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怎么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句

被字句的特点
被字句句子结构划分_被字句的特点篇一
摘要:被字句作为汉语句式中的基本句式,尤其独特的类型、特点及作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留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
关键词:现代汉语;“被”字句;偏误;对外汉语;教学
一、被字句的类型
(一)被动句与被字句
被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子,以“被”字作标志表示被动的意义。被字句属于被动句,是受事做主语表示被动的句子。例如:
(1)饭被小王吃了。
(2)饭小王吃完了。
(3)饭吃完了。
被动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有标记的被动句,被字句是有标记的被动句的典型句式,如例(1):一类是无标记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例(2)和例(3):
(二)被字句的类型
被字句是依靠介词“被”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主要是施事,主动者)于动词前做状语而把动作涉及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有时“被”字所介引的动作主体也可以不出现。“叫”“让”“给”等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也有同样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有如下类型:
1. 由“被”引进施事,格式是:受事 被 施事 动词短语。例如:
(4)小王被人打伤了。
(5)小王被特务盯上了。
2. “被”后边的施事没有出现,格式是:受事 被 动词短语。由于“被”所介引的施事没有出现,此处的“被”是助词,而不是介词。例如:
(6)大楼被炸倒了。
(7)课被推迟了。
3. “被,,,,所”固定格式:受事 被 施事 所 动词短语。这种格式一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是从“为,,,,所”演变而来的,也可以使用“被,,,,所”式或“由,,,,所”式“受,,,,所”式。例如:
(8)同学们深深地被老人的话所感动,决心好好。
(9)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10)局势的发展是由这种因素所决定的。
4. “被,,,,给”固定格式:受事 被 施事 给 动词短语。如:
(11)我的书被小王给拿走了。
(12)伤员全被解放军给拉走了。
如果按“被”字(包括其他标志词,让、叫、给等)的词性,被字句也可以分为用介词“被、让、叫、给”将动词的主体(即施事者)置于动作之前,而受事做句子主语,以及将语气词“被、让、叫、给”直接依附于动词之前,表示被动两种类型,可以称之为介词句和助词句。分别例如:
(13)钱被他送给乞丐了。
(14)鞋子让他穿坏了。
二、被字句的特点
(一)被字句的语法特点
1. 被字句、把字句、一般主动宾句有变换关系
被字句与把字句、一般主动宾句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由变换,期间存在句型之间整齐的对应的变换关系。例如:
(15)我们打败了对手。→我们把对手打败了。→对手被我们打败了。
(16)孩子们吃完了饭。→孩子们把饭吃完了。→饭被孩子们吃完了。
通常情况下,被字句的主语是受事,“被”字的介引成分是施事。因此,这类有明确施受关系的句式之间常常可以互换,变换使用。
2. 被字句的谓语动词比把字句宽泛些
被字句的谓语动词比把字句宽泛些,部分心理动词、认知动词等也可以进入被字句的谓语成分中。例如:
(17)小王被小李喜欢上了。{被字句的特点}.
(18)他的意图已经被我们感觉到了。
(19)他的行踪被特务知道了。
但也不是所有的心理认知动词都能进入被字句充当述语,如“怕”“希望”“害怕”“主张”“觉得”等就不能进入。综合起来看,不能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有:
关系动词:是、有、没有、像、姓、等于、属于、意味着等;
助动词:能、会、可以、应、应该等;
趋向动词:来、起来、出、进来、上来等;
部分心理认知动词:懂得、怕、生怕、后悔、小心、妄想等;
不及物动词:生活、劳动、前进、死、旅行等;
非动作性的及物动词:敢于、勇于、从事、免得、乐得、懒得、乐于、生于、加以、给予、给以、适合、符合、备有、依从、遭受、遭、予以等。
能进入被字句谓语部分的动词一般不能是简单形式,少数双音节动词也可以。例如:
(20)他们没有被土匪收买。
(21)孩子们定会被感动。
(22)风浪中行船的人随时会被风浪吞噬。
3. 被字句的谓语部分应是复杂的动词性短语
一般来说,被字句的谓语部分应是复杂的动词性短语,常常带有复杂的状语补语宾语等成分。例如:
(23)病人被他们不负责任地往地上一丢。(前有状语)
(24)他被老板看中了。(后有动态助词)
(25)他被打伤了。(后有补语和动态助词)
(26)小王被骂了一顿。(后有动态助词和补语)
(27)地里被种上了粮食。(后有宾语)
(28)孩子被老师喊走了一个。(后有补语、动态助词、宾语)
给予动词、称呼动词、置放动词等做被字句的谓语成分时,也可以再带宾语。例如:
(29)《红楼梦》被他借给小王了。
(30)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假借。
(31)书全被孩子们放在桌子上了。
(二)被字句的语义特点
1. 被字句的主语具有确定性,常为受事成分
被字句的主语具有确定性,是交际双方共知的或说话者假定双方共知的事物,有的有指示代词修饰,有的有其他修饰语,有的是专有名称,有的是周遍性事物。例如:
(32)那些学生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33)迟到的学生都被老师叫去了。
(34)小王被老师给喊走了。
(35)所有的学生都被老师放回家了。
即使没有有定标志,在具体交际中也是确知的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如“书被拿走了”的“书”一定是确定的“书”,而不是泛指的。含无定标志的词语做被字句的主语是有条件的。例如:
(36)她一推开门,发现一个人已被警察按倒在地。
(37)开学后,有一名同学被开除了。
(38)星期天他收拾厨房时,一只茶杯被他打碎了。
这三个句子中,“一个人”“一名同学”“一只茶杯”形式上虽然是无定的,但在语义上,都是“发现”“有”“打”的受事,语义又是确定的,所以仍是定指的事物。
充当主语的词语一般是体词性的,包括名词、代词和名词性词语。动词或形容词带有指称性时,也能做主语,如:
(39)勇敢、勤劳、谦虚被视为人类共有的品质。{被字句的特点}.
(40)学习被他看成一种负担。
(41)小王的晋升,他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42)他要求增加工资被老板看作一种挑衅。
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多是受事。但也有类似时间、处所、工具、材料的成分,甚至有相当于施事的成分。这时,这些被字句中,主语和“被”字的介引成分可以是其他语义成分。像“厂长被他自己搞糊涂了”、“他被孩子的学费愁死了”等句子的主语和“被”字的介引成分的语义角色就很难确定。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句,如:
(43)箱子上被孩子们捆了两道绳子。(主语“箱子上”是处所)
(44)他被大蒜吃得满嘴臭气。(主语“他”是施事、 “被”引介的“大蒜”是原因)
(45)绳子被他们捆箱子上了。(主语“绳子”是工具)
(46)他的手被菜刀砍破了。(主语“他的手”是处所、“被”引介的“菜刀”是工具)
(47)那块布被他给做成了一套西装。(主语“那块布”是材料)
不过,绝大多数被字句还是体现了施事和受事的关系。
2. “被”的介引成分一般是施事
“被”的介引成分一般是施事,即动作的发出者。但是也有不少“被”的介引成分是其他语义成分。例如:
(48)这孩子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期望促动着。
(49)小王被雪滑倒了。
(50)他被钉子划破了手指。
(51)他们被黄河的波涛吸引住了。
(52)孩子们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被”的介引成分主要是名词、代词性词语,但是也有动词、形容词或谓语性词语的用法。例如:{被字句的特点}.
(53)他被划船所吸引。
(54)他们被救人所振奋。
3. 被字句的补语与语义焦点有关
被字句具有“被处置”的意义。“被处置”意义使得处置后果成了交际双方关心的重点,因而,跟一般主动宾句相比,被字句的语义重点或焦点在补语部分。被字句正是显示句末焦点的一种常用句式。例如:
(55)小王被他们赶走了。(语义焦点在“被赶”的结果“走”上。)
(56)小王被人打了几十下。(语义焦点在“被打”的结果“几十下”上。)
(57)他被人从泥潭中救了上来。(语义焦点在“被救”的结果“来”上。)
(58)他的胳膊被人生生地扭断了。(语义焦点在“被扭”的结构“断”上。)
三、被字句的处置作用
被字句具有“被处置”的意义,即主语所表示的人和事在意念上是受动者,被谓语动词代表的动作所处置,处置行为来源于“被”字的引介成分,处置的后果使得主语事物有了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处于某种状态,有了某种经历,谓语部分的复杂性就要体现这种处置的后果。
(一)这种处置性对于主语来说往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例如:
(59)小王被人打伤了。
(60)小王被蛇咬了一口。
(61)小王被偷了一百元。
(62)小王被雪滑到了。
(63)小王被骗了。
有的被字句表示不如意、不企望的意思是针对主语的,有针对说话者或针对某种关系的,还有无法明指的。例如:
(64)好苗子被北京、上海的运动队挑走了。(对说话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65)钱被偷走了。(对钱的所属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66)本台消息,本市许多道路被洪水冲垮。(无法明说对谁是不如意的,但事件本身确实不如意)
(二)表示不如意的被字句是多数的,也有少数句子是中性的,甚至带有如意、高兴的色彩。例如:
(67)小王被调走了。(中性的)
(68)小王被吸收入党了。/孩子被逗乐了。(愉快的)
(69)他被人从洪水中救了上来。(愉快的、如意的)
(三)一些没有明显状态变化的被字句也很难说是如意还是不如意的:
(70)小王被小李爱上了。
(71)快餐逐渐被中国人喜欢。
(72)这样的作品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
(73)这本书被重印了。
四、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学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全世界出现了汉语热,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对外汉语渐渐成为热门学科。所以,介绍现代汉语的被字句,有必要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况做一了解。
(一)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教学情况
1. 在《初级汉语教程》中的教学情况
