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与忙》闲读梧桐读后感感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读后感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埃尔德·沙菲尔,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本书告诉我们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带我们了解稀缺心态是如何导致贫困的,如何做才能摆脱贫困。
一、稀缺的构成;
二、稀缺的危害;
三、防止稀缺产生的方法。
一、稀缺的构成
稀缺不是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指一种会让人产生急迫感的稀缺心态。稀缺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带来专注红利,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爆发出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高产出地工作。
虽然稀缺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时间处在稀缺心态中,会把一个人拖向贫穷,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
二、稀缺的危害
稀缺会产生四种效应:
1. 稀缺会导致管窥效应
面对稀缺,我们就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事儿上面,这么一来,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美国的消防员80%都是死在了去火场的路上,因为没有系安全带,在急转弯的时候被甩出车外殉职的。他们在接到出警通知的时候,就会进入时间稀缺的状态,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大量准备工作,导致一些重要但平常的事情被疏忽了。
管窥效应会改变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
因为工作任务多而中断每天跑步,在这个稀缺状态下,就会做出损害长期价值的决定。
一个思想实验,请你想一想,除了牛奶之外,还有哪些白色的东西?你想出的答案可能不会超过十种。但是换一种问法“什么东西是白色的”,答案就简单得多。因为限定词“牛奶”会抑制你的想法。
2. 稀缺会导致借用
稀缺会导致一个人习惯性地透支未来的资源,长期来看,借用会让一个人更加匮乏。
透支信用卡、借高利贷都是在透支未来的金钱,来解决当前的紧急状况。
时间也经常被借用,这周的工作没有做完要拖到下一周,下周的事再拖到下下周,一直拖会长期处在稀缺状态里,让人彻底忽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3. 稀缺会导致没有余闲
余闲就是我们剩余下来的、没有利用上的时间和空间。穷人为什么感觉生活特别累,是因为权衡的思维过程太多,导致没有余闲。
有一家医院共有32间手术室,每年接待3万多次手术,手术室经常不够用。为了应付突发性手术,医院就要将安排好的手术往后推迟,医生每天做手术都是在补上个礼拜留下的、没做完的手术,整个医院就一直处在一种紧急的稀缺状态。顾问建议他们留出一间备用手术室,专门用来应对突发性的手术,结果医院的手术的接诊率上涨了5%,手术失误率也是大幅下降。
手术室的稀缺并不是空间的稀缺,而是没有能力用现有的手术室来处理紧急情况。这种状态和负债累累的穷人特别像,穷人的抗风险能力特别低,容易进入稀缺状态。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余闲可能会让一个人的效率不是那么高,但是它带来的正向收益却是非常高的,是一种奢侈的心理享受。任何系统留一定的余闲都非常重要,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更加高效运转的保证。
4. 稀缺会引发带宽的不足
带宽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我们平时最多只能关注七件事,如果超过了七件事就会引起带宽负担。而穷人之所以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带宽不足,他们通常会忽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实验结果发现,美国的穷人普遍更胖,他们也不怎么让孩子接受教育,不会去买保险,也不会打疫苗,不会定期储蓄,更不会投资。这些事对他们来说不是不重要,而是穷人每天遇到的事情占据了大多数的带宽,没有精力去关注长期来说很重要的事。
带宽不足还会引起他们认知能力的下降。
实验者第一次测试,让他们什么都不想地去做测试题,第二次测试提前对他们进行诱导,让他们想一想自己的经济状况,让他们关注自己缺乏的东西。这两组测试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分数要高很多。
三、防止稀缺产生的方法
1. 节约带宽
减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决定的琐事,不要为了省钱去浪费大把的时间,不要老想着自己缺的东西,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
2. 留有余闲
金钱上再穷也要留一小部分出来投资,可以定期储蓄,也可以投资在学习上,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水平,尽量不要透支、不要借用,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借高利贷。时间上再紧张也不要透支未来的时间,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时刻要记得未来还有未来的事情要做。
别把自己的工作排得太满,按时的休息是让自己保持持续高效必须要做的事情。
3. 设置提醒
通过设置提醒把重要的事情拉回到视野当中,避免忽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想要健身可以设置定时提醒;想要存钱可以设置从工资卡中自动转账储蓄。
1. 虽然稀缺短期内能够带来专注红利,但是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稀缺心态中,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它会把一个人拖向贫穷,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
2. 一旦我们面对稀缺,我们就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事儿上面,这么一来,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能把我们从贫困中拉出来的重要事情。
3. 稀缺会导致管窥效应,让我们只关注眼前狭窄范围内的紧急事情,从而一直陷入一个紧急的状态。
4. 任何系统留一定的余闲都非常重要,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更加高效运转的保证。
5. 稀缺的资源一点都不可怕,这个世界不缺资源,最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
在公众号“知识梦工场”内回复“听书”两个字,获取上百本书籍解读版音频和文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汇集淘宝天猫专属优惠券,实实在在帮您省钱!
