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主义是否就是唯心主义这是一个政治简答题,要区分的是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_百度作业帮
主观主义是否就是唯心主义这是一个政治简答题,要区分的是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组成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哲学.二者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简单来说呢唯心主义就是主观的,唯物主义就是客观的 唯心主义可以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 唯物主义可以分为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还出现了一种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主观主义范围大除了唯心主义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也叫主观在哲学这样看问题叫形而上学
简单来说,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唯心主义分为2种: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你所说的主观主义就是第1种两者区别简单的说,主观唯心主义是认为,人的内心精神是主宰一切的客观唯心主义是认为,上帝或者类似于上帝的最高神灵是主宰一切的两者其实都是精神主宰一切...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
区别:1、定义不同。自己查去。
2、范畴不同:唯心主义属世界观范畴(即是观点和看法),主观主义属方法论范畴(即是原则和方法)。联系:唯心主义世界观会导致主观主义方法论,主观主义方法论体现唯心主义世界观。
这种题就是一类答题思路的问题一把主观主义的定义答一下,再把唯心主义的定义答一下,二写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太较真儿的老师就是可以给满分的,这样的简答题一般都是这个思路。我是屡试不爽!具体的步骤就可以操作了:)祝你好运...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哲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而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如题.这里所讲的“理性”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是否为一物?_百度作业帮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哲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而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如题.这里所讲的“理性”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是否为一物?
最精确的理黑格尔认为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高于它就是因为后者更强调我们如何去“改造世界”,也就是如何去做!这是更加本质的问题,黑格尔有些客观唯心,但是他更趋向于理论化,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更趋向于实用化,所以后者更加能够与时俱进,成为真正不朽的哲学精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字子静,号存斋,南宋金溪县人。理学家、教育家,曾讲学于象山(今贵溪县南),人称“象山先生”。
陆九渊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历任靖安县主簿、崇安县主簿、台州崇道观主管、荆门军知军等职。他为官清廉、不喜空谈、务求实干,认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他治理荆门政绩显著,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
陆九渊在哲学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这就把心和理、心和封建伦理纲常等同起来。1176年陆九渊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对认识论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进一步阐发了他“尊德性”和“发明本心”的“心即理”的先验论。他的学说,经明代王守仁继承,发扬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影响极大。
&陆九渊还热心于讲学授徒,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每天讲席,学者辐辏,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弟子遍布于江西、浙江两地。他在长期的讲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理论。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主张学以致用,其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挽救南宋王朝衰败的命运。在教育内容上,他把封建伦理纲常和一般知识技能技巧,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达到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们在“心”上做功夫,以发现人心中的良知良能,体认封建伦理纲常。后人将他所著、所讲编为《象山全集》,共36卷。
