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雄哥说事实事求是视频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

主办: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
第一讲(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或事实,“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进行探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 果。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 本观点。实事求是首先肯定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在人脑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人们认识和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实事求是关键是坚持唯物主义精神,把 “实事”搞清楚。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物的运动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实事求是要求用矛盾的观点 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实事”的本质和主流。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都是多种属性、方面和关系的统一体,同时还与周围其他事物处在复杂的联 系之中。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就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以及各种内部、外部联系和关系。“实事”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具有历 史性。任何客观存在着的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不停息的历史发展中,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因而,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对“实事”进行动态的、历史的考察。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首先承认“实事”中有“是”,从“实事”出发,目的在于求 “是”。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实事”中找到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把事物的客观之“理”转化为认识之理即真理。规律是隐蔽的,看不见摸不着。要认识 规律,获得真理,必须有一个“求”的过程。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和研究,在“求”字上多下功夫,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规律,做到实事求是。强调 认识者的寻“求”功夫,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一个根本标志。第四,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实事 求是中的“实事”,既包括客观存在着的自然事物这样的事实,也包括人的需要、利益和目的这样的事实。只有从客观规律和人的需要两种“实事”出发,才可能全 面地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例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一正确的结论既是建立在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 也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总结出来的。缺乏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科学把握,绝不会得出上述结论;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背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不会得出 上述结论。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我们订方案、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既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又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所以,实事求是是 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第五,实事求是包含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人类历史,确认人民群众在 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群众史观。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群众观 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人民群众既是最基本的认识主体,也是最基本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则 是实现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基本途径。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思想路线”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和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途径。理论联系实际,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必要途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倾向都违背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都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必 然要求。通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们获得了真理性认识。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及其结果才能最 终加以确定。毛泽东同志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 度。”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满足现状、 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就是要把握时代的新特点,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用这种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实 践。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求真务实,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客观 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 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是要做到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内容相关文章|||||||||||
章轲:坚持实事求是&做好特派办审计工作
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分党组书记&章轲
日17:04&&&&来源:
今天的党课题目是“坚持实事求是,做好特派办审计工作”,既谈一些理论上的思考,也谈一些工作上的体会。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这个词非常常见,大家听得也很多,但是要做好很不容易。什么是实事求是?一般而言,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然后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起点,最早来自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就是认真追求,追求事物的发展,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同志曾在长沙读书,岳麓书院的校训就是“实事求是”。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来自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修学就像修身一样,对历史的东西善于钻研,能够探寻出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典故帮助我们理解实事求是在它的原始出处还有一个“修学好古”,放到现在就类似调查研究分析,不是说光坐在那儿就能实事求是。
很多年轻同志问审计是什么?个人理解,审计可以用两个词、六个字来描述,叫“找关系、作比较”。量是关系中的一种,关系可远比用尺子量要复杂得多。审计就是找关系、作比较。找关系是一定要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求是的过程。作比较既可以和法规比,也可以和常识比,也可以和发展目标比,也可以和我们追求的理想比。找关系、作比较,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求是,就是一个寻找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为什么要强调实事求是,因为它跟审计工作密切相关。
二、为什么要实事求是?
