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师,想请问下戴家大黄蜂和野马哪个好6.3米手把节顶端处尺寸是多少,就是杆堵的位置,谢谢

&h2&基本策略:攻击能造成最多美国人失业的对我出口行业&/h2&&p&这跟产值没关系,不是钱的问题。中国的反击不是让美国公司亏钱,而是让美国人下岗,所以不必觉得美国600亿我们几十亿,如果我们几十亿能让几十上百万美国人失业,会比我们的企业亏钱更痛。&/p&&p&&b&美国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压能力很低,普通人根本没存款,失业带来的后果比我们国家的工人失业严重。&/b&我们的制度下,大量巨型企业出口都是国企,国家可以守底线,即使国家不兜底,我们国内市场体量巨大,不出口只是少赚一点而已,而且国内产业完整,再就业空间大;而美国政府不会给普通民众兜底的,因为没钱,美国经济真空,再就业很难,尤其是低端产业,全行业高失业率,社会会出问题,直接影响政治。&/p&&p&&b&当一个国家的人民普遍没存款的时候,你还怎能期望它经历风雨,这跟一个家庭是一回事,不懂未雨绸缪,危机一来,人心惶惶。&/b&&/p&&p&我们出口亏钱,如果我们能让美国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白宫如果坐得住,我服它。但不要指望特朗普中期选举还有戏,美国产业界会反弹,制衡美国政府,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自己干。&/p&&p&至于限制我们投资,高科技的行业本来就不对我们开放,没什么说的,去美国投个房地产什么的,风险反正一直都在,因素非常多,有没有贸易战没什么本质影响。&/p&&p&让美国家庭顷刻负资产,他们会疼得嗷嗷叫,非常有效。&/p&
基本策略:攻击能造成最多美国人失业的对我出口行业这跟产值没关系,不是钱的问题。中国的反击不是让美国公司亏钱,而是让美国人下岗,所以不必觉得美国600亿我们几十亿,如果我们几十亿能让几十上百万美国人失业,会比我们的企业亏钱更痛。美国普通家庭的…
毕竟一家之言,大家理性看待&br&----------------------------------------------&br&&br&引用:&br&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br&&br&以下为演讲全文:&br&&br&亲爱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全体毕业生同学,尊敬的毕业生家长,经济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下午好!&br&&br&大家可能注意到,与以往不同,今天我准备了个讲话提纲,因为我认真地做了一些准备,权当是我给各位同学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也包含着对各位同学的嘱托。&br&&br&今天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第二是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第三是想借此机会谈几点对同学们未来工作、生活的嘱托和希望。&br&&br&第一个问题: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br&&br&从今年三月份一直到今天,世界上最为吸引眼球的事件不再是叙利亚,不再是北朝鲜,不再是俄罗斯世界杯,而是中美关系。具体说,就是中美贸易战真的要打响了。这是我们最不情愿看到的,也是力图避免的事情。但问题是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对于这场贸易战,我的关注点不在贸易领域,它使我有着更为深重的忧虑和危机感。&br&&br&首先,从贸易角度来看,既然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那么权且按照美国方面的统计来看下面一组数据。去年,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300亿美元。前不久中国自卫性地反击了美国,征收美国500亿美元商品的25%的关税以后,特朗普又下令加征了我们2000亿美元,然后再准备如果中国反击,会再加增2000亿美元。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问题。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约5000亿美元,现在两个2000亿加上一个500亿,他动用了4500亿,还剩下500亿美元左右的额度。而我们已经动用了500还剩800亿,美国追加的这2000亿,我们跟不上了。如果我们也同额度回击,不仅是将从美国的进口商品清零,而是负进口了,理论、实践上都是不现实的。这是美国对中国做出最具羞辱性的行为,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对美国市场依赖太深。&br&&br&我们知道,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国家间的分工已经从产业内部分工发展到产品内部的分工。我们称之为生产工序的专业化。因此,一个国家在贸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实际贸易收支状况未必呈正向关系。再加上在此过程中,中美双方的统计方式不同,如是否将经香港的转口贸易统计在内,以及是按商品的离岸价格还是到岸价格统计等方面双方存在分歧,所以美方统计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比我方统计多出1000亿美元左右。按照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1985年开始的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期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而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到了整个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将近一半。再从中国来看,我们对美国的顺差从2010年以来的八年时间里,平均超过78%,有四年超过80%,一年超过130%。&br&&br&这些数据意味这什么?说明对美贸易顺差成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最重要部分,没有了对美贸易顺差,我们的经常项目顺差将会大大缩小。&br&&br&另一方面,我们对美国制造业及其核心技术的依赖更为严重。“中兴事件”虽然尚未结束,但仅就目前的后果来看,不只是十几亿美元罚金的问题,美国国会已经否决了特朗普总统暂缓中止中兴业务的提案,即便最终通过该项提案,恐怕也要按照美国人的规则来改组中兴的管理层及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行规则,美国甚至要派出一个监督官到这家中国企业。这起事件足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己同美国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以及对美国核心技术的严重依赖。&br&&br&同时,我们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也同样比较严重。去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是9554万吨。大豆生产是非常耗费土地的,平均每生产一吨大豆需要八亩土地。这些进口大豆若是换成中国自种,要消耗7.6亿亩的土地。而中国的农业耕地红线是21亿亩,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种大豆可能吗?答案很明显。不进口可以吗?很难。因为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使得植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些蛋白加工以后的残渣可以用来喂猪喂牛,保障畜牧业发展。如果不进口,大豆及其附属品的价格都要提高,意味着要出现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有人说,我们转向巴西进口吧!问题是,全球大豆生产的相当大部分被几家美国公司控制着。巴西大豆从生产、运营到销售几乎都是美国公司控制的。&br&&br&更为本质性的,是我们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听过我课的同学们,一定清楚这个原理。&br&&br&总体来看,现今的“美元体系”主要靠三个机制来运行:&br&&br&一个是商品美元还流机制。中国、日本、德国等“贸易国家”向美国出口赚取美元以后,还要将其中相当大部分借给美国。美元是世界清算货币、结算货币和主要的资本市场交易货币,如果不借给它,美国需要自己满足基础货币发行的话,它就会印钞,有可能引发美元贬值。这意味一方面,我们本身拥有的美元储备缩水,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另一方面美元贬值意味着我们本币升值,对出口非常不利。所以,作为“贸易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我们需要被动地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尽量不让美元贬值。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要维持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的货币稳定,这是商品美元还流机制迫使我们承担的被动责任,也是我们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公司债的原因。&br&&br&第二个机制是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自身的储备货币地位。为此,美国迅速找到了石油这种工业血液,联合沙特等国建立了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若要进口石油必须用美元支付,因而就必须储备美元。这样,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依然牢固地保持着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br&&br&第三个是美国对外债务的本币计价机制。美国80%以上的对外债务是以自己可以印刷的美元计价的。就此大家不难想象,美国霸权或者说美元霸权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讲,针对自己的对外负债美国是可以通过印刷美元解决的。当然,正是由于美元是美国控制世界的最主要工具,现实中美联储、财政部还是格外慎重的,轻易不会乱来。但事实上,美国在2008年危机之后已经搞了四次量化宽松,释放出大量流动性。我曾在课堂上说过,学习经济学或研究经济学的人不要轻言“美国衰落”。在我看来,“美国衰落”有一个重要标志,即当美国对外发债的大部分不用美元标价而是用欧元、英镑、日元或者人民币标价的时候,这个国家真的是衰落了。如果你看不到这一天,请不要轻言“美国衰落”。&br&&br&正是由于中国处在“美元体系”当中,不仅使得我们拥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而且基础货币发行也对其产生严重依赖。&br&&br&坦率地说,近十年来,中国M2的发行量几乎是世界第一。我们的M2对GDP之比为2.1:1,而美国为0.9:1。发了这么多货币,为什么大家感觉不到呢?有很多原因,但有两个原因最为重要。一是我们的基础货币发行很大程度是用外汇占款来实现的。也就是央行收购企业和公司个人手中的美元,按照市场汇率再释放出人民币,通过这种方式把流动性释放出来。外汇占款占到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比例最高时达到80%以上,目前也在60%到左右。也就是说,美元储备是人民币发行的重要的信用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扩张,使得央行释放出来的相当大一部分流动性被房地产套住了。&br&&br&所以,贸易战果真打下去,接下来的影响就会涉及到货币金融领域。美国人非常清楚,如果我们的美元储备大幅度减少,那么人民币发行的信用基础就会出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赚取外汇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由于中国是典型的“贸易国家”,本币不是世界货币,不得不将货币信用寄托在其他货币比如美元身上,而且国内的经济发展、军队的现代化军队建设,包括大国外交、“一带一路”都需要大量资金,因而外汇储备规模对中国而言格外重要。就近几年外汇增长状况来看,2016年我们在投资领域的外汇净收益出现了440多亿美元的负值。2017年我们加强了外汇管制,勉强恢复到近130亿美元的正值。但是今年1—5月,我们在投资领域中的外汇收入不足50亿美元。在贸易领域的数据就更难看了。去年上半年全口径贸易顺差尚有540亿美元左右,但截止到今年五月全口径的贸易逆差将近250亿美元。六月份的统计还没出来,但一个月扭转不了大局。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净逆差格局已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状况也不容乐观。有学者测算过,截止到今年五月份,我国的净外汇储备也就是外汇储备减去外币负债,约为1.9万亿美元,比万亿美元的峰值减少了近30%。关键问题是,这1.9万亿美元并不都是归我们所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今年四月底,规模以上的外资企业(含港澳台)总资产为21.68万亿人民币,按照6.45的汇率计算,折合成美元资产的话约为1.5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1.9万亿外汇储备净值中有80%以上是外资企业拥有的。我在授课时曾说过,由外资企业投资所形成的外汇储备相当于赌场的筹码。什么概念呢?赌客进赌场后会将各种货币换成筹码,无论在赌场中玩输了还是赢了,他所拥有的筹码可以再换成自己需要的货币拿走。也就是说,这些投资的所有权归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可以随时撤资或者在投资期限到期后撤资。虽然现阶段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不会导致外资全部撤走,假如只撤资三成,也就是5000亿美元左右,1.9万亿再减去5000亿,我们还剩多少?我们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需要钱。&br&&br&所以,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想恐怕不只在贸易领域,还在“中国制造2025”,更可能是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迫使我国做出更大让步,而且很可能是迫使中国在货币金融领域更大开放。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金融国家”,我十几年来一直研究这个问题。表面上看,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是在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为“铁锈地带”那几个州的蓝领工人争取更大利益,迄今为止他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但由于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即日益高度金融化,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利益是其必须予以重视的。金融资本的目标是要赚取全球金融市场的收益,其前提条件就是世界各国货币金融市场的开放,但迄今为止中国这块骨头美国始终没有啃下来。我们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特朗普的发动对华贸易战的核心目标有许多,我想在他的谋划中,不会没有迫使中国更大幅度开放货币金融市场的目标。&br&&br&当然,美国更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利益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此我们不要抱有丝毫幻想,不要以为这是特朗普个人意愿。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著名学者讲述了他的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华人朋友在美国“美中关系委员会”的经历。这个委员会的宗旨是促进美中友好关系,在他此前的多次访问中,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热情接待,笑脸相迎,但这次却像躲瘟神一样回避他,他说自己感到了“麦卡锡主义的回潮。”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恐惧与敌视达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所以,在特朗普对华采取强硬的贸易制裁措施之后,他的支持力不降反升,目前达到40%以上,而且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在这一问题上的政治共识高度一致。