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阳系八大行星星缺一不可,麻烦解释下!

---05月27日 14:36高中地理先讲“宇宙与地球”,似乎是天文学的范畴。其中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是从什么视角来看待太阳系的?
很多人都觉得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科学的,研究者是站在地上的,为什么高中地理第一篇就是“宇宙与地球”,绘制八大行星图的视角是什么?是站在上帝视角吗?还很好奇谁最早绘制出太阳系行星图的?也就是说,似乎有一种偏见认为地理学中的天指的是大气层,那我们地理学者是怎么看待宇宙的?根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乎有些越界。请指教!
按投票排序
八大行星当然是上帝视角,在真实宇宙中是不可能看到那么明显的八大行星的,实际上太阳系是空旷旷的一片黑暗。之所以先讲八大行星,一方面是因为中学教育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天文学、宇宙学课程,而是分散到了物理、地理等各个课程之中,但是,宇宙观的改进又是近代科学诞生以来人类在认识上极为重要的突破,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影响地球和人类演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太阳(以及太阳系),对太阳的关注是地学认识的基础方面——太阳辐射决定大气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决定气候和人类地理活动,当然也就适合在一开始就讲。扩展一点儿说,很多学科的发展,是以承认别的学科的某些基础性事实为基础的,地理学不专门研究太阳本身的运动规律,但是首先要承认太阳的存在以及太阳的引力影响(地球公转)和辐射影响(阳光及其能谱),才能解释回归年、四季和季风、洋流,这不仅仅是为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种基于传统文化的说法,更是为学科内部的研究所必要
不是偏见,地理学确实是研究地球上的各个层次、环境的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前者偏重于地球构造、地质变化、气候、地形等问题,后者片中居民、资源、人口等问题。地理学并不包括地球之外的一切。我非常感动于中学地理课能用一个章节来做这件看似跑题的事,这特别重要。这是一个视角!比如说,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会陷入一个中国中心主义的泥潭,认为什么都是我们独创,什么都是天朝最好,往往忽略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忽略世界环境对中国的影响。类似地,研究地球,必须首先阐明地球在这个宇宙中的地位,地球的周边环境对地球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些,帮助我们知道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球的位置,在太空的位置,以及在逻辑上的地位。这就好比警察破案,了解一个嫌疑人的时候,往往通过从身边的人下手,一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往往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人的轮廓。这是一个基本的科学方法。
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私以为,人文地理是建立在自然地理的之上,有了具体的自然地理,才有了人类活动,有了人文地理。
高中地理的宇宙与地球,其实主要是在讲太阳系中的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地球上生命的产生与太阳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地球来说,没有太阳提供稳定的光能和热能,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再者,自然地理所包含的气象气候学、地貌学、地质学、植物与土壤学、水文学等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都离不开太阳。若不了解地球自转公转与太阳月球的关系,怎么学习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怎么学习气候带怎么学习潮汐。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一个圈层。这个圈层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了解地球在宇宙在太阳系与其他星系的关系,就没法更好的理解地球上现在存在的自然地理现象
关于对天文的看法,作为曾经的地理专业本科生,我认为,想准确的认知某一事物时,应当首先了解这一事物所处的环境及位置,认识地球如此,认识人类历史也是如此。学习天文,就是在帮助更好的了解地球认识地球,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知道为什么太阳系只有地球有生命。或许有一天人类可以登上其他的行星,就能把认识地球的这一套方法用到新的行星上。
至于视角问题,研究地球不是只能站在地面,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使人类对地球的视角不仅仅是在地面,而各种飞行探测器比如嫦娥三号,也能发回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遥感图像和嫦娥三号发回的仅仅是图像资料,但在专业的地理学者眼中,他们获得的就不仅仅是图像资料了。八大行星图的确现在没有人能从宇宙中看到,但是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已经足以使人类勾画出太阳系的轮廓。
地理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在我离开大学离开我的专业两年后的现在,我依旧忘不了野外实习看到的秀美山川,忘不了地质实验接触到的纹理精美的岩石,还有那些个下午在天台观测到的各种云彩。地理陪伴我的每一天的生活,把地理用到我生活的每一处,是我对我最爱的地理最高的敬意。
因为很多地理现象,比如说季节的更替,洋流,还有晨昏线以及气候带的划分,都与天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来说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才使得有了极昼极夜现象,再比如说,有月球的存在才有了海洋的潮汐现象,所以说,单纯的研究地理是不全面的。
地理其实研究的是每一个星球的环境,我们只不过是把地球作为例子来讲
地理科学一大特点就是其综合性。高校地理所学科目包括测量地图学,地质学,地球概论,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气象气候学,地貌学。。。。其中的地球概论为基础学科,内容与天文学交叉,所以会涉及到行星、太阳系之类的知识。至于高中必修一图中所绘太阳系,因图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所以是从天北极的角度俯视太阳系。
天文地理两个词,往往是连在一起说的。
我不想从专业角度回答问题我只是知道我是地理专业,大学期间我还必修了 天文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什么八大行星处于近乎相同的轨道平面?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为什么八大行星处于近乎相同的轨道平面?
