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预测舆论动向 人人相互影响的成语舆论将会怎样

舆论危机处置及新媒体应对
我的图书馆
舆论危机处置及新媒体应对
舆论危机处置及新媒体应对作者:李述峰&&发布时间: 11:09:17&&&&一、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网络、网站、博客、微博客、网上论坛、手机短信、手机报、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点:“相对于旧媒体,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消除了传统媒体间的壁垒,实现了信息资源整合后的最大化,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使世界上任何一个点上发生的事情,可以在瞬间上天入地覆盖全球。新媒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传播快:快如闪电,以秒计算。网络时代,可是说是终端随身、信息追身。据新浪网统计,一条信息留存5分钟,就会被转载437次;2008年,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发生8分钟后,即在互联网上出现相关消息。据说因为当年要开奥运会,方方面面都很慎重,事件发生后,层层上报,结果错过舆论引导的最佳时间,导致网上都是负面的报道,是政府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2009年新疆发生的7.5打砸抢烧事件,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新华社第一时间播发了事件的情况,世界上重要的媒体,都转发的是新华社的稿子。&&&&据有关方面统计: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2个小时左右就会在网上出现文字或视频;6个小时左右就可能被多家网站转载;24个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高潮。这其中,前四个小时,被称之为黄金4小时。&&&&二是覆盖广:广如大海,空间无限。信息转播渠道多样。&&&&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如:“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再如:药家鑫案件。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记者的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它巨大威力”。&&&&三是影响大:小事吵大、大事吵炸。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双向平视交流。特别是现代的媒体具有了政治、经济的双重属性。再加上非主流媒体在种类上、规模上打破了主流媒体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媒体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媒体市场化的选择,形成了逢事必吵、小事大吵,大事超炸。再加上在这个网络时代,可以说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截止目前,粉丝超过百万的博主就有63个。韩寒的的博客累计访问量达到4.64亿,姚晨微博的粉丝达712万个。网上的意见领袖,往往一言九鼎,决定舆论的导向。微博上每个用户都自成体系。去年1月12日发表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收录了119个法治热点,其中78则人物和事件不是有微博引发,就是由微博放大。我们从一个单纯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了现在的信息发布者,舆论制造者,已经真正进入到了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媒体的新时代。&&&&四是作用强;新闻辅政,载舟覆舟。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媒体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向来互相影响。媒体的强大功能有目共睹,新闻媒体的职责就是向社会传播公众关心的、新近发生和发现、具有典型性或独特性的客观事实、人物、理念及其言论。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程中,已经形成了以党报党刊为核心,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重要手段的多门类、多层次的新闻信息媒体系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闻舆论事业,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然而对新闻媒体的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其社会功能的失调,尤其是政治上出了偏差,那就会像古人所说的‘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日,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突尼斯发生了一件影响全世界的事件。日希迪布济德一名26岁失业青年摆摊卖果蔬营生,遭当地城管盘查没收。他愤而自焚,以此抗议城管部门“粗暴执法”,随后抗议民众与国民卫队发生流血冲突,造成一人死亡。自焚青年虽被送到突尼斯最好的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严重死亡。&郁闷的民怨很快在全国各地引发回响。从日开始,突尼斯部分城镇相继发生示威游行和社会动乱。示威引发的冲突造成至少35人死亡。民众与警方均有大量人员受伤。&&&&突尼斯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突尼斯市14日晚至15日晨发生暴力事件,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这起戏剧性事件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城管“粗暴执法”,逼一名小贩自焚身亡,引发全国骚乱。