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南极科学家有哪些中国科学家???

&·&&·&发帖说明 本小组需要加入才可以发帖
[分享]中国科学家揭秘南极地质构造
发表于&&&&529人浏览&&&&1人跟帖&&&&&&
摘要:在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中,南极大陆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经过长达8年努力,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结构和地质构造研究中,获得重要发现。南极科考站经过多年在南极内陆进行艰苦的野外观测和不断研发新技术,同时结合国际计划的共享数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绘制了覆盖整个南极板块的岩石圈厚度图、地壳厚度图等。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首次发现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东南极山系,是冈瓦纳大陆最后聚合时的“缝合带”。地球上大陆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聚合和裂解过程。现今的东南极曾分属于东、西冈瓦纳和印度—南极大陆三个不同的大陆。在大约5亿年前,这三个大陆聚合拼贴形成了冈瓦纳大陆。“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厚度是判断东南极山系是大陆碰撞形成的重要依据。我们研究发现,整个东南极山系的地壳和岩石圈都很厚,其中昆仑站所在区域是南极地壳最厚的地方。这表明整个东南极山脉都是大陆聚合碰撞形成的。也就是说,东南极山系是冈瓦纳最后聚合形成时的几个大陆连接的位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安美建说。大洋岩石圈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能对大陆板块产生地震、火山爆发等非常强烈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在中国南极长城站所在的西南极半岛下方,存在着一个“低温的异常体”,这是一个1000万年前俯冲到南极半岛之下的俯冲板片。而且,“西南极俯冲带—西南极裂谷系—横贯南极山脉”这个体系,与现今在东亚的“太平洋俯冲带—华北盆地—太行山脉体系”,惊人地相似。来源:凤凰网
筑龙岩土最新岩土工程行业动态剖析,精品工程案例分享,热门岩土工程专业技术探讨。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筑龙岩土或者zhulongy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筑龙岩土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发表于&&|&
是一个1000万年前俯冲到南极半岛之下的俯冲板片。而且,“西南极俯冲带—西南极裂谷系—横贯南极山脉”这个体系,与现今在东亚的“太平洋俯冲带—华北盆地—太行山脉体系”,惊人地相似。
后才能评论,评论超过10个字,有机会获得筑龙币奖励!
筑龙学社APP扫码
立即免费下载资料
只需1元,认证E会员,百万资料免费下
【微信扫码支付】
您已成功认证为E会员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400-900-8066【图片】我擦,我国科研这么吊了??自然杂志评选10大世界级中国科学家【国际米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46,678贴子:
我擦,我国科研这么吊了??自然杂志评选10大世界级中国科学家
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排名显示:中国是高质量科研论
文第二大贡献国,仅次于美国。在排列前10位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在年期间呈现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并且有些中国大学的高达25%。
吴季,男,1958年生,与微波技术,微波通信专业本科毕业,博士,博士后。研究员,。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当选为IEEE Fellow。  他还担任了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分会(GRSS)北京分部主席,2016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IGARSS 2016)联合大会主席,国际(COSPAR)副主席,(IAA)和国际电磁科学院(EMA)成员等职务。在他的带领下,干涉式被动技术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使中国成功跻身该领域先进行列。
,女,1955出生,国际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日生于香港,原籍广东台山,1977年毕业于美国Simmons学院,1983年获医学院博士学位。  现任教授、理学院院长、生物化学系主任、研究所所长,副主任、分子主任。2004年,因在分子生长控制、鉴别和神经系统树突形成中的重要发现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看,顶还是靠我吧
 颜宁,女,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莱芜,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4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该校接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7年博士后出站后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2012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首批“国际青年科学家”; 第9届“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5年颜宁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Protein Society)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颜宁教授长期致力于结构生物学研究,她以独立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共发表了近60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18篇Cell、Nature、Science这三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还在等我?没朋友吧
