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掌中舞罢箫声绝的翻译现代...

当前位置: >>
13文言翻译
第 3节理解并翻译句子哲理故事?飞翔的石头一块石头在深山里寂寞地躺了很久, 它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雄鹰一样飞上 天空。 一天,有着非凡的智慧的庄子路过这里,石头就把自己的理想对庄子说了,庄子说:“我可以帮你实现理想,但你必须先长成一座大山,这要吃很多的苦头。” 石头说:“我不怕吃苦。”于
是石头拼命地吸取天地灵 气、自然精华,承接雨露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 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庄子招来大鹏以翅膀击山,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后,山炸开了,无数石头飞向天空,在飞的一刹那,石 头会心地笑了,它终于体会到飞翔的快乐。但是不久它就从空中摔下来,仍变成当初的模样,落在原来的地方。庄子问:“你后悔吗?”“不,我不后悔,长成过一座 山,而且我飞翔过!”石头说。 温馨提示泰戈尔《飞鸟集》中有句名言“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人生不必留恋过去的 辉煌;只要人生道路上曾经拼搏过、奋斗过,就应该感 到幸福与满足。 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 (2009?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 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 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 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 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 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 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 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 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 人坐。ㄏ掠惺槭⒐降谩读凶印罚嗟谩栋谆 通义》,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 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 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 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 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 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 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 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 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 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诗,恸哭;余亦泣 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 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 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①丘:坟墓。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解析翻译时要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把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出来。如:(1)中的“无用” “怀”,(2)中的“窍”“吹”“作”,(3)中的 “揖”“奈何”。答案(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 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 参考译文洪武乙亥年,我客居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 八十多岁,喜好道家的书。他的儿子立恭,能作诗。诗 作都气度开阔,不拘小节。然而深居简出,不显示自己 的才华,不乱和别人交往,唯独和我相处得很好。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携四五个童子,带着美酒 佳肴出外郊游。天没有明,向东走,过洪山寺二里多 路,转向北,穿过小径约十里,越过松林,渡过山涧。涧水清澈透明,深处可使小船漂浮。旁边有大石头,可以坐十多人。松柏竹树荫翳蔽日,周围树林浓密。当时 风和日丽,草木的花灿然开放,香气随风飘荡,沁人心脾,禽鸟的鸣叫声各不相同。于是扫净大石头坐在上面。 坐了很久,听到鸡犬叫声。我招呼立恭起来,向 东走了几十步,越过小山冈,看到田地平广,一望无 际,有十几家茅屋,于是前往。一个老人,大约七十多 岁,白发如雪,披在两肩上,面容丰满有光泽,像是刚 喝过酒的人。邀请我俩坐下。窗户下有几卷书籍,立恭 探身拿起《列子》,我拿起《白虎通义》,都想索要而 不好意思开口。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返回来坐在石头上,(隐溪)指挥着童子摘芋叶当盘,放Z肉类。立恭举起干匏制成的酒器,倒上酒,传 递酒杯数次。立恭就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跟着和诗。 酒过半巡,有个人骑马经过,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 李千户,他看见我们非常吃惊,大笑,没有下马,径直 驰去。一会儿,拿着酒食,和一个道士一同到来,于是 一起饮酒。道士拿出《太乙真人图》请求作诗。我作了 一首五言古体诗,写了下来。立恭没有作诗,只是倒酒让道士喝个不停。道士不能承受酒力,长跪着推辞,众人都大笑。李千户拿出琵琶弹了数曲。立恭折断竹子, 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隐溪歌吟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起身蹁跹起舞,两童子拍手跳跃 着跟在他的后面。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 “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立恭拿起笔写了几首绝句, 语言更加奇特,于是又喝酒,我与立恭喝了一会儿就醉了。不久,夕阳距离西峰只有一丈多,隐溪招呼我回 家,说:“欢乐难道没有终止的时候吗?”于是和李千户及道士分别。半途,隐溪指着道旁冈麓,回头对我说:“这是我营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道旁的桃花告诉我 说:“明年看花时,到这里寻找我。” 已经回到家,立恭说:“这次游玩应该记录下来。”恰好没有时间来写。这年冬天,隐溪死去,我为他痛哭。