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字家庭led产业链结构图图~

中国数字家庭市场发展动力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中国数字家庭市场发展动力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活理念日益普及,数字家庭的概念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比较成熟的概念。数字家庭产业是以家庭用户的信息化应用和需求为核心,以数字化电子产品所形成的家庭网络为载体,以标准化网络为接口,以面向家庭用户的各类网络化服务为内容的产业。其中,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消费电子企业、家庭用户等是数字家庭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并扮演不同的角色。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是依据中国当前三网融合政策法规,以数字家庭市场的主要业务功能和产业链结构为基础,借助平衡计分卡法进行关键评价指标选取,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数字家庭市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用模型再现当前中国数字家庭发展前期的市场结构。接下来,通过对产业链中重要节点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数字家庭市场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产业链的结构优化提供策略建议。目前,国内三网融合正处于地区性试点阶段,严格来说数字家庭市场处于初级启动阶段,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国数字家庭市场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主体分为指标选取、产业链建模、模型分析三个部分。
评价指标选取部分:目前中国数字家庭市场发展处于探索中成长的阶段,也是本文的研究领域。结合这一阶段的特征,采用平衡记分卡法选取评价指标。
产业链建模部分:系统动力学建模,通过评价指标间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流图,建立评价指标间动态影响关系,防止静态指标评价的片面性、独立性。
模型分析部分:包括产业链评价结果分析以及产业链优化分析两部分。
论文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围绕产业链中重要节点的构成要素,动态查找数字家庭市场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可优化空间,通过研究核心节点投入、分成模式、内容播控权管理力度,为产业链发展优化提供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F49【目录】:
摘要4-5ABSTRACT5-6目录6-8第一章 绪论8-12 1.1 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8-11
1.1.1 研究背景8-9
1.1.2 研究对象9-10
1.1.3 研究意义10-11 1.2 本文的结构11-12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2-26 2.1 数字家庭概述12-18
2.1.1 数字家庭的定义12-13
2.1.2 数字家庭业务功能及发展方向13-15
2.1.3 数字家庭产业链结构15-17
2.1.4 数字家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17-18 2.2 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18-26
2.2.1 产业链评价指标选取办法19-21
2.2.2 产业链评价办法21-26第三章 数字家庭市场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26-34 3.1 数字家庭产业链评价指标26-29
3.1.1 指标选取方法26
3.1.2 选取评价指标26-28
3.1.3 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28-29 3.2 数字家庭产业链评价方法29-34
3.2.1 评价方法选取29-30
3.2.2 边界界定30-34第四章 IPTV市场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34-54 4.1 IPTV概述34-35
4.1.1 IPTV业务介绍34-35
4.1.2 国内IPTV监管体制35 4.2 构建IPTV业务市场产业链系统模型35-42
4.2.1 IPTV市场产业链模型35-39
4.2.2 目前国内IPTV主要合作模式39-42 4.3 IPTV业务产业链因果关系图42-47
4.3.1 因果关系图43
4.3.2 反馈回路分析43-47 4.4 IPTV业务产业链SD仿真流图47-54
4.4.1 建立SD仿真流图47
4.4.2 原因树分析47-54第五章 模型仿真54-78 5.1 数据处理与模型检验54-59
5.1.1 数据采集54-57
5.1.2 数据处理57-58
5.1.3 模型检验58-59 5.2 绩效评价59-62 5.3 评价结果分析62-75
5.3.1 核心节点投入值对目标观测变量影响分析62-65
5.3.2 分成模式对目标观测量影响分析65-70
5.3.3 内容播控权管理力度对目标观测量影响分析70-75 5.4 小结75-78第六章 结论78-82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78-79 6.2 论文创新点79 6.3 论文不足及展望79-82参考文献82-84附录1:客户调查问卷84-88附录2:IPTV业务市场发展研究模型中主要变量及公式88-94致谢94-9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情况9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晋炜;黄逸珺;刘川江;白动宾;;[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陈力;童玮珂;;[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冯承文;徐斌;;[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10期
鲁静;;[J];中国科技投资;2010年08期
李林;;[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年07期
万朝晖;彭宇;;[J];电信技术;2009年01期
聂祥;[J];电信科学;2005年05期
张明杰;韩建亭;胡冰松;刘文超;;[J];电信科学;2010年04期
李海舰,聂辉华;[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9期
陈晓军,廖忠双;[J];广东通信技术;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超?赵艳秋;[N];中国电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朋;[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叶利生;[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辉;[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赵文;[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王杏芝;[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黄银平;[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何坤来;[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治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李向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武士涛;;[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年02期
李向坤;赵鸿志;曹江辉;于志华;代振忠;;[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秦字兴;忻展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吴翔阳;[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张军;;[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3期
汤湘希;[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3期
王磊;胡荣昌;;[J];财会月刊;2006年20期
