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巨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骗局吗?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零售模式,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最开始各大综合电商平台解决了消费者“去哪里买”的难点,如今兴起的垂直电商、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内容电商开始在美妆行业解决消费者“买什么”的难点,直播分享增加与粉丝的交互体验感。

美妆电商们为了进一步增加用户对于产品的信任度以及获得更多的客户,又纷纷开始布局线下门店,增加消费者的深度体验感,挖掘更多的潜力客户。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中国美妆电商行业交易规模、Z世代的种草到下单购买产品的时间间隔

1、线上购物已成为消费习惯,美妆的需求稳步上升

从2004年至今,美妆电商经历了从“帮买”到“帮试”的演变过程。最开始各大综合电商平台解决了美妆消费者“去哪里买”的难点,如今兴起的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内容电商开始在美妆行业解决消费者“买什么”的难点,博主们亲自上手体验各种品牌产品,给观看者种草。在直播过程中,与粉丝的交互贯彻全流程,满足购买者的社交需求,解答消费者的疑惑。

2019年我国美妆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151.6亿元。根据国内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阿里第三方数据披露,受疫 情影响,2020年美妆品类GMV同比增长31.17%,以此为依据测算2020年中国美妆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198.8亿元。

图表1:年中国美妆电商行业交易规模及增长率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2、“试错成本高”、“及时性差”成为美妆线上零售的发展痛点

线上购物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一键下单,送货到家,但是完全线上的发展模式真的适合美妆行业的发展吗?近年来,美妆产品线上购买频繁出现的假货、过敏、退款失败等一系列问题,美妆产品的试错成本较高,也是线上消费的痛点所在。不仅如此,其实由于美妆产品的特性:体验感,也说明了线下渠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图表2:中国美妆线上渠道的缺点

尽管我国现在的物流发展迅速,物流的速度已经在全球的排名前列,但是在讲究体验感强的美妆行业,物流的速度达不到消费者想要的下单即收货的效率;这对于现在的科技发展来说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消费者追求的及时感受产品所获得体验感只能从线下的店体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消费的及时性和效率性,这些特性还体现在如今的Z世代消费大军对于从“种草”到下单购买商品的时间间隔也在缩短。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Z世代美妆护肤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种草成功后,3天内是Z世代从种草到下单购买的黄金期。71.5%的Z世代从种草成功到下单购买的时间间隔在3天内,其中,2-3天占比最高,达26.5%。

图表3:2020年Z世代从被种草成功到下单购买产品的时间间隔占比(单位:%)

3、多家电商增加线下美妆体验店,旨在打造深度互动的新场景

美妆电商与线下门店协同合作,使Z世代的人们拔草更便捷、顺畅;电商依然是最大的落地平台,品牌应在线上提供最全商品、全面信息和优质的服务促进购买;线下对线上的落地能建立品牌与受众之间的强联系,线上也同时承接着线下的转化,因此一定做好营销闭环。

现在已经有不少的线上电商布局了线下的美妆体验店:考拉海购、苏宁国际、天猫等,这些主流电商平台的线下门店布局,商品类型也有以美妆为主,且门店主流也以体验为主,以此能够搭建用户与品牌更高效、深度互动的新场景,获得更多的有效客户和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

图表4:中国主流电商平台线下门店布局与对比

小红书在2018年6月开设上海小红书之家red family,店内设置不同区域,打造线下版小红书,随后实体店扩展到江浙一带。线下实体店利于提升用户的信任感。

除了小红书,完美日记也在2019年1月开始尝试线下业务,陆续在2019年开出了40家店,逸仙电商新零售事业部总裁冯琪尧先生声称,他们把线下零售这个业务,升级为一个战略板块的业务。原因还是在于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且线下这些渠道也是能够帮助品牌能持续的发展,同时能获得更多的新的用户。

图表5:中国主流电商平台线下门店布局的主要原因

【干货】中国美妆电商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零售模式,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最开始各大综合电商平台解决了消费者“去哪里买”的难点,如今兴起的垂直电商、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内容电商开始在美妆行业解决消费者“买什么”的难点,博主们亲自上手体验各种品牌产品,给观看者种草。

