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满大学分配流浪大学毕业后为何流浪16年?

男子不满大学分配流浪16年,“惊天秘密”已获证实!男子不满大学分配流浪16年,“惊天秘密”已获证实!北青网百家号近日,网传一男子因不满大学毕业分配流浪16年的新闻,该事件前后被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目前已获证实!据悉,男子陈某是湖北黄冈人,16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因为不满学校分配其到图书馆工作而选择离家出走,这一走就在外流浪了16年。不久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志愿者发现,随后帮其联系到了家人。5月30日,广东东莞。陈某当天仍在路边流浪,其弟弟得到志愿者的电话之后随即赶往了广东,时隔16年两兄弟终得相见。据悉,陈某家人在这些年期间一直在寻找陈某,但是一直都是一无所有。据志愿者负责人称,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流浪汉陈某写的字特别漂亮,于是便试图沟通询问其家庭地址。志愿者在陈某写下家庭地址之后便尝试与其家人联系,经多番努力之后终于联系上了陈某家人。当志愿者问陈某这么多年为何不回家的时候,陈某说他还有一个秘密还没有完成,所以不能回家。5月31日,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已公开发文证实,陈某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88届校友(上图为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发文截图)。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北青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时政社会娱乐是北青内容主线,互联时代有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名牌大学生在东莞街头流浪16年
日报道,近日,一则“男子称不满大学毕业分配,流浪16年”的消息引发关注,主人公陈颖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黄冈师专(今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随后流落到东莞街头。在公益组织“让爱回家”的帮助下,陈颖的弟弟陈江(化名)从武汉赶来与其团聚,但他仍然拒绝回家,并称要等到7月12号再回,到时黄冈师范学院会派人来请他回去。来源:红星新闻
“让爱回家”负责人张世伟告诉记者,陈颖可能有轻微的精神分裂,对他进行综合性帮助之后,有可能会回归社会。在东莞市东城区莞太路一座圆形天桥下,记者见到了陈颖。他仍然不忘英语知识,用削尖的木棍在纸壳上拼写单词。每天有热心人士送来饭菜,他慷慨地分给周围的流浪汉吃。目前,陈江已经回了武汉,按照约定,他准备7月12号再来东莞,接哥哥回家。陈颖住在天桥下马路边,背靠着配电箱。
六月的东莞天气炎热,太阳照射下来,他把纸壳铺开盖在身上,挡住阳光。他每天都要温习英语知识,用一支削尖的小木棍在纸壳上拼写,嘴里念念有词。纸壳板上看不到任何字迹,但他会来回寻找写过的单词。
“你现在这样是妨碍我,是要把我困住,让我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他让记者离他远点。聊起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士,陈颖如数家珍:“武汉大学的图书馆专业全国第一,有彭斐章、黄忠宗、皮高品;南开大学有来新夏,是著名历史学家,来我们学校开过讲座。”复习完英语,陈颖会在周围活动,夜里他会打扫天桥和街道的卫生。
陈颖常年睡在天桥下,周围的居民已经习惯他的存在。6月2日,一位女士路过桥下,与陈颖聊起了天。“他在这里差不多十年了,我们很熟。”她发现陈颖会英语,有时就会带孙女过来,让他教上两句。她回忆,陈颖刚来时穿得很干净,背个包,看上去斯斯文文,后来慢慢变成了流浪汉的样子。她觉得陈颖人很好,把周围打扫得很干净,不像一般的流浪汉什么都不干。“他比义工还义工啊!”她称赞说。
附近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陈颖没有钱拿,但是会主动打扫卫生,“扫得倒是挺干净,我们轻松很多。”每天早晨六点多,陈颖会起来买吃的,买早餐的钱主要是周围热心人士给他的。6月3日早上,他把记者带到附近一家早餐店,并建议:“你买两块钱千层饼,挺好吃的。”店主告诉记者,当天早上陈颖买了一份一块五的粥,付了钱。