本教材的第五十四课,集中解决“被”字句的问题。课文部分涉及到的“被”字句有:“不行,不行!要是先把狗带过去,菜就会被兔子吃掉。”“菜过去了,这边儿兔子就会被狗咬死。”“兔子还是会被狗咬死。”“菜还是要被兔子吃掉。”“我真没办法了,我已经被这个问题弄糊涂了。”“这样,菜就不会被兔子吃掉,兔子也不会被狗咬死了。”
语法讲解部分如下:
介词“被”表示被动the preposition被expressingpassivity
介词“被”用于被动句,这样的句子叫“被”字句,句型是:
the preposition被is used in passive sentences,which are known as被-sentences,the pattern is:
教材分析:
从教材中引用的英语注释和表格教学,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这是针对初级留学生的教学。所以,这里的被字句只是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类型。
2. 在《桥梁》教材中的教学情况
在《桥梁》教材中的,共有六课出现了“被”字句,讲解为:
被,介词。引出施事来表示被动。语序为:主(受事) 被 名(施事) 动,“被”后的表示施事的名词性词语可以是不定指的,并且可以省略。“被”字句多表示受事的不如意的遭遇。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只是出现在“被”的前边。这六课中的全部例句如下:
(80)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81)其实,咱们的秘密并没有被人发现。
(82)这个建设是否能被大家接受,我不敢肯定。
(83)小王从农村来,所以总担心会被人看不起。
(84)由于身体不好,黄林小的时候常被人欺负。
(85)他们队上午就被淘汰了。
(86)我不知道余华他们为什么会被拒绝。
(87)所谓“绿色蔬菜”,指的就是没被污染的蔬菜,或者叫“健康蔬菜”。
(88)这样,就可以知道被检验的蔬菜是不是“绿色的”。
(89)所以,想着想着便想到得奖的人也许会乐极生悲,被钱给烧死,自己没得奖不是也很好吗;自然自己得了奖也不见得会烧死。
(90)如果说过去我是被那些中国的神奇传说所吸引的话,那么现在,我真的被这个国家迷住了。
(91)公文包丢失之后——周立华发现公文包里的现金和某些物品已被取出。
教材分析:
这一阶段的教学已经没有了英语注释,而且被字句的类型相对复杂,属于中高级水平。
(二)被字句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本人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中被字句错句中随即挑选出100个错句,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有五种比较普遍的偏误,并按其出现频率一次列出,分别是标志词缺少或错用、谓语动词错用、不必使用被字句(非感情色彩)、施事受事混淆或缺失和状语语序错误、感情色彩错误造成的偏误。其中有
不少句子的偏误类型是重叠的,这说明“被”字句的难点所在,也说明留学生学习、使用“被”字句的难点所在。至于偏误的来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方面,即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
(三)“被”字句的教学建议{被字句的特点}.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也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偏误分析,对语言研究固然很重要,但如何还原到教学上更为重要。以下是我们分析了学习者的偏误病句后,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浅见。
1. 掌握一些外语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除了对汉语要有深入的研究之外,最好能有学习外语的经验,这样更能理解学习者的篇二:句子成分的划分
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句子的含义。
2、能够掌握句子的结构类型
3、能够学会划分句子的结构、 了解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并能进行判断。“被时代”被字句的认知解读_被字句的特点篇二
摘要以“被自杀”和“被就业”为标志,我国一度走入“被时代”。传统被字句的“被”加及物动词,变成了被时代的“被”加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自控变他控、自愿变非自愿,这种新的语法关系揭示了“被时代”的语言和时代特征。而被字句语言简洁形象、寓意深刻,极具能产性。
关键词:被字句 动词化 自控性 他控性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创意十足的中国网民发明的“被字句”,近年很红火。“被自杀”、“被和谐”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中,但“被就业”、“被增长”近年则从网民调侃被传统媒体迅速放大为公共话题。《南方周末》2008年的年终特稿曾经把“被”列为该年度“红字”之一。更有网民干脆地宣告:“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如何’的”。
一 “被时代”的形成
“被时代”的开始是以“被自杀”和“被就业”为标志的。两词均是首次出现在网络后,便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继而出现大量类似造词,如:“被小康”、“被自愿”、“被离婚”、“被捐款”、“被增长”、“被失踪”等等。这些词一改传统被字句的特征,反主动为被动、反自控为他控,其句式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无比,讽刺无处不在。因深受网络时代网络大众的欢迎而很快走红,形成了极具时代特征的“被字句”潮流,进而被称为“被时代”的到来。