美妆电商们用尽招数,无论是抖音、快手和淘宝直播卖货,还是小红书的分享种草都纷纷吸引了一大批的忠实用户。随着Z世代的消费大军逐渐霸占市场,美妆电商的发展会更加多元化,资本的加入使得美妆电商的发展潜力空间变大。

美妆电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丽人丽妆(605136)、壹网壹创(300792)、若羽臣(003010)

本文核心数据:美妆电商行业产业链、美妆电商产业结构图谱、美妆电商产业链企业分布热力地图、美妆电商行业产业链代表企业区域分布图

美妆电商行业全景梳理:多种模式发展

就产业链而言,美妆电商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生产商、供应商以及品牌商,品牌商又分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中游行业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美妆电商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消费者;交付软件以及物流商贯穿整条产业链。

近些年来,美妆电商服务商这个赛道异常火热。随着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以及包括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在内的营销场景日益丰富,品牌所能面对的消费市场变得更为广阔。

一方面,从2012年到2014年,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向移动端转移;另一方面,Z世代正在迅速成长为美妆的核心消费人群,作为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原生网民,线上购买化妆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购物方式。再加上当前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美妆电商成为电商发展中的佼佼者。

图表1:中国美妆电商行业产业链结构图谱

目前我国美妆电商创新模式多样,大体可分为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电商平台和内容电商平台三大种。综合电商平台也是较为传统的电商平台,具有拥有流量、资金和资源等众多优势,因此在业态布局上更加丰富;新型电商平台又分为垂直性电商平台和内容性电商平台。

垂直性电商平台一般为初创公司,和美妆品牌直接签约和自己的品牌产品,大多数同时拥有APP和小程序,但是缺乏流量带动运营;

内容性电商线上流量充足但是供应链方面上游产品缺乏,下游物流不成熟。

传统综合电商代表企业有京东、天猫等,流量丰富,具备强大的品牌优势,但同时商品种类繁多,消费者容易挑花眼,商家数量庞大,导致综合电商平台对产品的真假把关难度较大;

以丽人丽妆、聚美优品等为代表的垂直电商主打美妆平价、折扣的运营模式,一般和美妆的品牌直接合作,源头开始介入产业链环节,同时具备品类、价格优势,但由于产品较为单一、种类较少导致消费者的选择面较窄,用户的粘性较弱;

抖音和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电商是近年来最受大众欢迎的新型电商模式,商家的产品通过博主和明星的现场直播进行营销,或是录短视频写测评给消费者种草,最后消费者在平台直接参与购买。但是商品的质量缺乏规范性,也存在真假货识别困难的痛点。

总体而言,模式互有优劣,目前都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图表2:中国美妆电商行业产业链生态谱

美妆电商产业链区域热力图:杭州、北京企业密度最高

下图选取了我国美妆电商产业链中中游环节的美妆电商服务商的主要活跃企业,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美妆电商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省和广东省;这四个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且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也较为领先。

近些年来,美妆电商服务商这个赛道异常火热,从这条赛道上先后跑出了壹网壹创、若羽臣、丽人丽妆、宝尊等美妆电商服务商“巨鳄”,成功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收获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可。

图表3: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重点企业区域热力地图

2020年是电商代运营公司的集中上市年,2020年9月25日,广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敲钟上市;9月27日,杭州壹网壹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9月29日,美妆电商代运营公司丽人丽妆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从代表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上海的美妆电商产业链代表性企业较多;美妆电商中游的企业分布在杭州市、北京市和广东省的较多;美妆电商的物流头部企业分布在深圳、大连和上海。

图表4:中国美妆电商重点企业区域分布图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7月18日,一场覆盖全球18个国家的购物狂欢落幕,在宣布销量再创新高的同时,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也正式退出了其在中国的部分电商业务。日前,《电商报》登陆亚马逊中国官网发现,亚马逊中国已正式停止销售纸质书,网站已没有第三方卖家的信息。

  尽管这一电商巨鳄屡次辟谣称并没有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其电商业务在中国的落败却已是事实。

  败走中国原因何在?

