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科学?哲学与我的生活论文?

科学、哲学和宗教(终结篇)
六、宗教和科学与哲学
不论是什么宗教,其共同点是对神的信仰,并且要求神祇解决自己所无力解决的问题。然而神祇是不存在的,所以宗教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可能是现实的。比如要消除旱灾,或者设法降雨,或者引水灌溉,这是现实的方式。但宗教的方式是向神祇祈求。又比如要制止战争,现实的方式或是以战争制止战争,或是发动民众进行反战活动。但是宗教只能是祈祷。所以,我们把宗教定义为: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者用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现象。所谓“非现实的力量”,就是神。神的力量,超自然力,是不存在的,所以说是非现实的力量。“非现实的方式”,就是祈雨、祈祷这样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宗教却要用它们来解决人类遇到的各种问题。
“宗教”,是中国的概念,不是外来的,首先是佛教自称为宗教,在隋唐时期。后来道教也称自己是宗教,在元代。清代,宗教的内含逐渐扩大为泛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各种宗教的一般概念。区别在于,儒者们认为儒教是圣教、正教,其别的宗教是小教或者邪教。
宗教这个概念,正确反映了这类现象的本质。有宗,就是信神,不信神的不是宗教。有些人说马列主义也是宗教,球迷也是宗教,是把宗教泛化。这样的讲法只能模糊宗教和非宗教的界限,不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宗教问题。教,就是把自己的教义进行宣传和教育,让人们相信。所以,宗和教结合在一起,正确地反映了这一类社会现象的本质。
宗教要人信神,信神的意志,所以它的教义就不能经常变化。这一点,和科学刚好相反。科学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五千年前能够知道二加二等于四,可能是伟大的数学家。现在只能是学前儿童的知识。所以科学知识必须更新,不更新,就不是科学。今天不仅无人把懂得二加二等于四的人称为科学家,也无人把懂得微积分的人称为科学家。这些今天已经是常识,只有在懂得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新发现的人,才能称为科学家。但是宗教的经典就不能变。
二千年前《新、旧约全书》就是基督教的经典,现在仍然是基督教的经典。经典可以做新的解释,但不能说经典是不对的。基督教是这样,其他宗教也是这样。所以,宗教信条和科学知识的发展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当宗教有力量的时候,它会压制甚至迫害新的科学发现;当宗教没有力量的时候,或者新知识的发展是不可遏止的情况下,宗教就不得不改变自己对于经典的解释,把新的科学知识纳入自己的教义之中。所以宗教说自己也在变,但是被动的变,和科学主动更新知识,是不同的。
宗教和哲学的关系,类似于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需要哲学论证自己的教义。但是又不能让哲学充分展开自己的逻辑。逻辑的充分展开,就会否定神的存在,从而根本否定宗教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宗教无法阻止科学的发展一样,宗教也无法阻止哲学的独立。和科学不同的是,虽然现在某些宗教也建立自己的科学院,但是科学基本上是完全脱离了宗教。而哲学的相当一部分,仍然还留在宗教的范围内活动。不过处于宗教范围内的哲学已经不是哲学的主流了。
七、科学、哲学与宗教总论
至此为止,我们实际上已经论说了宗教、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因而可以总结如下:
为生存而认识世界的活动,是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始了的。但是自觉地追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知识的活动,也就是科学活动,是较晚时期才发生的,是人类的知识和智能都有相当高度发展情况下的事情。在追求比较深入的知识的过程中,人类发生了一种错误,就是产生了神祇观念。神祇观念被一部分社会成员加以强化,塑造出神祇的意志要其他人相信和奉行,就形成了宗教。至于从具体的知识中抽象出一般的原理,作为更高的知识,这样一种活动,也就是哲学活动,则又在科学知识经历相当长时期的发展以后。