陆九渊的哲学思想被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继承和发扬。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曾筑室会稽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与朋友到郊外春游,朋友指着岩中花树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里王阳明并不想探讨外界事物是否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他要说的是认识对象离开了认识者就可以意义。在王阳明看来,所谓“花开花落”,着眼的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外界,花的颜色是不是鲜艳,这是对看花人来说的。作为自然存在,花开花落与人心无关。但花究竟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花对主体来说具有何种意味,这与人的意识是有关系的。当王阳明说心外无物的时候,他并不是以心为认识能力、以物为认识对象,把两者割裂开来。他的意思是心和物是完全相通的,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由于心与天地万物是直接合一的,因而天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道理,与人性作为人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天之所以为天之道,就是心之所以为心之道。根据这种思维,要认识天道,只要认识自己的心就行了。所以认识的过程就是自我体验的过程。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是为了进一步得出“心外无理”的结论,通过对心的能动作用的强调,否认了心之外的本体如天理、天道之类,把理学的理本体变成心本体,这是对人的认识能力、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王阳明认为,只有人心才能赋予天地万物以意义,顺着这条线,到王门后学那里,就会出现王艮、李贽等个性自由主张,从而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他的思想尤其对后来的日本思想界影响很大,而日本的思想解放间接带动了后来的明治维新。
用我们今天的哲学思想看,陆九渊和王阳明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世把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合称为陆王心学。
和陆九渊同时代的宋朝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无形无影,不生不灭,没有天地之前,理就已经存在了。由于理,才有天地的存在。即使天地万物都毁灭了,理也依然存在。但是,无形无象的理怎样产生有形有象的世界万物呢?理和气合,构成万物和人,天下万物都是理和气相结合的产物。但是理和气不是平等的,理为主,制约、决定着气。朱熹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于是就有了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淳熙二年(1175年)五月,吕祖谦与朱熹编成《近思录》,结束福建之行而归浙时,朱熹亲自送行。五月底,抵信州铅山(今江西上饶县)鹅湖寺。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庆约来到鹅湖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的规模不算很小。虽然直接参加辩论会的是朱熹和陆九渊兄弟。但列席旁听者不少,如浙江学者刘子澄、赵景明、潘叔度,陆九渊的门人朱亨道、邹斌等。鹅湖寺地处闽、浙、赣交界,闻风而至的学者亦有若干人。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显得相当紧张。朱熹事后回忆说:“始听莹于胸次,卒纷缴于谈端。”(《朱文公文集》卷八七《祭陆子寿文》)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关于这一点,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人的内心潜在良知。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先发明人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会上,双方各执已见,互不相让。
双方激烈地辩论了三天。会上,二陆似占了上风。结果会议于六月八日结束,双方不欢而散。
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吕祖谦在会上没有明确表态。对于朱、陆双方的观点,“甚有虚心相听之意”。但是吕祖谦内心还是倾向朱熹的“教人”之法,认为二陆的主张过于疏阔。这不仅可以从陆九渊埋怨吕祖谦“为元晦所尼”一语中得到证明,而且还可以从吕祖谦对朱熹与陆九渊的不同评价中看得很清楚。吕祖谦是这样评价朱熹和陆九渊的:“元晦英迈刚明,而工夫就实入细,殊未可量。子静亦坚实有力,但欠开阔。”(《吕东莱文集》卷五)“欠开阔”正是对陆九渊认识论流于空疏的一种婉转批评。
在现在的江西省铅山县有一古寺,寺虽不大,貌也不惊人,但却因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寓居于此,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因而远近闻名。
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经验。
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作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花”固然美好,但如果这朵“花”不是现实的,只是一朵心中的“花”、虚幻的“花”,那么它是无法结出现实的果子的。主观唯心主义试图用人的主观意识去理解现实的存在,但是,这种现实的存在即使不用人的意识去解释它也会照样地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就是一朵虚幻的花,它就是水中月,它本身就是虚的,怎么可能指望它结出丰硕的果实呢?
