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班招生简章,妈妈要知道应该怎么做

幼小衔接:妈妈怎么说怎么做|幼小衔接_凤凰亲子
幼小衔接:妈妈怎么说怎么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书作者在长达30年的幼小衔接教育历程里,深入观察和追踪了上万名妈妈和她们的孩子,总结出妈妈在原则、说话、管教、习惯和学习5个方面最容易忽略且最容易犯错的115个关键细节。在书中,作者除了手把手指导妈妈在幼小衔接期应该怎么说、怎么做之外,更为妈妈剥丝抽茧地揭示出孩子相对应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是一本权威、详尽、随查随用的“幼小衔接教育”专门工具书。
幼小衔接:妈妈怎么说怎么做 编辑推荐 &亚洲幼小衔接教育(4-7岁)第一品牌! &孩子幼升小的关键时期,专门提醒妈妈:你以为说对了做对了、其实却可能大错特错的115个关键教育细节! &你会一边催促孩子&快点&一边帮他收拾书包吗?事实上,这属于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孩子会假装自己在整理,却根本没实际行动,因为他们知道妈妈会出手帮忙。 &你会用红笔将孩子写错了的字圈起来吗?事实上,这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欲望降低。正确的方式是:用色彩鲜艳的荧光笔将正确的那个字漂亮地标注起来,这样孩子就会注意到错误,会在画上漂亮圈圈的正确的字边,努力写上新的字。 &本书不是抽象的教育理论,不是家长的&心灵感悟&,而是一本权威、详尽、随查随用的幼小衔接教育专门工具书! &日本30年幼小衔接教育专家立石美津子经典著作,妈妈网、宝宝树、太平洋亲子网、《家长周刊》、《父母必读》等国内权威专业媒体一致重磅推荐! &&快读&最强妈妈课&系列丛书004号。 内容推荐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和环境的衔接,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面临的重要转折期,也是考验妈妈的关键时期!妈妈一旦在认识、语言和行为上犯错,将对孩子上小学乃至此后的人生造成深刻影响。 你会一边催促孩子&快点&一边帮他收拾书包吗? 你会经常用孩子的语言(比如&穿鞋鞋&)对孩子说话吗? 你会为了避免孩子偏食,强制他吃不爱吃的食物吗?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你会在家里专门为他准备一张书桌吗? 你会用红笔将孩子写错了的字圈起来吗? 本书作者在长达30年的幼小衔接教育历程里,深入观察和追踪了上万名妈妈和她们的孩子,总结出妈妈在原则、说话、管教、习惯和学习5个方面最容易忽略且最容易犯错的115个关键细节。在书中,作者除了手把手指导妈妈在幼小衔接期应该怎么说、怎么做之外,更为妈妈剥丝抽茧地揭示出孩子相对应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是一本权威、详尽、随查随用的&幼小衔接教育&专门工具书。 翻开本书,妈妈只要一条一条默记于心,逐项照做,就能彻底告别幼小衔接期的种种教育误区,切实帮助孩子正确地完成心理能力、自理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转换和提升,迈出他们人生中最坚实的一步!
[责任编辑:徐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291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7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幼小衔接—爸爸妈妈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_百度宝宝知道
&&>&&帖子详情
&发帖:8814746
&精&幼小衔接—爸爸妈妈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我是小扒扒
宝宝4岁LV.24
很多孩子幼升小阶段,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爸爸妈妈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幼升小做一些简单的阐述,希望对有幼小衔接的孩子家长有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我们看看孩子入学第一个月的一些不正常的表现:
一、入学第一个月孩子会出现的状况
1、音乐铃响了,还有孩子在操场上玩,不知道要上课了,时间观念问题。
2、上美术课,到处找笔,忘带了。
3、上课在讨论内容时,有孩子举手要上厕所。
4、上课时都在读书,有孩子睡着了。
5、回家后问孩子做业有没有做完,有孩子回答说忘做了,有的说先玩一会再做。
6、下课铃刚响,就有老入进入教室,给孩子送水壶,送文具盒。
二、遇到这些状况,我们爸爸妈妈在幼小衔接的时候该做些什么来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们呢?
