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北冰洋事件算是俄罗斯的内海吗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日 09:17 来源:《国际安全研究》(京)2015年第6期
作者:李振福 刘同超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大连 116026;刘同超,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 116026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关 键 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地缘安全格局/“大北极机制”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170)和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极权益博弈复杂网络格局演变的能量地形模型仿真研究”(项目批准号:)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冰盖加速融化,①使得北极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新区域。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航线。目前,狭义的北极航线只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两个部分。东北航线是指从北欧各港口出发,绕过西伯利亚(Siberia)北部,穿过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到达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等国的航线。西北航线是指从白令海峡出发,绕过加拿大北部,到达兰开斯特海峡(Lancaster Sound)的航线。  北极地区蕴涵丰富的能源,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曾发表评估报告:在北极地区现有的勘探条件下,能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开发的石油储量大约高达900亿桶,北极地区的石油资源占地球未开采石油资源的13%,能够满足全球需求几十年。北极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更丰富,占全球天然气资源的30%,相当于当前世界原油资源储量的25%,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大约为8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天然气资源储量的40%左右。②  北极航线的开通对现有的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提出了挑战,因为目前亚洲到欧洲的远洋航线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程大约为13 000海里,而通过北极东北航线的航程大约为7 900海里,航程减少约5 100海里,在远洋航线中燃油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而燃油与航线里程密切相关,所以北极航线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③  北极航线常年被冰层覆盖,天气寒冷,环境十分恶劣,导致北极航线一直无法全线通航。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日益临近,有专家预测,穿过北极点的北极航线在2050年之前有望实现全线开通。④北极地区的资源丰富,尤其是北极航线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以北极航线为研究对象的地缘政治研究和权益斗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甚至有些专家声称,如果大国间对北极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分歧时,未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有可能在北极地区爆发。  北极航线具有战略性价值。日,俄罗斯在北冰洋的海底插上了一面俄罗斯的国旗,此举遭到了西方各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等国也纷纷采取行动,目标直指北极地区。也就是说,谁拥有了北极地区,谁就拥有了北极航线和北极的资源。因此,很多国家将北极航线作为国家战略,许多国家已经做出了战略部署,俄罗斯将加强北方舰队装备以保护北极利益,⑤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行政命令以更好地调控北极地区。⑥目前的北极问题还出现了国家间合作倾向,例如挪威和俄罗斯的合作,挪威加大投入以支持挪俄在巴伦支海地区的合作;⑦美国则寻求芬兰支持以实现北极目标,2015年美国开始担任为期两年的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而下一轮的北极理事会主席国将会是芬兰,美国希望它们在这轮制订的计划能够在下任轮值国得到实现,而且美国在这轮保证优先对芬兰重要的议题进行磋商。⑧  虽然现在北极航线尚未全线开通,但是近几年通过北极航线的航行船舶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然而,北极航线的开通虽然能够带来巨大的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航线的开通意味着更多的船舶通行,船舶的溢油、污染等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这将会给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原住民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⑨  一 问题的提出:北极航线的地缘安全价值  北极航线问题目前的主要矛盾在于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法律地位方面。俄罗斯在1991年就颁布了关于航道管理的《北方航道海路航行规则》,此后相继颁布了《北方航道航行指南》《北方航道破冰船领航和引航员引航规章》《北方航道航行船舶设计、装备和必需品要求》等一系列文件。在这些文件中,俄罗斯界定了北方航道范围,明确了北方航道是属于俄罗斯海洋管辖范围内的一个航道。而且,俄罗斯还对此航道制订了严苛的航行条件,规定通过该航线的船舶船长必须有一定的冰区航行经验和年限。因为北方航道占东北航线的一大部分,因此,许多国家对俄罗斯的相关做法表示抗议,并主张所有国家船舶都有在东北航线自由通行的权利。  加拿大在1970年颁布了《北极水域污染防治法》,该文件规定的适用范围为加拿大北纬60度以北海岸线以外100海里的区域,加拿大把该区域分为16个小区域,并且对于每一个小区域都规定了进出时间限制,并且限制了货物运输的种类,制订了通行船舶的各种指标。⑩对于违反规定的船舶,将采取强制性的拦截措施。此外,文件还规定在此区域通行的船舶必须“零排放”,禁止向此海域排放垃圾。加拿大制定的法律高于国际法律的海洋通行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船舶收取高额的服务费,这种行为就是企图变相控制西北航线。2008年,加拿大还把此海域的范围扩大到了200海里。加拿大认为北极海域属于加拿大的内水,国际上的通行规则不适用于西北航线。由此可见,北极航线不仅体现在商业运行上面,国家间的权利斗争和政治博弈都是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的关键。  地缘安全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缘政治安全、地缘经济安全、地缘军事安全、地缘社会安全等。在当今的时代,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已经不占有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方面的争夺,经济间的竞争与合作、争夺意识等成为支配政府间的行为和国家间关系的准则。由于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地形地貌、自然构成、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地理因素是所有国家无法自主选择和改变的,因此,地缘安全战略最显著的特征是:在一个变化很小的地理条件下去探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从社会、文化等不同的角度来关注地缘安全研究,以便能够为国家战略提供一个更切合实际的理论依据,所以非传统安全研究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11)  非传统安全的提出使国家安全的研究边界由领海、领空、领土的边界扩展到了与社会的安全和人的安全相关的领域,国家安全的研究要素也由传统的政治权利、武装力量扩展到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层面,丰富了安全的内容,完善了安全的研究范围。  北极地区的安全既包括了传统安全也包括了非传统安全,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包括北极地区的军事斗争,非传统安全包括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能源安全。影响北极地缘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的变化。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北极航线将全线开通,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对于北极地区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北极航线是北极地区的一部分,北极航线目前是北极地区最不稳定的因素,北极航线对于北极地区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2)  其次,北极航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北极航线附近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军事演习、能源开采和商船通行等。这些人类活动对于北极地区安全影响很大,可以说北极地区的安全问题主要就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最后,北极航线扩大了北极地区安全的参与者。由于北极航线所具有的低政治敏感度等特殊性质,使得世界上许多的非北极国家都能够参与北极航线的开发运营,而且北极航线属于北极地区,所以这些国家就属于间接参与北极地区事务,使得北极地区安全的参与者不局限于北极八国。  就此而言,北极航线具有重要的地缘安全价值。  第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北极航线涉及的区域非常广大,它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因此也涉及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也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北极地区的权益,这对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就是全球安全的一部分,北极地区的安全态势与全球安全密切相关,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能够更切合大北极国家的利益,符合北极地区地缘安全国际化的趋势。  第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众所周知,现在的军事问题一般是参与国家越多,反而越安全,例如伊朗核问题大家集体开会讨论,结果伊朗认识到了问题严重性,主动做出让步,使伊朗核问题实现了向有利于区域和全球安全的方向转变。