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美国高中历史教材

高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历史---桂东一中
您现在的位置:桂东一中 &&& 
你认为本网站那些板块整体感觉好些?
&首页整体布局
&教师课件信息发布板块
&廉政文化板块
&学生成绩查询板块
&教学教研板块
&教师园地板块
学校地址:湖南省桂东县城关镇陈奇路8号办公室电话:办公室传真:网络中心:8621545网址:E-mail:
高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历史
详 细 内 容:
添加时间:[]
高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历史
&&&&&&&&&&&&&&&&& &桂东一中&& 罗敏才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可以这样说,历史知识是一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没有历史的社会科学是不存在的,每门社会学科都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历史,是学习各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入门途径。面对如此重要的课程,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如何来学好它,就这一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学会看课本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把知识吃透,整理好后交给学生,学生坐着“吃现成”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学知识,而读书是最基本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当然,要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就一定要掌握读书的方法。下面我们先谈谈怎样阅读课本。
1、学会预习,浏览课本内容。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听课之前,学生要先把课文内容浏览一遍,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全章(节)内容是由哪几个有机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每一小部分是由哪些知识点构成的?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怎样?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浏览时要充分利用课本,在课本上作各种记号,画杠杠、圈重点、写批注、列提纲、重点知识要作重点符号。例如:①有的内容课本叙述文字很长,看课本时要把大段文字分出层次来记忆,象《辛丑条约》的内容可以用小题号标出来。②有的话很重要应作着重符号,重点记忆。如必修1第14页“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③对易混淆的知识作着重符号加以区别如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两个词就可圈记。
2、学会理书。
所谓理书,就是理清教材的内容,结构层次。理书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可以说有以下几种:
(1)四题法。所谓四题法:就是专题、课题、标题、问题去边读边理书。
(2)事件中心法。所谓事件中心法:就是围绕历史事件把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标志、开始、发展、高潮、转折、)结果(意义、作用、影响)梳理清晰。
(3)时间轴法。所谓时间轴法就是以时间为轴,把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以数轴的形式呈现,并概括阶段特征。
(4)因果链法。所谓因果链法就是以因果关系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讲解苏联社会主义运动史时,一战引起革命,革命引起外国干涉,干涉带来困难,困难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危机,克服危机实施新经济政策。
4、学会压书。所谓压书,就把课本知识归纳成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归纳为几句话或几个关键词或字,这样有利于记忆。这种归纳必须建立在系统掌握课本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知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压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始指导学生压书时,可对一段或一节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或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节或一课书内容乃至一个单元的归纳概括。另外在复习阶段时,超专题压书更是一种联系的学习方法。比如复习苏联发展史可以从标志性人和事来压书。人物可以从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入手。事可以从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建立―列宁去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二战―美苏争霸―苏联改革―苏联解体。也可以从名称的变化来了解。沙俄―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
3、学会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的问题,自己对所提出问题试着解答,“提问”阅读使得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主动的、时时注意的过程,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增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都是大有好处的。如学习“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时,可提出下列问题: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于何时?谁建立?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夏商确立的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4、学会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要充分利用课本后面习题、课内思考、学思之窗以及配套的学辅资料里的题目,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调动各种感官积极活动,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对于重点、难点、关键内容要正确理解,有的要动手做题、练习,有的需要记忆,还应当经常翻回到前面已学过的章节,以便“温故知新”。