1、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入学的前提。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读一年级之前,都会着急孩子的学习跟不跟得上,会不会学得很吃力,因此,他们往往把孩子幼升小的重心放到孩子的学习上面。比如,孩子的识字、拼音和数学等上面而忽视了孩子在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上面的准备。
其实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才是孩子入学的前提。在孩子幼小衔接的时候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小学生活,爸爸妈妈们自己不要太焦虑,要正面引导孩子,不要说诸如“小学老师很严格”,“作业做不好会被批评等”之类的话,给孩子造成入学前恐惧。小学是有一定的压力,但不是像家长说得那么恐惧。比较好的方法是登录你孩子要上学的学校的网站,给孩子看一些学校的活动的照片,让孩子对小学有个认识。小学学校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带孩子去学校看看,也可以通过拜访朋友家已经上学的孩子,让孩子们自己交流。
物质的话,我们需要给孩子准备一套适合孩子一年级学习的学习工具,这些工具需要简单、适用,不是越贵越好哦!
2、能力和习惯培养是实现顺利过渡的保障。
心理上的准备,我们给了孩子。那孩子的能力和习惯培养也是孩子这个时候的重点,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和培养孩子什么能力和习惯呢?
1、引导孩子培养时间观念。
2、引导孩子拥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3、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4、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
5、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6、引导孩子爱护自己的个人卫生。
7、引导孩子热爱阅读。
8、培养孩子倾听和分享的习惯。
孩子进入幼小衔接的阶段,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爸爸妈妈要在孩子进入一年级之前就开始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逐渐引导孩子慢慢适应并逐渐热爱一年级的学习与生活。
楼主我是小扒扒
宝宝4岁LV.24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限时抢特价图书
当前位置: &
幼小衔接:妈妈怎么说怎么做/[日] 立石美津子/9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幼小衔接:妈妈怎么说怎么做/[日] 立石美津子/9(图1)
开&&&&&&本:开
页&&&&&&数:213页
字&&&&&&数:0.0千字
I&&S&&B&&N:9
售&&&&&&价:21.1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幼小衔接:与其说是考验小孩,不如说是考验妈妈!(上)
文/立石美津子,日本著名幼小衔接教育专家,作家。在30年的幼小衔接教育历程里,深入观察和追踪了上万名妈妈和孩子,她总结出妈妈在原则、说话、管教、习惯和学习5个方面的关键细节。本文节选自她的畅销书《幼小衔接,妈妈怎么说怎么做》
曾经有这么一个妻子,她总能体贴入微地察觉丈夫的需求—
“老公,我帮你把毛巾拿来了。”“你的啤酒。”“要睡了吗?”
在丈夫洗完澡出来前,她就会为他准备好折叠整齐的睡衣。只需稍看一眼丈夫的表情,就能知道对方需要自己做什么。
另一个妻子很怕麻烦。即便丈夫在浴室吼:“喂!没有肥皂啊。”她也会无动于衷地回答:“我在看电视呢,你自己去拿。”于是,她丈夫只得光着身子跑出冷飕飕的浴室,东摸西摸找肥皂。对孩子来说,她们两个谁才是更好的妈妈呢?
事实上,那个不爱管事的妻子或许还比较好一些。
贤妻不等于良母。有的妈妈会没等孩子开口,就一股脑儿地把所有的事都打点妥当。这会使小孩子经常处于接受者和等待指示的状态。
在教室上课时,常有这样的情景。
孩子:“老师,铅笔。”
老师:“老师可不是铅笔。要铅笔该怎么说呀?”
孩子:“老师,小便……”
老师:“老师可不是小便。”
孩子:“老师,没有垫板!”
老师:“啊呀,忘带了吗?”
孩子:“没办法,妈妈忘记给我放了。”
老师:“就是呀,妈妈没有来学校呀。”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这样。
这是发生在某中学老师办公室的一幕。
学生:“老师,盖。”
老师:“?”
学生:“盖,盖,盖。”
这个孩子都已经上中学了,都没能好好地说完一句话:“老师,麻烦您在这里盖章好吗?”