第二年寒食节 我与立恭事先约定去扫墓。等到那天,我病重不能前行。 过了几天,我回庐陵,经过立恭住处拜别,才开始拿笔 回忆着记录这件事。没有写完,立恭拿起来阅读痛哭不 已;我也跟着流泪,就停下来。但想起蒋氏父子和我深 厚的交往,并且在武昌多次游赏山水,而快乐没有超过 这些事情的,因此拖着病体勉强记录完。亲手抄录一卷赠送立恭。写于游赏后的第二年八月初三。 真题探究 1.考点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 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解读考点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 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 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 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 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 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 的特殊含意。 在此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 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 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该考点为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考点,地位越来越重要。 3.命题规律全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二或三个句子。这几个句子一般为:⑴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 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⑵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⑶句式较特殊的句子。 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 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特别是古今同 形异义实词的翻译。 另外,每年的翻译中,总有一两个字词为“拦路 虎”,需要临场推断。这一新特点要引起关注。 整合与点拨知识整合古代汉语中的文言翻译,一直是与现代汉语中的写作齐名的综合考查形式,它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及扩展 性,因此成为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压轴大戏”, 成熟而经典。而文言翻译在传承文化、弘扬传统、沟通 古今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言翻译”考点,具有纵向拓展深入及横向延展拓宽的特点,“纵向”表现为由判断到翻译,由客观到主观,由单句到组合;“横向” 则体现为题型的创新及多样化,如翻译与评点等相结合。 一.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的第一步,要正确 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语句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 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 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 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的翻译,要结合当时帝王气象与众不同 的迷信思想来翻译,还要知道“龙虎”象征天子,“五 采”云为祥云等自然现象的含义。所以应该翻译成“我让人观望他(刘邦)住所上空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2.要注意省略句、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 壁赋》)中省略了主语“江水”,翻译时要补充出来,译成“(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淌,但(它们)并没有流走”。又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 的“侣”“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 ??为侣”“以??为友”,全句译为“把鱼虾作为 伙伴,把麋鹿作为朋友”。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 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凶”字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凶”一般人理解为“不 吉祥”“凶恶、残暴”,代入原句中都不通;联系课文 谈话主体及后面的内容,可以推断“凶”应该是指“荒 年,谷物收成不好”。此句译为“黄河以北遇到荒年, 我就把百姓转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 4.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 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 文言文中与这些语句相对应的语句的用法和意义。如对 偶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劝学》)中的“无以”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译为“没有办法来”。又如排比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中 的“席卷”“包举”“囊括”都是“并吞”的意思,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5.对于复杂不好梳理的句子,最好先做成分分 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 关系。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分析主干为“辛苦??非独??所见明知”,“所见明知”是“所”字短语,作宾语; “蜀之人士”和“二州牧伯(长官)”作定语,全句译 为“我的苦衷,不只是蜀之人士和二州的长官看到并明 明白白知道的”。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浔阳地 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中的“丝 竹”,初中课本《陋室铭》中有“无丝竹之乱耳”一 句,“丝竹”解释为“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古代泛 指音乐”。据此推出“终岁不闻丝竹声”中的“丝竹” 也是指“音乐”。又如“腹犹果然”(《逍遥游》)中 的“果然”的义项,可以联想到成语“食不果腹”来推断为“吃饱的样子”。 二、对文言句式的把握 1.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①灭六国者 六国也 。