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 资源配置,能有效地配置资...

市场机制在存在( )等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可选答案: 1.外部效应 2.公共产品 3.完全竞争 4.市场垄断_百度知道
市场机制在存在( )等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可选答案: 1.外部效应 2.公共产品 3.完全竞争 4.市场垄断
这是多选题。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外部效应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9.1市场配置资源同步测试题
9.1市场配置资源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
A.消费既有的资源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
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2.食品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近年来我国食品的生产问题不断显现。毒大米、毒粉丝……今年又出现了含有有毒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的红心鸭蛋。这种做法(& )
①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的缺陷②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原则④有损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3.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惩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逃骗税、金融证券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的经济原因是(& )
A.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B.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C.价值规律起的作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4.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 )
A.开放性 B.竞争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搞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据此回答5—6题。
5.专家认为,要有效防止经济运行大起大落,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干预,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这是因为(& )
A.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又存在着弱点和缺陷
B.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C.宏观调控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D.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刚起步
6.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7.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8.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包括(& )
①市场准入规则&&&&&&& ②市场交易规则&&& ③市场竞争规则&&& ④市场消费规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依法严惩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逃骗税、金融证券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B.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C.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D.有了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秩序就一定规范
10.“水货之都”的“美誉”曾是义乌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痛定思痛,义鸟人重理发展思路,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竖起“信誉立市”的大旗……如今的义乌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市”,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称号。义乌人令人称道的行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作为商品生产者,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注重商品的交换价值
B.讲信誉、树形象、开展正当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C.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D.商品生产和交换大多数时候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市场原则
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0%,左右。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 000亿元。全国16.5万户企业的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38%,是利润总额的8.5倍,达到14 827亿元,因此增加的财务费用1年有2 000亿元左右。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信用缺失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质量& ②信用缺失降低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 ③信用缺失严重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和成长④信用缺失使市场交换根本无法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关于信用缺失的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B.信用缺失主要是由于政府没有承担起信用建设的责任
C.信用缺失主要是因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相互欠债太多
D.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的约束和威慑,是信用缺失行为泛滥的主要原因
13.面对市场经济,人们在道德思考中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学生甲认为:“赚钱是好汉,没钱玩不转”。学生乙认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诚信缺失、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认识是(&&& )
A.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加强法治应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B.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强德治应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C.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做事要强调赚钱
D.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做人要强调诚实守信
14.(2006年天津文综卷)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某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该事件表明市场竞争必然体现
①公平& ②效率& ③合法& ④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 A.计划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B.行政命令实现的& C.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D.法律的约束实现的
& 16、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手段,它们是()
& A.价格与供求&&& B.价格与竞争&&&&&&& C.供求与竞争&&& D.计划与市场
17.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既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有利于
①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④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目前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氓软件大概有100多种。只要上网,你的电脑就很有可能被强行安装流氓软件。流氓软件不但会占用系统资源,同时还有可能被用来盗取信息,损害上网者的利益。流氓软件经营者的这一行为(& )
①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原则&&&&&&& ②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③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 ④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19、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长,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些规范,如“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仁中取利”已蕴涵了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 )
A、竞争原则&&&& B、诚信原则&&& C、互利原则&&&& D、逐利原则
20、近些年来,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让人们对市场诚信多了几分怀疑;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的出现,也让人们对市场取向多了几分忧虑。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B、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C、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失信惩戒制度&&&&&&
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二、非选择题
21、《半月谈》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只讲适应市场.生产者就始终处于被动之中,而且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某种农产品价格高,大家知道后就回去调整自身的生产。结果是你多种.我也多种你少种我也少种,等产品出来了,都卖不出去.都跌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同步性震荡”现象。
&(1)在“市场同步性震荡”中,为什么政府既要加强“政策引导”,又要发挥市场运作?
&(2)怎样才能克服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怪圈?