作为宗教基础的神祇观念是人创造的,或者说,是人虚构的。然而人类不是要存心虚构这样一个观念来束缚自己,它的起源,也是人类为了要追求更进一步的知识,追寻现象背后的原因。追寻更进一步知识的活动推动着人类认识向着更加深刻、因而也更加普遍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可能使人类落入错误的陷阱。打雷是雷神的发怒,世界是神的创造,也是当初人类对于客观现象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和正确的解释在思维方式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种推理活动。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正确,一个错误。人类认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许多都在历史的发展中被纠正了。但是神祇观念,却在一个长时期里不仅未能得到纠正,反而得到了发展和强化。直到至上神被说成是全知全能、至美至善,因而是世界的主宰,自然,知识的发展也只能在神祇的统治下进行。科学和哲学, 一个长时期里,成了宗教的奴仆。
然而宗教实际上又不能解决问题,使各种问题得到解决的,归根到底,是人自身。所以历史上许多宗教都不断把人自身的努力纳入宗教教义,而只把最后的决定权赋予神祇。神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性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而自称或被称为神的使者的、现实的宗教家们的行为,往往又不能给神祇增光,人们终于认识到神祇的不存在。科学、哲学相继脱离宗教神祇观念的束缚。从而开始了不受或者少受认识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因而可以较快地发展对于世界的认识的新的历程。自哥白尼革命开始以来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成就,就是这个新的认识历程结出的果实。今后的发展,也必然是科学继续发展自己的知识,哲学更加自由地展开自己思维的翅膀,神祇观念则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直到改变到和世俗观念合二为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就像大人不可能返老还童一样,虽然现在仍然有人在做返老还童的梦。
(全文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_百度知道
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一时的术前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一时的术前
采纳数:232
获赞数:55
参与团队:
哲学的目的在于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人。宗教是用一个哲学理论体系来当做真理,让普罗大众接受。科学在于物质的本质,归类为艺术与美,在哲学的体系之下。 那么:哲学围绕人转,人围绕物质转,宗教用一个体系让人们满足。科学、哲学、宗教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真正的科学是通过实验、计算等方法来验证已知或想知道的事物。如果不能验证的事物,推断、推测、以点带面都不能说是真正的科学。哲学是以逻辑、概括来推理未知或想知道的事物。真正的宗教是神灵通过启示来告诉人想知道又无法知道事情。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科学?艺术?哲学?宗教_参考网
科学?艺术?哲学?宗教
要:精神活动是特属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现象,科学、艺术、哲学及宗教等都是这种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可是,这些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科学实用,艺术求美,哲学思辨,宗教崇善。如有人说,科学以想象实验为其要素,艺术立足宗教情感之上(歌德),哲学是有教养人之宗教。科学试图发现一个“相对真实”的法则世界,艺术创设描绘一个“虚拟想象”的美妙世界,哲学自己生成一个“真假难分”的理念世界,宗教编织仰赖一个“完善确定”的超越世界。它们于人都是有用的学问,我也相信,只要人类继续存在,这些学问必会伴随人类的始终并不断丰富更新。关键词:科学;艺术;哲学;宗教[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02--02精神活动是特属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现象,科学、艺术、哲学及宗教等都是这种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可是,这些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科学实用,艺术求美,哲学思辨,宗教崇善。如人所说,科学以假设实证为其要素,艺术立足宗教情感之上(歌德),哲学是有教养人之宗教。因此才有了分门别类的学问。