&&&&突尼斯一个小贩的自焚,引起了社会的暴动,最后逼走了一国总统。继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之后,1月25日埃及开罗也发生了年青人上街抗议政府的示威集会,导致执政多年的莫巴拉克下台,紧接着,利比亚、叙利亚、约旦等国家都出现了动荡。&&&&这里我要说的是发生这起事件的原因是失业大学生被逼自焚引爆民怨,导致问题发生。一个26岁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街上卖菜,因无照被城管没收,他愤而自焚。年轻人高失业率的郁闷一下子爆发,导致总统本阿里下台出国。这里面就有一个舆论的覆舟作用------现在媒体舆论正成为一种强大的软实力。它集中体现在强大的群集传播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干扰破坏能力。&&&&五是管理难:有根无心,事发难寻。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联系起来的,是开放式的框架,数据包传输,去中心化管理,是一个无中心、无阶层的全球媒体开放系统,是一个综合媒体的平台,交换性传播,跨平台融合,力量强大,具有双面性,可以从虚拟世界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可以是个人行为聚合为群体行为。所以非常难以管理。&&&&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五个特点,除了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外,还和中国互联网应用的“三突出、一薄弱”有很大的关系。&&&&一是新闻功能突出;二是舆论功能突出;三是娱乐功能突出。一薄弱是:服务功能应用薄弱。虽然,淘宝网就业人数达到270万人,大学生不上班,在家网上买东西的有35万人。但在中国77.2%网民上网看新闻,目前世界前十大游戏网站都在中国,3.53亿人通过网络浏览新闻。而在发达国家只有20%通过网络浏览新闻。人家主要是充分应用网络的服务功能。&&&&再就是上网是为了发言和发泄。130万个论坛、50多万个独立域名论坛网站,2.95亿博客用户,网名每天发布的博客文章超过400多万篇。更热衷与涉腐、涉富、涉权、涉社会不公和伦理道德败坏等有关话题。&&&&发展的态势是紧盯政府、官员、政法机关,舆论有错推定,舆论娱乐化。&&&&如:1、大家影响深刻的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案,当时我们的公安机关在新闻发布时是说,这两个警察原来在单位都是好警察,事发于偶然。结果网名们给出的网络语言是:好警察打死好警察,炒作事件达一年之久;&&&&2、瓮安事件大家可能都知道。日20许,李树芬与女友王某一起邀约出去玩,同李树芬的男朋友陈某及陈的朋友刘某等吃过晚饭后,步行到西门河边大堰桥处闲谈。李树芬在与刘某闲谈时,突然说:"跳河死了算了,如果死不成就好好活下去"。刘见状急忙拉住李树芬,制止其跳河行为。约十分钟后,陈某提出要先离开,当陈走后,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刘见状立即跳下河去救李树芬。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陈立即返回河边,跳下河中帮忙施救,陈见刘已体力不支,便用力先将刘拉回岸上。就是这起事件,因为应对不力,不仅导致发生在国际、国内造成恶劣影响的聚众打、砸、抢、烧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办公大楼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财产损失和警民受伤的严重后果。也是一个网络新词“俯卧撑”,成为网名调侃的流行语言。&&&&呼吸死、睡梦死、洗澡死、发狂死、摔跤死、喝水死、洗脸死、盖被死、躲猫猫死,等等&这些网络热词,都是基本上是由发生在政法机关的某些事件产生的。&&&&以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就是个人发布炒作成了全社会都关注的法制事件。&&&&新媒体的优点: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博客:实际上就是免费的个人网站;播客:实际上就是网上个人电视台。点对点:可以把每台上网计算机变成网站;微博客,就是发送140字符的迷你播客。这些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二、目前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出现危机的一些表现形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冲击无法回避。据我从一个在北京学习的人那儿了解到,国家网络局提供的数字,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中国网民4.5亿,境内网站数保守估计约有2000万个,网络新闻用户2.66亿,手机用户8.4亿,手机网民2.7亿。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三大重点网站和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商业门户网站累计每天新闻更新超过2万条,日均新闻信息浏览量超过20亿次。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互动交流、搜索方便等独特优势,将传播信息和发表言论的权利转交给普通大众,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政治民主、信息公开、舆论监督、文化建设和对外传播;但同时,作为公共领域与个人空间的混合体,也容易引发民粹主义、低俗文化、话语暴力、侵犯隐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那些人是网上发言的主体呢?我这里有一个统计的数字,也给大家说一下:&&&&男性网民占大多数:达到78.57%&&&&35岁以下的青年是活跃的网民主体:占到63.94%&&&&年龄为21岁到25岁的网民最多:25.64%&&&&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学历的占44.57%&&&&收入水平较低:2500元以下的占68.35%&&&&近半数的网民月收入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比例较高:32.76%&&&&学生:15.5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12.67%。