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两党之争非常多,但唯独在“中国问题”上高度一致。今天,有很多学者试图把中美之间的冲突局限在贸易战范围,认定它只是场贸易冲突,主张不要把它扩大到其他领域中去;还有一些学者认定这场贸易战打下去美国必输,中国必赢。不论他们是怎么测算的,我认为这是一厢情愿或不符合常识的。对一般国家而言,贸易战在经济学上一定是双输的。但是对于大国而言,关键在于谁输得起。历史经验证明,大国之间特别是“老大”和“老二”之间的较量,更多的不是经济行为,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一种国际政治行为,是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国际政治竞争不是“正和游戏”,而是“零和游戏”。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逻辑有很多不同,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还是自损六千的问题,它的逻辑是如何让己方避免自损八千,尽量实现自损六千,即实现资源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最大绩效;与经济行为不同,政治的逻辑是只要我赢,战胜对手,牺牲多少无所谓,在所不惜。因此,两者的逻辑与行为规则是不一样的。刚才,大家合唱的国歌里有一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我不敢说是最危险的时候,但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的时候。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危机不是贸易冲突,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霸权国家已经公开把中国当成了最主要的对手,在和平时期利用经济战的手段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和攻击,同时还利用其超强的全球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越来越多的威慑,制造周边冲突乃至危机来干扰我们的和平发展进程。&br&&br&前不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有一个发言,赤裸裸地攻击中国是一个掠夺性的国家,是一个偷取知识产权、盗取别人技术、强迫转移技术、强迫地猎取别人资源的国家。这种攻击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他是在把美中冲突上升到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高度。最近,美国通讯委员会发表公告,于今年6月11日废止了2015年奥巴马政府时期制定的网络中立法案。我们知道,互联网思维、原创技术与技术服务,所有这一切都以美国为核心。当年,美国为了促进国内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也是为了让世界各国放心使用美国技术、拓展全球市场,搞了一个网络中立法案。但是现在这个网络中立法则没有了,意味着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在提前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屏蔽这些网站或者降低这些网站的访问速度,也就是断网。如果一旦对中国采取这种措施,我们银行、交通、商业、邮电等系统可能会瘫痪。最近有一则报道,美国网络军已经得到国会授权,可以对网络攻击和盗取美国知识产权行为作出攻击,锁定地址后利用美国的网络特权,即根服务器关闭攻击者网站。现在全球的根服务器有十三个,其中一个主根服务器和九个辅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的三个分别在瑞典、荷兰和日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在正在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br&&br&最近,大家都看到一张G7首脑会议上的照片,场面类似“最后的晚餐”,特朗普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其他国家首脑冷峻对视,似乎不共戴天。但是要知道,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特朗普提出了一个计划,叫G7国家经济一体化,主张七个发达国家相互之间实现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据说已经得到德国的同意。也许德国的这种首肯是表面的,由于涉及市场份额等复杂的因素,其他发达国家的立场很可能与美国不一致,因为美国市场份额太大,竞争力太强,所以七国间的经济一体化肯定不会顺利。但美国的这种行为意味着一个严峻趋势,即它已经下定决心废除WTO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也就是我们坚持倡导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这个规则曾经是美国人创立并坚持实施的。今天他们不想再按此规则再做下去了,要搞一套新的、更高标准的规则。在这方面,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特朗普对欧盟、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会促使这些国家同中国坚定地站在一起,抵制美国的逆全球化行动。事实上,这些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强制性技术转让、企业并购等方面对中国的指责、攻击同美国并无二致,立场完全一致。&br&&br&所以,我们不能把中美贸易战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这本质上是一场国运之战。我们更不能将这一场争端视为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仅就贸易争端而言,从1960年代一直到198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一场漫长的贸易争端,这场争端打了30年,结果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陷入“失去的二十年”。中美之间的冲突作为一场大国博弈,恐怕需要至少50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天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历史大戏的开幕。&br&&br&第二个问题,就迄今为止的中美贸易争端而言,我们需要吸取哪些教训?&br&&br&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br&&br&首先,就眼前的教训看,主要有两点:一是盲目自大的情绪。一百多年来我们被西方侵略、压迫的太久,心中的大国情怀不仅强烈也更为迫切。必须承认,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在某些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甚至走到了世界前列。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产生了一种举国的自豪感,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自大情结。中美贸易战,尤其是“中兴事件”不啻为一剂强烈的清醒剂,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事实上,我们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十分巨大。马航370事件出现后,很多人才知道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对自己生产的飞机发动机的运转状况,包括在什么地方运转、在哪个高度运转、在什么时间运转,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前不久,一家汽车零配件公司的总经理跟我讲,世界上有两三家公司的汽车喷油技术做的最好,但是我们军车的喷油嘴一定不能用外国的,即便国产喷油嘴质量不高也要用自产的,因为国外厂家都可以进行喷油嘴控制,关键时刻可以进行停止发动机喷油的操纵。我们知道,网络技术有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原发性的技术创新,其次是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如芯片,再次才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规模经济的市场开发。我们经常搞“光棍节”购物狂欢,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等都是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经济规模实现的快速扩张,跟原发性的技术创新思维、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毫无关系,只不过是运用别人的技术思维、产业化的技术,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规模迅速推广而成。二是这场争端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在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刻的改革。以往,我们通过以市场换技术、以资金买技术、以挖人才造技术等方式取得了一些技术进步,但今后这些途径恐怕都难以行得通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自主创新,既有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br&&br&其次,再来谈谈更深层次的教训,此次中美贸易战爆发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主要有三个。&br&&br&第一,中国忽视对美国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自2016年美国大选开始一直到今年三月份贸易争端,再到今天,我们对美国的判断屡屡失误。更为重要的是,面对着这样一场大国间的博弈,除了一些贸易专业、经济领域的专家纷纷出来发声以外,那些研究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的专家少有声音。这是极不正常的。说明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对自己必须直面的霸权国家的系统、深入研究是非常不够的,因而很少可以对美国做出可持续性的、理性的研判。这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容易出现误判,甚至出现错判。其后果主要有两个:一是情感胜于理性,整体性的非理性思维经常占上风,本质上讲这是中国人典型的农耕民族根性。农民与商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农民经常是情感强于理性,而商人则经常是理性胜于情感。中国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式确立走到今天,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从农耕民族走向商业民族的历程仅有二十几年,因而传统根性自然是很强烈的,使得我们很少能够理性地认识世界,更习惯基于情感来判断世界。当年,骆家辉被美国派驻中国大使,很多人欢欣鼓舞,甚至认为美国终于派了个“中国人”,中美关系因此将走得更好。骆家辉是华裔美国人。正因为如此,他更需要要证明自己更美国,所以对中国的态度、立场也更加强硬。在现阶段和今后的中美关系中,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种民族根性,更加理性地认知美国,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二是相应地,我们出现了当年戴季陶先生所说的“智识上的义和团”的倾向。在目前的中美贸易战中,有些学者和专家提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提法令人匪夷所思。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一个经济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何谓“要不惜一切代价”?难道要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智识上的义和团”的另一个表现,是我们很少认真地研究特朗普本人。特朗普自传的中文版早在2016年4月就在上海出版发行了。那本小册子很薄,中文标题叫《永不放弃》。我看了三遍,感受是特朗普这个人非同一般。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位美国总统的认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我们经常小看他,当然全世界都小看了他,二是认为他“善变”,但事实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看不懂,没有认真研究他。他是一个搞建筑出身的人,&br&&br&这类人的思维方式是,首先要基础夯实,其次是思维、设计缜密,逻辑清晰,否则大楼一定要盖歪的,卖不出去的。作为一个商人,他的特点是:当对手信心十足的时候,他特别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并戳破对方的底线,为对手带来巨大威慑,进而达到目的;而当对手全力进攻的时候,他又突然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在自己的书中,他曾提及自己咸鱼翻身的辉煌经历,其中也多次谈及他与不同对手之间的博弈经历。我建议在座各位同学看一看这本书。大致就会知晓,所谓的“特朗普善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研究明白。&br&&br&我现在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场冲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理论上的挑战、实践上的挑战无疑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迄今为止致使我们获得成功的好多理论都需要做认真的反思。同时,我们的好多对策也需要认真反省。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根本上讲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实现的。开放的本质是什么?是我们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开放,或者说是我们主动地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去,并因此成为该体系的最大获益者。但是发展到今天,美国人认为这个体系让中国人占尽了便宜,自己却吃了很大的亏,不再愿意同我们玩下去了。因此,当今时代不存在什么“逆全球化”,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大分裂。全球化分裂的本质是什么?是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关于全球化的共识破裂或没有了,这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一件事情,意味着今后美国不再愿意同我们分享他所主导的全球规则和制度安排,这必然对我们今后所有的经济理论及其研究带来巨大挑战。但是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挑战恐怕是思想上的,即在这场争端很可能演变成为旷日持久的大国冲突的过程中,我们是继续冷静地认识我们与美国的巨大差距,坚持虚心地向美国学习,还是由此坚定地走向民粹主义的反美道路甚至以一种“玉碎精神”抵制美国的一切。我们曾干过这种事情,所以我很担心。这些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严峻挑战,关乎今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方向,是个大问题。&br&&br&第二,忽视对美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研究,进而对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很少,进而缺乏对美国国内政治结构变化的深入理解。特朗普为什么拿中国开刀?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只是个借口。事实上,不是特朗普上台造成了美国分裂,而是美国社会分裂导致了特朗普上台。美国社会由于经济结构金融化被严重撕裂了,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多,中产阶级在破产。所以,美国“铁锈地带”主要的三个州过去全是支持民主党,支持希拉里的,但这次它们的反转是促使特朗普获胜的关键因素。