(《六国论》) . . ②李将军广者 , 陇西成纪人也 。 ( 《李将军列传》) . .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即今之袢辉谀拐咭 。(《五人墓碑记》) .. (3)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孔子贤者 。(《孔子世家》) .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公子姊为 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魏公子列 . 传》) ②如今人方为 刀俎,我为 鱼肉。(《鸿门宴》) . . ③而欲投吴巨,巨是 凡人。(《赤壁之战》) . (5)用“即”“乃”“则”“皆”“本”“诚” “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此乃 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 . ②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③梁父即 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 ④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⑤臣本 布衣。(《出师表》) . ⑥且相如素 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⑦此非 儿女子所知也 。(《高祖本纪》) . .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 作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 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 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 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才多了起来。 2.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 系。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 虏。(《鸿门宴》) .. ②嬴闻如姬父为 人所 杀。(《魏公子列传》) . . (2)用“被”表被动。 ①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 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 . 人墓碑记》)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①是以见 放。(《屈原列传》) . ②臣诚恐见 欺于 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①故内惑于 郑袖,外欺于 张仪。(《屈原列传》) . .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 制于 人。(《赤 . . 壁之战》) (5)无词语标志的被动句。 这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为意念上的被动。 ①屈原放逐,著《离骚》 。(《太史公自序》) ②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 很相近, 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 ( ), 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 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 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 3.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 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人之不我 信也。(《孔子世家》)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 ③古者天下散乱,莫之 能一。(《秦始皇本纪》) . ④我无尔 诈,尔无我 虞(《左传》) . .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 一, 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 全句必须是否定句。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①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动? a.大王来何 操?(《鸿门宴》) . b .何 泣也?(《魏公子列传》) . c.且焉 Z土石?(《愚公移山》) . d .安 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 . ②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介+动 a.不然,籍何 以至此?(《高祖本纪》) . b.昔孔子何 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自序》) . c.微斯人,吾谁 与归?(《岳阳楼记》) . (3)介词“以”的宾语无条件前置。 格式:宾+介+动 ①是以 诸侯并作, 语皆道古以害今, 饰虚言以乱实。 . (《秦始皇本纪》) ②予一以 贯之。(《孔子世家》) . ③楚战士无不一以 当十。(《项羽本纪》) .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①夫晋,何厌 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 ②何功 之有哉?(《魏公子列传》) .. ③句读 之不知,惑 之不解。(《师说》) .. . ④唯长终 是图。(《鲁周公世家》) .. ⑤唯利 是图、唯贤 是用、唯才 是举 . . .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 可译 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 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儿童相 见不相 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 .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 可解 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 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陈情表》) .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 向坐。(《鸿门宴》) . ②至于北海,东 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 4.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 列传》) (2)谓语的省略。 ①专以射为戏,竟死(都是如此)。