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传说中的53分钟(皿`)

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初入文坛)
在线: 53分钟
虫号: 3860550
注册: 专业: 微/纳机械系统
请问大家从铜基底转移石墨烯的方法都是什么?已有3人参与
目前我正在用传统湿法转移石墨烯到COC ,但是重复不下数十次都是失败,各种假设都验证了。想问下大家做转移的方法都是什么?
列出我的方法,希望大神能指导我,让我知道自己哪里不错了,一直失败。
1.铜基底上的单层石墨烯,用砂纸稍微打磨背面,有助于加快铜的刻蚀
2.正面旋涂(或者直接滴涂)pmma溶液,晾干七八个小时左右
3.将晾干后的样本正面做标记,确保不会搞混涂了pmma的面
4.做了标记以后放到刻蚀液里,大概七八个小时能将铜彻底刻蚀完
5.刻蚀完以后将样本放到培养皿,往里面滴入DI water不断稀释,重复几次,确保刻蚀杂质大致清除
6.coc 材料先用plasma 处理一分钟,再用丙酮超声波清洗两分钟,再用异丙酮(IPA)冲洗
7.用处理过的coc表面贴合石墨烯样本,放到培养皿里干燥12个小时
8.往培养皿倒醋酸去除pmma,大约24小时以后pmma可被去除。至此转移结束。
问题:目前发现,铜刻蚀完以后的样本上pmma 很完整,石墨烯不完整(甚至没有石墨烯),所以醋酸会溶解掉整个样本,最后coc 上没有任何东西。请问要怎样在刻蚀中保证石墨烯的完整性?
& 收录本帖的淘贴专辑推荐
& 猜你喜欢
已经有4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136人回复
已经有1人回复
已经有0人回复
已经有0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1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52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小有名气)
在线: 120.5小时
虫号: 3495289
注册: 性别: MM专业: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第六步不要超声,另外用醋酸溶解PMMA我也试过,跟用丙酮没啥区别
劣质反应釜。。。
(正式写手)
在线: 59.6小时
虫号: 1980805
注册: 性别: GG专业: 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
★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1、第一步先砂纸打磨,这个我没尝试过,感觉难度很大;
2、我一般先旋涂PMMA,再等离子去除铜背面石墨烯;
3、旋涂PMMA的一面还是很明显的;
4、至于你说的PMMA/G 飘起来,应该是和基底贴合不牢
(初入文坛)
在线: 53分钟
虫号: 3860550
注册: 专业: 微/纳机械系统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1、第一步先砂纸打磨,这个我没尝试过,感觉难度很大;
2、我一般先旋涂PMMA,再等离子去除铜背面石墨烯;
3、旋涂PMMA的一面还是很明显的;
4、至于你说的PMMA/G 飘起来,应该是和基底贴合不牢 请问旋涂pmma以后不用等离子处理背后可以吗?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客服电话: 邮箱:(全天候) 或者 QQ: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跳动吧,心脏!新疗法让心脏细胞“起死回生”|楼兰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医生们常说,心脏病发作时,一定要抢占“先机”(心肌)。心脏需要依赖冠状动脉持续不断的氧气供应,一旦血流受阻,氧气供应就会停止,心肌细胞在短短几分钟内便会死去。在很多情况下,除非医生能在一小时内疏通阻塞,否则10亿多个心肌细胞将彻底死亡、不可逆转。
幸存者往往终身受心脏衰竭之苦,此类患者人数在英国约有45万。在心脏病发作后的五年内,他们的存活几率只有50%。“他们的心脏最后变得极为虚弱,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供应,最终彻底停止运作。”剑桥阿登布鲁克医院的心脏病专家桑吉·辛哈(Sanjay Sinha)指出。
但就在接下来五年之内,再生医学也许能提供一种全新疗法:培育活生生的、能够跳动的“心脏贴片”。
与皮肤和肝脏等器官不同,心脏的自愈能力非常有限。心肌细胞每年的复制速度仅为0.5%,无法修复任何严重损伤。死去的细胞将被厚厚的、坚硬的疤痕组织替代,导致这部分心脏彻底丧失功能。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唯一选择便是接受心脏移植。但由于缺少器官捐献者,英国每年仅能开展200例心脏移植手术。“我认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足够的器官,因为去世时年纪轻轻、心脏强健的捐献人毕竟数量有限。”辛哈指出,“死于交通事故或头部受伤、且心脏仍可用于移植的人数非常少。”
干细胞医学或可提供一种替代疗法。在临床试验中,科学家从患者血液或骨髓中提取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的干细胞,然后直接将单个干细胞注入向受损心脏,试图使其“重新肌肉化”。
虽然此类疗法可使受损血管成功再生,改善心脏血流供应,但在修复受损心肌细胞这一主要问题上并无太大成效。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其中95%的干细胞都无法附着在心脏上,而是立即被血流带走。
但辛哈与剑桥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干细胞生物学家团队共同提出了一种略有区别的方案:使用心脏贴片。
他们在实验室的小型培养皿中培育出了一些小小的、不断跳动的心肌薄片,每片面积不到2.5平方厘米,厚度约为半厘米。他们对血细胞进行重新编程,将其变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干细胞,能够转化为各类体细胞,如本实验中需要的心肌细胞、血管细胞和心外膜细胞。接着,科学家在特殊支架上培育这些心脏细胞簇,使其结构接近真正的心脏组织。
“我们认为这些贴片能够被患者心脏自然同化的几率很大,因为我们培育的组织含有全部细胞类型,且能够相互沟通,并且已经具备了跳动和收缩的功能。我们知道,心外膜细胞对协调心肌发育格外重要,因为研究显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外膜与正在发育的心脏常常相互影响。”
辛哈正准备用这些贴片开展实验,首先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然后在猪身上进行测试。若一切按计划进行,他或将在五年之内开展首次人体试验。
跳动吧,心脏
无独有偶。在美国,一支由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组成的科学家团队也在尝试培育心脏贴片。
他们对未来的展望与辛哈类似:将超声波与核磁共振扫描技术相结合,共同定位心脏中的疤痕组织。接着根据疤痕形状,利用3D打印制造任意形状或大小的定制化心脏贴片。随后医生打开患者胸腔,将贴片直接附着在心脏上,并将其与已有静脉和动脉相连。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我们将在心脏不同部位附着多枚贴片。因为心脏为了适应损伤,体积会有所膨胀。”参与该研究的威斯康辛大学再生医学教授蒂姆·坎普(Tim Kamp)指出,“形状可由原本的橄榄球变为大气球或篮球。”
该方法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使贴片与心脏融为一体、保证同步跳动。两者之间的电连接一旦存在缺陷,便会激发心律失常。
“我们可以借助手术将贴片附在心脏上,但无法迫使它们‘两两联手’,”坎普解释道,“但我们希望能实现这一点。按照我们的预期,引起心肌收缩的电信号也可用于驱动贴片按照相同速率收缩。”
辛哈认为,若能攻克这些挑战,不仅能拯救患者的生命,还可大大降低治疗成本。
英国心脏移植手术的价格约为50万镑(约合438.5万元),这其中包含了住院费用。但对成千上万无法做移植手术的患者而言,后续治疗和反复住院的费用可能甚至更高。而相比之下,目前估算的心脏贴片疗法价格只有7万英镑(约合61.4万元)左右。
此外,由于这些贴片由患者自身血液培育而来,患者便不会出现心脏移植手术的诸多复杂情况,如注射高剂量免疫移植药物等。“受损心脏是一个高度发炎的环境,新组织很难在其中存活。”坎普指出,“心脏贴片的好处在于,它们就源自患者自身,因此心脏不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研究人员称,这项技术将改变全世界数百万患者的生活。“心力衰竭很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自理,”辛哈表示,“它让人总是精疲力竭,甚至爬不了几节楼梯。但有史以来头一次,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培育出活生生的心脏组织,不仅和患者自身组织一模一样,还能和原有细胞神奇地合为一体,共同发挥正常生理机能。假如我们能在接下来几年中做出进一步修改,确保该技术百分之百安全,就能用它帮助这些患者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了。”(叶子)
网络编辑:小熊
巴州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查询
巴州地区违章车辆查询
两、三轮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
使馆摩托车
领馆摩托车
境外摩托车
外籍摩托车
农用运输车
教练摩托车
试验摩托车
临时入境汽车
临时入境摩托车
临时行驶车
警用摩托车
原农机号牌
巴州地区机动年检查询
两、三轮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
使馆摩托车
领馆摩托车
境外摩托车
外籍摩托车
农用运输车
教练摩托车
试验摩托车
临时入境汽车
临时入境摩托车
临时行驶车
警用摩托车
原农机号牌
机动车驾驶员查询
3月13日,家住交通西路天山绿苑小区的姜大妈家来了两名戴工牌的男子,他们自称是燃气公司上门安检的,告知姜大妈须按要求安装一个390元的燃气报警器。
3月13日,记者在巴州公安局了解到,日前,尉犁县公安局端掉一个隐藏在商店内的聚众赌博窝点,一举抓获7名涉嫌聚众赌博人员。
3月14日,记者从市公安局团结路派出所了解到,近日,该所民警接到群众报警后,在一超市内将偷盗商品的姑嫂俩抓获。