“被自杀”泛指死因不明而被有关专家或权威鉴定为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现象。该词据传出自《谭静事件最新进展:四名韩国人对媒体自曝谭静坠楼的惊心内幕!》。该词一经创造,迅速为广大网民接受并使用。网友在评论谭静案件和其后阜阳白宫举报人死亡案件中纷纷引用了“被自杀”这个词汇。
在当今高校大力提升宣扬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其中大多是“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冒充就业。
日,一名署名为“酱里合酱”的作者在论坛颇带幽默感地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被就业”一词由此诞生了,并迅速走红。
“被就业”属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网友ug1981对“被就业”进行了精辟的解读:“今年开始毕业包分配(不含岗位、工资等相关福利)。”
之后,“被和谐”、“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开心”、“被小康”等词接踵而至,大多数网友戏称互联网的“被时代”来临了,网友认为这种新的语法关系违背常理、荒谬至极,但这也正揭示了“被时代”的荒谬、扭曲与不正常。
二 传统被字句
1 传统被字句的句法特征
要想深刻理解被时代的新被字句,我们不得不对传统被字句有所认识和了解。学术界对于被字句中“被”字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较为系统的观点有介词说、动词说、次助动词说、副词说、助词说、双重词性说等。
《现代汉语通论》指出,构成被字句的动词,必须是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被字句的成立条件如下:
(1)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2)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我们把被字句记作n1+被+(n2)+vp,n1、n2通常为定指的体词性成分,一般情况下认
为:n1是广义的受事,n2是广义的施事,vp里的v必须是及物动词。如:
例1:小李被同事们推举为学科带头人。
例2: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传统语法中“被”字的作用是引进动词的施事,在短被动句中,施事n2被省略,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
例3:她被开除了。
例4:他的文章被剽窃了。
2 传统被字句的语义特征
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如:
例5:小张让人给打了。
例6:我叫骗子给骗了。
例7:他给人出卖了。
有标记被动句与相应主动句在语义上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被动句的句式语义可以用不可控来解释。不可控也就是被动,在语义上居于不如意的上位。如例5中,“小张让人给打了”,小张是控制不了别人的行为的人,若能控制,肯定就不会挨打了。所以他无疑是被动的、是不情愿的,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件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
简而言之,受事主语对施事发出的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极不情愿但又因超出掌控而又无可奈何,只能被动接受,传统被字句往往表达一种遭遇。
三 被时代的“被x”
“被x”是以短被动句的形式出现的,李京廉指出,短被动句是“被”字后面直接跟动词构成的被动句。王静、王洪君认为:“动态性弱的如能愿动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都不能用于被字句”。何新波也提到:被字句的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但随着被字句的创新和广泛使用,“被x”呈现出一个新特点:“被”字后面的谓语成分由原来的及物性动词开始扩展到不及物动词,甚至名词和形容词。
1 “被x”的句法特征
“被x”中的“被”,笔者采用助动词说,将其看做是一个后面接动词的助动词,视“被x”为一个整体,“被”起到被动的语法标记作用。“被x”中的“被”的特点,集中反映在“x”的句法分析上。
被时代新兴的“被x”结构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
(1)被+不及物动词,例如:被就业;被自杀;
(2)被+名词,例如:被小康,被剩女,被房奴;
(3)被+形容词,例如:被幸福,被和谐,被坚强;
(4)被+副词,例如:被自愿,被主动;
(5)被+词组,例如:被买房,被辞职。
“被x”这种新的语法关系的特点是:“被”字后面的x,即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或者词组都是以动词身份出现时,是不及物动词。传统语法中,被字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动词,而“被x”中却把形容词、名词、副词接于“被”之后用作谓语动词,它们被动词化了。
2 “被x”的语义特征
在“被x”结构中,构成x的词在语义上都有一个特点,即自控性。所谓自控性,是针对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来说的,也就是施事对于动作的控制力。如果按照完全自控、部分自控、可自控的标准来划分,可以将组成x的词划分为一个语义上的连续统。在自控能力上,“自愿”、“自杀”>全勤、代表、退休、捐款、就业>失踪、增长、下降、幸福、和谐、小