(《李将军列传》) 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认为)各有差。(《淮 阴侯列传》) (3)动词宾语的省略。 ①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 蔺相如列传》) ②啖(之)以利。(《高祖本纪》)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欲以(之,指泾水)溉田。(《河渠书》) (5)介词的省略。 ①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②今天子接千岁之统, 封(于)泰山。 《 ( 太史公自序》 ) 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 语句通顺、文辞优美,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所谓“信”,是 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 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 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换、补、删、调、变“留”即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 有名词。包括:(1)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 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硬要译,反 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中“劳苦功高”这个词语就可以不译。 (2)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 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代文言词汇,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通假字换成本 字,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等。如“师者,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一句,翻译时把“传道受 业解惑”换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即可,其中“受”通“授”。“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 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通畅。如“谨拜表以闻”(《陈情表》)译为“恭敬虔诚地拜呈这篇表章来(让陛下)知道”; 又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鸿门宴》)应译为 “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1)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白 话文中没有词与之相对应,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译文的 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2)文言实词中有些重 文或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属于互文,应翻译成“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来到船上”。“山有小 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中的“仿佛”“若”重文,只翻译其中一个即可。(3)还有“偏义复词” 现象,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把“陪衬字”去掉。如“备他 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只有 “入”的意思,该句翻译为“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 事故的发生”。“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1)状语后置句,翻译时状语要移至谓语的前面。 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应按 “以孝悌之义申之”的句式翻译,译为“把尊敬父母、 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 (2)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宾语要移到动词的后面。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应按“未有之也”翻译,译为“还没有这种情况”。(3)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定语要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前。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 相如列传》),应按照“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句式 翻译,译为“寻求能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4)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颠倒过来。如《愚公 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 明了”。 “变”指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用修辞或用典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翻译。 (1)对比喻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 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中的“翼”译为“像鸟的翅膀一样”即 可,“蔽”译为“掩护”。(2)对借代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鱼雁”“案牍”“纨绔”分别翻 译成“书信”“公文”“富家子弟”。 (3)对委婉的说法,只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译出 来就可以了。如“崩徂”“薨”“仙逝”译为“死”,“会猎”译为“出兵征伐”等。 现场批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式:轼,车前的横木。这里“式”作动词用, 是“凭着式”(表示敬意)的意思。②壹似:很像。③舅: 公公。注意与现代汉语的“舅”所指不同。 ④小子:对后辈的一种称呼。 (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3分) (2)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3分) (3)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4分) 【现场答案】(1)有个妇人哭倒在坟墓前,很悲伤。