&&&&弱势群体比例低:农民、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占比例不到6%,农民仅占0.3%.&&&&“为谁说话”、“湖州副市长坠楼”、“河南灵宝警方跨省追捕网民”、“躲猫猫”、“南航学生围观城管”、“周久耕事件”、“湖北最年轻市长”、“杭州富二代70码撞人”、“我爸是李刚”等多个网络事件,都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观念不适应,相关部门危机意识淡薄,反应迟钝、表态不及时、不透明,甚至出现失语现象。二是二是方法不适应,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生问题,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不负责任的乱表态,诚信出现问题,引发信任危机。三是机制不适应。没有制定危机处置机制,一旦发生问题,缩手无措,导致一发不可控制。&&&&2003年以来,舆论引导发生了一个变化,即从“基本不说”变为“基本都说”。但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不愿说,采用堵、拒绝、拖延、隐瞒等方法不愿公布真相,引发矛盾和媒体的炒作;一个是不善说,慌着说、躲着说、急着说、随便说,引发矛盾和炒作。&&&&除了刚才我所说的新媒体的一些数字外,目前中国有电视台280家,广播260家,报纸约2千多家,期刊近1万种,年出版图书近30万种,录音制品1.2万种,电子出版物约1万种。目前在华国外新闻机构400多家,在华常驻境外记者700多人,每年有境外记者来华。我说这些,是因为,我们在了解新媒体的时候,也不能淡化对传统媒体的重视。因为网络舆论形成有两个规律,一是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报道,被上网,逐渐受到关注,逐渐升级后,媒体再介入、跟进报道,网上在转载。两者互动形成滚雪球效应。二是从网上引爆,传统媒体跟进。&&&&当今形势下,涉官、涉警、涉及社会公平的必吵,而且是炒作的重点。舆论涉及最多的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舆论范围、舆论程度和厉害程度成正比。例如:药家鑫案件,有些人就问了,以后发生肇事,是躺下装死,还是冒死记车号。在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公民的安全感、幸福感需求的判断,决定着公民对事件的关注程度。面对新闻出现了及时化、多样化、复杂化、国际化新情况。面对国内涉法的问题,越来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的现状,法院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情况更加复杂。2011年两会前,人民网就社会关注热点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司法公正排名第二,这个排名在09年排名第九,10年排名第八。到了去年一跃成为第二,为什么社会越来越关注司法工作呢?除了人民群众通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增强了,渴望社会公平、期盼社会稳定的愿望更加强烈。再就是这些年,司法的公信力缺失,群众不信任法律,总怀疑事情中有蹊跷,再加上我们过去一直要求: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导致我们在媒体面前束手无措。在目前,舆论现象中的法治冲突表现的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现象:关注社会公平,质疑司法公正;关注道德情感,违背法律原则;关注社会公信,蔑视社会公平;关注个体权益,忽视社会责任;关注自身形象,执法能力不强。&&&&据了解:2011年全国法院审理案件1千2百万件,按每个案件2个当事人计算,就是2400万人和2千4百万个家庭,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就拿我们法院来讲,每年2000件案件,按2个当事人计算,就是4000人和4000个家庭,这4000个家庭又将牵扯到多少个亲朋好友。这2000件案件,有一件解决不好,就可能导致舆论危机。在这个时代,面对社会转型期,舆论转播的活跃期,舆论冲突的多发期,现在公民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年代,在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望远镜,每个人的头上都有闪光灯的时期,法院的每个人都在公众的监督下,要是仅仅把法院宣传工作当做是单位宣传部门事情的话,那法院宣传工作必将走向死胡同,法院舆论危机的发生将会接连不断。&&&&就我们自身来讲确实存在很多让老百姓匪夷所思的事情:&&&&&&&一是工作上普遍存在瑕疵。如某法院给当事人发出的传票上开庭时间赫然写着&日0时,当事人准时赶到法院准备开庭。然而巨大的法院办公楼,漆黑一片不见一人。导致舆情发生。该法院被网名称之为全球最牛人民法院---午夜零点开庭,鬼盖公章。&&&&二是应对的适度性失当(习惯性执法)。某法院夜间执行当事人,当事人不仅不配合执法,反而拍摄我法院执法情况。院长下令拘留当事人,当事人要求法院解释,被告知“我可以摄你,你不能摄我”,法院院长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没规定说拍摄执法可以拘留,但“法院是习惯性这么做的”。此言一出,立刻遭到网友拍砖。有的网友说:执法者不是依据法律法规来行事,而是依据自己的违法习惯来任意行事,匪夷所思。就如同习惯性流产。中国习惯性已经几千年了!不知道有没有习惯性枪毙人!&&&&&&三是同类的低级错误不断发生。例如:个别法官开庭不准时、庭审中接打电话、法庭上吸烟。一个法院法官开庭,法官穿着法袍,书记员穿着鲜红的连衣裙,被当事人用手机拍摄后上传到网上,导致发生舆情。再如:某海事法院以出国考察海洋损害赔偿问题的名义组织12名民庭法官出国,后该考察团在沙漠旅游的照片、花费100万元考察费的发票被人在网络上公布,引起社会公众质疑:在沙漠路考察海洋,并质疑乱花纳税人的钱。该院副院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是考察途中,并非专门赴沙漠旅游,我平时抽的烟一盒就要几十元,每人考察花8万元也不能算多。