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这是一个科学的世界观,是我们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基本要求。唯物辩证法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事物是有差异的,而且事物是变化的。我们反复在讲什么东西都不要绝对地来看,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不要一点论,不要绝对论。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很重要,可以直接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任何东西都可以在两个极端中间分成很多片段,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多分法”。常言道“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些同志觉得不好理解,问题是难的,怎么可能办法总比问题多呢?从哲学的角度讲还真是这样。问题就是两个极端,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种办法解决,有N多个解。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就是事物不要只看一个表面的极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时间段、放在一个大的环境里,放在一个运动的环境、一个变化的趋势中,很多东西就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第二,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世界观怎么看待世界?这个在理论上阐述很复杂,借用陈云同志的九个字就特别好理解,叫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讲到这九个字,相信有一定年龄的同志,可能就会勾起你心中对中国历史,包括中国当代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一个回忆,就能知道提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九个字不容易。陈云同志说出这九个字是非常有功底的,而且每一组词的背后都有很多教训。
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质和核心。党章在我们建党以来经历过很多次修改完善,但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段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一直没有改变。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这也是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今天重点学习党章中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讲讲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大家可以联系王明“左”倾思想和陈云同志的正确思想来理解。王明讲中国干革命一切要以马列说过的话来办,不符合的就不对。这样来看,是一切从本本出发,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两种思想的区别就出来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路径和方法。所有得出来的结论必须来自于实际,同时所有得出来的结论又能放回到实际中得以检验,而且只有经过了检验的理论才能够拓展、扩大和推行。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讲的几句话大家应当言犹在耳:“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试点”、“自下而上总结经验”、“形成规律再行推广”。所以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
第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我们今天来看马克思主义,一定要辩证地看,要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它的历史环境是以法国大革命之后巴黎公社的实践为现实参照,是以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型为设想的参照,是以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批判和升华。那么当时的一些认识,怎样变成今天的认识,怎样适合中国,需要很大的变迁。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是中国得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成功的关键。大家都知道美国很多专家都曾预言东方已经彻底失败了,东方的历史就要终结了,世界的文明已经全部归于西方了,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效给了它一个极端的反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平同志说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和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
第五,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关键。这里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一开始不是走这条道路,而是拘泥于本本,先攻打城市,结果广州起义失败、秋收起义失败、南昌起义失败,怎么办?最后走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血的教训同样也说明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那么一点弹丸之地,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地讲出这句话,是多么大的一种气魄。第二个例子就是构建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这需要多么大的胸怀。这就是战略,这就是辩证法。辩证法决定了思想的高度,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第三个例子是改革开放。在“两个凡是”的环境下,邓小平同志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并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了很多复杂的问题。从这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到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突破,什么叫创新,什么叫发展,什么叫因地制宜。
第六、实事求是是新常态下树立新发展理念和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我们碰到了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局面。从不发展,到高速发展,到现在中高速发展,从如何富裕到如何共同富裕,我们面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去探索,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先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那么中国怎么样能够富起来,从人均八千美元的水平到两万美元,跨过这个“中等收入陷阱”,也没有人走过。而且我们怎样能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作为一个后发强国,如何能够在不战争,或者控制这个危险的情况下实现和平崛起,都是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三、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的灵魂
第一,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本质的要求。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功能。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是一个控制的模块。首先它提供信息整合的功能,第二提供负反馈的功能,第三提供正反馈的功能,第四提供前馈的功能。用控制论来解释这个事情,最好比的就是老鹰抓老鼠。老鹰就在天上飞,它的眼睛就在扫描,这个过程就属于捕获信息的过程。审计工作,就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的过程。看到了一只田鼠,老鹰就从三千米高空直接插下来,同时在不断调校方向。负反馈就是根据眼睛看到的目标,不断地矫正身姿,使目标和行驶方向不断吻合的过程。我们审计工作在捕获信息的过程中,告诉有关部门说你的工作方向已经偏离了既定的轨道,纠偏就叫做负反馈。但是老鹰一边奔向小田鼠的过程,眼睛还在一边不断地扫描,忽然发现了一只大白兔,这个时候正反馈起作用了。正反馈经过判断提供给大脑,说应该将目标从小田鼠改为大白兔。对审计而言就是指对原来的体制机制和目标方法,需要进行完善调整和改进,这个过程就叫做正反馈。审计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不作为、重大风险隐患、重大资源损毁、重大侵害人民利益等问题,一手抓推动各项制度规章完善、推动问题整改。前者抓的是负反馈,后者抓的是正反馈。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叫前馈,就是老鹰忽然发现前面有个高压线,这个时候需要一个预警,这就是前馈。前馈就是预警,审计建议赶紧整改,这就叫前馈。审计工作为国家治理做这四件事,第一就是收集信息,第二就是找出偏差,第三完善改进,第四就是及时预警。所以从控制论的四个方面可以解析预防、抵御、揭示功能。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实事求是,所以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的本质要求。
