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有句什么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的怎么写

2018北京高考说明发布《论语》纳入阅读考查范围
1月16日,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与2017年相比,新版《考试说明》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调整。语文、英语、生物学科有所变化。所有科目都对样题部分进行了微调。语文学科中,《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语文最主要的调整是,将儒家文化经典著作《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调整后,高考经典阅读考查篇目从2017年的6部增加至7部,分别是:《论语》《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参考样题的调整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用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的部分题目替换之前的旧题,二是删除部分考查点或题型重复的旧题,经过精简后,参考样题总数从2017年的75个减为69个。数学调整主要体现在参考样题部分,文科、理科均为以新替旧,即用2017年的部分题目替换了旧题。参考样题主要体现试题的考查目的,考生要通过样题的调整,体会高考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以及对后续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素养的考查等。英语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根据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时间及形式的调整,英语(笔试)《考试说明》中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参考试卷将不再包含听力理解内容。听力理解部分录音稿、附录中的语音项目表从《考试说明》中移除。听力《考试说明》另行发布。第二个调整是参考样题中书面表达两节内容以新替旧。均是以2017年的考试内容替换了旧内容。历史调整主要体现在参考样题部分。在保持原有题型、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删除5道试题,包括3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增加2017年的5道试题,其中3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调整后,样题部分点面结合,既有较广的覆盖面,又有纵深的各层级能力与基本素养的考查。调整后的参考样题具有如下特点:注重基础,强调学科基本素养与方法,鼓励独立思考与创新,贴近实际,培养人文情怀。地理保持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稳定。在参考样题主体稳定的基础上,调整部分题目,新替换的题目均来自于2017年试题。其中选择题替换4道题,非选择题替换1道题。新换入的试题特点鲜明:强调学科基本方法,体现学科素养;着力考查基础知识,关注考生义务教育以来的地理知识积累;秉承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和考生实际的命题理念。政治总体保持稳定,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均没有变化。参考样题部分在保持原有题型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更换了3道题目。新替入的题目均为2017年试题。调整后的参考样题有以下特点:发挥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查核心能力,全面提高学科素养;关注社会生活,引导考生参与社会实践;注重试题创新,探索高考评价的新形式。物理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均没有变化。参考样题有调整,删除3道题,增加3道2017年试题,其中2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调整后的样题有以下特征:联系实际,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归教材,注重实验;注重基础,考查对物理思想的感悟及对物理方法的理解;体现学科素养的考查。生物调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学科能力要求调整为“理解、应用、思辨、创新”,每项能力包含2~3条具体要求。这一调整植根于原能力体系,是根据教学实际、培养要求进行的调整。二是完善了考核目标表述。将“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考生终身学习”作为考核的总体目标。基于能力要求的变化,相关的表述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三是更新了部分参考样题,新替换入7道2017年试题,包括4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并梳理了样题“说明”文字,以此对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进行了解读。化学考查内容和要求保持稳定,对参考样题进行微调。具体是:在题目数量和题型结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更换了3道试题,其中1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部分试题排序有调整。调整后的样题,仍然注重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论语》精华6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摘要]:《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水奔腾活跃,聪明智慧的人喜欢水,山沉静厚重,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有了过失主动承担责任,对别人多谅解和宽容,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判断君子小人其实很简单,君子普遍厚待人们,但是小人却心存私念,有所偏袒。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糊,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5、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有仁爱的。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德重于才,年轻人要先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信守承诺,亲近仁爱,做到这些之后,再学习知识。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老是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你要先去了解别人。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好的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好的就要反省自己,这就是一个人的修养。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远走高飞,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告知方向。
  10、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迟钝,不会花言巧语,但是做事勤勉牢靠。
  11、君子不器。
  君子不是工具,他们不应当只是为了谋生而掌握一门技能而已,他们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好事,不会唯恐天下不乱,对别人的错误推波助澜。小人刚好相反,喜欢“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14、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应该做的事,不要犹豫,即使自己的老师在旁边,也要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会感到气愤,这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度吗?