这里探讨的科学、艺术、哲学及宗教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四种主要形式,彼此之间加以研究比较,以期对于人类的精神达到多面深层的认知。先说科学。若问哪门学问对于当今人类社会实际(或者包括精神)影响最为广泛深远,我想答案必是科学。小到手表电话,大至卫星飞船,人类的衣食住行、文体卫教各个层面的现代文明,无一不是科学技术造就而成的。科学主要的是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产物,虽然科学的精神随着远古时期人类的产生就已产生,如果承认科学的精神主要的表现为“借助想象,根据因果关系探求自然世界的普遍原理(爱因斯坦语),以求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伽利略语)。”摒弃艺术的假想,哲学的质疑及宗教的臆断,从实际和直觉看,因果关系是自然世界的普遍法则(难免也会带有人的主观色彩,而休谟甚至怀疑这中关系的存在)。然而,正是这一法则满足了人类探究自然的部分欲望,带来相当可观的实际利益,以致人类的自信和骄傲进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有了自掘坟墓的各种可能。各种因果关系的发现需要借助人的想象能力,当然还有分析、推理及概括的普遍理性能力,而其目的主要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实际生存需要,并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较之科学、哲学与宗教,艺术或是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门学问(尤其是国人)。虽说大部分的人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关注具体的艺术作品而非进行创造或研究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古今中西各种式样流派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几乎无时无刻的从四面八法介入当代人们的生活世界。那么,不同的艺术作品:一首夜曲,一幅鱼虾,一部诗话,一支芭蕾,究竟传递给了你我什么共性的信息?就进入艺术世界的目的来说,普通的理解多是出于想要获得一种游离日常俗务的高级新奇的愉悦,使自我的思想和情感在某一作品的特定形式及内容下解放或升华,整个人变得轻松自在或有所觉悟。艺术作品何以具有这样的功能?艺术作品的基本素材(声色物事)当然来自于社会生活,然后,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方式对这些素材进行想象设计,最后生成的作品会有一种新的生命:个人在艺术欣赏的过程当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样就能产生共鸣,转移了自我的喜怒哀乐,自我也就获得了解放。艺术作品不同于现实人生的地方在于,自我面对艺术的时候只是旁观者的身份(这个很重要),他在艺术作品中看到的只是自我的影子(而非自我)。自我的缺失和意外的因素使得欣赏的过程变得趣味横生,悲喜交加。艺术有着既深且固的宗教虔诚,能够使人与世界保持合适的距离与联系(歌德),是种达到真实的假想(罗曼. 罗兰),是种享受(毕加索)。再论哲学。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然而,事实哲学却是一门始终被大多数人疏远冷漠的学问,虽然你我偶尔也能说出富有智慧的话来,但是,并不会因此想要真正的关心哲学。或许,哲学本来就只属于个别的人,如果非要为此寻找一个所谓的解释。那么,哲学到底在研究什么?哲学是系统思考有关世界人生的学问。罗素说过,哲学是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学问。一方面,哲学运用的方法是科学理性(而非宗教的独断幻想);另一方面,哲学又像宗教,总是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而非科学的局部经验)。这个界定,是比较中肯的。世界人生是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常会使人萌生许多好奇和困惑。人在纷扰群体之中,心却指向苍穹永恒,那是多么的荒凉和微妙。哲学家以孩童一样纯真开放的心态,运用人类身上最为普通的能力-理性,寻找、发现或者自我定义世界人生可能的秘密。探索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风险,当然也带给探索者难以言说的独特体验,探索的结果时常成为自我生存的“信仰”。不论外面晴空万里或是阴云密布,哲学家或许总能在他的世界安然自在的活着。我想,人生的意味大概多从哲学的探索之中被赋予。从一无所知的孩子成长为饱经沧桑的老人,给予生命最真诚的一份答卷。最后再论宗教。宗教,对于国人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其实,就我个人的观点,拥有宗教信仰比之没有宗教信仰在精神方面要高个层次。