5、学会课后读书整理。所谓课后读书整理就是根据上课后的笔记提纲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前言的知识要点,以及每课的课题、节题、框题、内容按一定要求重新整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有:(一)系统化整理法。网络法、图示法、列表法、文字要点法把重点知识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所谓网络法就是以母体知识牵头,顺藤摸瓜,引出子体知识、孙体知识,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知识大网,让我们能系统理解、记忆知识的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以标题作为母体知识,教材内容各知识点作为子体知识、孙体知识用知识体系网把它们有机的整理出来。例如:
文字要点法就是把课本知识点简明、条理、系统地整理出来。例如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可进行如下整理:
㈠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
& (1)废除宰相制度
&&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②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2)创立内阁
①基础: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②标志: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③地位提高:明宣宗后
(二)知识块整理法。即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散落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整理成某一方面完整内容的做法。如历史必修1中有中国政体演变的内容,我们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可把整个教材中的政体内容整理成一块关于中国政体演变的知识块。
二、学会听课做笔记
1.充分运用观察的方法听课。
&最好是听新课前,自己先预习老师下堂课所讲内容。看看自己在无人从旁指点的情况下,到底能理解哪些知识点,同时实在钻不懂、弄不明白的有些什么。这样在听课时,你的注意力就会比较容易集中在那些“症结”上,会全身心动用你的耳、眼等感觉器官。
&2.古语云:学而不思则惘。这在听课时应表现在,认真听老师讲解,勤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边听边思考,让大脑充分运转。
&如果是理科课程,你就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如果是文科课程,比如政治,要听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以观点解释社会现象。语文课,则依体裁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而历史课又需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与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
&以上这一切必须是在边听边思索的统一过程中进行。如哪个地方有些费解,马上在本上简单写两三个字,如:“注意”、“未懂”,以便课下找老师或同学弥补。如老师讲得透彻精彩,也可简单记一下:“精彩”、“有说服力”,以作为日后自己阐述问题的借鉴。
&3.老师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受此影响。
&有的老师讲课风趣,有的逻辑性强,还有的讲课信息容量大。你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打个比方,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你就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哪几句。
听课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敝开心扉,以一颗平静真诚的心聆听和思考,永远尊重老师为课程所付出的努力。(2)听课过程中,思考远比抄幻灯片重要的多。
(3)听课中,不要随便分心,特别是不要因老师谈到了某个自己熟悉的问题,而忍不住与周围同学交谈。专家授课过程,更多地教给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方法。分心,打断了思维,同时可能错失重要的信息。而且,在老师说话时,未经老师同意的私下交谈,是很不礼貌的。(4)把精力放在思考上,让老师的讲解成为诱发你深入思考的刺激物。或让老师的授课成为点燃你思考的火种。(5)尝试进入专家的思维框架,体会他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他们是如何进行多视角思考问题的?他们研究的基本视角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提炼、组织内容的?他们是如何获得信息的?该研究方向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什么?(哪些杂志、网站、书籍、参加哪些学术活动等)与你以往所读的资料比较,有什么新的内容和启示?对于同一内容,与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视角有何不同?你自己对这个问题以往的想法是怎样的?老师的观点能同化或顺化到你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吗?你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6)批判性的思考,不盲从他人的观点(即使老师是专家),多想想事情的对立面。(7)尽可能,提前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提前阅读相关资料,特别是老师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构想老师可能的授课框架,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和思考。
&4.做笔记应在会听课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记好。
&大多数学生做笔记,往往是将老师在黑板的板书照抄下来。其实这还不够,与此同时应筛选老师讲到要点(重点或难点)时,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用短句或一两个词迅速记住。换句话,你的笔记范围要超出板书,不一定老师写多少你也写多少。
&5.听课后要及时回顾,整理一下。把记的“骨架”贴上“肉”,这样就丰满了
做笔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记下能带给你思考和启示的东西,它们可能是老师授课过程中的某句话、某个观点或某个例子。(2)记下你感到疑惑的地方。(3)记下你在某个问题上区别于老师的想法。(4)记下聆听中,萌发的问题,哪怕是有些古怪,先记下来,要珍爱自己的思想火花。 (5)尝试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记笔记,或记下一些关键的概念、术语。(6)记下你特别感兴趣的某些细节。&& 千万不要 什么 都记,千万不要 什么 都不记!