王宝明;;[J];财会月刊;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晓波;;[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蔡明友;;[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李蓉;谈国新;张静;;[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李福苟;;[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雷煜卿;汪洋;丁慧霞;;[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冯建新;高益寰;王光兴;;[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汤谷良;张茹;;[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忠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武建龙;[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王晓枫;[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高红波;[D];上海大学;2011年
夏伟怀;[D];中南大学;2010年
刘珊;[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沈剑;[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谭亮;[D];重庆大学;2010年
王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胡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春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朱皓珏;[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瞿雪梅;[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李刚;[D];南昌大学;2010年
刘昭;[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吴留永;[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刘营华;[D];东华大学;2011年
王鑫;[D];西北大学;2011年
杜凌凌;[D];吉林大学;2011年
范雪波;[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念国;[J];商业研究;2002年20期
杨学忠;郭华良;梅传声;;[J];出版科学;2007年05期
张鸿;韩黛娜;李娟;;[J];财经论丛;2008年01期
于立,肖兴志;[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李春燕;;[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蒙高原;;[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马珺;[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陈小外;田涌泉;;[J];当代电视;2006年07期
舒华英;黄逸珺;白莹;;[J];当代通信;2005年21期
汪卫国;;[J];当代通信;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景荣;[D];重庆大学;1999年
张力菠;[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李海波;[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民安;[D];四川大学;2002年
刘秀新;[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李雪波;[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宓燕;[D];东南大学;2004年
王琦;[D];武汉大学;2005年
龙志军;[D];武汉大学;2005年
陈涛;[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李晓平;[D];山东大学;2006年
左云霞;[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逯进元;[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继昂;;[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07期
琚建平;;[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08年08期
杨育谋;;[J];上海经济;2005年06期
杨育谋;;[J];创新科技;2005年08期
鲁静;;[J];中国科技投资;2010年08期
梁钦;;[J];每周电脑报;2006年10期
陈任;耿涛;孟思明;王星杰;;[J];智能建筑;2009年02期
威名;;[J];现代传输;2006年02期
王洁琼;本刊编辑部;刘清涛;朱振荣;张少驹;黄铁军;马翚;;[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03期
郭正涛;;[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仇剑书;温锋;李仲侠;;[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陶珠凤;;[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苏军;;[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蔡明友;;[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陈业芳;;[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丁海;;[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米川;;[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张敬;;[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刘湜;;[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清;;[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耀闻;[N];中国电子报;2008年
徐绍峰;[N];金融时报;2008年
王沛霖;[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本报实习记者
修荣腾;[N];通信信息报;2003年
李华;[N];中华建筑报;2003年
本报记者 陈斌;[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罗竖一;[N];中华建筑报;2008年
苏月琼;[N];中国电子报;2004年
周昊;[N];电脑商报;2003年
李全伟;[N];计算机世界;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墨济;[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李政;[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张秋红;[D];吉林大学;2012年
张君;[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孟庆红;[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林志强;[D];华侨大学;2012年
田宇;[D];东北大学;2010年
马慧;[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张爽;[D];吉林大学;2013年
董爽;[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康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孙晓璐;[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王晶;[D];西北大学;2010年
刘庆远;[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苏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曾丽芳;[D];吉林大学;2011年
丁英姿;[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张炳华;[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杨小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于涛;[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征稿通知
全“讲、比”组办发〔2014〕11号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以下简称“讲、比”活动)深入开展,营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全国“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科协)决定对年度在企业开展“讲、比”活动中有突出贡献、有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先进集体、创新团队、创新标兵和优秀组织者进行评选表彰。根据《全国“讲、比”活动表彰...