因为宗教本身就是一个超越的东西,尽管是以幻想的形式叙说着世人关注的重要话题,而没有宗教信仰的国人多少时代就活在“现实”之中。刚才提到罗素对科学、哲学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对比,这里重复一次,就是宗教同哲学一样,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但是,哲学是以科学理性来求证的(虽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而宗教则是以它的独断幻象获得一份情感与意志的满足。那么,既然如此,何以宗教自从诞生之日就一直存在并发展着,时至今日,更是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民族人群?终极关怀是个高深莫测的超越领域,人类所有的美丽想象及有限理性并不能说清这个领域的真正情况。于此之时,宗教就以它的方式满足了普通大众的信仰需要,因为它的简单、形象、明确、实用等特点。有人说,哲学是有教养者之宗教。这个观点似乎还是说出了一些不错的东西,那就是二者在目的方面的类同与手段方面的不同。综上所论,可以看到科学、艺术、哲学与宗教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功能。科学基于理性,假设求证,经世济用;艺术借助想象,创造意境,愉悦官能;哲学源于好奇,思辨推论,追本溯源;宗教祈求超越,主观臆断,安于信仰。其中,情感、意志、想象、理性是贯穿于所有精神活动的普遍因素,只是各自在不同领域的分配有着不同的比例。可以说,科学与宗教分处客观与主观两个极端,艺术与哲学则介于主客之间,艺术偏于情感的愉悦,哲学则追求理智的满足。这四种学问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看作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科学原则上无分古今中西的区别;艺术、哲学与宗教则正好相反。这就是说,科学较之其他三种学问具有更强的客观色彩。1+1=2的数学公式或者勾股定理是超越时空的真理,虽然物理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然而无论牛顿的万有引力或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是可以超越民族国家而存在;宗教、哲学及艺术则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宗教。这是一个信仰自由的时代,可是,我始终不敢苟同任何一种宗教的见解,觉得经书里面的东西像是自言自语的童话故事。如果我的言论没有干涉到你信仰的自由,那么,当然也请你尊重我对宗教的拒斥态度。哲学与艺术的个性则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西方历史当中的哲学与艺术概念纷杂,流派众多。哲学与艺术总是强调独创的观点与作品,自然应当具有相当的主观色彩。科学试图发现一个“相对真实”的法则世界,艺术创设描绘一个“虚拟想象”的美妙世界,哲学自己生成一个“真假难分”的理念世界,宗教编织仰赖一个“完善确定”的超越世界。它们于人都是有用的学问,我也相信,只要人类继续存在,这些学问必会伴随人类的始终并不断丰富更新。历史上的科学、艺术、哲学与宗教之间的争论,其实是不应继续的互相诘难。任何关于世界人生的终极言论,如果不是过于自以为是,就是把宇宙想象得缺少神秘。康德曾说:“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敬畏星空就是敬畏自然的神秘,就是明白人类的无知;敬畏道德就是敬畏人生,就是不因人类的无知而玩视生命。参考文献:[1]《西方哲学简史》罗素;商务印书馆;日第1版[2]《纯粹理性批判》康德;人民出版社;日第1版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3期
青年文学家的其它文章科学、宗教和哲学的关系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科学、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科学、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你可能喜欢科学、哲学和宗教_曲高和众_传送门
科学、哲学和宗教