三、学会记忆,学会思考
历史学习和考试有自身的特点,它必须以最基本和最扎实的史实为背景依托,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对比、归纳、演绎、论证等方法科学地叙述历史事实,解释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因此历史知识的升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记忆大量的史实,掌握大量的史料。如果忽视了这些,“理解”就成了一句空话,“能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将历史知识内化为能力,记忆是基础。对课本必须熟读,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人物等必须记住,这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大前提。记历史知识,必须“记死,但不能死记”即所学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记准。例如,唐太宗时,玄奘去印度取经,不能说成唐太宗派玄奘去印度取经。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不能说成“完全结束”,等等。
有许多同学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就是不会运用。为什么?这是没有好好思维的结果。要学好历史,必须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很多人学历史,也主要是记忆历史教科书上的知识和现成结论,极少有自己的思考。有时提问: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连平时成绩最好的学生都说不出什么道理,有的干脆说,我没有看法。对课本的结论只是被动吸收,决不敢越雷池一步。学习历史不仅应该知道发生过什么事,还应该知道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就是史论结合。要学好历史还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指导思考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经常用到的历史理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主要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以及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四对范畴,还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观和客观,全面、联系、发展地认识问题等等。
掌握分析综合的诸种方法与思维操作 :&&&
综合分析综合法 这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将历史概念分解为若干历史要素,进行分析综合的方法。一般来说 ,历史人物概念分解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诸要素;历史事件概念和历史现象概念分解为背景 、时间、地点(地域)、主体、经过(主要表现)、评价诸要素;历史制度(著作、文献)概念分解为背景、 制定者(机构)、主要内容、评价诸要素;历史物品概念分解为时间、特点(用途)、评价诸要素。将历史概 念进行分类并解剖它们的构成要素,在分析中的意义在于为把整体分为局部铺路搭桥,以使分析更为全面。 &&& 其次,在对诸要素进行分析之后还要探求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找出把诸要素联系在一起,构成该事物基 础的东西。如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进行分析,首先将其分解为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生产组织形式等历史 要素。然后着重寻求将其后三个历史要素联系起来的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时劳动力已成为商品;产生的过程是手工业者在竞争中分化,以及包买主控制小生产者,二者都初步形成了 雇佣关系;生产组织形式中无论是简单协作还是工场手工业都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因此,雇佣关系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 &&& 最后,是对诸历史要素进行综合。综合要围绕分析所探求的本质内涵,根据其各个要素之间固有的并列或 包容、因果、矛盾等诸种联系,将其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诸要素的综合,应围 绕着其本质――雇佣关系:14、15世纪时,欧洲工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 ,导致了各具特色的工农业中心的形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地中海沿岸的威 尼斯、佛罗伦萨萌生。其产生的途径是行会手工业者在商品生产竞争中的分化、包买商控制小商品生产者。在 工业中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在上述综合中,原因是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产生 的途径与生产组织形式是并列关系,而二者与原因又存在因果关系。 &&& 定量定性分析综合法 所谓定量分析综合,就是根据某种历史现象或组成该现象的各种因素之间所表现出 来的数量多寡及其相互关系,以确定这种现象的本质属性。定量分析综合法主要应用在与数量相关的史实上。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根据资料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然后通过分析从中找出发展变化的趋势;最后把变 化的趋势和整个历史时代联系起来,找出造成这种数量变化趋势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做出定性的结论。例 如,对19世纪3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各项统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就可以得出:30年代中期,中国国民 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其中官僚资本发展迅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的结论。定量分析综合法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方 法之一,但它必须和定性分析综合法相结合。 &&& 所谓定性分析综合法,就是经过综合的分析和解释后,确定历史现象的性质和属性。它不仅可以和定量分 析综合法同时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例如,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内容、结果、影响等诸因素进行分析 综合,就能定论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使用定性分析综合时,常常应用一定的历史理论。例如,根 据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的理论,在对诸历史因素进行分析后, 就可以确定俄国1905 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 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因果分析综合法 这是从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的角度研究历史的方法。因果关系的显著特征是原因在先 ,结果在后,而且有制约关系。因果关系是历史演变本身的一种内在关系。因果分析综合法要求找出引起事物 发展变化的根源,进而找出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因果联系是辩证的、复杂的、多样的。从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看 ,可以分为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 &&& 因果分析综合法普遍地运用于对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阶段的学习中。对历史发展线索的分 析综合中,应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系列化和连续化。