特朗普上台后,必定要兑现竞选承诺。但事情并非仅仅如此,他上台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政治行为尽快弥合分裂的美国社会。迄今为止,他做得比较成功。因为他非常聪明地捕捉到了一个目标,这就是中国。“中国威胁”是美国近些年来的焦点话题,而且实际上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共识。特朗普巧妙地利用了这样一个契机,“中国问题”或“中国威胁”成为特朗普手中的一张牌。所以,如果深入地研究美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到政治结构的变化,我们可能不会出现很多误判。我认为,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些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结论有些时空的局限性,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那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决定社会结构变化,也一定决定着美国政治利益、国家核心利益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特朗普两年或者六年后下台,美国也不会因为更换总统而在战略上改变对中国的基本立场。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看法。&br&&br&第三,忽视对美国控制世界的手段也就是霸权方式、机制等问题的研究。这导致我们经常以工业化国家的视角去认识后工业化的美国,以“贸易国家”的立场去对待“金融国家”的美国;相应地,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以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成就来定义自身国际地位的一种幻想。我自己的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崛起的性质是“美元体系内的地位提升”。我认为这是很冷静、理性的一个结论。一些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为了取代美元,我反对这种观点。我的研究结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是取代美元,“美元体系”在短期内是无法被替代的,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减少我们在“美元体系”中的风险和成本。说到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的某些媒体是极其不负责任、不专业的,经常用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忽悠民众情感。4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加入到“美元体系”当中,我们成为该体系的主要获益者,自然成为该体系的最主要的支撑者(如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等),也自然会成为该体系风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这是一个正常的逻辑。正所谓福兮祸所伏,这可能是未来我们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说,特朗普的杀手锏正在这里,其实他早已露出了獠牙,如对伊朗、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包括前不久美国部分官员提出的对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冻结等,虽然是传闻,但这种信号意味着当两国纷争激化的时候难免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无论怎样,货币金融一定是美国最后的杀手锏、制胜的法宝,这是它的绝对优势所在。&br&&br&那么,我们的主动权在哪里呢?在国内。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认清了斯密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性,知晓了交易分工的作用,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4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熊彼特式的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建创新性国家的宏伟蓝图,意义格外重大。&br&&br&围绕创新问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想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国家层面,我们必须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和制度安排。今天,倘若依旧沉迷于炫耀祖先的四大发明,一定是我们这些子孙的耻辱。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李约瑟之谜”,这对我们意义更为重大。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二十几年前我就提出是制度竞争,即看谁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改革那些阻碍创新的制度安排,创建更加包容、可以自主经营、自主选择和自主流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过于宏大,在此暂且打住。&br&&br&第三个问题,就个人而言,围绕创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想借此机会对在座每一位毕业生同学谈谈对你们的希望,权当对你们的临行嘱托。&br&&br&&br&&br&这里,我主要谈六个方面。&br&&br&第一,养成并保持学习的能力。我在每一次开学典礼上都要谈一个话题: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两件事情最为重要:一是掌握学习的能力,二是养成合作的习惯。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和拥有合作的习惯,才能事业顺利,缺一不成。在我看来,学习的能力不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指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我们已经知道“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是错误的,我还要说培根的“知识就力量”这句话也是有时代局限的。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和技能永远在过时的道路上。人的一生只有不断掌握并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这也是真正的大学教育的宗旨。耶鲁大学的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居然掌握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那是耶鲁教育的失败。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来自阅读,更多的还有走出去看世界、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品味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开阔的视野,体会、了解人类的诸多不同,这会使人更加宽容。宽容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之一,它会使人类增进幸福。&br&&br&第二,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独立思考的个人,不会产生创新性社会。我们都看过电影《阿凡达》,导演卡梅隆70多岁时拍了这部电影,我看后曾说过一句话:这是基于人类的想象达到了人类想象的边界。为什么他可以拍出这部片子?是由于他幼年时代的幻想、对世界的好奇心到了70多岁依然如故,没有被泯灭。好奇心、想象力在今天的中国,在座各位还剩下多少?我真的不敢恭维。大家从幼儿园走到今天,基本上是做着标准答案走过来的。在毕业典礼上,本应对大家说些鼓励的话,但是我还是想严肃地跟大家说,在各位今后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话,将是人生的悲剧。好奇心和想象力塑造着一个人的偏好和喜好,没有自身喜好的人生或者说有自己的喜好却被父母和其他人强行改变的人生是非常恐怖的。这样的人多了,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一定是恐怖的。所以,学习能力加上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性社会的基本条件。&br&&br&第三,自主选择的能力。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行为主体如何选择的学问。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基本上是不需要选择的。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感到自己没有什么选择,因为组织上已经替我选好了,不是上山下乡,就是到工厂接班。其实那时也没有什么痛苦,想起来很快乐。今天,同学们的选择非常多。早晨起来你会选择是到A食堂还是B食堂或C食堂吃早餐,要选择上李老师的课、赵老师的课还是张老师的课。选择是有成本的,起码有机会成本,但不论怎样,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选择的成本再多也是必要的,市场经济就是由无数的选择组成的。今天,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家还有多少自主选择能力?近几年经常遇到大学同学、朋友打来电话,说我孩子或者亲属今年要高考了,请你跟我说说哪个专业更好?我问他们孩子自己喜欢什么?经常的回答是“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可能更清楚是不是这样。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在我上课提问时,很多同学不敢正视我的眼睛,目光所到之处他们基本上都是放下眼帘,好像他不看我我就看不到他一样。没有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也自然缺乏自主选择能力,这是个恶性循环。具有学习能力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也一定是拥有自主选择能力的人,自然是创新能力很强的人。&br&&br&谈及自主选择能力,我想谈一点个人体会。现在大家都已基本上选择好了职业,未来还可能有许多新的选择,今天谈这些体会还不晚,也许对你们有参考。经济学强调发挥比较优势,但在做出人生选择的时候,应该注重自己的比较劣势。就是说,你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什么是理性?理性就是知道自己是无知的,或者说知道自己的不足。当你深入了解这些之后,比如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要尽力回避因自身缺陷或不足难以胜任的领域。这样做,不仅避开了自己的不足,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你的比较优势,而且会使自己更加快乐、宽容。你不会见到某同学去金融机构做的很好,便产生凭啥我不能去金融机构、大学时我金融学成绩比他好之类的不正常心态。冷静地了解自己的比较劣势会让你有一个健康心态,你会认为那个同学成功是因为他确实很优秀,而在他很优秀的那个方面,我却是不足的。所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却不回避,一味地同他人比较,盲目跟风,无异于人生的铤而走险。&br&&br&第四,审美能力。如果展开一幅世界经济地图,你会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如美国出口的是金融服务,日本出口的是制造业技术,中国人出口的是劳动力,欧洲人出口的是古老的贵族文明积淀下来的审美,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来自欧洲。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前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这个话题其实是很沉重的,在此我只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民族不仅素养、品格不高,道德水准也会有问题。迄今为止,大家的审美能力基本上都是从父母那里熏陶出来的,问题是在座的各位父母都是“文革”后的一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问题所在。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大家都穿着皮鞋,穿着带领子的正装,我跟赵勇书记提出过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的着装要求。为什么?看看我们的校园里,许多男同学穿着一条大短裤,露着带毛的双腿,穿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毕业礼服满校园逛。你们觉得美吗?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服饰与行为。针对个体,主要看服饰,相对于其他亚洲人,中国人的服装搭配比如衣裤、鞋帽、鞋袜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体的,远远一看便知道是中国人,在亚洲人里韩国人喜欢穿着鲜艳,穿的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如果是团体,看到一个人在说,几乎所有人在听是日本人;一个人在讲,一半人在听,一半人乱乱哄哄的是韩国人;一个人在说,少数人在听,多数人各干各的,大多是中国人。审美是一种尊严意识,是一种自我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在庄重的场合,一个没有仪式感的人、着装随意的人既是对自己的贬低,也是对他人的极大不敬。在更大意义上讲,审美可以让人知晓世界上的美好与丑恶,它告诉每一个人,人类的行为应当是有底线的,知道有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去碰的、不可以去做的,而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准才会有所提升。&br&&br&第五,战胜困难的能力。人生中困难是常态,幸福是短暂的,海明威说“勇气就是优雅地面对压力”,人的一生中能成为优雅的人太难了,这也是我自己经常苦恼的问题。有时候,我跟同事说话时会忘乎所以,事后会反思自己的不优雅。但是优雅地面对压力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一个人在压力面前如果能做到优雅的话,这本身就说明你真的能够把困境作为常态。这一点对大家未来的人生、工作非常重要,会增进你的幸福感。&br&&br&最后一点,要做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我不想在这里空谈使命感,不要把它看作离我们很遥远的神圣之物。一个人做好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中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可能地做到极致甚至像清教徒那样对待自己喜欢的职业并愿意为此努力一生,你就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所谓工匠精神,本质上与这种对职业的敬畏和使命感的理解与坚守密不可分。工匠精神与功利主义无缘。&br&&br&在此我还想强调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国土沦丧、家破人亡的民族危亡状态,而是处在快速崛起的进程当中,过去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应当是现在大家读书、学习的目标。今天的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面对着如何成为创新性国家的重任,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同学成为真正的人,即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审美能力、战胜困难能力和有使命感的人,你自己的一生才会幸福,我们这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华民族才真的有希望。&br&&br&最后,我祝愿大家健康、幸福、事业有成!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健康和幸福更为重要!&br&&br&谢谢各位!
