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选自什么的志向是什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上“——”(3分)
三、在完全正确的一组词后的括号里划“√”再找出错别字依次改正在括号中。(6分)
1、电钮 咨询 媒体 馒头( )
2、俗话 春辉 胁商 慷慨( )
3、树稍 誉写 谨慎 生锈(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应接不( ) ( )山倒海 粉妆玉( ) 随心所( )
( )地而起 居高( )下 前( )后( )优胜( )汰
1、“盛”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盛”字在字典中解释有:①兴旺 ②强烈 ③浓厚 ④热烈的大规模的。在“盛况”这个词中,它应取第( )种意思。在“盛气凌人”这个词中“盛”应取第( )个意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
3、《游子吟》的后两句是 , 。
4、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想 。
5、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六、选词填空。(6分,每小题2分)
不但……还…… 不是……而是…… 无论……都…… 如果……就……
1、发现前面六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
陆续 继续 持续 延续
2、们( )跳上一只小船,船向河中心移去。
3、这节课,们( )学习《鸟的天堂》。
七、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4分)
1、《墨梅》《竹石》《石灰吟》看起来是写物的,实际上是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
2、“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个歇后语。( )
3、“这怎么忍受得了呢?”和“这不能忍受。”意思相同。( )
4、“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这句话的节奏是正确的。
八、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缩句)

2、凡卡写信。(扩句,至少两处。)
3、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比喻句)

九、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分)
1、他仔细地浏览了今天的报纸。

2、们要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3、写好一篇作文,必须经过列提纲、构思、打草稿、修改的过程。

十、按顺序排列句子,在( )里写上序号。
( )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 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有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十一、阅读题。(15分)

①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日本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变得特别强烈,总爱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国家。就是一个典型。常会兴奋地向别人介绍中国的长城,汉字,的家乡——上海。
②在美国,每节课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时,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和陈院琴一道,大摇大摆的走到黑板前,旁若无人地写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名家名言,家乡的风景……
③有一次□在黑板上写了□ 几个大字——中国□ 几个大字□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写的是什么□“I LOVE YOU(爱你)——”很严肃地说□“WHAT(什么)?”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中国)!”
老师恍然大悟,紧紧握着们的手说:“GOOD!(好)”
④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⑤几个月前,们进行了一次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要们把一张选择题的纸交来。那时,还不知道英语的“选择题”是怎么说的,以为他说的是地图,所以交上了地图。
⑥当知道交错了后,便去解释。可是,不管怎么解释,也是徒然。他总是摇头,不理不睬,但在测试卷上给了个“C”。老师为什么不信任?为什么不听解释?很气愤,但没有发作,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
⑦打那以后,每次小测试都得满分,大测验也得“A”。要知道大测验得“A”是寥寥无几的。为超过美国人而骄傲。感到自豪,感到扬眉吐气。
1、在第三自然段的“□”内加上标点符号。3分
3、打波浪线的话有 的意思。3分
4、如果把④ --- ⑥自然段合为一段,它是围绕
5、课文以《是中国人》为题,全文充满了情感。请仔细阅读文章,写出作者的两种情感。4分

十二、作文。(30分)
提示及要求:请你充分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350字以上的文章。习作要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条理。

