下操作的,不但旧油放不干净,而且新油也不容易加满,因为你会看到油尺已经到标准油位了,但其实冷车后,会发现油位会降下来一些。
有一次我在4S换了嘉实多极护,买的5L+1L装的两瓶,就发现4S的操作很粗糙,注入机油时只是粗略的看一下机油够了没有。当时现场查看油尺貌似已经够了,回家后冷车时又检查了一下,发现油量仅仅在底限附近,幸好多出来的0.3L机油有带回来,这样可以就自己补加进去了。
顺便也说一下怎么看油尺,其实说明书有写,不过估计大家都没认真看的,以科迈罗为例,油尺在这里:
第六代野马2.3T的机油尺也很好找,就在下图的黄色拉环那里:
先拔出来,然后用纸巾搽干净,再把油尺放回去,再拔出来,这样才能看到比较准确的油位:
图片是油尺的底端,一般油位在图片里上下阴影处的中间就算OK了,上下阴影处分别是底限和上限,也就是说,机油少了不好,加太多也不好。比如下面这张图,机油只到从下往上数的第二个圆圈,偏少了一些,可以再补一些机油。
四、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的肌肉车都是后驱车,有个地方不得不提一下,
就是后差速器!
这个地方很容易被忽略掉,因为一般常见的前驱车是没有这个东西的!
我通过观察了好几台科迈罗、野马,发现这个地方的油最好在新车磨合后尽快换一次较好!
上图是野马2.3T的后差速器外壳,上面可以看到两个螺母,上面一颗是注油孔,下面一颗是排油孔。
先说为什么要换差速油?
下图是我的科迈罗新车刚跑了3千多公里时,把差速器的旧油排出,发现里面很脏,而且带有磨合出的铁粉:
野马也不能幸免,
这是一台野马2.3T,之前也忽视了这个问题,后来更换时把注油口螺丝拆下来,吓了我们一跳!
见下图,螺丝是带有磁性的,上面好多铁屑和油泥!
而且放出的油也极黑、极脏:
如果置之不理会怎么样呢?
里面磨合出的铁屑得不到排出,长时间混合在差速器的油里面工作,
久而有之容易导致差速器的齿轮间隙、虚位变大!
差速器的油要更换也容易,
下面以2.3T野马为例:
先买一瓶清洗剂,
用注射器之类的东西把清洗剂打进差速器里面:
然后把这个螺丝清理干净后,扭回去。
再去溜一下车,大概10分钟,注意不要急加速、急刹车。
然后回来再把里面的油都放干净,
一定要彻底放干净,可以用气枪从注油口往里吹,
把废油从下面的排油口吹出来,
最后重新把新油泵进去,就OK啦
但是注意,油泵和管路里可能会残留一部分油,
一定要确保差速器里面的油达到官方要求的量。
最后说一下常见车型的用量:
第五代科迈罗V6使用75W90的油0.95L,
第六代科迈罗2.0T,使用0.5L(有限滑差速器的需要1.1L);
第五代野马V6使用75W140的油1.9L,
第六代野马2.3T使用75W90的油1.5L,
15款挑战者V6使用75W90的油0.7L,
——注意不能完全按照官方标称的量来买油,因为一般在换新油的时候,油泵和管路里面一定会残留一部分,所以对于上面提到的科迈罗、挑战者来说,都得买两瓶小的油,第五、六代野马要买三瓶。
本文提到的各种油在几年前可能还不大好买,
现在虽然渠道多了,当然也别忘记防范假货。
同时也是为了大家方便,在AMCC商城里也可以找到部分油品。
关于变速箱的保养,可以在这个公众号的首页回复关键字“变速箱”看到。
关于爱车的保养,尤其肌肉车的保养,
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后续再跟大家继续聊更深入的话题。
最后,希望大家的爱车都是自己的好“肌友”,都能对他用心呵护——好“肌友”,一辈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腿肌肉拉伤多久能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