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郭美美炫富事件事件写作文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高考作文素材:郭美美事件
高考作文素材:郭美美事件
【事件回放】
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展示了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博主年仅20岁。
最引发人们强烈质疑的是她微博认证的身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间,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事件发生之初,郭美美发表的一条回应微博,对整个事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条微博解释说:“我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
正是博文中说的这种合作模式,让公众的疑问进一步升级。他们质疑:是否有人在利用慈善牟利,为个人获取巨额的财富。
继而,有网友指出郭美美是深圳天略集团旗下的车模,和天略集团高层关系密切,并且通过天略集团认识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
6月24日,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天略控股集团就“郭美美事件”发表声明表示,引发网友热议的“微博炫富女”与红十字会无关。此外,声明中称红十字会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责任的权力。与此同时,郭美美也发表了“我和红十字协会没有任何关系”的澄清声明。
直到6月26日郭美美重新在微博上表明:“本人出于无知在新浪微博上自称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对此愚昧行为给中国红十字会造成的名誉损害和公众误解深表歉意!本人从未在中国红十字会工作,这个身份完全是本人杜撰出来的。”
此后,郭美美迅速删除了微博。随后,她接受了一家网络媒体的采访,采访中她的解释发生了变化。她说,自己最初的身份认证是“演员”,“红十字商会总经理”是表妹修改的,自己并不知情。这使事情越发的扑朔迷离。
网络更是出现“郭美美身份查不出,无心工作”,“一时巨富查不出,无心吃饭”等言论。中央电视台也专门制作了一档“谁是郭美美”的新闻节目。
不难看出,真正刺痛公众眼球的是郭美美最初微博认证的身份——“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就是因为这一道和中国红十字会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让郭美美和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了舆论暴风眼中。
可以说,“郭美美”只是一个引爆点,触发了许多人郁积的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乃至不满。
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在中国,能够面向公众募款的公募基金会并不多,一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二是中华慈善总会,三是各个部委下设的基金会,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政府背景。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主要职责是备灾救灾、卫生救护、卫生关怀及人道救助,而筹资工作则主要通过短信募捐、网上募捐、邮局汇款、银行转账等多种途径开展。
目前中国整个慈善组织有三类:第一类是以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目前已有2000多家,公募基金与非公募基金差不多各占一半,这一类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多数基金会都必须在民政部登记注册。
第二类是红十字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强的,有国际、国家的红十字法做保障的系统。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会的会员。并于1993年10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第三类是慈善会系统,中华慈善总会1994年成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备案注册。
除了这三大类之外,还有公益捐助站点(慈善超市),全国目前差不多有3万多个,是经常性的捐助站点,解决老百姓日常捐赠的问题,也是政府扶持的。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的慈善服务组织,通常称为草根组织,有的注册,有的没有注册,比如关注自闭症的“星星雨”,还有关注脆骨病的“瓷娃娃”。
大家熟知的中字头的几家慈善机构,比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虽然都是中字头,但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属于基金会系列,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不属于基金会系列。
在过去20多年,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主要瞄准受益人的需求,对捐赠人的需求、动机、内心感受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捐赠人常常被忽略,知情权、监督权被剥夺。善款的使用情况,大部分捐赠人无从知晓。因为善款流向及慈善机构本身行政支出不透明,导致很多人对捐款的信心不大。
为什么我们的慈善机构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一直以来就这么难建立呢?除了中国民间慈善事业层次还比较低,公益组织缺乏人才,管理欠规范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公益组织背后的那只“行政之手”,
使得公益组织在向社会募款时,呈现为社会组织面貌;在使用善款时,遵循行政运作机制;在决策时不独立、在问责时无责任人。
这在很大程序上模糊了公益组织的责信机制,甚至使其成为政府聚敛社会资源的途径,而不是公益组织应扮演的“散财之道”。因此,民众所希望的“透明”存在现实障碍。