现在北极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北极国家成立了北极理事会,主要参与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和冰岛,还有一些原住民组织,而把其他国家排除在外,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引入了北极航线这个切入点,因为北极航线的开通涉及很多的其他大北极国家的利益,(13)更多的国家参与北极事务,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一个安全阀。如果北极航线的纠纷能够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那么就能给北极地区地缘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作用。同时,北极航线是北极地区的一部分,它的安全程度越高越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的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第三,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海洋法的第一项原则就是便利国际交通原则。它是指世界各国在行使公海权益的时候,其他各国和组织不得干预或者阻碍其海上交通的顺利通过,而且还要为它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的原则。虽然俄罗斯坚持保留它对东北航线的全面管辖权,加拿大则想以直线基线理论实现对西北航线的管辖权,但是目前已有许多其他大北极国家坚持认为依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自己拥有北极航线的国际通行权利,其他国家的法律不能凌驾于《国际海洋法公约》之上,不能制定出与《国际海洋法公约》相冲突的法律,剥夺其他国家的公海自由航行权利,所以说各国能够在北极航线上依法自由航行,这给世界各国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了条件。而且,北极八国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纠纷,有些国家积极主动邀请一些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事务,只有参与了北极航线事务,才能进一步参与到北极地区事务,进而参与到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构建中来。  第四,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变暖带来北极冰层的融化,冰层融化才使全球为之瞩目的北极航线得以开通,北极航线开通以后将带来一系列的北极地区地缘安全问题。北极航线就像一个引子,引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问题。而且在北极地区地缘安全中,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占有重要地位,北极航线的未来走向将决定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走向。  二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是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作为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的基本研究对象,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  (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概念和范围  1.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与安全研究的嬗变  英国著名政治地理专家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认为,地缘政治学是“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进行研究和整体的认识”。(14)也就是说,地缘政治学的研究着重点在于一个变化的国际环境下国际政治或者国际关系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  地缘政治的主要思想流派大致分为五种,即“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德国地缘政治学”和“新型地缘政治学”。其中“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主要强调自然地理因素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随着时间发展,渐渐地出现了强调行为体自身的重要性的地缘政治理论,包括“生存空间论”和“人道主义论”。其中德国地缘政治学的代表、纳粹地缘政治学家卡尔·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提出了“生存空间论”,他认为国家的发展和生存需要生存空间。“人道主义论”主要研究国家兴衰更替的地缘政治条件和国际新秩序因素。  有关安全研究的讨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安全观也出现了跨学科和多元化的特点。安全研究理论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个时期的安全研究主要是传统安全研究,其中以经典现实主义的“战略研究”为代表;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美苏冷战结束,这个时期的安全研究主要是宽泛安全研究,其中的代表是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安全研究;三是美苏冷战结束至今,这个时期的安全研究主要是批判安全研究,以建构主义安全研究为代表。  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认为安全就是一种价值,是“在得到的价值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15)然而,英国著名学者巴里·布赞(Barry Buzan)认为安全是“追求不受到威胁”,是“为了保证国家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者的能力”。(16)安全是一种动态过程,在该过程中国家或组织没有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和侵犯。  传统安全主要研究军事领域,研究焦点主要是战争。冷战开始前,因为研究的内容过于单一,对于经济、历史、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太少,传统安全的经典现实主义安全观受到了猛烈的抨击。就在这个时期,两种新的理论应运而生,它就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它们都认同国际社会的国际利己性和无政府性。  冷战结束后,关于安全的研究继续进行,约翰·盖迪斯(John Lewis Gaddis)认为新现实主义没有成功地预测到冷战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而约翰·米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认为新自由主义没有在冷战结束后为世界的和平稳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另一个理论横空出世,它就是建构主义,它的研究因素已经转移到了身份、文化、规范等方面。(17)  传统地缘安全的主体是国家,虽然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不尊重国家的边界和主权的特征,但是要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还得以尊重国家的边界和主权为前提。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国家的概念,安全的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它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地区甚至全球。  2.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理论的内涵解析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地缘政治理论中关于“地缘”的范围,使其不再局限于地理上的相邻,而是沿着北极航线这条航线的延伸。这是符合地缘安全理论的,因为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也是从地理和空间的视角来研究安全问题。航线的地缘安全理论与一般固定区域的地缘安全有所不同,因为航线是开放和动态变化的区域,更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地缘”研究范围能够扩展到北极航线所到之处,这样将有更多的大北极国家参与到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治理中来。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北极航线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安全要防患于未然,现阶段,人类往往由于贪图眼前利益,不考虑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最终造成巨大的灾难。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要求人们对于北极航线先考虑发展趋势,评估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现有状况,分析人类行为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影响后果,进而采取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北极航线,保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  着眼未来,北极航线及北极地区的发展建设要坚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由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具有内容多、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是北极航线及北极地区发展永远绕不过的一个问题并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下,北极航线及北极地区的发展建设才能处于健康的状态。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主要包括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政治军事安全等。能源安全,主要是指对能源的开发和运输中所面临的安全。由于北极地区的特殊气候环境,给能源的开发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如果技术要求达不到标准,容易造成基础设施破坏,人员伤亡,甚至导致蕴藏石油的溢出。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越来越多的船舶行驶在北极航线上,增加了在北极航线上船舶原油泄漏的风险。由于北极的特殊气候,原油在北极地区难以清理,对北冰洋的污染持续时间较长,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将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北极原住民的生存环境。  