  高彩霞,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学士。199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硕士。1997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年丹麦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博士后。年丹麦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Research Scientist,课题组长。2009年9月回国,在遗传发育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课题组长,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杰出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作物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农作物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以及小麦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16年6月,高彩霞当选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讲道理60年代的硕士和现在的硕士就是两个区别
 崔维成,男,1963年生,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设计师,试航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87年赴英国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进行了3年的博士后研究。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量、非线性效应、尺度效应、脱层破坏机理等有深入研究。  崔维成于1993年初回国,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强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船舶结构可靠性分析、极限强度计算和疲劳寿命预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负责完成了7个科研项目,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以及多项荣誉称号。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任国际船舶结构会议(ISSC)疲劳与断裂技术委员会委员,三本国际杂志<>,<>,<>编委; 三本国内杂志<>编委; <>编委, <>副主任委员。
王贻芳,男,1963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贻芳曾师承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专业研究高能粒子。2001年,38岁的王贻芳放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作回国。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粒子物理的成长与发展。日,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曾入选2012年年末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 。  日,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2015年12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付巧妹,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在西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13年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研究所获生物演化遗传博士学位,导师Svante P??bo。2013年2月-2014年2月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演化遗传系做博士后,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系做博士后,合作导师为David Reich。2016年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为中科院百人引进,任研究员且聘为古DNA实验室主任。  目前她已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PNA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以共同作者在Nature、Science、PNAS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三篇,论文总IF超过500,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
秦为稼,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贯籍安徽。硕士研究生,毕业与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1984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工程技术带头人。  秦为稼多次带领中国极地科考队完成极地考察和科研任务,其中包括在1996年带领中国的第一支南极内陆考察队冲击冰穹A--南极大陆的最高点,也是被研究最少的区域之一。
 陈吉宁,男,汉族,生于1964年2月,吉林梨树人,工学博士,教授。1981年9月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学习,1986年7月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土木系博士学位。1992年12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后。1994年12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1998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99年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2006年2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2012年1月任清华大学校长。2015年1月任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2015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陆朝阳,1982年12月生于浙江东阳,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从剑桥回国创建固态量子光学实验室,致力于发展可实用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目前主持5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已经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篇),Nature (3篇),Nature Physics (3篇),Nature Photonics (3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2篇),PNAS (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4篇)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篇,被SCI引用18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15年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榜首、2006年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重大事件、三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二次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教育部评选的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近年来,陆朝阳获得了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Fellow、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师事业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中国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上海市千人计划、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特别贡献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
很多人都说女人智商低,其实是他们没接触过高智商的女人
中国女性不愧是半边天
中国女性 很牛的,这也是中国女性打破枷锁的表现,而现在有些女性却重新把这个枷锁套回自已头上 反而沾沾自喜
啊,不是说数量上去了没质量吗?不是说科研垃圾吗?
说实在的,这些年国家富裕以后对高校投资极大。科研就是有投入才会有产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南极科考中国第一人——著名科学家董兆乾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国极地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研究地球两极的科研机构,其名誉所长董兆乾是个老南极人,更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
  董兆乾出生于1940年3月,山东省荣成市人,1966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因成绩优秀进入国家海洋局工作,专攻物理海洋学。日一大早,董兆乾所在的海洋二所海洋物理研究室主任陈干城匆匆来到他家,告诉他国家最近要派科技人员去南极考察,经海洋局系统组织内部挑选,选中了他。董兆乾到了北京才知道,这次考察是由澳大利亚政府组织的,澳方邀请中国派遣两名科学家参加此次南极科学考察。这次南极之旅开启了董兆乾生命的新篇章。1980年以来,董兆乾6次赴南极考察,为开创中国南极考察新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次踏上美丽的南极日,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董兆乾和中科院的张青松踏上了奔赴南极的征途,揭开了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序幕。
  在首次南极考察中,除了主访凯西站外,他们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南极局,参观了两国的南极博物馆,收集了有关南极考察的大量参考材料。两位中国科学家还顺路考察了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法国的迪·迪尔维尔站,对南极建筑物、考察队的现场运行、考察队员的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冰雪世界的交通运输、通讯联络等,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考察。
  在极地大陆,每走—步,甚至每说—句话都充满艰险。如果在室外随便开腔,牙齿的釉层会受损伤,牙齿会被冻裂。董兆乾碰到第—场极地暴风雪时,躲在澳大利亚考察站内,可以清晰听到外面暴风呼啸。当时,风速达每秒50米,卷起大陆的巨型石块,打在建筑外墙,像在开机关枪,房子摇摇欲坠,经历过风暴的人“说不害怕肯定是假的”。这样的环境下,董兆乾仔细记录下各国考察组在南极活动的各种信息,留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还收集并运回几百千克的样品。
  这次考察历尽艰险,但科学家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于3月21日回到北京。回国后,他们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5万多字的综合考察报告,为我国组织南极考察、派出首支南极考察队和建立南极考察站的计划制定打下了基础。接着,海洋二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分别组织课题研究组,出版了各自主编的《南极科学考察论文集》,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对南极的首次科学著述。
  同年5月,澳大利亚南极局局长访华时对方毅副总理说,两位中国科学家表现“非常优秀”,已经是“南极人”了,并当场邀请他俩年底再赴南极考察。
  —年后,董兆乾第二次跟澳大利亚人奔赴南极,遇到了更大的危险,还差点丢了性命。考察船在海上遇到风暴,风速每秒近80米,海船紧闭舱门,在海中翻滚了七八个小时。董兆乾没向大使馆报告险情,在船舱里弹着吉他自己压惊,直到这艘船强行抢滩,冲上南极大陆。他回忆说:“再晚—点,肯定完了。”
  从1980年到1993年,董兆乾6次去南极,1次去北极。董兆乾指出:“研究南极,对于中国研究全球气候,提出极地管理的主张都有很大意义。我们在极地研究的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眼下,南极大陆还有很多未知,值得科学家、探险家们去探索。”
  其实,中国人登上南极大陆的时间比西方晚了整整两个世纪。200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可以错过很多事情。20世纪70年代末,南极洲上已经有100多个各国建立的考察站,而在中国甚至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南极地图。1984年,中国南极考察队第一次登上乔治王岛之前,南极一直是独属于西方世界的一方“神秘之境”。
  200多年的南极探险之旅,一直没有中国人的身影。1768年,英国著名航海学家库克船长,第一次驾驶帆船进入南极圈内,遗憾的是,他没有发现南极大陆。半个世纪以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派遣两艘机帆船组成探险队,经过两次“南征”发现了“南极大陆”,但实际上那是离南极大陆很近的一个岛。美国人认为,发现南极的荣誉属于美国的捕鲸船船长帕尔曼。1820年11月,他在南极海域游猎过程中,曾清晰地看到了南极大陆,比俄国探险队早了两个月。英国人则说,英国探险家在美国人帕尔曼之前10个月就登上过南极。实际上,他们各自声称第一个发现南极大陆的这个地方,现在被各国统称为“南极岛”。
  不论是谁发现了南极,整个19世纪乃至到20世纪中叶,西方各国的开拓者不断地深入南极,进行科学探索,甚至在南极出现了领土纠纷。
  南极,你“有所不知”的历史地球最南端的南极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约1400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95% 被厚厚的冰所覆盖,最厚达4800 米,人称“白色大陆”。南极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风力最大、气候最干燥的大陆。然而,它的神秘和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探险人。