六年级语文(上)名校检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 ) ( ) ( ) ( ) ( )
  二、下面的字有的是多音字,有的不是。你能给其中的多音字选择它的读音并依据不同的读音组词吗?请你试试。可要注意写正确呀!(6分)
  三、写出下面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意思(5分)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每组句子合成一句话(4分)
  五、用下列词语造句(6分)
  六、照样子,写句子(8分)
  妈妈打死了老鼠 小强买来一本新书。
  1、妈妈把老鼠打死了。
  2、老鼠被妈妈打死了。
  3、老鼠被妈妈打死了吗?
  七、改正句子中出现的错误(6分)
  1、大地把朝霞染得一片金皇。
  2、小刚因为克苦学习,而且成绩提高很快。
  3、今年,我又光荣的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八、林林是个“小马虎”他把老师让背诵的古诗竟背成下面这个“样子”。你能分别写出每句诗都是哪首诗中的第几句吗?请你写在诗句的后面(8分)
  九、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古老的时钟嘶哑地敲了十下 十一下 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着 丈夫不顾惜身体 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 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 他现在在哪儿 上帝啊 保佑他 救救他 开开恩吧 她一面自言自语 一面画着十字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5分)
  早上,凛冽的北风裹着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玻璃窗上,我穿好了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一顶斗笠,硬要送我去上学。
  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汇聚到河里的水,把河道都挤满了。
  我望着那(端 湍 喘 瑞)急的河水,呆(楞 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趟水,(却 劫)见爷爷早(巳 已 己)将鞋脱下,高高地(券 卷)起裤腿,抬脚就踏入了凉凉的河水里。
  “趴在我背上。”爷爷用那慈祥疼爱的目光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
  啊!我再一次(楞 愣)住了。我(已 己巳)经这么大了,个头也快赶上您了,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却 劫)要背我过河?这刺骨的河水啊!您老人家硬要来送我,(巳 已 己)使我十分内疚,现在,又要背(bēi bèi)我过河,这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一眼爷爷那微驼的背(bēi bèi),那被岁月染白的银发,心里涌起一(般 股)暧(nǎn nuǎn)流。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对乡村自在的生活充满了依恋,也使我对您老人家产生了一种强烈地爱。
  可是爷爷,今天,我不能……我要自己趟过河去。
  无意中,我又瞥了爷爷一眼,啊,我睹到了爷爷那慈祥中透着严厉而坚定的目光,我明白了,爷爷是决不会轻易改变他的决定的。
  我终于无言地顺从地趴在爷爷那宽大的背上,我无法,也挡不住这深深地爱。
  1、给文中带点的字,换上一个恰当的字使原句的意思不变。
  2、给文中( )中的字做出准确的选择,将无用的用“/”划掉。
  3、给文中带拼音的字选择准确的读音,用“/”将无用的划掉。
  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5、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说明了“无微不至”这个词语,请你用“_______”标出来。
  6、文中哪些话直接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用“_______”画出来。
  7、用“——”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8、文中的“……”表示省略了作者要说的话,假如你就是作者,把省略的话恰当地写出来:“今天,我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自己趟过河去。”
  十一、作文(25分)
  以《读“上学路上”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联系“上文”的内容,结合你生活的实际,写一篇情真意切的感受文章。注意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300字以上)

六年级语文(上)精编考卷答案

10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11一位七十多岁、面色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1 小明的爸爸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2六年级语文(上)精编考卷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质量调研A卷
一、 语言积累与实践(7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2. 用 “\”划去词语中加点字错误的注音。(9分)
3.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雀无声 ( )然泪下 负( )顽抗 唇枪舌( )
魂( )梦绕 ( )声匿迹 ( )跳如雷 生死( )关
4.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命运使霍金失去了身体的自由。霍金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很多。
(加上合适的关联词,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2分)
(2)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改成拟人句)(2分)
                                 
(3)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缩句)(2分)

(4)仿造句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4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仿句:书是     ,              ;
   书是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0分)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示儿》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但感情基调不同,可以分别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_____”和“_____”,杜甫欣喜若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陆游牵肠挂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中原句答)
这里提到多处风景名胜,你能写出下列与之有关的诗句吗?
(4)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
(5)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因为居庸关 ,
,他采用了 ;而八达岭隧道因为 ,所以采用了 。这种巧妙的施工设计体现了詹天佑 的精神,课文中能体现这种精神的另一项设计是 。
(6)命运几乎是 ,它却在
6.修改语段。(3分)
在多门攻课中,语文对我最感兴趣,其它学科就不行了。老师找我个别谈话,鼓舞我要认真学好各门学科。我端正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经过努力,学习成绩都增加了。
二、快乐作文(30分)
成功离不开积累,成功还离不开坚持,离不开细心、虚心、合作、努力……请以“成功离不开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