北极航线生态环境安全是指对于北极航线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北极气候变暖,海冰的融化,北极航线的即将开通,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首先是海平面的上升,一些海平面较低的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其次是冰雪的融化将减少地球上的冰雪数量,将使全球气温升高得更快,带来雪融的恶性循环。北极航线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遭受破坏,自我恢复的过程将会非常缓慢。  北极航线政治军事安全,世界各国在争夺北极航线权益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和利益冲突。各国在应对这些纠纷和利益冲突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国家恃强凌弱,依靠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取豪夺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北极航线权益的现象。其他国家对于这些行为的忍受程度和这些行为的影响严重程度决定了北极航线政治军事安全的态势。北极航线政治军事安全问题就是各国对于北极航线权益博弈的过程中,各国为了争夺北极航线权益,借助军事力量进行军事演习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间接威胁他国对北极航线权益的争夺。  3.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特征  北极航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决定了北极航线的地缘安全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根据北极航线的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发展情况得出的。  (1)政治军事安全是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重点  北极及北极航线地区的政治军事安全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将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二战期间,美英等国为了支援苏联,盟军穿过北极航线共为苏联运输了78批1 571艘次舰船的粮食、冬衣、弹药和药品等。当时的德国为了切断美英国家对苏联的物资供应,在巴伦支海(Barents)和北冰洋海域多次发生了海战,英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它为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由于冰层的原因,潜艇在冰层下面不容易被发现,苏联和美国都分别在冰层下开展潜艇活动,苏联甚至计划从潜艇上发射导弹直达美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俄罗斯在北冰洋地区的冰下斗争愈发激烈。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潜艇都在冰层下面做了弹道导弹的发射实验。利用北极冰层覆盖的自然条件,在水中进行各种潜艇活动。近年来,美国经常在北极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分别在、2011年举行了三次“冰原”演习,其中美国派出了多艘核潜艇。2010年8月,加拿大、美国、丹麦在北极举行共同军事演习。(18)  2007年,加拿大宣布将在努勒维特(Nunavut)的巴芬岛(Baffin Island)建立一个深水港和机场,并在雷索卢特湾(Resolute)建立北方军事训练基地,该基地可容纳100人的训练。另外加拿大还扩充了北极地区的巡逻队,该巡逻队主要由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构成,巡逻队的主要任务是抵达加拿大军队到达不了的边远地区保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公共安全。  俄罗斯对于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越来越紧密,2014年12月,俄罗斯的北极北方舰队基地的指挥部成立并开始运行。俄罗斯表示,为了提高俄军队在北极寒冷地区的作战能力,将计划在2015年年内完成关于北极地区的军事基地的修复和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19)  这些国家的军事活动一直存在,时刻为了争夺北极航线的权益。由于北极航线的利益巨大,各国极有可能动用武力去争夺北极及北极航线权益。军事斗争带来的危害非常巨大,常常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和民族的迁徙,加拿大北部地区的原住民就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被驱赶至此的,那时候人们认为他们不可能在寒冷的地区生存,所以就放弃了追杀,原住民就这样幸运地存活下来。目前,为了争夺北极航线权益,各国都加强自己国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经常在北极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对于北极及北极航线权益的争夺将逐步演变为军事力量的角逐。  (2)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  北极航线的开通不仅缩短了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海上航行里程,而且对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由于受北极航线影响的国家很多,在北极国家内部,有关北极海域的大陆架的划分问题纠纷不断。在非北极国家方面,有很多的大北极国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北极航线的建设中来,导致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对于北极国家来说,俄罗斯认为北方海航线就是一条国内航线,它属于俄罗斯的内海区域,而加拿大也认为西北航线就是加拿大的一条国内航线,它属于加拿大的内海区域。它们还分别对自己的管辖区域制定了法律条款,这些法律条款严格程度明显高于国际条款,因此引起了其他国家对此的不满。北极航线地区天然气和石油储存量非常巨大,其他大北极国家对于这些能源的需求非常的大,并且由于北极航线即将开通,它将成为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北极航线能够缩短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距离,所以很多国家对于北极航线的争夺很激烈,使得北极航线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重点。因此,北极航线的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  (3)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影响较大  北极航线连通三大洋和三大洲,北极航线开通后,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船舶燃油的泄漏。北极本身的生态就很脆弱,一旦受到破坏,恢复起来很难,而且一旦溢油的泄漏与北极地区的生物产生接触,将导致北极地区生物死亡甚至某一生物种族的灭绝,造成生物链的断裂,对北极地区的生物链造成严重变化,(20)影响整个北极地区的生物圈。北极航线的开通是全球变暖带来的除不良影响外为数不多的良好影响,但是我们要知道,北极就是天然的冰箱,北极冷的原因是由于冰层对太阳光的反射,使太阳光的能量只有小部分留在北极地区,大部分都被反射。然而现在北极冰层的融化导致北极地区吸收的太阳能量增加,而吸收的太阳能量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北极冰层的融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北极夏季无冰,导致全球温度迅速升高。  (4)北极航线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阵地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的海洋权益问题涉及国家很多,这些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争夺都是根据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法”争取海洋权益。而实际上,这些法律条款有些是相互冲突的,难免会在争夺海洋权益的过程中出现纠纷。这里涉及国家和法律条文很多,所以北极航线中的海洋权益的争夺很复杂,这些问题也不容易解决。但是,如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海洋权益问题能够有效解决,或者说能够形成一部成文的法律,(21)那么其他国家和地区就能够依据这个法律条款,维护或解决自身的海洋权益问题。  (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影响因素  1.国际协调机制  国际协调机制是一种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机制,它存在的主要意义是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北极地区现有的国际协调机制主要依靠北极理事会,北极理事会的主要成员国是北极八国。凭借着北极理事会这个平台,北极八国一起协调合作,从而构成了北极地区意识,营造了北极就是北极八国的北极理念,给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北极已经超越了地理因素的限制,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道路,所以许多其他大北极国家也有权利和有意愿参与到北极及北极航线的治理当中。而现有的北极理事会的国际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限制了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及北极航线治理的权利,导致了其他大北极国家对北极理事会的批评和质疑日益增多。北极八国应该积极引入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到北极及北极航线的治理当中来,构建良好的国际协调机制,推动北极国际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加强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构建。  2.现有国际法律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方面的现有的国际法律是指现有的对于北极航线地缘政治利益进行限定的国际法。有关专家表示,北极地区的国际法缺失导致了世界各国在北极及北极航线的权益争夺。实际上,北极确实存在一些法律和条约。例如《斯瓦尔巴德条约》成功解决了斯瓦尔巴德群岛(The Svalbard archipelago)的归属问题,条约规定了挪威拥有该群岛的主权,但是该条约缔约国的公民能够自由进入斯瓦尔巴德群岛,在遵守挪威法律的前提下,可以从事正当的商业和生产活动,并且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除了《斯瓦尔巴德条约》以外,北极还存在很多条约,但是,这些条约都有一些问题,相互之间很有可能出现冲突。例如《斯瓦尔巴德条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就有关于大陆架划分的冲突,但是很多国家(例如中国)都同时承认了这两个法律条约。