康。自杀和自愿都是完全自控的,即施事若有丝毫的不愿意,两个动作也就不可能发生或完成。全勤、代表、退休、捐款、就业在语义上属于部分自控,即施事可以控制动作发生的大部分;失踪、增长、下降、幸福、和谐、小康在语义上属于可自控,即不管施事喜欢或不喜欢,对于这些动作是有自控能力的。
在“被x”中,“被+自控性语义的词语”表达了这样一个意义:施事自控、自愿是表面现象,自控、自愿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了一切,本有自控能力的施事被剥夺了自控权利,被迫做出了看似完全或者可以自控的事情。因该行为貌属自控性行为,施事负全责,幕后黑手的卑鄙行径更为隐蔽,手段更谓狡诈、阴险。换句话说,这一类被字句在表达的语义上除了“被动义”、“遭受义”,还有“被压制”、“被欺骗”、“说反语”等意思。
(1)被压制:如“被捐款”、“被辞职”、“被自愿”等,都表示说话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受到了强制力量的压制而被迫接受。
(2)被欺骗:如“被增长”、“被小康”、“被就业”等,表示有关部门上报虚假数据,网民用以表达自己受骗的情绪。
(3)说反语:如“被满意”、“被幸福”、“被和谐”等。人们不满意、不幸福,网络不和谐却被说成了满意、幸福、和谐,人们用“被满意”、“被幸福”和“被和谐”来表达讽刺与不满。
3 “被x”的语用特征
(1)“被x”表达的形象性
“被x”结构语义上的矛盾特点,成就了其表达的形象性。
“被自杀”中的“自杀”作为一个不及物动词,表达的本来是一种自愿行为,我们只能说施事主语自杀,自杀是一个主动行为,被动受事的就不是自杀,而是他杀或谋杀,我们可以说某人被他杀或谋杀,不可能“被自杀”。“被自杀”使得对于自己情愿且必须自己情愿才得以发生的动作失去了控制力,根据语用推理原则,我们根据语言环境对表义信息进行否定,得出会话含义。这里的超常搭配表达了不同寻常的语用意义,正是这起“自杀”背后的被迫性,昭示着“自杀”背后另有玄机。这也间接讽刺了句中的隐性施事。这种间接讽刺不仅没有直接提出被讽刺者是谁,还使用了以受害者本身承担责任去影射施暴者的反讽技巧,使得“被x”表达极具形象性、深刻性。
(2)“被x”表达的简洁性
还以“被自杀”这句话为例,按照正常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说a受到了b的逼迫,不得已自杀了。简单的一个“被”再加上带有双重施事的动作“自杀”构成了全句,很明显,“被x”更符合表达的经济原则。还有“被和谐”、“被恋爱”“被下岗”等,它们大都表示一种我们平时需要用几个句子或者拐着弯才能表达的意思,语言简洁明了、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这也正是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极受网民青睐的原因。
4 “被x”的能产性
在语料的搜集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被就业率”。这个词显然是由“就业率”派生而来的。以此类推,诸如此类的名词将来完全有可能大量成对出现,如“增长率和被增长率”、“捐款额和被捐款额”、“失踪人口和被失踪人口”。这些具有自控性语义的动词派生出对应的名词,在这些名词前面加上“被”字形成新的“被”式名词,这充分说明“被x”的能产性是很高的。
任何一种流行语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精炼缩写和描摹,“被x”结构作为又一个被网络活用的结构,表达着在这个语用环境中特殊的语境意义,“被x”结构的广泛使用说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表达着弱势群体无奈的抗议声音。没有什么字比这个“被”字更能言简意赅地描述出许多人缺乏自由和不能自主的权利缺失的感觉了。这些结构共同的
语用意义在于突显“非自愿性”、“被迫性”等。在这些超常的“被x”结构中,被表述的对象总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无法正常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求自己的权利,只能任由掌握权力的一方替他们做主。于是,心智正常的被说成精神病、被强迫的被说成自愿,只有网民加的一个“被”字,可以还给弱者一点点公道,这样超常搭配的结构说出了无奈却又现实的语用意义,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霍月伟:《中国大步走进被时代:从被和谐到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联合早报》,日。
[2] 陈洁:《从“被自杀”看“被x”结构的超常用法》,语言文字网,日。
[3] 韩雪:《简述“被”字句中被+施事+谓语的常用结构类型》,《辽宁教育行政学报》,2006年第11期。
[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6] 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
[7] 王旭东:《“被全勤”就是权利“被剥夺”》,《光明日报》,日。
[8] 熊丙奇:《“被就业”的新意在哪里?》
[9] 盛春芳:《被字句的新发现》,《学园》,2010年第17期。
作者简介:梁卫华,女,1977―,河南孟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把”字句的特点与功能分析_被字句的特点篇三
龙源期刊网 .cn
“把”字句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作者:郝佳诚
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