  2018年,亚马逊的市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一度超越微软、苹果成为全球第一。一万亿美元的市值,是阿里巴巴市值的两倍以上。即使将部分电商业务退出中国,亚马逊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商企业。

  据《电商报》了解,亚马逊的官方说法是:为聚焦发力跨境零售业务,将于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亚马逊在中国本土电商业务的发展以失败告终。在欧美市场纵横无碍的亚马逊,为什么却在中国举步维艰呢?回首亚马逊在中国1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原因。

  15年前,淘宝、京东尚处于初级成长阶段,亚马逊斥资7500万美元收购中国本土购物网站卓越网,强势进军中国电商市场;15年后,淘宝、京东已经成为中国电商巨头,后起之秀拼多多也咄咄逼人,在这时候,亚马逊选择了黯然退场。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并非一直深陷囵圄,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辉煌。2008年,亚马逊在中国电商市场的份额达到巅峰的15.4%,此后在淘宝、京东的崛起之下,亚马逊开始节节败退。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的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巴巴和京东在中国电商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4.5%,而亚马逊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足1%,为0.7%。

  十年的时间里,亚马逊的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份额从15.4%跌到了0.7%,这究竟是何原因?

  首先,作为美国的电商巨头,亚马逊虽然收购了中国的本土购物网站,其运营理念却并未实现中国本土化,而是直接将海外的成功模式照搬过来。据了解,亚马逊在中国的运营团队并没有决策权,只是负责运营。即使是一些很小的变动,都需要上报美国总部,经历繁复的程序。

  但是市场是万变的,机会稍纵即逝,对于中国的电商市场来说尤其如此。阿里系引领的“双十一”在一夜之间席卷全国;京东凭借高端市场布局以及物流等优势异军突起也没用多长时间;拼多多也在极短的时间里以燎原之势侵占了大片下沉市场。而亚马逊作为海外企业,本身就对中国市场的规则、规律不够熟悉,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性情、习惯更不了解,再配合亚马逊中国低效的运营模式,他们对市场机遇的把握就显得有点落后。

  价值观的差异,以及运营理念的差异,让亚马逊中国走在了一条不够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而中国本土电商的强势崛起,也是亚马逊中国走向衰败的一大因素。

  无论是阿里系的淘宝、天猫,还是后来的京东、拼多多,成长时间都比亚马逊要晚,但是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都比亚马逊中国要快。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中国本土电商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能够准确抓住市场上稍纵即逝的机遇。

  这些电商巨头都紧紧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内在需求,通过个性鲜明的营销手段打出了自身的品牌优势,这让中国消费者很容易就记住这些品牌,并且很快可以熟练的通过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完成消费。反观亚马逊,进入中国15年来,并没有打出一个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品牌优势。此消彼长之下,亚马逊的市场份额被中国本土的电商巨头蚕食殆尽。

  在市占份额不足1%,阿里、京东等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在中国的电商业务对亚马逊来说已经非常“鸡肋”。而亚马逊停止这部分电商业务,一方面是出于无奈,还有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做跨境零售。

  很多不了解的人可能会以为此次亚马逊退出中国电商业务,就意味着全面出中国市场。事实上,亚马逊只是退出了国内电子商务领域,避开与阿里、京东的直接竞争而已,而在跨境电商领域,亚马逊正在不断加深自己的优势。

  对于任何一个全球化企业来说,错过中国市场都会是一种遗憾,亚马逊也不例外。在宣布退出中国电商业务的同时,亚马逊表示未来将重点聚焦云计算服务、kindle电子书以及跨境电商等其他业务上。其中,亚马逊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

  近年来,国内的线上流量已经开始触碰天花板,为了获取新的流量,当前国内的电商产业开始两极分化的发展。

  一方面,下沉市场的争夺成为了焦点,将目标客户覆盖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居民,是当下各类电商的一大发展趋势。拼多多的崛起就是成功布局下沉市场的典型。