六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题目、

八、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写在后面横线上。4分
(1)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地洞似的。(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3)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4)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 给4、5、6、7自然段加上标点。(4分)
(2) 按“摘花瓣”、“对话”、“送花”三个意思分段,用“||”标明。(6分)
(3) 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6分)
《花瓣飘乡》的作者通过一件事刻画了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请你也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人,注意写出他(她)的特点。题目自定(诗情画意些)。

————————————————————————————————————————————————————————————————————————————————————————————————————————————————————————————————————————————————————————————————————————————————————————————————————————————————————————————————————————————————————————————————————————————————————————————————————————————————————————————————————————————————————————————————————————————————————————————————————————————————————————————————————————————————————————————————————————————————————————————————————————————————————————————————————————————————————————————————————————————————————————————————————————————————————————————————————————————————————————————————————————————————————————————————————————————————————————————————————————————————————————————————————————————————————————————————————————————————————————————————————————————————————————————————————————————————————————————————————————————————————————————————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六)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答案 ??? (2010)

上海市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习题虽然都有答案,但是都是在自己完全答完题之后对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不是对着答案抄袭的,那样效果不是很好,多看书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一个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的几组词,带点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A 峰峦 难处 喃喃 阻拦 波澜壮阔 B 剥皮 波动 传播 颠簸 拨乱反正
  C 大臣 丞相 继承 路程 墨守成规 D 嘹亮 辽阔 聊天 疗养 寥若星辰
  2.下面的几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污辱 清廉 督都 竣工 菜羹迥然不同 B 慰籍 筋脉 慷慨 磅礴 妥贴 自相矛盾
  C 防御 允诺 咨询 脾胃 投掷迫不及待 D 辈份 屋檐 屹立 炊烟 申斥 腰缠万贯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一泓秋水 一眼水井 一盏明灯 一记耳光 一绺月光 B窃窃私语 婉婉动听 咄咄逼人 栩栩如声 丝丝入扣
  C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前仆后仰 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 D人生坎坷 山道崎岖 悬崖陡峭 高山巍峨 山脉蜿蜒
  4.下列各词按一定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省略号 B 冰 冷水 热水 水蒸汽开水
  C 寒冷 凉爽 温暖 酷热 炎热 D 喜爱 喜欢 热爱 酷爱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计算。(《詹天佑》)
  2.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 ,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3.巨大的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的, 小伙伴围着石头转一圈, 找不到他。
  4.他已经下定决心,于是就对身边的大臣们说:“ ,否则我就把他处死!”
  A 精密;奠基石;就算……也……;谁来劝我; B 周密;基础;尽管……仍然;不要劝我;
  C 周密;敲门砖;即使……也……;谁都不要劝我; D 细致;点缀;不管……总是……;谁要是来劝我;
  6.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毛病的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抚摸婴儿的手,柔柔的,软软的。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一会像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一会儿像画儿清新秀丽,一会像老人背着采药竹篓走天涯,一会像驯羊偎依主人觅食物,一会像少女羞红脸儿……
  D 雨点依依不舍从云中落下,被拉成了丝丝的雨线,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7.下面的几个句子,不完全正确、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安放着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B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浪声声;屋内温暖舒适,整洁干净。
  C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上门负荆请罪。
  D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8.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
  隆隆的春雷滚动在整个天空里,悠闲的白云躲在高山的怀抱里, 前仆后继地从天空投下身去。接着,幅员辽阔的大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A 春雷召唤着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 B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迎着春雷的召唤
  C 春雷被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召唤着 D 千千万万个小雨点把春雷召唤着
  9.下面这段话写电气化高速铁路,意思概括准确的是( )
  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音比高速公路约低5~10分贝。而喷气客机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它们在大气中造成大面积酸雨,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A 安全性能好 B 环境污染小 C 运行速度快 D 经济效益好 E 能量消耗低
  10.下面关于古诗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 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 《乌衣巷》(刘禹锡)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凉州词》(王昌龄)
  二、趣味写话。(6分)
  (一)读片段,在横线上加上仆人与财主针锋相对的一句话
  从前有个财主,是个刻薄鬼。有一次,刻薄鬼叫仆人去买酒,只给仆人一只酒瓶却不给钱。仆人感到莫名其妙,便问:“老爷,没有钱怎么买酒啊?”财主生气地说:“花钱买酒谁不会?不花钱买酒,才算有能耐呢!”仆人听了,便拿着酒瓶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仆人拿着空瓶子回来了,说:“酒来了,请喝吧!”财主一见空瓶,大发雷霆,骂道:“岂有此理!酒瓶里没有酒,叫我喝什么?”仆人答道:“ “
