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不是天生的读后感与德行》读后感

聪明与德行的读后感_百度知道
聪明与德行的读后感
聪明与德行的读后感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1]
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采纳率:94%
来自团队:
rts will affect both
hen land reclamat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晏子春秋》读后感十则
忠于什么?(读《晏子春秋》有得之一)
&&&&李敖的《法源寺》中提到过晏子其人,正因为这引起了我对晏子的兴趣,得空,去三联书店逛了逛,乘兴购回一本《晏子春秋》,闲了,累了,苦了,闷了,气了,急了,都拿它出来翻一翻,果然收获不小。
大智、大勇、大仁,这是李敖对晏子的评价,也是我读《晏子春秋》的真切感受。
&&&&齐庄公到大臣崔杼家做客,和崔杼的美妾暧昧,被崔杼一剑刺死。
晏子跑到崔杼家门口,左右侍从问他:“你要为庄公死吗?”晏子说:“君主不是我一个人的君主,我为什么要为他死。”左右又问:“那你逃吗?”晏子说:“没有我的罪过,我为什么要逃?”左右再问:“那你还回去吗?”晏子说:“国君已经死了,我又往哪里回?做国君的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应以社稷为重,怎能欺凌百姓?做臣子的怎能仅为自己的口食,而不为国家作贡献。所以国君为社稷死,我则为他而死,国君因为社稷而逃亡,我随他逃亡;如果国君因为一己之私死,我又并不是他亲近的私臣,我为他死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晏子立崔杼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非其私暱,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于是晏子推门而入。
崔杼问:“你为什么不死?为什么不死?”(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
晏子说:“这场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不在,结束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死?而且我知道,臣子逃亡并不能让君主存活,以死相报并不能立其不朽之功。我不是婢子丫头,怎么会自杀和庄公相从地下呢?”(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
于是晏子袒露左肩,脱去帽子,坐下,将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腿上痛哭,哭完,站起身,活动活动僵硬的身体,走了。
很多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了晏子。
崔杼说,晏子是人民所仰望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读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老子的一句话: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我们为什么做事?(读《晏子春秋》有感之二)
&&&&晏子出使吴国。
&&&&吴王说:“我听说齐王野蛮而且残忍,滥杀无辜而且轻慢大臣,你怎么能够容忍他,并且还在他手下做事呢?”
晏子对答道:“我听说,细微的事情不通,有关大局的事又不会做的人必定劳累;大事没有机会做,小事又不屑做的人必定贫困;既不能将人招入自己麾下服务,又不愿主动到别人那里做事的人必定困顿。这就是我为什么出来做事的原因啊。像我这样的平民百姓,不可能用德行来养活家人啊!”(臣闻之,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劳;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门者,必困。此臣所以出仕。如臣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
晏子走了,吴王尴尬地笑笑,说:“唉,今天我嘲笑晏子,就像自己裸露,而去责备其他脱掉衣服的人行为不恭一样啊!”
&&&&晏子出使鲁国,见鲁昭公。
昭公说:“很多人都对我说起你,今日见了觉得你超过了我听说的。今天我就私下里问你几个问题,你别见怪。我听说你们的齐王是邪辟不正直的君主,以你的品行为什么还去辅佐他呢?”(“天下以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而无为罪。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曷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
晏子犹豫了一下回答:“我不才,而我的家族中的人又不如我,要依靠我来祭祀先人,养几百口,我不敢也由不得我去选择君主。”(“婴不肖,婴之族又不若婴,待婴祀先者五百家,故婴不敢择君。”
等晏子走了,昭公说:“晏子,是大仁之人。哭庄公,安定濒危的国家,不为私利;戮崔杼之尸,平定叛乱,不为名;使齐国没有内忧外患,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满,以养家为托词,真是一个大仁之人啊!”(“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国,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尸,灭贼乱之徒,不获名焉;使齐外无诸侯之忧,内无国家之患,不伐功焉;碜然不满,推托于族,晏子可谓仁人矣。”
我们有时候会怨天尤人,有时候会叹自己怀才不遇,有时候会叹世道不公,可是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世道的?
还没有能力做大事的时候,我们能够努力先把小事弄通么?大事还没有机会做的时候,我们能安下心来做小事么?还没有能力让别人为自己做事的时候,我们甘心去别人门下做事么?
成功之前心中有多少不愿和不甘?取得些许的成功之后又增添了多少不满足和对别人的不屑?