摘要:汉语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独特的句式,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意义、功能和用法,本文仅从语法、语义、功能等角度分析“把”字句。
关键词:“把”字句;特点;功能
在现代汉语里,含有介词“把”的句子,是非常常见的。无论在日常会话里,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我们随时都可以遇到这一句式。然而,在印欧语言里,不管是英语,还是法语,我们都找不到对应的句式(其实,汉语中有很多句法格式都存在这种情况,这也是语法的民族性的一个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从外国朋友的反应来看,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但同时也是汉语中独特的语法现象,是外国人学习汉语中的一个难点。这些都促使我们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合理地解释这一常用而有富有特色的语言现象。
汉语里的“把”是一个常用的字,用这个字构成的句式很常见,但却很特别。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能运用自如,没有困难。但外国留学生在习得这一句式时,却总会面临多种困难。当我们从语言理论的角度来考察时,也会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给外国人。因此,多年来,“把”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探讨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把字句,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一、对“把”字句的研究
对“把”字句的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把”字句的外部功能特征,即:解释“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众所周知,一个句子除了它所表达的命题意义之外,还有这个句子的结构式所表达的意义。命题意义可以通过命题分析得到,而结构式所表达的意义有时候比较难确定。只有准确把握了句式意义才可能解释该句式的功能以及它的使用条件。另一类是研究“把”字句的内部句法、语义结构,试图寻求解释该结构得以成立的句法条件和语义条件。
二、“把”字句的成立条件
(一)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施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二)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浅析“是”字句_被字句的特点篇四
浅析“是”字句
摘要:“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特殊句式。近年来,语言学家也采用多种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语法事实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着力于介绍“是”字句的含义、语法特点和分类,阐述以往学术成果中关于“是”字句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是”字句;含义;语法特点;分类
一、“是”字句的界定
“是”字句,顾名思义,就是一句话中的谓语包含“是”字的特殊句式。而在语法学界大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上来说,泛指句子形式上有“是”的句子就是“是”字句。
狭义的说法中又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范晓、陈天福等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是”字句是指一句话中由动词“是”构成谓语中心,或者构成述语或述语中心的句型,如:谦虚是一种美德;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字句中的“是”也可以不充当述语或者述语中心,而出现在谓语部分开头。如:他是走了。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黄伯荣、宋玉柱等。两种狭义观点的分歧主要产生在对“是”字的词性不同的认知。他们认为在谓词前的“是”是副词,而在名词前的是动词。根据“是”字词性的不同,对“是”字句定义的界限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二、“是”的语法特点
想要研究“是”字句,就一定要先研究“是”字的语法特点。根据第五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可以知道,“是”的词性是以动词为主,只有当表示“对、正确”的时候是形容词性。如:是非观念。但当“是”字作为动词时,又有哪些语法特点呢?
首先,作为动词,“是”字有与一般动词相一致的特点:
1.能用于能愿动词之后,例如:
(1)他们应该是兄弟,怎么闹成这样?
(2)他会是你的福星。
(3)这事儿不能是他干的吧?
2.受副词修饰,例如:
(1)他现在已经是大人啦,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2)这么做明明就错的,为什么不能及时改正呢?
(3)他们都是新来的,什么都不明白。
3.能用正反疑问式提问,例如:
(1)你是不是留学生?
(2)您是不是张先生?
4.能够单独回答,充当谓语。例如:
(1)请问这是你的书吗?
(2)南直路是这么走么?