  (二)不知道你留心没有,在我们的教学楼、实验楼的走道里挂出了非常温馨美妙的标语,如”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让你为教室拟一个大意”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你会怎样写?
  三、阅读。(共计44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一天,讲台上突然”飞“来一根新教鞭,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是谁做的呢?”正当大家议论时,我注意我的同桌陈明,他一声不响,坐在那里装作若无其事地摆弄着钢笔,但不时露出慌乱的神色。我一眼看透了他的心思,急忙追问他:“教鞭是你做的吧?”他红着脸支吾着不肯回答。我就趁机抓住这个证据,高兴地喊:“案子,被我破了。‘作案人’就是陈明!”同学们听我一说,都急切地来询问我“破案”的过程。等我说完,同学们都兴奋地握住了陈明的手,这时只听见陈明“哎哟”一声。我一看他的手才明白:原来陈明为了做教鞭把手都扎破了,同学们更加感动了。从此,同学们学习陈明,纷纷做好事。这学期,我班共做好事一百多件,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1.“一天,讲台上突然‘飞’来一根新教鞭……”这“飞”字说明( )
  A 新教鞭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B 新教鞭是从窗外被人扔进来的 C 新教鞭突然出现,大家不知由来
  2.“若无其事”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如果没有这件事 B 好像没有这回事 C 假使没有这件事 D 真的没有这回事
  3.“看透”一词在文中表示的意思是( )
  A 看得很透彻 B 看法很透彻 C 完全识破了 D 看得很全面
  4.这篇短文表示的中心是( )
  A “我”很聪明,善于观察分析,机智地“破案”
  B 赞扬像陈明一样的少年儿童关心集体而不愿留名的优秀品质
  C 歌颂全国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做好事的精神
  5.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A 讲台上“飞”来了新教鞭,经过“破案”,原来是陈明干的
  B 陈明为教室做了新教鞭,把手也扎破了
  C 陈明为班级做新教鞭把手扎破了,但他做好事不留名。同学们以他为榜样,纷纷争做好事。
  D 陈明做了新教鞭,手也扎破了,大家都以他为榜样。
  (二)阅读《敬重卑微》,完成文后各题(共计34分)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7分)
  2.括号中的词有一个是带点词的近义词;在这个词的下面画“ “。(3分)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3分)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 。
  4.比较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2分)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
  小小生灵,活得滋润,活得有秩序有意义
  (1)“想不到”、“竟”:   (2)两个“如此”: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名。(3分)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 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 。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 。
  (2)体会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2分)
  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④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在第⑧自然段中,作者把 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 。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 (2分)
  6.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用” “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2分)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两种精神: 、 (6分)
  7.回答问题。(4分)
  (1)”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话回答)
  (2)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四、作文。(30分)
  “把握生命里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大家熟悉的旋律《真心英雄》中的歌词,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会想起些什么?以此为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事例具体,有条理,语句流畅,有中心。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1、下列诗句,朗读正确的是( )
  2.同样一句话,重音位置不同,意义就不同。如果要表达“别人可能去”这个意思,重音正确的一句为( )
  A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B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C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D 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3.依次填入括号里的成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1)他这个人经常( ),想到什么就谈什么。
  (2)这样的计划给人以( )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3)老张订计划、做决定,很少调查研究,常常( ),还自夸“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4)学习或者做事,如果( ),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A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B 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C 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信口开河 D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二、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并写出作者。(5分)
  过五关,斩六将 《 》( )西天取经 《 》(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 )逼上梁山 《 》( )
  负荆请罪 《 》( )
  三、看上句,补下句。(3分)
  星星之火, 麻雀虽小, 逆水行舟,
  国家兴亡, 严以律已, 只许州官放火,
  四、阅读《螳螂捕蝉》写也“其”分别具体指什么。(3分)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饮露水,不知螳螂在其②后;螳螂偶然而至,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黄雀伸颈想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都因想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有患。
其: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五、顺句。(5分)
  (1)日月潭景色宜人。
  (2)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看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
  (3)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
  (4)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5)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
  (6)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朦突然开阔起来。
  六、“滴水穿石”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至少写出两个受到的启发,语句简洁,表意明了。(2分)