22、背景材料:从有毒奶粉到有毒泡菜,从苏丹红一号到立顿红茶,近年来,消费者遭遇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不胜枚举。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监测结果,水果、大米、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饮料、蔬菜、鲜肉、发酵性豆制品、膨化食品、葡萄酒等10种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不合格率已接近10%。频频曝光的劣质食品案件,关系到十几亿人的基本生活大计,千万不可小视。
辨题:市场机制正常发展,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1: (1)“政策引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运作”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 (2)第一,市场具有灵敏高效的特点。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商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高效率。第二,市场不是万能和完美无缺的.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陷.这会引发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完成,还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22、(1)市场经济的运行要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规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辨题中认识到必须加强诚信教育是正确的。
(2)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市场交易中的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辨题观点未看到法制对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具有片面性。《台州社会科学》- 台州市社会科学界核心期刊
上一篇:下一篇:
试论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与竞争
-兼谈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问题
□&张良刚&
&&&&& 内容提要& 基于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长期以来,许多国家都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严格的管制。但随着管制的弊病出现、可竞争理论的出现及自然垄断行业的边界变化,现今各国都在进行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改革,纷纷引入竞争。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与竞争的必要性,认为适当的管制与竞争都不可缺,并指出了放松管制及引入竞争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管制改革的进程及问题,提出了管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垄断 管制 竞争&&&&& 自然垄断问题一直是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自然垄断又称资源性垄断或公用事业,是指并非由于人为地限制进入,而是由于“自然”的技术的原因而形成的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必须由一家厂商提供某种产品的全部产销量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普遍需求的市场状态,通常表现为国家或政府顺应经济规律的要求立法保护或政府投资经营,但其形成的机制是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要求。自然垄断行业范围不尽相同,但一般指自来水、热水、煤气、天然气、电信、电力、邮政、铁路及电视、广播等行业的企业。基于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长期以来,许多国家都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严格的管制。但随着管制的弊病出现、可竞争理论的出现及自然垄断行业的边界变化,现今各国都在进行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改革,纷纷引入竞争。本文将从理论上讨论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的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改革进程及问题。&&&&& 一、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和竞争机制:理论分析&&&&& (一)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以下的经济技术特征:一是具有规模经济。二是具有独占性。三是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资本的沉淀性强。四是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很强的准公共品属性。五是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公益性。六是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经济特征要求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管制。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性质决定需要政府管制。自然垄断性行业是不宜进行竞争的,如果在自然垄断领域引入竞争,那将是不经济的,竞争只会导致较高的生产经营成本和资源的浪费。在市场消费空间有限情况下,为了防止这些行业被私人垄断后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避免重复浪费,这些行业应由国家经营或由国家对私人生产进行管制。&&&&& 第二,自然垄断行业的规模经济性也要求政府管制。因为自然垄断产业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所以,如果把某种产品全部交给一家垄断企业来生产,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小。如果多家企业进入、相互竞争,可能出现输送网络和其他设施的重复投资现象,并且由于无法达到一定的产出规模而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而且自然垄断行业存在大量的沉淀成本,在成本弱增的产出范围内,为了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也应该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所以需要政府干预,只允许一家企业从事生产,其他厂商不得进入。而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赋予特定企业以垄断经营权,从制度上确保垄断供应,并对其价格和服务进行管制。这是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管制的原意。&&&&& 第三,自然垄断理论中的定价矛盾要求政府出面。不同于其他竞争性产业,自然垄断行业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在无政府管制的自由市场条件下,如不进行适当管制,垄断企业会倾向于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以便获得垄断利润。