其次,“是”字也有区别于其他动词的特点:
1.“是”一般只能用“不”否定,而不能用“非”。
2.“是”不能像其他动词一样重叠。虽然在对提问进行回答的时候,可以用连着几个“是”表示加强语气的作用,但这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表示短暂、频率高的作用不同。
3.“是”字之后不能使用“着、了、过”等动态助词和各种补语。因为“是”不表示一种动作,也就没有动作完成的时态了。
“是”字是现代汉语中最常使用的一个动词。它运用范围的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三、“是”字句的分类
对于“是”字句的分类,我个人更倾向于站在语义的角度进行阐释,在不同种类的句子中,由于主语、宾语语义关系的不同,也导致“是”字在句中的意义、功能的不同。语言学家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各有各的看法。
1.以范晓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是”字句语义上的模式是“起事—动核—止事”,具体来说,就是做主语的词语表示起事,充当宾语的部分是止事,而动核就是“是”或者是由“是”构成的谓语。如:她是医生,这句话主语是“她”,也是起事;谓语,即动核为“是”;’医生”是止事。而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它主要分为四种:
(1)等同关系。也就是说S、O所指代的对象内容范围一致。前后可以对调。如,北京是中国首都。“北京”和“中国首都”是完全一致的概念,也可以说,中国首都是北京。{被字句的特点}.
(2)归类关系。顾名思义O代表一个类别,而S则是O类中的一个成员,两者不能对调。如:森林是自然资源。“森林”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种。
(3)存在关系。一般来说是指S为场所,O是存在于这一场所里的事物。如:江面上是游乐场,这里需要和存在句做一下区别,存在句是单纯的表示某事物存在于某场所,而“是”字句所表示的除了一种存在关系之外,还有判断意义。就例句而言,可以解释为:江面上有东西,这东西是游乐园。
(4)领属关系。即S是属于O所有的。如:这套房子是你的。“房子”归属于“你”。
(5)比喻关系。如:你是祖国的花朵。
还有一些特殊的关系:表示特征;手段;时间;原因等等。
2.以陈建民、吕叔湘为代表的学者的分类观点与范晓的基本一致,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一些不符合逻辑、但是是人们习惯性的用法也归为一类,称为“灵活关系”。如:人家是丰年,我们是歉年。这种用法,是由口头上的省略、押韵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
3.周洪波认为“是”字句的S—是—O的句法结构中,S、O的语义对应关系比较复杂,具体分为:
(1)认同型。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是—O【+有指】【+定指】,如:陈二的儿子光儿是镇上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2)归类型。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是—O【+通指】【=无指】,如:她是名运动员。
(3)描写型。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单指】—是—O【+通指】【+无指】如:刘翔是个健壮、跑得快的年轻运动员。
(4)说明型。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复数】—是—O【+无指】如:他们是多年来的好兄弟。
由此可见,语言学家们对“是”字句的语义分类是大同小异的,区别只是在一些表达的方式上。本文在综合了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七种分类:
1.等同和归类关系。这类“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多数是由名词、数量词、代词或“的”字短语来充当。如:湖南省的简称是湘。(等同);菠萝、香蕉、芒果等都是水果(归类);这条项链是银的(“的”字短语)。
2.宾语对主语说明。是指宾语是在某一方面对主语进行补充说明。例如:
(1)老王是个热心肠。(补充人物的性格特点){被字句的特点}.
(2)开学的日子是2月26日。(补充时间)
(3)这次实习分配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三中,一个是九中。(补充处所)
(4)这次排练相声,她是捧哏,你是逗哏。(补充角色)
(5)他来来回回总是这辆破车。(补充工具、手段)
3.解释说明。这种情况“是”的宾语多由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充当。有时带有申辩的口气,例如:
(1)我来这儿是学习的,不是来玩儿的。(原因)
(2)这件事是误会。(解释)
(3)这么做是对,不是错。(申辩)
4.无主句。这种情况下“是”之前没有主语,“是”与之后的名词性成分构成动宾短语,有时这个成分又是后边动词的主语。例如:是太阳把我晒醒;是乡亲们把路铺上的。
5.存在。主语是方位词或者是处所词,宾语是上面的事物,例如:
山坡上是一群绵羊。
6.表示肯定。分为轻读和重读两类:
(1)轻读的“是”用于表示程度较高的肯定。如:孩子们是又唱又跳,十分快乐。
(2)重读是肯定之前说的话,是已知信息。如:—孩子们是不是又唱又跳的?—他们是又唱又跳的,活泼的不得了。
7.A是A。即“是”字的前后用相同的词语。可以表示以下几种含义:
(1)事实就是事实(肯定主语就是宾语)
(2)办事情就应该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界限分明,不含糊)
(3)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没用到地方。(表示让步)
总体上说,近年来我国语言学家对“是”字句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运用多种先进理论,结合语用实际,进行科学的探索与研究“是”字句这一种重要句型。
参考文献:
[1] 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2]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4]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5.