(2)我的丈夫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 (3)你们要知道这件事:苛刻的暴政猛于老虎啊! 【评分分析】 (1)本题得1分。文言文翻译直译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到文言句式的特点。“于墓”“哀”都是“哭”的状语,属于状语后Z句。翻译时没有用“调”的方法 调整语序,扣2分。句意大体对,得1分。(2)本题得1分。虚词“焉”是这句的关键词,属于“焉”的兼词用法,是“于之”的合意,应按照“于 (在)+之(老虎口里)”的方式翻译。译错扣2分,句 意得1分。 (3)本题得2分。关键词“识”“之”“苛政”(各1分)和状语后Z句式(1分)。“识”译为“知道”扣1分,依据上下文意推知应为“记住”;“苛政猛于 虎”没有按状语后Z“苛政于虎猛”翻译,扣1分, “于”译为“比”。 【正确答案】(1)有个妇人在坟墓前悲伤地哭着。(2)我的丈夫又死在老虎口里,现在我的儿子还是 死在老虎口里!(3)你们要记住这事:苛刻的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增分提示】 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点有:(1)关键实词、虚词的翻 译,如“识”“苛政”“于”“焉”等,翻译时要注意 这些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特别是一词多义的词语,更要细心甄别。(2)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如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等,译时要遵照现代 汉语的语序原则,运用留、删、补、调、换等方法,灵 活处理。 参考译文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墓前悲伤地哭着。孔 子扶着车上的横木听那哭声,叫学生子路问她说:“你 这样哭,很像有深深愁苦的样子。”她就回答说:“是 的,从前我的公公死在老虎口里,我的丈夫又死在老虎口里,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老虎口里!”孔子听了问道:“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那妇人回答说:“这 里没有暴政的统治。”孔子教育他的学生道:“你们要记住这事:苛刻的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训练与总结考点针对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曾将巩(宋)太祖之Z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 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 “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 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 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g③。有以 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 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 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 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 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 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 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 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 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本朝政要策》)【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 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g(suàn):商业赋 税。④衄(nǜ):错误,失误。 1.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答案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 的威势。(关键词:隆、厚、富、小。状语后置句) 2.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答案有司(审查机关)说,不是亲王、公主不能用筒瓦。(关键词:非、之) 3.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答案 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有罪的人害 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告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关键词:驭、下、以) 4.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答案 有人把这事告诉(太祖),太祖立即下令, 李汉超私设交易市场的地方,全部免除赋税。(关键词:以、所在) 5.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答案 皇帝对将领授权到这个地步,因此郭进所到 之处,兵卒不敢犯任何小错误。这可以称得上不让 他们声名显赫而培养他们的威势了。(关键词:假借、所至、谓、崇) 6.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答案 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所以供养的 将士少但积聚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收取的 功效大啊。(关键词:蓄、操术、博) 参考译文宋太祖当初任命将领的时候,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 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的威势,不注重细节而看重其 大略,让他们长时间任职而考量他们的功绩。 每次朝会一定让他们坐,赏赐物品都很丰厚,安抚完他们之后才送走。太祖曾经让郭进建造府邸,全用筒瓦,有司(审查机关)说,不是亲王、公主不能用筒 瓦,皇帝说:“郭进守卫西山四十多年,让我国没有北方的忧患,我怎么能把郭进看得连儿女都不如呢?”让他继续修建,不要再说什么。这可称得上用厚恩安抚将 领了。 在仇人中提拔了董遵诲,在俘虏里提拔了姚内斌,太祖重用他们而不怀疑。郭进在西山,曾经有军校告他 有违法行为。皇帝说:“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 定是有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告郭进来谋求自 己免遭责罚。”让亲信的人抓住诬告者送给郭进,让他审问后处死。这可以称得上以信任厚待属下了。西方、北方军队掌管的集市税收,大部分都赏赐给 各将领,皇帝不过问税收收入,经常一次就赏赐几千万钱。