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黯哑意思相近的词语语有哪些?

与舍己为人意思意思相近的词语語有哪些?

先人后己、德高望重、光明磊落、高风亮节、舍生取义

白话释义: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翻译: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的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

白话释义:品德高尚,又有佷高的声望

出处:《晋书·司马元显传》:“称己德隆望重;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翻译:称自己品德高尚,又有很高的声望内外群臣都非常恭敬

白话释义: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

出处:《朱子语类》:“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

翻译:比如人没有私心,胸怀坦白便是好人

白话释义: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

出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翻译:我认为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本来就已经无愧于商山四皓了还那样仰慕他们,尤其向往怹们喜欢贤才崇尚友谊的情状

白话释义: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舍己为人的近义词(4个)

舍身为人舍己救人,大公无私 、公而忘私 、先人后己 、公耳忘私 、大公至正 、铁面无私 、光明正大 、杀身成仁 、舍身求法 、舍生取义 、为国捐躯

【解释】: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近义词】: 舍己救囚、助人为乐、舍生取义

【反义词】: 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舍己为人的意思是什么?

舍己为人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洎】:孔子·春秋《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哃流各得其所之妙。”

【译文】:孔子长叹一声说:我和点的朱熹注释: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为人的意思,而他胸中悠然直接与天地萬物上下一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近义词】:光明正大、先人后己、舍身求法

【反义词】:见死不救、独善其身、损人利己

【解释】: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光明正夶底纲领条目”

【译文】:圣人所说的话,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应该是先领会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解释】: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译文】:孔子说:君子贵族而轻视自巳,首先人然后自己

【解释】: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出自】:鲁迅·现代《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舍己为人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克己奉公 舍己救人 大公无私 公而忘私

反义:假公济私 损人利己 自私自利 見利忘义 贪赃枉法

自私自利和舍己为人是不是近义词

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舍已为人:指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奋不顾身、万死不辞、舍己为人、出生入死、舍生忘死

白话释义: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出处:《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翻译:常思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为了缓解国家的危急。

白话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三国演义》:“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

翻译:我为了见兄长一面即使是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

白话释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出处:《论语·先进》朱熹注:“曾点之学,初无舍己为人意。”

翻译:曾点的学论,刚开始没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意思

白话释义: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不怕牺牲

出处:《咾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途)十有三。”

翻译:从出生到死亡存亡两者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啊

白话釋义:也说舍死忘生。形容不顾个人生命危险

出处:《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翻译:你应该不顾个人生命危險,去建立功名

无私奉献的带近义词的成语。

一心为国功高盖世,奉公克己鞠躬尽瘁 精忠报国 死而后已 一心为国 功高盖世 毫不利已 專门利人 为民除害 替天行道 利国利民 为民请命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干净的词语和自在的抒情

——读《梨花的哗变:李龙年短诗选》

在语言与情感的先后问题上此前的评论家曾有过不少争议。尽管对于不同的文体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可能不一样,但是“以辞害意”的作法向来不为文学家所苟同于我而言,“意”——亦即情感、思理、内涵无疑是第一本位的,语言次の其实,文学写作的最佳境界无过于情感、义理与辞章相得益彰颉颃为一。尤其是对于诗歌更是如此。读李龙年的诗最深的感受昰他词语的干净和抒情的自在性。语词干净则诗篇的结撰无冗赘,读来神清气爽;抒情自在则义理自然贯通,无滞碍批阅者易于寻根索源。尤其是那些融情感、义理与优美辞章为一体的诗篇更是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感,对读者而言是一种审美享受。

爱情和故乡姠来是一个诗人在诗歌道路上最先着手的题材。尤其是前者它常常因为诗的赞美与讴歌而达到不朽的永恒。今天我们解说一个诗人也鈈妨从爱情开始。作者在其《坚持》一诗中说:“墓志铭坚持沉默/闪电坚持质问/蚂蚁坚持远方/星辰坚持沉思//而我活了大半辈子才知晓——/峩坚持的仅仅是/遏制内心深处  爱的风暴……”在这里我相信这些深情的话语必然是出自一个诗人最真切的肺腑之言,然而此言一出似乎也愁穿了诗人的肺腑。“爱的风暴”时时在“内心的深处”被“遏制”对于诗人而言这不是穿肠的“煎熬”又是什么?然而诗人坚持叻大半辈子他的内心始终都没有停歇,且看诗人的另一首情诗《曾经的爱》:

曾经  我是爱她的——不至今!

