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几天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不知道该怎么提高

高考还剩76 天,求化学提高方法,只要有用,就粉你们!!!!!_高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高考还剩76 天,求化学提高方法,只要有用,就粉你们!!!!!收藏
速度啊,求解啊!!!!!!!!
多问,当年我化学也不好,都是问别人的倒是大学后,我想问都没得问了
回复4楼:我是基础非常不好,人是有问的呢,就是不知该从哪问起
最实际的方法。认真的把书过一遍。打好基础就可以了
回复7楼:我不知道该从哪点开始看
滚粗贴吧 找本不错的总复习资料 挨个过 不懂就问
回复8楼:哪个差就先读哪个。我是化学最差,我先读化学。然后再把考纲里面的题目都弄懂。不懂问别人,
据调查今年高考人数有910万左右,中考生也有1500万左右,总共考生有2500万左右,有这么多的考生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天天晚睡早起,导致他们睡眠不足,身体体质下降,胃口不好。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有点胃病,这个家长要注意。
蜂蜜有调理肠胃,改善睡眠,增加抵抗力的作用。睡觉之前泡一杯,促进睡眠,早上起来泡一杯喝,消除疲惫。多喝蜂蜜,可以调理肠胃,胃口大开,有食欲。天天努力学习,导致体质下降,多喝蜂蜜,增加抵抗力,少生病。网上有一家花圣食品旗舰店,专门针对考生做了一次活动,蜂蜜只要9.9元。时间不等人,为自己孩子一份贴心的祝福。让他们在好的心态环境下,健康成长,考出一个好成绩。
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多注意,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回复10楼:我读了之后经常会忘记,
回复13楼:正常,所以需要反复记忆。有空就看,看上个一周,你就记住了,至少高考时也不会忘记。
登录百度帐号2018高考倒计时30天!高考化学如何得高分?这些套路80%考生不知道
高考化学知识虽然琐碎,学起来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潜规则”,攻克化学不再难。
把元素周期表理解透彻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最为关键的地方。体现元素周期表最重要的实验和理论一定要弄懂。学好元素周期表能够解释许多问题。
例如:钠,钾,镁分别与水反应的快慢程度实验。第三周期体现非金属性强弱的含氧酸强弱顺序。
例如:为什么HF能腐蚀玻璃SiO2,而HCl,HBr,HI等不能?
因为F的非金属性强于O,所以Si-F键比Si-O键键能大,键长短,键更稳定。所以向着比SiO2更稳定的SiF4生成的反应方向进行。而O的非金属性强于Cl,Br,I所以盐酸,氢溴酸和氢碘酸都不能和SiO2反应。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归纳总结题型和解题思路
掌握基本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做题时要善于归纳总结题型和解题思路。化学学科有很强的规律性,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自如地驾驭知识。
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等等。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一些如核外电子排布及运动规律,电解质的电离、化学鍵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等都非常抽象的知识中,我们不妨先将其形象化,模型化加以理解,再深入探讨其实质,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
在学习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增强动手画的能力
我们需要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并应用于对各种反应进行分析,尝试寻找规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对有机化学。我们需要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并应用于对各种反应进行分析,尝试寻找规律。这也是有机推断题的基本功。现在并不需要掌握机理,只要发现规律就行。
比如甲烷氯代反应:H3C—H+Cl—Cl=光=H3C—Cl+H—Cl,我们完全可以脑补一只手抓住了“H+Cl”,然后翻转180°,嘿,变成“Cl+H”了。我们把这个“游戏规则”叫做“取代反应”。
重视等效思想
等效思想在各个学科中都很重要,等效思想是找同分异构体的关键步骤。当然前几步是算不饱和度、选母体、找出杂原子或基团。然后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组合。
这时把杂原子分为几类:一价基类(-Cl,-R,-OH等)、二价基类(-O-,-CH2-,-COO-等)、多价基类(氮原子)。
对付一价基,就在母体上找等效氢,有几种取代等效氢的方法就有几种异构体。
对付二价基,就在母体上找等效键,有几种插入方式就有几种异构体。注意像酯键这样的二价基有正插和反插。
对付多价基,具体方法在例子中解释。多价基其实是专门拿来对付连着三个取代基氮原子的。
找共性进行类比
化学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第一道选择题除外),而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学科。比如“拟卤素”这种神奇的东西,就是化学性质与卤素极其类似,举例有(CN)2、H2O2、NO2(N2O4)等,比如他们的氧化性普遍较强,在水中可以歧化;因此可以推知(CN)2+H2O←=→HCN+HOCN这样的反应。
更典型的是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同族的递变性值得总结,比如含氧酸的酸性、氧化性与还原性。比如NaOH与Al的反应,同样可以推广到与硼元素,2NaOH+2B+2H2O=△=3H2↑+2“NaBO2”,所谓的“偏硼酸钠”。与偏铝酸钠一样,实质上都是[M(OH)4]-的形式。
还有三对对角线规则Li~Mg,Be~Al,B~Si。所以可以推测出Li在空气中燃烧不生成过氧化物,Be与Si同样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将氧化性与电负性顺序的相同与不同做一下比较。
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
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如:分子式为C8H8O2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的异构体“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就是这一问的关键字。
3.审表达要求
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答非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
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
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明确高考评分的要求之评分时坚持的原则
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
如:催化剂;加成反应;苯;油脂;酯化;金刚石;容量瓶;坩埚(钳);铵盐、氨气等等。
