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下哪一项不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中的...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和实践--《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摘要】:
在当前中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感悟,抓好实验教学是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必经之路。而如何用好新教材?如何处理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充分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这不仅关系到教学问题,而且将会影响到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因此,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化学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地位、化学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内容的表述等方面的变化。我省新课改一年来,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吸取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以及拓展课外分组实验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尽可能地去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的变化,的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多种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G633.8【目录】:
中文摘要2-3
英文摘要3-4
中文文摘4-7
1. 问题的提出7-11
1.1 研究的背景7-8
1.2 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8-11
2. 对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11-17
2.1 新课程与旧课程化学实验内容比较11-12
2.2 化学新课程实验内容在表述上的变化12-14
2.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14-17
3. 实验教学的策略17-23
3.1 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7-20
3.2 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策略20-23
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23-31
4.1 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探索案例23-27
4.2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案例27-29
4.3 扩充分组实验,拓展课外实验的案例29-31
5. 问题与思考31-34
5.1 应用化学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31-33
5.2 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33-34
结束语35-36
参考文献36-37
附录一:学生实验报告37-3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晓雷;;[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兰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胡晨艳;[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知新;;[J];化学教育;1991年03期
刘成坤;[J];化学教育;2005年07期
毛爱兰;[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年01期
章亚娟;[J];化学教学;2002年12期
许颖如;[J];化学教学;2004年05期
刘振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年04期
魏建方,杭献;[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年07期
邵在华;;[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01期
赵呈林,张立国;[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8期
严旭峰,林祖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陈婷,郑庆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姚如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陈景奎;[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夏宏宇;徐汪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丁旭光,陈崇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刘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魏少红,牛晓玉;[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田蕾;[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李文芳;[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克文;钟晓媛;;[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武春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周伟业;;[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王丽萍;李政;;[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李运武;田小山;;[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田鹏;彭桂芹;;[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胡婉媚;王洪明;;[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李继华;梁六珍;;[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张冬玉;;[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付刚;;[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牛文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姚志敏;[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魏薇;[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黄忠敬;[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朱益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吕立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盛晓明;[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唐荣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沈晓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伟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严艳琳;[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纪伟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沙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吴艳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萍;[D];苏州大学;2010年
卞秀静;[D];苏州大学;2010年
陈倩倩;[D];苏州大学;2010年
胡松龄;[D];苏州大学;2010年
唐玲;[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左银舫,陈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梁文旭;;[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黄兴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王磊,刘强,张小平,鲁礼林,阿依努尔;[J];化学教育;2004年09期
郑长龙;;[J];化学教育;2006年08期
易凌云,庞丽娟;[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周仕东,李婷婷,郑长龙;[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夏炎;[J];化学教学;1980年02期
周兴国;;[J];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04期
姚蕾,吴星,徐道宏;[J];教学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蕾;[D];扬州大学;2004年
黄玲;[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新锐;;[J];才智;2012年2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淑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解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晓川;[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刘知新;;[J];化学教育;1985年06期
宋心琦,王晶,黄儒兰;[J];化学教育;2004年08期
尹晨祖;[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蔡亚萍;[J];化学教学;2002年07期
苏文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志维;;[J];现代交际;2010年11期
刘薇;叶进;张希春;杨金奎;;[J];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03期
刘翠娟,慎爱民,杨治伟,刘红,史伟国;[J];药学教育;2005年03期
周欣;宋粉云;李南;;[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石小云;;[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刘益明;;[J];华章;2009年19期
潘艳林;;[J];百色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韩利红;刘潮;;[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年04期
季守莲;宋正蕊;陈红云;杨冠英;;[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周全寿;;[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芳伟;;[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赵根武;郑渝;杨立国;喻绍春;任辉霞;司力珊;张晓晟;王宇;张毅良;许中海;王大山;;[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蒙小脉;;[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董俊;吕念玲;李磊;甘伟明;;[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史厚强;;[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晓明;;[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良昌;秦向征;全贵红;李莉;金东洙;;[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陈育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史厚强;;[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俊林;;[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禹;[N];计算机世界;2003年
江苏省高邮市汉留初中分校 吴千山;[N];学知报;2010年
黄文 姜乃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
王成洲;[N];学知报;2011年
余偏林;[N];商洛日报;2005年
商洛市教育局;[N];陕西日报;2008年
刘玉文;[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定西市安定区黑山初级中学
赵宗敏;[N];甘肃日报;2009年
许明峰;[N];九江日报;2007年
王悦;[N];铜川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庆军;[D];复旦大学;2005年
赵万峰;[D];西北大学;2005年
王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建明;[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张美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凌欣;[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苗光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吴永发;[D];同济大学;2006年
迟丽华;[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于海滨;[D];外交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晓明;[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宋学宏;[D];苏州大学;2008年
纪永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淑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振江;[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李岩;[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胡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傅建平;[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黎萌;[D];西南大学;2008年