然而关于北极航线的法律,俄罗斯规定了东北航线中的北方海航道属于俄罗斯的内海,有关船舶行驶在此海域应遵守俄罗斯制定的有关法律,加拿大也制定了关于西北航线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内容严格于《国际海洋法公约》。其他北极国家的国内法对于北极地区的规定也大不相同,这给北极国际法的制订增加了困难,也增加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不确定性。(22)  3.大国行为  大国主要是指北极航线利益相关大国(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行为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的影响。由于小国的国家实力比较弱小,它们常常选择与大国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争取北极航线的权益,所以说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大国博弈问题。只有在几个大国间对于北极航线的意识和行为达成一致的时候,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才能得以保证。但是,当某一大国出现过激行为的时候,其他国家对此行为的反应是很重要的,而且还要看大国对过激行为的修正程度。当某一大国出现过激行为的时候,其他大国对此反应激烈,这一大国对过激行为并不改变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在北极及北极航线地区发生传统安全危险。  4.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  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主要是指北极航线的被利用程度和通航预期。北极航线是北极问题不同于南极问题的关键之处。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北极航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开始对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北极生态环境、冰层融化、地区文化等。北极航线与海冰的融化程度密切相关,海冰融化的速度越快,北极航线的开通时间越早,各个国家对于北极航线的争夺也是越激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形势也会越不稳定。(23)  5.人的安全  这里面主要是指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北极地区原住民的安全和其他地区的重要参与者(例如国家领导人或者海盗)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影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与北极地区原住民息息相关,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首先影响的就是原住民的生活,如果在北极航线发生战争,那么原住民将无家可归;如果北极航线发生巨大的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到北极地区生物的生存,大量鱼类死亡,生物链出现断裂,那么原住民将没有食物可以食用,将逼迫原住民离开家园,重新寻找居住地。如果说原住民是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影响结果波及最大的人群,那么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或海盗则是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影响最深的人群。国家领导人对北极航线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人的安全,如果国家领导人对北极航线有很大的企图,但是对于北极航线权益的争取有非常大的困难,他就有可能企图发动战争,趁乱争取北极航线权益,或者认为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甚至对于别国争取北极航线权益的行为横加阻拦,都将不利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构建。海盗的存在将给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是全球安全的一部分,在不久的将来,北极航线开通以后,海盗很可能就会在北极航线上频繁出现,进而更深一步地影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人的安全。  三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缘起、困境及趋势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是指,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  (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缘起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军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能源运输安全。  1.政治军事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个国家独霸世界的格局已不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面对现在的世界形势。世界各国为了争夺北极航线的权益,(24)国家之间往往选择合作,一般的合作主要是大国和小国合作,少数大国与大国间合作。在北极航线权益争夺的过程中,北极国家的大国有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其他大北极国家主要有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和亚洲的中国等国。由于各国的意识形态不同,其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的过程中将会形成利益趋同的集团:以俄罗斯为首的集团,主要观点是尽可能多地占有北极地区的权益;以美国为首的集团,主要观点是认为北极事务的区域性,但其中夹杂着占有北极及北极航线权益的想法;非北极国家组成的集团,主要观点认为北极是全人类的北极,北极航线是全人类的北极航线。  (1)以俄罗斯为首的集团。这个集团除了俄罗斯还包括加拿大、瑞典、冰岛和芬兰等国。这些国家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优势,北极航线的大部分航段都在这些国家的管辖范围内,这对于它们争取北极及北极航线权益非常有利。所以这些国家就有可能联合起来瓜分北极航线,对于别国想要争取北极航线权益则予以干涉,并制定严格的法律,限制船舶在北极航线的通行。当然,在外界的压力之下,它们有可能对于船舶通行北极航线给予技术支持,但前提条件是承认北极航线的航线政策和限定。这个集团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参与北极航线事务,增加了北极航线军事斗争的风险,使得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朝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25)  (2)以美国为首的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国主要包括美国、挪威、丹麦、韩国和日本等。由于这些国家相对比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来说没有那么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它们没有太多的优势去争取更大的北极及北极航线的权益。但是相对于一些非北极国家又有一定的地理优势,所以它们做出了以北极事务区域化和努力争取北极及北极航线权益相结合的态势。由于北极航线一直受到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控制,美国则认为北极航线属于国际航线,外国船舶只要没有对北极航线造成危害,都有通行的权利。这个集团的其他国家一直以来都反对俄罗斯和加拿大对北极航线进行的严格控制。所以美国与加拿大、俄罗斯在北极航线地区发生了很多的纠纷,丹麦和加拿大也因为汉斯岛(Hans Island)的归属问题争议已久。2005年,由于加拿大高层官员在汉斯岛升起加拿大国旗,于是丹麦就派兵进入有争议的海域,目的就是宣布此海域的主权。挪威则是想要在北极海域建立一个大型的天然气加工厂,主要目的是获取一些经济上的利益。日韩两国则是追随美国的步伐,希望美国获得北极航线权益的同时,自己也能够获得一些利益。这个集团打着以北极航线是国际航线的旗号,行使的却是争取北极航线权益的事实。虽然这些国家地理优势不明显,但是国家经济实力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在军事力量的实质性存在方面也具有优势。现阶段美国的潜艇就经常在北极海域游弋,经常在北极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如果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继续对北极航线严格控制,美国这一集团的国家一定会最先提出反对,逼迫俄罗斯等国修改北极航线的相关政策。否则,美国等国会对北极地区派兵,有可能武力争夺北极航线,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有可能在北极地区发生。  (3)以其他大北极国家组成的集团。这些国家以全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去争取北极航线的利益。这个集团主要以亚洲的中国和欧洲的德国、英国和法国为主,当然还会包括受北极航线开通影响的巴拿马和埃及等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例如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亚洲的新加坡和印度也会参与进来。(26)对于这些国家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不占有任何地理优势,但又都与北极航线相关,想要争取北极航线的权益还很困难,但是如果北极航线出现安全问题又与它们密切相关,所以它们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到北极航线的治理中。这些国家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影响最小,因为这些国家在北极航线事务中基本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北极地区的军事不具备优势,军事力量几乎到达不了北极航线区域。但是由于这些国家较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比较多,如果俄罗斯等国能够放宽北极航线事务的参与条件,这些国家将能够在北极航线的事务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这些国家有的已经获得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地位,有的还在积极争取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地位,相信未来这些国家能够更多地参与北极航线事务,增加北极航线事务上的话语权,为北极航线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27)  2.能源运输安全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许多的能源和矿藏。目前,各国对于北极地区的能源探测基本结束,大多数的能源基本被探明,下一步就是对于北极地区的能源进行开采。但是由于现有的开采技术无法保证在能源开采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污染环境,(28)所以现阶段的能源开采有许多因为技术原因被叫停,大部分的能源还都处于未开采状态。