“我现在身体恢复得还不错,等我休养好了,一定要亲自去谢谢柳园火车站的客运员们,是他们把我送到医院,还连续两天轮流照顾我,跟亲人一样。”3月13日,64岁的舒占成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今年新疆将选拔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8名,高技能人才5名。符合条件的各基层单位(个人)可登录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网(www.xjzcsq.com)“政府特殊津贴”栏目进行申报。
花普通列车的钱,享豪华列车的待遇。近日,新疆铁路部门计划4月份开行的霍尔果斯至北屯旅游列车开始发售车票,该车是今年“环游北疆”旅游列车线路的一部分,不仅能满足游客需要,也方便了伊犁和阿勒泰地区之间群众交 ...&法门寺(FamenTemple)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其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据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中文名称 法门寺 建寺时间 东汉末年恒灵年间 特 点 皇家寺庙,世界第九大奇迹 地理位置 中国西北
外文名称 Famen Temple 所在地 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 别名 佛骨圣地,皇家寺庙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三门俱开,从信门入。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法门寺地宫的发现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目前,法门寺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 3 历史沿革&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原塔俗名&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明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塌,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淫雨连绵宝塔崩塌。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达到高潮。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此次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法门寺在唐代也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845)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 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陕西省全力介入还体现在征地上。日上午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提出,征地拆迁工作,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和广场所需征用的土地,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协调。 日,景区开发建设主体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 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注册全资子公司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等。 4 旅游景区& 法门寺珍宝馆 法门寺珍宝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法门寺唐代地宫 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法门寺收藏文物 地宫《衣物帐》碑 《衣物帐》碑,全称《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长115厘米,宽69厘米。共四十八行,满行四十二字,共一千七百余字,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碑文物主清楚,名称罗列明晰,有标重类注,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以及衣物宝器名称、制作工艺、衡制、纺织服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于日落成。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塔前铺设了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于佛教经典题材的景观小品及金色菩萨像点缀在大道两侧。大道两头分别是可容十万人的朝圣广场与山门广场。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唐代时,这枚指骨舍利曾被6次迎请至皇宫供奉(著名的八帝六迎,每三十年一次,据说在当时三十年是一个时代,三十年一现有送走一个不好的时代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意思)。公元874年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扶风法门寺塔下地宫,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 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二侧菩萨表一佛,佛在中间,佛即是我们自己,佛在我们心中。位于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的佛陀圣迹,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伟大精神;而西侧的林荫道中为您呈现的八组景观雕塑则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光大,如汉传佛教净土宗、禅宗、中国八宗、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 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佛学院自日正式开学以来,在三宝功德力的加持下,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关心下,在佛教界各大刊物和佛教在线等佛教新闻媒体支持下,在学诚大和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下,一年多来,法门寺佛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正规开始走向正规,佛学院的软件、硬件已达到中上级佛学院的水准。 2007年12月,陕西法门寺佛学院获得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宗函【号)批准,该学院由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法门寺承办,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负责行政监督管理。陕西法门寺佛学院是西北第一所汉传佛学院,国家宗教局指示按高等佛学院筹办。 佛光阁 法门寺佛光阁位于法门寺的新文化景区内,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座佛文化体验宾馆。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兴建,拥有近200间客房。房间装饰典雅、别致,设备齐全,设计独特,禅修房中设有专门为参禅者打坐的禅台。 讲经堂、 禅茶室、素食餐厅、书吧等具有佛文化特色的设施一应俱全。 5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 每天8:00&18:00 门票 120元(可参观法门寺院、法门寺博物馆和合十舍利塔三个景点)。 交通 从西安出发: 1.西安火车站乘坐游2路可直达,每天8:00发车,下午15:00返回,一天一班,单程票价18元; 2.8:00~11:00,每逢整点在大唐芙蓉园西门有发往法门寺的免费班车; 从宝鸡出发: 1.宝鸡汽车站西站,从7:00~15:30,每小时一班,发往法门寺,时间约2小时; 2.宝鸡机场街汽车站有直达法门寺的班车,票价单程19元,一天三班,发车时间为:9:00,、11:30、16:00 旅游小贴士 1.在法门寺旧址和舍利塔之间有招手即停的游览车,车票20元。 2.在法门寺新山门有直达太白山的班车,在此购买太白山森林公园的门票,可以免车费,该线路如果人少会 停开。 3.去法门寺旧址的路上会有人兜售香烛,如果搭话的话,会一直纠缠不放,最好不要理睬。 4.下车后会有人推销18元的&法门寺东方佛都&门票,不要购买,这只是个私人开放的小景点。 5.入口处会有人搭话说带你从后门翻进去,只要60元,不要相信,因为进舍利塔地宫要检票。 6.游览法门寺切记从法门寺旧址进旧址出,因为班车车站都设在旧址附近。 7.不乱涂乱画 6 历史文化& 发展历程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达到高潮。所谓迎请佛骨[3],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此次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法门寺在唐代也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845)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如来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7 历代高僧& 良卿法师 良卿法师(1895年-1966年)俗名戚金锐,法名永贯,河南省偃师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十三日生。