郭美美事件再次将中国红十字会置于无比尴尬的境地,公众和媒体为什么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声明较劲?这是因为作为承载着中国慈善事业名誉的社会公益机构,从万元帐篷到虚假发票再到天价公务餐事件,中国红十字会正在遭遇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而就在跟郭美美纠缠不清的同时,6月27日,审计署发布的2010年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12月红十字会违规招标,合同金额超出中标金额420.33万元,使得红十字会的信誉雪上加霜。
风暴远没有结束。6月30日,据某媒体披露,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因其“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项目备受争议,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其设施的豪华程度和环境的幽雅程度远非普通养老机构能比。而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正是该基金会的理事长。
在此之前,被视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一面旗帜的“希望工程”,也曾有过严重的挪用基金投资股票、房产及高风险企业的问题。
有关学者认为,郭美美事件的“汹涌舆情”正是指向了利用慈善名义而谋取不当暴利的商业组织,同时还有不透明、不规范的慈善机构与慈善行为。
相关人员的一再澄清,没有使这个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平息,质疑声反而一浪高过一浪。对此,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接受采访时称,公众并不是针对红十字会一家,是对一些社会现象不满的一次集中发泄。
的确,将郭美美事件引向红十字会,有偶然因素,然而,整个中国慈善公益组织被质疑的公信力,才更需引起我们的忧虑。
6月29日晚,北京警方宣布对郭美美事件正式立案,郭美美本人应警方要求也从外地返京接受调查。但是,报案、让公安部门来澄清事件真相也只是个一厢情愿的办法——即使公安部门最后出具书面材料证明郭美美和中国红十字会真的只是一场误会,中国红十字会也不能从这场信任危机的泥潭中从容脱身。
正如有人感慨的那样——“红十字会之忧岂止是红十字会一家之忧,又岂止是公益事业一业之忧,而是整个社会建设之忧,整个社会之忧。”
不破不立,不止不行。如果在走向社会诚信的道路上时,路边某处质量不好的“建筑物”崩塌了,那这种崩塌后的重建,在奠基的时候就该“垒”上公信力。然而,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开始就很牢固的“建筑物”,而不是经常会使我们的生活杂乱无章的“重建”。
【事件链接】
6月2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1月至3月,审计署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下简称红十字总会)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红十字总会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问题。
据人民网报道,2009年底,红十字总会未将所属干细胞管理中心项目资金累计结转和结余25.32万元纳入
2009年度部门决算和2010年部门预算,也未报经财政部门审核确认。2010年,干细胞管理中心使用上述资金用于原项目支出。
2010年,由于会计核算科目应用不当,红十字总会将应用于“红十字事业”的资金收支在往来款科目核算,其中年初结余141.91万元,当年收入30.93万元,支出139.89万元,年末结余32.95万元。且红十字总会决算报表与实际账簿资料不符,多计收入33.07万元,少计支出75.89万元,少计结余32.95万元。此外,在2009年12月,红十字总会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确定了模拟人等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金额1227.67万元后,仍按照原采购预算1648万元与中标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相应增加了采购数量,合同金额超出中标金额420.33万元,占中标金额的34.24%。
郭美美事件尚未平息,中国红十字会却再一次卷入信任危机。
谜一般的郭美美
& 2011年6月20日,一位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在微博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炫富的背后因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引起轩然大波,并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向了风口浪尖。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与此同时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而致歉,并将微博一并删除。
6月26日,“郭美美Baby”在微博中声称,“出于无知在新浪微博上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对此愚昧行为给中国红十字会造成的名誉损害和公众误解深表歉意!本人从未在中国红十字会工作,身份完全本人杜撰。”“决定用更多时间来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正如《青年时报》特约评论员陈方所言,起初“不经意的你”,扯出一个“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头衔;如今“年少不懂事的你”,又忙不迭地道歉反省。只可惜来易来、去难去,谁又会轻易相信你那张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正在滑坡,谁都想一窥其黑洞。这一次,无论基于何种目的,“犯傻”的郭美美最初利用“红十字会”的标签正好炫出了一个洞口。
较真的背后
根据以往“小月月”、“奥巴马女郎”、“天仙MM”等网络名人的发家史,此事不排除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然而,中国红十字总会连下三道声明,公开回应“红十字会中没有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没有商业总经理的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却并没有使得“郭美美事件”偃旗息鼓,相反,每一次声明几乎都会激起网民的质疑。
