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生态系统的是1:洞庭湖鱼中所有的鱼,...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内蒙古草原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草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D.草原上的羊考点:.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A、内蒙古草原既包括了生物部分,也有环境部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草,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和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错误.D、草原上的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生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新建网页 1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 阳春三月,笔者再次进入退田还湖后的洞庭湖区,6天乘程1000余公里,在这块生金长银的金土地,连空气都充满着浓郁的花粉和草木气息,到处看到的是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的景象:金色的油菜花一浪盖过一浪,刚刚吐绿的杨树林在春风里唱着欢乐的歌,青翠的草滩遍布着牛群,碧水中养育着鱼、鳖、螃蟹和珍珠,原来的稻田变成了鹅鸭的乐园,……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品牌的生态农业争先恐后地兴起,勤劳的洞庭人用大脑和双手创造着新的繁荣。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也使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洞庭湖能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吗?
一、洞庭湖与鄱阳湖的异同及湖泊面积变化
&&& 洞庭湖与鄱阳湖,曾先后交替排列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两大淡水湖犹如两个聚宝盆,座落在黄金水道长江中游的南岸。两大湖区同居北纬30度的神秘地带,同属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地区,山川河流走向一致,均是北向一口流入长江,均是调蓄长江洪水的主要湖泊,均属红壤分布广泛的丘陵地区,均有"鱼米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洞庭湖畔张 创办的岳麓书院和鄱阳湖畔朱熹创办的白鹿洞书院,同为宋代四大书院,在这两个书院里走出了一代代民族精英;洞庭湖旁的岳阳楼和鄱阳湖边的滕王阁,都是江南三大名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王勃在《滕王阁序》抒发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怀,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洞庭湖有"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吸引着屈原、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等文人骚客到此写下壮丽诗篇;鄱阳湖有控江扼湖的"江湖锁钥"石钟山,迷恋着苏东坡、欧阳修、杨万里、曾国藩、郭沫若等名人名家到此留下优美华章;岳阳有跨湖大桥--洞庭湖大桥,九江有跨湖大桥--鄱阳湖大桥,在这两座桥上,人们都能领略浩浩汤汤的大湖景观。
洞庭湖与鄱阳湖的不同之处是:洞庭湖接纳水系内湘、资、沅、澧四水及环湖区来水和荆南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闭)四口之水,只由岳阳城陵矶一口吐出;鄱阳湖承纳赣、抚、信、饶、修五河及环湖区来水和长江湖口来水,经湖口转泄入长江;两湖虽同为吞吐长江洪水的调蓄湖泊,也是一个大的沉沙池,但洞庭湖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洪水吞吐量和泥沙沉积量比鄱阳湖大得多,因此遭受的洪涝灾害也比鄱阳湖严重得多;洞庭湖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带来的地面沉降至今还在继续,而鄱阳湖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从自然区域看,鄱阳湖区都在江西省境内,洞庭湖区还涉及湖北省松滋、公安、石首三县市。
&&& 洞庭湖区象一个碟形聚宝盆,东西直线距离243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83公里。洞庭湖流域面积26282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域96.7%。洞庭湖水系1623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通过5341条大小河流越山穿谷,汇集于洞庭湖内。洞庭湖的平原水网地区海拔(吴淞基面)变幅为25-30米,纯湖区总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15200平方公里,湖北3580平方公里。
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区辖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湘潭、株洲六市的27个县(市区),包括纯湖区的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安乡县、津市、澧县、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华容县、湘阴县、岳阳县、临湘市、岳阳楼区、君山区、云溪区、望城县等18个县(市、区),尾闾地区包括桃源县、临澧县、汩罗市、长沙县、宁乡县、湘潭县、湘潭市郊、株洲县、株洲市郊等9个县(市区)以及长沙市部分郊区。堤垸控制面积126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万亩,人口1000余万人,每平方公里有627人。