第二,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法理精神的追求。国家审计追求的是法理精神,而不是法条。法条是很快就会过时的,但法理精神是长存的。法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依法是国家审计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依法理精神,而不仅是法条。审计工作一直在强调“三个区分”,这些都是在讲法理精神。如果这个法条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就应该推动完善,而不是简单地死守窠臼。我们必须在审计工作中对不切实际、不符合发展方向的条文,敢于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要注重法理精神,对于那些不符合法理精神的东西,千万不要做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套用者。
第三,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政治品格的追求。国家审计,在任何一个国家,一定有它独特的政治品格。中国的国家审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就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这就是必须是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质和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对审计工作和审计队伍寄予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强化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时代精神的渴求。中国的国家审计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不论是业务能力、社会影响,还是技术方法,都快速发展。越是在能力强、作用大的情况下,就越需要慎重。能力强承担责任就要大,就务必要小心谨慎,要有分寸,要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总书记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谨慎用权。
四、坚持实事求是,做好特派办审计工作,把握“六个力”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共产党人的坚强政治定力。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无论这个事件本身多么复杂,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指引特派办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一线拥有把握和传递信息的责任,要有共产党员的坚强政治定力,坚持科学的政绩观,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把情况了解清楚,充分听取意见,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审计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能力。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不讲哲学的情况,比如说机械唯物论。具体而言,就是定了的规则就不能变,就不能改,必须整齐划一,否则就是错。从审计署积极推进绩效审计以来,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审计署什么时候能制定出来好和不好的标准,就是衡量绩效的标准。大家觉得制定得出来吗?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标准。因为这个标准从制定出来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能不能让它变得更好呢?这就叫审计的建设性,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除了机械唯物论,唯心主义也是时常遇到的问题。唯心主义就是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判就怎么判。这样就不对了,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还有机械的辩证法,我们原来讲机械的辩证法是不可知的,如果一个东西老在变,不就没有规矩了吗?不对,规矩是有的,但是你要将规矩和具体情况相结合。比如说施工拨款,不能只是机械地盯着年度计划和建安工程那本账上的投资完成额找问题,只要发现投资完成额和计划不一致,就下结论说有问题,这个就是机械论。我们要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动力。考虑一切问题,都要以最后是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如果符合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和当前的一些规则、做法或者一些认识可能不太一样,我们就要非常注意。要客观分析这些是不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的。如果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叫创造,即使这样的创造突破了一些现有规则也要支持,这就是我们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动力。
第四,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力。干审计工作就是要回答四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缺一不可。我们研究这四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最难的是为什么。在研究为什么的过程中,可以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所有的事情从正向来讲一定都有这么几个环节,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第一个词是目标,目标要看是否合理、清晰。第二个词是战略,定了目标之后就有战略,战略将目标阶段化。第三个词是政策,有了目标就一定要有配套的政策来实现。第四个词是条件,有了政策一定有执行吗?这个就需要有条件。第五个词是执行,我们在审计中经常碰到的是执行问题,但是就执行说执行,层次是上不去的,审计人员还应该继续往上思考。在整个这个过程中,还要配套第六个词,叫监督。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监督。这六个词正是从上到下布置一件工作所需要的思路,从下往上则是开展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思路。实事求是是要有能力的,没有能力你永远只会看到执行的表面,而不能看到问题的关键。所以实事求是关键还在于能力,能力要有思维的框架。
第五,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客观公允的判断力。我们要做到“三个区分”。一要区分主观故意和过失犯错。二要区分是政策制度的不完善,还是故意的违规。三要区分是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还是以权谋私。审计人员一定要把这些情况区分开来,切实做到“三个区分”,一定要有判断力。
第六,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虚怀若谷的包容力。审计人员要有胸怀,要听得进别人说,要多跟人家去问。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一定要多问为什么,了解清楚这个事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是怎么来的,对方是怎么说的。要有包容力,要文明审计,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切实做到谦虚好学、充分沟通、客观求实、细致谨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今天党课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谢谢大家!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字号选择:小大超大
辛向阳: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加强问题导向
辛向阳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完整报告:
视频专辑:
精彩观点:
今天我要讲的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加强问题导向&。主要是讲在当代,中国怎样围绕实事求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讲两方面问题:一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底蕴,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作一个比较系统的解读;二是实事求是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宝。
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底蕴
(一)中国历史上的实事求是
首先,我们先说一说中国历史上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最早出自《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讲的是刘德在考证古书时,总是要找到古书的珍本,这里主要是讲他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考据学派把&实事求是&当作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比如钱大昕、汪中、洪吉亮等人,在谈到治学态度时,一再强调&推本溯源,实事求是&,本着实证的方法去求学。
所以,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本意就是要恢复儒学经典的本来面目,探讨圣贤之道的真实含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的解读