七岁时,因连年灾荒奉母命于邻县宜阳铁佛寺出家。拜印川老和尚为师,为临济正宗派第十三代。民国八年(1919)古历十月在宜阳灵山寺受俱足戒。民国22年(1933)受洛阳白马寺德浩和尚请住白马寺,任后堂监院十三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寺院遭严重冲击。7月12日夜,为阻止打砸抢分子毁坏佛宝,举火自焚。法师焚身数日,弟子张政华居士(绍祥)不惧危险收集遗骨送至贤山寺交静一装藏。静一命白龙村吴七老居士转送至长安终南山上天池寺安葬。 1994年,法门寺择地中观山建普通塔院及历任高僧灵塔,静一率来正等至上天池寺迎取良卿法师骨灰回寺供奉。1997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良卿自焚殉教三十一周年,法门寺举办良卿法师灵骨入塔法会,如法供奉良卿法师遗骨人塔,永志纪念。 澄观法师 澄观(),俗名陈元奎,日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36年出家吉林省弥陀寺,翌年于奉天慈恩寺受具足戒。1953年应法门寺住持良卿老和尚邀请常住法门寺。1964年去永寿闭关,专修禅观,深悟机宜。1967年又回到法门寺。旋因&文革法难&被迫离寺。 澄观法师善于中医针炙,以岐黄之术在民间治病救人。1980年重返法门寺,为法门寺回归佛教界作了大量工作。1984年担任住持,重立法幢。1985年,发起创立宝鸡市、扶风县两级佛教协会,亲任会长,并当选为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1988年修复明代真身宝塔,重建仿唐山门。 1991年,法师应邀访问日本。1992年,法师筹资四百万元重建仿唐大雄宝殿七间,并新塑四十二尊圣像。 1994年农历十月初一(11月3日)升任法门寺方丈。1998年10月因身体情况退居。 日(农历五月廿二日)4时25分圆寂,世寿84,戒腊62夏。法师生前曾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 净一法师 净一法师(1922年-2002年)又名静一。俗名张家训,日生于江苏省宿迁市。9岁读书,19岁(1940年)慕道出家。1945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戒,随住金山寺修习禅观。1957年至1983年住扶风县贤山寺。1984年,中国政府交还法门寺归僧人管理,同澄观法师一道接收寺院,重树法幢,修复古寺。为筹集资金,法师曾去兰州、汕头、上海、广州等地募化20多万元,建成东西厢房及后楼,为法门寺恢复奠定基础。 1985年与澄观老和尚发起成立宝鸡市、扶风县两级佛教协会并任常务副会长。1987年后,法师担任法门寺首座、监院,主持本寺重建工程。1987年修复明代真身宝塔,重建仿唐山门。日(农历)晚9时15分安详示寂。 法门寺之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部分是明清建筑,大多数是仿唐建筑,建设考究堪称精品。 8 寺院格局& 法门寺保持了塔前殿后的格局,以真身宝塔为寺院中轴,塔前是山门、前殿,塔后是大雄宝殿,这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寺院的西院是法门寺博物馆,有多功能接待厅、珍宝阁等建筑。 9 典藏文物& 在日至12日, 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 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 佛骨。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 比如茶碾、 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 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文物时,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茹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禧宗供养的&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 琉璃即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 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 伊斯兰式的。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余件。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 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十三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出土揭开了这个谜团。 唐朝时中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 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法门寺现在所指法门寺中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时的&千佛碑&所刻《 大般涅槃经》,但现已无存。 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焚毁了许多法门寺的藏经,但收集、修补佛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后,藏经得到了清理,所藏经卷有《 毗卢藏》的全部资料、《 普宁藏》的全部题记和《秘密经》的目录。 明代的13层宝塔上共有88个 佛龛,每龛一佛,到1939年整修时只剩下68尊。后经清理共有98尊佛像,许多都装有佛经,为明代和民国的装藏。 10 文化交流& 多年来不断与台湾、香港、韩国佛教界保持学术交往和友好 往来,促成了法门寺佛指舍利赴上述地区瞻礼供奉。1994年至2005年,法门寺佛指舍利先后赴 泰国、香港、韩国、台湾地区展出,均产生了轰动效应,凤凰卫视、亚洲卫视、大公报、文汇报等海内外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掀起新一轮&法门寺&旅游热潮。此外,法门寺博物馆还积极参与在国外举办的多次展览,在让国外观众感受到中华璀璨文明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 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般四年举办一届,首届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1994年11月举行,盛会开展了对唐代 茶文化大规模的研究与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拉开了持续性的唐代茶文化研究的大幕。1998年的第二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是&1998年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一个重要板块,两会同时举行。该会议对于唐代茶文化研究和法门寺茶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扩展,并且加强了中外茶道的比较研究。 2004年4月第三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 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和杨凌举行,会议围绕中国佛教茶文化、茶学、茶道、法门寺宫廷茶具展开交流,并举办了中外茶道、茶艺、茶礼表演交流。中国法门寺茶文化研究中心也在会上宣告成立。日至19日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唐代茶文化&为主题,就唐代茶器具与茶道的兴起、唐代茶文化与佛教的关系、茶史与古文献研究三项议题展开讨论。 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1990年,由宝鸡法门寺发起与陕西社科联共同组织了&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会议,会上成立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至2013年已经举办过数十次。 27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日-19日,世界佛教徒联谊会(WFB,以下简称&世佛联&)第27届大会将在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举行开幕仪式。这是全世界佛教徒共襄盛举的盛会,也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佛教界参与人员数量最多、涉及佛教领域发展最全面、组织部署最严密的最高等级盛会,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具备权威性的佛教活动团体。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作为宝鸡重要的佛文化旅游圣地,宝鸡市委、市政府对其建设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景区开业五年多以来,积极创新佛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强有力的产业开发和协调服务机制,在全世界树立了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品牌。 此次&世佛联&大会正式确定在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举办,是对法门寺在世界佛教史上重要地位的认可,也是对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工作的信任和鼓舞。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将以全新的风貌,迎接世界各国的高僧大德、信众、游客相聚法门,来体会法门寺佛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宝鸡人民的热情,并致力于将世界各地的佛教信众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弘扬佛法,促进佛教发展及增进世界公益慈善事业而努力。 11 世佛联大会 主词条: 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The 27th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于日至19日在中国 宝鸡市举行。这是&世佛联&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世佛联&大会截至2014年已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过26次。 日下午,该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宣布 本届大会主题是&佛教与公益慈善&。本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将邀请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高僧,其中 星云法师等台湾高僧亦在邀请名单之中。 12 舍利事件& 法门寺佛指舍利发现后,20 02年被&囚禁&在法门寺文化景区 合十舍利塔内,沦为&舍利提款机& ,引起了新华网 、人民网 、南方周末 、南都网 、大公网 在内的多家媒体质疑,新华网指责其为&借佛敛财& ,人民网指责其&用铜臭玷污了佛教圣地& ,社会各界人士呼唤舍利回家 。