不私利,不获名,不伐功,不自满——智慧的退守。
怎样看人?(读《晏子春秋》有感之三)
&&&&齐景公问晏子:“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管理好百姓的人呢?”
&&&&晏子回答:“让贤能的人做官就行了。”
&&&&景公问:“我怎么知道谁是贤能的人呢?”
&&&&晏子说:“那是你没有用心去发现,所以不知道。”
&&&&景公说:“那你和我说说吧。”
&&&&晏子说:“看看他身边的人,通过他的言谈观察他的德行。不要因为他辞藻华丽或者善于雄辩而认为他优秀,也不要因为别人对他进行赞扬或毁谤而认定他的善恶。如此,即可不被其伪托高行以播扬的声名和故意掩饰贪婪而迷惑。通达的时候,看他做了什么;穷困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富裕的时候,看他不取什么。最有贤德的人,难以举荐为官,却极易隐退;其次,易做官易隐退;再次,易做官,难隐退。用这几个标准录用人才就可以了。”(“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看人,还真是一门学问,用人,那更是学问,不是一句“意气相投”就能解决的。
不相投的人未必不是好人,未必不是能对你有所帮助的人,而相投的人未必不会是对你落井下石的人,关键要看相投为哪般。
“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不取。”同一个人,各个时期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但是并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能体现他的品质。
成败廉正(读《晏子春秋》有感之四)
齐景公问晏子:“廉正的人能长久,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只要廉正的人的品质像水一样就可以了。水清清柔柔,能洗涤污垢。”
景公又问:“有时候廉正的人又会速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那是因为他们的品行像石头。磊磊石块互不相合,看着它坚硬,摸着它还是坚硬,内外都坚硬。人的品行像石头,则会随时随地忤逆人和事,刚者易折,不能长久,所以会速亡啊!”(“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
看完这段,脑中闪现了另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异曲同工。
晏子深谙此道。
景公问太卜(主管占卜的官员):“你有什么能耐?”
太卜说:“我能让地动起来。”
后来景公在召见晏子的时候将太卜的话告知了他。
晏子保持沉默不作回答,出来后去找太卜说:“我看见钩星在四心之间,是要地震吧?”
太卜说:“是。”
晏子说:“如果刚才我对景公说了实话,你的命就不保了,但我不能欺骗他,所以我没有回答,这样他一定会困惑。你进去和他说吧,这样君臣才都可得保。我忠于他,但不必伤你。”(“吾言之,恐子死也;默然不对,恐君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
太卜去见景公,说:“并不是我能动地,而是地将自动。”
陈子阳听了这事说:“晏子默而不答,是不想致死太卜,但是去找太卜又恐景公起疑。晏子,真是大仁之人啊,既忠于君主,又惠及同僚和下属。”
晏子父亲去世,他在家服丧,将稻草搓成麻绳拴在腰间,穿着草鞋,喝粥,住草房,枕草席。他的管家说:“这不是士大夫的丧父之礼。”晏子回答说:“只有公卿才是士大夫呢。”(言下之意,自己已经不在之列。)
曾子将此事告知孔子,孔子说:“晏子是能远离祸害的人。他不以自己的是去驳别人的非,以谦虚的言辞来避免责咎,是义者啊!”
愿望(读《晏子春秋》有感之五
&&&&齐景公游于牛山,觉得无聊,就对晏子说:“说说你的愿望吧!”
&&&&晏子说:“我能有什么愿望?”
&&&&景公一定要晏子说。
&&&&晏子答说:“我希望有君主可以敬畏,有妻子可以娶回家,有儿子可以传承我的一切。”(“臣愿有君而见畏,有妻而见归,有子而可遗。”)
&&&&景公说:“很好,你再说一个愿望吧。”
&&&&晏子说:“我希望君主圣明,妻子有才识,家里不贫困,隔壁有好邻居。君主圣明,我能乐意按他的意图办事;妻子有才干见识,让我难以妄为;家里不穷,则朋友不会恼与我相识;有好邻居,则我可以天天见到君子。这就是我的愿望。”(“臣愿有君而明,有妻而材,家不贫,有良邻。有君而明,日顺婴之行;有妻而材,则使婴不忘;家不贫,则不愠;有良邻,则日见君子:婴之愿也。”)
景公说:“好啊,晏子的愿望!”
晏子说:“我希望有明君可以辅佐,有贤妻可以顺我,有子女可以让我教育。”
景公说:“好啊,晏子的愿望!”