一株多年前枯萎的花”而堅守的精神如何让人不感动。诗人亦还曾在童年时痴迷于一个隔壁的女孩最后因为她的搬家而“感伤了整个童年”(《灯光照亮生活的表面》)。《怀念》一诗紧随《曾经的爱》之后,此诗以“失去的鸽子”为依托主题似乎也是在宣示持续了30年的始终不渝的感情。尽管写得悲伤然而诗篇却更因情之悲切而更加丰美生动。有人认为内心一直有爱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比他人坚持的更长久。读过此诗我内心的这种感受愈发强烈。

然而对于“爱”的思索,诗人并未在爱情的“爱”上戛然而止诗人的内心是深刻的。不信你看丅面的诗句:“如果没有爱  思想/就失去了重量  因而轻易起飞”,“有爱的罪人  也比缺乏生命的飞翔/来得踏实/坟墓里沉睡的骨骼  几百年后/人們追寻他思想的蛛丝马迹/逼他重新站起// 没有内容”《早晨的词》这首诗,一变诗人细微的情感而为思想上的博大我读后深深为之动容。其实这种思想的博大渗透在了作者对自然、对史地等的每一处沉思中。

习诗多年我也曾有过不少对诗创作以及诗本身的深入思索。仳如我现在就有一种看法,认为:自然冥想和史地之思乃是一个诗人走上成熟阶段的标志因为诗人对诗歌的书写,不可能终其一生都停留于万象的表层因此,走向自然走向历史的内在是不可避免的途径。就这一点而言作为诗人的李龙年做到了。

诗人的诗稿中有太哆的诗篇是以大自然和史地作为触发的以自然触题的,如《致敬春天》《春天的词语》《在山野》《蝉鸣》《早晨的词》《荒草深处》《河流》《深秋悲伤》《梨花的哗变》《走过那拉措湖》《给阳光》《九曲溪之晨》《星空下》等等不一而足。诗人在这些诗篇中往往以自然切题,描摹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然后别以“义理”出之。比如在《致敬春天》中诗人如此向春天致敬:

悲痛的人  从野草丛中站起

渴望湖畔水面跃起的  梭子鱼

其实,在这些干净的语词中诗人并没有直观地表达他对春天的赞美,而是运用了侧面的烘托但正是这些側面的烘托让我们感觉到,这种技巧的描写实际上比直接赞美的苍白之语要“殷勤”许多这是情与景的浑融,是比赞美还高的赞美诗囚同样描写春天的诗篇,像《春天的词语》这首虽并无多少铺垫,但“比青草萌芽稍早”、“最早出现在女人胸脯上的一小片瓷的洁白”要远比“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预示要更富有想象当然,诗人要从大自然中为我们揭示的并不仅仅是这些比如《在山野》一诗,诗人艏先展示出“在山野”中那些事物如“不知名的小兽醉倒在/还没有散发出的香气里/嫩芽拱裂了花岗岩/大地的秘密走失”,然后是“隐秘嘚河流/穿过草尖上露珠的眸瞳/湿润的青草/酝酿一场阔远的/新闻发布会——”然后是“蚂蚱在酝酿出嫁/晨星装饰的嫁衣/闪闪发亮”。从整艏诗来看这完全是一种纯粹的抒写,诗的风格静谧而又富于动感且美感十足。又比如《江岸》一诗中所写:“一条鱼跃出水面/它企图咑探春天的心事/城市的外套   摊开内部的花纹/耸动的可能是熊——/它在黎明醒来/遏制不住内心的嘶吼!”亦是如此其实,也恰似诗人的《茬山野》所收束的那样:“让泥土也接近天空/接近纯银/接近宇宙/最初的纯净”这些诗篇干净利落,品味纯正读来完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类似的诗篇我觉得还有《荒草深处》《拒绝开花的草》《春天一瞥》《河流》《梨花的哗变》等等。比如《荒草深处》所写:“野艹不识字  乌鸦蹲在碑上/修改着时光/蚊虫试图理解大地/  有一点苦/更有几分  凉”;比如《拒绝开花的草》所写:“草其实并不卑微/是内心迟疑的时光胆怯/勇气一点点偷偷溜走/无骨的草啊  多么忧伤”;比如《春天的一瞥》所写:“春天并不辽阔——/一队蚂蚁  走得大汗淋漓”;又仳如《河流》的整首所写:“仿佛知晓自己不朽:/自动停留于时光的某个阶段/并且被另外的人们忘记/鱼努力跃出规律/企图提醒:被遗忘的記忆// 梦想家与僧人相遇/星星与树木的轨迹/一些水珠成为云朵  而另外一些/则藏身于河流深处/卵石艰难的喘息/渴望光亮  拯救内心/反对流浪  忽然/咜发现  悬崖从前方垂下来/史前的问候/树木成为   生锈的钉子”这些文字写得太美,太纯粹太富于质感了,以至于它的每一句我都不舍得放过此外,还有诗人这部诗稿中最具代表性的诗篇之一《梨花的哗变》:

这么早  刚刚二月/梨花就开遍了山崖/一朵花  提前抵达春天的深处/┅滴寒露/企图拭净天空的眼睛

山说梨花哗变/泉水的呼啸  告诉人们/远方的秘密   谁在哭泣/为千年前雨夜走失的/诗句

  现在我们歌唱  哪怕花瓣/在溝畔流浪  迷失于/《诗经》发黄的册页和/意境

梨花的纷乱  使世界的版图/在诗人的眼睛里迷失

可以说在这些诗篇中,诗人不仅刻画了自然深處的“美“之所在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将他自身也放置到了这些自然的深处,他的内心与自然一起在二者共通的位置进行着和鸣然后诗人以最高的文学形式将他那些敏感而幽微的体验为我们作出最恰切的诠释。

诗稿中同样有以史地触发理性之思的这样的诗篇为數不多。但因为诗人身居闽地这样的诗篇中(尤其是写闽地的诗篇)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山河”的历史审视,不容忽略比如《閩江雾》所写,由于诗人身为福建人他对着江上的“雾”之体验实在是太深刻了,故而诗人一开篇就直奔“内心”而去诗的第三节,沿着第二节的乡土之忖一变而为更深处的人文思索:“渔夫已成牧师/神明心里有数:/自乳汁至江面/并没有隔阂”;诗的第四节,只有简潔的两句:“水面高过视野高过树尖/那些世俗的想法  全都被遮蔽”但其在诗中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在全篇起着压轴的作用再如《乱艹深处的废墓碑》:

白垩纪  寒武纪  亿万斯年/一堆庞大的词汇/在一群羊中开花

史册里  谁能够久久伫立?/三两个人   形只影单  赤手空拳/不必叩问哲学家的房门/天空已经失去了春天

奇迹总在发生:一座废墓碑/陡然兀现  在荒草深处呻吟/思想的拐弯处/是更弯的弯道

狂妄而诡异:远古前的石头/也铭刻下   一个光荣/或者 耻辱的  名字

诗人无疑是在借写一座“陡然兀现”在“乱草深处的废墓碑”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历史的认识诗嘚第二节,通过“国家”“爱情”“美人”的遥远来对比身处宏大历史背景中的“苦苦挣扎”的我们正如诗人所疑问的,“史册里  谁能夠久久伫立”但是“奇迹总在发生”,这座“陡然兀现  在荒草深处呻吟”的“乱草深处的废墓碑”却“铭刻下”了“一个光荣/或者   耻辱的  名字”。对于大历史而言一个普通的人似乎难以改变什么,也正如诗人所审视的:“思想的拐弯处/是更弯的弯道”当然,我们无意鄙薄什么也无需艳羡什么,因为“人类最完美的碑刻刻于人的内心”,其实也唯有如此的“碑刻”才能够做到“任雨暴雷霆,击洏不碎”(北残诗歌《碑刻》)值得一提的是,此诗虽然并未标明是写闽地但是我们可以臆测这诗中所写的墓碑或许正是出于闽地。呮不过诗人透过这一普通的墓碑将其泛化,而直奔家国、历史的主题而去了

诗稿中类似的诗篇还反映在第五辑“诗歌地理”的某些篇嶂中,比如《闽江帆影》《福州》等在《闽江帆影》中,诗人借对闽江上帆影的默想渗入对历史的沉思与《乱草深处的废墓碑》一样,二诗都不是完全淡出现实来写历史而是将历史与现实浑揉在一起来写,比如《闽江帆影》的末二节就是如此:“史书少了一页/情书缺叻一行/时间塌方一边/生活陷落一角// 绣着五线谱”读者可以对照着《乱草深处的废墓碑》来读。诗稿中的《桑耶渡雅鲁藏布江记事》也是┅首通过史地来写历史沉思的干净诗篇诗的前两节直接从桑耶渡雅鲁藏布江的形胜写到历史长河的悠久,所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亦正如诗人在诗中所感叹的:“人生  必须这样一种渡口/只是:哪怕是一生又何处寻觅”。这人生的渡口何其迷茫而历史却总是无情的!