而根据微观经济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资源才实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但是,由于自然垄断产业是属于成本递减行业,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此时的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就是自然垄断理论中的定价矛盾。该矛盾使得政府必须出面进行价格管制。&&&&& (二)对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质疑&&&&& 尽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管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各国反对管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促成了放松管制的运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发展。可竞争市场指的是由于存在潜在竞争者,市场在位者就不能够取得垄断利润,所以可竞争市场的定价和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这样,要保证经济效率,政府就要放松进入管制。&&&&& 2、异质产品的竞争和产业间的替代竞争。在自然垄断行业,一般一个企业就构成一个行业,同类产品之间没有竞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之间的替代性和竞争性愈益明显,如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行业之间的竞争,这就要求政府放松对这些行业的进入管制和价格管制。&&&&& 3、政府管制失灵。政府管制的目的是要纠正市场失灵,但由于政府本身也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加之政府管制所要求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存在一个博弈过程,容易产生管制者被“俘虏”的危险,为避免出现这一现象,需要保持庞大的政府部门,这也意味着经济效率的降低,所以,客观上必然要求放松管制。&&&&& 4、技术变迁使原来的自然垄断行业变成竞争性行业。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使得原来的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失去了自然垄断的特点。比如电信行业,由于光纤的使用,导致了其固定资本投资沉淀性的下降,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不再属于原来意义上的自然垄断行业。&&&&& 5、经济全球化要求放松管制。经济全球化要求全世界的人、财、物都能充分流动,但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却制约着这些资源的流动,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这在客观上也要求进一步放松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 (三)管制与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关系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政府管制有放松管制、进行管制改革的迫切性。但要注意的是,放松管制并不等于不要管制。放松式管制并非采取全部取消的形式,而是主张政府采用较少的限制或减轻企业负担的干预方法以实现管制的目标。取消管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第一,自然垄断企业的双重目标出现矛盾局面。一方面,自然垄断行业多具有普遍服务性特征,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求弹性很小。这决定了该类行业应将公益性目标摆到一定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如果缺乏适当管制,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垄断企业会倾向于制定垄断高价,掠夺消费者。适度的管制有助于自然垄断企业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并抑制垄断暴利。&&&&& 第二,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危害消费者。在自然垄断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相对于垄断生产者,消费者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地位,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根本无法自由选择。如不适当管制,垄断者很难有动力向消费者发送真实的信息。&&&&& 第三,市场经济秩序条件缺失造成混乱。市场经济是通过充分竞争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性暗含了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竞争的秩序。如完全取消管制,可能出现的是垄断欺市的秩序、特权经商的秩序。为了营造公平交易的秩序,管制是必要的,尤其在自然垄断领域,毫无管制只会导致“黑色秩序”。&&&&& 第四,在某些行业放松管制后,由于缺乏对该行业的调控管理,会出现过度竞争现象。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集中度过高,固然会窒息产业内的竞争,降低产业绩效,但是如果市场集中度过低,也会导致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使企业规模小型化、分散化,无法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最终也会降低产业组织的市场绩效。例如,放松进入管制促进了航空运输企业的迅速增加,但是由于权力进入市场带来的盲目发展,我国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普遍偏小,飞机利用率低。全国近30家航空运输公司完成的总周转量不及国外有些大型航空公司的一半,过度竞争导致了员工素质低下和管理滑坡、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第五,管制仍然需要在网络型产业中存在,而且在自然垄断领域、竞争领域和互联互通领域都需要发挥作用。首先,网络的某些部分的自然垄断性并未消失;其次,即使在自然垄断性消失的领域,由于原有在位者拥有干线网络,形成了强烈的在位者优势,使得在竞争的法律障碍消除之后,竞争也未必能够引入;第三,在原来就具有竞争性的领域,由于原有垄断者在多年的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实力、经验和信息,使得在垂直分离之后,原有在位者相对于新进入者仍具有战略优势,可以采取诸如掠夺性定价等手段遏制进入。&&&&& 第六,各国管制改革实践证明,管制对于促进竞争的作用必不可少,主要表现为:限制价格、帮助新企业进入以产生充分的竞争、监督互联互通、实行质量管制、拆分垄断和重构市场以及减少企业投资的风险。&&&&& 总之,市场与政府都各自有其发挥作用的空间,难以互相替代,管制与放松管制始终是一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动态过程,关键在于应当建立一种有效合理的管制机制,而不是否定管制。因此,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同时也不能放弃管制,而是要改变管制方式。一方面,加快对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的放松管制。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把自然垄断性业务从其它业务中独立出来,政府继续对其进行管制;而对于大量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则应允许多家企业进入并使其展开竞争性经营。根据这两种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区分实行不同的管制或放松管制政策,以实现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相兼容的有效竞争,提高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由过去的以价格和进入管制为重点转变为以激励性管制为重点,由重经济性管制向兼顾效率,公平的社会性管制与经济性管制并重转变,由信奉生产者主权向尊重和着力保护消费者主权转变。