例如,因为雅各宾派制定并实施了彻底的土地政策,结果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法国大革命彻底性的主要表现之一。但是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后来成为阻 碍法国工业革命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到了19世纪末,又成为造成法国落后于美、德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析综合中,则应侧重与一因多果或互为因果的关系。例如,19世纪晚期的普法战争 ,导致了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意大利统一的完成、法国政局的演变、欧洲国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妨碍了法国经 济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成为法德矛盾的根源。这是一因多果的实例。又如,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引起了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尼德兰革命;反过来,后四 个历史事件(现象)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矛盾分析综合法 这是既有对矛盾的分析又有对矛盾综合的辩证认识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要对事 物的各个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了解有哪些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有哪些特 征,其中哪些矛盾或矛盾方面占有主要地位,而且在分析的同时,还必须对事物的矛盾进行综合,即了解各个 矛盾之间以及矛盾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矛盾分析综合法主要运用于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历史发 展线索和历史发展阶段的学习上。 &&& 对历史发展线索的分析综合,建立在对不同时期同类史实归纳的基础之上。为了避免简单重复,运用矛盾 分析综合法时,应特别侧重于主要矛盾的变化上。例如,对凡尔赛体系演变的认识。该体系形成中,欧洲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有两类矛盾。法德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主要矛盾;英法矛盾是战胜国之间争夺欧洲大陆 霸权的主要矛盾。在战后初期,两对矛盾中以战胜国英法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而英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无论是结盟防德和结盟围德,还是在赔款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法国都处于被动地位。其结果是法国的大 陆霸权受到严重打击,英国的均势政策获得胜利。受主要矛盾斗争的制约,在法德矛盾中,德国是渔翁得利。 而到了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法西斯势力与资本主义民主势力之间的矛 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凡尔赛体系也就瓦解了。 &&& 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析综合,建立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史实归纳的基础之上。分析综合应注重矛盾之 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对国共十年对峙历史时期的分析综合。这一时期有新老军阀的矛盾,新军阀之间的矛盾 ,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共产党内部正确路线同“左”倾路线的矛盾,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与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的矛盾,爱国将领、爱国学生与蒋介石卖国政策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日 本帝国主义的矛盾等。在这些矛盾中,1935年以前的主要矛盾是国共矛盾。从矛盾的一方蒋介石来说,通过“ 北伐”、“易帜”解决了同老军阀的矛盾;通过在新军阀混战中获胜巩固了统治;由于英美的支持而在国民党 内部取得了支配地位。从矛盾的另一方中国共产党来看,其内部占据主导地位的方面经历了正确→错误→正确 的曲折过程。从国共双方的斗争来看,蒋介石国民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始终对共产党采取镇压的政策, 但由于共产党内部的不同路线而形成了斗争中的不同战略态势。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原主要矛盾的一方中国共产党因此调整了对蒋介石的政策,使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而原主要矛盾的 另一方蒋介石,由于其政策受到国民党爱国将领及全国人民的反抗,以及日本侵华的深入威胁了英美既得利益 ,因而被迫调整了内外政策,从而形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 系统分析综合法 这是研究组成整体的各系统的相互关系,通过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从本质上统观整体的分 析综合法。系统分析综合法通常被运用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一定的社会形态、一定的历史时代的学习研究 中。 &&& 运用系统分析综合法,首先要进行综合,组成以某个概念为中心的、反映客观历史及其内在联系的整体概 念群。例如,对世界近代史进行分析综合时,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心,由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形成为世界 体系的历史、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为基本线索;以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发展阶段的概念 群。 &&& 其次,是对各纵向系统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进行分析综合。以资本主义发展的纵向系统为例,17世纪中期到 19世纪初,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英、美、法的新兴资产阶级,依靠人民通过革命战争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 资产阶级政权,社会发生了转型的剧变。19世纪中期,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普遍展开,在已建立资产阶级 政权的国家中,工业资产阶级进行了革命或改革以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俄、日、意、德等封建国家,通过改 革、统一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形成;世界被瓜分完毕,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形成为统一的经济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再次,是对各横向系统发展阶段中的各基本线索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综合。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例,自 然科学的突破引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与此相适应在生产关系中产生了垄断组织。经 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改变,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的国体和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为政体的资本主 义政治模式定型。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些变化影响到工人运动,各国工人政党普遍建立,合法斗 争和经济斗争增多,列宁主义诞生。帝国主义阶段殖民侵略以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为主,一方面激化了与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矛盾,另一方面传播了新兴的生产方式,亚洲等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新阶段。 &&& 最后,将纵向系统与横向系统综合起来,达到对事物总体本质的把握。就世界近代史而言,三条基本线索 阶段性变化的根源,以及三条基本线索之间的相互关系,归根到底是受资本主义生产制约的。因此可以说,世 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四、学会自我复习