文/孟庆祥点击上方小蓝字“曲高和众”关注,给你新奇的视角 题记:所有学科都是日常思考的精炼而已——爱因斯坦 这个题目好大啊!是的,严格点说世间谁写这样的题目都能力不足。又有人说了,就算写也轮不到你写啊,这三界综合起来比你牛逼的人多了,是挺多的,但人家脸皮没有我这么厚啊,所以我要写,归根结底,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有必要写。 一般人认为宗教比哲学牛,而哲学是众学之学比科学牛。我用胡适在《中国哲学史纲》前言中的话澄清这个问题,胡适说宗教是次一等的哲学,而哲学是次一等的科学。我非常同意这个判断。 哲学比科学牛B的说法来源于我们政治课本的教育,它的道理就是说哲学可以指导具体科学,具体科学范围都是比较小的。所有学习过政治的人都训练过这样一个题目——说很多科学家没学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很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什么说科学还要马列主义哲学指导呢?答案是,他们虽然没有学过马列主义哲学,但是,因为他们不自觉的运用了马列主义哲学才取得科研成果啊。我只能说,尼玛! 哲学高于科学,马列是唯一高明的哲学之说主要是为了把领导人塑造成神仙的,因为领袖不是科学家,是不是科学家是比较明确的,但领袖都是哲学家,是不是哲学家没有什么明显的分界线。以前,无论你写什么科学论文,开头必定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 按着时间和学科发育的顺序应该宗教、哲学、科学。我们遵照题目的顺序倒叙一把。 科学我们知道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由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靠谱程度不高,科学的大头是自然科学。 科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比较确切,可重复,可验证,或者逻辑严密。科学的这个特点导致了它有非常厉害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积累。一积累就不得了,假如我们不是站在前人的知识上,现在就是茹毛饮血的动物。而科学积累的后果每个人都看到了,它有太大的影响力,解决了太多的问题。我喜欢人类学家格拉克曼的一个定义——科学是一门学问,它让这一代傻瓜超越了上一代天才。 古代也有零星的科学,但近代科学真正爆发可以从伽利略()时代算起,比他早一百多年的达芬奇()聪明绝顶,想象力极其丰富,但是,他的很多想法没有办法推进,因为还没有产生靠谱的科学方法。有人这样评价达芬奇——“世界一片黑暗,你却过早的醒来,这是你的不幸,也是人类的大幸。”达芬奇这么聪明,这么勇于探索的大脑却在前科学时代陨落,让人扼腕叹息。 伽利略搞定了“科学实验”,他确立了一种标准,你光BB不行,咱们要做实验。一实验就把东西搞扎实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靠思辨建立的科学体系就崩溃了。大体上说科学主要有两个标准,第一,实验;第二,数学。最好两个标准都过,但过一个也可。很多东西从数理逻辑上永远搞不定,比如你无法从数理上说人都会死,地球上出现过的数百亿人是都死了,但不能严密的证明今天的某个人还会死啊。 由于科学这个特性,他非常扎实,可重复,所以它一旦在哪个地方落脚,原来在这个地方的“居民”就会退出。我们讲的金木水火土是一种中国哲学对世界组成的看法,西方也有各种看法,如世界的本源是火,是水等各种说法。化学早已经把这个东西搞定,所以,哲学就不再思考这些东西了。 哲学哲学也是对世界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早期的哲学是无所不包括的。从自然组成,运动规律到人,到社会,全部都是哲学考虑的范围。中国哲学集中在人文,社会体制方面,希腊哲学的范围就更广泛一些,很多哲学派别关注自然规律,同时期,他们还有一个《几何原本》,这个东西很厉害,可以说《几何原本》奠定了一种非常严密、非常靠谱的思维模式,只是范围太窄,一直以来它的衍生性比较差。可以说,从那个时代,中国在学问方面就落后了。即使是在人文哲学方面,中国也要差不少。希腊哲学有思辨,有思维过程,有体系。中国哲学就观点谈观点。《论语》一万二两千多字,《道德经》才5000多字。再看看同时期的希腊哲学著作,都是大厚本。上面不但有观点,还有大段的论述,辩论之类的,这个很重要。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野?技术性的原因是有的,也很重要。我坐在计算机前,一喷就是好几千字,古人要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好难好难啊。假设没有计算机,手写的话我就不会写这篇文章了,又没人给钱,对吧? 但同时期的希腊记录也是很不方便的,为什么他们就记录下来大厚本?我觉得是因为在他们那里非常重视这个东西,难是难,只要非常重视,也并非不可克服。所以,我非常同意汤因比的解释,他认为科学文化的繁盛跟一个区域对好奇心的激励强度有关。我认为中国人、中国社会到现在一个最坏的东西就是缺乏对好奇心的激励。我分析柴灰因的雾霾在成因和危害程度上不靠谱,一般人的反应就是,尼玛!你丫有没有点良心啊?!这是一个非常恶劣的思维习惯,中国人一直愿意诉诸于情感和态度。一方面这是我们的传统,另外,我也深深怀疑是我们教育体制洗脑的成功。 我们的政治、哲学、经济学之类的,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马列主义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你可能说,我他妈不信这个。