&&& 洞庭湖是湖南省的宝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平均水位为25.57米(鹿角站,吴淞基面),年内最大水位变幅为13.61米(1962年),最小水位变幅为9.29米(1972年),绝对水位变幅达16.29米。1825年的面积约达6300平方公里,湖盆容积约400亿立方米。由于洞庭湖承担着长江和湘、资、沅、澧超额洪水的调蓄任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均为3011亿立方米,是鄱阳湖的3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10倍,汛期来水平均2240亿立方米,长江来水占洞庭湖入湖水量的75%,来自长江的泥沙占入湖泥沙量的80%,每年泥沙入湖量达8千万-1亿立方米,以3倍于鄱阳湖、7倍于太湖的速度淤积,使湖面年均淤高3.5厘米。入湖洪水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洞庭湖不断萎缩,大片洲滩露出水面,土地被围垦开发,湖泊面积和容积迅速缩小,天然湖泊面积已居于鄱阳湖之后成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1949年湖面积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减为293亿立方米;1978年湖面积减为2691平方公里,容积减为167亿立方米;1995年湖面积又减为2625平方公里,昔日八百里洞庭的大湖景观已被大片圩垸林立的平原分割成西洞庭、南洞庭和东洞庭三个由洪道相连的湖泊。
由于湖床不断抬高,水域面积与容积锐减,往往出现"降水不多灾害大,来水不多洪峰高"的危险局面。1998年城陵矶最大出湖水量只28800立方米/秒,比1954年的43500立方米/秒少14700立方米/秒,而水位却达35.94米,比1954年的34.55米高出1.39米。1998年螺山最大下泄量为64000立方米/秒,比1954年的78800立方米/秒少14800立方米/秒。如果遇上10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1870年荆江洪峰来量达到110000立方米/秒,1870年重庆寸滩最高水位195.87米,1998年寸滩最高水位却只183.2米,比1870年低12.67米。如果再遇上1870年型的特大洪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 鄱阳湖的外型象一个宝胡芦,南北长17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74公里。鄱阳湖流域面积162225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域97.2%。由湖及沿湖诸县市构成的鄱阳湖区,包括南昌、新建、安义、进贤、丰城、清江、高安、东乡、临川、万年、波阳、余干、乐平、都昌、湖口、彭泽、星子、德安、九江、瑞昌、永修22县和南昌、九江、抚州3市,25个县市的面积38760.6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面积的23.22%。
&&& 鄱阳湖是个季节性湖泊,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时洲滩遍布,湖面不足1000平方公里。鄱阳湖年均来水量为1500多亿立方米,1954年最大来水量2300亿立方米,每年注入长江的水量约占长江干流大通站年水量的1/5,对长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有一定的影响。湖口河底高于长江底约9米,当湖口水位21米(吴淞高程)时,湖面积为5040平方公里,湖盆容积317亿立方米;到1976年,湖面积缩小为3841平方公里,相应容积为260亿立方米。鄱阳湖年平均水位15.02米,日21.79米,日12.09米(康山站,吴淞基面)。湖口历年最高水位22.58米,最低水位5.9米,相差16.58米。水位高低变化,引起湖水面、湖容积高达28倍--55倍之悬殊变异,在全国大小湖泊中确属罕见,呈现出"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独特景观。洞庭湖区与鄱阳湖区自然条件情况比较见表1:
&&&&&&&&&&&&&&&&&&&&&&&&&&&&&&&&&&&&&&&&&&&&&&&&&
&表1:洞庭湖区与鄱阳湖区自然条件比较表
年日照时数
湖面占总面积%
年平均温度℃
27.5至30.2
冬正常夏少
冬正常夏少
&&& 二、洞庭湖与鄱阳湖,既是长江的"胃",也是长江的"肾",对调蓄长江洪水和调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作一条巨龙,则黄金水道长江是巨龙的"肠",而洞庭湖与鄱阳湖都同时起到"胃"和"肾"的作用,即在调蓄长江洪水时起到"胃"的作用,在调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时起到"肾"的作用,如果这两个"胃"和"肾"的功能遭到破坏,长江中游就会遭受洪水的灭顶之灾,江南生态环境也将严重恶化。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洪涝成形主要在中游,即四川宜宾的安边至皖南的望江。长江中游地形地貌为三个台阶三个盆地一条出口。长江出三峡由第二台地跌入第三台地,三大盆地依次为四川盆地、两湖盆地、江西盆地,一条出口即长江。同一汛期和同一降水区的三大盆地聚八方来水,所有降水能很快集中,然后涌向唯一出口--长江,并迅速逐级叠加,形成愈来愈大的洪水。
&&& 长江自沙市以下1700余公里的入海河道过于平缓,上下落着高度才40多米,以警戒水位为例,沙市43米,城陵矶32米,武汉26米,九江19.5米,南京8.5米。河道长,坡降小,汛期洪水滞留时间长,容易形成顶托,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平原极易形成洪涝。再加之下游江水受到海潮的顶托,上压下顶使得长江中下游积蓄的江水退水缓慢。
由于荆江河道的泄洪能力(包括向洞庭湖分洪)只有6万多立方米/秒,而近800多年来荆江洪峰流量超过8万立方米/秒的有8次,其中1870年千年一遇的大洪水达11万立方米/秒。万一荆江大堤决口,洪流将以十几米高的水头直泻江汉平原,武汉市将受到严重威胁,也将影响全国的经济大局。面对这种情况,洞庭湖就成了长江中游的一个重要洪水分流通道和调蓄场所,多年平均削峰能力达11038立方米/秒,洞庭湖区也因此而蒙受巨大损失。
&&& 周恩来总理说过,长江出事是大事。这是有历史依据的。1860年溃了藕池口,1870年溃了松滋口,江南一片汪洋。1935年,澧水流域淹死3万多人,钟祥一带淹死8万多人,清江及其他一些地方加起来淹死5万人,这些都是历史上的重大灾难。1954年的大洪水,京广铁路受阻100天,洞庭湖区淹死和疫病夺去3万多人的生命。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的巨大调蓄作用是由其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决定的,只要打开荆江形势图一看,其作用就会不言自明。当长江上游的巨大洪峰从南津关冲向沙市时,如果没有荆江大堤的约束,如果荆南四口不能分流进入洞庭湖,那将是一种什么情形呢?其结果是江汉平原和武汉市尽成泽国。