  另一方面,面对国内流量触顶,各电商巨头也在积极“走出去”,开始往跨境电商领域发展。

  目前来看,拼多多的成功,已经让下沉市场的争夺趋于白热化,这部分市场的潜力也不断逼近天花板。毕竟再怎么折腾,中国的人口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出现爆发。

  而在跨境电商领域,却有无穷的市场潜力和机遇。首先,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和多样性进口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其次,国外诸多市场对于国内电商巨头来说,正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可以说,随着国内流量见顶,通过跨境电商“走出去”,已经是阿里、京东等国内电商巨头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在这条必经之路上,亚马逊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受挫的亚马逊,却在全球跨境电商领域傲视群雄。国内电商巨头在跨境电商领域虽然也早有布局,如阿里的速卖通、天猫国际,网易的网易考拉、京东的京东全球购等,但是这些国内的跨境电商平台目前主要是将海外产品引进卖给国内消费者,在将国内商品卖到国外方面却有所欠缺。

  而这正是亚马逊的最大优势所在,这从近日亚马逊于Prime会员日取得的成功可以看出来。根据报道,亚马逊今年的Prime Day购物活动销量超1.75亿件商品,比去年“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的销量总和还多。这场Prime Day购物活动覆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8个国家,这种广阔的市场布局是国内电商巨头暂时难以达到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此次的Prime Day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亚马逊海外购在中国的销售额同增3倍!

  由此可见,尽管在中国电商领域受挫,但是亚马逊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实力却不容小觑。甚至在“全球买,全球卖”的布局方面,亚马逊领先国内电商巨头太多。

  透过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在此次购物节亮眼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发现,亚马逊并没有退出中国市场,只是放弃部分没有竞争力市场,以加深其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优势。

  而无论是从近期的国家政策来看,还是国内电商的争相布局来看,跨境电商领域已经成为电商产业的重中之重。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亚马逊一家独大的局面或将有所改变。

  亚马逊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而是以退为进,集中注意力深耕跨境电商。未来,亚马逊海外购有望接过亚马逊中国电商业务的大棒,继续完成亚马逊在中国的产业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美国电商媒体Internet Retailer预测,亚马逊今年的Prime Day销售额将超60亿美元。这样的销售额与国内电商巨头“双十一”破2000亿人民币(约290亿美元)的战绩仍然有所差距,这也从侧面表明,跨境电商领域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在跨境电商领域,我国电商巨头仍然还有机会。特别是如何将国内的优质商品“走出去”,是各电商巨头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因为从流量角度来看,国内电商市场已经趋向于饱和,而海外市场却有大量未开发的“处女地”,能够为电商产业提供新的流量。另外,国内跨境电商要“走出去”,需要格外注意海外法律法规、人情习惯的不同,这方面,亚马逊在中国电商业务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刘强东:标准化垂直电商要么死,要么卖

【@刘强东:标准化垂直电商要么死,要么卖】①未来即使在电商行情很好的情况下,它也不再是投资的热门领域。②电商只有两种模式可以存活,一种是平台式,一种是个性化和品牌化的垂直网站。其他标准化的垂直网站则活不下去,要么卖掉,要么死掉。(北京商报)

 时势造英雄。时代是一个华丽的舞台,如果没有出色的演员,这舞台也就没那么的光彩,而如果没有这舞台,演员的发挥也就没那么痛快。过去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现在耳熟能详、顶礼膜拜的企业强者,正是在过去这十年裂变和绽放。时代放纵着他们的野心、激情和天才,而他们也果断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厚望。这也正是我们推出此次策划报道《我和这个时代》的初衷。时代与企业、企业家息息相关、惺惺相惜,他们的合力,呈现出的就是一幅崛起中国的浩荡画卷。

  十年前,电子商务在中国的零售领域还不足挂齿。200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仅有1089亿元,在GDP中的比例刚刚达到1%;十年后的今天,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对传统零售产生威胁和冲击。去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也达到了13%。