结果导致更多的质疑声。&&&&三、如何有效应对新媒体和舆论危机&&&&媒体是公众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承担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不仅具有政治属性,更具有了经济属性,也在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现在媒体也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每个公众都是记者,他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自主编辑、发布信息,伴随着各种评论瞬息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信息的强大力量和快速传播有时令我们惊慌。应对得当,事件顺利解决;应对不当,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工作带来两方面挑战:一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二是如何正确应对新媒体舆论,正确把握媒体事件的舆论引导,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推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和参与社会管理,影响事件发展走向。例如,2010年“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接待世界媒体近25万人次,首创的“网上世博会”访问量近1亿人次,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为全世界所赞誉。&&&&从法院的工作而言,应对危机的最基本要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改进工作,从源头抓起。就是要人人都要有新闻意识、应对意识、避免发生危机事件的意识。要从立案开始,一方面是切实改进司法作风,一方面是对重点案件从一进法院的门开始,就开始建立舆情档案,得出这个案件会不会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有没有引发舆论危机的初步结论,做到有的放矢的处理。&&&&二是严谨审判作风,树立法官形象。每个法官每当要开庭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面对到媒体,法官的一点一滴都要完全展现了当事人的面前,这个当事人就有可能是发生舆论危机的一个燃点,如果我们自身形象不好,或者语言不文明,作风不严谨,就可能成为被炒作的对象。&&&&三是要公正审理案件,要确保司法公正。公开、公正、公平是避免舆论危机发生的根本,我们实行阳光司法,没有藏着、腋着、盖着,让老百姓看到了公正,就不会添油加醋,乱加猜想。我们现在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就是让老百姓、社会各界了解法院,我们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的效果是什么,都像社会公开,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别有用心的的人,想做法院、法官的文章的人没有任何机会。&&&&四是认真制作法律文书。现在我们倡导阳光司法,每个法官不仅案件要办的公正,法律文书也要不能有丝毫的瑕疵。一定要想到,这个文书早晚是要公开的,要考虑到每一个受众的接受能力。如果把每一个法律文书当做新闻稿来写,就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判决书、调解书。&&&&在新媒体时代,每个公众都是记者,他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自主编辑、发布信息,伴随着各种评论瞬息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信息的强大力量和快速传播有时令我们惊慌。应对得当,事件顺利解决;应对不当,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法院而言和其他政府机关一样,新媒体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冲击无法回避。没有事件就没有危机,特别是当今时代的法院工作,就如T型台上走猫步,无影灯下穿银针,时刻都在群众的放大镜之下。法院一年办这么多案件,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问题出现了怎么办,不能听之任之,坐以待毙,必须积极应对,危机尽可能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下面就谈一下我们的体会:&&&&1、贵在发现早,重在处置小。对发生危机信息的预警、监控、研判是后期有效应对舆情事件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将舆情热点归纳为几个重点方面:政府官员违法违纪行为,政法系统不公、城管野蛮执法,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等八个方面。作为一名法官来讲,对于法院可能出现的事件,要善于将小事件放在大背景下观察,提高敏感度,提前预测预警,避免小热点演变成大热点,新热点拖成老大难、简单热点衍化成复杂矛盾,发现苗头和倾向及时处置。基本在处置过程中,要充分沟通避免炒作,及时争取占据舆论引导高地的主流媒体平台,利用“通稿”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主动公布事件真相和作出回应,有利于问题解决和化解危机。&&&&2、明确责任,责无旁贷。对于新媒体所涉及的事件,要尽快明确责任主体,第一时间着手处理。“鸵鸟政策”只会引发“沉默的螺旋效应”,希望通过不搭理、不回应,让事件和舆论自然平息下去,会错过改变舆情意见流向和正负态势的最佳时机,造成公众的情绪淤积。正面声音的沉默,会使负面声音像螺旋一样越来越大,以致难以收拾。一旦失去公众信任,“不受欢迎”的形势不会仅局限于事件发生当地,而是蔓延到所有领域和所有区域,导致政府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被质疑和责难。