汇集淘宝天猫专属优惠券,实实在在帮您省钱!
今日搜狐热点欢迎来到作文网!
全站搜索:
> 以忙与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以忙与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作文网对以忙与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提供海量优质作文,作文内容以以忙与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为话题。体裁包含了记叙文,说明文,读后感等形式。有400字作文,600字作文,800字作文。
相关作文移动版: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集锦 1 、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作文素材名人事例: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作文素材名人事例: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高中作文素材:关于珍惜 【思路提示】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应学会珍惜。珍惜你现在的拥有,别为失去的东西徒劳伤心。拥有时人们往往不知珍惜,失去后才觉得可贵。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高中作文素材:关于心态和人生 【写作思路】 人生路上多曲折,美好的人生必然需要良好的心态。即使命运不公,良好的心态也会使生活充满阳光。心态失衡会导致人生走向偏颇。相信自己,相...初中议论文素材:关于敬业的论点 在工作中应该具有敬业精神。 敬业的人值得尊敬。 敬业就是尽一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现代社会,企业正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为企业的发...2017年中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洛克菲勒的家教 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家产达几十亿美元,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处事低调,深信创业维艰,守成不易的古训,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2017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2017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历史典故大全:伯乐相马 韩愈《马说》 这是唐代韩愈的《马说》中的故事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哲理故事大全:长生不死的祖父 祖父是一位巨富,他仅靠一代的奋斗便构筑起现在数亿万日元的家业。可是他在刚过花甲之年,打算将家业传给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时候,被查出患了癌症。...哲理故事大全:灵魂 本来,他不过为各个办公室拎拎开水而已,在单位上毫不起眼。但有一次一位大领导来单位视察工作,正好碰上他拎着水壶从旁边经过,于是领导在摄象机前同他握手、交谈,...哲理故事大全:火柴人的童话 在黑喑年代有一个巫师的徒弟,因为无聊玩火而焚毁了巫师的堡垒,巫师为了惩罚他,将他变做火柴人,由五支巨大的火柴构成他的头和四肢。 但,悲剧在于他仍可...历史典故大全:杞人忧天列子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历史典故大全: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历史典故大全:司马迁写《史记》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哲理故事大全:一个农民的旅游经历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岛。岛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哲理故事大全:骑马与走路 有个人特别羡慕别有骑马,他非常渴望有匹自己的马。他觉得骑马多潇洒,而用脚走路真是太麻烦太没意思了。别人告诉他,要想得到马,必须用用你的双腿来交换。这...历史典故大全:天降甘露事件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成语故事大全:按兵不动 【拼音】n bīng b d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语故事大全:暗度陈仓 解释:比喻暗中进行某些别人不知道的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成语故事大全:痴人说梦 【注音】chī rn shuō mng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成语故事大全:才高八斗 解释:比喻极有才华。 出处: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斗,我的一斗,天下兵分一斗。 释义:...成语故事大全:百折不挠 解释: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折:挫折。挠:弯曲。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高中作文素材,作文素材大全,创新作文素材,初中作文素材,小学作文素材,青春作文素材,材料作文素材,名人作文素材,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中考作文素材大全...素材大全,中考作文素材大全,高中作文素材大全,小学生写作素材大全,高考写作素材大全,写作素材大全,议论文素材大全,作文素材大全,日记素材大全,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记叙文素材...高中作文素材:常见人物素材 以下是99作文网编辑整理归纳的常用的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孙膑、伯牙与子期、韩愈、曹操、项羽、刘邦、唐太宗、李煜、孟尝君、阮籍、李...一朵午荷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此话怎讲?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与欣赏荷有啥关系?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99Zuowen.Com-高中作文素材:文学形象类素材】 东郭先生(先秦寓言)、阿Q(《阿Q正传》)、觉新、觉慧、觉民(《家》)、陈世美(戏曲《铡美案》)、木兰(《木兰辞》)、刘兰芝(《孔雀东...拒绝访问 | www.wenzhangba.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enzhangba.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d5ee2ac54d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忙与闲作文_初中作文_初三作文_6300字作文_作文大全_作文范文_百度文库·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评分细则】