  十年前,我们对网购嗤之以鼻,认为一切商品都可以在网上买到的说法无异于痴人说梦;十年后,你我却已经无法离开网购了。

  十年前,京东商城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正带领着几个员工在网上疯狂发帖,推销着自己店里的电子产品;十年后,刘强东创建的京东商城已经稳坐中国B2C头把交椅,他和京东的一举一动都被视为业界的风向标。这个月,刘强东刚刚入选了2012《财富》“全球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成为仅有的两名中国上榜人之一。

  刘强东在微博上爱用感叹号,现实中,这个中国B2C巨鳄的创始人穿着简单,说话平静淡然,又充满自信。他带领京东商城成为中国电商领军企业,但前路远未允许他停歇。

  无心插柳式“触电”

  2003年,刘强东创办的小型电子产品店——“京东多媒体”在全国已经有了12家门店。在那场全国性的灾难“非典”来临之前,刘强东的榜样是国美,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京东多媒体”可以做成IT数码全国连锁店。

  然而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曾经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变得门庭冷落,刘强东店里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为了生存,他把产品搬到了网上出售。1000多单生意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电子商务的优势,第二年1月,京东网上商城的前身“京东多媒体网”正式上线。刘强东的网上生意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5年,为了一心一意做电商,刘强东毅然决然地关掉了所有实体门店。那一年,他曾经的榜样国美电器新开了280家,总店数达到430家。

  员工对刘强东关店的不解很快就被网上业务的几何级增长冲得一干二净。数据显示,年,京东商城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0%。

  看上去,刘强东无心插柳式的“触电”成就了今天的京东商城。但今天回过头来审视,本是网络门外汉的刘强东却恰逢其时地赶上了电商业回暖复苏的大潮。刘强东苦苦在网上推销产品的那段日子,阿里巴巴集团投资1亿元成立了淘宝网进军C2C,并推出了“支付宝”。同年,慧聪网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B2B电子商务公司。就在京东上线的那个月里,马云(微博)正式提出了“网商”概念。

  快速配送抓住网购“命门”

  现在,上午11点前在京东商城下订单,下午京东的快递员就会把货物送到办公室。

  相信大多数北京白领对上述京东的“211限时达”服务并不陌生。可谁曾想到,刘强东“触网”之初,还是通过邮局来邮寄货物的。从下单到汇款再到收货,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刘强东不知道,“非典”那一年,顺丰快递已经开始通过航空来运送货物了。

  在用户的要求下,刘强东开始与圆通等公司合作,配送效率也逐渐提高。此后几年,中国的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物,第三方快递也逐渐由幕后走到了台前。申通、圆通和EMS等第三方快递的名字也成为老百姓所熟悉的名词。

  然而,在2007年之前,还鲜有人意识到物流是电商的“命门”。当消费者频频抱怨物流过慢、快递丢件甚至包裹里的手机被换成砖头时,为数不少的商家或委屈或理直气壮:物流不是我们能控制得了的,我们卖的商品没有问题,干吗要投诉我们?

  面对第三方快递在时效和服务上的短板,刘强东没有逃避,他想,既然无法控制第三方物流,那么就建立一个能为自己所掌握的物流!2007年,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成立了自己的配送队伍。两年后,京东配送再次升级,成立全资快递子公司,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基本摆脱了第三方快递的制约。

  “京东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物流体系。”刘强东坦言,电商业要形成规模效应,必须依靠能够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总要有人去创建物流系统,现在京东做的就是这件事。”

  过去,我们翘首盼着百货超市促销打折的日子,兴致勃勃地去小店砍价,甚至奔波一天只为货比三家。可是现在,网上的限时抢购更让人兴奋,哪怕身体再疲惫,我们也会在凌晨目不转睛地等待网上促销大战开始的那一秒。因为,网上的促销着实比实体店更有吸引力。

  不得不说,刘强东在这其中起了太大的作用。他承认,公司成立以来,几乎“天天打仗。没有战争,团队都要蔫了”。这些低价战役让更多消费者知道了京东,也把电商界搅得血雨腥风。