&&& 三峡水库建成以后,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以部分替代洞庭湖的调洪功能。但若遇1870年的特大洪水,洞庭湖还需要有300亿立方米的蓄洪能力;若遇1954年型百年一遇的洪水,城陵矾附近地区仍有210亿立方米超额洪水的蓄洪任务,湖南、湖北各承担一半。由此可见,洞庭湖这个保国安民的湖,确实具有不可缺少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 鄱阳湖属吞吐型过水湖泊,其湖水位主要受长江湖口水和江西境内五河来水所制约,因湖口以下长江两岸卡口的限制,此地必须有一个调蓄洪水的湖泊来蓄洪。否则,洪水就会对南京等地造成威胁。在这种情形下,鄱阳湖就成了长江中游第二个重要洪水分流通道和调蓄场所。日进入鄱阳湖的最大流量为48580立方米/秒,经鄱阳湖调蓄后,于6月20日自湖口泄入长江,最大泄水量仅为22400立方米/秒,削减洪峰流量达26380立方米/秒,洪峰出现的时间延后三天,既减轻了长江下游无为段大堤的防洪压力,又为他们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湖泊调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净化污水,沉积泥沙的作用,也是明显的。水的汽态、固态、液态转化,对气温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在1个大气压力下,把1立方厘米纯水的温度提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是1卡;同是1卡的热量,却可使3257立方厘米的空气升高1度,这就是说湖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3200多倍。湖区昼夜温差大,冬暖夏凉的原因就在于此。
&&& 洞庭湖和鄱阳湖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湿地所在地。两大湿地由一系列水系相连的浅水湖泊、无数小型湖泊、大片浅水沼泽、湿草地和河流水道组成。湿地所产生的效益在所有自然生态中是最高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每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价值达4000美元至14000美元,分别是热带雨林和农田系统的2-7倍和45-160倍。因此被科学家称为"地球之肾"。湿地具有无法替代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它是生物物种的基因库,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全球40%以上的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功能,在雨季涵养洪水,在旱季缓解旱情,还能净化水中污染物;湿地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出产鱼虾、稻米、莲藕等湿地产品,还能支持水上运输。洞庭湖内有水生植物160多种,鸟类258种,鱼类120多种。洞庭湖与鄱阳湖都是候鸟越冬栖息地,也是世界著名的珍稀鸟类保护地和观赏区,遮天蔽日的鸟群已成为一个诱人景观。在鄱阳湖,由于洪水期和枯水期的高低水位比洞庭湖悬殊,致使大批候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选择部分浅水洲滩在此越冬,蔚为世界奇观。2003年11月,东洞庭湖的一大批候鸟飞往鄱阳湖越冬,其原因可能是干旱引起鄱阳湖区比洞庭湖区有更多适宜于鸟类越冬的洲滩。
&&&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生物生理组成和生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世界缺水,中国也缺水,水危机正使我们的星球面临一场真正严峻的挑战。1997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忧心忡忡地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湖南和江西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2566.63亿立方米和1983.26亿立方米。洞庭湖与鄱阳湖是我国数一数二的淡水湖,两大湖泊中盛装如此之多的淡水,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湖南和江西各有这么一个大的淡水湖,确实是人们羡慕的。
三、洞庭湖区与鄱阳湖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区位,对中部的崛起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洞庭湖区与鄱阳湖区,是国内不可多得的"鱼米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唐宋以来就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稻米、生猪和水产基地,当今亦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洞庭湖区工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1/3,棉花占全省的7/8,油料和水产品占全省的1/2。鄱阳湖区占全省面积的23.22%,但生产的粮食占全省48%,棉花占全省的88%,油料占全省的46%。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洞庭湖区与鄱阳湖区将一直作为我国规模宏大和物产丰饶的重要"粮仓"、"鱼池"和"油库"。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中,只要按照湖区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用物质能量大循环的观点指导湖区湿地经济开发,形成各种物质投入和水、土、光、气、热资源的科学配置,加速发展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农业,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两大湖区一定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重点建设海岸带、长江和亚欧大陆桥三大国土开发轴线。长江中游地带地处我国南方中部地区,战略地位相当突出。在中国南方水陆交通网络中,湖南与江西的交通主干道已形成两横三纵的大格局,两纵即北面的黄金水道长江和南面连接华东和西南的湘赣线及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三纵即贯通南北的京广、京九、焦柳铁路及相应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这种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湖南与江西在中部开发中有所作为。
&&&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全面地分析湖南与江西的优势和短处,我们有理由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潜力,进而鼓舞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经验,找到自己的差距,进而缩短与兄弟省市发展中的差距。