而且由于北极地区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很不利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一般的天然气运输船很容易在北极航线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但是由于北极航线运输活动的增加,海事事故在所难免,将导致能源的泄漏,由于北极的特殊条件,一旦造成污染,很难清除干净,污染后很难得到恢复。  3.生态环境安全  北极理事会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已经颁布了很多关于北极地区的环境治理的法律文件,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涉及的主要纠纷就是关于海洋权益的纠纷,主要是政治和经济领域。根据北极地区的发展历史来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案例,然而关于环境方面,早在1989年,芬兰就提出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北极八国在1991年签订了《北极环境保护宣言》,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关于保护北极环境的行动。1996年北极理事会在加拿大成立,关于北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工作被纳入其中。从环境出发,能够促进北极各国的相互合作,使相互对立的国家因环境问题而结盟,各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法律等领域的合作。  (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困境  由于北极地区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国际协调机制,国家之间的纠纷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北极航线权益的争夺还会继续。北极地区的原住民是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最直接影响者,人类对于威胁到自身安全的事情,总是能够做出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随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原住民的生活,例如北极航线的开通,使人类在北极的活动越来越多,对于北极航线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动植物遭受污染,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面临着改变和危机。如果北极航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适合原住民居住,那么原住民怎么办,未来原住民何去何从,我们尚不可知。  专家、决策者和航运行业从业者对于北极航线的态度也影响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他们非常重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有些人认为北极航线是上天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积极地保护北极航线。但是有些人仅从北极航线的经济价值出发,认为控制了北极航线就控制了一条重要的运输能源通道,为了控制北极航线,不惜动用武力,在北极航线地区冰下进行核潜艇活动,在海冰上面进行军事演习,严重影响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由于专家、决策者和航运行业从业者对于北极航线的看法不一,对待北极航线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北极航线的气候环境是影响北极航线开通的最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北极地区天气极端恶劣,变化多端,船舶在北极航线上航行经常能够遇到气旋,船舶如果遇到气旋只有选择躲避,否则将会船毁人亡。对于北极航线上的气候变化,现阶段人类只能提供短期的预测,然而船舶航行在北极航线上并不是短期行为,难免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天气变化,这就给船舶航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目前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北极航线的气候环境,在北极航线上船舶航行的挑战将一直持续下去。  适用于北极航线的法律的缺失使得北极航线的权益纷争不断。当前,北极航线的主权划分还没有解决,俄罗斯认为北方海是俄罗斯的内海,北方海航线理所应当是俄罗斯的一条国内航线,而且还针对北方海航线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加拿大采取了与俄罗斯类似的行动,对于西北航线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俄罗斯和加拿大都要求通过北极航线的船舶遵守它们的法律,否则不予通行。现在很多北极国家和其他大北极国家认为北极航线应该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定北极航线为公共航线。由于关于北极航线的国际法缺失,各国对于解决北极航线问题依据的法律不同,难免会发生纠纷,从而影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进而重塑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  (三)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发展趋势  依据现阶段北极及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发展情况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发展困境,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政治军事方面。由于北极航线具有巨大的经济、能源、军事价值,所以各国对于北极航线的争夺将会愈演愈烈,(29)大北极国家将会逐步参与到北极航线事务中来,虽然俄罗斯和加拿大放宽了北极航线的通航条件,但是对于北极航线的主权问题还没有任何松口迹象,而且北极航线权益问题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不会得到解决,因此,关于北极航线的政治军事斗争仍将继续存在,但是存在的形式和方式将会发生变化。  首先,目前美国和中国关系代表着世界上最核心的双边关系,虽然两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敏感时期,两国在北极航线上存在着摩擦和对抗的可能性,但是美国和中国在北极航线公海自由、资源开采和开发北极航线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30)因此,一旦美国和中国在北极航线事务上实现合作,俄罗斯和加拿大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有可能进一步放宽对于北极航线的控制。当然,如果压力超过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底线,俄罗斯和加拿大有可能在北极航线地区采取极端手段,引发更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问题。  其次,北极八国在面对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事务的问题时,会形成团结一致的局面,北极八国的内部矛盾将会搁置,一致对外。由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影响是全球性的,非北极国家不愿意充当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旁观者,这些国家会想尽办法参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事务。如果北极八国对于非北极国家的参与权控制过于严格,将会引起非北极国家团结一致面对北极八国。北极八国如果选择妥协的话,将会引起北极八国在北极航线事务上的话语权降低。但北极八国未必会愿意将权利拱手相让,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北极八国与非北极国家的对峙,如果任意一方使用军事手段,则两方就会形成军事冲突,在北极地区发生战争,不论哪一方获胜,对于北极航线地缘政治安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最后,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将会越来越多,但是北极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还是有限的。因为现阶段北极航线地区的军事活动大都是以展示军事实力为主,通过军事演习的手段进行政治威胁,争取北极航线权益。目前,世界各国的主要发展战略是发展国内经济,但是,如果某一国家对于北极航线的争夺超出了其他国家的容忍底线,战争的发生将会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能源运输安全方面。现阶段,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能源运输安全方面由于气候和技术的原因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但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和能源开采技术的发展,(31)能源的开采将不是问题。随着能源的开采,能源运输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能源运输安全和能源开采安全等,还会严重影响北极航线的生态环境。北极航线的能源属于储备资源,目前世界属于能源短缺的时代,如果北极地区的能源遭受破坏,那么世界能源危机也将会很快到来。因此,未来对于北极能源的开采需要制定出严格的开采、运输法律,以应对未来的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能源角度的安全问题。  第三,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生态环境方面。当前,关于北极航线生态环境安全的条约非常松散,有些条约还存在着冲突。(32)从长远来看,各国将逐渐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冲突的条约将会逐渐被剔除。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中,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北极航线的生态环境将会实现多边合作,未来北极航线生态环境安全的发展趋势是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面对新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新的治理方案。对于各国参与北极航线事务,生态环境安全合作会优先实现,主要原因是主权问题太敏感,对于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生态环境保护,北极各国都是持欢迎态度的。(33)随着全球变暖、气温持续升高,北极航线的生态环境安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对于北极航线生态环境保护将会越来越多,针对北极航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将会更加完善。  