[5] 周洪波.表判断“是”字句的语义类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4).
[6]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印)
[6]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Z].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崔洋,男,1988年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五公寓C520寝室。邮编150025把字句的语义特征_被字句的特点篇五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谓词性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 (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 谓词性词语”。把字句强调的是对某物的处理结果。
把字句是一种有特色的句子,那么这种句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谓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语义上能支配把字后边的词语。及物动词一般后面都可以接宾语。例如:他把书看完了。“看”是及物动词,在语义平面“书”是“看”的受事。当然,这里的“书”可以被“看”所支配。又例如:“我踩到了石头”一句就不能改成了把字句,这里的“踩”对“石头”没有支配能力。第二,谓语动词(特别市单音节词)的后面或前面通常都有一些别的词语。例如:他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做”的后面加了“完了”一词,表示一种结果,作业完成了。同时,又例:我把认真地审查了一遍。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前面加了“认真地”修饰动词,表明一种态度;而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加了“一遍”表示一种频率或者一个量。当然,有些谓语动词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接受、拒绝、说服”等,这类动词如果前面有某些状语,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例如:董事会已经把她的建议采纳了。“已经”一词表示一种完成的结果,同时
采纳也有一定的结果含义,那么动词后面可以不用加词语。第三,“把”字后面的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是定指的,是上下文出现过或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上例中的“作业、话、论文”都是定指的。有时候“把”字后面的词语包含有“一个、几个”之类的词语,但说话人认为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仍是明确的。例如:我们把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了二十一世纪。这里的“中国”这个当然是特指,而后面的“一个”也是特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表示的物象是明确的。第四,如果句中有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则出现在“把”字前面。例如:他没有把话说清楚。这里的“没有”要放在把字的前面。其实,看到这个特点,我想起了英文中的一个词“think”,跟我们这个把字句的这个否定特点很相似,都是将否定词放在前面。
前面都是在讨论“把”字句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讲讲把字句的作用。首先,语用表达的需要:强调动作的处置结果。这种把字句有不用把字的相对格式。例如:他推翻了原。//他把原计划推翻了。把字句就是把大家的焦点聚焦在句末,聚焦在谓语动词上,是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句意。在这个例子中强调的是已然的处置结果推翻了。又例:我明天可以看完这本书。//我明天可以把这本书看完。这里强调的是未然的处置结果看完。当然,也有一些“把”字句强调动作的致使结果,这种把字句的谓语中心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例如:繁忙的工作把他累垮了。其次,是在使用过程中结构上的需要。同时它们没有其相对格式。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动词紧接着补语,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短语。例如:他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放”与“在,,,,”关系密切)。第二,动词带双宾语,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宾语都比较复杂,放在一起累赘拖沓,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把直接宾语提前。例如:我们把那封最后的通牒式的信退还给了他们。第三,动词后有“为、
作、成”(如“作为、称为、当作、看作、看成”等)带宾语的句子,常构成把字句,即“把甲V为乙”(V表示动词),甲与乙在意义上属于等同关系。例如:我们应该把获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当然,把字句和一般的句式有些是可以通用的,它们可以称为同义句式。在句法结构分析法中,有一种分析方法叫做变换分析法,它的依据是可以在不改变隐性结构关系时来变换。在此,先了解下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的含义。显性语法关系指的是通过语序、虚词、词形变换等语法手段所表现出来的表层结构关系;而隐性语法关系指的是隐含在实词和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我们打扫了教室。//我们把教室打扫了。这两个例子中的隐性语法关系都是动作、施事、受事,但是前者是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后者是宾语前置句。 但是,我们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化成把字句。那么,到底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呢?从语义特征来看,归纳一下,只有那些具有消除意义的可以直接化成把字句。例如:他关了一盏灯。又例:他卖了一本书。这里的灯和书都是消除的或者说出去的意义。而那些具有获得意义的句子都不能直接化成把字句。例如:他买了一本书。有如:他开了一盏灯。这里的书和灯都是具有获得的意义,都不能直接化成把字句。但是,必须说明的是,那些具有歧义的句子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他倒了一杯水。这里的水如果是倒出去就可以换成把字句,如果是倒进来杯中就不能直接换成把字句。
以上是我参考各种书籍以及自己的理解整理的一些关于把字句的资料。希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好好地理解,同时在实践中也能够很好的利用各种。
更多相关内容:
与"被字句的特点"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字句被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