李汉超守关南,皇帝把一州的钱七八万贯全交给他,又另加赏赐。李汉超仍旧私自贩卖,设立赌场,颁 布规定限制商人。有人把这事告诉(太祖),太祖立即 下令,李汉超私设交易市场的地方,全部免除赋税。因 此边关将领保养士卒以效死命,闲散而足以防备敌情,让他们居留而能得到安定,让他们出征又能取胜。这可以称得上赐予钱财让他们富裕了。 李汉超、郭进的军职都只到观察使,官职没有超过巡检使的,终究没有任命为大将,但都授予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力。郭进在西山,皇帝每次派遣士卒都要晓谕 他们:“你们要严格遵守法令,否则即使我赦免了你, 郭进也可以杀你。”皇帝对将领授权到这个地步,因此 郭进所到之处,兵卒不敢犯任何小错误。这可以称得上不让他们声名显赫而培养他们的威势了。 对将领施以特别的宠信,将领感激至深;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们,将领的忠心就牢固;用边关集市的租税养 将领,将领有足够的收入;不推崇他们的名望而不干涉其权力,则为将的人都希望建功立业,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忽略他们的过失就可以提拔更多的人才,让将领 长久担任同一职务就能明晰他的功劳,从古至今任用将领的原则,就是这样。宋太祖把这些方法都用了,因此在国内吴越、闽沿海每年进贡请求封职,对外则交州、 高丽王请求派遣官吏教化,而契丹国派来的和平使者, 多次到达朝堂。总之,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 所以供养的将士少但积聚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 收取的功效大啊。 考点滚动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 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余,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岐。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从攻下宛、穰, 定十七县。别将攻旬关,定汉中。 项羽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商爵信成君,以 将军为陇西都尉。别将定北地、上郡。破雍将军焉氏, 周类军找兀真嗑谀嘌簟4褪骋匚涑闪ЩАR月 西都尉从击项籍军五月,出巨野,与钟离昧战,疾斗, 受梁相国印,益食邑四千户。以梁相国将从击项羽二岁 三月,攻胡陵。 项羽既已死,汉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商以? ?将军从击荼,战龙脱,先登陷阵,破荼军易下,却敌, 迁为右丞相,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 涿五千户,号曰涿侯。以右丞相别定上谷,因攻代,受?赵国相印。以右丞相赵相国别与绛侯等定代、雁门,得代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将军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还,以将军为太上皇卫一岁七月。以右丞相击陈g,残 东垣。又以右丞相从高帝击黥布,攻其前拒①,陷两陈,得以破布军,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将 各一人,小将二人,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商事孝惠、高后时,商病,不治。其子寄,字况, ?? 与吕禄善。及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吕禄为将军,军 于北军②,太尉勃不得入北军,于是乃使人劫郦商,令 其子况绐③吕禄,吕禄信之,故与出游,而太尉勃乃得 ? 入据北军,遂诛诸吕。是岁商卒,谥为景侯。子寄代侯。 天下称郦况卖交也。 ?? 孝景前三年,吴、楚、齐、赵反,上以寄为将军, 围赵城,十月不能下。得俞侯栾布自平齐来,乃下赵 城,灭赵,王自杀,除国。孝景中二年,寄欲取平原君④ 为夫人,景帝怒,下寄吏,有罪,夺侯。景帝乃以商 他子坚封为缪侯,续郦氏后。缪靖侯卒,子康侯遂成立。 遂成卒,子怀侯世宗立。世宗卒,子侯终根立,为太 常,坐法,国除。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 【注】①前拒:前沿阵地。②北军:汉朝驻守京师的部 队,因驻扎在长安城北,故名。③绐:欺骗。④平原君: 景帝王皇后的母亲。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除:收回B.商病,不治?? ??不治:得了不治之症 交:出卖朋友C.天下称郦况卖交也卖D.为太常,坐法,国除解析??坐法:因犯法而判罪不治:不能料理事务。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A. B. ①其秋,燕王臧荼反?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①因攻代,受赵国相印? ?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①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C. D.?①商以将军从击荼?②臣以供养无主 ? 解析 A项代词,指汉王称帝的这一年;代词,那些。B项接着;通过。C项连词,表动作上的相承关系。D项介 词,凭借??身份;介词,因为。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又以右丞相从高帝击黥布,攻其前拒,陷两陈, 得以破布军。 (2)于是乃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况绐吕禄,吕禄信之, 故与出游。 (3)景帝怒,下寄吏,有罪,夺侯。 答案(1)又以右丞相之职跟随高帝进攻(反叛的)黥布,郦商领兵向敌人前沿阵地猛攻,攻破了两个阵 地,从而使汉军能够打败黥布的军队。(关键词:以、 陷、陈zhèn)(2)于是就派人威胁强迫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况去欺骗吕禄,吕禄相信了郦况的话,就和他一起出去游玩。 (关键词:劫、绐、之、出、游) (3)景帝大怒,把郦寄交给司法官吏去审理,判定他 有罪,剥夺了侯爵爵位。(关键词:下、有。重点考查省略句,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 参考译文曲周侯郦商是高阳人。在陈胜起兵反秦的时候,郦商聚集了一伙年轻人四处招兵买马,得到好几千人。沛 公攻城夺地来到陈留,过了六个多月,郦商就带领将士 四千多人到岐归顺沛公。他跟随沛公攻打长社,率先登 城,被赐爵封为信成君。他跟随沛公攻打缑氏,封锁了黄河渡口,在洛阳东面大破秦军。跟着沛公攻取宛、穰两地,平定了十七个县。他自己单独率军攻打旬关,平 定了汉中。 项羽灭秦之后,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给郦商信成君的爵位,并以将军的职位担任陇西都尉。郦商自己单独率军平定了北地和上郡。在焉氏打败了雍王所率领的 军队,在找卮虬芰酥芾嗨柿斓木樱谀嘌舸虬芰 苏驵所率领的军队。于是汉王把武成县的六千户赏赐给 郦商,作为他的食邑。他以陇西都尉的职位跟随沛公攻打项籍的军队达五个月之久,出兵巨野,和钟离昧交战,因激战有功,沛公授予他梁国相印,又增加食邑四 千户。他以梁国相国的职位跟随汉王与项羽作战达两年零三个月,攻取了胡陵。 项羽死了以后,汉王成为皇帝。这一年的秋天,燕王臧荼谋反,郦商凭借将军的身份随从高祖皇帝去攻打 臧荼,在龙脱大战时,郦商率先攻破敌阵,在易下击败 臧荼的军队,击退了敌人,被升任为右丞相,赐给他列 侯的爵位,和其他诸侯一样剖符为信,世代享受永不断绝,以涿邑的五千户作为他的食邑,封号叫涿侯。