像这样的孩子,通常在家只要叫一声:“老妈,水”,妈妈就会马上把水端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不应该马上端出水,而应该对孩子说:“妈妈我可不是水。要喝水该怎么说呀?”不要听到孩子的只字片语就意会行动,而要让孩子礼貌地说:“我渴了,请给我水喝。”
此外,还有些父母会想当然地为孩子整理上学用的书包。其实,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整理小书包,准备明天要带去学校的东西。
不要做孩子的仆人,不要在下雨天让孩子直挺挺地伸出双腿,自己单膝跪地给他穿上雨靴。不要让孩子长大成了小学生,都还让妈妈把自己忘带的东西送去学校。
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自理能力,什么都做不了。而妈妈们却浑然不知,自己就是罪魁祸首,总烦恼着抱怨道:“我这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怎么我家小孩老是呆呆的,都不会自己做事呀!”这简直就是舍本逐末。
上小学后,最苦恼的还是孩子本身。他们在开学后要听从老师的教导,往书包里放进明天要用的教科书,自己看时间、按规矩行动。小孩突然被放入这么一个环境时,如果本身没有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话,一定会陷入“我好想回家……”的心理。
如果凡事都打点妥帖,那么孩子就会连家里的肥皂放在哪儿都不知道,连烧个热水、沏一杯茶都不会,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立。
妈妈容易犯错的行事原则
▉过度保护、过度干涉
忽视(放弃教育)固然不好,但同样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也不好。介于忽视和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之间的中庸之道才是首选。
【场景一】
学生放学后整理书包。
“太郎!快点收拾书包!你看,就你一个人那么慢哟!我要准备晚饭了,你快点。再这么磨蹭下去,就没点心吃了喔!”
孩子会假装自己在整理,实际上根本就没行动。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不动手,妈妈就会出手帮忙。
“你在干什么呀。我说,快点呀。”有的妈妈会一边这么念叨,一边伸手往书包里塞东西,完全落入孩子的陷阱里。
在这一幕中存在着“3个要点”—命令、比较、威胁。长此以往,孩子日后就会对妈妈吼:“老妈,你烦死了!”
【场景二】
有的妈妈为了让忘带铅笔盒的孩子能赶上第一节课,会打的送孩子去学校。不管遗忘的东西是什么,只要孩子有过一次忘带东西的惨痛经验,下次就会小心注意,所以千万不要特地去学校给孩子送东西。
【场景三】
有些孩子会把书随处乱扔。而母亲会一边收拾,一边念叨:“干吗把书乱丢呀,这可不好。”还有的母亲会一边斥责孩子“自己把鞋放好”,一边伸手把鞋子放归原位。
【场景四】
幼儿园教室里,老师发放资料的时候遗漏了一个孩子。在教室后面参观教学的妈妈大声叫道:“老师!我家孩子没有拿到资料!”而正是这样的妈妈,日后一定会说:“我性格这么积极开朗,为什么我的孩子像个闷葫芦,一点也不像我。”
那是因为,她总把孩子想说、需要说的话都抢先说完了。
为了不让孩子困扰,抢先一步打点妥当,属于过度保护。让孩子吃一次苦头吧,害怕孩子失败而频频出手帮忙,对孩子绝无好处。
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念念有词、说话使用命令句、凡事都打点妥当,这些都是不好的。对孩子的行为,妈妈不要动不动就反应过度,这是在扼杀孩子的成长空间。
▉忍不住给孩子出主意
当孩子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时,该怎么办呢?
追问型的妈妈会说:“为什么不想去呢?有谁欺负你吗?”
劝说型的妈妈会说:“再坚持一下,加油!”
威胁型的妈妈会说:“其他小朋友也去幼儿园的喔,只有你不去可不行呀。”
同情型的妈妈会说:“你不喜欢某某老师吗?下次家长会我投诉他!”
无视型的妈妈会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
以上应对都不可取。
当孩子这么说的时候,他并不是说他不去幼儿园,而是不想去。所以,首先我们要迎合地说:“哦?你不想去幼儿园呀……”接受他当下的心情。
妈妈,请问您知道“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如果查字典,就会发现以下解释(孟子成语故事)。
宋朝有个人希望自己的秧苗能快点长高,就去拔苗,结果秧苗全枯死了。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不必要的举动,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要只顾自己满意,而完全无视孩子的心情。但是现实中,这样的妈妈并不在少数。
▉ 精心准备孩子的午餐
有的妈妈会出于有益身体的考虑,给孩子做精美的午餐便当,然而,孩子却对老师常吃的超市快餐非常神往。孩子们心想“我想买超市的快餐吃”,因此,他就和老师交换了午餐。营养和美味,到底哪个应该优先考虑呢?