较真的不是一个炫富的“郭美美”,而是一个不透明、不规范的慈善机构与慈善行为。2008年5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时期就曾爆出中国红十字会用1300万元购买1000顶帐篷的丑闻,红十字会对外发表声明称万元帐篷系谣传。2011年4月,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一张数额为9859元的餐饮发票在微博上被曝光,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质疑。&&&&有舆论直接指出,“三道声明中,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处于被动澄清的状态,始终看不到该机构为扭转局面的主动作为。”央视《24小时》评论认为,中国红十字会光靠声明无法打消公众的疑虑,必须拿出事实证明才可以说服公众。
《北京晚报》披露,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中国红十字会形象危机,中国红十字会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决定启动法律程序。根据我国《红十字会法》中严格限制第三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红十字”的标志与名称的规定,中国红十字会应该首先起诉郭美美滥用“红十字”标志,以维护中国红十字会的良好声誉。但是追究法律责任的背后,我们更期待一个透明、公正的绿色慈善业的崛起。
【相关评论】
1、郭美美事件了犹未了
网友郭美美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微博上炫耀豪宅、名车、名包,引发了公众的疑惑和愤怒,也将中国红十字会拖入了信任危机之中。过去十天来,郭美美微博致歉,媒体深入调查,网友不断爆料,红十字会反复“辟谣”,事情真相在经过“罗生门”般的言说后,并没有变得清晰。
“郭美美炫富”事件发生之初,中国红十字会曾经斩钉截铁地回应: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机构,也未设有“商业总经理”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显然,中国红十字会急欲与郭美美彻底划清界限,但网友和媒体并没有因为这个声明而疑虑尽消。媒体后续披露的信息证明,郭美美的确不像网友开始想象的那样身为红十字会的内部人员,但也并非跟红十字会全无关系。按照目前的进展,两者之间的隐秘关联似乎是这样的: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于2000年提出申请,经中国红十字总会批准成立的行业红十字会组织。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借壳”的王鼎公司,又是中红博爱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中红博爱公司有一名董事叫王军,其女朋友是郭美美。就业务关系来说,红十字会是博爱服务站项目的主办方,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是承办方,中红博爱公司是此项目的运营公司。
目前,媒体并没有发现郭美美炫耀的财富是以不正当手段从慈善项目中攫取的,倒是有中红博爱的人证明:这些都是其男友为讨其欢心而送给她的。看上去,一个曾被网友视为通过慈善中饱私囊的“惊天丑闻”,正在演变成了一个参与慈善项目的富人瞒着妻子千金买笑的桃色事件。然而,没有发现并不等于确实不存在,不管是中国红十字会大呼冤枉,还是中红博爱人士间接为之撇清,都还只是单方面的说词,在没有给出权威的调查结果之前,公众有权保持怀疑。
在此次穷追郭美美事件的过程中,网民表现出了相当的成熟和理性,他们没有威胁郭美美的人身安全,只是要求把郭美美身后的猫腻查个水落石出。网上的炫富之人多了,网民为什么只揪住郭美美不放?因为事涉红十字会,因为公众捐献的善款可能已被盗用。网民并非无端怀疑红十字会,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他们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既有程序上的因由,也有实体上的依据。
首先,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在内的官办慈善机构,在善款的筹集、管理、使用方面缺乏必要的透明度,有爱心的公众似乎把钱捐出去就完了,无法清晰掌握善款的流向和使用效果,而红十字会还时不时爆出“天价餐”、“天价帐篷”等负面新闻,最近更被审计署发现多笔资金有问题。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就不难理解:一个身份模糊的郭美美为何能轻易把公众的怒火引向红十字会。
其次,尽管对郭美美事件的追问暂时没有发现红十字会的重大过失,但人们还是由此看到了很多“秘密”:“博爱服务站”是一个公益性的项目,却有营利性活动掺杂其中——服务站的橱窗和车体上有广告。公益项目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这种行为是否得当?由一个项目推及整个系统,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既有公益性质,又有商业属性,它以慈善的名义开展商业经营,多家公司以复杂的股权关系参与其中,运作过程谁来监管?利润分配是否合法?这些问题可能跟郭美美无关,但跟公众利益有关,跟中国慈善事业的成败有关,需要问个清楚。
因而,郭美美事件发展至今,公众和媒体的追索还不能停止,对由郭美美引出的中国红十字会乃至所有慈善机构的诸多问题更不能视而不见。中国红十字会应该以最大的诚意面对此事,一方面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的审视;另一方面建章立制,将运作模式规范起来。(李星文)
2、别让“郭美美事件”成了“烂尾楼” &
3日,郭美美母女首次面对媒体,接受郎咸平独家专访。郭美美称,自己的“干爸”王军并非网传的、红会内部的王军,而是深圳的一名商人,她出于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认证了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并强调一切与红会无关。对于备受关注的炫富事件,郭美美在节目中流泪道歉。
郭美美事件就是冗长的肥皂剧,虽有悬念但编剧奇差。在微博时代新闻热度难超一周的现实语境中,就在人们感叹后郭美美时代到来之时,郭美美“杀”回来了,虽然又是盈盈粉泪,又是殷殷致歉,但不得不说,矫饰大于真实,表演胜过实情,如网友所称,镜头前的郭氏母女透露出春晚体的假。
兹举两例。一是她干爹。郭美美口口声声地称商人王军是其干爹,但最早披露郭美美与王军关系的中红博爱CEO翁涛予以了证伪。“我再次强调郭美美是王军女友”。“王军对他自己儿子都没那么大方,要是干爸的话,这也算是个奇迹吧”。当然,也不能说翁涛所言就属实,就是真理,但恰如网友所指:“干爹已被暧昧化、标签化的公共趣味中,从常理推测,这个‘干爹’的称呼不寻常。”再说,即便王军是亲爹,也不会如此纵容和溺爱郭美美吧?
