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偏方早期症状有哪些?

特发性震颤会引起肌张力障碍吗
  会引起肌张力障碍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特发性震颤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疾病,但是对于特发性震颤症状表现很多人不了解,了解特发性震颤症状表现可以帮助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的早期治疗有所帮助。下面专家为我们介绍特发性震颤的发生会引起哪些症状。
  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点
  1、肌张力障碍:在肌张力障碍中,有7%~23%伴发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常伴有头部和躯干震颤表现。
  2、言语障碍: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常见症状是言语障碍,表现为语言不清、说话音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单调等等。ET患者存在肌张力障碍者占6%~47%。
  3、运动障碍性疾病:在特发性震颤家族中,少数成员还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
  4、姿势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引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姿位性震颤在肌张力障碍中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
  5、其他:确诊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存在典型偏头痛的情况很普遍,也有伴恶性高热的报道。
  特发性震颤会引起肌张力障碍吗?相信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好的认识,了解了特发性震颤症状表现,我们要在生活中有所注意,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要及时的进行相关检查,对病情进行确诊,在早期接受科学的治疗,为早日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点击红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注今日:13 | 主题:750864
微信扫一扫
特发性震颤的头部震颤是不自主前后左右那样摇晃,还是不自主的左右均匀的摇晃?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1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特发性震颤的摇晃是什么样的?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浏览&:&3378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都可以的,可以“Yes”“Yes”“No”“No”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①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以震颤为唯一表现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1/3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目前发现的致病基因分别为位于3q13的FET1和位于2p22-25的ET2。③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往往见于一侧上肢或双上肢,头部也常累及,下肢较少受累。震颤频率为6-12Hz。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暂时减轻,情绪激动或紧张、疲劳、寒冷等可使震颤加重。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既然楼主提到了ET,今天就说说ET。1.传统观念认为ET是一种良性的、家族性的、单症状的疾病,现在认为是一种复杂的、进展的以及可能跟家族有关的疾病,约50-70%的ET患者有家族史。 没记错的话发病率大约为23.7/10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 起病年龄:各年龄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家族性比散发性ET患者起病早,多在20岁前起病;散发性患者多起病较晚。3.临床核心症状:以4~12Hz(在这里说明一点:有人也报道4-6HZ或6-12HZ)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症状多数(95%)发生于手和前臂,也可累及头部(尤其是颈部)、言语,偶尔可累及下肢、躯干等部位。震颤可以同时累及多部位(如前臂部),单纯累及头部比较少见。所以这里和帕金森病是有区别的。4.日常生活中如书写、倒水、进食等可加重震颤,而饮酒后可减轻症状。随着患病年限的增加,震颤频率会下降,而幅度会增加,导致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震颤累及部位可逐步增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出现头部震颤,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5.其它少见症状: ET通常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但小部分患者可出现小脑性症状(如共济失调、辨距不良等),静止性震颤等ET非核心症状。ET还可伴有轻度注意和执行功能受损。以上是针对震颤的频率及临床表现进行说明。震颤的分级也值得我们重视: 震颤临床分级: 0 =无震颤 1 =轻微的小幅震颤或间歇性震颤
2 =易于发现的中幅、摆动式震颤 3 =大幅、剧烈、跳动式震颤 。 ET的另一个特征是震颤的躯体皮层定位会随时间推移而扩展,从手部到头部,以手部开始的震颤数年后典型地发展为头部震颤,然而从头部扩展到手部的震颤较少 。暂时说到这里吧,其是要讲ET,内容还真不少,如ET与认知、嗅觉、听觉、体重指数等关系也很有意思。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在65~70岁前出现外显。Gulcher等发现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称为FET1,Higgins等将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称为ETM或ET2,发现ETM可能是三联体重复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两个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家系得到证实。也有报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体有异常,少数男患者出现XXY和XYY。家族性ET临床表现多样性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预示可能会发现新的基因位点。
然而特发性震颤也有许多散发病例,散发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基本上与家族性震颤相同,但家族性震颤的发病年龄比散发病例为早。所以在特发性震颤遗传基因尚未清楚之前,无法将家族性震颤从特发性震颤中分出去。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
1、年龄。特发性震颤病是一种大脑能力衰退的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中,一些著名人物如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拳王阿里等都是特发性震颤病患者。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目前认为主要是除草剂、杀虫剂、一氧化碳、汞、锰中毒等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能是引起特发性震颤病的主要原因。
3、药物因素:服用大剂量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这些药阻滞多巴胺受体和多巴胺结合,使多巴胺无法发挥抑制作用,利血平可大量消耗脑内多巴胺,使多巴胺耗竭。
1/3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确认2个致病基因位点,定位于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
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引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应对症治疗。