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作了一个系统的解读。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是用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科学的含义。
早在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首次对实事求是作了解读。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这个定义中,毛泽东同志赋予了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涵义,用马克思主义解读了实事求是的概念,赋予其鲜明的共产党人的特点。
到了1941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马列研究院的成立大会上,以《实事求是》为题作了报告,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以《实事求是》为题作的报告。在《毛泽东年谱》中,对《实事求是》的报告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就是&要求大家一定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调查研究敌友我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所以,毛泽东同志是最早对实事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解读的。
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干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反对党八股》。在这个讲演中,毛泽东提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所以,共产党人取得的成功,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实事求是。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的解读,也是从毛泽东开始的。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个讲话中,邓小平同志阐发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他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这个讲话不仅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又说:&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所以,邓小平同志很重要的理论创新,不仅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党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发展,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这主要是江泽民同志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论述。他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他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共同努力把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向前推进。这是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的,实事求是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同时也强调要与时俱进。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论述。他说:&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做到了求真务实就实现了实事求是的要求。
所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上,我们一定要加强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求真务实的要求,其实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要求。
求真务实的要求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可以说,求真务实提出的要求就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这是2012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01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里特别强调了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014年8月,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
2015年6月,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践行了一生。&&依靠调查研究作决策,是陈云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脚踏实地,反对虚夸浮躁、急功近利。&
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的讲话,到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讲话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我们兴党兴国的根本。所以我们一定要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科学地把握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和它的重要性。
二、加强问题导向实事求是看问题
尤其是在当代,实事求是更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宝。所以第二部分就要讲一讲为什么说实事求是具有问题导向,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宝。这是我要着重讲的问题。
(一)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了解实际、掌握实情
习近平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所以,坚持实事求是,首先是要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实情。
搞清楚事物的真实面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会遇到很多挑战。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对事物的了解就可能是一知半解。因为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很复杂的过程,它包含着重要的思想,&实际&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事物的本质;&实际&不仅是事物现在的状态,也包括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是一个连续的环节,如果我们分析问题,只分析现在,而不回顾历史、不考虑未来,有可能掌握的实情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实际&不是事物的个例,它往往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它的真正个性化的存在;&实际&是事物的运行机制与内在的变化周期,是动态的。所以,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要去掌握实际,不能拘泥于事物本身和个别的表象,而是要研究它的规律、它的个性、它的机理、它的矛盾、它的问题,更要注重它的变化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事物不断变动的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内在变化机制出发。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规律。所以,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那么了解实际、掌握实情,首先要对实际有一个科学的理解。
坚持实事求是,需要科学精神,而且需要反反复复的调查研究。对一个事物,一次调查研究可能只是找到了表象的问题,而实质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调查研究。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调查,深入研究,才可能掌握事物的真实性。
比如过去有一种说法,腐败问题多,是因为公务员的薪酬低,如果搞了&高薪养廉&制度,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是不是这样?世界上搞&高薪养廉&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有它特殊的国情,而且它的&高薪养廉&有非常严格的制度界定,它本身的出发点就是市场化的一种理念,尤其是高级公务员,一定要高薪,这是从市场经济意识出发的。所以它的整个价值观念,包括制度设计是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在解决腐败问题上,其实很多国家都解决了很多腐败问题,所以显然解决腐败问题不只有&高薪养廉&这一条路。并且我们知道,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党员干部来讲,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公仆跟人民之间的收入差不能太大,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腐败问题是不是就不能解决呢?当然不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反对腐败靠的是全面从严治党,从我们的一系列制度设计,从我们党的理想宗旨出发,来遏制腐败问题。现在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反腐败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并不是靠高薪。