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
二、关于评分
1. 判分原则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 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物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 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②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的闲暇时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颜修行。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简评】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厘清概念本身,这是写议论文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为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题“忙什么?”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量;二忙与自己相处,过内在的生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空闲”、“独处”的认识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颇为难得。
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采会对议论本身构成伤害。
当然,本文也存有瑕疵。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
好的落点。推理链条有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议论文,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
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面篆有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嘿!怎么看傻了?”语毕,便走到柜前,细细端详一番后,拿出了曼生壶,说:“今天就来养养这壶吧。”
爷爷首先拿出了台湾乌龙,撮几粒放入壶中,壶中发出“嘀嘀”的声响。随后,再将沸水注入,茶叶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宽容的壶肚里绽放,不一会儿,壶口便溢出了泡沫。只见爷爷动作娴熟,用壶盖将泡沫刮去,随即盖上了壶盖,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要温两分钟。”爷爷说道。而我却只是托着头,静静地看着爷爷,终于忍不住问道:“您每天反反复复做着这几步工序,不嫌麻烦吗?”爷爷笑了笑道:“其实,没事做的时候才是最腻的。别小看了这养壶,这也是在养人啊!”
爷爷用一块细纱布轻轻地擦拭着壶身上氤氲的水汽,茶锈顺热吸于壶壁之上。爷爷说:“经常擦拭,紫砂壶才能更加润滑。”他将茶汤微微倾斜,倒入公平杯,又依次流入闻香杯和口杯。一瞬间,书房里茶香四溢。随后,他将茶汤浇于壶身,茶汤慢慢渗入紫砂壶,只一眨眼的功夫,壶色一下子变得古典又润朴。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壶刷”,在壶身上刷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阳羡茗茶系》曾说道:“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也,入手可鉴。”爷爷常说的“养人”,也是这个道理啊!如紫砂壶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对于爷爷来说,他大概早已是人壶合一了吧。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爷爷每天忙碌这些琐事的原因。养壶虽繁琐,却可以修身养性,外表忙碌,内心恬静。而楼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们,却是内心浮躁,整天忧心忡忡地过着日子。
壶闲置久了会黯淡无光,人亦是如此。
汪森曾说:“茶山之英,含土之精,养其德者,心怡神宁。”我欣赏爷爷这种忙碌而闲适的日子。
【简评】以文化入记叙,这是一些高分记叙文的特点,作者深谙其理。文中多处引用梅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这是作者平日的积淀使然。看来,应试作文要有备而来。这些诗文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也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新知、体验美感。文化还体现在养壶的一整套程序上。从泡茶到擦壶到浇壶再到刷壶,描摹逼真,如在眼前。如果没有对茶道的熟稔,很难写出如此地道的文章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便于套作。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是常有的。这篇文章的另一优点是扣题很紧。单从文题“养壶琐事”来看,就与作文题旨有内在契合之感。“琐事”暗扣“忙”,“养
壶”的“养”字透出闲趣。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养壶之手忙来写内心之悠闲。我们应强调,文化体记叙文的要义,非为卖弄,实为切题。
当然,文章倒数第二节写楼下老人们的一句,本想以闲于事而忙于心的老人来反衬忙于事而闲于心的爷爷,但表达过于绝对,留下败笔,实为一憾。
于忙碌处觅充实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
【简评】当别人正在苦思“忙”与“闲”的关系时,作者却一下子抓住了生活中“忙”与“闲”背后人们的“心态”、“心理”,直击当下忙碌而困惑的大众的内心深处,站的高度不可谓不高,有如高僧俯视众生,没有深奥哲理,只是在平实地分析说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用福楼拜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现实人们生活的矛盾,继而用昆德拉的“此处”与“彼处”详细分析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矛盾心态:对当下的忙碌充满着报怨,而对未来却永远充满的希望。其实质是不够满足、不够充实,也就看不到“闲暇”的风景,岁月的静好。从而得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主题: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品味生活的常态,在忙碌中寻找充实和感动,也就会有了闲暇的愉悦。文章切口很小,却站得很高,环环相扣,分析得深入而透彻。如能在引用昆德拉的“别处”再自
然些,内容上再详细些,生活中人们的心态再具体些,语言上再多些变化,幽默些,可能会更加出彩。要求可能太苛刻了,中学生能有这种高度已经很是难得。
“繁忙”的日子
王麻子翻了个身,睁巴睁巴眼睛还是起来了。今天有信要来吧?!