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条件错误或不全的,都不给分(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有倍数(非最小公倍数),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
如:“△”、“↑”、“↓”、“→”、“”、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使用。
3.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过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于辨认。
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而用铅笔答题,没有用签字笔,最后又没有用0.5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4.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试卷、试题各自标出的划定界限。
每个大题的小题之间都要严格遵守各自的界线,以防止因试题由于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而造成答题内容上下不着边,引起缺失。试卷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5.“白纸黑字”原则。
凡是试卷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只有认试卷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分。
6.“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虽然此法可能让某些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明确高考评分的要求之评卷中的有关规范的问题
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材的规范要求规范写出,许多官能团连在链的左边和右边写法不一样,例如:硝基(O2N- -NO2)、氨基(H2N- -NH2)、羟基(HO- -OH)、羧基(HOOC- -COOH)、醛基(OHC- -CHO)等,若不规范,则一律扣分,有时甚至定为“0”分。
2.化学用语必须正确使用
① 有机题中官能团名称与结构简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反应类型与反应方程式不能混淆,小分子不能漏写;
② 主观题中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解反应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
③ 最后一题中一定要看清“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式”,“基态原子”、“离子”等要求。
3.元素符号的书写
一定要规范,该大写的要大写,该小写的一定要小写,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规范书写,Na就不能写成na。
4.化学方程式方面的问题
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的符号等完全正确,缺一不可,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完全正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
①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 b)/c,则“a+ b” 一定要加括号写成(a+ b),否则会引起歧义。
②单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单位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③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出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
④以数字表示的计算结果。按正常的步骤计算,所得结果应四舍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则给满分,但不合理的,则为0分。
高中化学实验文字表达归纳
1. 测定溶液pH的操作
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 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导气(平衡内外压强)。
3. 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如往含SO42-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如何证明SO42-沉淀完全?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沉淀剂),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4. 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5. 如何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 (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6. 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用洁净的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7. 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做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
9. 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往分液漏斗中加水,加一定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10.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1. 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2. 浓H2SO4稀释(或与其他溶液混合)液体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乙醇、硝酸、乙酸)中,并不断搅拌。
13.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瓦力识别-答非所问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还几天就高考了,怎么快速提高理综成绩?_百度知道
还几天就高考了,怎么快速提高理综成绩?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病啊,还有4天!靠!自已想办法吧!
采纳率:17%
来自团队:
看教材,回归错题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楼主还是摆正心态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高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高三了还剩一百天不到就高考了,可物理和化学很迷茫,怎么提高。? - 知乎1被浏览71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