他凭借右丞相之职单独带兵平定上谷,接着又攻打代,高祖 授予他赵国的相国印。(他)以右丞相加赵国相国的身份带兵和绛侯周勃等人一起平定了代和雁门,活捉了代国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将军以下到(享有)六百石的 官员共十九人。凯旋之后,凭借将军的身份担任太上皇 的护卫一年零七个月。然后又以右丞相之职攻打陈g, 捣毁东垣城墙。又以右丞相之职跟随高帝进攻(反叛的 黥布,郦商领兵向敌人前沿阵地猛攻,攻破了两个阵地,从而使汉军能够打败黥布的军队,高帝把他的封邑改在曲周,增加到五千一百户,收回以前所封的食邑。总 计郦商一共击垮三支敌军,降服平定六个郡,七十三个 县,俘获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二人,(享有) 二千石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十九人。 郦商在侍奉孝惠帝和高太后时,因身体不好,不能料理政事。他的儿子郦寄,字况,与吕禄很要好。等到高太后去世时,大臣们想诛杀吕氏家族,但是吕禄身为 将军,统领北军,太尉周勃进不了北军的大营,于是就 派人威胁强迫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况去欺骗吕禄,吕禄 相信了郦况的话,就和他一起出去游玩,而太尉周勃才能够进入军营控制北军,于是就杀掉了吕氏家族。这一年郦商去世了,谥号为景侯。他的儿子郦寄继承了侯 位,天下人都说他出卖朋友。 孝景帝前元三年,吴、楚、齐、赵等诸侯国联合起兵造反,皇帝任命郦寄为将军,围攻赵城,但十个月都没有攻克。等到俞侯栾布平定了齐国前来助战,这才拿 下了赵城,扫平了赵国。赵王刘遂自杀,封国被废除。 景帝中元二年,郦寄打算娶景帝王皇后的母亲平原君为 妻。景帝大怒,把郦寄交给司法官吏去审理,判定他有 罪,剥夺了侯爵爵位。景帝把郦商的另外一个儿子郦坚 封为缪侯,以延续郦氏的后代。缪靖侯郦坚去世之后, 他的儿子康侯郦遂成继位。郦遂成死去之后,儿子怀侯郦世宗继位。郦世宗去世之后,儿子郦终根继承侯位,任太常,后来因为犯法,封国被撤消。 考点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屈突通仕隋为虎贲郎将。(隋)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 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 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 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时为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 逢屈突通。” 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 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 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 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 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Z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寞子寿往谕使降, 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 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 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臣老矣,不足当重 任。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 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 赞曰: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旌:表彰 旋:凯旋,胜利B.通阳言旋师C.率兵将如洛??如:到舍:放下D.众皆舍兵?解析“旋”应解释为回转,撤退。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陛下以至仁育四海?)②越国以鄙远?B.C. D.①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①次安定,初不与战?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①通独无所取 ②较秦之所得? ? 解析D项“所”相同,都用于所字结构;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用”,后一个是连词“来”;B项 前一个“虽”是“虽然”,后一个是“即使”;C项前一个“与”是介词“跟、同”,后一个是连词“和”。答案 D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屈突通“尽节于隋”的一组是①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C )②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 ③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 ④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⑤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 ⑥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解析①体现的是他的刚直。③是桑显和的劝降之言。⑤是屈突通对唐高祖所说的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他的弟弟屈突盖也以 刚正严厉而知名。从民间歌谣中就能看出他们为官 的威严。B.隋末政治日益腐败,各地纷纷起兵反抗朝廷,隋军全无斗志,将领皆降,只有屈突通凭自己超人的谋 略与胆识苦苦支撑。 C.战事失利,屈突通的处境十分窘迫,但他决心以死 殉国。面对别人甚至自己儿子的劝降,他意志坚 定,不为所动。 D.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而降唐,并没有损伤屈突通一代名将的形象;为官清廉,报国无私更增添了这位忠臣的光彩。 解析 答案 “将领皆降,只有屈突通凭自己超人的谋略与 胆识苦苦支撑”与原文“诸将多覆”不符。 B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3)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 答案 纵)(1)(他)为官刚劲正直,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会包庇纵容。(关键词:莅官、虽、回(2)敌人并未察觉这个情况,率兵南进,距屈突通军七十里扎营,分散兵力占领阵地。(关键词:未之觉、引、舍、徇) (3)但是过去陛下您释放了我这个俘虏,给我恩惠与礼 遇,使我获得了新生。(关键词:俘累、加、蒙) 参考译文 屈突通担任隋的虎贲郎将。隋文帝杨坚命他审察陇 西牧群记录,查出两万多匹隐藏的马。文帝大怒,收押 了太仆卿慕容悉达和监牧官一千五百人,将要全部处斩。屈突通对文帝说:“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凭一颗最仁慈的心来治理天下,又怎会因牲畜一天 所生殖的数量来杀死一千五百人呢?”