所以,我认为对有些实际问题的研究,确实需要有科学精神,需要反复研究,需要深入事物表象背后的实际,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只有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条件下,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多事情可能就停在表面上浮光掠影、一知半解。所以,我们说实事求是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宝,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了解实际、掌握实情。
&(二)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做到全面准确地看待问题
在发现问题以后,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那么在看待问题时,可能就会出现偏差。
习近平同志讲:&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全面地看,辩证地分析。既要充分看到这些年来我国发展成绩巨大,有利条件不断增多,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又要清醒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继续前进还面临不少制约和障碍。&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辩证。实事求是就要求我们遇到问题要全面地看,辩证地分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了我们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
第一个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
第二个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三个是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第四个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
第五个是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第六个是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第七个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
这些问题的指出,恰恰是用全面辩证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到的结论。所以我们要怎么看待当前的问题?又要怎样分析呢?
首先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态度来全面看待这些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这几个方面:经济社会的&高血压&问题、社会流动缓慢化问题、收入分配落差问题、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问题、&制度天花板&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确实存在的。
1.经济社会的&高血压&问题
经济社会的&高血压&,首先&高&是指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高耗能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能源的消耗总量比较高,而能耗的效率却比较低。突出问题是高污染,特别是大规模出现空气污染的问题,还有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再一个是高成本。所谓高成本,就是在一些发展中,成本在不断提高,这就要通过五大发展理念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经济社会&高血压&中的&血&是指发展中带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过多。比如,生产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等,这样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最后,经济社会&高血压&中的&压&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压力大。包括增长速度的压力、质量的压力、社会结构的压力,甚至我们身边的环境和空间的压力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是因为发展方式还没有转变过来。现在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深入贯穿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想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看实事求是,首先就是要承认这些发展的问题。同时,要看到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可以用新的发展理论加以解决的。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或者说是全面的、辩证的看法。
2.社会流动缓慢化问题
所谓社会流动缓慢化的问题,就是指社会中出现了一些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的现象。
这突出反映在教育和就业上。比如,某些社会群体,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的成长空间可能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这些社会群体的流动性受到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要重点解决。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特别强调教育的公平性改革问题,就是要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推动社会流动性加快。
再有,就是从扶贫开发、打赢扶贫攻坚战的角度,来解决社会流动性问题。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时说到:&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也就是坚决不能让贫困现象一代一代传下去。
2015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其中讲到:&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日,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谈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看到,我们也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社会发展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社会&凝固化&、社会流动&缓慢化&的现象。但是这些现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打赢攻坚战,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会得到非常好的解决的,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3.收入分配上的落差较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讲到,现在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收入差距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这个基尼系数相对还是比较大的。当然,我们的基尼系数也在逐年下降。在一些学术机构公布的报告中,反映了我们在收入分配上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基于中国北京大学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系列报告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发布于2016年1月份,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这确实反映了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并不是我们的根本制度带来的。我们不像美国,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确实是由于它的制度本身带来的,它的制度就要求它必须有较大的收入差距。所以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这些体制机制,在完善体制机制的过程中,争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将较大收入分配差距遏制住,使中等收入逐步占到多数。我相信,通过今后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或是其他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这个问题是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很好的解决的。
4.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