二是她妈炒股的问题。郭母郭登峰说,她从1990年开始买股票,从全市只有5只股票时就进入股市。数月间,几万元的股票本金就赚成几百万元。郭登峰如此股技,堪称名如其人,登峰造极。而事实上,媒体简单调查就发现了破绽,即便按郭母所称的5万元平均投入五只股票,都是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获得的收益也只不过是55万元。几万元,几个月,几百万元,郭登峰堪称中国股市的不二高手,像“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国内最大私募公司的掌舵人”裘国根、“私募教父”赵丹阳等等,更不要说当年名动江湖现如今境遇不堪的杨百万,在郭登峰女士面前,恐怕都要臣服于其华丽而飘摆的裙裾之下吧?
有人评价郭美美说:“这孩子的智商,如果不出事儿,都对不起自己。”应该说,这些话有些尖刻。但是,还应该看到,网友之所以调侃郭氏母女,是发自内心的不满,是被郭氏母女调戏、消遣的反诘。试问,明明不是炒股发的财却说是炒股,明明不是干爹却死称是干爹……且在公共采访中,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口咬定是事实,确实太羞辱公众的智商了。
此外,郭美美此前称微博上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是其妹妹帮她改的,现又承认是自己写的,郭美美的话到底哪句是真的?编来变去,即便是真的,恐怕也没人信了。众所周知,政治学上的“塔西佗陷阱”是针对政府部门的,但显然,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公众人物,如果一个名人(不管美名还是臭名、英名还是恶名)同样撒谎不打草稿,再说什么也不会有人信了。当然,也许郭美美才不稀罕人们相信,她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故意留下破绽,让人炮轰,为进军娱乐圈——更准确地说,为重返娱乐圈大发异彩奠定基础。
其实,郭美美有不说或说不的权利,也有撒谎的自由,更有进军娱乐圈的自由。但令人不能不倍感纳闷的是,郭美美事件很复杂吗?为何真相迟迟难以完全大白于天下?此前媒体对商业红十字会、中红博爱等等穷追不舍,但由于缺乏职能部门的介入或配合,对郭美美事件的深入监督就成了烂尾楼。很可惜!
郭美美依然风光着,郭美美事件不能不了了之,真相不能埋葬!别让郭美美事件成了烂尾楼,最后无奈而悄无声息地飘散在空中。
说到底,郭美美只是“郭美美事件”的引子,并不是事件的真正主角,公众对郭美美母女的关注,更多地源于她们与红会之间的扑朔迷离的关系。当“郭美美的眼泪”不足以取信于公众的时候,红十字会迄今所做的重建公信的努力,就仍然要受其牵连。(石城客)
3、“郭美美”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生态首席评论
微博直播偷情的卫生局局长与开房同女纪检书记私会的法院院长应该感谢郭美美———如果不是这个网名为郭美美的人抢走公众视线,那么,官员加艳情的新闻就绝不会轻易地旋出人们的眼球。
在热得快冷得也快的微博,郭美美所引发关注的粘性是如此之强,以至于连续数天统治着人们的注意。从文字到图片,从消息到评论,从真的到假的,传播高潮之间的平台十分短促。打开微博时,关于郭美美和她捎带出来的新闻有时布满页面。前天,中国红十字会召集一批记者,对媒体的传说和质疑作了回答。记者会之后,旧的质疑并没有完结,新的质疑又迈开了步伐。
郭美美为什么有如此强劲的新闻魅力?她再怎么炫富,也不比禹晋永一边炫耀与央企老总吃飞禽走兽、一边嘲笑别人穷困更恶劣。可是禹晋永只不过收获了数万条的骂语,而郭美美除了获取更多的骂声外,还召唤了众多“业余侦探”、“编外审计员”、人肉搜索者、各路评论员……
20岁的郭美美本人无论如何都没有这样的吸引力。她的吸引力来自她背后的关联者———中国红十字会。在这个事件中,红十字会的“十”字已经变成了加(+)号,它为郭美美加进了无数的内涵和外延。无论中国红十字会与郭美美有没有实质性的瓜葛,但在知情缺失、信任危机、传言流布、慈善机构操作不透明、面对传言应对不及时的背景下,郭美美自称与这个机构“有染”的信息起到了点燃引信的作用,它引爆了公众积压经年的沉重疑团。这正如网友潘欣所说:“玛莎拉蒂不是奢侈品,爱马仕不是奢侈品,百达翡丽也不是奢侈品,真相才是奢侈品。”
人们无力购买真相奢侈品,但有权围观与评论。而网络,尤其是微博就成了这个围观与评论的巨大平台。李承鹏在他的博客里是这样描述郭美美事件中的微博平台的:史将证明这是一个传奇的女子。这双拎过爱玛仕坤包的小嫩手已经打开了一道门,这辆玛莎拉蒂已带我们跑向真相的超跑俱乐部。我觉得郭美美身上具备着小凤仙、莱温斯基、《潜伏》里翠萍的综合素质,以及上述三位不具备的IT素质,在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时代,她会用微博。且果真决定了一切。
上个世纪,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断言“媒介即信息”。这句话尽管有多种诠释,但人们几乎都确信,媒介决定信息的存在方式与传播方式,甚至它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印刷的发明使巨量信息传播成为可能,没有印刷就没有卷帙浩繁的长篇巨著;网络的问世则使信息既成无限也不可控,没有网络就没有汗牛充栋的海量信息。在网络出现之前,郭美美的炫富言论上不了把关严密的传统媒体,因此也就没有后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没有微博,那些一时未能证实和证伪的消息、传言、质疑、议论等等也都上不了媒体;没有网络,人们无法同心协力地进行追踪搜索,无法七嘴八舌地进行交替议论……