  16、言必信&,行必果。
  说过的话一定要讲信用,确定的事一定要坚决做下去。
  1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不能凭空臆想,一定要讲究证据;遇事不独断,不能任性;行事要灵活,不能死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要和别人商量,一起完成任务。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在一块儿,就一定有人在某方面是我的老师,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思想上十分洁净,动作舒畅安定,小人内心欲念太重,往往会忧虑担心,显得忐忑不安。
  21、不怨天,不尤人。
  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要在外面找原因,也不要怪罪别人。
  22、不迁怒,不贰过。
  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朝别人发火,已经犯过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23、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该做的事,一定要忍住,小事儿上忍不住,就很容易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4、小人之过也必文。
  小人犯了错一定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掩饰。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错误而不知悔改,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往往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2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了问题,君子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原因。
  2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省察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相交有没有足够真诚,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验证过。
  3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在做什么,观察他的来由始末,看清他的心理寄托,这就足够了。
  3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就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得花费很大的功夫才可以。
  3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这样领悟的就更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
  3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知道了大道,哪怕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3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去追求大道,但是却又拒绝粗茶淡饭的人,是不能与他交谈的。不能淡泊名利,放弃物欲的人,是不可能追求大道的。
  3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志向坚定,提出问题并且实际思考,这就是仁德。
  38、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能听什么信什么,听到人说的话之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又好学,还喜欢虚心向别人请教,这就是文。
  4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问孔子的志向,孔子回答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人就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会显得浮夸。二者相互平衡,才能成为君子。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的人不如爱好求知的人,爱好求知的人不如以求知为快乐的人。
  43、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必然有和他相亲近的人。”
  4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要成功就先帮助别人成功,自己要通达,就也要帮助别人通达。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就是有仁德。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一定要等他冥思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教导他。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这些富贵也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得到了又能如何?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向的人,身上的担子很重并且路途遥远,所以一定要意志坚强。
  4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子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子上的事。
  4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日日夜夜,片刻也不曾停留。
  50、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失去主帅,但一个人不能丧失他的志向。
  5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一年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在最艰难的时候,才最能见气节。
  52、道不同,不相为谋。
  观点立场不同的人,不要在一起商议谋划了。
  5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心怀仁德,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姐妹,相互照料,彼此扶持。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人们也会照做;自身品行不端,即使下达了命令,人们也不会服从。”
  5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想要速成一般都不能达到效果,贪图小利一般做不成大事。
  5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却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5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把工具做得精良好用。
  5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人不能把眼光放得长远,那么就很容易有祸患。
  5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要根据言论来推举人才,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错误就不听取他的言论。
  6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往昔的日子已经过去,不能只是沉溺在对过去的追忆中,要打起精神面对未来。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私募基金基金经理:近6月收益:26.85%近1年收益:44.63%基金经理:近1年收益:32.31%今年收益:4.07%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7%投资期限24月投资起点100万元国民信托发行,投向基础产业格上点评:预期收益率--投资起点100万元格上理财发行,投向金融市场格上点评: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格上财富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投资者展示私募基金产品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推介建议。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
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进行调查问卷
根据基金业协会规定,您尚未完成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问卷
您的测评结果未满足相关规定,建议重新测评
您的专属理财顾问会给您详细解答
感谢您的垂询!稍后为您服务!
马上咨询敬请致电理财热线:400-080-5828
咨询服务(预约成功后,格上财富专业顾问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咨询阳光私募
理财服务咨询
订阅格上财富周报
咨询信托产品
咨询私募股权
订阅格上研究报告
我愿意接受格上最新的产品和活动信息通知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当您/贵单位进行投资时,可能获得投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风险,比如资金损失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您/贵单位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相关风险揭示书和投资协议、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等文件,充分认识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论语里有句什么其身正其身不正的怎么写啊?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4.下列是对中几个句子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施政者要求下面的人服从自己.首先要考察自己是否值得他人服从.只有自身足够优秀.——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14.下列是对中几个句子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施政者要求下面的人服从自己.首先要考察自己是否值得他人服从.只有自身足够优秀.他人才会愿意服从.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B.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 并非喜欢“恶衣恶食 .是因为“乐道 从而能够“安贫 .嘴里说自己心中充满“道 .却时时以粗衣淡饭为羞耻.这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 C.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怎么能“以德报怨 呢.这不是助长了为恶者的气焰吗?所以对“怨 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至于恩德.是用来回报恩德的.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社会风气. D.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这与比. --做个君子应该是不偏不移.不厚不疏.中庸端正.那么.怎样才算是“中庸端正 呢.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看其行为是否合乎“义 .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是对《论语》中几个句子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施政者要求下面的人服从自己,首先要考察自己是否值得他人服从,只有自身足够优秀,他人才会愿意服从。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B.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士”并非喜欢“恶衣恶食”,是因为“乐道”从而能够“安贫”。嘴里说自己心中充满“道”,却时时以粗衣淡饭为羞耻,这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 C.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怎么能“以德报怨”呢,这不是助长了为恶者的气焰吗?所以对“怨”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至于恩德,是用来回报恩德的。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社会风气。 D.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这与比。” &&& ——做个君子应该是不偏不移,不厚不疏,中庸端正。那么,怎样才算是“中庸端正”呢,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看其行为是否合乎“义”。
下列是对《论语》中几个句子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施政者要求下面的人服从自己,首先要考察自己是否值得他人服从,只有自身足够优秀,他人才会愿意服从。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B.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并非喜欢“恶衣恶食”,是因为“乐道”从而能够“安贫”。嘴里说自己心中充满“道”,却时时以粗衣淡饭为羞耻,这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C.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怎么能“以德报怨”呢,这不是助长了为恶者的气焰吗?所以对“怨”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至于恩德,是用来回报恩德的。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社会风气。D.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这与比。”——做个君子应该是不偏不移,不厚不疏,中庸端正。那么,怎样才算是“中庸端正”呢,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看其行为是否合乎“义”。
下列是对《论语》中几个句子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施政者要求下面的人服从自己,首先要考察自己是否值得他人服从,只有自身足够优秀,他人才会愿意服从。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B.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并非喜欢“恶衣恶食”,是因为“乐道”从而能够“安贫”。嘴里说自己心中充满“道”,却时时以粗衣淡饭为羞耻,这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C.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怎么能“以德报怨”呢,这不是助长了为恶者的气焰吗?所以对“怨”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至于恩德,是用来回报恩德的。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社会风气。D.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这与比。”——做个君子应该是不偏不移,不厚不疏,中庸端正。那么,怎样才算是“中庸端正”呢,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看其行为是否合乎“义”。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卞毓方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节选自《文汇报》)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5分)&&&&&&&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B.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小题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请简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请简略分析“心迹”的内涵。(6分) 【小题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卞毓方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节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5分)&&&&&&&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B.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请简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请简略分析“心迹”的内涵。(6分)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其身不正其心不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