毕竟一家之言,大家理性看待 ---------------------------------------------- 引用: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以下为演讲全文: 亲爱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全体毕业生同学,尊敬的毕业生家长,经济学院的各位领…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cf95a649a44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cf95a649a44_r.jpg&&&/figure&&p&前几天在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最近总觉得睡不够。晚上翻来覆去很久才能入睡,结果早上起来困得不想起床。”事实上,像留言者这样“感觉睡不够”的现象已不是个例。在美国,有7%-19%的成年人抱怨自己每天都没办法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2017)。&/p&&p&为了帮助大家尽可能拥有足够的睡眠。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人们会感到睡不够?睡不够会对我们生活造成哪些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改善自己的睡眠。&/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c0caf33e530debe4195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2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figure&&p&&br&&/p&&h2&&b&你是不是睡眠匮乏?&/b&&/h2&&p&睡眠研究者将“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称为&b&“睡眠匮乏”&/b&(sleep deprivation)。人们对睡眠的时长需求并不相同,例如老年人一般需要的睡眠时长较短,而年轻人则需要更长的睡眠,才能在醒来时感到神清气爽。到底睡多少才是够好的睡眠呢?美国国家睡眠基金(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给出了一组数字,称&b&够好的睡眠需要满足这些条件&/b&:躺上床后,在&b&30分钟&/b&以内能够入睡;夜晚的睡眠时为&b&7-9小时&/b&(适用于18-65岁的人);夜晚醒来&b&不超过1次&/b&,如果醒来,能在&b&20分钟以内&/b&入睡。(Kristen et al., 2017)&/p&&p&&br&&/p&&p&如果平时不太关注自己具体的睡眠时长和醒来次数,要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可能睡眠匮乏呢?我们罗列了一些睡眠匮乏者会有的几点表现,你可以将自己的情况与之比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表现出了如下征兆:&/p&&p&· 白天总是很困。有时发现自己坐着或者开车时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小盹(microsleep)&/p&&p&· 工作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一旦意识到手头的工作需要专注,就会感到疲乏和头疼&/p&&p&· 感到学习能力与记忆力下降。觉得很难记住新东西、学会新事物。一个新的信息反复看好几次,但很快又会忘记&/p&&p&· 觉得自己动作迟缓。收拾东西需要更长时间,很难做到“雷厉风行”。偏好慢腾腾地走路、慢腾腾地回应别人。&/p&&p&· 总是感到很饿。一早起来就饥肠辘辘。&/p&&p&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那你很有可能正遭受着睡眠匮乏的困扰。为什么我们没法获得充足的睡眠?我们将在接下来的部分谈谈哪些事物阻碍我们获得充足的睡眠。&/p&&p&&br&&/p&&h2&&b&哪些人容易睡眠匮乏?&/b&&/h2&&p&&b&1. 和伴侣一起睡觉的人容易睡不好觉&/b&&/p&&p&研究证明,&b&当你和伴侣一起睡觉时,会比独自入眠多出50%的几率无法好好睡觉。&i&(单身狗们是不是感到扬眉吐气?)&/i&&/b& 你可能会在夜晚被伴侣的动作弄醒,或是被伴侣的鼾声吵得无法入眠。研究睡眠的专家Neil Stanley博士发现,当人们与伴侣分开睡时,不单被吵醒的次数减少,而且会平均多出30分钟的深层睡眠时间。在异性恋女性身上,这种差异更明显。因为女性相对男性而言睡地更浅,更容易被身边的男性伴侣发出的动静吵醒(Randall, 2012)。&/p&&p&&br&&/p&&p&&b&坚持和伴侣一起睡,有时是担心社会对“分开睡”的污名化。&/b&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分开睡”意味着两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许多人不敢和伴侣提出“分开睡”的要求,也是怕会引起伴侣的误会。对此,精神病学专家Wendy Troxel教授建议道,对于那些在伴侣身边睡得很不好的人们,如果他们能以“提升睡眠质量”为理由,让伴侣意识到分开睡能让双方睡得更好,那么伴侣们会更容易同意分开睡。&/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64add3d95f449a502385bcceae2b36c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64add3d95f449a502385bcceae2b36c_r.jpg&&&/figure&&p&&br&&/p&&p&&b&2. 你睡不够,也可能和你的人格特质有关&/b&&/p&&p&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到一个人能不能拥有充足、良好的睡眠(Hintsanen, 2014)。&/p&&p&&br&&/p&&p&&b&a. 尽责性水平较低的人更难睡好&/b&&/p&&p&研究发现,低尽责性者很难规划自己的睡眠,很难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人格与人的自律能力和条理性有关。&b&一个尽责性水平较低的人很难自我约束,去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任务。&/b&低尽责性者不太重视做计划,包括睡眠计划。因此他们很难养成固定、良好的睡眠时间,大脑就没有办法形成可靠的睡眠节律,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释放“睡眠信号”。同时,低尽责性者的睡眠时长也经常充满波动,他们经常会因为工作和学习,挤占原本睡眠的时间。&/p&&p&&br&&/p&&p&&b&b. 内向者更难以入睡&/b&&/p&&p&比起外向者,内向者更难以快速地睡着。这可能是因为外向者倾向于在公众场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释放自己的情绪,忧虑已经在室外解决,回到卧室后,他们可以带着更少的心理负担入睡。相比之下,内向者更喜欢在独处状态下思考问题。当夜晚他们独自躺上床时,会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更难以入睡,因为入睡需要人们能放开对思维的掌控。&/p&&p&&br&&/p&&p&&b&c. 神经质水平高者睡眠质量更差&/b&&/p&&p&&b&高神经质者很难入睡,而且容易起夜或是过早醒来。&/b&高神经质者情绪较不稳定。&b&他们很容易情绪激动,并陷入思维反刍&/b&(rumination)——反复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有那么多负面情绪,以及反复回忆情绪爆发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例如和他人的人际纠纷。当高神经质水平者试图入睡时,他们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和对负面情绪的思考中,也就更难以入睡。&/p&&p&此外,&b&高神经质水平者对压力的反应也更敏感。&/b&比起神经质水平较低的人,他们更难缓解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反应,很难在压力环境下较为放松的入睡。而在紧张状态下,人们会睡得更浅,更容易被惊醒。所以,高神经质者的睡眠质量也更差,很难觉得自己“睡了个好觉”。&/p&&p&&br&&/p&&p&&b&3. 你睡眠匮乏,可能是因为你与社会存在时差&/b&&/p&&p&有些人总觉得睡不够,是&b&因为他们的生物钟与社会规定的睡眠时间并不一致,于是他们总是不能在合适的时间得到睡眠。&/b&这种生物钟与社会时钟不同的情况,被称为“社会时差”(social jetleg)(Butler, 2010; Maxon, 2013)。&/p&&p&在“朝九晚五”的大环境中,人们会大致默认在23点-8点之间睡觉。然而,不是所有人的生物钟都偏好在这个时段睡觉。有些人喜欢早早入睡、早早起床,被称为“早鸟型”;而有些人喜欢半夜入睡,中午才起,称为“夜猫型”。极端的“早鸟”与“夜猫”容易长期地感到睡眠匮乏,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睡眠节律入睡,错过最佳的入睡/睡眠时段。当社会要求他们工作时,他们会觉得“我现在还是应该睡觉/我已经开始觉得困倦了”。&/p&&p&人们的生物钟有54%的部分受到基因的影响,但不代表不能后天改变。研究发现,人们可以利用光照,改善社会时差。例如,当夜猫型的人早起时,尽可能多晒晒自然光,告诉大脑“现在是时候清醒了”,同时,在夜晚少接触人工光源,让大脑觉得“已经足够深夜,可以睡觉了”。经过长期的坚持后,能将睡眠节律尽可能逐步地改成与社会时钟一致。&/p&&p&&br&&/p&&p&&b&4. 你难以入睡,或许是因为你太关注自己的睡眠了&/b&&/p&&p&如果你过度关注自己的睡眠状况,反而可能更难以入睡。&b&对睡眠状况的焦虑会带来失眠的负面循环。&/b&人总有可能会出现睡眠不佳的时候,&b&一次睡眠不好也未必是睡眠障碍的征兆,可能只是压力环境下的应激反应。&/b&然而,有些人会对只发生一次的睡眠问题过度焦虑,担心这意味着自己将长期失眠,并在这种焦虑中真的失眠到天明。而这一次的失眠更加坐实了他们对自己睡眠的担忧,焦虑水平进一步上升,于是更难以入睡。如果他们能轻松地看待偶然的睡眠问题,反而能睡得更好。&/p&&p&&br&&/p&&p&&b&5. 总在闹钟响起后“多睡一会”,会损害你的睡眠&/b&&/p&&p&闹钟响起却觉得没睡醒,许多人会按下“多睡一会”,试图能拥有更多的睡眠,即使只有十分钟。然而,&b&“多睡一会”并不能帮你补足不够的睡眠,相反,总是按“多睡一会”会打乱你的睡眠规律,&/b&影响你入睡和醒来的时间。&/p&&p&这是因为,我们并不是在闹钟响起时一下子就从深眠转变为清醒。在闹钟响起之前,身体就需要一段时间做好准备,让你的机能逐步苏醒,直至在闹钟响起的时间能彻底做好准备。而一旦你按下“多睡一会儿”,选择继续去睡,身体就会感到“虚惊一场,我不需要这么早就准备好苏醒”,又转换为睡眠模式。而当闹钟再一次响起时,身体还来不及从睡眠中调整过来,反而会让人感到昏昏沉沉,这种昏沉感可以持续2~4小时。&/p&&p&如果总是按“多睡一会儿”,每天按照细微不同的时间起床,会扰乱你的生物钟。身体不知道该什么时候清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感到疲倦。于是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在该困倦的时候感到困倦,或是在该清醒的时候清醒过来。