陈少刚;[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11.以下哪一项不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化学与技术模块设置的目的意义( )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化工生产的_百度知道
11.以下哪一项不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化学与技术模块设置的目的意义( )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化工生产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作为化学老师,你怎么不知道这个呢,虽然我不是老师,但我认为你应该知道的呀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当前位置:>>>>>>>>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刘文兵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今年,我市的高一化学课也使用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不仅提供了许多“思考与交流”和“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还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和“科学史话”等阅读内容。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下面谈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科书呈现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旧教材以文字叙述、知识讲解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二是旧教材中的课堂实验基本以教师演示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三是旧教材对于结论性知识一般都给予明确揭示,而新教材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四是旧教材呈现方式单一,而新教材在每个单元或课题中借助大量的图片来呈现内容,所选用的图片外观美观、内容上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归纳、学生记忆的被动局面。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当然,新教材的某一探究活动,不可能把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都涵盖进去,但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来看,无疑能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根本转变。
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是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化学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一方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所需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内容设置上来看,必修模块几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由于必修模块只是为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打基础,因此具体的知识点作了精简,并且教学要求作了调整,大多数只是形成一般的概念,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相关内容在选修模块中都将进一步深化。这就使得我们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遇到了如下的不少困难与困惑。
1.化学新课程的知识呈现方式和顺序变了,知识内容的目标要求变了,造成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之间的很大矛盾,教师感到难以适应。
2.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课程标准要求是根据相应课程模块学习中的纸笔测验、非纸笔测验、活动表现和学习档案记录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判定学生是否获得相应模块的学分。但目前我市甚至全省各学校却难以达到这样的评价要求,更多的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就出现知识面拓宽与把握如何才是适度的问题。
3.从教学方法看,目前,各校都没有配齐教材要求的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设备等,特别是实验器材,跟不上新教材教学的要求,使得新教材提供的很多素材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4.教师尽管普遍认同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却欠缺实施时所需要的教学技能。如何根据新的要求,发扬我市化学教学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技能,成了新、老教师都碰到的问题。
三、教学中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育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目标上,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我们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驾驭和使用新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体验感受,自主形成知识,获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确立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3.确立化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以获得科学知识为基础,提高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至于各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知识都将在相应的选修模块中进一步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例如在“几种重要的化合物”中除了对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制备等知识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网络,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而在必修模块中如果再介绍Fe33+与H2S、HI的反应甚至Fe2+与HNO3、KMnO4的反应,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恐惧。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要求与模块学习结束时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在前两章有了初步印象后,在后续所有单元学习中,必须反复出现,反复应用,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时,才提高到期望的要求。所以,在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时,有些内容是必教必考的,而有些可只教不考或者选教选考,有些则选教不考。根据教学需要而增补的内容一般可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三)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尽快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变化,处理好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的衔接,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体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例如:教材把“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编为第一章,以此作为连接初中、高中化学的“纽带”,突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其中第1节在内容上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作为主要线索,复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初中学习过的基本操作,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交流与思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对过滤除杂操作进行深化。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螺旋上升。又如第二章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许多教师受思维定势影响,习惯于“深挖洞”,一步到位,总觉得少讲了影响教学质量,因而补充许多内容,甚至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等高难度知识,这样就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悖于教材改革的初衷,结果人为造成学生一升入高中就产生对化学的畏惧心理。其实新教材科学地安排氧化还原知识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到高三课程结束时,才能达到到位的要求。事实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是分别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介绍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有介绍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并没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所以教材中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用得氧、失氧的分类标准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矛盾,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学习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对学习方式的分解有多种主张,我认为可以分为独立的接受学习、合作的接受学习、独立的探究学习、合作的探究学习等几种。任何学习任务,都可以选择以上适当的学习方式去完成,例如技能训练,可以用独立接受学习方式为主,辅之以合作接受的方式;又如实验实践,可以用合作接受的方式,也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任何学习方式,都可以归类于以上某一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白马非马”论的辩论解决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结果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运用合作接受学习的方式。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关注的大多是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接受学习,用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去应对所有的学习内容,这不但可能浪费大量的个体潜能和群体智慧资源,而且会限制学习者在创新层面和合作层面心智活动的完整性、丰富性与深刻性,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学习效益。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研究如何组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要研究组合依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特征,要防止全盘否定某些学习方式和片面地采用合作或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对待所有的学习内容的做法。
(五)学习评价多元化
如何搞好学生的学习评价,乃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待研究和探讨的主要新课题之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均努力体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你发现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等提示性语言,引领学生进行自评;布置家庭实验、课题调查、收集资料等任务,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自评与他评。
2.通过每一单元后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及时进行形成性或阶段性的结果评价。在此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针对本单元重点内容出一份纸笔考试题,相互交流,进行互评。
3.实验考查是化学课进行非纸笔测试的主要形式。实验考查既可作为终结性评价,又可作为过程性评价。除考查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在完成具体探究实验时表现出的实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实验能力。实验考查主要采用他评,即由教师评定成绩。
4.教师在期中或期末,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自评或他评为基础,结合有关测验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丰富多彩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及研究,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贯彻新一轮课改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就能用好新教材,就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