自我复习就是以“我”为中心,充分发挥和调动我的积极主动性,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
&&& 复习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只在临考前才进行复习;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 我们说,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 (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及时地得到了补足,很少在学习上“欠债”。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这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
&&& 一个学生,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时的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还需把已学知识系统化起来。
&&& 这时通过复习,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组装”起来,或者说,将学过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透彻理解。这个复习时的加工整理过程,一定要遵循思维的规律,采用基本的恩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来进行,直到掌握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了知识系统化的任务为止。所谓融会贯通,编织知识之网也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所说“温故知新”,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个新的理解和体会,主要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其具体做法是:
1、在上完或学完每一章节后,要制作复习笔记,在复习时,通过艰苦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有了复习笔记,就可以使今后的复习保持连续性,不必一次次简单重复了;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促进知识由繁向少而精的转化;有了复习笔记,时常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
会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很重视做复习笔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而这几页纸上记录的正是“编织成的知识之网”。复习笔记是自己劳动的结晶、知识的精华。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备考时用起来,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到达过的最高认识水平,使自己迅速地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内在联系
2、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
自我再现法
&&& 自我再现法是独自再现原识记材料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错误;二是通过复现来巩固记忆。运用自我再现法时,最好能将原识记材料放在身边,以便随时对照检查。常用的自我再现法有如下几种;
1、自我口述法
&&& 自我口述法是运用口头复述的方法,根据复习任务把识记材料的主要意思说出来。使用口述法,一定要及时对照,及时纠正复述错误。较长材料可分段口述。若能使用录音机,则可以先把口述内容录下来.然后对照识记材料放录音,在错的地方或遗漏的地方做个记号,接下来再重点识记这些部分。我们平时背诗歌,背回诀,复述故事等都是运用口述法。运用此法可以调动听觉参与复习,效果较好。
2、自我笔录法
&&& 自我笔录法是用笔把自己回忆起来的识记材料记录下来.然后再和原识记材料相互对照以纠正错误记忆的方法。
&&& 运用此法手动眼看,可以同时调动运动觉和视觉参与记忆。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和口述结合,效果会更佳。
3、自我默忆法
&&& 自我默忆法是一种只在大脑中进行回忆的方法。例如,我们学过一个章节后,课后我们就可以在脑子里回想一下,这一章节讲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系统的把一个个知识点回忆出来。如果不能回忆,则立刻翻书看笔记,或者问问老师同学。
&&& 尽管这种方法不能使听觉、视觉和运动觉参与回忆,但它却有几个显著优点:
&&& ①具有灵活性。不象口述和笔录那样要受到场所和工具的限制。课间休息,散步途中,躺在床上都可以进行默记。
②内容广。人的记忆中.有大量的表象储存,如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这些表象用口述和笔录的方法却很难做到,而运用默忆法。就可以在脑海浮现这些表象。
&&& ③速度快。人们在运用表象和内部言语进行联想回忆时,要比出声口述和笔录快得多。人们说话的速度每分钟150个单词就是极限。超过这个极限,语言就变得不可理解。书写速度的冠军每分钟写575个字母(约合207年个词),而运用内部表象的整篇浮现法,速度要快几倍。而且默忆法还很容易直接把握重点、难点。
4、自我测验法
&&& 这是一种自我回答的方法,自拟题目。然后自己作答。可以口答、笔答,也可以心答。因而也可以说是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自我测验法拟定的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具体,题型多变,方式灵活,因而增强了复习兴趣。但这种方法.侧重于点。而忽略了面,最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再针对重点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此法。
阅读和回忆相结合的方法
&&& 用单调的机械的阅读来复习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材料尚未完全记住以前就积极地试图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就是阅读和回忆相结合的复习方法。
&&& 有一个识记课文的试验,一种是连续四次进行识记,一种是阅读二次、回忆二次。在识记一小时后测定的保持量,两者分别是52%和75%,一天后测定的保持量分别是3O%和78%,十天后测定的保持量,又分别为25%和75%。这说明阅读和回忆相结合的效果要比连续阅读好得多。
阅读和回忆在一定学习时间中所占的比重对记忆效果影响也很大。心理学家盖兹曾做了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识记无意义音节和传记文章,各用9分钟,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试图回忆。诵读和回忆时间分配不同,记忆成绩有显著差异。结果如表一:
16无意义音节%
5段传记文%
4小时后回忆
4小时后回忆
全部时间诵读
1/5用于回忆
2/5用于回忆
3/5用于回忆
4/5用于回忆
&&& 盖兹在总结中认为,时间分配的最好比例是80%的时间用于试图回记,20%的时间用于阅读。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在复习中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学习时间,争取最佳效果。
&&&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多学科并进,每天学的各学科知识都很零散,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进行一次总结。每一节、每一章、每个单元、每门学科学完后都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总结。常用的方法有:
&&& 1.系统化