上海市六年级语文试卷 (真题)

松江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2015.1
1.本试卷共25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2.请认真做题,做到全卷书写工整、美观,用最漂亮的书写习惯成就自己美好人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4分)
1.南山新长凤凰雏,。(《赠外孙》)
2.,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4.《山川之美》中描写山高水清的句子是:,。
二、根据要求,完成5-7题。(6分)
5.根据要求完成练习。(2分)
⑴本学期我积累了不少词语,如意为“众人都在注视监督”的词语是:。
本学期我阅读了多部小说,如,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
6.现在,一些广告词乱改成语,像“一网情深”“鸡不可失”……我们来帮它们改改吧。(2分)正确的书写应该是:
7.为了让好朋友小A喜欢阅读,我激励他的一句格言是:。(2分)
第二部分阅读(4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皖(⑸⑷

六年级语文试卷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36分)
  1、《字母表》中有常见的韵母_____个,有常见的声母_____个。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字中,翘舌的声母有____个,后鼻韵母有_____个。(2分)
  2、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2分)
诅咒( ) 滋味儿( )
西安( ) 憔悴( )
  3、根据音节,填字组词。(3分)
  4、“请勿自误”中“勿”的意思是____,是这种意思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2分)
  5、如果一个汉字,既能找到部首,又知道它的读音,最好选择_____查字法。“盈”的第二笔的名称是( ),“盈余”的盈的意思是( )。(1.5分)
  6、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3分)
  7、填成语(4.5分)
  8、用“大方”造三个句子。(3分)
  9、仿写句子。(2分)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心脏。
  10、改写句子。(3分)
  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②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11、根据要求写诗句。(2分)
  ①“日”字在古诗中当“太阳”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字在古诗中当“阳光”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日”字在古诗中当“天”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日”字在古诗中当“时候”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3分)
  13、修改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2分)
  他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严谨的结构,(改: )语言流畅,在全校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改: )
  14、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
  原来从南口( )北( )居庸关到入达岭,一路都是( ),( )……( )中国人是无论如认可也完成不了的。
  (二)选择题(9分)(填序号)
  1、下列句子中“我”和“自己”用错的有( )
  ①老师问我(A):“你为什么迟到?”自己(B)毫不在乎地说:“起晚了!”
  ②有些人有一种毛病,总以为我(C)的意见是对的。
  2、A危险!快走开! B、这儿的花真美啊!
  C、我已做完了第一题。 D、你弟一题做得怎样?
  以上四句,( )是陈述句;( )是祈使句;( )是疑问句;( )是感叹句。
  3、以下汉字,按音序排在第五位的是( ),声母翘舌的有( ),音节是整体认读的有( )。
  A、施 B、凝 C、临 D、尊 E、罪 F、唇
  4、教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 ),教师对学校正如医生对( )
  A、治病 B、医院 C、病房 D、病人
  5、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组是( )
  A、喝水 吆喝 B、上大夫 强大
  C、蒙蔽 蒙古 D、温度 度量
  6、“愁眉不展”一词中“展的意思是( )。
  A、张开、放开 B、施展 C、放宽
  7、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居乐业 盛气凌人 兴国安帮
  B、喜出望外 完美无缺 丰攻伟绩
  C、坐井观天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8、课题《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的特点是( )。
  A、前一篇点明中心,后一篇没有 B、两篇都点明了中心
  C、两篇都是以人物作课题 D、后一篇点明了要写的事
  (三)判断(对的打“v”,错的打“x”)(9分)
  1、“巨”、“区”、“臣”的部首是“匚”。( )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的。( )
  3、“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对。( )
  4、“玻璃、动弹、桌子”中加点的字应读轻声。( )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
  6、博林的祖父、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博林可以称得上是艺术世家。( )
  7、“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是病句。( )
  8、书信和请假条的称呼都应写在第一行且顶格。( )
  9、“J、K、L、M、N”是按音序排的。( )
  二、阅读。(4+12分)
  (一)用“||”给下面一段话分层,并写出层意。(4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二)阅读后做题(12分)
  朱伯儒伯伯高高的个子,他那双深沉的眼睛给初次见面的人一种严厉的感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能热情帮助别人。人民的(疾苦、痛苦、困苦)牵动着他的心,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
  朱伯儒伯伯关心别人的事迹多得很。
  在河南省内乡县时,他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十分(疾苦、痛苦、困苦),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要她把家里的旧衣服多寄些来,送给群众。
  在武汉空军工地上,身为民工队长的朱伯伯,成天和民工一起(艰难、艰苦、艰巨)施工,他流的汗水从不比民工少。民工的家属到工地探亲,他总是把自己的住居让出来,自己和民工挤在一起过夜。民工胡世元是个能干的好青年,可是身体虚弱,家庭生活又(疾苦、艰苦、困难)。他生病以后,一连五年,都是朱伯伯出钱为他治病,接济他全家的生活。
  1975年,在火车上,一位素昧平生的老人突然患病,急需输血,朱伯伯毫不犹豫地献了血,又改变了自己的路线,一直把这位老人送到家。
  是什么力量促使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呢?朱伯伯说:“没有人民的养育,我就活不到新社会,更不能成为一个干部。我对人民有感情,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尽力力去帮助他们。”朱伯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在文中括号内合适的词语下面画“ ”。(2分)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写在( )里。(2分)
  ①一向都不相识。( )
  ②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
4、用“||”分段,并写出段意。(4分)