你固然不信这个,可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扎根于你的大脑,你也会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虽然你可能不赞成它的观点,但你按着他教你的方式思考。 可以说,我们学过的哲学并非哲学而是宗教,一会我说宗教。 回过头来再说哲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轫,哲学的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小,关于物质的让给了化学;关于自然雷电、山河,日月、四季让给了物理;关于人的研究让给了心理学;关于经济分化出了经济学。为什么哲学不断退缩?因为它不够靠谱,他只是一种粗略的思维,他当然干不过有实验,又数学,又工具的科学。即便有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心理学、制度学、管理学等都不怎么靠谱,但相比之下,它也比哲学对这些东西的思考要好,哲学都是大而化之的。所以,当代没有什么大牛的哲学家,当代的哲学家都在搞各种犄角旮旯的东西,一定要用你根本看不懂的话写出来,否则的话就没有立锥之地了。 所以,胡适说哲学是次一等的科学是基本正确的。 宗教宗教也是一种对自然万物,人世百态的思考。它跟哲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一定想法设法,或强迫,或洗脑,要让你信。 让你信,是宗教最大的特点。不通过各种仪式,想法设法让你信的宗教就是一种哲学,一种观念。 宗教也是解释万物即规律的。比如圣经上的创世纪解释了万物的来由,佛教也讲类似的东西。与哲学相比,他的灵活性,可辩论空间要小得多。尽管宗教也是一门发展的东西,在历史长河中,会出很多人解释教义,增删内容,宗教也分化出各种派别。但万变都是要让你信,而且绝大部分宗教都是排他的,你只能信我。 信这个东西说它好还是坏就很难说了,不管好和坏只有信了才有效果。 说宗教是次一等的哲学,看从哪个方面理解。若从开放性上讲,哲学当然开放得多,但要从效果上看,宗教牛B太多,因为它通过仪式,惩戒,奖赏等各种方式让你信。 中国是一个宗教强度比较弱的国度,虽然佛教、道教等搞了好多年,但影响力不甚大,我觉得因为它的仪式感不够强,组织相对松散。 宗教的竞争和商品竞争逻辑是一样的,你说我搞一个宗教你爱信不信,无所谓。那么你的宗教在历史的竞争中会被消灭。试想你开公司做产品,说顾客爱买不买,无所谓,多半是搞不定的。当然,在竞争上是多方面,还有“产品”好坏的问题。 宗教通常都会声称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死,苦恼之类的。但你承诺的太多,完成不了,人家也不信,所以,“宗教产品”逻辑的存亡要遵从逻辑,比如某宗教说我不能解决生死,但是能解释生死,死即到天国,搞不好就是地狱,或者轮回之类的,太多了。“宗教产品”存活的关键是第一你要便于理解,大家理解不了怎么信啊,第二,你要深沉,否则就像一层窗户纸,被人戳破了,你怎么活啊?但是,这两条是矛盾的,怎么办?方法很多,比如出两个版本,大众就给了通俗但漏洞明显的,牛B人就去研究高深的。所谓高僧就是这个意思,搞这么复杂的东西定有高低之分。 宗教相对于哲学,在科学面前退缩的不是那么多。因为宗教非常侧重于精神层面,而这方面科学也无能无力。比如,苦恼这个东西人人都可能有,不同的宗教都有这方面的解决方案,佛说你要戒贪嗔痴,因为这是苦恼的本源。基督教说,你要爱,要赎罪,即使你没有做过坏事,但你有原罪啊。不同的解释会产生不同的后果,这就是不同宗教的主要客观分野。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非要区分好宗教还是坏宗教。 现代世界是科学不断进攻,哲学已经投降,宗教不断萎缩的世界。这方面有很多统计,有网络我就不去查证了。相对哲学,宗教具有强制性,它不容易发展,不容易变异,也不容易退缩。天文学家说我们的巡天望远镜太牛逼,太精细了,从未看到过上帝,老太太就说了,你的望远镜看到过空气吗?一把搞定。达尔文学说证明了生物和人是进化而来,这和创世纪是矛盾的,但宗教会说,我给你猴子,你给我变成人试试? 科学在今天乃至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它都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大多数精神、意志方面的东西。但是,它也有衍生性,它会影响到周边。也就是说即使你不懂的学科,你若学科学较多,你会按着它的路子去思考。 于是,我们稍微延伸一下,就涉及到文科思维还是理科思维的问题。前者往往诉诸于情感,感觉,后者往往追求逻辑效果。前者习惯于判断还还是坏,后者习惯于问对不对。可以说,这两种思维模式已经演化成类宗教。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曲高和众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3月11日 15:03
曲高和众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哲学的人很可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