四 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进:构建安全规范与协调机制  由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为了消除不确定因素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进的影响,应该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  (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的构建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是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进的主要保障措施,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确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构建原则  (1)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进,我们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的建设一定要遵循国际法原则。国际法是关于主权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各国都必须遵守国际法的约束,所以说,制定的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必须符合国际法,如果不符合国际法条约或者与国际法公约相抵触,那么建立起来的安全规范实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符合国际法是最基本的原则,它是安全规范建立的前提。  (2)符合全球化的趋势。为了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进,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制定出过时或者脱离实际的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由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具有全球化的演进态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中来,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例如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中政治方面就涉及其他大北极国家,生态环境方面涉及全球利益。所以,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的建设也一定要考虑到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化的全球化态势,制定出符合全球化趋势的安全规范内容。  (3)符合相关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是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制定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各国争取北极航线利益的行为,制止一些能够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造成巨大危害的国家行为。安全规范的制定如果偏袒某一国家或者对某一国家造成巨大的利益伤害,这样不利于国家间的和谐相处,不利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向和平的方向发展。所以,制定安全规范一定要符合相关国家的利益,让参与的国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威胁。  2.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内容  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国际协调机制能够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北极航线的权益分配,保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降低北极航线政治军事安全风险,促进北极航线地区和平发展。主要内容是:定期召开国际协调会议,参与国家包括大北极国家,协调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  建立适用于北极航线的法律。北极航线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各国都依据不同的法律对北极航线进行争夺,容易造成军事冲突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减少这种不良影响,建立一部适用于北极航线的法律能够减少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主要内容包括:北极航线生态环境保护、北极航线能源开采、北极航线的主权划分依据等。  制定北极航线航行规则。船舶航行在北极航线上时应该遵守航行规则,这样能够减少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保护人员和船舶的安全,减少污染,有利于北极航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内容包括:北极航线环境适航条件、北极航线船舶要求、北极航线航行安全规则、北极航线航行应急规则等。  3.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手段  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监管制度。对于世界各国执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的实时情况予以监督和控制,防范一些国家的北极航线行为违反安全规范,针对一些违反行为予以控制和监督。建立安全规范监管制度能够有效地预防一些不良国家行为并及时地控制一些正在发生的违反安全规范的行为。  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处罚条例。对于一些国家或组织进行一些违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规范内容的行为应该予以处罚。可以通过经济上的处罚、限制北极航线事务的话语权、弥补过失等方法予以保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一些人或国家在违反安全规范之前只要先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就能够避免一些违反安全规范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北极航线地缘安全。  (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的建立  1.其他条约组织和机构的协调机制借鉴作用  许多学者认为《南极条约》不适合北极地区,他们认为:第一,北极地区是海域,南极地区是陆地。第二,北极地区的主权纠纷由来已久,《南极条约》签署时南极的主权纠纷刚刚开始。虽然《南极条约》的内容不适合于北极地区,但是《南极条约》还是有许多能够借鉴的成果。例如,《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地区只能用于科学考察行为,不允许任何军事行为在南极地区发生。虽然北极地区没有任何军事性行为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自己国家利益不受到侵犯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是不应该主动使用武力的,因为武力的使用对于双方都是一种伤害。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建立的目的也是促进北极地区和平发展,努力消除军事对峙,构建和谐北极。既然目的一致,就可以借鉴《南极条约》的已有成果,同时吸取教训,将有利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  《斯瓦尔巴德条约》成功地解决了各国在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纠纷,它的主要内容是斯瓦尔巴德群岛的主权归挪威所有,但是该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所有签署该条约的国家的公民有权自由出入该区域,只要遵守挪威的国家法律便可以从事生产和商业活动。虽然说关于北极航线的归属权利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现在已有的共识是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可以借鉴《斯瓦尔巴德条约》,制定《北极航线环境法》,各个签署国都有权利参与到北极航线的环境治理,在不同的国家区域的活动要符合该地区的法律条款,不得从事不正当的活动。  北极理事会关于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4)但是在其他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且规定了成员国就是北极八国,限制了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事务。应该建立一个新的协调机制,在参与国家方面,能够让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事务,在合作内容方面,除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外,还应该在其他方面展开合作。其中可以借鉴北极理事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一些做法,维护北极及北极航线生态环境安全。  2.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的构成要素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的主体主要是指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涉及的国家,特别是大北极国家。这些国家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这些国家间关于北极航线的纠纷一直存在,只有协调好这些国家才能保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虽然影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因素不仅仅是国家行为,但是国家行为是唯一带有主动性的影响北极地缘安全的因素,其他不具有主动性的影响因素不具备协调功能,所以说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的主体是大北极国家。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的目的主要是指保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的主体是国家,而国家行为直接影响政治军事安全,对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是间接影响,因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军事安全。因此通过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协调各个国家的北极航线行为能够保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的途径主要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保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各国应该组织一个像北极理事会的组织或者对北极理事会进行改革,让更多的国家公平地参与到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构建中来。