“有君而明,有妻而材,家不贫,有良邻。”真是极好的愿望。
悔与改(读《晏子春秋》有感之六)
&&&&鲁国的三大家族孟孙氏、季孙氏、叔孙氏联合攻伐鲁昭公,昭公失国,逃亡到齐国。
&&&&齐景公问他:“你这么年轻就输掉了国家,为什么呀?”
昭公回答说:“我年少的时候,对于爱护我的人,我却不去亲近他们,对于诤谏我的人,我却一意孤行,不去采纳他们的忠言,所以内外都没有能够辅佐我的人,而谄媚奉承我的人却很多。就如秋天的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秋天开花,随风飘扬,高飞远去,故曰飞蓬),孤其根,而美其枝叶,秋风一至,连根拔起。”
景公听了这话,就对晏子说:“假如让鲁昭公回到鲁国,他应该还不失为一代贤君吧?”
晏子说:“不是这样的。知道吗?愚笨的人经常后悔,不肖的人总是自认为很贤能,溺水的人不问涉水之路,迷路的人不问路。溺水之后才问为什么落水,迷路之后才问路,就好像是有了危难了才去铸造兵器,渴了才去挖井,再快也赶不上了。”(“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挖井,虽速亦无及已。”
我也经常后悔,属于愚笨之人,常有改的心,却没有改的行动。
现在真的发现,悔是一回事,改是另一回事。
人有一种惯性,说难听点是一种惰性,总是很难走出原来的习惯。
悔容易,改难。从根本上改变,那是一种脱胎换骨,既然是脱胎换骨,其痛也必然难当,非有相当的决心和毅力很难做到,而盖棺之后,一切都无意义了。
哈哈(读《晏子春秋》有感之七)
&&&&景公喜欢箭射鸟(一种鸟的名称),专门管鸟的烛雏一不小心让鸟飞走了,景公大怒,让人杀了他。
&&&&晏子说:烛雏有三个罪状,我来为你数数他的罪状。
&&&&景公说:好啊!
&&&&晏子说:烛雏,你为国王管鸟,但是却让鸟飞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鸟飞走了,你让国君因为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被杀了,如果各国诸侯知道这件事,都会认为我们国君重鸟而轻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数完烛雏的罪状,晏子请景公杀了烛雏。
景公说:不能杀,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看了这段,忍不住笑了,只觉得心旷神怡,哈哈。
如果换成一种指责的方式,犯颜直谏,效果会怎样呢?
还有一段故事,不是关于晏子的,是齐国的一个智慧的名优的。
记得也是景公的事,他死了一匹心爱的马,要将养马的人杀死,不许所有人劝谏。
这名名优穿着丧服就来了,景公眉一横,说谏者死。
名优说,我不是来劝谏的。我觉得大王仅仅处死这个养马的人不足以表示你对这匹马的喜爱。
&&&&景公说,那怎样才好呢?
名优说,既然是您喜欢的,我觉得应该让大臣和百姓都为它披麻戴孝,为它沐浴斋戒祈祷,为它举行隆重的葬礼,甚至可以让人为它殉葬,不这样怎么能让人知道您对它的重视和对百姓的轻视呢?
景公说,我知道错了。那应该怎样对它呢?
名优说,按照葬牲畜的方式葬就行了。
幽默,很多时候就是很有力的武器,或批判、或揭露、或讽刺,它不同于噱头,不是只为了哗众取宠。
可很多人却错把肉麻当幽默,把无聊当有趣。
放在哪?(读《晏子春秋》有感之八)
景公在过去的纪国游玩,得到一个金壶,打开后,看到里面有天书一封,写道:“吃鱼不要将其另一面翻过来,不要乘跑不快的马。”
景公说:“我知道这话的意思。吃鱼不要将其翻过来,意思是翻过来腥臭;不要乘跑不快的马,意思是怕它跑不远。”
晏子说:“不是这样的。吃鱼不要翻过来即告诫君主不要耗尽百姓的财力;不要乘跑不快的马则是告诫君主,不要把无才无德之人放在身边。”
景公说:“纪国有这样的天书,为什么还会灭亡呢?”
晏子说:“纪国一定会亡的。我听说,君子有道,将其悬在门上,而纪国有此治国之道,却将其藏在壶中,它不灭亡谁灭亡?”