文帝呵叱他,屈 突通走上前磕头说:“臣愿意自己接受死罪,来抵众人 的死罪。”文帝醒悟,说:“朕不明事理,竟到了这种地步。现在就全都赦免慕荣悉达等人,来表彰你的善言。”于是就减轻了对他们的处罚。屈突通被提拔为左 武卫将军。(他)为官刚劲正直,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会包庇纵容。他的兄弟屈突盖担任长安 令,也因方正严厉而显名。当时有这样的一首民谣: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 通。”秦、陇两地叛贼纷起,屈突通被封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率众十余万占据雕阴。屈突通调集 关中兵攻打,驻扎在安定,一开始并不与敌交战,军中都以为屈突通胆怯。屈突通佯言要撤兵,却又派兵偷偷潜入上郡。敌人并未察觉这个情况,率兵南进,距屈突 通军七十里扎营,分散兵力占领阵地。屈突通等他们毫 无防备,便连夜挑选精兵突袭打败了他们。 后来隋的政治更加混乱,各地叛乱纷纷,朝廷的军队丧失斗志,将领多被杀死。屈突通每战都非常慎重,所以虽然没有大捷,但是从没战败过。 高祖(唐高祖李渊)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唐 兵久战不能攻下,高祖便留兵围攻,渡过了黄河,在饮 马泉打败了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这时,屈突通的情势十分窘迫,有人劝他投降,他说:“吾蒙受国家厚遇之恩,曾侍奉两个君主,怎能在此危难之际逃走?只有以 死相报罢了!”他常常自己摸着脖子说:“应当为了国家来挨别人一刀!”不久,屈突通听说长安已被攻破,家属也都为李渊所俘,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 要去洛阳。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投降了唐军。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锐骑兵追赶屈突通到了 稠桑(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屈突通就摆阵抵御。 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降,屈突通大喊道: “过去咱们是父子,现在就是仇人了!”命令手下士 卒射杀他。桑显和对屈突通的部众说:“京城已被攻 陷,各位的家都在关西,为什么又要到东边去呢?”众 人皆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知失败已不能避免了,就下马向东南方向(指扬州)跪拜了两次,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对不起陛下。”于是被擒,押送长安。 (与高祖李渊见面后,)皇帝安慰道:“咱们两个怎会相见如此之晚呢?”屈突通哭道:“屈突通不能竭尽臣子 的节义,因此到了这一地步,成为本朝的羞辱呵。”皇帝说:“你是个忠臣呵。”释放了他,并授他兵部尚书,封蒋国公,让他任秦王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 后来随军出战平定薛仁杲,当时薛仁杲的珍宝堆积如山,诸将皆争相抢夺,唯独屈突通一点也不掠取。唐高祖闻知此事后,说:“屈突通对朝廷如此清正,他的 名声一定不是虚传的呵。”后来屈突通兼任陕东道行台 左仆射(判:以高官兼任较低职位的官),跟从李世民讨 伐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皇帝说: “现在把向东征讨的重任交给你,你的两个儿子该如何 安排呢?”屈突通说:“臣老了,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 了。但是过去陛下您释放了我这个俘虏,给我恩惠与礼 遇,使我获得了新生,这个时候,我就应当发誓以死报 效国家。现在出征,我正应该担当先导,而我两个儿子的生死自有他们自己的命运,我终不会因一己之私来损害公义的。”皇帝叹息道:“忠烈之人以死殉节(的情 况),我今天见到了!” 称赞道:屈突通为隋尽节,是唐的大忠臣。 技法总结文言文翻译得高分的秘笈 专家指出:对于文言翻译题,理解是基础,方法是 关键,表达是难点。为了方便考生,特将翻译的要点整理成口诀,供同学们在复习中参考: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 关键词语,辨别仔细;字字落实,注重直译; 补充省略,调整词序;专词保留,多余删去; 晦涩词句,通俗代替;翻译完毕,忠实原意。返回
【解析版】2015年中考专题复习之十三:课外文言文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考...(2 分) (1)我任 之( .)(2)去 任之日( .)②① 19.用现代汉语翻译...单元检测?18 第 13 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翻译(1) [共 64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5 题。 (21 分) 罗^,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三 (一)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九上文言文翻译(13页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九上文言文翻译(13页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P19..三衢的沈持正...【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3部分 第13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翻译(1)]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3...2013年江苏13市文言文翻译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南京卷】 [古文阅读] 天生万物,久而久之都要发生变化,这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无论是有情感的还是无情感 的...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3单元译文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38单元译文 杨振中 【第十三单元】 第十三单元】 第十三单元 诸葛亮...2014年巩固提高中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翻译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79 页一、原文: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 一、(2012 江西,10~13,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常见的实词...《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第十三课]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言文步步高翻译73.刘邦论功行封 汉王五年, 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 汉王要...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掌中舞罢箫声绝 的文章

 

随机推荐