&&& 所谓系统化,这里是指把零散的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的方法。系统化的具体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用整体综合法,把在课堂分割讲授的各部分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综合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我们要弄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部分如何统一于一个整体并在整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分别采取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方法,把一些材料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采取纵向法搞清一个事件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比如中国专政主义集权制度的演变史,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科技发展史等。我们也可以采用横向法来比较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比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比较等。总之,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能使我们对学过的材料有系统的了解,能把握住其脉络与精髓,在运用时就能得心应手。
&&& 2.抓要点
&&& 在总结过程中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抓要点。所谓要点就是指重点和难点。我们学习的教材都是经过精选和精心安排的,每一章都有一些需要掌握的基本点,对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至于难点,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复习时;一旦发现了不懂的地方,要立刻记下来,或查阅词典、参考书、笔记,或请教师友。
练习的方法又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两类。
1、单项练习法
&&& 单项统习法是专门复习某一内容的方法。这种练习方法可以使某项内容得到专门的集中训练,从而达到熟练化的程度。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或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难以一下子掌握,这就要把它们分解成一个个部分,单独地加以训练,熟练后再把它们综合衔接起来。
2、综合练习法
综合练习是同时运用多种知识的复习方法。在综合练习中,知识不再是分散零碎的,新旧知识结合一体,因而需要融会贯通。比如有一历史习题要求“综述秦末农民起义”,这就需要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结局,以及农民起义的纲领口号、组织情况等进行综合叙述。
&&&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最好能把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从而使我们既熟练而又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课外阅读法
&&& 这里的课外阅读是指阅读那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融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通俗读物。在课外阅读时,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以新的形式重现在我们面前,在新的联系中加深了我们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巩固。但是,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把它和系统的复习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互助复习法
&&& 互助复习法是指几个同学在一个学习小组里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复习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共同回忆法
一般是在每个同学整理好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后,合上书复述即回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可几位同学在一起,以“我”为中心,或一人口述、或两人一组互相口述,互相补充,纠错,对发现尚未掌握好的难点加以突破。这样既可以记住知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掌握知识。
&&& 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个同学在某一学科有专长,或对某个问题理解较深透,就可以采取主讲法,由他来主讲,以使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启示。还有一种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主讲的机会来复述识记材料,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根据讲述的情况,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反馈,同时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纠正错误。
&&& 讨论法就是针对某些重点、难点,大家集思广益,从而加深理解或解除疑难的方法。
&&& 讨论应在每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讨论才能深入,才能集中每个人的独到见解而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4.相互问答法
&&& 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而在互相提问时涉及面广,有许多问题可能是自己所忽略的,也可能是理解肤浅的,这样在相互问答中就可以得到补充和提高,在回答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课后复习法
&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作业多时,自习课纪律就好;作业少时,自习课纪律就不好。当老师批评学生不抓紧时间学习时,有的学生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作业做完了。这现象说明;有相当一批学生认为,做作业是课后唯一的学习任务。
&&& 实际上,按照学习的正常程序,放学后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虽然做作业也具有复习的意义,但是最好还是在做作业前,认真地进行课后复习。
&&& 课后复习可以考虑做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 就是不看书,独立地把老师讲的内容回想一遍的过程。这是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的方法。人坐在椅子上或在院子里散步,表面很平静,可头脑中却十分活跃。有人把这叫“过电影”,即在头脑中把上课的每一个关键问题“放映一遍”;有人把这比喻为“反刍”,就象老黄牛那样,在休息时使食物重回口腔,细细地加以咀嚼。
&&& 由于尝试回忆前,经过了预习和听讲,所以完全具备了回忆的可能性。
&&& 尝试回忆有四点好处;
(1)可以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可以证明自己的预习和上课是有收获的,效果是好的。从而增强了认真预习和专心上课的信心。如果相反,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听讲。例如,学了高一历史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以后,在课后尝试回忆时。可以顺利地回忆出: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2、分封制的形成、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分封制的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形成、内容、特点和作用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说明学习的效果不错。有的只能回忆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那就应当分析一下原因了。