麦克卢汉还认为,网络媒介使得世界“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在微博里,郭美美事件从冒头到发酵,就一直处于目光的中心,无论在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毫无时差地第一时间参与到事件的追踪、观察、分析、评论中去。
在过去,传统媒体是信息传递的中介,事件必须经由媒体的选择求证、审查刊播才能传达到受众。现在的网络媒体已经大量地去中介化了:用户自己就可以直接在论坛、空间、博客、微博等等上发布消息和言论,这使得传统的前置审查变为后置审查,也使得信息“东方不亮西方亮”,“按下葫芦起了瓢”。
现在,去中介化的网络已成新闻孵化器,也成了传统媒体的“通讯员”和“报料平台”。而更为权威可靠的传统媒体的跟进,又起到推波助澜、板上钉钉的作用。
郭美美事件的传播发酵过程,基本上是循着从网络媒体到传统媒体,又从传统媒体回到网络媒体的轨迹传播的共生过程。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人为干预只能在传统媒体的后端生效,却无法遏制网络传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代传播媒介强化了“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古老俗语的适用性。在无处不在、无远弗届的互联网面前,任何人为的传播干预都不可能使信息完全“沉没”。因此,当你仍然沿用传统方式阻遏正当信息传播时,你往往就是在演绎“掩耳盗铃”的笑话。既然盖不住信息,又留下掩盖的把柄,真是何苦来哉!
郭美美事件的发酵聚焦过程警示人们:对应当透明的信息,除了公开与正视,你别无选择!
(作者为本报首席评论员)
4、郭美美事件,公众善心“伤不起”&&&
新闻背景: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在微博上炫耀住豪宅开豪车的生活,其实名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引起广泛热议。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发声明辟谣,并报警。
公众善心“伤不起”
有网友说:郭美美的身世没查清楚,没心情上班……这其中既有情绪化的调侃,也不无纠结之处。
尽管红十字会方面三番两次声明与“郭美美”毫无瓜葛,但仍难以止住传言。而此前慈善机构不时曝出的天价帐篷、万元餐费等问题,令其公益形象“很受伤”。一定意义上说,“郭美美”只是一个引爆点,触发了许多人郁积的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乃至不满。
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机构,没有隐私可言,恰恰相反,如果仅有“声明”而无法“证明”,仅有辟谣而没有自省、改进,就可能引起更大的失信。“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在一些网络调查中,绝大多数网民承认自己的捐款热情受到打击。慈善事业“伤不起”,公众善心更“伤不起”。(作者:伊路)
5、"郭美美"事件需要法律来平息&&&&
6月27日东方网发表《用法律平息“郭美美”事件是“火中取栗”》一文,称红十字会与其就“郭美美”事件发声明,用法律去澄清,去化解矛盾,做些无用功,或者说“火中取栗”,不如从自身诚信找问题,就事件本身来个“釜底抽薪”,通过诚信化解舆情,纾解公众情绪,或许“郭美美”也会自动消失,“李美美”、“王美美”也不会出现。
在文中,作者希望中国红十字会查找自身诚信问题,以化解诚信危机,这个建议应该说没错。但是,作者称用法律平息“郭美美”事件是“火中取栗”,则有待商榷。笔者认为,对于通过走法律途径解决“郭美美”事件,并非一无是处,相反,这正是解决“郭美美”事件的有效之策。
“郭美美”炫富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也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红十字会的诚信度再次下降,这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来说,是一种严重伤害。如果“郭美美”使用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不实,那么,这无疑是一种侵权行为。在各方找不到“郭美美”的行踪,不知道“郭美美”为何方神圣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法律途径,采用技术手段来找到“郭美美”,才能澄清事实真相。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无疑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好的解决网络恶意炒作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警醒那些愚昧无知的炒作者,炒作是有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触犯了道德底线,就会遭到道德谴责;触犯了法律,就得受到法律制裁。无底线的而已炒作者,必须为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代价!