  2010年,京东涉足图书业务后,刘强东要求每本书价格比对手便宜20%。这让当时的在线图书大佬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措手不及。那些平时或是在书店买昂贵正版书、或是在小网店买便宜盗版书的消费者发现,原来在京东可以买到既便宜又是正版的图书。京东博得了不少“书虫”的好感,在这期间,京东逐渐成长为B2C领域的巨鳄。

  围剿行动并没有随着京东商城的壮大而停止。虽然价格战饱受业界诟病,但今年刘强东还是率领京东加入了规模和声势空前的两场电商价格战,直面挑战天猫、苏宁和国美。刘强东对价格战的看法简单却明智:只要更多的消费者到线上购物、更多地消费在京东网购,其他的都是浮云。

  有消费者担心,价格战的后果是京东垄断市场,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对此刘强东在微博上回应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出现过零售商垄断市场的情况,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只占到市场的5%,大家这个担心有点多余。”

  有价值的企业迟早会赚钱

  光鲜照人的销售额、尴尬难掩的负利润、依靠资本注血存活,这是中国电商业的真实写照。

  “烧钱”、“赔钱赚吆喝”这类词语用在电商身上一点儿也不夸张,而耗费近百亿元自建物流的京东商城也成为了公认的“烧钱”企业代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京东资金链断裂”、“投资方撤资”一类的消息传出。

  “我不care,消费者也不会care的。”谈起这些传闻,刘强东突然蹦出一个英文单词来表达他的不屑与淡定。

  “不管外面对京东商城有多少质疑,有多少资金链断裂的传闻,我们都可以睡得着觉,因为我知道消费者感兴趣的永远是用户体验,这一点正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刘强东说,京东的销售额一直在增速提高,这就证明了消费者的认可。

  谈及电商饱受诟病的盈利问题,刘强东淡然地说:“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企业早晚都会赚钱的。”在他看来,任何新兴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投资,特别是电商,在行业发展之初,亏钱是正常的。“目前我们的投资都是可持续的,可以带来用户体验的改善。像‘211限时达’、快速上门退换货等服务的提供都离不开物流上的投资。”

  刘强东的微博自9月4日后就没有更新过。但京东商城的大动作却一天也没停。

  大家已经习惯了通过他的微博来打探消息和窥视八卦,但老刘突然没动静了,着实与众人眼里的那个“刘大嘴”的行为有些不符。不过,以“6·18”和“8·15”为代表的价格战,仍然让京东成为最热门的新闻题材。

  刘强东在微博上爱用感叹号,我想他八成会是一个慷慨激昂、情绪高涨的人。但在采访当天见到他的时候,这个中国B2C巨鳄的创始人理着平头,穿着简单,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说起话来平静淡然,却充满着自信。

  在采访中,他提到最多的词就是“用户体验”。为了“讨好”消费者,他敢于尝试一切在别人看来是冒险的行为。

  中国电商在飞速狂奔着,短短几年这个行业就创造了其他行业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达到的财富和价值,这个行业在短期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也是其他行业所体会不到的。中国的电商还年轻,它需要鼓励、扶持,也需要指导和改善。

  刘强东和他的京东商城亦是如此。刘强东当年那个开全国连锁店的梦想已经被他以另一种独特的形式逐渐实现。他不能懈怠,也不敢放松,因为身处电商这条湍急的大河中,不努力只能与这个时代告别。

  互联网的开放环境成就电商

  商报:京东商城已经成立9年了,在这9年中,你觉得京东商城最受益的政策是什么?这对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强东:国家给了互联网相对开放的环境,允许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十年前,老百姓使用互联网只是用于上网浏览资讯和聊天,但到今天,从购物、订机票、住酒店、订餐、玩游戏、社交沟通,居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了。这就给电商行业带来了无限机遇。

  商报:电商业对拉动经济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强东:电商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这反映在消费者层面就是低价格和便利性。价格越低、购物越便利,消费者就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这个角度来讲,电商创造了很多消费。比如说,团购的发展带动了电影院生意的火爆。

  商报:从事电商这么久,你觉得行业目前存在怎样的瓶颈?