&&&&& 二、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存在的问题:以电信、电力为例&&&&& 长期以来,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在市场准入、价格和投资等方面都实行了严格的控制政策。近几年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我国逐步在电信、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放松了控制,产生了一些良好的效果。1978年以前,我国电信网的运营与基本网上服务合二为一,由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1980年开始,原邮电部放松了价格控制,允许市话企业收取电话安装初装费及在长话、电报等业务上收取附加费,并允许地方政府参与电信投资,对解决投资不足和调动企业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1994年7月由当时的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三家发起组建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十亿元,标志着我国政府放松了对邮电行业准入的控制,逐渐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多家电信企业竞争的格局。&&&&& 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放松主要体现在允许外资、地方政府等多方参与到电厂建设上来。1985年国家改革了电力工业投资和办电体制,变中央独家办电为多家办电,广泛筹集资金兴办电力,先后成立华能集团公司、新力能源公司等办电企业。1987年,国务院向电力工作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点”的改革方针。1995年初,为了方便对外融资,国家成立了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设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为了更好地使中国电力建设和管理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国家决定在成立了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的基础上,撤销电力部,有关职能由国家经贸委行使,中国电力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电力调运进行安排,并监管跨地区电力运输。&&&&& 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缓解了我国电力供应短缺的情况。改革实践证明,放松管制、引入竞争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制度变迁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决定了管制在中国意味着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双控制,放松管制意味着双放开:第一,放开市场,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机制;第二,放开企业,允许企业进入受控制行业,业务放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两个放开,都是以引入竞争为激励手段的。管制放松的过程也就是引入竞争的过程。市场竞争、管制两股力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应当可以形成良性市场结构,引导良性企业行为,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绩效。&&&&& 但是,由于长期高度集权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管制放松后,这些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导致官僚作风、效率低下并出现了不正当竞争现象;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甚至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乱收费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高成本、高浪费,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是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结合,导致管制机构不中立、不公正,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同盟。在我国,政府几乎拥有全部自然垄断性质的公共行业(如城市供水、供电、燃气、公交、地铁、邮政、电信、广播、电视、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等),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参与不仅范围广而且程度很深,行业主管部门既是裁判员,也是球员,即既是控制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行业行政性垄断的特征非常明显。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即使引入竞争,竞争机制也不可能有效发挥作用。解决政企不分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形式上的政企分开并不能排除政企同盟现象的存在。在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实现的政企分开,行业管制者同时又是行业主管部门,甚至是原有企业的老板,管制者与企业之间这种在“父子”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天然利益同盟对正在建立过程中的政府管制及其效果的影响是致命的。第一,既是行政部门又兼行业主管的管制者难以真正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平等对待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新的市场进入者或非国有企业很可能受到歧视;第二,这种政企同盟一旦形成,便完全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置消费者利益和新进入企业集团的合法权益于不顾;第三,管制者在滥用其行政职权的同时,造成了这些受管制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二是被管制企业实力悬殊,市场竞争不充分。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原市场占有企业在资源、规模和市场方面具有新的市场进入者不可比拟的优势。以“中国联通”进入市场后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为例,根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联通”进入之初的市场影响力仅为2%,这就说明中国电信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行为是非常不充分的。&&&&& 三是管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规避问题管制是政府对企业施加的一些约束和限制。在管制框架内企业可以自由活动,但是无权改变活动的外部规则,因此管制政策的法律效力、执行的公正权威性,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我国,目前一些地区或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规避行为屡禁不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利益刺激有关当事人采取不正当行为,另一方面也与法律制度不健全、管制机构自身无权威有很大关系,这种现状不除,即使有好的管制政策也难以导致好的管制效应。