王麻子没有孩子,四十岁,来岛上也有二十年了。等的那封信也有二十年了。他堂哥是当局政要,他被带走时,堂哥说好会把他渡回家乡来。他堂哥是否还有权?那封信到底会不会来?大家不知道,但王麻子确信会来。
王麻子坐在床沿上,仔仔细细地把衣扣扣好,穿上裤子,把褶皱抚平, 又穿鞋,把鞋带正正当当绑上了。他站起身,在米袋里掏出一把米,又抖抖散了些,觉得少,又重掏一把,几下几下,终于把米掏精准了,霍地撒给鸡吃。鸡还没张嘴,他就一把抱起鸡,看它哪儿长了肉没,掉了羽毛没,精神还好没,这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王麻子却要每天做上好几十遍。他没有工作,他很闲。
他走出门,四下里望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一副兴冲冲赶路的样子。他没见到熟人,回身抓起一顶大草帽,低着头,背着手,做沉思勿扰状,走去了瓜地。
他拍拍这一只瓜,听听声响,又拍拍另外一只,再做做比较。他扯扯这一只瓜的藤蔓,把它撸直,手一松它又曲了起来。“哎!王麻子你干嘛呢?”是老洪。
“啊!我看看瓜。”王麻子答。
“你可真忙啊!”
“呵呵,是啊。”王麻子低下头,红了脸,就像是新制的酱烧猪头肉,烫得难着手。好不容易来个人,王麻子不能放过机会,他抬起头喊了一声:“这么早你干嘛去啊?”定眼看,人已走了。他向前几步,想把他喝住。想了想又觉得没啥要说的,绞足脑汁终于想出句话,前面没了人影。他环看四周,瓜地,田地,树林,没有人,只有他,他也不知道做什么,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看,他看的是瓜地?田地?树林?也不知道,他只是盯着。
中午的时候,太阳正辣,麻子拽着草帽也不带,流了汗就抓起衣服擦,走到村口,衣服也要擦了几十回合了。村长站在村口,手里好几沓信,王麻子走到村长跟前,也不问,就看他发。边上的二狗拿了信就问村长有没有王麻子的信。“没有咧。”“你还没发完,你怎么知道没有?”王麻子涨红了脸,看村长把信都发了干净。
王麻子回到家,把鸡抓起来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随后走到米袋跟前,掏了一把米,又抖抖,又重掏了一把,又抖抖,,,,
【简评】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小说,而考场里的小小说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了。
这篇小小说很有意味,王麻子成为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他的日常所忙,在一些人眼中毫无意义,但他所忙的喂鸡、看瓜这些事件,不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吗?而他近乎享受地忙着这些事,具有了很强的审美意义和哲理意味。他一方面怀着希望,希冀着能改变他命运的那封信的到来,另一方面又以悠闲的心态忙着日常生活,这不就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吗?由此,这篇文章达到了一般考生难以达到的思想深度。
在提倡文章风格多样化的今天,小小说理应受到关注。大家知道,小小说的创作难度很大,尤其是在限时的考场里,难度更大。没有足够的平日训练和素材储备,不要在考场里急就。
北大曾经的一位保安,梦想就是考上北大,但是高考落榜了。在担任保安一职后,于忙碌的工作之中抽出零散的时间,阅读英语角或是旁听课程,终于成为了北大莘莘学子中的一员。 鲁迅就说:“哪里有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鲁迅固然也有享用咖啡的闲暇时间,但是他没去认真地煮一杯咖啡,而是拿起了笔,“写那些,,为正人君子所恶"的文字”。正式这样,鲁迅才成了我们看到的鲁迅,闲暇因忙碌赋予了新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忙 老舍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