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发表《宇宙体系论》,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旋转着的气体星云演化而来的。这个假说,从物质自身寻找太阳系形成的原因,对于上帝的“作用”只字不提。后来,拉普拉斯把这本书献给拿破仑,拿破仑对他说:“拉普拉斯先生,有人告诉我,你写了这个讨论宇宙体系的大著作,但从不提到它的创造者。”拉普拉斯干脆利落地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
牛顿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是上帝的忠实信徒,然而他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里,他坚信物质是可分的,物质的属性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为人们所认识,在研究过程中,他正确地运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他是不自觉地按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要求进行科学研究,所以获得了成功。但是,科学家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是不牢固的,经不住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进攻,往往会成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俘虏。牛顿在他的晚年,认为上帝是太阳及行星运动的“第一推动力”,为了用科学的发展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埋头注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坠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贡献巨大。有人认为牛顿等于伽利略加上开普勒,在牛顿的碑文写着:“天地一片黑暗,上帝说让牛顿出去吧,于是,天地一片光明”。牛顿地位如此重要,他承接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一系列学说;他创立了运动学说和引力学说,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通天地。在这个意义上,他在科学层面完成了我们古人的梦想:天人合一。不管是天上的物体还是地上的物体都服从牛顿的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他把宇宙的运转次序用他的四大定律刻画的惟妙惟肖,极其简捷。这样一来,把上帝摆在什么位置呢?牛顿不反上帝,到了晚年还在学炼金术。牛顿的第一推动的学说认为整个宇宙运行如此之好,就像机械钟一样,是一个好钟表匠制造出来的,而整个宇宙的最大的“钟表匠”就是上帝。上帝设计了自然的秩序,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神论的观点。宇宙如此完美,都是上帝的功劳。上帝创造如此完美,只要用牛顿的四大定律就可以了。那上帝创造完世界之后还有什么用呢?上帝创造宇宙,牛顿管理宇宙。宇宙运行归牛顿管理。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他的成功在于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法。他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自然界不仅存在量变而且有质变,化学元素具有转化性。在认识论和科学方法上,他将观察与实验喻为“科学的躯体”,将理论喻为“科学的灵魂”,强调科学研究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门捷列夫晚年,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他竭力反对对原子结构的新发现,而这恰恰是对发展化学元素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试析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试析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摘要】:正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不仅有其社会根源,而且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认真分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有助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水平,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作一些分析。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即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会得出如此荒唐的结论呢?列宁对这一问题曾做过分析,他说:“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不仅有其社会根源,而且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认真分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有助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水平,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立元;栗永清;;[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耿纪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韩立坤;;[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尹宝燕;;[J];明日风尚;2011年07期
张志伟;;[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杨晓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吴雪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陈杨;;[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朱习文;;[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徐建科;郑玉莲;孙波;;[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永康;;[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梁志学;;[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傅永军;;[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杨国荣;;[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陈文达;;[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赵仲牧;;[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赵仲牧;;[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陆杰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杨善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张廷国;;[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冲;[N];保健时报;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彭国华;[N];人民日报;2010年
边照华;[N];国际商报;2001年
胡琳琳 黄海莉;[N];健康报;2003年
杨伊凡;[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田学斌;[N];温州日报;2009年
郎岗峰;[N];解放军报;2001年
E.F.舒马赫;[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王国富;[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治国;[D];山东大学;2011年
周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李佰志;[D];吉林大学;2010年
陈军;[D];复旦大学;2003年
蒋炜;[D];吉林大学;2005年
莫运平;[D];浙江大学;2005年
张广森;[D];吉林大学;2005年
刘梁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钱之佳;[D];吉林大学;2006年
何江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碧球;[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刘旭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吴怀林;[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郑寒江;[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曹颖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侯平栓;[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原威则;[D];河南大学;2002年
李晓冬;[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周维功;[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崔罡;[D];四川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哲学!怎样分别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怎样分别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5
帮忙解释一下其他的什么主义也行!
无论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精神”。但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又是有明显区别的:【1】,主观唯心主义往往是从人本身去考虑世界,把世界看成是又人的精神创造的,因此,主观唯心主义表现为“人的精神”,“心”或“思想”。中国哲学中的王阳明的“心学”就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同样以精神为世界的本原,但是这种精神不是人的精神,而是在人的精神之外,不受人控制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通常表现为“自然神”,“上帝”,“理性”以及一切不能被人们认识的“规律”和“目的”。中国哲学中的“程朱理学”,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唯心主义把精神作为世界本原,这个精神是人身上的精神,就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个精神是在人之外,不属于人的精神,就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在人内部还是在人之外,是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意思是说有人精神直接产生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通过神学、宗教什么的就是客观唯心主义
是的。把精神以别的方式从人身上独立出去就变成了客观唯心主义。
例如,算命什么的,测试自己的命运,就像广告词什么的,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对吧??