法院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责任意识,不仅宣传部门,院各部门、各人民法庭、每个法官干警,没有人能逃避新媒体的监督,要切实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才能在媒体无所不在的环境中更好地做出选择。最高法院就规定:要形成舆论快速回应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人,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多层次多渠道回应,并建立舆论引导问责机制。&&&&3、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曾说:“只有不发布或迟发布而造成被动局面的典型案例,至今尚未找到因为及时发布新闻信息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例”。在报纸时代,新闻当天晚上截稿,次日见报。新媒体时代,事件发生的同时即可网上直播,2-3小时即被多家媒体转载,24小时后可达跟帖、评论、讨论高潮,12-24小时内,信息会以裂变方式告诉传播。因此,作出回应和启动应对机制的最优时机是4-6小时以内。掌握“第一时间”,可以充分发挥“首因效应”,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最早获得的信息,并用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公布信息,可避免产生更多留言,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保护。主动地表态可最大限度平息网民等新媒体参与者和“围观者”的情绪,为自己争取更加主动的空间。&&&&4、公布真相,信而有征、凿凿可据。&透明度决定公信度,话语权决定主导权,引导力决定影响力,对于新媒体暴露出来的事件、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堵住是你的本事)。对提出的批评和质疑,态度要诚恳,真实面对,回应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紧扣问题而不是简单应付。对于反映情况属实的,要及时处理并将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要确定几位主流媒体的记者进行配合,把发生的问题通过整改,变成成绩讲出来。对于不属实的,要及时做出澄清。要及时地说、准确的说、连续的说,所有回应都应拿出确凿的证据,以事实说明事实,失语、妄语、诳语都难遏制“众声哗然”,要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尽量使用平易的语言,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5、有效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新媒体舆论的特征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流言止于智者”,在引导新媒体舆论过程中,要坚持因原则不对抗,要用我们的真诚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导要把握时机,晚上8、9点是个高潮,可以组织阅评队伍引导,但要注意身份(不能暴露身份),集中优势兵力,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可以通过第三方说话,组织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等担任网上意见领袖,发出权威的、有力的声音,以专业性的分析避免嘈杂的争论,以强有力的证据替代漫无边际的猜测,强化主流观点,使公众的认识更加明朗化、科学化,从而使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平息和解决。&&&&6、尊重民意,开展互动,真挚相待。谣言一旦上了互联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舆情往往不是一次回应就能化解的,我们发现有些网民会执着地要求自己的意见得到尊重和答复。所以,要尊重网民、以诚相待,耐心答复。在初步回应后,网络可能出现几种不同情况:一是舆论得到消解,二是舆情继续膨胀,三是出现新的舆情。所以,不要想着一劳永逸,要继续做好应对很深入的工作,要继续密切关注舆情发展动向,做好后续跟踪和持续回应,实现言论互动,进一步充分了解网民的情绪和关注,同时也尽可能促进沟通、充分理解、达成互信。不要随意的封堵,要适当的回应,满足群众的需求,应对不是目的,引导才是目的。&&&&现在是真实社会虚拟化、虚拟社会真实化,五亿网民在监督着我们,因此,面对新媒体这柄“双刃剑”,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全面了解、确实提高认识;对于应对新媒体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这也是我们的党不断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的法院不断完善职能、优化机制的过程。&&&&做好新媒体的应对,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队伍。要有可以做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工作人员。这些人要懂政策、懂宣传、懂技术,会引导。&&&&二是要建立网络、微博阅评队伍。这支队伍平时除了完成正常的审判执行工作任务以外,就是经常上网浏览,监控、发现舆情,在大网站发帖子,置顶,发微博。&&&&三是加强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四是建立突发事件工作机制。&&&&五是要建好自己的网站,加强自身的宣传(领导重视是关键、必须取得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要形成宣传的合力)要建好我们的外网。现在我们有的网站,是长期不更新,长期不变内容、长期说自己好(最好是有一些媒体说我们好的、立法机关说我们好的、人民群众说我们好的)。第1页&&共1页编辑:王倩玮&&&&文章出处:商州区人民法院 & &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相互影响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