“去年我爸在店里的时候,他经常来赊账,我爸也不在意,说他有文采,很欣赏他。”不过在店主自己看来,陈颖还是有些不务正业,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去做点事情,搞得现在浑浑噩噩。每天会有热心人士给陈颖送来饭菜,他吃不完,就分给周围的流浪汉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固定聚餐点。
原来,1988年,陈颖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冈师专(今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2002年,他离家出走,流浪到东莞,至今已经十六年。陈江随即带哥哥在附近洗澡、理发,张世伟以为能将陈颖顺利接回家,便和志愿者离开了,没想到晚上才听说,陈颖又拒绝回去。原来,陈颖告诉弟弟,他要等到7月12号再回,到时黄冈师范学院会派人来接他。陈颖无奈,只得先回了武汉。
2000年之后,陈颖就经常离开家,隔段时间又回,2002年,陈颖向母亲要了100块钱,再次离开,到2003年春节也没回来,家人才意识到他真的走了,从此基本就断了联系。5月31日,微博认证账号“华中师大信管学院”发布消息称:“……流落东莞街头的男子,经学院核查确系我院88届校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男子大学毕业后流浪16年&义务扫10年大街
日10:31&&来源:
原标题:图文:流浪16年的大哥终于回来了 村里第一个考上知名大学 在东莞义务扫了10年大街
15日早晨,在外流浪了16年的陈飞(化名)终于回到了湖北,早晨起床时,他还哼起了一段小曲。
今年51岁的陈飞是黄梅县黄梅镇张湖村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编者注),1987年被分配到黄冈师范学院当一名图书管理员,因工作不称心,他办理了离职后便在2002年离开了家乡,从此失联。家人多年寻找无果,一度怀疑他已不在人世。今年5月30日,在东莞爱心志愿者的帮助下,陈飞与弟弟陈明(化名)在东莞相聚,但这位已经流浪了16年的老牌大学毕业生却不愿意和弟弟回家。其大学好友彭旺林代表学校赶到东莞,多方解劝,陈飞终于在14日早晨从东莞启程,与弟弟一起回到了湖北。
图为:兄弟相见,陈飞并没有很激动
图为:在社会各界帮助下,陈飞启程回家
1 读过大学的哥哥突然失踪
1984年,17岁的陈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一所高校。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陈飞所在的张湖村沸腾了,自恢复高考以来,他成了第一个考上知名大学的学生。陈飞成了村民教育孩子好好读书的榜样,更是陈家人眼中的骄傲。
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1988年,陈飞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冈师范学院,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在黄梅老家的村民眼中,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有了身份,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然而由于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天性清高孤傲的陈飞在学校里不得志,终日郁郁寡欢。
1998年前后,陈飞决定离开黄冈师范学院,随后前往福建寻找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但在福建待了仅一年,他又回到了农村家中,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哥经常到各个亲戚家去玩,十天半个月回来一趟。”陈明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当时和大哥生活在一起的只有自己的母亲,而他和二哥各忙着各自的家庭,对大哥陈飞关心比较少。
2002年,陈飞向母亲要了100元再次离家。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一走便是16年。
2 十六年仅与家人联系一次
时光飞逝,陈飞再也没有音信传回来,村民眼中曾经的榜样就这样“失踪”了。
“6年没有与家里人联系,一家人都认为大哥出了意外。”陈明说,家人便放弃了寻找。直到2008年5月的一天,陈明突然接到堂哥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堂哥告诉陈明,其大哥陈飞在东莞,正在与其通话。陈明说,当时其堂哥使用两部电话开着免提,失踪6年来第一次听到大哥的声音,陈明激动不已,但陈飞只说了半句话电话便断了。随后他按堂哥提供的号码打过去,但电话那头却一直没人接听。
原来当时陈飞捡到一张IC电话卡,在公用电话亭给堂哥打通了手机,但由于卡内余额不足,很快便断了。