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会影响人们创业、创新积极性的发挥。所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强调健全产权保护制度。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讲:&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十八届五中全会也非常强调产权保护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进一步提出要&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逐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制度设计,让老百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产权保护制度健全,有利于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也有利于不断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5.&制度天花板&问题
前几年,我们可能存在一些&制度天花板&问题。比如,过去一些科研制度,原本是为了激励产出成果,但由于制度会带来很多附加利益,包括收入、住房、交通以及医疗等方面的高收益,于是制度的受益者就会长期占有或者终身占有该利益,导致后来的年轻人的成长被制度限制。也有些产业政策像玻璃门,设定了一道又一道的门槛、禁区,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这就限制了许多人创新的权利。
所以,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政府的职能转变,来打破这种&制度天花板&。
我们确实在前进的道路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现实问题,但对这些问题,要辩证地看、全面地看,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准确、客观、全面地看待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特殊环节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候必须要找一些特殊环节。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加强问题导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环节。列宁曾经指出:&仅仅一般地做一个革命者和社会主义拥护者或者共产主义者是不够的。必须善于在每个特定时机找出链条上的特殊的环节,必须全力的抓住这个环节,以便抓住整个链条并切实地准备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在革命、改革、建设的过程中都有一些特殊环节需要去抓。
1.抓住最薄弱环节
(1)列宁抓住了帝国主义时代最薄弱环节即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找到最薄弱的问题,抓住问题最薄弱的一面。
在恶劣的年代,列宁抓住了帝国主义时代最薄弱环节,即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分析整个帝国主义时代,认为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就是俄国,所以在1917年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2)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最薄弱环节的理论,抓住了反革命势力最薄弱的环节,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在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讲:&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中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3)习近平强调抓短板,找&阿喀琉斯之踵&这样的薄弱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抓短板,找&阿喀琉斯之踵&这样的薄弱环节,这实际上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多次谈到短板问题: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强调在生态事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还明显存在着一些短板。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还谈到: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大家都知道,阿喀琉斯是古希腊中一个著名神话人物,他母亲在他出生以后,抓住他的脚踝把他浸到一个缸里,他的全身经过浸泡后,百毒不侵、刀枪不入。但由于他母亲当时抓住了他的脚踝,使他的脚踝没有经过浸泡,成了他最薄弱的地方。后来有人找了他的弱点,通过射他的脚跟把他给射死了。所以&阿喀琉斯之踵&也指短板的问题和最薄弱的地方。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找到这样一些薄弱环节,找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明显的短板,然后把它补齐,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
2.抓住最关键环节
抓住最关键环节,也就是从最重要的一环去寻求突破。我们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能找到这个最关键的环节。
(1)列宁抓住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进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提出了建立革命家组织。
列宁讲:&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所以列宁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成功。
(2)邓小平抓住了解放思想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使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所以,我们要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抓住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
(四)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实事求是是内在一致的。我们强调实事求是,就是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列宁在1920年6月撰写的《共产主义》一书中就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很多的要求。
首先,要搞清楚具体问题的内容,把握客观真实。要注意的是,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能靠举例来说明,也不能靠罗列现象,而必须把握事实的总和,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所以列宁强调:&应当记住一条原则:在社会科学中所研究的是大量的现象,而不是个别的情况。&还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所以,他强调首先是搞清楚具体问题,把握客观真实,而客观真实不能靠简单地举个别例子,一定要掌握事实现象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之间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这是第一个。
其次,怎么才能把握事实的总和,把握住这种客观真实性呢?最根本的是抓住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事实的总和。所以我们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要抓住三类事实:一是抓最简单、最普遍的,往往是反映社会属性的事实;二是抓那些不尽合理的,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或者是病根的一些事实;三是抓最新大量出现、不断增长而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我们从实事求是出发,抓住这三类事实,既能找到分析问题的关键,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抓住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
抓住最简单、最普通的事实,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宁在1915年撰写的《谈谈辩证法》一文中写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一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所以,马克思分析资本是从资本社会中最简单的一个事实,从无所不在的商品开始的。
2.抓住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最不可理喻的事实
我们强调要抓住不尽合理的、不可理喻的事实,抓住那些反映社会矛盾的事实。