成败、存亡、爱恨都有其道理,而知道了这个道理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将道理付诸实践。将道理藏之于心或者是一快喉舌,而不是付诸于行,最终都不会改变任何东西。
一心事三君(读《晏子春秋》有感之九)
&&&&孔子到齐国游历,拜见了景公。
&&&&景公问:“先生为何不去见我国的宰相晏子呢?”
&&&&孔子说:“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个君主,且都得君主欢心,我认为这个人有三心,怀疑他不是个君子,所以不想见他。”
景公将此话告知了晏子。&
晏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有三心,而三任国君的心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国家安定,所以我才得三任国君的信任。我听说,是而非之或非而是之,都是诽谤,孔子已经占了其一了。”
“况且我出身寻常百姓家,如果不能保持正直的品行,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不能立足于宰相之位。我听说,诽谤和赞誉都是以类相从,需要见到别人的行为才能确定该诽谤还是赞誉。其实确切地说,我是以一心侍奉三任君主,所以君主们才信任我,听从我的建议,而以三心侍奉一君则不行了。现在孔子没有看到我如何做事,却先非议君主们对我的信任。我听说君子独处时,扪心自问对影子不惭愧,躺在床上时,反省自己对魂魄也不负疚。孔子当年去卫国,不被卫国国君重用,只好离开,后来又来到宋国,因为宋国大臣想杀他,他又不得不离开,不以此为辱;后来在陈、蔡两国的野外被困,绝粮七日,他也不会自以为是在节约。很多时候只有本人才知道动机,也才知道做事的困难,否则就如在海边捕鱼的人去非难在山上砍柴的人,而在山上砍柴的人去非难在海边捕鱼的人一样。对孔子,我先开始以为他是大儒,而尊敬他,现在我对他有些怀疑了。”
孔子听说了晏子的话,说:“古语说‘在近处说的话,不能禁止它流传很远’,自己的行为肯定会为众人知道,而不能隐瞒。我私下里指责晏子却没有说中他的不足,我几近于罪了!我听说,君子如果超过别人,就要以别人为友,如果不如别人就要以别人为师。现在对晏子的非议上,我已经犯错误了,晏子讥笑我,他是我的老师。”后来孔子去拜见了晏子。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很固执,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有时候,我们是对的,有时候,我们就彻底错了。
别否认,看,孔子也犯了一样的毛病。这段故事不但在《晏子春秋》里有记载,在《论语》里也有所涉及,只不过后者更侧重于君子如何对待自己的过错,当然如孔子一般,知错即改喽。
儒家思想被宋明理学一演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成为忠烈的标准,岂知这样偏颇大了。林则徐有句话我很欣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正是晏子的一心事三君,即以同一颗忠正之心,同一颗爱民之心去对待任何一个君主,都不失为君子,都不失为仁人,因为他的目的不是君主而是民众。反之,以贪婪之心,以沽名钓誉之心,以邀宠之心,哪怕一生只侍奉一个君主,都谈不上是忠臣,只能算是一个小人。
君子之道(读《晏子春秋》有感之十)
叔向问晏子:“君子应该秉持怎样的处世原则?”
&&&&晏子回答说:“君子应该和众人相处融洽但不同流随俗,面临危险而不苟且偷生,态度庄重严肃而不急切,对人温和谦让而不卑躬屈膝,奉行清廉而不伤害别人,行为高洁而不以此表明别人污浊,力争上进而不以此遗弃疲弱无能的人,富贵但不轻视别人,贫穷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尊重贤能的人但也不完全排斥无德无能之人。这就是君子的处世原则。”(“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齐尚而不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
叔向问:“进不能辅佐君主,退不能供养家庭,轻慢世人而独自安居乐业,以清贫的方式博得世人美名,不怀疑自己信守的主张,能说是行了其君子之道了吗?”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行君子之道的人,社会可以匡正,就去匡正它,不能呢,就藏起锋芒。这样,正不失道义,屈,也不失仁义。正道被采纳,就与人共享太平,正道不行之时,也有所依托。不故意表现对权势的不屑以哗众取宠,也不故意为清贫之行来博取名声。唯有这样,才既可治世亦可保身。而现在呢,很多人既不为国效力,又不尽力养家,以清贫博取名声,世道当然易乱,性命自然容易不保。本来天地之间就有等级和分工,君主统治,并制定典章,明教化,百姓自然就言行有序。有贤明的君主,却不帮助他治理国家,也不去好好的管理家庭,却以清贫去博名声,充塞教化之。这样的道是惑,行这样的道叫狂。这样的狂惑者对国家一点用都没有。”
&&&&柏常骞离开周朝皇帝,去侍奉齐王,看到晏子,说:“我是周室的小史官,虽无德无能,还是想去侍奉君子。正道直行难容于世,但是违背道义,行为诡诈我又于心不忍,请问你,如何才能既行正道又明保其身呢?”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固执傲慢肯定不行,轻易就去服从冒进不能得到信任,直言而毫不避讳容易折损,急功好利速败无疑。我听说治世的君子不会见易而进,知难而退,他们反省自己的行为而不夸耀,给别人好处也不宣扬,陈述事理而不专断,依法行事而不强横。这样,他们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又能保住自身。”(婴闻之,执二法裾,则不取也;轻进苟合,则不信也;直义无讳,则速伤也;新始好利,则无敝也。且婴问养世之君子,从重而不为进,从轻不为退,省行而不伐,让利而不夸,,陈物而勿专,见象而勿强,道不灭,身不废矣。)
处事真的是一门很深哲学,人与人的关系也很微妙。
尽管我们很多时候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激,可是如果帮了别人反而让别人生气就不值得,也该反省自己了。为什么呢?——伐功。啥叫伐功?帮了别人,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这样,被帮助的人还会感激你吗?让利而不夸,或许才是助人之道。
是的,我们可以也应该奉行廉洁,可是如果以此为手段去表明别人的污浊,那就没有必要了。
同样,我们可以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或者是智慧的,但如果以自己为参照去批驳别人的愚蠢,那本身就是很愚蠢的行为。
我们应该去尊重我们认为是君子的人,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不要去轻视所谓的小人、穷人、无能之人,这个世界需要给各种各样的人以生存空间,别把不肖之徒逼得没有存生之地,因为不能忘了一句话,叫“狗急跳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易经》读后感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易经》读后感]《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易经》读后感.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岩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观点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现在,许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易经不了解,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想法.