获悉哥哥在东莞的消息后,陈明连夜联系了自己在东莞虎门务工的亲戚,可他们在虎门找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陈飞的踪迹。
“我总觉得他是成年人了,也读过书,应该还是能活下去,就没有再继续找他,而他那时候在东莞的东城。”陈明回想起往事,缓慢而哽咽。
由于当时家庭的负担较重,陈明便放弃了寻找。就这样,10年来一直都没有哥哥的任何消息。
3 街头的流浪汉会英语
5月27日,东莞“让爱回家”的志愿者张世伟开车从东莞塘厦镇来到东莞东城区,这是他一周一次的例行“扫街活动”。每周日,这个爱心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都会聚集多个地方,集中对附近的流浪人员展开救助。
当张世伟开车到老汽车站附近的人行天桥时,他故意放慢车速。不久前他听说这里居住着一个流浪汉,义务扫了10年的大街,但脾气不大好,上前接近的志愿者几乎都被他呵斥过。
在人行天桥下面,张世伟发现了这名流浪汉,随后他便停车走上前去。上前后他发现,这名流浪汉拿着一根筷子在地上比划,像是在写字,张世伟便拿出纸笔,决定上前与其交流。
“看你写字的样子就知道你有文化!”给予肯定是张世伟一贯和流浪者起话题的方式。果然,没等他说完,流浪者马上接下话头,“我当然有文化,我是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
张世伟一时间又喜又惊。流浪者在外流浪多年,或多或少都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他们表述的信息是否准确需要志愿者们反复细致地去探求验证,很多时候这只能靠长期救助经验中形成的直觉。
张世伟凭直觉断定这个流浪者说的是实情。
于是他连忙递上纸和笔,用书写的方式和流浪者交流起来。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张世伟发现,这个流浪者字迹清晰工整,甚至还会英文拼写。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过五旬的男子,心中充满了好奇。
经过一番交流,张世伟得知流浪者的身份证、毕业证早在多年前就已丢失,十多年来一直未与家里人有过联系。结合以前的救助经验,张世伟便以帮忙补办身份证的方式,拿出已经准备好的个人信息表让这名流浪汉填写。
这个流浪汉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地址,湖北黄梅人,名叫陈飞。
4 爱心人士助其回家
当天,张世伟便与黄梅警方取得了联系,并凭着姓名和含糊不清的住址信息,张世伟联系到了当地村支部书记。在收到张世伟发过来的照片后,村支部书记确认此人正是失踪了16年的陈飞。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世伟终于联系上了陈飞的弟弟陈明。
陈明比陈飞小5岁,结婚后一直在武汉做小生意。得知大哥还在东莞的消息后,5月30日上午,陈明赶到东莞终于见到了失散16年的大哥。
在东莞一处桥底下的工地围挡里,陈飞光着膀子没有穿着上衣,用几张纸箱的纸板遮着头部正在休息。
“哥,你受苦了……”掀开纸板相见的瞬间,陈明抑制不住抱着哥哥失声痛哭。
对于弟弟突然出现在眼前,陈飞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始终一言不发。
经过多次沟通,陈明发现哥哥已不是当年那个孤傲的大学生了,交流时思维逻辑有些混乱。提到带其回家时,陈飞便显得十分暴躁,并不愿意随弟弟回家,并坚称要等到7月12日才会走。
16年都等了,陈明决定再等一个多月,他相信有那么多志愿者在看守着哥哥,暂时不会有事。无奈,陈明决定自己先回武汉。
“找到了陈飞后,我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彭旺林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他与陈飞是大学同学,一起分配到黄冈师范学院,两人在学校是最好的朋友。学校同意派彭旺林接陈飞。
12日是陈飞约定的日子,但由于没买到火车票,彭旺林和陈明13日下午才赶到东莞。当日下午,东莞下起了大雨,陈飞头上套着一只塑料袋、淋着雨水还在扫大街。
见到昔日的同窗好友,陈飞自然很开心。在彭旺林的劝说下,14日上午9时,3人搭乘一辆顺风车从东莞出发,15日凌晨2点到达武汉。
“回到武汉,看得出我哥哥还是很开心的。”陈明说,早晨起床时,他还哼着小曲。
“这些年可能在外面受了一些刺激。”彭旺林介绍,他在与陈飞交流中,感觉到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思维稍有混乱,但与人正常沟通仍不存在问题。
“如果身体没什么大碍,明天一早我们就回家去。”当日下午,陈明带着哥哥在武汉某医院进行了体检,他告诉记者,母亲目前在老家黄梅,一直盼着能见到哥哥,如果哥哥身体无碍,将在16日一早带哥哥回黄梅老家。
(责编:王培(实习)、陈康清)
动感H5欣赏
知行合一看修文
美丽贵州行-务川
我们的贵州会呼吸
你好,我叫贵州!