阳陵,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 阳陵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时间长达28年,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 1963年4月,阳陵被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阳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1月,考古学家在汉阳陵的随葬品中发现世界最古老的茶叶。 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帝国的第四位皇帝, 后元三年(前141年)崩于 长安城 未央宫,葬于阳陵。阳陵始建于 前元四年(前153年),从汉景帝始修陵到王皇后入葬,阳陵的修建时间长达二十八年。 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 毕沅为阳陵书立正名碑。 年,&陕西省高等学堂教习&日本学者 足立喜六对包括阳陵在内的西汉诸陵、 汉长安城等进行初步的考古调查。 2 阳陵形制& 阳陵陵园由 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 刑徒墓地,陵庙等 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 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 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 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阳陵帝、后陵均为&亚&字形,座西面东的探明,在西汉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基本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面南还是面东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否定了汉代帝陵依照 昭穆制度进行布局的论点,解决了汉代帝陵制度研究的一大难题。 3 主要景点& 帝陵 阳陵陵园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阳陵封土高约31米,陵底边长160米,顶部东西54米,南北55米,陵园为正方形,边长410米,四边中央各有一门,均距帝陵封土110米。 封土上外围放射状态分布着从葬坑,帝陵81条。帝陵外藏坑是帝陵最重要陪葬部分,每条陪葬坑道都是东西方向的长方形坑穴,深度三米,宽度2.4米。葬坑都是木制坑体,六面都由俑木板隔开,最上层木板上还铺有芦席,芦席之上回填3.5米高夯打的填土。 1998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帝陵东侧10个外藏坑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包括文吏、武士、男女侍从、宦者等各种身份的陶俑,各类陶塑家畜,原大或缩小为三分之一的木车马,各种质地的生活器具和兵器以及粮食、肉类、纺织品等生活消费品。 后陵 孝景王皇后陵位于帝陵东北,距帝陵450米处,与景帝陵遥相呼应。 帝陵 西汉时,帝、后合葬实行&同茔不同穴&的制度,即皇帝和皇后虽葬于同一茔域,但各起一座陵园。后陵与帝陵形制相同,高约25.5米,封土形制为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封土上外围放射状态分布着28条从葬坑,南侧立有清代陕西巡抚 毕沅所立&汉惠帝安陵&碑石,为讹误。 孝景皇后 王娡(?&前125年),汉景帝第二任皇后, 汉武帝生母。 槐里人,母 臧儿为燕王臧荼孙,父为槐里人王仲。有四女一子,为修成君金俗、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林虑公主)、汉武帝刘彻。王娡于元朔四年去世(前125年),晚于汉景帝十六年,谥号&孝景皇后&,与景帝合葬在阳陵。 从葬坑 南区从葬坑位于帝陵东南、后陵正南,北区从葬坑位于帝陵西北,分别占地96000平方米。1990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配合西安&&咸阳机场专用公路修建的考古钻探中发现从葬坑数座,组建了以 王学理为队长, 尚志儒为副队长的汉陵考古队,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和进一步的钻探,发掘出大量彩绘裸体陶俑,发现了南区从葬坑。1991年,汉陵考古队90年的发掘成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从葬俑 南区从葬坑位于帝陵东南,北距后陵300米,共计有24个坑,呈南北向14行排列。1992年4月,《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一号简报》发表,公布了南区从葬坑16、17号坑的发掘成果。1994年4月,《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二号简报》发表,公布了南区从葬坑20&23号坑的发掘成果。1995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调 秦汉研究室焦南峰、马永嬴组建阳陵考古队(简称阳陵队),焦南峰任队长, 王保平任副队长。1995年11月,阳陵队发掘阳陵南区10号从葬坑(局部),出土大量彩绘裸体武士俑。 从葬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与西汉时期的&南军&、&北军&有一定关系。这些考古发现既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也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 罗经石遗址 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东南,是中国发掘清理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陵园祭祀建筑基址。此处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遗址平面为&回&字形内外两层,总面积约67000平方米。其内是中心建筑的夯土台基,基座呈正方形,基址边长54米,每边3个门,共计12个门。四周有砖铺地面、卵石散水以及大量砖块、瓦片堆积层等遗迹遗物。在四周门道处出土的空心砖上发现印有四神纹,分别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基址四周铺的地砖颜色各异,分别为东青、西白、北黑、南红。依建筑原理,整座建筑复原后是四角攒尖顶建筑,类似西安钟楼;或者是圆形攒尖顶建筑,类似北京天坛。 罗经石 罗经石是建筑中心的一大柱础石,该核心柱石边长近两米,当初上立的柱子直径有1.4米,其高难以想像。基址每边有14个柱坑,坑内保存有柱础石,56根回廊柱与核心柱共同撑起&长安城内就能历历在目&的阳陵高台建筑。整个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宏大。 罗经石遗址是阳陵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帝陵陵庙建筑遗址。据有关资料记载,景帝陵庙亦称孝景庙,号德阳宫。《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载, 中元四年(前146年)&春三月起德阳宫&,注:&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景帝庙于 汉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十二月毁,竟宁元年(前33年)三月复。考古专家联系&罗经石&遗址的发掘显示,推断这一遗址是景帝陵庙德阳宫的一部分。 陪葬墓园 阳陵陪葬墓西起帝陵东侧约1100米处,东到 马家湾乡米家崖村塬边,全长2350米,占地约3.5平方公里。整个墓区被壕沟分成若干个方块,成为墓园,这些墓园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盘状分布。这次发现的陪葬墓园数量众多,围沟完整,布局规整,排列有序,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这一发现在西汉十一座帝陵的考古研究中是首次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997年6月开始,阳陵队为配合高陵县 泾河工业园区的建设,对阳陵陪葬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陪葬墓园,并发掘了其中的部分墓葬,出土了大批汉代珍贵文物。 刑徒墓地 刑徒墓地位于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面积达8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估计葬于此地的 刑徒在万人以上。