当然,中国红十字会关于用法律渠道解决“郭美美”事件的声明,也是有问题的,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郭美美”事件没错,但是,中国红十字会却又宣称,对今后继续恶意炒作此事件的单位和个人,红十字会将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这无疑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恫吓,中国红十字会这一声明,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嫌。而这不但不能平息网友的质疑,相反,还激起了网友更大的愤怒。
“郭美美”炫富事件是“郭美美”一手蓄意制造的炒作,该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是“郭美美”,而不是质疑的网友!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郭美美”事件,让“郭美美”受到应有的惩罚,不仅可以让“郭美美”引以为戒,也足以让那些希望通过恶意炒而出名的炒作者们闻者戒!
6、用法律平息"郭美美"事件是"火中取栗"&&&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4日23时许再次就“郭美美”事件作出回应,称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今后继续恶意炒作此事件的单位和个人,红十字会将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声明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于6月24日下午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决定启动法律程序,以维护红十字会的合法权益,维护中国红十字会的良好声誉。(6月26日新华网)
一个“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向了风口浪尖,让中国红十字会焦头烂额,也让网友们关注的热度不减,更有网友说,弄不清“郭美美”事件,便没心情上班,没心情工作,没心情让事件本身有了心情,有了扑朔迷离的感觉。
对此,中国红十字会一再发布声明,声明中还称要通过法律追究炒作者法律责任,似乎很是吓人,但并没有降低网民对“郭美美”事件关注度。
网民关注无非是中国红十字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让红十字会的诚信大打折扣,多了一份不诚信。诸如“天价帐篷”、“万元餐费”、“虚开发票”等,网上出现的关于帐篷、发票、餐费的负面新闻,其实已经严重透支了红十字会的公信,更危害到了红十字会的诚信,严重影响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而“郭美美”出现又让公众对红十字会的质疑有了铁的“证据”,更有了“导火索”。
红十字会对此一再发布声明,也就网友提出的质疑进行声明,而没有从根本上去回应网友,回应质疑,回应舆论,这是一种不正常声明,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网民关注和公众关注的现实情况看,公众并非是与“郭美美”过不去,也不是与红十字会过不去,而需要红十字会公开事实真相,并且能尊重树立自己的诚信,尤其是对每一笔捐款捐物都能做到账目清楚,捐有源头,出有去处,让每一笔款物都有去处,让公众看个明明白白,放放心心。找回红十字会的诚信,一切质疑都会化为乌有,即便不去对“郭美美”事件做回应,发声明,或者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尊严,也会让公众相信红十字会,相信“郭美美”也不是真的。
如今红十字会尽管声明不断,还想用法律捍卫,但并没有降低舆情,相反只能加速公众的质疑,更引发网络热议的地震,今天出现一个“郭美美”,明天会有“李美美”,“王美美”,声明也无止境,质疑更无止境。
红十字会与其就“郭美美”事件发声明,用法律去澄清,去化解矛盾,做些无用功,或者说“火中取栗”,不如从自身诚信找问题,就事件本身来个“釜底抽薪”,通过诚信化解舆情,纾解公众情绪,或许“郭美美”也会自动消失,“李美美”、“王美美”也不会出现。
7、时言平:郭美美引发的信任危机远未终结&&&
昨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就“郭美美事件”通报官媒: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从来没有使用过博客或微博,更没有在新浪微博上注册过名为“郭长江RC”的账号;既没有叫“郭美美”的女儿,也没有名叫“郭子豪”的儿子,郭美美和郭子豪也分别通过微博声明,不认识郭长江,更不存在亲属关系。(6月28日中国新闻网)