各个国家应该对于北极航线行为积极地相互沟通,避免纠纷,和谐相处。  3.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的保障  首先,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自律机制。随着北极航线的即将开通,尤其是北极航线开通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上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的解决主要靠的是其他大北极国家的相互协调。为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各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中去,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对一些国家的行为要有一定的忍耐力,对于一些国家间的纠纷,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协调,争取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对于现阶段无法解决的一些争议比较大的纠纷,该机制应安抚各纠纷方,努力使各国做到“搁置争议,和谐相处”。  其次,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预警机制。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预警机制可以预防北极航线的开通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带来的影响。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协调机制的预警主要包括协调机制运行的状态、协调机制运行的发展趋势、协调机制运行中遇到的困难等。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协调机制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有利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及时地针对各种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对协调机制起到检测与调节的作用。  最后,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保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的重要一环。各国对北极航线的争夺归根结底是争夺自己在北极航线上的利益,只有将各个国家的利益协调好,各国才能和谐地对待北极航线的未来,减少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纷争,有利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的有效实施。各国只有从整体出发,以大局为重,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整体利益得到了保证,个体利益也会相应地得到回报。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利益协调机制需要各个国家有效协商,协调解决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以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发展。  4.构建“大北极机制”  “大北极机制”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演进。面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演进,应该建立大北极国家的参与机制,即“大北极机制”。“大北极机制”是指大北极国家共同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的一种机制。面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演进,“北极八国机制”明显是具有不适应性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影响程度比较大,北极八国自身是无法解决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的。例如,现阶段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北极冰层的融化,造成北极航线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如果只靠北极八国来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明显不可行的。因此,北极八国需要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构建。第二,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影响范围比较广,例如,北极冰层的融化不只是影响北极八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而且还影响了世界其他各国,如果北极八国实行现有的“北极八国机制”,排斥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行为,这势必会引起其他国家对于“北极八国机制”的不满,进而加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不稳定性。  北极是全人类的,北极航线也是国际航线,任何人、任何船舶都拥有北极航线的无害通过权。因此,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也应该是全人类都有权利参与的。但是,现阶段全人类参与也是不现实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北极航线目前的主权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俄罗斯和加拿大分别宣称北方海航线和西北航线的主权,对于北极航线属于国际航线还不承认,由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于北极航线的权益问题尚无更好的解决办法。第二,由于现有的“北极八国机制”排斥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一些与北极航线事务有关的国家参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构建还能够被北极八国接受,对于一些受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影响程度比较小的国家,北极八国是严重排斥的。由于北极八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建立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保护机制必须考虑到北极八国的意愿。  对于“近北极机制”而言,它不利于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态,它提出的原则(35)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有一定的脱离,而且对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来说,只与北极地缘政治和经济相关是不够的,这样容易造成北极八国对于近北极国家的恐慌。北极八国认为,近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事务是为了争夺北极航线的资源和能源,不利于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  “大北极机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大北极机制”的国家选取原则与“近北极机制”相比增加了空间、交通、人文等原则,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紧密程度比较接近,而且容易消除北极八国对于大北极国家的敌视。第二,“大北极机制”与“北极八国机制”相比增加了许多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对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增加了一些渴望参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国家,有利于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  而且,“大北极机制”十分有利于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构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实力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能够为解决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36)中国受到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影响也是比较深刻的,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加入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大家庭。  五 结论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涉及的国家众多,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导致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演进有许多不确定性,在政治军事和生态环境方面都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北极地区的特殊性,大部分损失都是不可恢复的。这就要求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的演变,制定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协调机制来保障北极航线地缘安全。  由于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内容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北极航线符合北极国家和其他大北极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而不仅仅是北极八国的利益和需求,北极八国应该为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航线事务提供机会。中国作为其他大北极国家的重要成员、作为经济实力世界第二的国家、作为受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影响的重要国家,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北极航线事务中,中国要动员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努力为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国际安全研究》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①Josefino C.Comiso and Dorothy K.Hall,"Climate Trends in the Arctic as Observed from Space,"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Climate Change.Vol.5,No.3(May 2014),pp.389-409.  ②D.L.Gautier,K.J.Bird,R.R.Charpentier,A.Grantz,D.W.Houseknecht,T.R.Klett,T.E.Moore,J.K.Pitman,C.J.Schenk,J.H.Schuenemeyer,K.Sorensen,M.E.Tennyson,Z.C.Valin and C.J.Wandrey,"As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Oil and Gas in the Arctic," Science,Vol.324,No.5931(May 2009),pp..  ③Frédéric Lasserre,"Case Studies of Shipping Along Arctic Routes:Analysis and Profitability Perspectives for the Container Secto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Vol.66(August 2014),pp.144-161.  ④史春林:《北冰洋航线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中国利用对策》,载《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8期,第47页。  ⑤俄将加强北方舰队装备以保护北极利益,参见http://www.eurasiareview.com/。  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行政命令以更好地调控北极地区,参见http://barentsobserver.com/en/arctic/2015/01/obama-issues-executive-order-better-coordinate-arctic-28-01。  ⑦挪威加大投入以支持挪俄在巴伦支海地区的合作,参见http://barentsoberver.com/en/society/2015/02/millions-more-barents-cooperation-02-02。  ⑧美国寻求芬兰支持以实现北极目标,参见http://barentsobserver.com/en/arctic/2015/01/us-seeks-finnish-support-arctic-goals-20-01。  ⑨A.Rautio,et al.,"Health Risks of Populations Living in the Arct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rcumpolar Health,Vol.72(2013),pp.524-525.  ⑩常晶等:《有主有次,双管齐下:加拿大北极环境政策》,载《海洋世界》,2009年第11期,第73页。  (11)刘玉立:《国际安全研究的转向及对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启示》,载《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1期,第18页。  (12)Jeffrey Mazo,"Geopolitics and Security in the Arctic:Regional Dynamics in a Global World," Survival,Vol.57,No.1(January 2015),pp.233-234.  (13)大北极国家是指在空间、资源、人文、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与北极关系密切的北半球国家和地区。主要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冰岛、芬兰、丹麦、瑞典、德国、英国、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法国、马耳他、马其顿、波兰、法罗群岛、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荷兰、爱尔兰、卢森堡、塞尔维亚、白俄罗斯、黑山、拉脱维亚、西班牙、克罗地亚、立陶宛、葡萄牙、罗马尼亚、比利时、意大利、瑞士、阿尔巴尼亚、乌克兰、中国、日本、韩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蒙古、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非大北极国家是指除大北极国家以外的国家。“大北极国家”的概念最早由李振福提出,参见李振福:《大北极国家网络及中国的大北极战略研究》,载《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第32页。  (14)赵欣:《谈人类政治活动对地理空间的选择思想》,载《鄂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26页。  (15)David A.Baldwin,"The Concept of Secur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23,No.(January 1997),p.13.  (16)Barry Buzan,"New Pattern of Global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1,No.1(June 1994),p.207.  (17)刘玉立:《国际安全研究的转向及对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启示》,载《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1期,第14页。  (18)"U.S.Navy Scrambles for Piece of Arctic Pie,"Forbes,March 25,2011,http://www.forbes.com/sites/williampentland//u-s-navy-scrambles-for-piece-of-the-arctic-pie/.  (19)俄将加强北方舰队装备以保护北极利益,参见http://www.eurasiareview.com。  (20)P.Legagneux,G.Gauthier,N.Lecomte,N.M.Schmidt,D.Reid,,M.C.Cadieux,D.Berteaux,J.Bety,C.J.Krebs,R.A.Ims,N.G.Yoccoz,N.G.Morrison,S.J.Leroux,M.Loreau and D.Gravel,"Arctic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Shaped by Climate and Herbivore Body Size," Nature Climate Change,Vol.4,No.5(May 2014),pp.379-383.  (21)Erik J.Molenaar,"Current and Prospective Roles of the Arctic Council System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Law of the S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Vol.27,No.3(2012),pp.553-595.  (22)Timo Koivurova,"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Arctic,"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5,No.1(February 2014),pp.349-355.  (23)李振福:《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趋势分析》,载《航海技术》,2010年第6期,第71页。  (24)Kathrin Keil,"The Arctic:A New Region of Conflict? The Case of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Vol.49,No.2(Jun 2014),pp.162-190.  (25)K.Voronov,"The Arctic Horizons of Russia's Strategy Current Trends,"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Vol.50,No.2(March-April 2012),pp.55-77.  (26)Stephen Blank and Younkyoo Kim,"The Arctic and New Security Challenges in Asia," Pacific Focus.Vol.28,No.3(December 2013),pp.319-342.  (27)李振福:《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趋势分析》,载《航海技术》,2010年第6期,第71页。  (28)Maaike Knol and Peter Arbo,"Oil Spill Response in the Arctic Norwegian Experie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Marine Policy,Vol.50(December 2014),pp.171-177.  (29)Valery Konyshev and Alexander Sergunin,"The Arctic at the Crossroads of Geopolitical Interests,"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Vol.50,No.2(March-April 2012),pp.34-54.  (30)I.Lundestad and O.Tunsjo,"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the Arctic," Polar Rcord,Vol.51,No.4(July 2015),pp.392-403.  (31)Ronald E.Doel,Urban Wrakberg and Suzanne Zeller,"Science,Environment,and the New Arctic,"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Vol.44(April 2014),pp.2-14.  (32)梅宏、王增振:《北极海域法律地位争端及其解决》,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23页。  (33)唐国强:《北极问题与中国的政策》,载《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第20页。  (34)Olav Schram Stokke,"Regime Interplay in Arctic Shipping Governance:Explaining Regional Niche Selecti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Vol.13,No.1(March 2013),pp.65-85.  (35)“近北极机制”的国家必须符合如下三项标准:(1)地理位置上属于北半球国家;(2)地缘政治上与北极密切相关;(3)经贸上高度关注北极航道。参见柳思思:《“近北极机制”的提出与中国参与北极》,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第30页。  (36)Olya Gayazova,"China's Rights in the Marine Arct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Vol.28,No.1(March 2013),pp.61-95.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孙志香)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北冰洋不冻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