湖南与江西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习惯,有很多相似之处。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人与江西人已为建设自己家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目前的经济实力江西仍不如湖南,但其来势却十分看好。湖南与江西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2、3:
&&&&&&&&&&&&&&&&&&&&&&&&&&&&&&&&&&&&&&
表2:湖南与江西基本情况比较
&&&&&&&&&&&&&&&&&&&&&&&&&&&&&&&&&
表3:湖南与江西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 表2、3资料来源: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将实现富强、统一、民主三大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位居中部的湖南和江西必将随着中部的崛起而崛起。
&&& 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面临着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到2008年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前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超过3000美元,步入经济不断繁荣,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不断提高,生态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
&&& 当前江西人气旺、地气也旺,全省上下形成了"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目标是2050年进入现代化,把江西建设成"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即面向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变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人们休闲、旅游的大花园。
&&& 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治山治水治湖相结合,未来的洞庭湖与鄱阳湖一定会更加美好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20世纪人类的世纪觉醒。进入21世纪,人类已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破坏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洞庭湖区与鄱阳湖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力求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生态和环境恶化的零增长,从"人定胜天"转向"天人合一",从与水争地转向主动退让与水和谐相处,保持湖区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保证人类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 如果人为的因素超过自然生态环境所能忍耐的极限,自然规律就会对人类进行报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治山治水治湖的新观念,努力探讨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中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治山治水治湖治江治库结合起来,从湖区、水系和长江干流三个方面研究提出根治措施。上游要加强水土保持,中游要梯级建库拦洪,下游要清淤、疏浚、固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坚决贯彻国务院提出的"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指导原则,正确处理好江与湖、蓄与泄、湖与垸、山与水、标与本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就湖区而言,应下决心扩大外湖,留足内湖,废弃一些巴垸民垸,坚决将一些低洼易涝的堤垸退田还湖,安排一些易涝、易冲区作为滞洪、行洪区,给洪水以出路。如果一味地加高加固堤防,只能越加越险。如果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久的将来洞庭湖与鄱阳湖就可能在地球上消失;如果人们不珍惜洞庭湖与鄱阳湖这两个"聚宝盆",而是为所欲为地把它当作藏污纳垢的"垃圾桶",留给子孙的将是灾难性的一湖脏水;如果血吸虫病得不到有0效控制和防治,"鱼米之乡"就有可能遭到"瘟神"的严重摧残。
&&& 建国以来,洞庭湖治理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特别是1993年列入全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规划以后,洞庭湖综合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一期治理工程,湖区抗御洪灾的能力大为提高。1996年开始启动的二期治理工程,包括堤垸加固、蓄洪安全建设、河道整治、防汛通讯报警设施、城市防洪、电排设施更新改造、水利结合灭螺等7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洞庭湖综合治理近期规划(2005年三峡工程正常运行初期),以防洪治涝为主,兼顾灌溉、供水、航运、水产、环境保护、血吸虫病防治等方面,工程投资总计150.18亿元,其中湖南134.76亿元,湖北15.42亿元。当务之急是加快蓄洪区安全设施建设,保障蓄洪区近16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把上述治理规划和治理方案落到实处,都需要湖南、湖北两省人民携手合作。
&&& 洞庭湖的未来如何?学术界有三种预测:一是大量泥沙淤积和围垦,洞庭湖正逐步走向衰亡;二是若新构造运动带来的沉降大于淤积,洞庭湖面积将会扩大;三是如果淤积与沉降大致相等,未来的洞庭湖就能保持现状。洞庭湖区年平均构造沉降率为10毫米,年构造沉降量为1.88亿立方米,大于1.61亿立方米的泥沙淤积量。随着上游封山育林的进展和三峡水库的修建,入湖泥沙量还会减少。
&&& 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方案,2015年以后洞庭湖的天然湖泊面积将恢复到4350平方公里以上,再经若干年的努力,同时加大挖泥船挖掘湖内泥沙的进度,加上新构造运动带来沉降的影响,不久的将来洞庭湖有望超过鄱阳湖,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 湖南人民一定会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行动,使朱钅容基总理"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的美梦成真,曾经是"湖光秋月两相宜","遥看洞庭山水翠"的洞庭湖区,留给子孙后代的必定会是一幅蓝天碧水绿地组成的美好图景,也一定能够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风景生态群落和优美的生态风景旅游区。