(&i&划重点!躺枪了吗?&/i&)&/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1eb4d8db18faa7c3dd2e5a_b.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1eb4d8db18faa7c3dd2e5a_r.jpg&&&/figure&&p&&br&&/p&&h2&&b&睡眠匮乏问题影响的不止是睡眠&/b&&/h2&&p&睡眠匮乏问题不止是是睡眠问题,缺乏睡眠会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情绪、亲密关系和我们工作中的表现(Randall, 2012;DiDonato, 2014)。&/p&&p&&br&&/p&&p&&b&1. 睡眠问题会影响你的情绪&/b&&/p&&p&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更加情绪化,更有侵略性也更冲动。这是因为睡眠会影响大脑额前区,而这个区域与情绪调节和控制冲动有关。睡眠不足时,额前区更难发挥功能,阻止人们冲动行事或是调节与稳定情绪。于是你会发现一旦睡眠不足,就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或是在产生负面情绪后,更难从中走出来。&/p&&p&&br&&/p&&p&&b&2. 睡眠问题会影响你的亲密关系&/b&&/p&&p&研究发现,睡不好时,人们对亲密关系的评价会下降。特别对女性而言,比起工作状态和生活压力,睡眠质量更能预测她在一段关系中是否过得开心。&/p&&p&睡眠不足会从多个方面损害我们的亲密关系。首先,研究发现,&b&睡不好时,人们对伴侣有更低的同理心。&/b&当两人发生冲突时,睡眠不足者更难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也就容易爆发争吵,造成不愉快。其次,&b&睡眠不足会降低人的幽默感。&/b&把伴侣逗笑是增加我们吸引力的最佳方式。然而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们的幽默感。这可能是因为幽默需要高层次的认知:理解笑话需要我们挖掘出潜在的笑点,或是将两个原本无关的内容发掘出关联。而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们欣赏幽默的能力。&/p&&p&此外,&b&当你睡不好时,你看起来都没那么吸引人了。&/b&“美容觉”或许确有其事。在一个实验中,瑞典研究者给参与者看了两组照片,一组睡眠充足者的照片,另一组则是睡眠匮乏者的照片。结果显示,人们会认为后者普遍看起来缺乏吸引力,而且并不健康。而如果你有一个在意外貌的伴侣,睡眠不足引起的外貌吸引力下降会损害你们的关系。&/p&&p&&br&&/p&&h2&&b&如何拥有充足的睡眠?&/b&&/h2&&p&如何改善睡眠不足的情况呢?只做一两个改变可能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b&持续而系统地做有利于睡眠的事&/b&(Orman, 2016; Randall,2012)。&/p&&p&&br&&/p&&p&&b&1. 睡前: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状态&/b&&/p&&p&舒适的环境能提升人们的睡眠质量,也让入睡变得更容易。DocOrman医生建议人们在睡前首先&b&调低自己的内部温度。因为当人们入睡后,体内温度会逐步下降,而提早降低体内温度,可以给大脑传递一个信息:“我已逐渐入睡”。&/b&为此,我们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或者冲一个热水澡。此外,研究发现最佳入睡的体感温度是16-19°C,检查一下你的被子,看它是不是太厚,让你总是觉得太热而难以入睡吧。&/p&&p&其次,&b&在上床睡觉之前,把你会担心的事情先好好地想一遍。&/b&你可以特地拨出半个小时,将自己会担心的各类事情在纸上列一下,同时告诉自己:“我已经都担心过了,接下来我就可以好好的休息。”这样把担忧的事检查一遍的好处是,你就不会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拼命想自己是不是漏了什么没有考虑。&/p&&p&此外,&b&人们在紧绷的状态下很难睡着,为此我们可以在睡前做放松运动。&/b&比如尝试身体扫描:选一个舒服的坐姿或者躺姿,注意力从脚尖慢慢移动到头部,感受不同部位的肌肉是放松还是紧绷,如果感觉紧张,就想象这部分肌肉慢慢地软化、变成松软的一团。处于放松状态后,你会发现自己能更快地入睡,而且睡得更沉。&/p&&p&&br&&/p&&p&&b&2. 躺上床以后:专心睡觉,顺其自然&/b&&/p&&p&当我们躺上床以后,Orman医生建议人们不要在床上做除了睡(和性)以外的其他事,例如玩手机或者打电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脑将“床”与“睡觉”建立关联。这样当人们以后躺上床时,大脑就知道“是时候睡觉了”。&/p&&p&尽管人们在床上要专心睡觉,但是&b&不要过于“用力”地尝试睡着,要顺其自然。&/b&如果你总在问自己“睡着了没有”,你会发现自己时不时地会变得警醒、随后检查自己的睡眠状态。这样反而不利于入睡。如果你发现自己短时间内睡不着,索性从床上爬起来,回到桌前读一会儿书。等感到困倦后再躺回床上。&/p&&p&如果你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并且忍不住地在思考工作、学习、感情等严肃而费劲的事,这时&b&不要抵抗,不要强迫自己不去思考,相反,你可以改变自己思维的内容,试着想一些放松而单调的场景,比如想象一条流速很慢的小溪。&/b&人们很难彻底抑制自己的思维,而转变思考内容会容易得多。&/p&&p&&br&&/p&&p&&b&3. 日常生活:培养有利于睡眠的生活惯例&/b&&/p&&p&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固定、时间精准的睡眠生物钟很重要。这要求&b&人们按照比较固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b&。如果前一天你觉得没睡够,不要尝试在白天睡觉来补足睡眠,这样会扰乱生物钟,正确的做法是比前一天稍早一点时间入睡。同时,如果你因为工作的事突然要熬夜,那么不管你在那一晚可以睡多久,你都要按照平常的时间起床。即使是周末,也不要养成赖床的习惯,而是尽可能按照工作日的作息入睡与起床。&/p&&p&除了固定时间睡眠外,人们也要养成运动的习惯。研究发现,适当运动能提升睡眠质量。而且,比起实际运动量,&b&我们对运动量的感知更多地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b&举个例子,如果A感到自己已在白天做了足够的运动,而B觉得自己运动量不足,那么即使A的实际运动量没有B的运动量那么大,A对自己睡眠质量的评分会高于B对自己睡眠质量的评分。所以,你不用过度追求做大量的运动,只要做自己感到足量的运动,就能让自己睡得更好。&/p&&p&&br&&/p&&p&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了解如何能睡得更好,不论前一天是不是有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习惯能长期地提升我们的睡眠状况。周五晚上,记得别玩(加班)太晚,睡个好觉哦~&/p&&p&&br&&/p&&p&以上。顺便也“拷问”一下身边有伴的人——和自己伴侣睡在一起,真的睡得好吗?:)&/p&&p&&br&&/p&&p&原文发表于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9bb4d0debd1%26chksm%3Dfe3bd6e2862aab3be335c48d77b8dccc75aad1b4bb4c808d9dbd6fc4f%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0901yunJTIw0gP2dQ5h7exXf%26key%3Ddea6e36d7eae6a34caba2f461e00ebbbafffae461b1f4ddc3ce6d7c403e0b4a58fccc758bcc356d01cfffcaabc8d1322%26ascene%3D0%26uin%3DNDg0OTUzNzc1%26devicetype%3DiMac%2BMacBookAir6%252C1%2BOSX%2BOSX%2B10.11.6%2Bbuild%%26version%3Dnettype%3DWIFI%26fontScale%3D100%26pass_ticket%3DkKwfO7Y%252BUrop8yhzjcVBUdhTd0C6eGOOZEy67WXWwRZ%252BVptR5aploB4gSDBkPfE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很难入睡?也许是你人格的锅 | 如何缓解睡眠匮乏&/a&&/p&&p&&i&KY作者 / 隋真 &/i&&/p&&p&&i&编辑 / KY主创们&/i&&/p&&p&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欢迎关注&a href=&https://www.zhihu.com/org/knowyourself-1& class=&internal&&KnowYourself - 知乎&/a&&/p&&p&&i&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i&&/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962df2fef5cc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200& data-thumbnail=&https://pic2.zhimg.com/v2-3962df2fef5cc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962df2fef5cce_r.jpg&&&/figure&&p&&br&&/p&&p&References:&/p&&p&Butler, C. (2010). Circadian rhythmsarepowerful, but people can change their sleep-wake cycles. Washington Post.&/p&&p&DiDonato, T. E. (2014). Why Your RelationshipDepends on a Good Night's Sleep. Psychology Today.&/p&&p&Hintsanen, M., Puttonen, S., Smith, K., T?rnroos, M., Jokela,M., Pulkki-R?back, L., ... & Venn, A. (2014). Five-factor personalitytraits and sleep: Evidence from two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ies. HealthPsychology, 33(10), 1214.&/p&&p&Kristen L. K., Julie P. Michael J. P., Anita R., Kaitlyn W.,Gary L., D. Sunshine H., Michael M., William A. B., Sudhansu C., Kenneth L. L.,Terri E. W., Max H. (2017). 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Health Index.Sleep Health: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Vol. 3, Issue 4, p234–240.&/p&&p&Maxon, S. (2013). How Sleep Deprivation Decays the Mind andBody. The Atlantic.&/p&&p&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2017). What Are Sleep Deprivationand Deficiency?nhlbi.nih.gov.&/p&&p&Orman, D. (2016). Sleep well again: How to fall asleep fast,stay asleep longer, and get better sleep like you did in the past. TroProduction LLC.&/p&&p&Randall, D. K. (2012). Dreamland: Adventures in the strangescience of sleep. WW Norton & Company.&/p&&p&图片来自Tumblr&/p&