命运是客观唯心主义。因为命运是精神的,又不是人能控制的,不属于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2)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它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直观、猜测、缺乏科学论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4)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在此基础上,科学性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重要表现。(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考试说明〕 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它们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或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具体表现。此外,“创新性”哲学的根本特征。哲学的根本特征中增加“创新性”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哲学具有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该知识点命题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此外,对“科学实践观”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是它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二是实践的观点是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此外,对科学与哲学在实践观问题的正确认识也是命题的重点。法国的埃德加·莫兰指出,“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非正规的哲学家”,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科学都会遇到并需要重新阐明基本的哲学问题。因此,自然科学家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必然与他们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相联系。 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考试分析〕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更要求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2)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为指导思想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起着特殊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其他回答 (7)
  客观是相对主观而言。
  所谓主观,就是发自于人的意识。
  如果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人类的意识,那么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譬如,将世界本原归结为自我的精神觉醒,或者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人类的整体意志集合,再或者是将世界本原归结为英雄、帝王等人物的意志主宰,这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如果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非人类的意识,那么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譬如,将世界的第一实体定义为上帝、真主、佛等,或者将其定义为“绝对观念的外化”,“正气”,“道”等等。
简单地讲就是有人的意识直接决定还是间接决定。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把意识、精神当作独立实体,当作世界的本原。
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感觉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主观精神创造一切、决定一切。例如:中国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 “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 (心、感觉、感知、意志、精神、经验、观念)
②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宗教里讲的“上帝”)先于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是它的产物和表现。 (道、理、数、神)
具体表现和观点,
1、& 主观唯心主义
凡是把人的主观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的观点,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中的“主观意识”,在不同的主观唯心主义流派中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的指人的“感觉”、“经验”,也有的指人的“意志”或“心”。中外哲学史上,主观唯心的代表主要有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英国近代的贝克莱。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明弘治二十年的进士,官至刑部、兵部主事,平定过宁王叛乱,镇压过农民起义。后因在反对宦官刘瑾的斗争中失势,被贬至贵州的龙场,在贵阳附近的阳明洞筑室讲学,或人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它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南难。”其代表性的观点是:“天地万物皆在无心中。”“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义、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要靠“心”去认识和评定,当人的主体意识去认定或立即事物时,事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便产生了。
贝克莱:18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哲学家,传教士。其基本观点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存在;他们的存在就是因为被感知或被知道。”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类或人类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这种客观精神在不同的哲学派别里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哲学家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有的哲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也有的哲学家认为“绝对精神”或“宇宙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无论是“理念”、“理”还是“绝对精神”或“宇宙精神”其实质都是“天”、“神灵”、或“上帝”等一些概念的别称,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上帝创世说”的变种。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由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和中古宋代的思想家程颐、程颢和朱熹。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它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和原型,现实的事物是理念的摹本和影子。
黑格尔:19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绝对精神”派生出来的。
程颐和程颢:中国宋代著名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理的生生变化产生了气,气的生生变化产生万物。
朱熹:中国宋代著名的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一生致力讲学,成主持历史上颇负盛名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讲学。其主要观点是“理在气先、理在气上,理气结合构成天下万物。”朱熹认为“理”是形而上之道,“气”是形而下之器。“理”是物质之所以形成的道理,是事物的本性,“气”是形成物质的材料。
客观的化他经常会把自己像命运之类的东西依托于神之类的客观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事物,主观的就不是了,他们就认为自己的心才是世界的主导
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你要区分其实首先它得是唯心的,也就是意识第一。其次,要掌握好他们是否是主观,不是自己主观的意识论就是客观的,比如用上帝什么的就是客观的,黑格尔哲学啊之类的,但是是自己主观上的就主观唯心主义了
客观唯心是认为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主宰世界;主观唯心是认为人的意识主宰世界…这样应该比较清楚…
客观就是以一些抽象的东西甚至是不存在的东西为精神寄托(像神)
主观的就是:人的意念就是最大的 就是以人为中心
& 主观唯心主义 ?::::"&&&&&&&&&&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哲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观唯心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