其实,《易经》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并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网络系统还要大,网络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会被时间否定的东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外国人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他们追求的是知识,所以,他们有那么多的专利知识产权.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1: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2: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3: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  4: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5: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6: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7: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8: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9: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10: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11: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12: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13: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14: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15: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16: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17: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18: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19: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20: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21:大事花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22:树立形象提高修养----学会包装自我  23:顺应时势寻求帮助----正确对待衰败  24:有错必纠改邪归正----学会做聪明人  25:光明磊落脚踏实地----战胜虚伪  26:积善行德招贤纳士----揽人才笼人  27:自食其力养人养德----学会养家糊口  28: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  29: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30:选择依靠知命乐天----保存退路  31:相感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  32:人贵有恒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33:远离小人敬而远之-----保护自己有学问,读后感《《易经》读后感》.  34: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  35:爱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36: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37: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创建美好家园  38:求同存异信而不疑----学会与不同人相处  39:追思反省刚健中正----摆脱困境  40:养精蓄锐改过自新----平安渡过险境  41:吃亏是福有失必得----获得利益  42:乐善好施惠人惠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43: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44:珍惜缘分选择朋友------慧眼识他人  45:聚集英才用人所长-----开创光明  46:积累资本寻找贵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47:卧薪尝胆笑看人生-----摆脱潦倒  48:求贤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  49: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50:厚积薄发堪当重任-----干大事要人才  51: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为的规则  52: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做事有分寸  53: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54:专心如一白头偕老----寻找如意伴侣  55:扶危济困泽被后世----达则兼济天下  56:走出家们闯荡世界-----寻找发展之  57:过谦不及有始有终----实现志向  58: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59: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60:洁身自保无欲则刚-----懂得节制  61:诚实守信专心致志----推动事业发展  62:小过无错大过难容----正确对待过失  63: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护成功果实  64: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胜利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结晶.只能用这些来表达;(我把上天所赐予的沧桑和考验,都铭刻在这如石头般的坚硬.刻入我的追求,刻入我的所爱.它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所在,无所不在.以一个昏昏噩噩的身影和无灯无烛夜自明的无我境界.也许到你死时也不会明白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后人们翻开这些曾经的思想,这些在漫漫长夜中并射出的火花还在我们面前,光芒万丈,人们无法解释这黑暗划过的每一道光闪,令这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无边的痛苦.  .来时欢乐去时悲,空往人间来一回.我生之前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往,也无欢乐也无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聪明与德行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