1、典型健康搜索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健康搜索,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特发性震颤伴发帕金森病是众所周知的据报道,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健康搜索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于60岁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群的24倍。Lou和Jankovic曾报道过350例特发性震颤,其中20%同时伴有帕金森病健康搜索故认为特发性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健康搜索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唯一的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的姿位性震颤数年后发展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更高这其中可能有特殊亚群。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惟一表现,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目前认为,年龄是ET重要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起始于成年人,有文献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
实验室检查:
血电解质、药物、微量元素及生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1、CT、MRI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肌电图(EMG)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长期服用药物
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可通过阻断外周β2受体起作用普萘洛尔(心得安)能减轻震颤幅度对震颤频率无影响,需长期服用。
少量饮酒以减轻震颤
酒精多数患者少量饮酒后震颤可暂时显著缓解但随时间延长可能需加大饮酒量才能取得相同疗效,建议患者餐前或参加社会活动前少量饮酒以减轻震颤。
起搏器治疗
人体生理功能的实现由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个系统共同完成,它们不断发出有规律的电信号,一个管运动,一个管协调,锥体系电信号过强出现慢波,临床上就会出现癫痫发作,椎体外系,电信号过强出现慢波,临床就会发生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表现。这一见解得到临床验证,证明是正确的。磁场能够通用抑制电流使慢波变为快波,所以能够有效治疗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锥体外系疾病。只要大脑电信号异常就可以通过安装脑起搏器来治疗。
手术治疗约8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经过正规药物治疗,仍不能完全消除震颤可尝试外科手术包括:
(1)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最佳靶点是丘脑腹中核或腹外侧核单侧丘脑毁损术可缓解90%以上患者震颤安全有效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偏侧震颤可应用。10%的ET患者术后出现构音障碍平衡失调、对侧肢体无力认知障碍及癫痫等,死亡率<0.5%射频毁损较脑白质切断术和丘脑化学破坏术安全。
(2)深部脑刺激术(DBS):是新的外科疗法健康搜索通过在丘脑腹中核埋植微型脉冲发生器,一般采用135~185次/s高频刺激脉冲60~120μs健康搜索波幅1~3V,干扰和阻断神经元电生理活动控制震颤,不需毁损丘脑核。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惟一表现,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目前认为,年龄是ET重要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起始于成年人,有文献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
可用下列措施做到一些饮食预防作用:
饮食调理: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下列食物适宜食用:
桃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 每天3-5个,榨汁喝也可以。
土豆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土豆200-300克,炖牛肉。
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山药红枣粥:山药60克,切成颗粒,大枣30克,粳米适量,加水煮成稀粥。用糖调味服食。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惟一表现,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目前认为,年龄是ET重要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起始于成年人,有文献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
可用下列措施做到一些饮食预防作用:
1、心理:首先要正视这个现实,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规律,避免激动劳累,对病程有好处。
2、饮食调理: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
3、生活注意:饮酒以后可以使症状减轻,但是一般也就维持2~4个小时,此后症状又会加重,所以饮酒不能治疗此病,反而使症状加重,应该严格限制。
4、加强锻炼:有这种病的老年人在康复期间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体操。
相关知识点
相关网友问答
联系编辑:丁笑
联系邮箱:dingxiao#pcbaby.com.cn (#改为@)
联系电话:020-6手机版更便捷
特发性震颤的症状有哪些?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升级。
特发性震颤的症状包括:
1、姿势性震颤:主要表现为手部保持某种姿势时出现的明显颤动;
2、动作性震颤:是特发性震颤最具有特征性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手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出现的明显颤动,如临床指鼻试验时,方向发生偏移。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可进行鉴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播放(4436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播放(2497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有来医生工作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阅读(562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89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010-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经营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748号
沪ICP备号-4 Copyright (C)2018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特发性震颤发展严重时会有什么症状
黄某,45岁,湖北人。患者于15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及双上肢震颤,刚开始轻微。在当地医院诊治,因患者父亲有同样疾病,考虑遗传性疾病,无有效治疗办法。后来患者偶然机会发现饮酒后可减轻症状。但病情逐渐加重,震颤在紧张时明显,严重时可连带躯体晃动,甚至言语不连续。
约八年前患者黄某经介绍曾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诊治,诊断为特发性震颤,锦衣考虑手术治疗,但当时患者经济条件限制,未能接受手术。现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形象及生活,再次来到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准备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治疗。
特发性震颤发展严重时会有什么症状?
特发性震颤的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重度特发性震颤该怎么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心得安,扑痫酮扑痫酮,阿普唑仑等药物有一定效果,当然这只对轻度、中度,也就是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而特发性震颤的症状特别严重则需要安装脑起搏器控制症状。
脑起搏器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只是使其暂时处于电麻痹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神经核团麻痹的程度、范围可通过设定脑深部电极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电极位置等多个因素来调节。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的变化调整电极参数,使疾病得到最好的控制,让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电话:029-9-
微信公众号:tangdu120 QQ: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能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