5、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一个令人________ 的时刻
  要示:1、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表心情的词,如忧伤、悲愤、高兴等。
  2、文笔流畅,内容生动,情节感人。
  3、文中应有必要的景物,场面,人物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4、500字左右。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

第1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2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

1.预习提纲(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3)查阅苏轼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视。3.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

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花样朗读晓停顿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2.教师范读。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6.指名配乐读。【设计意图】

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5.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 6.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

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反馈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3.同桌互背。【设计意图】

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六、补充拓展悟情感

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课件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课件出示: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预设:(1)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2)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3)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

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起读。

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课件出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

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4.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设计意图】

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七、对比关注编者意

1.课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时的图片(教材第96页插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的魅力)2.配乐诵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伯牙鼓琴》中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为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本环节从人物的介绍中,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感悟艺术的魅力。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设计意图】

“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第2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课文。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背诵积累。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震撼人心、发人深省。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视。3.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 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花样朗读晓停顿 1.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2.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生读课文。(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4.师生合作读。(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生读后半部分,交换内容再读)【设计意图】 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意做铺垫。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课件出示:(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方:刚才。)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4.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 5.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6.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反馈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使“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

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课件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课件出示: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预设:(1)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2)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3)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

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起读。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课件出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 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4.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5.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

六、配乐诵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七、布置作业

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高山——流水——破琴绝弦

子期(善听)——若泰山——若江河——死

第3篇: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

【课前预习】(见导学案)

1、认识列子:列子,名御寇,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2、了解人物: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

列子,名(),相传(),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伯牙善鼓琴》选自()。

善哉()兮()卒()援()舍琴()辄()......

(四)、熟读并会背诵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用笔划出文中你认为的重点词句)【学习过程】

2、有“知音”一词导入《伯牙善鼓琴》的学习。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

朗读板块:放声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1、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圈点出导学案中快乐快乐自学部分的题目,把不理解的做上标记。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伯牙善鼓琴》的故事。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本文所蕴含的道理?