 征稿通知
关于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先进集体、创新团队、创新标兵和优秀组织者入选名单公示的通知
&全“讲、比”组办发〔2014〕11号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 &&
电话: 010--地址: 海淀区阜成路115号丰裕写字楼E座信箱:
邮编: 100142联系人: 马铭阳
数字家庭改变生活――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本刊记者/苟凤琼
数字家庭改变生活――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网络、业务之间不断融合,数字家庭和数字生活产业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并将由此催生出2015年中国数字家庭产业累计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为完善数字家庭产业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集聚,促进数字家庭普及应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广州市和中山大学共同建立了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标志着中国正式展开对数字家庭技术体系的研究、制定及推广工作。
&&&&&&&&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是产学研结合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以位于广州大学城的“数字家庭研发园”为核心、建设“数字家庭商务园”,辐射20平方公里“数字家庭制造园”,形成研发、商务、制造“三园合一”新格局,同时带动中山、云浮、东莞等六大基地。&&&&&&&&基地建立以来,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基地以“新技术、新服务、新产业”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三创三高争一流”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创新标准,构筑科技聚焦的高端平台;创活应用、培育“三网融合”的高新服务;创优环境,打造资源聚集的高效园区,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一流数字化、信息化、新兴产业化核心基地。&&&&&&&&经过发展,基地引进各类科技孵化企业100余家,引进各类技术支持中心和研发机构24家,数字家庭相关领域申报专利1000余项,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67项,已引进DiiVA、AVS、DHiA、UTI、DRA、国笔等多项相关标准,完成了38项国际、国家、地方标准的制定,在广州市已形成了以数字家庭国家和国际标准产业化为特色的产业群;已开发出和正在加快开发5种芯片、4个互动增值服务平台、6种机顶盒、2个交互遥控器、8大互动增值服务、23类数字家庭产品。&&&&&&&&为应对市场上机顶盒产品参差不齐、功能结构混乱、技术不规范、市场监管困难等问题,基地形成广联标准体系。广联体系融合支持国家基地已聚集的DHiA、DTMB、UTI、AVS、DRA、DRM、DiiVA、闪联、e家佳、国笔等十大国家标准,是数字家庭标准体系的集成创新,方便整合机顶盒产品功能,实现一体的智能家居控制。&&&&&&&&基地积极推进以高清互动、三网融合为主要目标,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为特征的数字家庭应用示范试点工程,打造“数字生活”平台。番禺区2009年初完成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一万户试点,实现“互动高清”和“增值运营”,现已开通38套电视频道,72小时电视节目回看,3000小时节目点播,初步实现了娱乐电视向信息电视、商务电视发展转变。同时进行的“1+8”应用示范进展良好,即以基地为中心,逐步向周边云浮、茂名、东莞、中山、佛山、韶关、湛江、深圳等地和临近省份输出技术、内容、服务和产品,扩大应用示范规模和内容辐射范围。其中云浮“三网融合”项目经广东省政府批准为“三网融合双向互动数字电视应用示范市”。南方传媒、中国联通等单位也积极参与共建。
&&&&&&&&引领数字家庭产业的未来
&&&&&&&&为引领中国数字家庭和数字生活产业的未来,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抓住下一代通信与网络、数字音视频、数字3C产品等技术更新的机遇,发挥区域内产业和技术资源集聚的优势,计划到2015年,将珠三角建成具有中国数字家庭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创新示范区,并制定了推动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一是按照大基地、大产业的格局,进一步做好新产品,建设新环境,抓好产业优势资源聚集,加快发展。积极支持和推动电子四所、五所等部属院所、数字家庭等相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数字家庭标准建设,牵头起草数字家庭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鼓励和吸收骨干企业参与标准起草工作;推动整合数字电视、数字音视频(AVS)国家标准,以及闪联、数字音频(DRA)等行业标准,构建数字家庭标准体系和专利池;支持和推动国内外数字家庭关联厂商组建数字家庭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联动发展,构建完善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发挥基地研发力量雄厚和技术门类齐全的优势,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和数字3C产品,推动数字音视频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国内最大的数字音视频产业集群。