如果期望拥有快乐的午餐时光,当然是选美味的食品。
有些孩子的午餐便当是妈妈精心制作的,简直就像艺术品。如今很容易就能买到做出面包超人的盒子、把煮鸡蛋压成心形的模具以及让饭团看起来像是可爱玩具的海苔,可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都是白费工夫。
即便你很喜欢做这些巧工,但也注意不要过度。在早晨繁忙的时间里,如果有工夫做一个艺术品一样的便当,还不如给孩子读一本绘本。
▉ 教育孩子“争当第一”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争当第一”了。
如果养成了孩子不得第一誓不罢休的性格,长大成人后就会有大麻烦。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适度经历挫折,心灵就会变得比较脆弱。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挫折。然而,如果这个孩子很有天赋,运动、读书都很出色,那么别人眼中的“小挫折”就会成为他的大问题。
有的妈妈教育孩子,上学后要一直稳坐班级第一名,那是他最高的价值所在。然而,如果中学入学考试和找工作面试成为他人生最初的失败,孩子精神上就会无法承受打击,从而一时产生自杀的念头。
孩子玩游戏输了,在运动会摔跤得了最后一名,或许会回家哭天喊地,但那只是一时的,孩子不会到第二天还挂着眼泪。
通过经历这些小小的挫折,能够培育起孩子强大的心灵。
有个孩子头脑聪慧,还拥有瞬间爆发能力,在骨牌游戏中能赢过所有人拿到最多的骨牌。老师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说:“虽然某某小朋友是最后一名,但因为他能微笑着为第一名鼓掌,能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所以他是今天的第一名。”
即便最后一名的孩子并不在意输赢,但不管如何,这样的处理方式对总是稳居前位的孩子而言,是很好的体验。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总这样说,大家就会为了表扬,反而不认真玩游戏,那样游戏本身的意义就不成立了。
上课时给孩子发放小红花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个道理。虽然小红花都一样,但有的孩子会想早点拿到,有的孩子会想拿没有褶皱、完美无缺的小红花。这时如果老师劝导说:“能把好的小红花让给别人,就是哥哥姐姐哦!”这样等到下次发红花,大家就不会争抢了。
▉ 不让孩子参与竞争
不知是否因为放松教育理念的后遗症,有的妈妈觉得“不能让孩子去竞争”。
然而,这个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只有能够提高销售业绩的人才,公司才会重视。主管为了确保公司职员的薪资,会以提高销售业绩作为公司目标。如果公司有20个职员(×3,孩子1名+夫妻2人),主管就需要对60个人的人生负责。因此,为了保障大部分员工的生活,主管别无选择,必须开除没有贡献的员工。
在放松教育的时代,有些学校会取消一些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因为不让孩子们竞争,来自家长的投诉也会大大减少。然而这样做,运动会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虽然对于摔倒的孩子,老师要提倡其他孩子们给予鼓掌表示支持,但仍然应该让孩子们尽可能跑到终点。
在“放松教育”的名义下,会滋生“不让孩子竞争的教育”。然而,人不竞争是无法成长的。“竞争是不好的”的风潮会使人无意努力。通过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能激起孩子的好胜心,促使孩子进步。
如果你的孩子被养在温室里,处于只等着别人给予的依存状态,那很抱歉,这个孩子对社会是无用的。因此,从幼儿期就可以给孩子排位,为他建立强大的心灵。
▉ 孩子做什么都不认可
有个孩子在班级成绩一直处于下游。
前一次考试他考了70分。不过经过刻苦的努力,这次考试他得到了80分,但班级的平均分是90分。
孩子得意洋洋地带着考卷跑回了家,兴高采烈地对妈妈嚷嚷:“我这次考了80分喔!”此时,妈妈的一句口不择言的话语,顿时令他坠入地狱,“我听别的妈妈说,这次班级里的平均分是90分。你为什么只有80分呢?”
不管班级的平均分是多少,为什么就不能对孩子说:“你得了80分嘛?哇,比上次整整高了10分呀。太棒了!”