这是大物课上老师提到的,他提到了与角动量守恒有关,但是我并没听得太明白。谷歌了一下,有些观点是八大行星是在太阳系形成初始赤道面附近由于离心力“甩”出的薄层上形成的。向达人们请教详细说法。能推荐有关书籍或者给出死理性的解答就更好了:)
+ 加入我的果篮
国际经贸专业,乐动黑白小组管理员
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太阳系的形成。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最早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原始星云中,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大大小小的各种物质微粒汇聚在一起,逐渐形成较大的团块,较大的团块优惠吸引更多的微粒,于是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集中。引力中心吸引物质最多,形成太阳,外围的微粒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盘状,互相撞击改变方向形成圆周运动,运动中的微粒逐渐又形成引力中心,凝聚成行星。这样能够解释两点:1.为什么八大行星轨道共面且近似圆形。2.为什么公转方向同向。
当然现在公认的学说是在此基础上的现代星云说:太阳系原始星云是巨大的星际云瓦解的一个小云,一开始就在自转,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部演化成星云盘,星云盘以后形成行星。目前,现代星云说又存在不同学派,这些学派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但是总体来说大同小异,可归纳成三种类型:①灾变说——行星物质是某种重大突发事件从太阳中分离出来,例如另一颗恒星走近或擦过太阳,或由于太阳自身爆发,分出的太阳物质后来形成行星。②俘获说——太阳从恒星际空间俘获物质,形成原行星云,再演变为行星。③共同形成说——太阳系的所有天体都由同一个原始星云形成,星云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围部分形成行星等天体。PS:相关资料:18世纪康德与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S.Laplace,1796)各自独立提出的星云假说,都设想太阳系由同一片“原始星云”演变而成。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无法解释太阳系内部质量和角动量分配的矛盾(太阳占总质量的99.85%,但其角动量仅占总角动量的0.6%)。星云说面临的尴尬导致20世纪初多种灾变说的兴起,但后者也遇到许多与观测事实不符的矛盾(恒星间的接近或相撞几率极少,约3000万亿年发生1次,银河系年龄仅150亿年左右),到20世纪40年代渐趋衰落。因此,20世纪后期以各种新星云假说的复兴为特征。例如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F.Hoyle,)提出原始星云(低温慢转)在引力收缩中转速加快,分别脱出行星圆盘和卫星圆盘,最终形成了太阳系。在热核反应启动后的太阳升温过程中,电磁辐射产生磁力矩,实现了角动量从太阳向行星的转移,从而克服了传统星云说的致命弱点。 PS2:奇怪的特例:1.金星的自转方向自动向西,与其他行星相反。 可能的解释: 
金星逆向自转现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与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是现在还无法证明。除了这种不寻常的逆行自转以外,金星还有一点不寻常。金星的自转周期和轨道是同步的,这么一来,当两颗行星距离最近时,金星总是以同一个面来面对地球(每5.001个金星日发生一次)。这可能是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作用的结果--当两颗行星靠得足够近时,潮汐力就会影响金星自转。当然,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2. 天王星的自转轴可以说是躺在轨道平面上的,倾斜的角度高达98°,这使他的季节变化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行星。其它行星的自转轴相对于太阳系的轨道平面都是朝上的,天王星的转动则像倾倒而被辗压过去的球。可能的解释:
导致这种结果的机制仍然未知;天王星异常的转轴倾斜原因也不知道,但是通常的猜想是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一颗地球大小的原行星撞击到天王星,造成的指向的歪斜。好吧,貌似撞击事件万能,解释一切o(╯□╰)o
传播学硕士,死硬死硬派
引力牵引。
外语系在读
大学物理的内容
m一下~的确有学生问过~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为什么现在只有八大行星了?_百度知道
为什么现在只有八大行星了?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八大行星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新浪科技讯 据参加第26届IAU大会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透露,今天早上,IAU大会给与会的天文学家提供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并将在当地时间下午14:00点(北京时间晚上20:00)举行的在IAU大会第二阶段全体会议上进行表决。
据悉,这份决议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包含4个部分即5A号决议,5B号决议,以及6A号决议,6B号决议。对决议5A和决议5B的投票将分开来依次进行。同样,对于决议6A和 6B的投票也将分开进行。决议5A是IAU关于“行星”和相关名词的主要定义。决议5B对由水星到海王星这8颗行星组成的集体称呼前面加上了“classical”。决议6A以冥王星为原型为IAU创建了一个新的天体类别。决议6B为这类天体引入了“plutonian objects”这个称呼。
以下是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
号,国际天文学联和会大会决定不在将冥王星列入行星当中.因为冥王星现在科学家把它定义为矮行星.
冥王星因为体积和质量太小被降级了
因为冥王星byebye了
天文科学家说了算。
冥王星被排挤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系九大行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