这也就是说,连日来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纯属误会一场,公众质疑的矛头指错了方向。当然,对于公众而言,如果红十字会没能公布账目明细以及实现透明运营,挤压在心头的疑云显然没有那么容易消散。在这个重证据信真相的时代,红十字会的声明略显苍白。要让民众信服,要么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要么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声誉,起诉毁誉者。
事实上,虚假的身份认证和炫富的少女,只是这场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导火索。“天价帐篷”、“天价餐”、审计署审计出中国红十字会多笔资金存在问题……这些“误会”,早就让民意膨胀成一个火药桶,郭美美的出现只是个偶然,而这场信任危机其实一直在酝酿。
27日凌晨,郭美美抵达首都机场,享受了网民“高规格接待”,不少关心此事的人在机场围堵郭氏美女,而更多的网友则熬夜在微博上围观现场网友的直播。有些人认为网友这种行为是“集体无意识下多数人的暴政”,但作为已经升格为公共事件的“郭美美事件”,这样的说法显然有失偏颇。民众不是喜欢人肉的快感和围殴的狂欢,而是有意识地通过郭美美这根导火索表达积压在内心的不信任情绪。这不是多数人的暴政,而是更多的人开始起来关心慈善环境、关注社会公民、关切自身利益。
中国红十字会此次通报和声明,不能只是一场信任危机的公关。而是必须意识到,作为公益机构而言,信任是慈善组织存在的底线。“郭美美事件”的终结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果不能够意识到这场喧哗背后的实质,不能重视正在民众中间发酵的信任危机,那么郭美美过后也许还会出现李美美、张美美。并且,公众的不公情绪会越来越容易点燃,当失望走向绝望,“超过九成的捐款来自公众”的大好形势可能会迅速滑落,有人就“郭美美事件”向民众调查,参与者中对中国红十字会零信任的占据绝大多数。这,是个信号,更是警诫。
“郭美美事件”聒噪之后终将要落下帷幕,中国红十字会甚至中国慈善事业的道路却还很漫长。如果不能正视这场信任危机的存在,并切实朝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去努力,信任危机下,中国的慈善环境不会更好只会更糟。
希望工程也能玩成“国际品牌”
“中非希望工程”一下子风生水起,但又显得迷雾重重。让人疑虑的是,“红十字会”已被郭美美弄得名誉扫地,“富二代”们会不会把“中非希望工程”开成一个国际玩笑?根据已知信息,至少现在还不能把年仅24岁的“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卢星宇和自称“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媲美”。然而,这又是和一项善举有关,不管是“红十字会”,还是“中非希望工程”,亮出的牌子都让人肃然起敬,虽然都与钱密切相关,但因与慈善有关,似乎让“孔方兄”也显得高尚纯洁起来,与其勾肩搭背,实在也无可厚非。
对于“中非希望工程”,引起的风波恐怕不是因“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实际上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有限公司”的遮掩,这种官商不分的现象,在现实下,只是操作层面上的不同而已,要赚大钱,早已不是“无奸不商”,而是“无官不商”。对此引起的民愤,仅限于他们利用人们的善心圈钱,如果用商业手段赚钱,老百姓已经司空见惯了。而“中非希望工程”,在尚有不少落后地区孩子没学上的国情之下,对照起北京关闭打工子弟学校来看,为非洲捐建1000所希望小学,则不免令人生出“宁予友邦,不予家人”的慨叹。
用普通人的心态,确实难以理解这种“爱心无国界”的博大胸怀。笔者不想在没有确实依据的情况下,给这种“博大胸怀”注入狭隘的臆测,但至少可以想象着站在富人的立场上,试着给这种有钱人的“义举”做一个解释。当然,在舆论的继续关注下,会不会牵扯出一些不招人待见,甚至违法的东西,当属命中要害。
从肤浅的层面解读这个“中非希望工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钱人或有权人的“善举”。其一,这个项目启动至今还不到一年,已有4亿多元款项被认捐。“天九儒商”、“银赛控股”等,一捐就是一个亿,在慈善界可谓是出手极为阔绰了。而知名慈善机构“壹基金”去年接受的捐赠金额总额不过5000万元左右而已;其二,在该协会官网上,罗列着一百多个顾问和高管的名字,包括一位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两位国务院原秘书长、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外经贸部部长、原商业部部长、最高法院原副院长、江苏省原副书记、外交部原副部长、卫生部原副部长、农业部原副部长等数十位高官的名字。此外,诸多知名学者,均被该协会列为顾问。权贵们搞“希望工程”,当然不同于社会普通阶层,这种“一捐就是一个亿”的大手笔,怎么能混同于老百姓从牙缝里挤出的十元、二十元?如此的壮举当然也不能投入到国内希望工程这个无底洞,否则还会有什么名气?就像同样是把一颗弹子打进洞里,富人玩的叫“高尔夫”,穷人家孩子玩的就叫“老虎进洞”。“中非希望工程”看起来是在一个比中国落后的国家搞捐助,但毕竟也是国际项目,这倒不一定是因为同情弱者,而是这样的项目实在无法设在发达国家,要是让他们去担任什么职务,选择的可能就不是非洲的肯尼亚,而是美国的肯尼迪大学了。所以,放着“嗷嗷待哺”的国内希望工程不管,热衷于“中非希望工程”,还是权贵们玩惯了国际品牌的“审美取向”决定的。至于这种品牌效应下能带来什么实际利益,暂时就不得而知了。