父母总是消极评价孩子,会使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处于被责备、被打击的状态,会让孩子即便考了满分,也会忧心忡忡地担心“下次会不会被第2名的孩子超过”“万一考了99分可怎么办呀”,如果孩子陷入这种思考的恶性循环,将会蹉跎一生。
无法从这世上最爱的妈妈那里得到关心、获得认可的孩子,是无法自尊自爱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
无法自我肯定,会给孩子今后的人生带来非常坏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被父母认可接受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也能接受自然的自己。即便经历失败、身患重症,也能很好地面对。
反之,如果没有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那这个孩子今后无论怎么成功,直到临终也无法得到满足,会一味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即便周围的人评价他是一个“勇于挑战的人”,他本人的心中依旧会十分苦闷。
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非常郁闷的,您觉得呢?
▉ 在外人面前扮演好妈妈
公园里,沙地上随处散落着孩子们带来的玩具,太郎伸手去拿优太带来的玩具。
太郎妈妈:“太郎!不可以随便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喔!”
优太妈妈:“优太!把玩具让给太郎玩!不乖的孩子是坏小孩喔!”
优太妈妈(把优太的玩具拿起来给太郎):“太郎,拿着吧。”
太郎妈妈:“真不好意思,太郎,跟阿姨说谢谢呀。”
太郎(脸色僵硬)别扭地说:“谢谢,阿姨……”
优太开始闹脾气……
玩着自己玩具的优太觉得,“我正在玩呢,不想借”,而另一方面,想要优太玩具的太郎则想着,“我想要别的小朋友玩得正开心的玩具”。
这两种想法都是极其自然的。然而,由于妈妈只顾着展现自己是个有礼貌的妈妈,于是不胜其烦地介入到孩子的争执中,这是不行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对孩子说些贴心的话,例如太郎的妈妈可以说“你很想玩朋友的玩具吧”,优太的妈妈也可以教孩子“你也可以对他说‘现在我正在玩呢,不想借给你’”,很明确地拒绝别人,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沟通。如果两个小孩因此吵架了,妈妈也不要说“快给人家道歉”来收拾残局。
有自己的主张是非常重要的,人不能总是默不作声。通过让孩子之间自己交涉、相互妥协地说“我再玩两次,就借给你喔”,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沙地里让玩具的经历,是培养孩子社会性的绝佳机会,因此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发展。因为,过度干涉只会造成阻碍。
▉ 在外人面前说小孩不乖
“你们家的孩子好乖啊!”
“怎么会!在家的时候可闹腾了。”
很多妈妈会如此回应。为什么就不能说“谢谢您,我家的孩子确实很贴心”呢?
妈妈心里真的认为自家孩子不好么?应该不是吧。这种回答,只不过是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溺爱孩子,这样做全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但为了孩子着想,请不要过度谦虚。
没有比世界上最爱的妈妈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还要令孩子受伤的事了。无法获得家长的认可,在他人的面前被贬低,会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就算觉得“我家孩子太胖了,真讨厌”,也要在别人的面前说“我家孩子胖嘟嘟的,很可爱吧”;即便心里觉得“我家孩子长着一副大人脸”,也要褒奖说“我家孩子让人印象很深刻吧”。
大多数妈妈都不会在别人面前表扬自己的孩子,但却会称赞别人的小孩:“你家孩子真乖啊。”即便不觉得特别可爱,也会称赞“好可爱呀”,那只是因为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但比起这个来,自己孩子的心情更重要。不要再贬低自己的孩子,扮演“好人”了。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正直的孩子,那就不要在家与在外两面派。因为孩子会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 一味压抑自己的育儿苦闷
有个母亲抚养着两个男孩,由于孩子们非常活泼好动,所以她每天都很辛苦。即便如此,她的婆婆还是常怪她没有带好孩子。
在她心里有时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孩子要是能迷路找不到了就好了……但由于她看的是“表扬教育”的书,每当升起那样的念头时就会自责“我真是个失职的妈妈”,从而深深地陷入了苦闷之中。
某天,她在超市偶然遇见了孩子们的班主任。那位母亲对班主任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有时我真想把孩子给丢了。”
老师正为晚饭该吃些什么而苦恼,随口迎合道“有时候还真会这么想呢”,将那位母亲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她。没想到,仿佛一根紧绷的绳子突然崩断了,那位母亲一屁股跪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对老师说:“您真了解我的心情。”
虽然那只是一次巧遇,但对那位母亲而言,第一次对别人示弱,对方并没有教训她而是平淡地接受了她,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自那以后,那位母亲不再紧锁心扉。她会与朋友、老师沟通,在日记上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她渐渐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甚至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压抑自己。伤心的时候找人诉苦,大哭大叫一场,到天桥上对迎面而来的卡车发泄似地吼“怎么那么烦!”“一群笨蛋!”“小亮……(前男友的名字)”吧。
▉ 测试孩子的理解力