3.抓住最新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而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在1848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除了有两大理论基础(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一个是唯物史观),还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无产阶级的大量出现。所以,恩格斯早在1845年就写过一本书叫《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分析了工人阶级的产生,没有工人阶级主体的产生,社会主义也不一定能够从空想变成科学。他抓住了这种最新的、大量出现的、不断增长的事实,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抓住最新大量出现的实事,包括科技创新,如何抓住大量新的高科技技术,把这种曲直化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也包括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是不合理的现象等,我们要有针对地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现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事实,事实背后又反映了什么。只有抓住这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够真正掌握&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方法的精髓。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醒我们:我们现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就要&摸着石头过河&。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规律,一方面是探索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经验的基础上,上升到掌握规律性。所以,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做到&摸着石头过河&,既要摸到前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更重要的是探索规律。
(五)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讲了:&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至少提出了四个&三大规律&,我们一定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把握这四个&三大规律&。
第一个&三大规律&,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二个&三大规律&,要掌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第三个&三大规律&,要把握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第四个&三大规律&,要把握可持续发展背后的自然规律、科学发展背后的经济规律、包容性发展背后的社会规律。
1.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这是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讲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也就是说,从2001年提出到现在,我们对这三大规律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现在,这三大规律总结概括为八个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十几年对这三大规律不断认识的科学结晶。
2.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这三大规律是日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来的。他指出:&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这里提出了三个概念: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我认为,这三大规律也非常重要,因为到2049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是在现代化过程中进行的改革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现代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三大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有的是在几十年前甚至是一百年前就在向现代化迈进,而且也逐步实现了。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一般性的规律,这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比如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化规律,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发展规律等。
另外,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跟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的普遍性规律。应该说到现在为止,除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得非常平稳以外,其他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结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再一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要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中国毕竟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国家的基础跟别的国家不一样,要实现现代化,其规律更加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更要很好地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3.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这是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指出的。所有的执政党执政,都有一个一般性规律,所有的共产党执政,都有其普遍规律,那么中国共产党执政,又有它特殊的规律。
(1)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这个定律最早是由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阿克顿揭示的。他曾说过:&记住,凡是权力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中的地方,那么掌控这些集中权力的人往往具有强盗心理和特性。历史已经证明这一论断。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在新时期,我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符合执政规律要求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的制度有些还不够健全,已经有的铁笼子门没关上,没上锁。或者栅栏太宽了,或者栅栏是用麻秆做的,那也不行。&所以,我们一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来监督权力的运行,防止腐败问题的产生。
(2)&人心就是力量&是历史发展的铁律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就是说,你执政是好是坏,要由人民来判断。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习总书记讲得非常坚定,任何的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谁都不能逃脱这个命运。所以我们党一直强调群众路线,强调让人民发挥主体作用,强调要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尤其现在强调新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牢牢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看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既包括人民的利益是中心,也包括要让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包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发挥监督作用。所以我们要把握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这是第三个&三大规律&。
4.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
201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的发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符合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可持续发展背后有自然规律,科学发展背后有经济规律,包容性发展背后有社会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所以这三大规律,是我们在发展中确实要去着力把握的,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把握。
(1)必须把握和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比如,要承认水土资源和海洋资源都有一定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突破承载的极限,要给自然以自我修复的空间。经济说法是,无论是水、土地或者海洋,都有一个承载的能力,无限制的超过这种承载能力是对自然的极大破坏,并且很难进行修补。所以,对于这种自然规律,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多地去认识,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的制定、各种规划的设计,都要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把握的基础上。对自然规律的破坏,对大自然的破坏,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所以恩格斯讲:&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过度地消耗自然,自然一定会对我们进行报复的,只有在尊重、把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是真正可持续的。