1972年发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揭开了阳陵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发现35具人骨架,其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籍,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钳&、&釱&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1978年初,杜葆任先生发表《汉阳陵附近的钳徒墓》一文,确认了阳陵的刑徒墓地。 阳陵邑 阳陵邑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泾渭三角洲上,阳陵以东,北临 泾水,南越 渭河与长安相望。这里原是秦代的一个县城, 汉景帝五年在此基础上修建了阳陵邑,在历史上共存在了数百年,是中国首次发现汉代帝陵的陵邑。 阳陵邑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公里左右,总面积4.5平方公里,已探明东西向有主街道11条,宽度在9&50米;南北向街道31条,组成了百余个棋盘式的里坊。城里有密集的汉代建筑遗址、官署区、民居区和制陶作坊区,有铸造钱币的遗址和儿童墓地等。共出土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有大量的筒瓦、五棱水管等建筑材料,有盆、罐等陶制生活用具,有铜、铁质铠甲片,铜簇、铁簇等武器装备,有数十个用陶井圈箍起来的水井,有中国发现最早的浴池。出土的文物显示,阳陵邑与当时的外界交流非常广泛,而且城内设置机构非常齐备,甚至可能还有监狱。 南阙门遗址 南阙门是帝陵陵城四门中的南门,也叫朱雀门,由两座三出阙构成。阙为一种礼制建筑,是古代设置在城垣、宫殿、祠庙、陵园大门两侧标示地位尊崇的高层建筑物,也叫门阙。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和&缺&通用)。据说,大臣上朝面君时,走至阙前总要自省,想想自己还阙(缺)多少。 南阙门遗址 阳陵的陵冢四周原有一圈城垣,城垣四周均有门阙,南阙门即南边的门阙,其距离帝陵封土120米。1997年3月和2000年文物部门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南门阙的建筑形式为一组两座对称的&三出阙&。这种由一主阙、二子阙组成的三出阙,为皇帝专用。在南阙门发掘过程还发现一段散水。散水指在大型建筑的屋檐下,把核桃大小的卵石紧密地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坚固的承水面,用以承接屋檐上滴下的水珠或水流。散水一般中间略高,以便承接的水能向两侧流走。南阙门遗址散水宽0.9米,全长14.6米。 4 文物遗存& 1990年5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 汉景帝阳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测绘、钻探、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发掘研究成果。 汉俑 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 汉阳陵 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肩部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 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 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 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 罗经石 遗址中心部分的最高处放置着一块方形巨石,当地群众叫做&罗经石&,经测定为正南北方向。据研究推测,为修建阳陵时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之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测量标石。 明御制祝文碑 在汉景帝阳陵帝陵封土南面现存有五方石碑。其中,明代中后期皇帝派遣大臣祭祀汉景帝后所立御制祝文碑两方,清乾隆丙申年(1776年)陕西巡抚 毕沅所立阳陵正名碑一方,现代文物保护标志碑两方。这五方石碑,反映了明清以降各个历史时期官方对阳陵的重视和保护,体现了后世对汉景帝文治武功和统治思想的称赞与认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明御制祝文碑 阳陵帝陵封土南面距南阙门遗址约70米处,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阳陵正名碑前,曾经呈东西方向依次树立有七方碑刻,至清末(1906年&1910年)日本学者 足立喜六实地考察时尚存三方,今仅存两方:明代皇帝派遣大臣祭祀汉景帝后所立御制祝文碑。两方碑刻分别树立于明世宗 嘉靖元年(1522年)五月和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天启祝文碑为东起第一方,嘉靖祝文碑为东起第三方,余者仅存碑座而不知碑身佚于何时、何处。由于两碑所历时代较长,又孤处于帝陵一侧,多受风雨磨蚀与人为破坏,碑文少量字迹难免有所湮灭,嘉靖碑即有两字难以确认,不过观察两篇祝文格式、内容均较一致,故而可利用天启碑与嘉靖碑相校,补出湮灭的文字为&克守先业,致治保民&。 碑文中对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的评价,体现出明代官方对景帝顺应时代潮流,继续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策的认同。 5 文物保护& 1963年4月,阳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0月,阳陵考古队与 斯洛文尼亚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在阳陵南区8号从葬坑(局部),进行文物保护示范工程。 日,阳陵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博物馆拟与荷兰德伦特博物馆建立友好馆的请示》(陕文物字〔2008〕39号),同意汉阳陵博物馆与荷兰德伦特博物馆开展交流合作。 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都博物院的考古、规划方面专家 安家瑶、 吕舟、 杭侃、 王毅等,对汉阳陵司马道跨咸铜铁路桥工程方案进行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汉阳陵博物馆司马道跨咸铜铁路桥工程符合《汉阳陵保护规划》要求,方案基本可行。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司马道跨咸铜路桥工程的请示》(陕文物字[号),原则同意汉阳陵司马道跨咸铜铁路桥工程方案和意见。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上报汉阳陵帝陵南阙门遗址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陕文物字[号),原则同意《汉阳陵帝陵南阙门遗址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及意见。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帝陵陵园遗址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陕文物字〔2011〕82号),原则同意汉阳陵陵园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和意见。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道路系统规划的请示》(陕文物字〔2012〕62号),原则同意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及意见。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大遗址综合信息监测及预警系统方案的请示》(陕文物字〔2013〕83号),原则同意开展汉阳陵遗址本体和保存环境监测预警项目及意见。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东部陪葬墓区保护展示规划设计的请示》(陕文物字〔2013〕82号)。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调研汉阳陵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三局副局长孙灿率队,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就城镇化进程中的文物保护相关事宜到汉阳陵博物馆进行调研。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泾河工业园区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工程涉及汉阳陵保护范围的请示》(陕文物字〔号),原则同意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靖西一线天然气管线改线建设项目(泾河工业园区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工程)选线方案和意见。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景帝阳陵考古陈列馆陈列改造工程立项的请示》(陕文物字〔号),原则同意汉阳陵考古陈列馆陈列改造工程立项。 2014年10月,为进一步规范、推动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行情况全面评估。2015年3月,全面评估结果公布,汉阳陵名列第二。 2015年,作为中央编办首批确定的全国文物系统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陕西汉阳陵博物馆已按照要求,制定了理事会章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后陵外藏坑及阙门等保护展示工程立项的请示》(陕文物字〔号),原则同意汉阳陵后陵外藏坑及门阙、南北区外藏坑及北部陪葬墓展示工程立项和意见。