测试是父母们获得满足感的确认行为,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要知道,孩子是否真的懂了。但请不要再这么做,因为孩子能在测试里解答的、用言语来表达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那个……昨天哦,那个……在幼儿园”孩子不擅长表达自己,有个时期总会说不完整的话,即使心里明白要说什么,但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
幼儿时期的孩子只需像一盘空的磁带一样,不断录音就好。请不要去按“重播键”,确认他是否真的懂了。
0到10岁的孩子处于接受期。明明已经懂了,却还是不断地被测试,反而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
▉ 认为一定要和别人一样
“向前靠拢”“枪打出头鸟”“和别人一样就能安心”“有自己的意识主张不好”,虽然现在的教育强调塑造个性,但很多父母还是会有以上的教育倾向。
发育障碍儿因其行为特别,会被其他孩子认为“与众不同”,由于和大家不一样,这些孩子常会被排斥、受欺负。
有一家积极招收发育障碍儿的幼儿园。在那里,有的孩子会喝别的小朋友水壶里的水,会伸手去吃别的小朋友的便当。当孩子喝别人水壶里的水时,那里的班主任绝对不会说:“我和你说了几次了,不能喝其他人的水,你这个坏孩子!”相反,老师会耐心地反复教导那个孩子:“你的水壶在这里哦,要喝水的时候喝自己的哦。”
这样,被喝了水的孩子也不会生气,他会学着老师那样,耐心地教导那个孩子:“你的水壶在这里哦,所以要喝这里的哦。”他们把老师平日一贯的行为看在眼里,自然而然地学习到了正确的处事态度。
这个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事一般人能做到,但有些人做不到,所以要学会帮助他们。如果孩子平时没有帮助别人的机会,妈妈就要有意识地让他和需要帮助的孩子一起交流。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下意识地去排斥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了。
有些家长认为“如果班里有障碍儿童,会拖自己孩子后腿”。其实,和这些孩子一起相处,只会对孩子的人格构成产生很好的影响。
(下半部,次周更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幼小衔接,那些爸妈必须知道的事儿!
爸爸妈妈们,
您知道什么是幼小衔接吗?
您知道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吗?
僮老师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孩子可以不上幼小衔接吗?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
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以上种种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都将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乃至行为,而究其根源,就是幼小衔接工作没做好!
幼小衔接班
欧美思教育
为小学教育
【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什么呢?】
知识●衔接
●小学阶段的知识教育不是唱儿歌、做游戏,而是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传授。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升入小学的压力会让孩子措手不及。基本常识、运算、书写及认读能力的培养,是孩子入学前的一笔财富。
能力●衔接
●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孩子从被悉心照顾到相对独立的一个转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规则纪律意识,易产生失败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刻不容缓。
思维●衔接
●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上面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让他们试图去寻找新的途径,能有新颖点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经常有问不完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答案,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发散思维。
习惯●衔接
●餐桌文明、睡眠有规律、时间合理管理、遵守学校规则等习惯对孩子十分重要,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这些习惯意识,那么进入小学往往就能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尽可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他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争取展现自己的机会。
【小书童的幼小衔接师资和实力怎样的呢?】
欧美思教育
让家长安心放心,学生健康成长
●以课程同步辅导为主,素质教育为辅,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全托服务。小书童教育有着多年的品牌办学经验,汇集优秀师资力量,秉持耐心,用心,爱心,贴心的服务理念。
幼小衔接班
一个月,打造完美小学生
●针对以往小学生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悬殊、适应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习惯不能尽快转变、缺少耐心和耐力、长时间停留在幼儿园状态等问题,对小学即将入学的孩子进行训练和辅导,打造完美的“准小学生”。
【幼小衔接能力培养?】
欧美思教育
幼小衔接班
在这里等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小衔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