1、同桌相互背诵并给于评价。

2、根据快乐自学内容,互查互改,简要快速地对好自学答案。总结难记易错的词句做好标记。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组长带领组员积极讨论“问题探究板块”。做好记录,并PK其他小组。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本文所蕴含的道理?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会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1、给下列红色的字解释。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你能写几句关于知己知音的名言警句吗?

第4篇:伯牙鼓琴优秀教学设计

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知音共饮醉当歌。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都有“知音”一词。)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书课题。)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预设: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①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资料;②联系上下文;③反复朗读,用心思考。)

2.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2)学生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

过渡: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呢?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呢?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是著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读课文,感悟“知音”。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尝试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因为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锺子期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樵夫,但音乐是不分贵贱的,这份艺术上的共鸣是极其难得的。锺子期从伯牙的音乐中听懂了他这个人,而不仅仅是音乐本身。学生或许能说出其中的原因,但难以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知音难求的深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他与好友心有灵犀的感觉,有时只需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说的话,这种心心相印的感觉是令人非常愉悦的,能让人体会到友谊的奇妙之处。而作为音乐家来说,音乐就是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如果有人能听懂自己的音乐,明白自己的志向和胸怀,这难道不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吗?所以伯牙才会这么珍视锺子期这位朋友。

(3)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①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杨柳依依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明月皎皎 ②师生合作,完成句式训练。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小结: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学生补充“知音啊”)。“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学生补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学生补充“欣喜万分”)。(4)学生齐读前三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3)出示补充资料。过渡: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4)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5)学生配乐朗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4.质疑探讨,升华情感。(1)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从伯牙的职业来考虑,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

(2)讨论: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绝弦这一举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预设:学生可自由发言,对于这一举动,可能有些学生会不赞成。比如伯牙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从此以后不再弹琴,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来说,这是多大的损失啊!而且,锺子期虽已不在人世,但可能还会有人能听懂伯牙的音乐,可能他还会遇到一位知音,可他摔了琴,就等于放弃了这个机会。学生思维活跃,可能会有各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教师不必过多评判。

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一个传说,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人把这个故事记载成文,或多或少都有些艺术上的修饰成分。“三尺瑶琴为君死”,正是因为这种可歌可泣的举动凸显了伯牙对知音的一片赤诚,这个故事才有着这么动人的力量,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讲述、传颂。

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试背全文。2.播放音乐《高山流水》,齐读课文,结束全文。教师: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动人的故事,也创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再齐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生: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生:知音!)3.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记载的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2)试着将课文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现代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3、当堂背诵本文。【课前预习】(见导学案)(一)、......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本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一篇课文《伯牙鼓琴》。《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顺后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能了解文句大意,老师重点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纯真友情。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揣摩音乐描述的画面,感受伯牙遇知己的喜悦。

3.结合资料袋,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和同学交流感受。

4.体会古人交友的传统价值观。

1.重点是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结合理解展开想象,揣摩音乐描述的画面和感受伯牙遇知己的喜悦。

2.难点是感受伯牙痛失知音之悲,体会知己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1.教法:“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点拨引导 ”法

2.学法: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渗透“读,思,练,悟”等学法。

多媒体课件、练习单、预习单

1.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师介绍《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俞伯牙在蓬莱山所作。

2.板书课题:伯牙鼓琴

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读古文韵味,品音乐之美,悟知音真情,习丰富语用。

设计意图: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先让学生置于美的音乐中,这种情景导入不仅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还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自主探究学习。

二、“读”文,感知知音故事。

(一)自由读,读通顺,读正确。

1.师提示学生要仔仔细细读上三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一遍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节奏。

2.出示文言文,指名读检查。

3.出示重点句,正音。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再指名读,读出节奏。

出示: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指导借助注释读准文言文的节奏。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读通读顺,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大意。尤其是找到文中的一些关键句的意思,文义才能顺畅,朗读起来才更有情感。

三、悟情,感悟知音的心心相印。

1.在感悟中考核同学们的理解情况。由问题一: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及借助插图引入伯牙与锺子期配合的默契。

(板书:俞伯牙和钟子期。)

理解“听”:欣赏、鉴赏。

2.找出他们配合默契的句子。

4.钟子期听懂了伯牙的音乐里描绘了什么?