&&&&& 三、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在上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以几个方面入手:&&&&& 1、防止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同盟是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关键。要促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政府管理体制上进行重大改革,也就是要改革政企合一的体制,打破管制机构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管制机构能够超然地行使经济性管制职能。这不仅要改变政企合一的现状,而且要从体制上避免出现政企同盟现象,割断控制机构与被控制企业的利益关系,使控制机构能够超然地行使经济性控制职能,成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从而提高管制的效率。鉴于我国长期的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要打破现有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害关系比较困难,因此建议撤销现有的各行业主管部门,重新建立新的监督管理机构。这些新的监管机构在组织上必须完全独立于原来的各行业主管部门,以便切断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其能够公正地履行监管职能;此外,这些监管机构还要独立于政策制定部门。从体制上看,建立独立监管机构,实现政企分离,使企业商业化运营已成为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 2、有效竞争是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目标导向。有效竞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理想状态。有效竞争的实质是垄断和竞争的合理搭配问题,对于自然垄断产业来说,除垄断和竞争,还有管制在起调节作用。管制是介于垄断和竞争之间的手段。有效竞争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垄断、竞争和管制三者协调配合、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实现有效竞争,首先应该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自然垄断性业务主要是指那些固定网络性操作业务,如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产业中的线路、管道等输送网络业务,电信产业中的有线通信网络业务和铁路运输中的铁轨网络业务。其他领域的业务则属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对于那些具有基础连接网络的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仍需要实行政府控制,由特许企业垄断经营,但需引入激励性管制方式,同时也可运用竞争机制,如允许参股、特许经营、投标经营方式等,以刺激垄断企业提高效率;对于其他的非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应放松控制,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多家企业进入并开展竞争经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3、法律制度是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准则。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要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建立政府管制体制的法律框架,作为自然垄断行业政府改革的准则。美国在年分别颁布了《航空货运放松管制法》和《航空客运放松管制法》,进行改革立法。日本1986年通过《国有铁路改革法》,1987年将国有铁路改组为七个股份公司。英国80年代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重大政府管制体制改革,在改革前颁布了《电信法》、《电力法》、《铁路法》和《煤气法》。根据法律框架进行改革,其层次构成非常清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小。目前我国亟待立法的有电讯法、航空法,铁路法、电力法及各地区市政公用行业的地方性法规也亟待按照“入世”的要求进行修改。&&&&& 4、扩大市场竞争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是有效途径。扩大多种经济成分规模,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的进入,能够缓解自然垄断行业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的局面,有利于加快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民间资本的进入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在自然垄断行业建立竞争机制、投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这是经济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经验。&&&&& 5、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是一个重要手段。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监管与自律相结合,防止在网络型企业中出现新的“网霸”网络垄断是自然垄断企业不良行为的根源。在改革中以“网运分离”、“上下分开”等方式将基础网络剥离出来,在政府管制的范围内独立经营,是多数网络型企业的改革模式。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很多,一旦管制失效,这种网络型企业很可能会利用其网络的垄断地位通过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追求超额利润,成为新的“网霸”。加强由网络上下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行业协会的作用,用行业自律作为政府监管的补充,有助于预防“网霸”问题的出现。&&&&& 总之,自然垄断是一种现象,不仅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同样存在,只是它的范围和特征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所管制与竞争的问题也总是存在的。本文着眼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探讨一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但这些更多地体现的是原则性和思路,作为具体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付光新:《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研究》,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杨&& 艳:《对自然垄断理论的评价与再认识》,载《经济科学》,2002年第2期。&&&&& 3、王廷惠:《自然垄断边界变化与政府管制的调整》,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1期。&&&&& 4、王学庆、王广利:《发达国家电信业由垄断走向竞争的政策措施及启示》,载《中国物价》,1998年第3期。&&&&& 5、于良春、胡雅梅:《管制、放松管制与中国电信改革》,载《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4期。&&&&&&&&&&&&&&&&&&&&&&&&&&&&&&&&&&&&&&&&&&&&&&&&&&&&&&&& (作者单位:台州市社会科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竞争 资源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