&&&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书;也可以回忆后看书。为了使回忆专心,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把回忆的主要内容写出来。
&&& (2)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具有专心和开动脑筋两个特点。学过的知识,只要尝试回忆一遍就会巩固强化一次。不少学生用自己亲身的实践,认识到尝试回忆是加强记忆能力的好办法。
&&& (3)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有一个学生讲:“通过回忆,把老师课上讲的在脑子里复述一遍.要求是不看书和笔记,记住的恰好是你已经懂得的部分,没记住就证明你没有掌握好。”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不理解的知识,往往忘起来最快。可以说,尝试回忆是学习成果的无声表达。每次尝试回忆后,如果有一部分想不起来,自然会很着急地去看书、翻笔记,这样,通过尝试回忆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会自觉地把忘记的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对于一个善于总结的学生来讲,尝试回忆还会促使他寻找具体原因,来与遗忘作斗争。
(4)培养了爱动脑筋的习惯。课后直接看书当然要比尝试回忆省事,但不能留下深刻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尝试回忆,要追寻思索的过程,要概括上课的主要内容,一旦想不起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很费脑筋。一个经常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养成了好动脑筋的习惯。有的学生,也抓课后复习。复习的方法是;拿起书,象看小说似地从头到尾着一遍。看书时,好象挺明白,也好象全记得。但是一放下书,真要用时,看的内容又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种课后复习方法没有充分调动起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开动脑筋。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一面看书一面打瞌睡呢?原因之一是采取了这种消极的复习方法。
2.看教科书
&&& 尝试回忆后,应该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去看书。因为看的是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绝对不能马虎。要看看、想想、再看看……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思考时也可以使眼睛得到适当休息。当然,由于这时看书已不是初次,是在预习、上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当是全面过目,有重点的看和思考。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 在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部分、新的概念、容易忽略的部分,勾划一下。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有利于记忆的、带提示性的只言片语,以便再查阅时,从这些批注中迅速地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关键内容。为了查找方便,在看书时,把看书的心得或小结写在书四周的空白处。在看书时,边看、边理解、边动手,这对于今后复习会大有好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又成了“百宝箱”,可随时查找,十分方便。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看教科书;也不注意对教科书进行“加工”,往往到了考前,为了查找一个新概念,急得满头大汗,你这时再看他的书,不是勾划的太多就是从未处理过,难怪无处可寻了。
3.整理笔记
&&& 笔记本不应当仅仅成为上课的记录本。录音带式的笔记,不见得是一份好笔记。应当把笔记变成一份经过提炼加工的适合自己用的复习材料。
&&&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带有浓厚的个人特点,是未来特别有用的个人复习材料,要妥善保存。
4.看参考书
&&& 可以在课后复习时进行,也可以在做完作业后或阶段复习时进行.办法是围绕老师讲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的有关内容. 看参考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选好参考书;其次,要先看教科书,在对知识基本理解后,再去看参考书.第三,围绕中心问题看参考书.最后,要做好笔记.
五、形成适合自己的完整学习方法或程序。
&& 所谓学习方法或程序也就是形成适合自己的各科基本稳定的学习步骤。比如对于历史学习,按以下程序进行。
1、先认真看教材,力争每字每图不放过(含注解)。
2、看完一章节后整理好自己完整的知识网(或整理好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3、看完每章节后,合上课本回忆。
4、课本内练习和老师布置练习保证百分之百完成并熟练掌握。
5、以上做好后,再完成学辅资料或其它资料里每章节的习题。
6、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教材知识在大脑中放一次电影,不要让它遗忘。
7、不懂问题及时问老师,力求准确完整掌握知识。
8、坚决做到各科讲后或考后一百分。
9、建立《错题集》,抄好题目,做好答案,各题写出错因,努力寻找解题规律。
学完每章每节后,都按这个程序做,这就形成适合你自己的完整的学习方法或程序。
六、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多看书、多记忆、多思考、多联系的基础上动手练习,强化记忆,提高解题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做题,不能为练习而练习,盲目的追求数量和速度,而是适当做一些典型习题,积累经验,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近几年的历史考试实行政史地综合卷考试后,题型比较稳定,主要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各种题型的解答:
1、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它由一个要求明确的题干(常称题目)和ABCD四个备选项两部分组成。其类型有组合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图片图表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最佳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专题型选择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肯定法。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掌握较牢,可迅速作出选择的,应采取肯定法,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排除法。在四个选项中总可以判断1到2个是错误的,再将剩下的选项根据题目要求逐一比较,仔细鉴别,排除错误的或似是而非的选项,选择出一个最切题目的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3)推理法。比较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比照四个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为并列关系,就找最主要的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为递进关系,就找最深刻方面的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互相交叉,则选一个包含其他选项的选项。
(4)组合式选择题可巧做,如确定哪个选项一定对,不包含这一选项的答案不选;确定哪个选项一定错,则包含这一选项的答案不选;最后综合考虑,做出答案。
(5)最佳型选择题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
2、材料解析题。一般有材料、出处、题目、提示语组成。
(1)历史材料题的解答可归纳为四步。即审题、读题、链接、答题。