指导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并用不同的情感朗读。

听着伯牙“巍巍乎”的琴声,锺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读第二句,这时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或诗句?

(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奔流不息。)

指导学生读出巍巍、壮阔

(二)想象音乐中的其他画面。

伯牙的《高山流水》还描写了什么呢?仿写句子,两人对话。

小结:高山流水也罢,清风明月也罢,只要伯牙鼓琴,钟子期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鉴赏和评价,这说明了钟子期很懂音乐。(板书:音)

1.钟子期还从他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预设:伯牙的志向,伯牙的胸怀。(理想,情操)

追问: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像泰山一样雄伟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2.师小结:这就是伯牙的心声呀,这就是伯牙的志向,他最喜渴望别人听懂的就是这个。而钟子期听懂了吗?理解了吗?之前有人理解吗?)

所以,伯牙的心志,只有——锺子期懂。这就叫做——知音(板书:志)

(四)感受遇知音的喜悦。

1.伯牙终于高山流水遇知音,他的那颗心从此不再孤独,你能想象他此时的心情吗?

2.伯牙会对子期说什么呢?试用文言文小练笔。

4.出示伯牙原文所说: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小结:(板:心)只有这样心意想通,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心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读懂文言文蕴含的意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听、想象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并体会“知音”之要义,同时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因此启发学生借助文言文,自己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既是理解和语用的需要,也是落实单元阅读重点的需要。

四、绝弦谢知音的荡气回肠。

师引: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遇知音,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他当即与子期结为异性兄弟,并约来年中秋相会,然而到了相约之时,他等来的却是子期冰凉的坟墓。(播放《伯牙摔琴谢知音》)

他悲痛欲绝,在子期的坟前,他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一曲终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出示: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学生齐读。)

1.说说哪里震撼了你?

预设:伯牙摔碎了自己心爱的琴震撼了我,那是一个琴师的心头宝啊。

2.追问:心爱的宝琴,热爱的音乐,他都放弃了。伯牙呀,这是为何呢?

预设:因为钟子期死了,从此没人欣赏我的琴声了,我心伤悲啊。

子期死,从此再没人明白我的心意了,我心孤独啊。(擦去:心)

子期死,从此再没人理解我的志向了,我心悲痛的。(擦去:志)

3.师引:子期已逝,知音不在,故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擦知音。)

理解无足:没有值得。从“无足”二字,你读出什么?结合“资料袋”与同学交流感受。

预设:读出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对锺子期的无比怀念。

师小结: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从“无足”二次我们还感受到他破琴的——决绝。这是伯牙对知音最好的记念,知音难觅啊。

设计意图:通过擦去板书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失去知音之痛,悲喜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感受知音之间的的情深意重。

五、千古传唱怀知音,培植知音情怀。

将伯牙与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置于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一次次引读,让学生,同时把背诵揉入其间。

引:同学们,正是这高山流水知音相遇,正是这破琴绝弦的决绝,才使得这份友情更加纯真感人。它温暖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心相印的中国人。

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引: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的瞬间——

(方古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引: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引: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

引: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让我们一起背诵——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今后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为你的——知音,板书

寄予希望:尽管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怀抱着希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知音。

设计意图:将伯牙与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知音的纯真友谊穿越千年不衰。通过层层引读,让学生沉浸于“斯人虽逝,精神长存”的文化氛围中。其二旨在渗透知音启示,擦去之音的幻灭感与重书知音的拯救感,让学生在心里形成一种巨大的生命张力,寻觅知音将是我们生命的永恒吟唱。还把背诵目标揉入其间。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2、搜集知音故事,积累有关知音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知音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读知音故事,体会古人的交友价值观,从而学会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伯牙鼓琴》选自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