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呈报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修改版)的请示》﹙陕文物字〔号﹚,原则同意所报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东部陪葬墓区保护展示规划设计的请示》(陕文物字〔2014〕61号),原则同意汉阳陵东部陪葬墓区保护展示规划设计方案。 6 价值意义& 阳陵南门阙是中国发掘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阙遗址,它的发掘对于门阙的起源、发展,门阙制度的形成、影响,以及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等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南阙门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发现最早的砖质围棋盘、陶质脊兽和最大的板瓦等。 汉景帝墓现世界最老茶叶 帝陵园内86座从葬坑的钻探发现和试掘为汉陵的 田野调查、钻探和发掘提出了新的课题,为 帝陵制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这些从葬坑的分布和坑内陪葬物品的放置,无疑与当时宫廷的制度等有关,因而对这批从葬坑的发掘和研究,对汉代宫廷制度、帝王生活、陪葬习俗的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阳陵邑遗址生动地再现了2000年前汉代古城的文化风貌和汉代的宫廷生活,对研究古代城市发展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阳陵的考古科研成果是举世瞩目的,它的钻探、发掘、研究成果为西汉帝陵的 埋葬、 陪葬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实物资料,为西汉诸陵的考古研究中起到了先导和借鉴的作用,阳陵考古陈列馆的对外开放则向世人展示了整个& 文景之治&的盛况。 2016年1月,考古学家在汉景帝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世界最古老的茶叶。  通过研究茶叶表面绒毛间的微小晶体并利用质谱分析法,研究人员得以搞清,随公元前二世纪中期的一位中国古代皇帝埋葬的这些叶子实际上是茶叶。[1] 7 实用信息&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淡季65元/人,旺季90元/人 8 交通信息& 张家堡&汉阳陵:在张家堡乘游4路可直达汉阳陵;发车时间为8:30&17:00;途经城市运动公园;单一票价二元。 西安&汉阳陵:自西安新安医院乘游10路;发车时间为6:30&18:00。 咸阳&汉阳陵:自咸阳火车站乘5路车即可直达汉阳陵;发车时间为:8:0--18:00;正点对开一个班次;票价为6元/张。 自驾车:自驾车可从张家堡上西铜高速公路向北直至渭河大桥处,然后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线即到。 &乾陵(Qian ling)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3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在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7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该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1 基本内容& 目录:1.景点简介 2.景点故事 3.主要景点 4.相关内容5.著名石碑 6.申遗价值 7. 旅游指南 8.周边景点 2 景点简介&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 乾陵图片 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3 景点故事& 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8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 乾陵历史图片 龙二年(706年)5月,唐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天葬入。此前一年,唐中宗还赦免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因为政治问题而被迫害致死的皇族,并且将他们重新厚葬,其中就包括了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三人。除此之外,在706年,乾陵还加建了许王李素节、泽王李上金、义阳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黄巢打算盗墓,于是动用了40万大军,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五代十国期间,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只有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1960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乾陵发掘委员会&在陕西成立,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准备继续发掘。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由于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许多专家认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61.5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4 主要景点& 乾陵陪葬墓 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 乾陵图片 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帝后合葬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其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因埋葬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而蜚声中外,唐代其他皇帝的陵寝和乾陵一起围绕京师长安成扇形排列。 从古都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乾县境内时,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 乾陵历史图片 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自古以来,乾陵在史书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后合葬墓一样,被视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解放后,由于郭沫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于是带头把唐高宗乾陵称为二帝合葬墓。加之现代为促进旅游,一些不顾历史事实的宣传,把乾陵称之武则天陵。更有甚者,据此来讨论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墓称为&乾陵&,完全不知道乾陵本身是唐高宗和皇后的合葬墓。 墓地梁山 自周、秦即为名胜之地。史载,周太王(古公亶父)逾梁山而载弘基,秦始皇筑宫梁山而御夷狄,汉张骞越梁山而 乾陵图片 通西域,以至唐代的&丝绸之路&都经过此山。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山石崔嵬,地势险峻,为东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登上梁山峰巅,东望九嵕(唐太宗昭陵所在地),山势突兀,孤耸回绝;南望太白(山)终南(山),积雪皑皑;北望五峰(山),遥相辉映;西接翠屏(山),层峦叠嶂。脚下梁山,三峰特起,主峰苍润高峻,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环境雅致肃穆。据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代唐为周的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唐高宗 文献记载,高宗李治(628年&68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16岁时得舅父长孙无忌的 唐高宗 帮助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六月即皇帝位。 李治并非旧史家所称的&昏愦无能、怯弱平庸&之辈。即位初年,他&载怀千古,流鉴百王&,立志要做中兴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业。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辅佐下,他恭勤国事,礼贤下士,认真执行太宗皇帝的贞观遗规,垦殖荒田,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势力进入中亚地区。故史书评价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李治中年后,因&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遂委武后处理朝政。武后借机大权独揽,专擅朝政,&权与人主侔矣&。666年正月,李治与武后同登泰山封禅,谒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圣&并尊的局面。宰相上官仪曾上奏后宫权重,被下狱处死。