前几天在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最近总觉得睡不够。晚上翻来覆去很久才能入睡,结果早上起来困得不想起床。”事实上,像留言者这样“感觉睡不够”的现象已不是个例。在美国,有7%-19%的成年人抱怨自己每天都没办法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National Institu…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46df8a82a32bc9c335a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46df8a82a32bc9c335a_r.jpg&&&/figure&&p&有一类蛋白质,会和特定的碳水化合物片段结合在一起(是结合,而不是“含有”,否则就是“糖蛋白”了),从而能把含有这些片段的碳水化合物、糖蛋白或糖脂(即含有糖分子片段的脂肪分子)集合在一起,它们被称为“凝集素”(lectin)。因为它们的这种能力,生命体会利用一些凝集素来识别、锁定某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细胞(表面有特定的糖蛋白);但这种能力也会给某些生命体带来它们并不想要的化学效果。&/p&&p&几乎所有的生命体中(因此也是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凝集素,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我们现在要关心的——而另外一些,既无法被我们完全消化,又能在肠道的上皮细胞上捣乱,从而会造成肠道高渗透性……就成了对人类来说的“有毒”凝集素。&/p&&p&当然,所谓“有毒”往往不是让你立即有什么不适感(否则你就会立即停止摄入相关的食物了),而只是会偷偷摸摸、年复一年地损你……这才是可怕的。&/p&&p&有毒凝集素,大概可分为两类:谷蛋白(prolamin)和植物凝血素(agglutinin)。&/p&&h2&&b&谷蛋白&/b&&/h2&谷蛋白是草和豆科植物在其种子(谷子和豆子)中用来储存氨基酸(为了后代在发芽时使用)的蛋白质,其中脯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含量极高。它们是谷物中蛋白质的主体(约占一半),比如小麦中的麸蛋白(也就是面粉中能成“筋”的主要部分,其中有麦胶蛋白gliadin和麦谷蛋白glutenin,这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因为我们吃的小麦制品最多,而且经过人工优育和基因工程,小麦中的麸蛋白含量越来越多——能让面包和面条更好吃的“高筋面粉”……)、大米中的大米蛋白(orzenin)、玉米中的玉米蛋白(zein)、燕麦中的燕麦蛋白(avenin)、大麦中的大麦蛋白(hordein)、高粱中的高粱蛋白(kafirin)……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都非常相似。&p&因为我们体内的消化酶不擅长分解脯氨酸含量高的蛋白质,再加上植物的种子本身也有抑制蛋白酶的化合物(它们不想被动物消化掉,而想随粪便排出到土地里……),所以大量的谷蛋白往往不会在肠道内完全解体。而这些谷蛋白片段有可能穿过“国界”(肠上皮细胞),导致肠道高渗透性,引起免疫反应。&/p&&p&它们都会怎么穿过国界呢?&/p&&p&&b&欺骗海关打开栅栏&/b&。海关在前哨布置了一些特别的观察员(肠上皮细胞膜上的3型趋化因子接受体,简称CXCR3……),观察国界外是否有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海关之间的空隙入境;如果有,就让海关临时打开栅栏。而有些谷蛋白片段(比如麦胶蛋白片段)则会混淆这些观察员的视听(与CXCR3适配),使海关发出大量的“开门信号”(连蛋白)……&/p&&p&&b&通过海关的装运车偷渡&/b&。大部分完全解体的营养,都能通过特别的海关通道自行通过国境,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完全解体的蛋白质片段,既然送上门来了,海关也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会使用专门的装运车(溶酶体)从外面运到海关内(胞吞作用),装运车内还有专门的拆解人员(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这是一群见什么都拆的破坏分子……)可以把蛋白质片段进一步拆解为基本零件,再送到国境内(胞吐作用)。&/p&&p&但是很多人肠上皮细胞的溶酶体,不能完全拆解某些谷蛋白(尤其是麦胶蛋白)——那些拆解人员不熟悉这些奇怪的东西,于是装运车里开始产生大量的烟尘(活性氧),这些烟尘会影响海关的运转,甚至会使其停工(细胞凋亡)。&/p&&p&更有些人,因为特定的基因构成,进入其体内溶酶体的谷蛋白还会损害溶酶体(顺便提下,奶制品中的酪蛋白也会干这种事情)——而如果装运车坏掉,里面的暴力破坏分子跑出来,海关部门就要跟着遭殃了……这也会导致肠上皮细胞受损甚至死亡。&/p&&p&另外,为了分解谷蛋白中脯氨酸比较多的片段,海关还会大量启用一类专业的工程人员——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tTG)。但是谷蛋白是如此难以分解,工程人员们经常跟它们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舍(复合物),而这个组合体会被警察们(适应性免疫系统,B细胞)用来采集罪证,训练警犬(抗体)。这些警犬可能会认准谷蛋白中的某个区域,从而有可能会据此误认人体内的某些正常蛋白质;也可能就从此认准了那些工程人员(tTG抗体)……而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在人体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需要组织修复的地方,比如受损的肠上皮组织中……修建中的海关部门由此成了警察们的重点攻击对象,这更加剧了肠道高渗透性……这些认准了自己人的警犬,也从此让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可能被陷害……&/p&&p&&b&通过海关的警犬专车偷渡&/b&。前线的军警们也不会只在国界内待着,看着在国界另一边(肠道内)嚣张着的各色不法分子,他们也会主动出击(免疫排斥)——派出警犬们(IgA抗体)。警犬通过海关内的专车到达国界另一边(跨细胞转运),咬住一些病毒、细菌或者化合物,拖回到专车上,再通过海关带回到国界内(逆跨细胞转运)。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海关部门不受外面不法分子的过多滋扰,还能带给国界内的军警们“罪证样本”,以训练出更有针对性的警犬。&/p&&p&然而有些警犬还会咬上某些谷蛋白的片段,并将其完整拖回到国界内……当警察根据这些片段训练专门的警犬时,就有可能训练出会误认自己人的“自身抗体”,进而导致慢性炎症。另外,警犬和谷蛋白片段的组合,还会形成一种难分难舍的复合物,后者会和转铁蛋白接受体(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负责吸收铁元素的通道)适配起来,从而导致铁元素吸收不良——人体缺铁。&/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448& data-rawwidth=&2400& src=&https://pic1.zhimg.com/ed688dab90adc057b15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d688dab90adc057b159_r.jpg&&&/figure&&p&&b&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平衡&/b&。谷蛋白还会抑制某些消化酶的活性,比如乳糖酶、蔗糖酶、二肽基肽酶4(DPP-4,分解蛋白质的一种酶),由此导致大量的营养(比如乳糖、蔗糖和某些蛋白质)来不及消化,成了某些肠道微生物(细菌、古菌、各种单细胞真核生物等)的盛宴——微生物(尤其是某几种)过度增生。&/p&&p&这也就是为什么,吃谷物时我们总是有很多大便(主要是各种微生物的尸体,当然也有谷物中无法消化和发酵的纤维)要排,而且往往都带着难以忍受的臭气(微生物的代谢废气)。当过度增生的微生物慢慢扩散到胃里时,也会影响胃的消化(导致胃酸分泌异常,然后就是所谓的“烧心”“反酸”),而这些微生物的代谢废气就成了……口臭……的原因之一。&/p&&p&最重要的是:肠道微生物群之前是能自我制衡的(各种微生物达到合适的比例,相互牵制),但现在某些品种的过度增生,大大打破了这种平衡,它们就成了一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危险的杂牌大军——这给“国界”带来极大的压力,尤其海关部门会频频受到各种侵扰——又是肠道高渗透性……&/p&&p&并不是说,在每一个人体内,谷蛋白都会以这四种方式同时、同等地引发肠道高渗透性,由于摄入的谷蛋白种类、每个人的基因和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同,有些方式会占主导。当然也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虽然他们的肠道和整个身体仍然算不上健康。&/p&&h2&&b&植物凝血素&/b&&/h2&顾名思义,这类蛋白质能“凝血”,也就是把血红细胞凝集在一起。这类蛋白质更是有毒的,其中的佼佼者是蓖麻籽里的蓖麻毒素(ricin,一毫克就足以致命了)……它们是植物保护自己的种子少受真菌和昆虫骚扰的天然机制。想起来,很多豆子生吃都是有毒的了吧?比如四季豆、芸豆、蚕豆……把它们浸泡并煮熟后,好一些,但只是把明显的问题变成了不明显的问题,把急性的变成了慢性的……&p&人类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逐渐选择、培育出越来越“不易生虫”的作物品种,尤其在最近几十年中,又用基因工程把那些有强力抗虫效果的凝血素(主要是小麦胚芽凝血素,WGA,虽然大豆凝血素也很毒,但还差了点……)的DNA转移到各种农作物里去了……&/p&&p&多数植物凝血素在高温(烹饪)和高酸(胃酸)下非常稳定,也不易在被人体内的蛋白酶分解——因此,它们几乎能完好无损地通过我们的消化系统!然后……凝血素会与肠上皮细胞外的“糖被层”(海关布置在外的铁丝网)中的某些特定的“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N-乙酰神经氨糖酸,即“唾液酸”)结合,从而和含有这些“糖”的糖蛋白适配;比如小麦胚芽凝血素,就会迷惑海关的一种观察员(与“上皮生长因子接受体”适配),从而登上海关的装运车……同时这种被凝血素迷惑的观察员,还会让海关打开它们之间的栅栏……&/p&&p&比如在吃完花生后,很快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花生凝血素,而在吃完芸豆后,你的血液中也会很快出现以“芸豆”命名的化合物了……它们穿透肠道上皮细胞的效率如此之高,甚至被医学界研究用来增加某些药物的吸收效率……&/p&&p&通过装运车偷渡过来的凝血素,即使只有一点点,也会让国境里的军警们大动干戈。