&&&&&&&&二是扩大规模、丰富内容两者并举,不断扩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规模,加快试点,培育数字生活大市场。在番禺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一万户试点的基础上,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番禺十万户试点,2010年走出番禺实现三十万户试点,2012年走出广东实现百万户试点。&&&&&&&&以基地试点的主承担单位广州星海传媒有限公司为互动增值平台及内容服务的总牵头及承担单位,除广电直播及点播内容外,统筹其他增值业务的审查、上线和运营;为入驻基地的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优惠政策,优先使基地内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在基地内孵化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出数字家庭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和民族品牌。&&&&&&&&发挥信息化应用广泛深入、数字内容丰富和增值服务能力强等综合优势,加快数字家庭应用创新、业务创新和体制创新,推进技术、网络和业务融合,发展面向家庭的综合信息服务。&&&&&&&&聚集一流人才,创建一流基地
&&&&&&&&基地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家庭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带动基地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数字化、信息化、新兴产业核心基地。目前国家基地已引进聚集了11名院士、20多名教授、20多名博士和1300多名科研人员。另外,基地还建立了国内人才专家库,依托全国最大的广州大学城聚集了100多名院士等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1000多名。通过产业链聚集与国外相关人才机构共建海外专家人才库,目前已初步建立合作关系,该人才库已有1000多人,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聚集人才。&&&&&&&&一是积极开展“创新引领”工程系列活动,加快产业链人才聚集。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举,注重高端专才的引进,并大力实施“数字家庭学者人才引进工程”。二是依托广州大学城人才资源优势,创建国家基地研修体制,对优秀人才进行再培训。数字家庭研发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内,国家基地充分依托大学城人才资源优势,创建国家基地研修体制,抓本地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再培训,构筑人才“金字塔”。三是大力开展中低端技能型人才培育、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建设人才高地。为此,国家基地成立了服务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提供数字家庭人才培训和市场信息,根据产学研战略联盟相关单位用人需求提供信息对接服务。同时创建数字家庭人才服务标准,建立并启动广东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现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之园、服务之园。在工信部、广东省、广州市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基地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家庭应用模式,建成全国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区,用创新科技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日,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将迎来她的两周年华诞。在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国家基地传承中华民族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继续探索,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将创造出更大辉煌,成为南粤大地高技术产业方面一朵盛开的奇葩。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电话:010- 传真:010- 邮编:100142 邮箱: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5号丰裕写字楼E座二楼
Copyright&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网络中心--技术支持数字家庭产业研究发现报告--IT产业
Search|搜索
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数字家庭产业研究发现报告
[报告页数]
[报告字数]
[报告名称]
数字家庭产业研究发现报告
[支付方式]
[完成日期]
[报告价格]
印刷版:电子版:15000印刷版+电子版:15500
[传真订购]
[电话订购]