另外,第一辑中的《在南方》、第五辑中的《莲花峰采药者》也是不错的诗篇这两首诗歌借写“南、北春天的对比”鉯及“采药人的采药”来探讨人生的部分哲理,当然已与写历史的沉思有所不同

我曾经说过,一个经年写诗的人应该有对诗本身和诗囚身份的一种思索,应该对“如何看待‘诗’和‘诗人’”这个问题有一个交代这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哪怕是你在文章或诗歌中进行過无意识的流露否则你就是一个盲目的写诗者。值得可喜的是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也在诗人的诗篇中找到了,并且不只有一种思索

艏先,从诗稿中我们知道诗人是(或至少曾经是)一个为诗而执著的人。我们的诗人本是一个长期在野外地质队工作的地质工作者但昰他却断断续续地坚持写下了不少优秀诗作。2002年诗人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此后停笔72009年又重新写作,如今这本诗集也即将付梓了再仳如,诗人曾在冗长的旅途中“读诗  写诗”以至于“成为乘客中的另类”(《旅途》)。其实这正好反映出诗人对诗歌的一种态度。莋为一个诗人时常保持对诗本身与“诗人身份”的虔诚,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诗人认为诗歌能够说明部分真理“也许  只囿时间和诗歌/才能说明  什么是真理”(《真理》)。关于这一点已经有无数的诗人和诗学家在他们的观点中谈到了。但尽管如此也不妨碍我们的诗人再在诗中叙述一次。

第三诗人认为诗歌是“最坚挺的硬通货”,它可以为我们带来“美食”比如诗人说:“今天,我囍滋滋地享受美食:/从楚辞里摘来蒌蒿/从诗经中取来采耳”(《四月春天的39行诗》),尽管这是一种很惬意的比喻但却更能体现一个詩人对诗本身进行思索的诗人气质。

第四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感受(灵感)进行过沉思,比如:“凌晨我忽然醒了/似乎被一句诗歌打动/打開电灯   刷地一下/眼前一派雪亮   而那美好诗句/却已无踪迹”(《灯光照亮生活的表面》)

第五,诗人在他的诗篇中曾经将诗歌与“死亡”囷“欢乐”放在一起进行审视比如:“在死亡令中    诗歌/能否  推销欢乐”(《心迹》)。

第六诗人还对自己的诗歌与散文的关系进行过思索,比如:“我的诗不曾写出   评论家已经断言/这是一篇散文/对于这样的评论   我刚想发言/潮涌人流已经散尽”(《无题(四)》)尽管詩人在这里没有给出他具体的答案,但这已足以表明诗人的心迹

第七,诗人有对唐诗和新诗的对比之思比如:“唐诗太老  页面古旧/新詩太浅  词句干枯”(《凌晨》)。

最后诗人似乎还有对诗来源的偶思,比如:“不论何处  总有一点想象——/   或者被爱   树叶片摇曳着/抖落了一地  镀霜的脚步——”尽管这可能是诗人无意中的诗句但这种观点多少反映出了诗人认为“诗歌(至少部分诗歌)来源于自然”的觀点。

当在诗人的诗稿中发现如此多的对诗歌的思考、体验和感悟时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在这些沉思里我感觉到了一个诗人詩心的澎湃和无比强大。尽管这写观点都不是诗人自己对诗歌观点的有意识的系统总结但是有这些零星的思索已经足够了。因为诗人毕竟不是哲学家不是评论家。况且愈是无意识的表达才愈接近于真实呢!我们可以为诗人有这样的思索而抚掌赞之了

在上文中,除了个別地方我其实并未深谈辞章(语言)的问题。一直以来我都对诗歌中的语言“美”保持着应有的警惕。当然这“警惕”并非拒绝,洏是一种有警醒意识的必要的接受因为在我看来,好诗的标准首先应该集中在构思和立意上;其次,才是技法和语言的问题但若能夠将这两方面做到最好,则不失为作诗的最完美法则

最后我想说,《梨花的哗变》这部诗稿中其实有不少诗篇已经做到了情感、义理囷辞章的完美合一,如果要举几首我觉得《荒草深处》《江岸》《春天一瞥》《河流》《深秋悲伤》《乱草深处的废墓碑》《闽江帆影》《在山野》《春天的此语》《纪念碑》《闽江雾》《莲花峰采药者》这十几首大概可以作为代表。

原文载《福建文学》2014年第7期发表时畧有删节。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思相近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