仍然拿小麦胚芽凝血素举例(这是研究最多的……),它们能用各种方式与免疫系统“互动”:刺激白细胞大开“吃戒”,促进某些类别的警察大量上岗,怂恿训练更多警犬,还有激荡起大量的烟尘……这是一场人人思危的乱世。&/p&&p&大豆凝血素也不甘示弱,它们刺激免疫系统的能力得到医学界公认,甚至被用来研发疫苗……另外值得提下,有这等待遇的还有——番茄凝血素。是的,除了豆科植物,茄科植物中也有捣乱的植物凝血素——这是我们遇到的,要避开茄科植物(茄子、番茄、圣女果、土豆、辣椒、青椒、彩椒、灯笼果、枸杞、曼陀罗……)的第一个原因。&/p&&p&另外,已经确认,有些凝血素也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平衡,比如芸豆里的凝血素就能促进大肠杆菌过度增生……吃豆子还会让人大放臭屁对吧?&/p&&p&如果你觉得光是谷蛋白和植物凝血素还不够……谷物和豆类里还有其他值得我们警惕的化合物……我们以后慢慢看……&/p&&p&总之,那些不是我们的食物。&/p&&h2&&b&我们不是食种动物&/b&&/h2&植物用种子来繁衍后代,在和各种动物、真菌共同进化了亿万年之后,它们发展了各种机制,使其种子尽可能地不被吃掉——用各种防御机制,比如毒素、硬壳(坚果),而每一种防御机制都对应着某些特定的动物,能抵抗或者突破它,比如某些虫子、老鼠和鸟是天生可以吃某些种子的——但无论如何,我们人类不是这些动物。&p&也有些植物采取“和解”的方法,提供果实,使动物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将其种子丢到别处,或者让它们完好地通过其肠胃,随其粪便排到土壤里——因此植物的果实往往相对无害些,我们也可以吃。(吃桃子就行了,别吃桃仁……)&/p&&p&即使把植物的种子磨碎了,做熟了,仍然不能让我们变成鸟……&/p&&figure&&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960& src=&https://pic4.zhimg.com/1f0a7deda6eaa6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f0a7deda6eaa6c_r.jpg&&&/figure&&p&那些明显剧毒的,比如蓖麻籽,谁都知道要避开,反而没有什么问题。但剩下的那些所谓“主食”,那些一脸无辜的谷物和豆子们……等我们的身体出问题时,谁也绝想不到它们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有人胆敢说它们的什么坏话,我们就会不屑一顾,认为是荒唐的污蔑,甚至会怒气冲天,厉言相对……&/p&&p&所以,真小人好躲,伪君子难防……&/p&&p&(不过,也确实不能就这样污蔑种子们……是我们非要用“智慧”砸开、磨碎、煮熟它们的……)&br&&/p&&p&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好吧,现代人善于傲娇地宣称自己是“吃货”,好像人也可以堂堂皇皇地“为食亡”了;那么至少,“为人食亡”,别“为鸟食亡”吧。&/p&&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span&&/span&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PaleoLife
&/code&&/pre&&/div&&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0& data-rawwidth=&430& src=&https://pic1.zhimg.com/f253cffd6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253cffd68_r.jpg&&&/figure&
有一类蛋白质,会和特定的碳水化合物片段结合在一起(是结合,而不是“含有”,否则就是“糖蛋白”了),从而能把含有这些片段的碳水化合物、糖蛋白或糖脂(即含有糖分子片段的脂肪分子)集合在一起,它们被称为“凝集素”(lectin)。因为它们的这种能力,…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f7e2927ce_b.jp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f7e2927ce_r.jpg&&&/figure&&blockquote&晨昏所安,宜应恪准。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起床,早睡觉。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 &/blockquote&&p&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百分之十,我们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p&&p&
我们白天是放电,晚上睡觉是充电。晚上只冲了50%的电,白天还要释放100%,那50%哪来的?就是从五脏借。&/p&&p&
五脏在古书中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体的精华,你总是借、总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体就垮了。所以我们说年轻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一到四五十岁了,病就全来了,其实这是一段有很长时间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时间的。&/p&&p&
月球的引力能引起潮汐现象,能使宽广无垠的海平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太阳的质量是月亮的两千多万倍,体积是月亮的六千多万倍,那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可以想象。&/p&&p&&b&一、人得病以及康复的根本&/b&&/p&&p&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轨道的位置,是万年不变的,这是天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按照客观规律去运行,现在转 到了冬至的角度。人在地球上,和地球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整个的气候变化比较快,大的环境已经到了冬至了,但人体内还没没有到,跟不上,依然还是脸红,一 阵一阵燥热。人道循环跟不上天道循环,就会发生问题。百病就是来自于人道循环和天道循环的差异,同样,百病的康复,也是来自于人道循环和天道循环的和谐。&/p&&p&&b&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b&&/p&&p&
最重要我们要逐渐地培养符合自然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车还需要定期的养护,更何况是人呢!如果根本没有养护生命的的意识,只是得病后考虑该如何去治病,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做每件事情都有意识的考虑“符不符合养生之道”,渐渐的这种意识会形成习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乃至事业、工作都会很大的裨益。&/p&&p&
比如我们要牢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日春,9点到15点为日夏,15点到21点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 日春时,阳气从肝出生,就像春天播种下庄稼的种子;日夏时,阳气在心里长,庄稼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日秋时,阳气渐渐的往肺里收,庄稼成熟了,要秋收 割麦子;到了日冬,阳气要完全藏进肾里面去,收获的庄稼装袋入库,来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种。这是阳气一天的生长收藏的过程,如环无端,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 会有好收成。&/p&&p&
从理论上我们明白了,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收成不好、身体经常不适的原因,看看我们到底是在那个环节出现了偏颇。&/p&&p&&b&(1)惊蛰起床&/b&&/p&&p&
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惊蛰,“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蛰”为冬眠的动物, “惊蛰”即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包括狗熊、蛇、青蛙,虫子等等,不是有人挨家挨户的去叫它们起床,动物能感觉到天地之间阳气的变化,所以它们 都醒了。人也是高级动物,但是人们过多的自我削弱了对客观自然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早5点左右会醒来,不醒也睡的不那么沉了;不敏感的人,还是呼呼大睡。&/p&&p&
人体内蛰伏的是什么呢?就是冬眠了一晚上的阳气,也就是说在5点惊蛰时分,人体的阳气要生起来,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种一样。如何生起来?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春主醒、主动”,到5点的时候,你必须醒了,而且醒了以后必须起来活动,一动,人的阳气就生起来了。可能前一分钟还躺在床上感觉特别困,在为起或不起做思想斗争。当一分钟以后,你真正穿衣服起来一活动的时候,就感觉突然不困了,为什么,阳气生起来了。活动半个小时,一会困了可以睡回笼觉。&/p&&p&&b&(2)什么叫多?什么叫少?一回事&/b&&/p&&p&
上面是从24节气的角度告诉大家早起的重要性。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什么叫多少?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多”和“少”是一件事情,两个不同的名字而已。老子讲“同出而异名”就是这个意思,关键是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它。&/p&&p&
一根筷子,顺着看,是一个点;横着看,是一条线段。到底点是这根筷子,还是线段是?都是。那么5点不起床,你是多了还是少了?从时间上讲,是多了;从阳 气生长收藏的角度上讲,是少了。举个例子,一个农民,经过了冬天的休息后,到了春天,别人都下地种田去了,他不去,想再休息三个月。他是多了,还是少了? 从休息的方面,他是多了,但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有秋天的收获啊?从这方面看,他同时又少了。&/p&&p&
所以多少、得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它们同时存在,关键是你希望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而已。&/p&&p&