新媒体运营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贵州频道手机版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贵州频道人民微博名牌大学毕业生不满工作分配 离家出走流浪16年
  男子名校毕业后不满工作分配,离家出走流浪16年(来源:original)
  湖北黄冈,一男子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图书馆当管理员。因为对工作不满,男子离家出走,流浪16年。5月30日,在志愿者帮助下,男子在东莞与家人团聚。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名牌大学生在东莞街头流浪16年名牌大学生在东莞街头流浪16年光明网百家号日报道,近日,一则“男子称不满大学毕业分配,流浪16年”的消息引发关注,主人公陈颖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黄冈师专(今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随后流落到东莞街头。在公益组织“让爱回家”的帮助下,陈颖的弟弟陈江(化名)从武汉赶来与其团聚,但他仍然拒绝回家,并称要等到7月12号再回,到时黄冈师范学院会派人来请他回去。“让爱回家”负责人张世伟告诉记者,陈颖可能有轻微的精神分裂,对他进行综合性帮助之后,有可能会回归社会。来源:红星新闻在东莞市东城区莞太路一座圆形天桥下,记者见到了陈颖。他仍然不忘英语知识,用削尖的木棍在纸壳上拼写单词。每天有热心人士送来饭菜,他慷慨地分给周围的流浪汉吃。目前,陈江已经回了武汉,按照约定,他准备7月12号再来东莞,接哥哥回家。陈颖住在天桥下马路边,背靠着配电箱。六月的东莞天气炎热,太阳照射下来,他把纸壳铺开盖在身上,挡住阳光。他每天都要温习英语知识,用一支削尖的小木棍在纸壳上拼写,嘴里念念有词。纸壳板上看不到任何字迹,但他会来回寻找写过的单词。6月5日上午,陈颖告诉记者,他每天会列几个关键字,想出带这个字的词语或句子,再翻译成英文。比如当天他想到的是“告”:宣告破产、宣告不治、真情告白等等。“让我轻轻地告诉你,这是杨钰莹唱的一首歌。”他一连想出十来个,又转过头问:“你手机安装了词霸没有?英语过六级了吗?”之后他又列出“瓜”,并联想到瓜分豆剖、滚瓜烂熟等成语。“滚是rolling,瓜是melon,烂是rotten,熟是ripe。”随后他又觉得这样直译不对,改成proficient(熟练的)。记者询问为何要用木棍写,他摆摆手:“你看不见,只有我才看得见。”他还表示,每当他写错了,脑子就会痒,写不下去,写对了肚子就会有反应,想上厕所。“你现在这样是妨碍我,是要把我困住,让我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他让记者离他远点。聊起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士,陈颖如数家珍:“武汉大学的图书馆专业全国第一,有彭斐章、黄忠宗、皮高品;南开大学有来新夏,是著名历史学家,来我们学校开过讲座。”复习完英语,陈颖会在周围活动,夜里他会打扫天桥和街道的卫生。陈颖常年睡在天桥下,周围的居民已经习惯他的存在。6月2日,一位女士路过桥下,与陈颖聊起了天。“他在这里差不多十年了,我们很熟。”这位女士告诉记者,陈颖刚来时,她的孙女才刚刚出生,今年都上小学三年级了。她发现陈颖会英语,有时就会带孙女过来,让他教上两句。她回忆,陈颖刚来时穿得很干净,背个包,看上去斯斯文文,后来慢慢变成了流浪汉的样子。她觉得陈颖人很好,把周围打扫得很干净,不像一般的流浪汉什么都不干。“他比义工还义工啊!”她称赞说。附近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陈颖没有钱拿,但是会主动打扫卫生,“扫得倒是挺干净,我们轻松很多。”每天早晨六点多,陈颖会起来买吃的,买早餐的钱主要是周围热心人士给他的。6月3日早上,他把记者带到附近一家早餐店,并建议:“你买两块钱千层饼,挺好吃的。”店主告诉记者,当天早上陈颖买了一份一块五的粥,付了钱。“去年我爸在店里的时候,他经常来赊账,我爸也不在意,说他有文采,很欣赏他。”