李治亦深感大权旁落,恐李氏江山丧于己手,欲禅位太子李弘(李治与武则天长子),无奈李弘沉疴婴身暴薨。于是立次子李贤为太子,并使之监国。武后旋以&忤逆&罪废黜李贤。李治无奈,又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公元682年,李显生子李重润(死后追谥懿德太子),李治立其为皇太孙,并破例为太孙开府置官署,以求大唐江山万代。弘道元年幸洛阳,同年崩于洛阳之贞观殿,享年56岁,在位34年。他临死前说:&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表示愿将尸骨埋在京师长安的关中地带。遗诏&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文明元年(684年)五月,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命睿宗护送高宗灵驾西返京师长安。八月葬于梁山,陵曰乾陵。 武则天 简介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字名曌,因其曾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人称为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于唐都长安(一说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彟原为木材商人,后追随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其母杨氏是隋宰相杨达之女。 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奥爽,不易知晓,让她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女,若是郎君,当为天下主!& 生平 贞观十一年(637年)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闻其&美容止&,召入后宫,封为才人,赐号&媚娘&。初入宫闱的武才人以其特有的妩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欢心,但她自揣在佳丽如云的后宫是难以得到太宗长久宠爱的,这个颇有心计的女人,便以自己的美色诱惑了皇太子。贞观末,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侧,与武氏有染。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按照当时的宫廷制度,26岁的武才人及后宫中没有生养的妃嫔,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年)太宗忌日,李治临寺焚香,与武媚娘相遇,旧情重温,遂被召回后宫,封为昭仪。 宫中古来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让人。复入宫廷的武昭仪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并不惜以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嫁祸于王皇后,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并开始参与朝政。&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显露出她超人的才华和精明强悍的治国能力,得到高宗皇帝的极大信任与依赖。显庆五年(660年)十月以后,身患多种疾病的李治,便将&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武则天借此机会,笼络朝臣,利用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消灭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从此专断朝政。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令其不得干预政事。载初三年(690年),武则天命僧人法明编造《大云经》,称其是弥勒佛降生,应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接着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几百人&劝进&,结果朝廷上下、京城内外、四夷酋长、僧道等几万人都跟着&劝进&。武则天见时机成熟,遂改唐为周,于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称大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评价 武则天通文史,善权谋,手段残酷。她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自举&、&武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屡兴大狱,打击士族显贵,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晚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侄儿武三思把持朝政,政宪大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武则天灵驾还长安,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武则天时代》主题揭牌 乾陵图片 在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上,乾陵博物馆新推出的《武则天时代》主题展陈列正式对外开放。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副省长白阿莹为《武则天时代》主题展揭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省政府副秘书长杨长亚,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市上领导姜锋、马俊民、李晓静等出席开展仪式。[2]   为反映女皇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传奇人物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深化盛唐文化和乾陵文化的核心内容,满足广大观众浏览和阅读乾陵的精神需求,进一步拓宽和提升乾陵的展示空间和利用水平,乾陵博物馆特别向社会推出以武则天为历史背景的《武则天时代》主题展。该展以创新的手法和视觉,以文物和辅助展品为主,以场景、绘画、图片、图表、雕刻、多媒体等多种手法,营造一种武周宫廷的感觉。主题展览由壮美人生、布政维新、农商并重、抚近怀远、辉煌灿烂五个专题组成,通过女皇生平与历史活动,政治改革、文化与宗教信仰、军事与外交、城市与建筑等展示武则天时代的历史形态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据悉,该展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110米,总投资270万元。 5 相关内容& 选址介绍 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 乾陵图片 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袁天罡听说后,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於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早有武则天亲信告知武氏,武氏听了十分高兴,她暗自思忖:小时候听父亲说,袁天罡说我将来能做女皇帝,看来要应验了。晚上,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 命名信息 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陵址选好后,如何定名,群臣争论不休。有大臣建议:太宗山陵名曰昭陵 ,有昭示帝气之意,陛下陵就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听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长孙无忌哪里知道,袁天罡所言,是说梁山阴气弥漫,不能选作陵址。今定名为乾陵,岂不注定有女人为帝吗?后来的一切发展都应了袁天罡的预言。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但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憾&的遗愿,在关中渭北 乾陵图片 高原选择了吉地,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 22年后,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在安葬武则天的问题上,朝廷发生了一番争论,中宗欲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大臣严善思极力反对。他说:&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若开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恐惊龙脉。臣闻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动众加功,为害益深。望於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别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以无知,合之何益。&宽厚仁慈的中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开乾陵埏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回应勘探 日一则&国家文物局等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勘探武则天墓&的消息被许多网站转载,13日上午国家文物 乾陵图片 局新闻处负责人证实该消息是子虚乌有。 对于该消息,国家文物局新闻处负责人在电话中表示:&根本没有这回事,该消息是子虚乌有。