(2)必须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上也讲了很多,包括强调市场规律。
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首要的就是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有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特殊规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讲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所有市场经济都遵循这个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去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为此,在价格决定机制上强调,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在行政审批方面,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在企业投资项目方面,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这是我们尊重、运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我们还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现,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经济发展政策。
当然,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不仅是市场经济规律,还有其他一些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做的说明中,就阐发了这么一个规律,他说:&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确实如此,比如当经济总量到了10万亿美元,就不可能再像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时可以增长到12%、13%。而当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到15万亿美元或者更高时,增长速度还有可能会进一步慢下来。总书记讲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我们要顺应这一基本规律,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大逻辑,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消费不断增长。增长速度下来,质量要提高,所以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逻辑,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样一来,尽管速度下来,但是质量上去了,同样会推动我们的经济和整个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3)必须把握和运用社会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也完全像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存在着现实的联系以及客观的发展规律。恩格斯通过比较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揭示了社会运动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特点,并认为这一特点&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所以,自然规律有它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它的客观性,同样,社会规律也有它的客观性。当然,这种客观规律需要探索,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究竟有什么规律?这里面确实有很多丰富的内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调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会议同时指出,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城市工作会议讲到,城市发展有客观规律,而且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有其自身规律。
比如,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通规律是:初期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期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70%,这是一个加速的阶段。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我们现在是50%多),必须紧紧抓住这一趋势,使城镇化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强劲动力。
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就是因为我们正处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这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性。当然,我们在城市化上,肯定有我们自身的特殊性,有我们的特殊规律,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要按照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来推动新型城市化,同时也要很好地研究中国的城市化跟西方的城市化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研究我们的特殊规律在哪里。
特别是提高户籍人口城市化率的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有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还有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将来还要有市民城市化率。西方国家城市化率一般来讲是不存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因为他们一进入城市,就慢慢变成市民人口,我们是分阶段、分过程的。首先是常住人口城市化,很多人进城了,但是在这个城市还没有户口。所以我们的城市户籍人口要从2015年的36%提高到2020年的45%,这样很多人就有城市户口了。而且中央强调,除了特大型城市以外,其他所有的城市户口都要放开,也就是说,不但要在常住人口上提高进入城市的居民,更关键是要有户口,要变成户籍人口,尽可能使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基本上一致。再一个过程,就是我们把户籍人口变成真正的市民人口。很多人进城了,也有了户口,还要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素质上能够尽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所以,中国的城市化有我们自身的特点,一个是符合它的一般规律,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30%以下的阶段城市化比较慢,30%&70%这个阶段是一个加速阶段,70%以后又会慢下来,这是一个一般规律。还有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的规律。是从常住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再转变为市民人口,这是我们的一些特殊规律。
除了城市化中的发展规律以外,还存在很多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比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的规律性,公共服务怎么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更高级的多样化公共服务化转变,这也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掌握。包括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发展,都有其规律性。
只有适应这些规律,才能制定出好的政策。中央很多政策都是建立在对社会规律遵循和运用的基础上提出的,都是非常科学的。最近提出来的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就是全面适应城市发展过程中老龄化发展规律提出来的。
运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可以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找到事物的根本方式方法。这也是讲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宝非常重要的一点。
通过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了实事求是是具有问题导向的,而且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宝,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事求是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要运用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充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5887.s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事求是是谁说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