那么没有早起,一方面是春天没有播种,一年也就是一天没有收成;另一方面,能量是守恒的,体内的阳气没有转化为清气生出去,它就会憋死在体内,进而转化为火气和浊酸。&/p&&p&
不早起的人是没劲的,不是起的越晚越精神,反而是越累,不信你一觉睡到中午12点试试,不早起,阳气没有生起来,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时人还爱发脾气,因为阳气憋死为火气,所以人就脾气大,体内的邪火太大了。&/p&&p&
浊酸腐蚀肾,全国肾病的人大概超过1亿,根源就是起晚了,肝气没有生发出去,憋在了体内,肝主酸,这种酸性的物质,在腐蚀着肾,架不住天天腐蚀啊,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就是早起早睡。&/p&&p&&b&(3)睡不着解决的方法就是早起&/b&&/p&&p&
很多人想早睡,就是睡不着,其中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早起。早睡不由你决定,但早起可以自己做主。当你早起的时候,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下午很精神,晚上会早早就困了。&/p&&p&
当你晚上不困,早上不起,这一直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怎么打破这个怪圈呢?就是早起。&/p&&p&
我们一直建议孩子早起,但同时我们要注意一点,孩子4、5点起来学习,在上学前半个小时最好睡个回笼觉。比如4点起来学习,7点上学去,那么学到6点 半,就上床躺一会,这样一上午是不困的。而且中午必须休息一会,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不用多,每天中午10~30分钟就可以;没条件睡,闭目养神也可以。&/p&&p&
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学到11点多才睡觉,看上去很刻苦,但仔细询问,孩子放学回到家并不是抓紧时间做作业,而是先放松,看电视、吃东西等等,非要等到7点了才开始学习。这就错了。&/p&&p&
回到家做作业要向打仗一样紧张,这样可以节省出一个小时,那么你就可以早睡一个小时。&/p&&p&
要记住:睡眠不是时间问题,它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晚上9点到凌晨3点为天地在给人补充能量的一个时间段,你睡觉了就赶上了;晚睡了就补充了一点;没睡觉就没赶上。说我没赶上怎么办呢?没赶上就没赶上,没有别的办法。不睡觉是你的事情,自然规律不会因你而改变。&/p&&p&
现在的孩子,越上学越感到抑郁。所以有一些高考的孩子,一天就睡6个小时,晚上12点才睡觉,早上6点去上学。你说早点睡吧,他说不行,作业写不完。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最后把孩子弄得跟神经病似的,抑郁。现在年轻人抑郁症的太多了,浑身是病,脑袋也记不住。后来告诉这些孩子,你睡6个小时,你往前移啊,你晚上9点睡,凌晨3点起。反正晚上9点立冬,凌晨3点立春,正好一天的冬天,这6个小时你在“猫冬”。&/p&&p&
所以我们叫中医时令养生,专门是讲时间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根本的问题是时间医学。就是人的行为,和自然的节律能呼应起来。也就是说你要想搭上这班车,你得按照火车的列车表走,所以你要能搭上自然这班车,你就按照人家的表走就没事了。 &/p&&p&&b&(4)睡晚了唯一的补救就是早起&/b&&/p&&p&
睡晚了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早起。这个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夜里1点才睡觉,补救方法就是5点起床?是的。起来以后活动一会,可以再睡回笼觉,但不能一觉闷到7、8点钟。&/p&&p&
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简单讲,晚上不睡,就像冬天的时候,把家里的粮食都扔掉了,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到春耕的时候,辛勤的劳作,再播种下种子,以期待秋天有个好的收成,就是早起。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实是不矛盾的。&/p&&p&&b&(5)早起就是一分钟的事&/b&&/p&&p&
这个很多人一听,觉得不可能,其实很简单,你可以试验一下。你5点起床,只是在起床的那几分钟有心理矛盾:起还是不起?起吧,实在太困了!不起,对健康 又不好!矛盾!但当你真起来了,稍微一活动,或走,或跳,或舒展身体后,你就会感觉不像1分钟前躺在床上那么困了,而且感觉很轻松、很舒服。&/p&&p&
我们一再强调早起升肝气,很多人不理解,你亲自早起一次就理解了。早5点你还在床上躺着睡觉,或即便醒了不起也是懒的、困的,这就是肝气没升起来的表现,或者说阳气没升起来的表现。你5点起床稍微活动,人马上就不困了,为什么呢,你体内的阳气随着你的活动升起来了。&/p&&p&
春主动、主醒啊。你5点起床活动,就是在体内升起了春天,《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没有春天哪里有夏天啊,更谈不上秋冬了。一天之中也有四季,所以你5点起床,人体是与自然同步的,在一天内会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恰恰这四个季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关的。没有春生,哪有夏长,更不会有秋收,冬天自然无所藏,到第二年春天没有耕耘的种子,又没办法生,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如环无端。&/p&&p&
所以我们强调一定要在5点,最晚不要超过6点前起床,起来后活动活动,看书写字都是头脑清醒的。&/p&&p&
而且5点起,少阳得以升发,少阳就是初生的太阳。人在5点一天不起,就是一天体内没有太阳;一年不起,就是一年体内没有太阳。人体内没有太阳,就是缺少阳气,生病或早亡也就不足为奇。&/p&&p&
那么为什么5点还特困呢?因为你不起。5点为惊蛰,惊蛰意味着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同样在人体,就是阳气开始涌动。你早起,阳气就能升发出来,人就不困了;因为你5点不起,人躺着不动,肝气升不起来,所以你困。&/p&&p&
那么实在特困怎么办呢,你可以5点起床,活动10-30分钟,然后再躺下睡回笼觉,这时阳气已经升起,再睡不会压着阳气。这样你再起床后是轻松愉悦的,工作学习精力十足,否则你白天是疲倦的,除了打哈欠就是打瞌睡,干什么都精力不够。&/p&&p&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自认为没关系。你看我身体不是很好么?你可以向你身边的体弱多病的老人家询问,他们青年时是不是也有你此时同样的想法。他们都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等到相信人不能和自然对抗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p&&p&
早上5点起的人,中午最好要午休一会,一是养心,二是下午精力充沛。&/p&&p&&b&(6)睡眠是时间段的事情&/b&&/p&&p&
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困了就得睡,睡到自然醒,就是睡了一个饱觉,精、气、神就足,身体就健康。这是不完全正确的。&/p&&p&
我们几年来一直在给大家讲一个重要的知识点:&/p&&p&
睡眠不是时间长短问题。不是我今天睡够了8、9个小时,身体就健康了。&/p&&p&
睡眠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晚9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冬主避藏,阳气要进入冬眠期,是金不换的睡眠时间,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睡觉,就等于把自己送上了天地运行的这部车,搭上这部车,人就会健康,就会天长地久;错过这部车,你晚睡一个小时,那么你第二天多睡三个小时也补不回来。就像十年寒窗,就是为了高考的那几个小时,如果你在考试的那段时间迷糊,你其他时间再清醒也是没有用的。&/p&&p&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从晚上睡着到早上醒来,感觉时间很短。而如果是白天睡觉的话,即便是很困了,感觉睡的时间很长了,一觉醒来才发现,不过才短短的 二、三个小时。这就是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太阳在地球的下面(相对中国为上,美国为下),上为阳,下为阴,升浮为阳,沉降为阴,巨大的引力是向下属阴的, 人的阳气是沉降属阴的,所以人睡眠充电敛阴的时间就长,人睡的就熟、就沉。&/p&&p&
相反,当白天的时候,太阳已经跑到我们的上面,引力是向上属阳的,同气相求,人的阳气也是升浮属阳的,人睡觉的状态就会很浅,无论从时间、质量,还是健康效果等方面都无法跟晚上睡眠相比较。&/p&&p&
所以我们常讲“要早睡早起”,“睡眠是第一大补”,“睡眠是天补,人补不及天补”,“睡眠占养生的十分之七”等等。&/p&&p&
如果条件可以,最好不要上夜班。上夜班太伤人身体,这是你在和太阳的引力拔河,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体积是地球的一百多万倍,你的质量和体积 占地球的几分之几。如果确实是工作需要没有办法,那么退而求其次,最好不要三班倒,今天上夜班,后天上白班,这相当于你天天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天天在倒 时差。&/p&&p&
如果我们真的看懂了上面的东西,并照着做了,你就得到了健康长寿的百分之七十,另外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一成,唯独睡觉占七成。&/p&&p&
我们现在经常丢了西瓜捡芝麻,花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在人力、药力上,殊不知,人力、药力,不及天力。人在天地之间只是一粒微尘而已,微尘只有和自然融为一体,才会“长生久视”;当微尘脱离自然时,就会瞬生顺灭。&/p&&p&(视野之下/文)&/p&
晨昏所安,宜应恪准。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起床,早睡觉。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百…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f8a1df8bd93bd2a02e31f17d3b50498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f8a1df8bd93bd2a02e31f17d3b50498_r.jpg&&&/figure&&p&想成长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我在这里说是演员不是艺人),就要每一天都找到自己的观众练习脱口秀表演。&/p&&p&想练习好脱口秀表演,需要打好几样基础:&/p&&p&1.写段子能力&/p&&p&2.表演能力 &/p&&p&3.喜剧审美&/p&&p&4.有自己一套喜剧观&/p&&p&&br&&/p&&p&&b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家大黄蜂鱼竿测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