&该负责人还希望通过人民网,向各媒体澄清此事。[3] 1月12日下午,华商报也就此事向乾陵管理处副主任陈彦德进行核实。陈彦德表示,该消息是子虚乌有。&短期内不说,至少在50年内,乾陵的发掘绝不会提上桌案。&陈彦德说,1月11日,省文物局赵荣局长还在乾陵调研,&当时赵荣局长就明确表示,乾陵管理处要做好的工作是保护利用和综合治理两方面,即做好文物本体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做好乾陵景区的综合治理和整治。& 陈彦德表示,2011年,乾陵邀请清华大学针对乾陵做了大景区近、中、远20年规划设计,而这个设计规划前也已经初步通过专家论证,所以很可能有人断章取义并因此而产生误解。 乾陵规模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 乾陵图片 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安史之乱&后,乾陵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乾陵地面的宏丽建筑已荡然无存。 《唐会要》记载,贞元十四年(798年),乾陵修葺时曾造屋378间。此后,置的120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群,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盛唐时代精神。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1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传说翁仲姓阮,是秦朝镇守临洮的大将,威震夷狄。秦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卫陵园。 翁仲之北是两通石碑,西边的一通是唐高宗的金字&述圣纪&碑,它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碑高6.30米,宽1.86米。碑文约5600余字,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丹,笔画初刻填以金屑,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在。 东侧一通是武则天的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唐时立,但不铭唐人一字,留下诸多待解之谜。主要有&德大说&、&遗言说&等。&德大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 历代盗掘 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 乾陵图片 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 意外发现 乾陵墓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1958年冬季,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的石料。乾陵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11月27日下午,农民贺社社与几位同伴在距无字碑以北1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炸过之后无甚异常。岂料贺社社点的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贺社社和几个同伴跑过去一看,只见爆炸面上尽是石条,像是人工凿的,上面有字,或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的东西,&莫非把姑婆陵炸开了!&世代居于乾陵的农民跟着武三思称武则天为姑婆,他们知道炸乾陵是一件大事,就立即跑到乾县政府办公室,向一位姓杨的干部报告了情况。杨干部听几个农民如此这般一说,也惊得嘴张了半天。他不敢怠慢,马上报告给县委书记、县长。他们听完报告之后,不相信农民能用土炸药炸开乾陵,因为民国初年的孙连仲用洋炸药也没能炸开陵墓。虽然怀疑,他俩还是叫杨干部跟农民去看一下。从乾县政府到梁山墓道口有15华里,当时交通不方便。杨干部一行来到放炮的地方时已经傍晚时分。杨干部看了看现场,确实有石条。他让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就告诉农民:不准在这里炸石头了,炸出石条的事也不准张扬。听杨干部这么一说,几个农民就收拾起工具回家了。 杨干部连夜向县里领导汇报了情况。书记、县长一商量,就让他放下其它工作,专门管这件事,并立即去省城向主管上级汇报。日,陕西省文管会派杨正兴、雒仲儒等人进驻乾陵,立即对农民炸石的地方进行勘查。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之一。 无头石像 乾陵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 乾陵图片 东侧29尊,共61尊。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乾陵会用这些没有头的石像守陵呢?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会发现从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头被砸掉的痕迹。那么,这些石像的头部失踪是人为的呢,还是天灾呢? 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说的应该就是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和民间的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虽然上述都是民间的传说,不能作为依据,但考古学家又进一步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 乾陵图片 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年间,也就是1556年的1月23号这一天,在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华县地震。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巧的是,许多陵前的石像石马都是在头部上受损了。再有就是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由于当时采用石料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那些战争中。即使这些石像已经遭到毁坏,但还是可以从他们的形象中发现大唐盛世的景象。 相关记录 从北宋崇宁二年(1103)至明崇祯六年(1633)的530年间有&往来登眺者题咏诗篇刊其上&,计39人42段。其中无字碑阳面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朗君行记&题刻是用被称为&二十世纪之谜&的罕见的契丹文字镌刻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在两通石碑的紧北边,竖立着61尊蕃臣石像。东群29尊,西群32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武则天为炫扬高宗及武周朝的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6 著名石碑&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 乾陵图片 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 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 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①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③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④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⑤壁画和朱墨题刻。⑥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可以深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那时,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将让世界为之瞩目。 述圣纪碑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中宗李显书丹,为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 乾陵图片 北距西阙8.65米。 碑为方形,顶、身、座共七节,表示日、月、金、木、水、火、土,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照天下,故又称&七节碑&。碑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顶部为庑殿式,屋檐四角雕刻一力士石像,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下为碑座,各部分用榫卯相接。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但碑亭早已不存在了。 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之意,此碑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正面碑文,文为骈体文,原文46行,行约120字,共约6000字,皆楷书,每个字笔画间都&填以金屑&,闪闪发光,照耀陵园。后因天长日久,金屑自然脱落,文字也大多剥蚀,仅第一、二、五石存留的1500多字还依稀可辨。 无字碑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 乾陵图片 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器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