  谈到南极科考的时候,董兆乾依然抑制不住对那片大地深深的感情,“我们待在站里,看窗外一片雪雾茫茫,那种独特的地理景观让人内心激动不已。我跟身边的同事说,我一定要出去拍摄下来。虽然这在当时很危险,他们还是支持我去拍摄,最后是两个人抱着我的腿,我趴在冰面上拍下了南极震撼人心的地理景观”。
  其实,南极只有冬夏两季,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为世界最冷的陆地。要在终日被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短暂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中旬中间施工。4月到10月,南极的冬季到来,冰原上就只剩极度的寒冷和无边的黑夜。如果夏天完不成任务,就要延误一年。国务院对首次南极科考和建站项目的批件,计划的科考时间就是1984年末至1985年初的南极夏季,也就是说,所有的准备工作要在1984年11月之前完成。
  怎么去南极?破冰船是极地科考最有效的工具。我国唯一的破冰船“雪龙”号曾在南极解救遇困的俄罗斯科考队,显示了破冰船在极地冰原的巨大威力。但是这艘破冰船是1993年购自乌克兰,1984年时,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极地科考利器。从中国赴西南极洲也没有现成的航线可寻,科考队从1249张中外海图、150本海洋、极地资料中,绘出了一条航线。这条航线起点是上海,经宫古水道、关岛、古伯特、社会群岛,由社会群岛海域按大圆航法,直插美洲南端的合恩角驶入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市港口,再横穿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
  所谓大圆航法,是采用地球面上两地间最短航线,即大圆航线的球面航法。选取最短的航线,也就是不避绕这条航线上任何的艰难险阻,直冲过去。无论怎么走,中国科考队都将开辟一条中国到南极的新航线。1984年10月底前,建设南极科考站的物资和科学仪器设备共计500吨,全部运抵上海,装进了“向阳红”10号和J121船的船舱。南极气候恶劣,是世界上的“寒极”“风极”“白色沙漠”,因此,对建站物资和科学仪器设备的质量要求也特别高。比如,对建站房间的要求是:防寒、保温、抗风、防火和防雪埋,所以房屋的建筑材料都是双层钢板内夹聚氨酯泡沫塑料。建筑是组合式的,钢板在-50℃~-60℃的情况下也不能开裂。
  国家为南极科考站建设划拨的资金是2000万元。在最初的资金预算中,有中央领导批示,能用2000万元建起一个无人站就算成功。但最终的结果是,这些钱建起了一座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长年科考站。日,中国首支南极考察队宣布成立,队员共591人,其中,去过南极的只有7人。他们成立后不久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同年10月15日,邓小平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的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日,西方的平安夜。经过短暂休整的中国南极考察队开始了他们的最后一段航行——穿越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是极地气旋风暴最为频繁的海域,是众多去南极探险的船队闻之色变的险地。但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通过的这一天,上天似乎给予了特别眷顾,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波不兴。12月25日,两船相继驶入南纬60度以内,《南极条约》规定,南纬60度以南地区属于南极地区。
  1985年,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乔治王岛建成;1989年,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建成;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人类首次从地面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这长期以来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有了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人类的足迹……中国这些骄人的创举,其实都离不开董兆乾这位南极科考第一人走向南极的第一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通登录手机动态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动态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第三方账号登录
手机号码/注册邮箱/注册
发送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已有账号,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
已有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解决问题
目前已有多少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多少个科学考察站,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在什么季赴南极考察
急答对的另有50赏钱
浏览次数:1585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中,俄,英,美,荷兰,阿根廷,法,日本,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具体站点: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戴维斯站&莫森站&阿根廷:奥尔卡达斯站&贝尔格拉偌将军站&圣马丁站&普里马维拉站&俄罗斯:东方站&俄罗斯站&青年站&列宁格勒站&新拉扎列夫站&德国:格&冯&诺伊迈尔站&法国:迪蒙&迪维尔站&迪尔维尔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帕默站&塞普尔站&南非:萨那站&日本:富士圆顶(基地站)&昭和站&瑞穗站&韩国:世宗王站&新西兰:斯科特站&万达站&英国:罗瑟拉站&法拉第站&罗瑟拉站&格吕特维肯站&锡格兰尼岛站&中国:长城站&中山站&北极:&中国(黄河站)、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戴维斯站&莫森站&阿根廷:奥尔卡达斯站&贝尔格拉偌将军站&圣马丁站&普里马维拉站&俄罗斯:东方站&俄罗斯站&青年站&列宁格勒站&新拉扎列夫站&德国:格&冯&诺伊迈尔站&法国:迪蒙&迪维尔站&迪尔维尔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帕默站&塞普尔站&南非:萨那站&日本:富士圆顶(基地站)&昭和站&瑞穗站&韩国:世宗王站&新西兰:斯科特站&万达站&英国:罗瑟拉站&法拉第站&罗瑟拉站&格吕特维肯站&锡格兰尼岛站&中国:长城站&中山站&北极:&中国(黄河站)、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极中国有几个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