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是作好材料题的前提。审读设问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等等。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去解答材料题。
读题就是读懂材料.这是作好材料题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读材料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间、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第二遍细读.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出材料的重点地方,甚至画出关键的词句.以便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第三遍重点读,即结合前后设问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时除了正文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
链接就是建立材料与教材及相关知识的关系.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关键。首先将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判断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确立答题的大方向。其次将材料与热点问题联系。寻找热点问题和教材的关联点.从而将教材内容与热点结合起来。
答题就是精心作答.这是解答材料题的落脚点。一般而言。作答的方法有三:一是直接引用材料中某些词句来回答。这是指材料的语句本身较为明确地反映了材料内容,又符合设问要求:二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直接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找到材料与教材的关联点后。可根据设问联系教材的相关结论.并以此为切入点组织语句作答:三是根据材料概括提炼。列出答案。既不用教材内容直接作答。也不照搬材料原句.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与此同时,还要表达准确、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书写工整。以上四个步骤有的有先后,有的则是同时的,只要平时按步骤有序地多练习多作题,也就能够掌握。
(2)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主要从问题入手,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突破口 。在对近几年各地历史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材料解析题常见的四种问法以及相应的作答策略。
一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回答”。这是最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可分为根据一段材料的提问和根据几段材料的提问,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解答这种题目大多采用概括法,即对有效信息进行概要式或归纳式概括,明确有效信息的含义。例如,在阅读文字材料过程中,以句号、分号或具有同等作用的分隔符号为基本单位概括句意,然后分类归纳提取整则材料的意思,另外还要注意几则材料的不同意思。有题目只要把每段材料的中心意思概括出来就是它的答案。有的则是把一段材料划分好层次,概括每层的中心意思就可得出。
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的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的提问两种,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
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文综考试以来出现的新问法,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既提供了题目的恩考方向,又设置了新情境,能力要求更高,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
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文综考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提问形式。有的题目中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字样,有的则没有。由于文综要考查政、史、地三科的知识,因而可能会出现材料内容与题目要求不是直接相关的信息,而只是提供了答题的大致方向或范围,即使如此,也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3)图片图表数据题。该题型是以文物图示,表格、数字统计等各种材料为依托进行考查。解答思路是:①看图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②看图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③看图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④看提示语,即题干中的限定词和答题要求等,这是解题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是答案组成部分;⑤看图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即读出图中蕴涵的变化、态势等;⑥联系课本知识,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校性,最后综合判断,得出答案。
无论是哪一种提问方式,都不外乎这样的解题思路:第一,先读问题,每一小题为一个单位;第二,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应材料和问题,或将课本中的相应知识迁移到问题上来;第三,将第一、第二步中所涉及的相应材料、知识或问题,按照提问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或概括性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相当于打腹稿);第四,组织语言.形成文字答案,书写在试卷上;第五,检查书写或答案是否有漏有误,进行补充更改。
3、问答题。类型有:材料型问答题、分析说明型问答题、比较型问答题、评述型问答题、开放型问答题。
解答的步骤主要有:第一步审题。一是审问题,明确:(1)问题是什么。(2)问题有几个。二是审限制,即(1)通过明确问题的时间限制:断定回答问题的时间区间;(2)通过明确问题的空间限制:断定问题的地理位置;(3通过明确问题的性质限制:断定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哪些方面、什么内容的问题。审性质限制,是审题的核心。
【例】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现代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简述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科技领先世界的情况可依据教材作答,但要注意时间限制。第二问“原因”应从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以及继承前人的经验等方面去分析归纳。
材料型的问答题,在审题时,要读懂材料,把握主旨,把材料的中心思想和设问结合起来,并与教材相关知识相联系,找准答题的切人点。
第二步,组织答案。概括起来,历史答案要求: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层次化、层次清晰化、语言科学规范化。
七、学会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多且杂乱,因此,在学完一章或一个阶段后,一定要做一次归纳、总结,务必找出其基本线索和重难点问题。抓住主干知识,就找到了历史的“纲”,再以“纲”为基点逐一开展,形成“纲举目张”的知识平面,加深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
总之,历史课是一门无限精彩的课程,只要同学们多读书、认真听课、多记忆、多思考、多练习、勤复习、多总结,就一定能够学好它。
湖南省桂东一中 & 版权所有  湘ICP备号  &&邮箱登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高中历史教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