不过在店主自己看来,陈颖还是有些不务正业,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去做点事情,搞得现在浑浑噩噩。每天会有热心人士给陈颖送来饭菜,他吃不完,就分给周围的流浪汉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固定聚餐点。6月3日晚,一名流浪汉赶来吃饭。“我2016年来的时候就看到他了,听他一说话,就知道他是有文化的人。”他表示,陈颖对大家比较友善,经常把好吃的给别人吃,最多的时候有近二十个人过来,现在还有四五人。“每个流浪汉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公益组织“让爱回家”负责人张世伟告诉记者,陈颖身世的发现有些偶然。5月27日,张世伟及团队帮助另外一个流浪汉回家,经过陈颖所在的天桥,志愿者告诉他,桥下有一个流浪汉,脾气比较暴躁,有时胡言乱语。张世伟来到陈颖身边,见陈颖用木棍在纸板上写字,就说:“大哥你写的字很漂亮,肯定有很高的学问。”陈颖告诉他:“当然了,我以前是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张世伟一听很震惊,拿来纸和笔,让陈颖写下了姓名和家庭地址,辗转联系上了陈颖的三弟陈江(化名)。\n陈颖今年已经51岁,老家在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张湖村,家中母亲尚在,二弟陈宏(化名)在老家打工,三弟陈江在武汉做生意。5月30日上午,陈江赶来东莞见到陈颖,忍不住失声痛哭,陈颖却笑着反问:“你来干嘛?”原来,1988年,陈颖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冈师专(今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2002年,他离家出走,流浪到东莞,至今已经十六年。陈江随即带哥哥在附近洗澡、理发,张世伟以为能将陈颖顺利接回家,便和志愿者离开了,没想到晚上才听说,陈颖又拒绝回去。原来,陈颖告诉弟弟,他要等到7月12号再回,到时黄冈师范学院会派人来接他。陈颖无奈,只得先回了武汉。对于以前的经历,陈颖还记得很清楚。他称自己1984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上了专科,没去读,“如果去了,毕业后分到县里银行,现在至少可以当个副行长。”1985年,他考了490分,被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录取。他表示那一年这个专业是专科招生,第二年改为本科。“老师说我可以上复旦的!”回想起来,陈颖还有些遗憾。1988年毕业之后,陈颖被分配到黄冈师专(今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我在那里不顺利,待了十年,学了八年英语。”他表示,在图书馆时听了很多原声磁带,请了两个学生教他口语。后来听NBA球赛,乔丹得了多少分,他听得清清楚楚。他表示,自己在图书馆主要负责学生资料室,没报过账,没出过差,而他认为后两者才是核心岗位。他介绍,1998年,他不想干了,跑到深圳,待了一个多月,很不顺利,又回到黄冈师范,被调去化学系工作。他自称,去了化学系之后又有人事矛盾,待不下去,就打报告,申请停薪留职。2002年来了东莞,辗转厚街镇、虎门镇等地,之后来到东城区这座天桥下,已经“定居”十年。陈江表示,陈颖以前挺聪明,当时考上大学在村里很轰动,后来偶尔听他说起工作上不顺心的事。2000年之后,陈颖就经常离开家,隔段时间又回,2002年,陈颖向母亲要了100块钱,再次离开,到2003年春节也没回来,家人才意识到他真的走了,从此基本就断了联系。5月31日,微博认证账号“华中师大信管学院”发布消息称:“……流落东莞街头的男子,经学院核查确系我院88届校友。”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凤凰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毕业后的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