  刘强东:行业现在到了该立法的地步了。毕竟,电商行业现在已经有了几千亿元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那么行业慢慢就会走向畸形。过去实体店的假货、水货在各地工商部门的努力下,几乎消失了。但现在这些产品又转移到了网上,这样就出现了管辖权的问题。网店有假货、水货出售,大家都觉得应该去查处,但到底由谁执法,现在还没有明确。非法商品的存在对正规经营的商家产生了很大冲击。

  期待保障移动支付安全

  商报:未来五年,你最期待的政策或改革方向是什么?

  刘强东:现在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问题还没有国家去牵头解决。单靠企业去做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很难拿到全国手机用户的真实数据,也不知道手机用户的信誉度如何。我希望政府或是第三方机构可以将移动用户的数据库建立起来,就像信用卡用户的数据库一样。这样的话用手机就可以进行大额支付。目前手机只能支付千元以下的金额,一旦涉及较大数额的支付,消费者不敢用,商家也不敢承担风险。

  商报:移动支付的普及对电商发展的影响有多大?这对行业来讲,是一个质的飞跃吗?

  刘强东: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移动支付,电商的便利程度只是相当于大商场和超市。一旦可以进行大额的移动支付,那么电商的便利程度就堪比便利店了,能让消费的便利性达到极致。如果能用手机进行大额支付,那么消费者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购。

  商报:未来五年,电商的发展将是怎么样的?

  刘强东:我希望五年之后,在线支付和货到付款这样的形式都不再存在。只要货物送达消费者,消费者点击确认键,货款就可以支付给商家,这有利于商家和消费者的相互信任。

  电商不再是投资热门

  商报:今年被称为电商的生死年,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刘强东:互联网领域有一个特点,每出现一个新行业,到最后最多只能容纳三家大企业生存。像资讯网站,有名的无非是新浪和搜狐;即时通讯就是MSN和腾讯;游戏当属网易、盛大和腾讯。中国现在拿到投资的有140家电商企业,按照这个比例,投资成功率是很低的。未来即使在电商行情很好的情况下,它也不再是投资的热门领域。电商的行业变化很快,如果不努力时刻都会面临出局的风险。行业发展得越快,水就流得越快,只有激流勇进的企业才不会出局。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京东。

  商报:什么样的电商企业才能得以成功?

  刘强东:未来电商企业只有两种模式可以存活,一种是平台式,一种是个性化和品牌化的垂直网站。其他标准化的垂直网站则活不下去,要么卖掉,要么死掉。因为标准化的垂直网站所售产品的重复消费频率很低,但消费者的获取成本却很高,这样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商报:电商行业未来在中国经济结构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强东:从占比来说,我个人认为到2015年,电商业能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10%以上,2020年能达到30%。这意味着电商将成为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美国的占比已经达到10%了。这说明了电商作为一种新模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占到这么大的比例,说明它对消费者的意义和它的社会价值巨大。

  商报:电商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

  刘强东:首先,电商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大为下降。交易成本是以社会化物流成本为考核指标的。目前,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7%-18%,欧美占比是7%-8%,在日本只占5%-6%。因为现在中国的传统零售业态远没有像欧美那么发达,沃尔玛在美国有1万多家店,每年实现几千亿美元的销售额。传统零售规模太小的情况下不可能把物流成本降到极致,但电商就可以迅速改变这种格局。所以到2020年,中国的社会化物流成本有望低于10%,其中电商的贡献功不可没。

  第二,电商可以创造大量的新需求。举例说,诸如私家裁缝这样的定制化产业在中国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但覆盖的人群一直很少,店面也不大。但五年后网上私家裁缝会成为一种很流行的模式,这就会创造大量的定制需求。有大量的消费需求是只有电商才能提供的,传统零售是提供不了的。

[本文作者王根旺,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新电商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