&&& 鄱阳湖是我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1985年以来,江西把治山、治江、治湖、治穷有机结合,治理开发并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由南至北的16万平方公里的山江湖区域内建立了红壤开发、沙化土改造、水土流失控制等9大类20个试验示范基地,并辐射出100多个推广点,成功建立了112个大型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和2个流域治理样板,在江西这块充满忧患和希望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碧水奔流,青山滴翠"的新春图。这一艰巨浩繁的跨世纪工程,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厚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英、美、德、法、意、以、荷、加、澳、瑞士等国的官员和学者,纷纷到江西考察,并以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表示对这一世纪工程的支持。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又提出了"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把根治鄱阳湖洪水灾害和资源深度开发相结合,消除影响湖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大力开发湖区优势资源,使湖区成为江西省最快崛起的区域。江西省目前还在拟建鄱阳湖控制工程和湖水济京津工程,利用鄱阳湖1457亿立方米的入江水量,加上控制工程12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可以每年向京津地区输水160亿立方米,可望为南水北调作出新的贡献。
江湖治理一向被人民称为"德政"。随着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滇池综合治理,京杭大运河整治,以及诸多城市防洪大堤与沿江沿湖风光带的修建,标志着我国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已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预料,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工程还将出现一系列大的动作,南水北调会成为现实,曾经沟通过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灵渠有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中华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幅山青水秀的水量平衡图。
&&& 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区与鄱阳湖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长江中游的航道条件,促进湖区的水运业和水陆联运业,把以重庆为中心的川江航运体系,以长沙为中心的洞庭湖航运体系,以武汉为中心的汉水航运体系和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航运体系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长江航运向大型化和标准化发展,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目前洞庭湖在枯水期经常发生轮船搁浅事故,严重阻碍主航道的畅通。经三峡水库调节,届时长江将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岳阳城陵矶至武汉江段的航运地位将更加突出,湖南省可籍此开航5000吨级船舶上溯川渝和通江达海。
&&& 三峡的大规模开发还会使旅游观光业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经济部门,三峡风景线是由巨川、深谷、高山这三者共同形成的,激流、绝壁、奇峰共同构成了三峡风光的主旋律,西陵峡之险、巫峡之秀、瞿塘峡之雄,驰誉天下。三峡的游览观光可与洞庭湖区、鄱阳湖区生态旅游圈联袂开发,与张家界、桃花源、岳阳楼君山、长沙、衡山等构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一体的旅游路线。也可与庐山、井岗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美旅游城市南昌、九江等构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一体的另一条旅游路线。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⑴《中国的湖泊》,王洪道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3月版;
⑵《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⑶《长江大辞典》,王杰、王保畲、罗正齐主编,武汉出版社1997年6月版;
⑷《洞庭湖治理与开发》,王克英主编,郭辉东、朱翔、曾品元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⑸《洞庭湖与长江治理开发对策探讨》,潘贵玉、郭辉东,编入《对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民进长江中上游水患防治座谈会论文汇编》,开明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⑹《湖南与江西比较研究》,郭辉东,湖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等内刊及《经济潮》、《湖湘论坛》公开发表;
⑺《江西省水利志》,江西省水利厅编,江西省科技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⑻《世界工程--山江湖开发治理》,杨淳朴、吴国琛主编,江西科技出版社1996年4月版;
⑼《推进山江湖工程科技创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王晓鸿,2002年6月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文件汇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