&&&&数字家庭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提出,不过,当时市场反映冷淡,在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后,数字家庭在近年来又活跃了起来。从目前数字家庭的发展看来,全球数字家庭网络的发展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家庭简单连网,共享打印机是这期间最主要的应用。此外,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成长。&&在未来,随着在线影音娱乐、网络游戏市场等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数字电视节目的开通、家用电器控制家居安全监控以及更多3G业务应用的丰富;随着人们对家庭内部共享数字媒体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逐渐改变,相信这个市场会云集更多的3C厂商、芯片提供商、CP/SP、智能家居集成商、智能小区开发商乃至运营商等诸多产业链环节的参与。面对这个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诺达咨询在经过长期的市场跟踪和调研,在通过与业内资深专家的访谈研究,结合我们丰富的行业情报库和大量的二手分析,于2005年底推出了《中国“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通过研究发现:&&1.数字家庭得益于普适计算的理念而发展壮大起来。所谓普适计算,就是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整个智能连网环境却可以协同起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体验。&&&2.数字家庭与智能家庭、家庭自动化、家庭网络的含义基本类似,不过数字家庭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数字化生活的理念,数字家庭由家庭网关、智能信息终端设备以及家庭智能连网环境组成,应该说家庭网络只是其中家庭连网环境中的一环,而由数字家庭的发展趋势看,从简单的接入、文件打印共享到家庭娱乐到最终的智能家居,应该说智能家居更强调家庭安防,因此,我们可以看见,在业内这些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在未来,和家庭应用相关(如远程控制)的外部通信应该由三网融合后的全IP网络通过家庭网关(连接外网和内网的核心桥梁)接入数字家庭网络,整个家庭内部则是一个智能的动态组网环境,包括高速的多媒体传输网络和低速的网络家电控制网络。&&3.目前,数字家庭的发展正处于市场导入期,还不存在完整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只是在某些产品的互联上有所突破,各大厂商还是各自为战,推出基于数字家庭某些特定的应用,全套、完整的数字家庭目前最多只是出现在厂商的样板间。可以看到,虽然一部分产品已经推出,但总的说来,数字家庭仍多数停留在市场的概念宣传以及公司品牌推广阶段。&&4.家庭无线互连技术将成为未来数字家庭网络的发展趋势。目前,家庭无线互连更多的还是采用Wi-Fi,特别是802.11b/g,不过,其相对较高的功耗也为其在电池供电的家庭消费电子器件上的应用带来了阻碍。&&5.“数字家庭”产业链相对比较分散,不同于电信产业链由运营商集中控制。产业链中许多成员可以通过特定的途径直接为用户提供产品,而不用经过运营商这一环节,因此不存在链主的位置。&&6.在数字家庭领域,韩国的研发是走在前面的;日本则主要强调能源的节省和环保问题,另外,自行开发具有本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家电操作系统软件是日本数字家庭领域的一大特色;而美国基于IPv6和高性能电池的研发也在加紧进行中……&&7.2002年~2004年家庭网络的增长速度并不是非常快,估计到2005年或2006年以后,数字家庭网络才会逐渐进入市场成长期,诺达以为,全球由数字家庭带来的收入将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将从2002年的3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300亿美元。'第一章.“数字家庭”概述&5&&1.1概念定义&5&&1.2“数字家庭”的组成和功能&5&&1.3“数字家庭”应用模式&7&&1.4“数字家庭”的生命周期&7&&第二章.&“数字家庭”产业联盟及标准化组织发展分析&8&&2.1&ITU-T&8&&2.2&ETSI&9&&2.3&DLNA&9&&2.4&闪联&10&&2.5&e家佳&11&&2.6&UOPF&12&&2.7&ECHONET&12&&2.8&UPnP&forum&13&&2.9&OSGi&Alliance&14&&第三章.“数字家庭”宏观环境PEST分析&15&&3.1“数字家庭”发展相关技术分析&15&&3.1.1普适计算(Ubiquitous&Computing)&15&&3.1.1.1&普适计算的概念&15&&3.1.1.2&上下文感知&16&&3.1.1.3&移动计算&16&&3.1.2家庭网络&16&&3.1.2.1&家庭组网技术&16&&3.1.2.2&家庭网关&17&&3.1.2.3家庭有线互连技术&17&&3.1.2.4&家庭无线互连技术&18&&3.2“数字家庭”相关政策环境&19&&3.2.1国外政策环境&&20&&3.2.1.1韩国&20&&3.2.1.2日本&21&&3.2.1.3美国&22&&3.2.2中国政策环境&&22&&3.3&经济环境&23&&3.3.1国外经济环境&&23&&3.3.1.1韩国&23&&3.3.1.2日本&24&&3.3.1.3美国&25&&3.3.2中国经济环境&&26&&3.4&社会环境&26&&3.5中国“数字家庭”市场成长影响因素分析&27&&3.5.1驱动因素&27&&3.5.2制约因素&27&&&&第四章.