“中非希望工程”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实际上与郭美美把“红十字会”搅入浑水是一样的。郭美美因炫富而点了“红十字会”的炮,而“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是因为“中非希望工程”这个“国际品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而当今权贵们玩的东西,一旦引入公众视线,都似乎经不起进一步的展开。据称,10年要完成捐资20亿建“中非希望工程”,平均每年2亿元,这与用于国内希望工程事业的资金已是相差无几。而一个作为青基会参与的国家级公益项目,却有着家族化的趋向,卢俊卿、卢星宇成为“父女主席”,李建华、李照是“父子主席”,新希望集团老总刘永好之女刘畅也是该项目的共同主席。对此,卢星宇的解释是,要“努力把富二代变成仁二代”。这个“变化”的代价是不是大了点?这还不如说,权贵们在砸钱让他们的“官二代”“富二代”玩一个“国际品牌”而已。而这些钱又与募捐有关,还能认为砸的是自己的钱,抑或是干净的钱?值得权贵们注意的是,你们可以用洋品牌,上国外大学,甚至干脆移民,但在你们的同胞还有不少人上不了学的情况下,巨资建“中非希望工程”,至少在我看来,不过是你们在玩一个“国际品牌”。但愿不要把连“民族品牌”也玩不起的人卷进去。
郭美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卢星宇高调公布善举,这是一场不合时宜的举动,以不合时宜的身份,在不合时宜的时间里,在公众面前冒出。郭美美事件尚未真相明了,又一场类似的画面上演了。火上加油的是,正当北京市关闭、拆毁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同时,有这样一群中国人不远万里,不惜大代价去非洲建设希望小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按照惯例,这个慈善组织将对所有捐款提成10%作为管理费,也就是从15亿元里提成1.5亿元。组织者卢星宇身上的标签有,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传媒专业毕业、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秘书长。四处张扬的宣传资料中,无一例外都醒目标示着这些身份,唯恐别人不知。
&&&&这是一个行事高调的主。她还不满足于捧着这些身份走上公共平台去面对闪光灯和录音笔,她高调宣称,“大学毕业即致力于全球华商未来领袖服务工作和华商慈善公益事业。与数十位政界首脑,上百位商界、文化界名流亲切交流,建立了良好的人脉网络,被誉为华商世界‘最年轻的社会活动家’”。
&&&&在资讯发达时代,人们已经没有如以往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不再一不小心就被模范榜样感动得泪流满面。相反,越来越多的模范人物,被人们剥下一张张画皮。高调标榜自己,炫耀自己的功绩与人脉,导致人格力量的消退和品性的黯淡,这只会加速社会对她的怀疑。很简单的解释,人们需要一个人来管理他们发善心捐献的钱能用到妥善之处,那么,他们愿意选择一个圣徒般虔诚、低调的人物,还是一个四处招摇、话不着边的人?
&&&&可供怀疑之处,圈圈点点,满纸都是。加州州立大学传媒专业,是个什么样的文凭呢?它的入学需要什么条件,它在美国政府那里有什么程度的认证。我G&oogle了一下,国人毕业于此校此专业的,暂时只找到卢星宇一人。我这不是苛求诽谤,对于一个公众人物,这种不算细节的履历公布,是体现一个人的诚信度。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这些又是什么名堂呢?我知道很多的协会,之所以设立,就是为了给自己颁奖、褒奖,或者与公权力合谋向某一行业的同仁们骗点小钱。民政部的公务人员告诉记者,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目前没有在民间组织管理局处登记。
&&&&更大的罅漏被人一一发现。存在1700万元差额的捐款数目对账、不见公布的账目、由私人公司掌控的公益项目、父亲卢俊卿的发家史……假以一天、两天的时间,还会有更多的漏洞和让人疑惑之处冒出水面。网名人肉、调查记者跟进,相信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围观了。此时此地,郭美美多半会长舒一口气,终于有个不识相的人替我吸引火力了。
我的更多文章:
( 22:28:55)( 22:24:19)( 22:13:55)( 17:13:29)( 11:42:47)( 11:32:43)( 11:21:14)( 11:15:53)( 11:03:36)( 10:46:0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美美炫富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