“数字家庭”产业链分析&28&&4.1“数字家庭”产业链的构成分析&28&&4.2产业链的关键环节&29&&4.2.1芯片提供商&29&&Intel&29&&AMD&31&&威盛&31&&ATI&32&&矽统&33&&飞思卡尔&33&&4.2.2软件提供商&34&&微软&34&&讯连&35&&友立&37&&4.2.3内容服务(CP/SP)提供商&38&&盛大&38&&AOL时代华纳&39&&上海文广&40&&4.2.4网络设备厂商&40&&D-Link&40&&Linksys&42&&华为&44&&NETGEAR&45&&3Com&45&&BUFFALO&46&&4.2.5终端设备厂商&47&&诺基亚&47&&西门子&47&&三星&48&&TCL&49&&苹果&50&&索尼&50&&联想&51&&华硕&52&&富士通&53&&海尔&53&&上广电&54&&飞利浦&55&&4.2.6智能家居集成商&56&&清华同方&56&&上海索博&57&&易居科技&58&&普力特&59&&瑞朗&59&&4.2.7&电信运营商&60&&SK&Telecom&60&&上海电信&61&&第五章.全球“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分析&62&&5.1全球“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62&&5.1.1总述&62&&5.1.2欧美&63&&5.1.3亚太&64&&5.1.3.1日本&65&&5.1.3.2韩国&66&&5.2全球“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67&&5.2.1全球家庭网络用户规模与预测&67&&5.2.2全球家庭网络设备市场规模与预测&67&&5.2.3全球家庭网关销售量预测&68&&5.2.4全球家庭网络市场规模与预测&68&&5.3“数字家庭”为产业链成员带来的商机&69&&5.3.1房地产厂商:智能住宅成“卖点”&69&&5.3.2安防生产厂商:“重获新生”&69&&5.3.3家电厂商:新的利润增长点&70&&5.3.4&IT厂商:渗透家电新领域&70&&5.3.5芯片厂商:“无穷活力”&70&&5.2.6智能手机厂商:新一代娱乐终端&70&&5.3.7运营商:开辟增值服务的又一领域&71&&&&第六章.中国“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分析&71&&6.1中国“数字家庭”的发展历程&71&&6.2中国“数字家庭”发展现状及趋势&72&&第七章.中国“数字家庭”相关产品市场规模分析预测&72&&7.1中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预测&72&&7.2中国VOIP市场规模预测&73&&7.3中国IPTV市场规模预测&74&&7.4中国STB市场规模预测&75&&第八章.家庭用户消费行为分析&76&&8.1市场反映&76&&8.2数字家庭的认知度分析&77&&8.3对数字家庭的接受程度分析&77&&8.4消费者对数字家庭关心和担心的问题&77&&第九章.发展策略及建议&78&&9.1&总体建议:需求驱动,提高用户认知度&78&&9.1.1提高用户认知度&78&&9.1.2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78&&9.2&设备厂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79&&9.3&运营商:加强运营支撑,将“数字家庭”向网络侧推进&79&&9.4&CP/SP:丰富内容应用,体现个性化服务&80&&9.5&软件厂商: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命脉&80&&9.6&能源厂商:加紧高性能电池研发&80图表目录&&图表&1&未来的数字家庭网络&7&&图表&2&远程监控实现图&8&&图表&3&数字家庭应用模式&8&&图表&4&DLNA互操作性技术指南与标准实施阶段&11&&图表&5&DLNA产品一览表&11&&图表&6&“e家佳”部分专利一览表&13&&图表&7&ECHONET网络架构&14&&图表&8&OSGI&Alliance成员产品一览&15&&图表&9&主要家庭有线互连技术比较&19&&图表&10&主要家庭无线互连技术比较&20&&图表&11&韩国IT839战略项目分解及实现目标&22&&图表&12&年日本家用电脑普及率&25&&图表&13&日本数字内容市场规模成长情况&26&&图表&14&“数字家庭”产业链构成图&29&&图表&15&英特尔数字家庭产品价格&31&&图表&16&威盛信息娱乐服务器组成&33&&图表&17&Microsoft&Windows&XP&Media&Center&Edition&36&&图表&18&讯连威力百科&37&&图表&19&讯连威力剧院功能&37&&图表&20&D-Link&DSM-320无线媒体播放器的实现&42&&图表&21&D-Link&SecuriCam&DCS-5300W网络摄像机的实现&43&&图表&22&美国用户2005年第一季度VOIP端口市场份额&44&&图表&23&华为数字家庭网络整体解决方案&45&&图表&24&华硕家庭无线网络解决方案&53&&图表&25&i-home&家庭智能化系统&56&&图表&26&易居科技智能家居解决方案&59&&图表&27&SK电讯的数字家庭服务网络&61&&图表&28&SK电讯数字家庭服务&61&&图表&29&上海电信的“数字家庭”&62&&图表&30&全球家庭网络用户规模与预测&68&&图表&31&全球家庭网络设备市场规模与预测&69&&图表&32&全球家庭网关销售量预测&69&&图表&33&全球家庭网络市场规模与预测&70&&图表&34&中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及预测&74&&图表&35&中国互联网及PC&to&PC的VOIP用户规模及预测&75&&图表&36&中国IPTV业务用户规模及预测&75&&图表&37&中国数字机顶盒销量规模及预测&76&&图表&38&年中国IP&STP市场规模预测&77
订购热线:010-北京总部:广州分部:成都分部:订购电邮:开户名:北京博纳支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账号:10 001
客服电话:010-
010-/17/18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ed产业链结构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